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预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三个典型事迹,从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激发对子弟兵的敬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句子的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的旋急形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体会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思想感情。
难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激发对子弟兵的敬仰之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5分)。
1、出示长江风景图,师述: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江,她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长江风景秀丽,气势磅礴。可是一向温顺的它却在的夏天出事了。而且在这件事情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们还特别谱写了一首歌颂这些英雄的赞歌,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同学们想听一听吗?(播放录音“为了谁”)。
2、师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赞扬谁的吗?生齐答。(人民解放军)。
那为什么要赞扬他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10分)。
1、板书课题(22.大江保卫战),生齐读课题。
提问:“大江”指的就是?生:长江。
2、生自读课文,要求在读的时候咬准字音,把句子读顺。
3、检查自读效果:
(1)按课文分段请6个学生分别读,在读中相机正音。
(3)那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子弟兵抢险的这些部分,就让我们走进这场“大江保卫战”。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0分)。
1、[录像:电闪雷鸣]师配音: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课件:出长江流域图,指长江、荆江、武汉、九江等地理。
位置]荆江出现险情!武汉出现险情!九江出现险情!长江中下游地区全面告急。
2、同学们知道吗?a、资料: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由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地面高度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江堤抵挡洪水。
b、提问:常言道:水火不留情,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什么后果?生讨论。
师小结:是呀,如果大江决堤,那么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将受到巨大的威胁,此时此刻,情况真是。。。?(板书:万分危急)。看课文,课件出示课文中用了三个(告急)、三个(感叹号)和一个(省略号),这让我们感觉到情况的(万分危急)。
c、如何把这种危急的情况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3、过渡: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看,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点击课件:出示部队出发的图片和文字,齐读)。
4、同学们看到了:
解放军官兵们在炎炎烈日下,朝着大江——挺进。
在瓢泼大雨中,朝着大江--------。
不分白天不分黑夜的,朝着大江---。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的?请大家默读。
第2自然段,找出官兵抢时间护大堤的句子。可以勾画,圈出重点词,也可以朗读品味。
3、学生反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4、大家在抢时间、抢速度,脚趾割破了却全然不顾,因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课件]齐读: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势)。
人民战士为人民,正是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了他们心中唯一的信念,那就是[课件]生读:大堤,保住大堤。(加手势)。
6、[课件]师: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读读课文中句子。齐读。
8、师:好一群乐观的战士!难道你们的身体真是铁打的吗?你们的身体也是血肉之躯啊,但是你们又着钢铁般的意志,你们真是一群铮铮铁汉啊![板书:铮铮铁汉]理解。
9、过渡(语调弱):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终于保住了,此时的官兵们已是怎么样?(伤痕累累)。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课件:抢险后的官兵])。
面对着这群疲惫不堪的抗洪战士,面对着这群伤痕累累的铮铮铁汉,你们想说些什么?
