优秀作文应该有扎实的基础,包括词汇量的积累和语法知识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思路。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一
1、蛔虫消化器官不同于绦虫的特点是()。
a.有口无肛门b.有小肠大肠。
c.有口有肛门d.有肛门无口。
2、蛔虫生活在小肠而不被消化的原因()。
a、人体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活的动物。
b、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c、蛔虫体表细胞生长快。
d、蛔虫生活在没有消化液的地方。
3.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4.下列一组动物中,全是环节动物的是()。
a.蚯蚓、草履虫、蝗虫b.蚯蚓、水蛭、沙蚕。
c.珊瑚、变形虫、蚯蚓d.海蜇、蜘蛛蟹、沙蚕。
5.用手触摸蚯蚓体壁,感觉到体表有黏液;能经常保持湿润,这有利于蚯蚓(d)。
a.适应水中生活b.进行生殖。
c.适应穴居d.进行呼吸作用。
6.在农田中,大雨过后往往会有大量蚯蚓钻出地面,这是因为()。
a.土壤中的温度太低b.土壤中缺少食物。
c.土中水多,氧气少,无法呼吸d.地面上温度高,有大量食物。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二
1、猪肉绦虫的体型是()。
a.左右对称、背腹扁平b.辐射对称、左右扁平。
c.左右对称,上下扁平d.不对称,梭形。
2、涡虫的口位于()。
a.头部腹面的后端近1/3处b.身体腹面的后端近1/3处。
c.头部腹面的前端近1/3处d.身体腹面1/2处。
3、水螅的刺细胞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a.水螅的神经网上b.消化腔内。
c.触手和口的周围d.体壁上。
4、水螅在营养条件好时,会进行()。
a.有性生殖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d.孢子生殖。
5、营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是()。
a.血吸虫b.涡虫。
c.疟原虫d.猪肉绦虫。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三
认知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策略和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学媒体: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这个问题如果不先给出一个例子,学生是很摸不着头脑的。)。
4、那麽,这里的烛光,又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5、好了,下面你又可以难一难我了!
1)、最后两句话是什麽意思?
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2)、有同学很聪明,就拿课后题问我。所以,顺便给他们处理课后练习了。
3)、课后练习二。
4)、课后练习三。
6、那麽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说的很多很杂,但都没有条理性。)。
1)、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他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这是一篇战地通讯,但是其中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回答的很好。可是我觉得要是在开头问会更好。)。
8、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母亲的眼泪戴黑色的围巾。
老妇人红军战士。
儿子的英勇用结婚的喜烛。
体现血肉情深。
教学后记:这是一篇简单好懂的文章。其中的感情最打动学生的心。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四
大家在遇到各种类型的题型时,能否沉着应对,关键在于平时多做练习,下文是由为大家推荐的八年级生物第八章第23.4节练习题,一定要认真对待哦!
