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分享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一
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设计理念以朗读为载体,语感训练为突破口。抓住重点词句用心思考,在读读悟悟中对课文有所感悟与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课件的使用以学生的自读自思为基础,学生有所悟后为加深学生对文句的理解,启发学生想象而运用相关动画。根据学生心理,采用漫画的形式,突破理解上的难点,激发了学习兴趣。
师生交往过程相关课件。
一、看图设疑,激发兴趣。
1、先后出示图(一)、图(二)。
2、描述两幅图上的葫芦是怎样的?随文学习生字“葫芦”。二、初步感知全文。1、带着疑问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自学生字。
2、说说“好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全落光了?”
3、学生找出能说明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1)、随文学生字:藤、哇、盯、邻。
4、再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要求能突出重点。
三、感悟课文,体会寓意。
1、学习第一节。
(2)、读课文中有关句子,填空:()的葫芦。
(3)谈谈葫芦的可爱之处,从中体会“挂”字的含义。2、学习第二、三节。
(1)、观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思考:你觉得种葫芦的是一个怎样的人?
(2)、学生汇报:我觉得这是一个“傻乎乎、可笑、不听劝告……”的人。汇报的同时借助动画重点感悟“盯着、自言自语、奇怪”等词句。
(3)、分角色朗读或给2--4节动画配音。
四、总结延伸。1、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可以从种葫芦的人惊讶的表情中去猜测)。
2、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预设:*叶子和果实有密切联系。(适当拓展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填空。)*种果实要及时捉虫。*要虚心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图(一):小葫芦长得很好。
图(二):小葫芦一个个变黄,落下来了。
出示:重点句与对比句。放大课题出示一个漫画人物。播放:一棵长势很好的小葫芦,镜头拉近,最后定格在一个挂在枝头的葫芦上。播放动画:葫芦变黄、掉落的经过以及种葫芦人前后截然相反的夸张表情。(动画突出种葫芦人的动作及神情)播放无声动画。出示种葫芦人弯腰看葫芦时懊丧的样子。
出示植物生长图及相关作业。
我知道:植物果实的生长与它的()、()、()都有关系。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二
课标要求:
1.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和习惯,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积累优美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互相有联系的。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和学习课文,培养识字能力,创新能力。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做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生字新词,培养识字能力,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2、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课件、葫芦实物。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活动目的一、导入1、(出示实物)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吗?课文中也有一个像你们一样喜欢小葫芦的人,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他是如何种葫芦的?好吗?2、板书课题,读课题。激发学生兴趣。1观察、回答。2、读课文。1认识葫芦。2、学生想急于学习课文的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指导书写四、分组读课文1、借助拼音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3、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准字音。4、检查汇报,出示生字卡、采用多种形式(抽读、小老师教读、抢读、齐读等),检查生字读音。重点:“葫芦”“藤”“盯”“赛”“邻”“治”的读音。5、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小组内交流。6、用“谢”“盯”“邻”“治”口头组词语,说话,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7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能说多少说多少)1、出示会写的八个生字,学生质疑、提出难写的字。2、师范写“爬”“谢”“慢”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教师巡视指导(要求读得正确)1培养学生识记生字词的能力。2、初读感知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4、一字组多词发展学生思维。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识记生字。正确读音,正确断句。1、学生默读朗读,小声读等形式,给课文圈生字。2、学生多种形式读生字词。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4、一字组多词。5、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1、学生观察田字格的字,标出难写的字。2、学生练习写字,并自我评价。分小组读课文。1、学会并掌握识记生字的方法。2、体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愉快,分享成功的喜悦。3、搜集脑子里储存的词语。1、正确书写规范书写。2、养成书写姿势正确的习惯。3、会评价。1、读熟课文。2、巩固已学的生字新词。教shubaoc.com;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导入二、学习课文了解文中道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教学活动1、介绍葫芦、蚜虫的知识。2、放课件。回忆一下课文内容。1、朗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2、自学课文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让孩子直观形象,感知葫芦怎么?1、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相信学生。2、培养孩子认真读书的习惯,充分发挥眼耳头口学生学习活动设计1、小组介绍自己收集的材料。2、边看边回忆课文主要讲的什么?1、孩子任选一自然段读。活动目的1、累知识为学习课文作铺垫。2、形象感知课文内容。激起孩子朗读的兴趣。(1)、仔细读课文,再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作出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梳理指导。第一自段:(1)、葫芦长得如何?(2)、那个人喜欢吗?相机指导朗读句子(喜爱之情)。(3)、小组赛读。第二自然段: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他盯……才好呢!”理解“盯”的作用。3、通过朗读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感悟2、自读课文,勾画不懂的地方,参与小组的讨论交流。3、孩子汇报:(1)、葫芦长得好:“细长的……几个小葫芦。”(2)、从:“那个人每天……喜欢”可以看出。(3)、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孩子有事可做。通过诵读让学生充分走进课文。感受那个人的心理。三。总结。拓展四。练习三、小结三、小结拓展学习三、小结拓展学习“自言自语”(指读、范读、小组读等)读出那个人的迫切心情。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后,重点指导“那个人……是葫芦”,特别读好反问奇怪的语气。