11、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是气壮山河,惊心动魄呀!齐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过渡:如果说刚才描写的是一组抗洪抢险的群英图,那第4自然段就是对连长黄晓文的一个大特写。
2、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令你感动的句子?体会一下黄晓文是一个怎样的战士?指名。
做上批注,全班交流。请2、3个回答。
3、描写的时候主要抓住了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动作。还写到了什么?语言。抓住语言和动作品读体会。
4、从黄晓文身上,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铮铮铁汉的本色,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仅仅是一个吗?虽然只写了黄晓文一个,但却代表的是一个整体,“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
五、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是啊,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黄晓文这样的战士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谱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播放“为了谁”)。现在,你们知道这些子弟兵是为了谁吗?是为了我们的祖国,为了我们的人民呀!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感受[出示对联],师生齐读。
板书设计: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二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长江各段名称和别名总计不下30种。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藏语“曲”即“河”),长358公里,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长813公里,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长2308公里,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长2884公里(荆江裁弯取直后,缩短航程80公里,为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
其中,宜宾至湖北省宜昌市,因长江大部分流经四川省境内,俗称川江,长1030公里。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矾,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称外,尚有:沱沱河上游的江源河段,藏族称为“那钦曲”;沱沱河,藏族称“玛曲”(意为“红河”),蒙古族则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滔滔的红水河”),沱沱河一名即由蒙语而得,也有译为“托托河”或“滔滔河”的。通天河,藏族称“直曲”,或译“活曲”、“州曲”,意为“犁牛河”。楚玛尔河口以上的通天河段,过去曾称“木鲁乌苏”(蒙语)。金沙江,古称“绳水”、“丽水”,藏族称“布垒河”或“布列楚河”。长江在四川省江津附近弯曲呈几字形,又称“几江”。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的三峡河段,俗称“峡江”。江西省九江市,古称浔阳,附近江段又称“浔阳江”。江苏省镇江市,古称京口,附近江段又名“京江”长江下游江段在明、清时期还曾名为“洋子江”。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三
课题习作6课时安排1第(1)课时。
学习目标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重点难点1、能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两同图画,准确地把握图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围绕中心,抓住重点,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把故事写具体,写完整,写生动。
学习过程课前。
延伸学生课前预习习作内容。
课
内
探
究一、有序观察,了解图意。
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二、组织讨论,丰富想象。
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重点学生对后面的事情展开想象,可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上揣度人物的内心,想象他们的语言,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让人物动起来,让自己的感情融入画面,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从小姑娘惊讶焦急的神态上,可以想象好非常担心雏燕的命运,所以她在看到小花猫想吃雏燕时,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是会目前去赶跑小花猫。然后,她可能会抱起雏燕,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回到鸟窝里中,让它重新回到妈妈身边。
当然故事的发展和结果不一定只是一种,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大家交流讨论,互相补充。想象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使想象丰富而又合理。
三、编写故事,交流评改。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怎样编写故事。
2、编写故事时应注意哪几点?
重点指导内容:
让学生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写时应增加人物的,想象他们的语言与动作,这又是一次创造和再想象。所以要做到:
学习。
过
程
课
内
探
究1、整体把握画面,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观察人物和背景,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3、仔细观察事中人物的衣着、表情、动作,注意人物与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4、注意观察细节,并与画面的中心相联系。
达标。
检测1、图画中描绘的是一件什么事?
2、这两幅之间有什么联系?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4、结果会怎么样?
课后。
提升练习看图编写故事。
作业。
设计学生自由编写故事,修改后誊写到作文本上。
反
思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五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六
教材简析: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难点:
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学习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述: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为了谁》。
2、过渡: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课题: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七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我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怦然心动,以情激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情动辞发,以读激情。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八
生回答,师板书:大堤抢险、勇救群众。
师: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同学们肯定感受到了当时灾情的万分危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齐读一遍,一起感受一下那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生齐读)。
二、学习2—4自然段。
师:你说说,你找的哪个词?
生:惊心动魄。
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板书:惊心动魄。
师:“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学生无人举手)。
师指板书,边说边用箭头标示:“惊心动魄”就是“惊动心魄”。
师:心是——。
生:心灵。
师:魄是——。
生:魂魄,人的灵魂。
生:惊心动魄就是使人的心灵震惊,灵魂受到震撼。
师:读得真好。战士们“扛沙包”这部分让你惊心动魄,是吗?
生:是的。
师: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读了这些句子惊心动魄?
师:你再读读,读出你的惊心动魄。
师:就这句话还有谁有话要说吗?指名说。
师:你是怎样理解“穿梭”的。这里穿梭形容什么?
生:形容跑的速度很快。
生:锋利的片石。
师: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奔跑,他们苦不苦,累不累?
生:苦!累!
师:(指名)听了这个故事,你能告诉大家此时你心里的感受吗?
生:感动。
师:你的表情也告诉我们,此时你很感动,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你的朗读已经让我们惊心动魄了。说说你的惊心动魄。
生: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这墙是砖头砌的吗?是沙包垒的吗?