一、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不能避免遗传病患儿降生的是()
a、积极锻炼身体b、禁止近亲结婚c、遗传劝导d、产前诊断
2、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先天性裂唇b、先天性愚型
c、孕妇乱吃药造成的婴儿畸形d、白化病
3、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原因是()
a、近亲结婚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后代身体抵抗力差,易得病
c、近亲血缘关系近,后代易得遗传病
d、近亲结婚,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4、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一定是遗传病
b、优生优育就是选择胎儿性别
c、基因疗法目前已能治疗治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d、遗传咨询的目的是避免遗传病患儿的降生
5、在我国西部的偏远地区有一个“傻子村”。该村了傻子特别多,而距离该村不远的`另一个村子就没有这种现象。你认为“傻子村”是怎样造成的()
a、生活水平低b、该地区水土不养人
c、教育水平落后d、多是近亲结婚引起的
6、近亲结婚有危害的根本原因是()
a、携带正常基因较多
b、孩子不易长大
c、夫妻不会长寿
d、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
7、下列哪项不符合优生优育的原则()
a、禁止近亲结婚
b、将生下的患病儿童送人
c、提倡遗传咨询
d、进行产前诊断
8、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病一般是由外界环境改变而引起的
b、遗传病一般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
c、遗传病目前可以得到根治
d、遗传病一般是由非致病基因引起的
9、下列关于人类色盲的说发错误的是()
a、色盲患者的色觉发生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甚至完全没有色觉
b、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传染病
c、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
d、人类红绿色盲不能得到根治
10、下列亲缘关系中,不属于近亲的是:
a、堂兄弟姐妹b、姑表兄弟姐妹 c、爷爷与孙子d、自己与舅妈的弟弟
二、非选择题
(一)填空题
1、遗传病是指由发生改变引起的或者是由所控制的疾病。
2、常见的遗传病有:、、、。
3、近亲结婚比正常结婚后代的患遗传病的几率,因为
4、优生优育的措施包括:、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家还满意吗?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五
1.“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和集体融合在一起,才是最有力量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个人的发展离不开集体b.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c.团结就是力量d.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2.有一位足球运动员曾经说过:“足球是一个集体项目,球员是集体中的一分子。集体好,你才能好;集体不好,你也好不了。没有听说过哪个降级的球队还能出最佳射手。”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
b.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离不开集体。
c.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以集体利益为重,就要牺牲个人利益。
3.“你愿意搬迁吗?”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三峡移民只会说:“我们搬家了,下游就没有洪水了。”这句质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是()。
a、要维护和尊重个人利益b.集体应当尊重每个成员的个性。
c.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集体应尽量满足个人的合理要求。
4.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的是()。
a.小麟主动捡起掉在本班卫生区的纸。
b.高扬主动改正自己的缺点。
c.车琪早晨上学经常迟到。
d.小白主动承担班里的黑板报任务。
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句话说明()。
a.整体利益必须服从局部利益。
b.集体利益要服从个人利益。
c.维护集体利益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答案:
1.a2.d3.c4.c5.d6.d。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六
(3)《亲爱的爸爸妈妈》作者是美籍华裔女作家,文章呼唤世界需要。
(4)雨果是(国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5)你看过哪些有关战争的名著?请写出一部。
著作:《》;作者:;主人公:;描写了战争。
(6)《背影》选自的《》,作者字,人,家、、。
(8)一篇新闻可分为、、、、五个部分,其中是新闻的主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9)《阿长与山海经》》选白鲁迅的《》。请再列举出这部散文集的其他两部作品:《》《》。
2.下列对新闻(消息)体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是新闻(消息)的特性。
b.就结构而言,新闻(消息)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c.新闻(消息)的六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它与记叙:记叙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闻(消息)是记叙文的一种。
d.对于新闻(消息)要素,西方有五w之说,即what(何事)、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b.《陋室铭》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c.《爱莲说》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周敦颐。d.《石壕吏》作者是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著有散文《干校六记》。
b.杨绛女士翻译的《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是个骑士。
c.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围城》。
d.《谈艺录》《管锥编》代表了钱钟书先生学术上的最高成就,它们都是新中国成立版发行的。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6.关于“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用来警戒自己的文字叫“铭”。b.“铭”原来是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比较自由,一般不用韵。
c.古代刻在器皿上用来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7.下列作家按国别归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更斯莎士比亚安徒生b.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
c.高尔基西蒙诺夫奥斯特洛夫斯基d.雨果巴尔扎克莫泊桑。