第四自然段:(1)、那个人收到了葫芦了吗?(请一个孩子读第四段,其他孩子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读中感悟,体会那个人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4)、抽读、小组读,读中感悟那个人的急切心情。(5)、孩子自由读,听别人读。(6)、答:那个人没有收到葫芦。(7)、一个读其余孩子边听边想,然后回答。(8)、小葫芦要体会那个人的心情,享受读书的快乐感悟,反问的语气。(2)、当孩子说是因为叶子上的蚜虫更多时,师问: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吗?(3)、齐读第四段。(4)、师: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他的心情如何?可能会怎样说呢?请孩子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放课件)小组交流。调动孩子的生活积累结合教材内容,让孩子把一句说完整,说具体,拓展孩子思维想象的空间。靠叶子提供养料,后来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小葫芦就一个个都落了。(9)、学生齐读后,看课件回答。(后悔地说、伤心地说、懊悔地说……)。把话说完整,说通顺。孩子说话既有了依托,又有了较大的活动空间1、孩子们真会想,假如明年那个人又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续编故事)。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1、分角色朗读课文。2、表演这个故事。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整体感知课文,进一步种葫芦人的心理。孩子说(我明白了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2、学生表演这个故事。学生体会到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增强了朗读表演能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十三(附反思),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四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五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离得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建议: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出示结满葫芦的绿藤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觉得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可爱的葫芦吗?有个人也特别喜欢葫芦,他种了一些葫芦,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学生认读“葫芦”,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初读,认读生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评价。
3.请四个小组中读的好的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4.出示生字词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二、分段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葫芦旺盛的长势和对葫芦的喜爱。
2.第二、三自然段:齐读。
提问:葫芦的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他的邻居看到后想法一样吗?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了解蚜虫的害处,指导朗读:读出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读出邻居规劝的.语气。)。
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听到他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
3.第四自然段:自由读。
提问:最后葫芦长得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叶子和葫芦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4.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到损失。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编故事部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一、注音。
葫芦()邻居()。
奇怪()语言()。
二、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葫芦()地说。
()的小花()地变。
()蚜虫()葫芦藤。
三、造句。
1.每天——。
2.可爱——。
四、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
1.小葫芦的叶子上长了蚜虫。
2.邻居让他治叶子上的蚜虫。
3.最后小葫芦都落了。
4.这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
5.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小葫芦,过了些日子,小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正确顺序应该是:。
()()()()()。
五、续写小故事:。
在第二年,课文里的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答案:。
一、略。
二、
(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
(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
每天我爷爷都听新闻。
我家的小狗非常可爱。
四、正确顺序:5、1、2、4、3。
五、提示:把你的想法写出来,要联系课文,他第一次没有得到葫芦,是因为什么原因,这一次你怎么看,说出来就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六
2.理解课文内容,3.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词语理解能力。
德育情意目标。
使学生受到事物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葫芦的叶子与果实有密切联系。。
难点:通过理解课文懂得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
教学手段及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主体参与合作互动设想讨论交流,反复读议。
教学过程。
课后小结。
第一课时。
一.板画引入,激发兴趣。
3.指导“芦”读轻声,齐读课题。
二.指导看图,领会图意。
逐步出示四幅图,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仔细观察葫芦的各部分,有什么变化?(用自己的话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师生评议。
3.讨论:每幅图画指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
四.学习生字。
1.连词读生字。
挂了一些盯着邻居治一治葫芦藤哇。
2.提出不懂的词。(讨论,让学生弄懂)。
3.指导书写生字,记住字形。
些:上面是“此”不是“比”。
邻:“令”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
感:上面部分是“咸”不是“成”。
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葫()邻()治()盯()。
胡()领()抬()钉()。
2.练习书写生字。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七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具准备:自制课件、一个葫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名字叫做《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师:你们见过葫芦吗?谁能说说葫芦是什么样的?