生:是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筑成的。
师: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阻挡肆虐的洪水,你惊心动魄吗?
生:惊心动魄!
师:“奋然”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奋不顾身。
师:战士们有生命的危险吗?
生:有!
师:你怎么认为的?
师:他们顾的大堤,他们心中装的是大堤后面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师:就这句话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无语)。
师:狂风、暴雨、巨浪会为战士们呐喊、助威、加油吗?(学生自由说,冻到位)。
师:面对肆虐的洪水,战士们这一声声高喊,喊出的到底是什么?
生:战士们的坚强、不怕牺牲。
生:面对困难、危险的勇敢无畏。
生:喊出的是战士们对困难的蔑视。
生:乐观精神。
师:还有吗?还有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惊心动魄?
师:“鏖战”是什么意思?猜猜看。(生无语)。
师: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鏖战就是激烈的战斗,残酷的战斗。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鏖战?
生:从战士们浑身上下的累累伤痕。
生:从官兵们被割得鲜血淋漓的双脚。
生:从黄连长被铁钉扎伤后又爬上大堤。
……。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心在颤抖,你读得太令人感动了,大家一齐读读。(生齐读)。
四、学习第五小节。
生:速度快,所以用飞向。
师:有道理。
师:你说说看。(指名,生无语。)。
师:被困的群众危险吗?
生:危险。
师:他们身陷险境,心里急不急?
生:急!
师:但此时有人比他们更急,他们是谁呀?
生:战士们。
师:是的,此时时间意味着生命。用哪个词更好?
生:飞向。
师:你再读读第一句话。
师:谁来读的比他更急!(生读)。
师:谁接着读?
师:句子比较长,要注意停顿。“……”省略了什么?
生:战士们救人的事例太多了。
师:谁接着读?
生:“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大救星。”
师:从这两句话中你读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战士们勇敢,面对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生:为抢救群众不畏艰险,舍生忘死。
生:人民群众信任战士们。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战士们的勇敢,读出人民群众的信任。(指名读)。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铭记”是什么意思?板书:铭记。
生:记住。
师:“铭”是什么意思?
生:铭刻。
师:铭刻在哪里?
生:铭刻在心里。
师:铭刻在心,能忘记吗?
生:不能。
师:铭记就是永远不会忘记。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小江珊,你会永远铭记着——。
师:你就是周运兰老师,你会永远铭记着——。
师:同学们,我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永远铭记——。
……。
生齐读,下课。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九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3)全班交流。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
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课外收集资料和生活实践经验,他们能从生活中去感受、去学习知识。教师只需作一定的引导,通过演示音、视频课件的直观感知,学生就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知识。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知在灾难面前党和人民的血脉相连关系,而这种关系只有新中国才能做得到。
2.通过课文内容的启迪,使学生在思想和道德上有新的认识,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音乐、视频展示作手,图文结合、情景结合,深入理解课文意思。
2.用幻灯片展示作教学辅助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字、词、句,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学习目的。
三、知识与技能。
1.会有感情读课文,在看、读、欣赏中学习、领悟,以情促读。
2.学习好词、句,学习写作方法,学会做个合格的人。
3.认真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多媒体教学中探究知识,去体验、理解,进行情景交融。
2.难点是收集资料。
教学资源各种抗洪抢险图片、音、视频资料及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
1.这篇课文分三段,简述每段的大体意思。
2.媒体播放灾情片段,渲染气氛。
教学活动2。
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二段。
1)思考:这一段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那几个典型事例?