a.《爱莲说》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短文。“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描写,可以议论,其目的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b.“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伊的《核舟记》。前者记叙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c.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他和李白并称为“李杜”。
9.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10.阅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对其分析鉴赏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a.首句描写晴日照耀下的湖波,次句描写雨幕笼罩下的山影。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湖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b.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语,不仅可以想像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以想像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以及其洒脱的性格、开朗的胸怀。
c.下半首诗,诗人遗貌取神,只用了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这是“以晴天的西湖状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
d.这首诗特点之一是概括性特别强。它是对西湖的全面写照和全面评价,因而它就具有超越时间的艺术生命,也使湖山因之生色。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七
1.当鱼损失了胸鳍、腹鳍的时候,鱼会出现()。
a.只能下沉,不能上浮b.只能上浮,不能下沉。
c.游动时身体常常侧翻d.不能保持游泳方向,游泳速度减慢。
2.下列不属于陆生动物的特征的是()。
a.一般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b.用体壁呼吸。
c.绝大多数用气管或肺呼吸d.一般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3.把水中生活的鲸分类到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a.鲸用肺呼吸。
b.鲸的心脏有四腔。
c.鲸的体温恒定。
d.鲸是胎生哺乳的。
4.对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自身组成物质。
c.动物的遗体可以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和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d.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5.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一个芽孢可以萌发出一个细菌。
d.芽孢是不良环境中的细菌形成的结构。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分别描绘了这两类昆虫的()。
a.防御行为、取食行为b.防御行为、迁徙行为。
c.取食行为、繁殖行为d.迁徙行为、繁殖行为。
7.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小狗算算术b.刚出生的小猪吃奶。
c.大山雀喝牛奶d.海豚表演顶球、跳跃。
8.雷达是依照某种动物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的,这种动物是()。
a.蝙蝠b.海豚c.长颈鹿d.乌龟。
9.下列食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使用细菌和真菌的是()。
a.葡萄酒b.香肠c.面包d.腐乳。
10.具有“微生物学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
a.列文虎克。
b.达尔文。
c.巴斯德。
d.林奈。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八
1、磁性:物体吸引_______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_____?叫磁体。它有 ??_____?。(选填“指向性”、“方向性”)
3、磁极:磁体上?_____的`部分叫磁极。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_____极;另一个是_____极;磁极间的作用:_____磁极互相排斥,_____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_____的过程叫磁化。磁体周围存在着_____,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_____发生的。
5、判断两根钢条甲和乙是否有磁性时,可将它们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或s极。当钢条甲靠近时,小磁针自动远离;当钢条乙靠近时,小磁针自动接近,由此可知( )
a.两根钢条均有磁性
b.两根钢条均无磁性
c.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一定无磁性
d.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可能有磁性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九
1.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水资源
b.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所有的淡水资源
c.广义地说,水资源是指除海水外的水资源
d.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不属于水资源
2.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和城市的空间分布不均
c.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贫乏
d.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一般较为丰富
3.有关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人类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
4.下列有关水资源的利用正确的是()
b.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将导致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5.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指()
a.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c.河流水、咸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d.海洋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6.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和节水意识的增强,人类消费的水资源正逐渐减少
c.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d.制定科学的用水战略,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
1下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有条食物链,生产者是。
(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四营养级的动物是,玉米螟与蝗虫的关系是,青蛙与蝗虫的关系是。