3.指名答。(出示葫芦。)。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到底说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
2.检查认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注音的生字。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4.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读懂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指名答。(结合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相应自然段,并进行板书。)。
(1)教学第一自然段。
师:课文中介绍了葫芦的哪几部分,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
指名答。(显示正确答案。)。
齐读二、三两句话。
指导朗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心情会怎样?
分男女生朗读该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师:叶子有了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出示课件。)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怎么想?
指名读第一句话。
指名表演那个人说话的样子。
齐读该段。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邻居和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共同评议:
邻居此刻的心情怎样?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种葫芦的人着急吗?应用什么语气读?
学生自由组合并表演。
师:你们觉得他们俩谁说得有道理?
学生讨论,指名答。
课件演示: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四)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扩展练习。
1.小组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续讲故事: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
4.指名讲故事。
五、小结。
师:在邻居的帮助下,种葫芦的人明白了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了事物之间是相互有联系的,改变了过去只盯着葫芦,不管蚜虫的做法,最终种出了他想要的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八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
二、读文、识字、感悟。
三、合作、探究、识字。
8、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五、作业 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简 长满了绿叶 生了蚜虫 虫更多了。
笔
画 。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葫芦 不用治 变黄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九
8月2日,早晨我4点半左右起了床,我醒来看见外面下着大雨,可是我的心情还是非常激动。因为我和爸爸还有姐姐要去葫芦岛玩了。起床之后我们洗漱完了,就下楼了,我们等了一会儿车就到了。上了车,我就美美的睡了一觉。
经过五、六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第一站东戴河海边,到了海边我和爸爸、姐姐马上换了游泳衣,迫不及待地下水了。并且通过这一次来东戴河,我还知道了,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叔叔就出生在这里。
下午,我们还看见了以前干活用的碾子。根据去葫芦山庄,我知道了它的特点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博大精神的葫芦文化和原生态和关东民族文化为主题内容的著名旅游景点。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了兴城古城,我看见了兴城古城的美和壮观,兴城古城是中国十佳古城,城墙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中心设有钟鼓楼,城门外筑有炮台。游完古城,我们吃完午饭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通过这次旅行,我看到了我们祖国的美,祖国的广阔。既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又让我很开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二)指导看图,观察,比较: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三)设疑、朗读感悟: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习第1段
(1)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四)迁移运用——听故事,说道理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一
一、教养目标: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
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
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 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边看第一幅图边讲)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 应注意的读音。
2、 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 读生字词卡片。
2、 读课文。
3、 读二类字并组词。
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
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 学习第一段。
(1) 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
(2) 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
“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
2、 自学第二段。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
3、 小组讨论第三段。
(1) 那个人听了邻居说的话以后,“感到很奇怪”,“奇怪”
是什么意思?(纳闷,不理解、不明白)
(2) 那个人“奇怪”的是什么?(还用治虫?我要的是葫芦。)
(3)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4) 那个人的话说得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因为叶子可以帮助植物输送养料,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才长得好。叶子都掉了,植物就没法生长了,也就不能结葫芦了。)
4、 学习第四段。
(1) 看第四幅图,这个人这时的样子是怎样的?(垂头丧气,后悔极了)
(2) 读课文,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多、黄、落)
三、巩固练习。
看图读课文。
一、总结课文内容。
1、 读课文。
2、 看看图上的这个人的表情有什么不同?