2)让学生默读、思考、认真探索,体会在保卫战中动人的事例。
教学活动3。
心灵感染,体验典型事迹,深化课文内涵。
1.学习事迹之一:大堤抢险。
1)看视频、看插图、画句子,战士们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找出相关句子。
2)逐句交流,体会、朗读。出示幻灯片,让学生从字幕中感受、体会这些典型事例。
3)观察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的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4)感情倾吐: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可以发表议论。
5)指导朗读,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2.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1)第1层写子弟兵群体形象,这一层写个人形象,黄晓文的事迹。出示图片。
2)这一层主要写什么?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3)体会“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
4)小结: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感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3.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例也是数不胜数。
2)从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认真体会。
3)展示幻灯片,让学生齐读句子,全方位了解子弟兵的感人事迹。
4)拓展:体会了这么多,那么在你的心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课后自己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
教学活动4。
(实践活动)。
1.让我们下去再感受那首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许多人为之留下感动泪水的歌曲------《为了谁》,记住它吧!
2.课外观看有关抢险的影视。
3.把《大江保卫战》这个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会用惊心动魄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的精神。
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人民子弟兵的英雄本色。
1、歌曲《为了谁》。
2、收集抗洪抢险的有关感人资料。
两课时。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通过朗读短句训练,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为了谁》,进入情景。
2、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理解自己不懂的字词。
(1)字词:兼嶙峋虐坠烁。
(2)词义:
a、日夜兼程。
b、惊心动魄。
c、铮铮铁汉。
d、摇摇欲坠。
e、劈波斩浪。
f、嶙峋。
2、思考分段,理清脉络。
第一段(1)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0)部队官兵在与恶浪的决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了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学习第三段。
1、范读第一段。
2、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3、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语句。
4、第一层的句子较多地使用了短句,词组,感叹号,为什么?并指导朗读。
(1)连用!醒目地表示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2)短句、词组等形式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交代了背景,把读者一下子就带入了那非常情况之中。
(3)朗读时声调要高亢,语速要加快。
5、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出英雄气概。
四、指导书写。
1、肩:月的首笔为竖,而不是撇。
2、嶙:右下部不是牛。
3、坠:上部的人要写得开些。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linxunkuaijiexiongyongriyejiancheng。
()()()()。
shibaonushanshuopibozhanlang。
()()()()。
2、在文中摘抄含有惊心动魄和闪烁的句子,并各造一句话。
文档为doc格式。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19的夏天,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吗?让我们通过录象再一次来感受当时的情景。
2、放录象。
3、谁来描述当时的情景。
二、学习第一节。
1、课文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句子),我们一起来看幻灯,谁来把这段话朗读一遍。
2、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势——万分危急,哪些词语告诉你情势危急?
3、朗读时,这些加点词语该怎么读?三个“告急”该怎么读?
4、自己练练看,注意读出当时情势的危急。
5、指名读、齐读。
6、师生接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三、学习第二段。
1、这场战斗是怎样打的呢?请同学们再看录象,再次来感受当时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
3、小组交流。
4、集体交流。
下面我们进行集体交流,谁来先说,从第二段课文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奋不顾身保大堤舍生忘死救群众。
6、谁来交流,哪些句子最令你感动?
(1)官兵们肩扛……保住大堤(出示)。
a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战士们的奋不顾身?
(2)战士们高声喊道……人墙。
a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
b指名读、齐读。
(3)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伤痕累累。
a看到战士们伤痕累累,我们感动得几乎要哭了。
b谁来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4)黄晓文的事迹。
a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语言、动作)(这一段话抓住了黄晓文的——语言、动作来表达精神的)。
b我们一起把黄晓文的感人事迹读出来。
c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
曾经有战士说:“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究竟考验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象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显示了我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板书:铮铮铁汉)。
(5)汹涌的急流中……电杆。
a比较句子。
(1)、书上的句子。
(2)、汹涌的急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来到树梢、房屋、电杆。
(3)、劈波斩浪:写出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奋勇向前的形象。
三个飞向:写出了战士们心情的急切,动作迅速。
b书上这句话写得真令人感动,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e谁来读出这个意思,指名读、齐读。
(6)在安造莞。
a学生说。
b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d出示这句话。
这里的红五星、迷彩服又指什么?