(3)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原因是。
(4)若所有蝗虫都迁徙到别处,则短期内杂草的数目将会,青蛙的数目将会。
(5)生态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玉米和杂草属于生物成分中的.,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部分是和。
2.(6分)盛夏的傍晚,一阵凉风吹过,稻苗和杂草你推我搡地争着最后一缕阳光;蝗虫和蝼蛄在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一点儿也没有发现田园卫士——小青蛙的到来;只有田鼠边吃边警惕地注意着周围的一切;蛇出现了,田鼠飞快地跑向自己的洞穴;蛇只好不情愿地追起了小青蛙。
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的描述分析:假设人们大量捕杀青蛙,将会出现的现是。
(2)从进化的角度看,此稻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中最高等的是。
(3)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最终体内ddt富集量最大。
(4)到了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稻田里焚烧稻杆,其主要危害是。
(5)上述事例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能力。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一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 )。过了一会儿,只见( )。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 )。再近些,只见( )。浪潮越来越近,( );那声音( )。
平静 安静 宁静
1.房间里非常( ),只听见钟表的嘀哒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 )的湖面上。
3.夜晚,( )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1.安静2.平静3.宁静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二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解释加点的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长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更有痴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问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绝: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与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三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主管和客观的关系。
d.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2.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了()。
a.可知论。
b.唯物论。
c.辩证法。
d.唯心论。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客观对象。
b.认识的主体。
c.认识的客体。
d.社会实践。
4.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c.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唯心主义承认的观点。
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是否被多数人拥护。
b.是否被社会普遍承认。
c.是否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一致。
d.是否能满足人的需要。
6.真理一元论认为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
a.只能有一种认识。
b.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c.真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得。
d.正确的认识只能用一种方法获得。
7.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物主义。
c.机械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8.真理的发展是一个()。
a.真理和谬论不断调和的过程。
b.真理和谬论相互补充的过程。
c.真理和谬论相互转化的过程。
d.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过程。
9.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因为()。
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
b.实践检验必须有逻辑证明来补充。
c.社会实践总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不同人,不同阶级有不同实践。
10.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d.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1.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劳动发展史。
b.阶级斗争史。
c.思想发展史。
d.国家发展史。
12.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c.天才人物的出现。
d.地理环境和人口条件。
13.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
a.杰出人物。
b.人性。
c.人类之爱。
d.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
1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技能的高低。
d.产品的质量。
15.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所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16.社会存在是指()。
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的总和。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c.生产关系方面的总和。
d.社会文化各方面的总和。
17.国家的本质是()。
a.社会各项事业的管理者。
b.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c.国家领土完整的保护者。
d.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工具。
18.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类型是()。
a.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b.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
c.私有制和公有制。
d.资本家所有制和农民所有制。
4.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单选试题及答案。
5.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及答案。
6.2017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练习试题。