得意——盼望——满不在乎——垂头丧气
3、 你从哪儿看出这个人喜爱这棵葫芦?(每天看、盼长大)
4、 这个人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他的眼睛只盯着葫芦,有了虫子也不治。虫子吃叶子,影响了植物生长,所以没得到葫芦。)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1) 植物的叶子直接影响果实的生长,叶子掉了,就不能结葫芦了。
(2) 要听别人劝告。这个人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早点治蚜虫,葫芦就可以保住。由于他不听人的劝告,所以才使自己的想法落空。
二、巩固练习。
1、 指导朗读。
第一段要读出喜悦之情。第二段读出急切盼望小葫芦快长大的心情。第三段邻居的话读出诚恳,这个人的话读出奇怪、不解、满不在乎的口气。第四段读出失望、后悔的语气。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
葫芦 蚜虫
叶花 (黄落)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二
1、复习11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师: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蚜虫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两课时
一、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2、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大意。
1、。小葫芦长得怎么样?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个别读、齐读)
4、种葫芦的人是怎么看葫芦的?(盯着),他盯着小葫芦都说了什么呢?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对着小葫芦也来说说这句话吧!
5、提问学生在对谁说话?理解自言自语,并用自言自语说一句话。
三、
1、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2、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同学们做小侦探,小组讨论为什么葫芦落了。
3、汇报讨论成果。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谁认识蚜虫?学生分享有关蚜虫的资料,教师补充,了解蚜虫。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3、出示三个反问句,将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4、蚜虫可怕吗?蚜虫需要治吗?出示图片,了解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会想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种葫芦的人,葫芦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
3、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布置:
讲故事讲给爸妈听。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三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认识“葫芦”两个生字。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故事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小朋友读了课题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呢?指名说。这个故事讲的就是一个人种了葫芦,这颗葫芦长得什么样呢/请小朋友们自已读故事,看和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要求读通顺。
3?生字的巩固。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葫芦花
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蛙)-(娃)-(洼)
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
言每治棵挂哇怪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懂得叶和葫芦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二、看图
三、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呀你就明白了。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找出描写这两幅图的段落。
2、描写第一幅图的是哪个自然段呀?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
6、这么美的小葫芦,最后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这些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7、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9、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0、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小组学生分角色,老师和学生合作读。
四、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一棵葫芦从发芽到成熟,还会遇到哪些危害,还需要为它做些什么呢?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并把第二年他又种的葫芦画下来。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4、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5、请小朋友课后把自已又编的这个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二,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四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知其意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五、合作探究,找原因
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回答:
生:因为当初没有听邻居的话。
生:因为种葫芦的人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生:其实很多事物是有联系的,叶子如果没长好,当然就结不了果子。
六、拓展延伸,悟道理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预设学生的回答:a、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b、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c、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七、学写生字
1.注意“每”的笔顺。师范写,生竖空
2.“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3.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中葫芦的人,只盯着葫芦,不管叶子上的蚜虫,结果没有收到葫芦的故事。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教学设计以此问题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再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教学时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朗读体会,并进行分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将教学设计付诸课堂实践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字词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读好轻声,并通过读“葫芦叶、葫芦藤、葫芦花、小葫芦”四个词,巩固“葫芦”的读音。但忽略了“盯”这个重要的生字,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体会那个种葫芦的人的思想。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深入学习。
2、学习课文
语文课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还有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的余地。我仅抓住人物的语言,没有关注人物的神态动作。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应加以品析。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这样调整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教师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五
1.会认“葫、芦、藤、哇、盯、邻”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有感情朗读,领悟寓意。
制作课文插图课件。
同学们看过动画片《葫芦兄弟》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关“葫芦娃”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齐读)
首先请同学们看两张“葫芦娃”的图片,找一找,这两张图片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课件出示两幅图,比较、说话——师相机板书)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整个故事读一读,并找一找,故事的哪一段是写第一幅图的,哪一段是写第二幅图的。——(读读、找找)
1.找到了吗?——朗读学习第1段
(1).