e这句话的意思是:解放军是人民的大救星。
(板书:人民救星)。
(7)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把第五自然段朗读一遍。
(8)这一段课文写得生动感人,课后要求我们背诵,先自己练着背背看。
看幻灯。
齐背。
四、总结:
板书:军民鱼水情。
五、课外延伸。
课文学完了,你有没有被解放军伟大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课后以《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为题写一篇作文,把你对他们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板书:
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
人民救星舍生忘死救群众。
(军民鱼水情深)。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三
1、学会本课的8个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感悟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习抓关键词、读句子、想画面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的阅读品味中,体会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联引入:
(1)课前准备读古诗。由此引入师:听到了大家这悦耳的的读书声,老师不由得想起了明朝顾宪成这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出示)一起来读读。
2、观看洪灾片段:
师;是呀,风声雨声涛声又把我们带到了19的夏天,此时的长江早已失去了它往日的面目,大家看——(放录像洪灾片段)。
3、交流观后感受。
4、预想决堤后果。
师:是呀,长江洪水泛滥。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密集,是我国工农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整个平原区地面高度又普遍低于高洪水位数米至10余米,完全依靠两岸的江堤来抵挡洪水。万一大江决堤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
5、感情渲染,个性化读课题。
师:此时此刻,与洪水抢时间,保卫大堤,就是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所以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来了,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气壮山河的(读题:大江保卫战);他们将与洪魔进行殊死的搏斗,进行了一场的惊心动魄(读题:大江保卫战)。
二、学习大堤抢险。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场保卫战,来到抗洪抢险的第一线,打开书本118页,把镜头对向“保大堤”这一部分,(板书保大堤)。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在保大堤中,哪个句子最令你感动,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生自由读书。
3、交流:(相机教学)扣住“铮铮铁汉”进行教学。
预设a、“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救援神速)。
你怎么体会到的?扣住“顿时”体会。指导朗读(略教)。
预设b、“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奋不顾身)出示句子。扣住“全然不顾”进行教学。
引导:全然不顾什么意思?他们不顾的是什么?(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同学们,脚趾被片石割破了,痛吗?如果是你,会怎样?(哭、叫、停下……)那他们哭了吗?(没有)叫了吗?(没有)停了吗?(没有)他们有的还是这样的态度——全然不顾(生接)。
大家看看,他们还不顾些什么?
(1)、沉重的沙包师:是呀!这沙包足足有百来斤重,把战士们肩膀压得又红又肿,皮磨了一层又一层,但他们还是——全然不顾。(生接)。
(2)在泥水中来回穿梭师:任泥巴裹满裤腿,任堤坝又黏又滑,他们摔到了又爬起,爬起了又摔倒,但他们还是——全然不顾。(生接)。
(3师:肩扛沉重的沙包,他们全然不顾;在泥水中来回穿梭,他们全然不顾;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总之,什么困难他们都全然不顾,因为他们心中只顾着——(“大堤,保住大堤”生接)。只有这个信念——(“大堤,保住大堤”生接)。这样奋不顾身的人民子弟兵用课文的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铮铮铁汉)板书。这样的铁汉怎么不令人感动?什么也不说,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预设c“狂风卷着巨浪……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体会(无畏乐观)(”扣住奋然、血肉之躯、口号进行教学)。
引导。(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怎么感受到的?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生读)。
(2)、师:奋然怎么讲?狂风的呼啸,暴雨的侵袭,巨浪的拍打,可怕吗?但战士们怕吗?听,在他们的口号里,只把狂风当作——(),只把暴雨当作——(),只把巨浪当作——()。这是何等的——乐观和无畏呀!