7.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专项练习及答案――政治。
8.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练习及答案。
10.2017成人高考政治试题练习及答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四
1.一架天平的称量范围为0~1000g,用它可称下列哪个物体的质量()。
a.一头大象b.一个苹果c.一位学生d.一辆汽车。
2.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d.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车胎内气体质量变大,密度不变。
3.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a.电线的线芯用铜制成,是因为铜的导电性好。
b.房屋的天窗用玻璃制成,是因为玻璃的.透光性好。
c.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
b.用鼻子嗅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表明分子在运动。
c.在水分子、氢原子和电子中,尺度最小的是氢原子。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5.如图的几个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蚊子的口器很尖b.篆刻刀很锋利c.破窗锤前段很尖d.铁轨铺在枕木上。
6.以下各例能够减小摩擦的是()。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五
同学们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在平时多下功夫,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消化为己用,小编搜集整理了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春望》练习题及答案,以助大家学习一臂之力!
春望
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的阅读理解题: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到______。(2分)
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2分)
(以下为08年大庆中考题)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了在哪里?
5.(07年沈阳)对该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以下是03年咸阳中考题)
6.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9.对“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b.这两句诗对仗工巧,圆熟自然,诗意变化。“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国破”的残垣断壁同富有生机的“城春”对举,对照强烈。
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d.这两句诗以写景为主。句中的“国”、“山河”、“城”、“草木”都是诗人亲眼所见的景物。
希望这份八年级语文同步练习:《春望》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大家很好的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最新八年级练习(汇总16篇)篇十六
在北方这个镇子上走,渐渐就走到幽静处,见到一个小村落。村子沉浸在早春的清寒中,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披着初升的阳光。门或大开或半启,只有那些合起来的,展示着一尊尊颜色鲜艳的门神——这是我在北方,眼睛里最为饱满壮硕的形象。在夜间,从每一家紧闭的门前经过,门面是这么地威猛庄严不可侵犯,里边的一家人在安然的梦乡里,没有担心和牵挂。
似乎,就倚仗着大门上的这两尊神人。
我感到很惊奇——这种给门面如此庄重的形式。看每一家请来的门神,崭新中洋溢着盎然的生气。每一家的门神都不同,却都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被夸大了的头颅、缩短了的四肢,圆鼓而扩张的眼球,还有为了猛厉,脖颈干脆取消,头颅直接安在肩上。他们被鲜亮的油彩涂满了全身,尤其是黑、红的交错,使一尊门神突出了他尖锐的穿透力。晚间回头一瞥,让人惊骇。门神美丑有之,我还是喜欢雄丑一路的,笔墨简单,色调无多,面目狰狞,凶相毕露。
一户人家选择一对门神,不是用来赏玩的,而是让他们抵御鬼魅、阻挡污浊的。在人的内心,这个世界太广大幽邈了,有美善,也就有丑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有更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更广泛地浮游在我们前后,干扰着我们的情绪。乡野无际,人稀地广,夜幕里几声稀疏的犬吠,更显示了置身在旷野里村落的清寂孤零。紧闭的大门,将门神推到夜色的前沿,赋予了卫士的重托,凭借他们的神色、气度,对抗那些言说不明之物。
一种心态如果形成了,也就有相应的手法萌生。耕耘稼穑之事那么多,有些方面就只能由类似门神一类的心理神灵来承担,他们出场了,人的心里就坦然多了。
门的功能就是开合。它和语言表达一样,是需要开合的,许多语言由于缺乏一个把门的,脱口而出,结果因言获罪。三缄其口——让人摸不着内心的真实,至少离危险会小一些。我们对门户最理想的期待已经过去,当你披着一身月色经过这么一片村落时,惊奇地发现,门户开着。是主人疏忽了,还是根本不在意?闭户理应是夜寝前一个不可忽视的操作程序啊。时间过去那么久,它始于哪个朝代,又终结于何时,没人能探究清楚。多么安宁啊,人在里边安睡,梦乡温馨,门大敞着。门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象征,一个装饰品而已。当门神彩绘上了门板,它就是一帧画了。
最有舞台剧色彩的是这样:把门拉开一条缝,伸出半个脑袋,向外张望,神色有询问、警觉、戒备。这种开合的中间状态的有利因素在于,如果有危险,立即将脑袋缩回,门呼地就关上了,就连简陋不堪的柴扉,也以紧闭为常见;如果是贵客,趁势将门打开,笑脸相迎。当然,这样比起夜不闭户已经多了一些不安了。打开迎接客人,反而是一桩郑重的事。这是一个时代慌乱的表情——其实,柴扉是根本抵挡不了什么的。破门而入——这个动作太让人惊恐了,迅疾猛烈,一瞬间门户开裂,不可抵挡之力侵入堂奥。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门的重视还是日甚一日,对于门的制作,它的美观、耐用,特别是抵御的强度,都有专门的人才在研究。许多门面被制造出来,它们铁骨铮铮,冰冷坚硬,已毫无木质的朴素、芳香,毫无那种天生天养的气质。想一想,久远的居住至今,从无门到有门,从朴质之门到堂皇之门,人们在琢磨着它的可靠程度,赋予它更复杂的心情。日常生活中,门的开合功能已经有了倾斜,它们闭合的时间,远远大过了开启。
这一年深冬,我又一次来到这个北方小镇,来到这个小小村落。年头年尾,已经有些异样了,风沙磨洗,骄阳暴晒,门神的色调淡去了许多,气焰也敛去了不少。尘泥附着于铠甲之上,主人已没有闲暇挤一把抹布,帮他们洗去。
快过年了。想想这一年来日子平和,门庭安宁,不禁欢喜起来——应该用虔敬之心再请两尊新的门神了。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门神颜色鲜艳,饱满壮硕,威风凛凛,能够帮助人们抵御鬼魅,阻挡污浊。
b.因为人们对未知世界存有畏惧心态,所以催生出门神这一类的心理神灵。
c.随着时代变迁,人们越来越重视门的可靠程度,门闭合的时间也远远多过开启。
d.在文末作者表达了应该用虔敬之心请门神来护卫生活的平和与安宁的愿望。
e.文章借北方农村常见的门神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门的功能的理性思考。
17.文章以“门神”为题,为什么还要占用大量篇幅来写门?(4分)
18.文中说“门的功能就是开合”,请联系文意概括,门的开合有哪几种状态?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6分)
19.作者由门的开合提到了这样的社会现象:有人脱口而出,结果因言获罪;有人三缄其口,结果远离危险。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不少于200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