请同学们认真地把第一段读两遍,看看谁能把这三个词组补充完整。
出示:
细长的
雪白的
可爱的
(2).
填得多好啊!来,一起读读。(指导读词组,并结合识字“葫、芦、藤”)除了葫芦藤,你还知道哪些藤?(指名说)
(3).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段,句中结合学习“哇”)]
2.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样了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四段
设疑:读了这两段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鼓励学生自由提问)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读第二、三段。
(2).指名说说“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会掉下来呢?”
提示: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想听听葫芦兄弟是怎么说的吗?(课件出示:葫芦兄弟的话)
(3).讨论:听了葫芦兄弟的话,谁能把刚才的问题回答得更好呢?——指名说
(4).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结合学习“盯、邻”)
师范读——生模仿读——多种形式练读
你们喜欢这个种葫芦的人吗?为什么?
从前,有一只勤劳的啄木鸟常常去给森林里的大树治病、捉虫。有一棵大树却总是怀疑啄木鸟没安好心,以为啄木鸟看起来是捉虫,其实是存心想要破坏自己美丽的皮肤。啄木鸟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它讲虫子的危害,可是都没有用。后来,啄木鸟真的不再来捉虫了。最后,大树的树心被虫子蛀烂了,成了一棵枯树。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七,我要的是葫芦,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六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离得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课件,生字词卡片。
三课时
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第一课时
出示结满葫芦的绿藤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你觉得葫芦长得怎么样?你喜欢这些可爱的葫芦吗?有个人也特别喜欢葫芦,他种了一些葫芦,让我们来看看他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吧!(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学生认读“葫芦”,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评价。
3.请四个小组中读的好的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4.出示生字词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词。
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意识地锻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1.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指导朗读,读出葫芦旺盛的长势和对葫芦的喜爱。
2.第二、三自然段:齐读。
提问:葫芦的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他的邻居看到后想法一样吗?他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了解蚜虫的害处,指导朗读:读出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读出邻居规劝的语气。)
出示“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听到他这样说,你会怎么做?
指名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
3.第四自然段:自由读。
提问:最后葫芦长得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叶子和葫芦是紧密相连的两种事物,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4.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孤立地看问题,要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到损失。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教学的重点,提出问题后,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求知欲,然后,通过比较句子中的不同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种葫芦人和邻居的不同态度。
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各环节的联系。
编故事部分发挥学生想象力,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间是有联系的。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设计(热门17篇)篇十七
1、 谜语导入:小小脑袋肚子鼓,能做乐器能装酒。远看就像大灯泡,走进从来点不着。
2、 出示葫芦图片,认读葫芦,强调芦读音。师生一起板书葫芦二字。
4、 葫芦都能用来做什么?乐器 工艺品,装水 装酒等,难怪有一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把课题补充完整。生读课题。
1、 这个人最终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故事。
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段的序号。
2、 读了故事,请你看看文中的两幅插图,你发现哪些不同?师小结:刚开始,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美滋滋地想“我要的是葫芦”,后来却让人遗憾,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起走进故事,寻找答案。
3、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描写第一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你找到的是第几段?这一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用铅笔划出。
( )的小葫芦 请你仿照这样的句式来夸一夸它们吧。
( )葫芦藤 ( )叶子 ( )小花
4、 种葫芦的人看到这棵葫芦是什么心情?读出高兴的心情吧。 学生读第一段。
6、 看到这样的情景,什么心情?
生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意思是什么?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学生练习朗读。
2、 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出示句子: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自言自语什么意思。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
4、一位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出示句子: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能不能用邻居说一句话。
做动作来体会“盯”。
学生读句子。
5、 当热心的邻居劝说时,种葫芦的人却奇怪的说---------
出示句子: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学生体会语气和意思。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6 、 请两位同学扮演邻居和种葫芦的人分角色朗读。
1、 故事读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种葫芦的人为什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
板书 绿叶 葫芦 相互联系
2、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的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3、故事还可以继续,我们接着编。到了第二年春天,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得和去年一样好。
1、出示 怪和慢,生观察字形。
2、提醒竖心旁笔顺和两个点的位置。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