来,谁把这豪气冲天、大无畏的口号读一读,(生读)。一个人的力量还比较单薄,让我们一齐为他们呐喊助威,给予他们力量和勇气,(生齐读)。有了我们的加油,战士们勇气倍增,看,他们——引读“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这句话。
(3)入情入境读该句。
师:隔岸观火,不如来个身临其境,现在我们自己就是战士,一起亲身体验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第一排的战士们起立、准备。师:狂风卷巨浪,……我们高声喊道——生接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师:两道人墙还是抵挡不住疯狂的洪魔呀!后面的战士全都站起来了,加入了队伍,他们高声喊道——生接读。
(3)、就这样,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人墙,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这样英勇无畏的子弟兵,才叫做——(铮铮铁汉)。
(4)扣住“几个小时”进行体会。
4、播放抢险片段。
5、朗读对联:这样惊天动地的壮举,这样惊心动魄的鏖战,一幅对联进行了高度概括。出示对联齐读。
6、再次引入“铮铮铁汉”。
师;是呀!在风声雨声涛声中,我们看到了是一个个——(铮铮铁汉)。
在雨水汗水血水里,我们看到了还是一个个——(铮铮铁汉)。
三、学习黄晓文的事迹。
1、过渡引入:在这些铮铮铁汉中,我们把镜头拉近,拉近,目光凝聚在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这位硬汉的身上。请同学们轻声读第4自然段,看看从哪个词、哪句话感受到他的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多读几遍,读出你的感悟。
2、生自读感悟。
3、交流。
你从哪个词,哪句话体会到黄晓文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的。
a、从言上:“来不及了”。
b、从行上:猛地把铁钉一拔……。哪个词让你感动?(扣住“一咬牙”、“二话不说”进行教学)。
指导朗读:撕心裂肺的疼痛他忍住了,我们的心却在痛,谁来读。这真是一位铮铮铁汉呀。
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他的脚还在流血,泥水中,可能还有铁钉,还有碎石,可他全然不顾,心中只有()。把你的感动放进去,读出来。
风声雨声涛声中,雨水汗水血水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位——铮铮铁汉。
4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又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又有多少这样的铮铮铁汉呀。
(1)出示资料伴随《为了谁》音乐:看,这是一位年仅二十岁,军龄20个月的战士。在危急关头,他勇敢地冲向抗洪第一线,扛起了沉重的沙包。就在他努力地将两袋泥沙拖上堤岸时,突然口吐鲜血,一头扑倒在大堤上,就再也没有起来了。他就是抗洪英雄李向群。
(2)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把他们深情的呼唤出来吧。
师;英雄太多太多了,他们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誓死保卫江堤。什么都不用说,一个词——铮铮铁汉(齐读)。
(3)、感情渲染齐读最后一句:这样的英雄,这样的铁汉,作为这场洪灾的见证者——大江。又怎能忘记呢?所以,我们会激动的说——出示最后一句话“大江,永远铭记……”,齐读。
四、学习勇救群众。
2、生自渎感受。(板书:救护群众)。
3、交流。
(1)“战士们的冲锋舟……以生的希望……”(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
a、扣住三个“飞向”体会战士们的迫不及待。指导朗读。
哪里有危险——(生接)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所以说滔滔的洪水中,群众——(生接)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向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3、总结过渡:洪水到哪里战士们就飞向哪里,我们的子弟兵舍生忘死地保卫人民,人们怎能不由衷地赞颂“是他们大救星”!板书——舍生忘死、人民救星。让我们再一起一起深情朗读这句话吧。“哪里……就……”、“看到……,看到……”
4、这样的子弟兵,这样的大救星,灾区的人民又怎能忘怀?所以他们会这样由衷地说,出示最后一句,把大江该为我们,二读这句话。作为中国人,面对这样的人民子弟兵有怎敢忘怀呢?让我们深情的说——把大江该为每个中国人,三读最后一句话。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回顾板书,边述边画,使板书形成对联。师:这场大江保卫战,我们看到了——生接读板书,看到了——生接读板书。
2、这场大江保卫战,人民子弟兵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这场大江保卫战,中国人民诠释了什么是众志成城;这场大江保卫战,中国人民告诉了大家——“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出示)(齐读)时过五年,我们国家碰上了可怕的非典,但中国人民战胜了它;时过十年,20xx的春天,我们国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雪灾,但中国人民还是战胜了它。(边说边出示图片)所以最后,我们不得不自豪的大声说———出示句子“面对灾难,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齐读。
板书:
人铮。
民铮。
救铁。
星汉。
舍奋。
生不。
忘顾。
死身。
救保。
灾大。
民堤。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日夜兼程”、“鏖战”“铭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几十万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播放视频)。
二、初步感知。
1、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课文第1自然段。
从中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接到命令的解放军战士能白天赶路,夜晚停下来歇息吗?(不能!)。
他们必须“日夜兼程”(理解这个词语),为了快速奔赴目的地。
生:解放军!
生:人们子弟兵!
师:(引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
生:“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们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4、在这场气壮山河、惊心动魄的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你知道文中重点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5自然段,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大堤抢险、铮铮铁汉、勇救群众)。
5、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感人的一幕幕吗?
(两名同学站起来,有板有眼地配合,轮流读第二节。)。
师:他们两人一起读的这个句子,气势要是更大些就更好了。我们一起来加把劲儿!
生:(齐读)“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生:(二人接着配合读文,读完之后,他们的精彩配合博大了大家的掌声。)。
师:配合地比二人歌手“羽·泉”还有默契!
因为他们知道,大堤上有一场鏖战。(理解“鏖战”。)。
6、分别读第三、第四小节。
脚被铁钉扎了,一定很疼!咱班级有谁有过同样的经历吗?
生:(前排一男生站起来)。
师:你的脚曾经也被铁钉扎了?
生:是大头针。
师:那也很疼。你想想,被扎了以后,还要去扛沙包,赤脚在稀泥里奔跑……。
不妨想像一下当时的情形,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连长苍白的脸。
师:你的感受呢?
生:有点儿痛心。
师:那么,我们就来读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师:不知道那只受伤的脚在稀泥里走了多久,也不知道鲜血流了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里有很多。这些事情都是为了“保住大堤”,7、在下面的一节“勇救群众”这部分里,也发生了许多感人甚至催人泪下的故事。(读第五小节)。
师:百闻不如一见,感谢新闻记者、战地记者拍摄了这么一组珍贵的镜头,这些都是真实的画面。
〔课件:一组解放军在洪流中救助灾民和打桩抢险的照片,配乐《为了谁》〕。
师:谁最美?谁最累?他们满腔热血,他们青春无悔!看了这些感人的场面,再去读读这段文字,能不能体会到什么?观察你的表情,就能猜想到你在读的时候感情是什么样的。
生:(放声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最后一节)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们子弟兵。(理解“铭记”)。
大江当然不会忘记,因为大江见证了惊涛骇浪中的惊心动魄的那一幕幕,见证了那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三、复习字词。
出示生字词:
日夜兼程 崩塌 鏖战 惊心动魄 劈波斩浪 铭记。
1、齐读。
2、你能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板书:
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附件1:。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运用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子弟兵的英勇事迹,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运用媒体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场中悟文、明理、端正人生价值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文章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内容。
第二课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大江保卫战实景片断,让学生在情感场中读文、品文、悟情。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1、课件。恰当合理地运用了影片《惊涛骇浪》。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口,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共战洪魔。课文《大江保卫战》与影片《惊涛骇浪》都以此为背景。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对该影片做了剪辑,把能服务于教学的资源都加以利用,从而丰富课堂。
3、该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教学策略: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校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
1、上课伊始,显示“山洪爆发”这一场面,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的心在洪水来临时跟着紧绷起来,感受洪水之猛,从而奠定情感基础。
2、在“大堤抢险”中,子弟兵们为抢险伤痕累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伤痕累累的情感体验,运用媒体播放伤痕累累的手,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
3、在“铮铮铁汉”这段内容中,课文黄晓文“为了抢险不顾伤痛”这一铁汉形象,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再现了“为了抢险英勇献身这一铁汉形象,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在课文总结这一环节,播放了《惊涛骇浪》片尾曲,通过声、形、色再度冲击学生感官,从而升华情感。
教学评价:
知识和技能。
1、朗读上,能否读出感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2、能否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句子所蕴涵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感。
1、能否融入课文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汇?
2、能否深刻体会子弟兵的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价值观是否得到上升?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
(板书: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唤起旧知。
情境导入。
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惊心动魄场面,配以旁白(第一段的内容)。
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进入课文情境。
“洪水泛滥”场景,学生没有体验,上课伊始运用媒体展示了这一场景,就把学生一下子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耳听着咆哮声、目睹这洪水的猛兽之势,尾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学习“大堤抢险”
(1)思考:哪些句子表现子弟兵们的“抢”提出问题:他们又是怎样抢的?
(2)组织交流。
(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抱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媒体展示“官兵们把手伸出来”这一特写镜头)。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划出相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思考结果。
谈谈自己此时此刻心中想些什么?
学习“铮铮铁汉”
(1)提问:哪些字词能反映出铮铮铁汉本色?用笔划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划。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字词。
出的字词:一连串动词。
(3)提问:说说为什么要用“扯“,不用”撕“等字词?为什么要用“捆“不用包、扎”等词?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一连串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感动崇敬的心情读读这三、四两段。
指名读。
引导学生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感人的事迹啊!”(先播放子弟兵累倒在泥水中“的镜头,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汇报学习情况。
读文,回答问题。
学生谈体会。
学生朗读。
学生观看后发挥想象,手说还会有哪些?
一个子弟兵再泥泞中来回奔波,最后体力不支累倒再泥泞中,再也没爬起来,这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让学生动容了,从而体会到了什么叫“铮铮铁汉“,无须许多言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2023年大江保卫战教案设计(热门16篇)篇十六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节。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解决课文中字词。
2、能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意,了解主要内容。
预习提纲:
1、自学课文。
(1)读文,简单旁注感受、质疑;。
(2)组词、抄词,解词。
(3)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收集有关人民子弟兵抗洪的资料。
教学流程:
1、又对解放军的认识谈起。
2、揭题。读,说说读题后想到了些什么?读文后知道了些什么?
二、读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注意停顿。听得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他(她)读的怎样?(教师伺机正音,同学评议。)。
2、检查字词自学情况。
(1)、指读,请同学说说注意点。
(3)、描红。
(4)、理解闪烁、惊心动魄,并指导造句。闪烁,()场面使你惊心动魄。
三、读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简单用一个词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板书:
2、保卫大堤(大堤抢险)。
3、面对洪水显英雄本色。
4、黄晓文把丁带伤扛麻包。
5、抢救群众。
6、大江永远铭记。
3、围绕题目,用重点段突破法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写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段(2~5):写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段(6):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4、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小结、作业。
(一)、抄词,用带点词造句。
(二)、根据分好的段落,概括段意。(不允许抄课课通。)。
(三)、熟读课文,进一步批注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流程:
复习迁移学习第一段学习第二段学习第三段小结、作业。
教学步骤:
一、复习迁移。
1、听写词语。
2、语言过渡。
二、学习第一段。
1、自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
2、讨论,指导读书。读出万分危急、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三、学习第二段。
2、学习事迹一:大堤抢险。
(1)指名朗读。看看面对大堤险情,子弟兵们是如何说的,如何想的,如何做的?
(2)讨论,指读,评价,再读。
(3)如果你站在堤旁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4)师引读。
3、学习事迹之二:铁汉本色。
(1)自读,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黄晓文的事迹。
(2)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事迹啊!说说这句话含义。
(3)指导朗读。
4、学习事迹之三:勇救群众。
(1)自读,说说每句写了什么?
(3)轮读、齐读。
(4)背诵。
5、教师语言小结。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
2、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五、小结、作业。
1、小结。
(1)写作方法: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写出人物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2)小结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2、作业。
(三)摘抄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简单写写感受。
(四)、填空。课文主要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背诵第5自然段。
写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