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观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一
去哈尔滨是我最盼望的事情,去年的冬天终于让我盼到了。
零下二十几度的哈尔滨我要好好去玩玩,看看那里的积雪到底有多厚。出发前,我做了很多准备:靴子、厚内衣、冲锋衣、帽子、手套,一样都不能少。妈妈一再嘱咐,那边太冷了,一定要多穿点。
下了飞机,走出机场,难道是我来错地方了吗?为什么一点不冷,脸上没有刺骨的寒风,只不过比宁波冷了一点点。大约坐了半小的汽车就来到了宾馆,好暖和啊!每个房间都有暖气,跟我们南方完全不一样,在房间里穿一件短袖就可以了,真是舒服。
第二天我们去了亚布力山滑雪,远远望去像一条雪白而又蜿蜒的长龙,山上的雪有半人多厚,行走是相当困难的。我们穿上笨重的雪鞋,套上滑雪板,乘传送带来到了半山腰,滑下去的那一瞬间,冷风在耳边呼呼直响,我像挣脱缰绳的野马直冲而下。
晚上去冰雪大世界观赏冰灯,里面五彩缤纷,漂亮极了,一会儿红,一会儿黄,一会儿绿,冰灯形态各异,这边王子骑着白马,白雪公主跟七个小矮人,看上去栩栩如生,感觉来到了童话的世界。那边有中国的古建筑,中国的故宫看上雄伟壮丽,旁边的鸟巢,浑圆精致,简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国家体育馆。
这次哈尔滨旅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二
各位女士、先生们:
你们好!哈尔滨是一座非常年轻的城市,义是-座中西文化合璧、极具浪漫色彩的城市。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防洪纪念塔,就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防洪纪念塔不仅仅是哈尔滨市众多雕塑中的典型代表,而且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什么说这座纪念塔是哈尔滨的骄傲和象征叮臼新中国成立以前,哈尔滨屡次遭受洪水的危害,1932年洪水曾洗劫了大半个哈尔滨,城区街路成了行舟的水乡泽国,男女老幼四处逃命,数万人露宿街头,水患使广大劳动人民陷入了深重的灾难之中。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1956年和1957年,哈尔滨又连续遭受洪水的侵害,特别是1957年发生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30米,比1953年的最高水位高出0.58米,超出市区地面4米左右,水势凶猛,风雨交加,大水持续月余,沿江堤坝险象环生。英勇的哈尔滨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顽强与洪水搏斗,终于战胜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为确保哈尔滨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1957年i1月,党和政府决定修筑市区永久性江堤。哈尔滨市人民,在天寒地冻、风雪交加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严冬,又发扬战胜洪水的光荣传统,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总出工2427万个,完成461万立方米土石工程,提前巧个月完成了原定两年完成的工程计划,筑起了坚固的百里长堤。碟建成后,为纪念防洪斗争和筑堤的伟大胜利,表彰全市人民的丰功伟绩,修筑了这座“哈尔滨市人民纂囊{箫奢至。高高耸、。塔、,它的高度是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我们再来看看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塔身中部浮雕着防洪筑堤大军从宣誓上堤、运土打夯、抢险斗争到胜利庆功等场面,集中描述了人们在防洪斗争中所表现的英雄气概。塔的顶端是防洪筑堤英雄的立体雕像,象征着英雄的哈尔滨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远是战胜困难的胜利者。大家再往主塔后面看,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回廊两端是两幅浮雕,雕刻着各民族、各行业的`群众笑逐颜开、手持花束、挨肩挽臂,在猎猎红旗指引下阔步向前、欢庆胜利的场面。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r特大洪水,保h了家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根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增添了一大景观。 1996年,在广场前又放养r 500羽和平鸽。1998年,市政府对防洪纪念塔广场进行r整顿改造,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摊铺,新辟建r假日休闲广场,使了‘一场更加宽敞、壮观。
防洪纪念塔广场还是哈尔滨市举行大型政治、文化和体育活动的场所之一。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行,这座英雄广场成为亚运火炬传递的东端起点。第24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人城式的红地毯,就是从广场铺向中央大街,全长1380米,宽3.3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地毯,已载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
防洪纪念塔是哈尔滨人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写照,今天她正激励着946万哈尔滨市人民去谱写新时代的篇章,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三
防洪纪念塔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松花江的南岸。它是这座英雄城市的象征,是哈尔滨人的骄傲,是游人向往的地方。
防洪纪念塔是为了纪念1957年战胜特大洪水抗洪成功而建的,我们做为哈尔滨人应该要感谢抗洪英雄们的伟绩。
我站在塔前,发现塔身是圆柱形、高大坚固。塔基的材料是用石块筑成的,听妈妈说那象征着堤牢固,坚不可摧。塔身雕刻着防洪大军宣誓上堤、运土打桩、抢险斗争、胜利庆功的场面,一个个人物栩栩如生,人们的脸上都充满了自信,看到了人们防洪热火朝天的场面,这让我感受到了人们的英雄气概。塔尖雕刻了工农兵知识分子团结一致、战胜洪水的场面。
天已黑了,我站在塔的下面,看见了水池,那喷泉有如一条金鱼跳出水面,还有音乐伴奏喷泉尽显丰姿,它象征着哈尔滨人民已把汹涌的波涛驯服成涓涓细流。
夜已降临,环顾四周,看着拔地而起的大楼,霓虹的闪烁,似乎看见了整座城市的腾飞,人民的智慧。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四
暑假到了,妈妈说要带我去爸爸工作的哈尔滨那里玩的。那里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都是那么冷,过去多次听别人说起哈尔滨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一想到能亲眼目堵哈尔滨的美景,一想到要见到分别一年的爸爸了,我兴奋得好几天没睡好觉。
我和妈妈做的火车去的,终于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映入我眼帘的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可以说是冰的天地、雪的世界。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就迫不急待地让爸爸把我们带到了哈尔滨市区。“啊!真是太美了”,只见市区错罗有致地矗立着不少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加上来来往往的不少外国游客,在白雪覆盖下就像一幅美丽的外国风景画呈现在我眼前,好像到了国外一样。
游览完市区,我们又来到了美丽的松花江上,“好热闹啊!这么冷的天,可结冰的江面上还是熙熙攘攘,一眼望不到边。”我心里暗暗地赞叹道。只见江面上乘马拉车的、坐狗拉雪橇的和滑雪的大人、小孩穿梭往来,人们争相地玩着、跑着、笑着,江边一排排漂亮的雾松好像白胡子爷爷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像是在欢迎我这个来自远方的客人。可就是太冷了,我坐了会儿雪撬就有些受不了。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尔滨的冰灯。在冰雪大世界里有许多形状各异的冰灯,有的雕刻的是人,有的雕刻的是一只鸟,还有的雕刻的是树……安上五颜六色的彩灯,别提多美了。
在迷人的哈尔滨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快开学了,我和妈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哈尔滨,今后有机会我还想去哈尔滨那里看看爸爸!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五
自2000年开启旅行生活以来,还是第一次在自己家乡以旅游的视角欣赏哈尔滨。
圣索菲亚大教堂始建时(清光绪三十三年)为全木结构,后在木墙外砌了一层砖墙,成为现在的砖木结构,外观的“帐篷顶”、“洋葱头”典型的俄传统风格造型,是哈市异国风情景观之一,也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
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风格成为西洋风情的体现,从诞生之初就是著名的商业一条街,如今繁华依旧,每家西餐厅老店都是生意兴隆,就餐高峰时需要等位。
周末的兆麟公园里,绿树如茵花草盛开,市民们有打着太极柔力球健身的,有父母带着孩童游船的,有学生在李兆麟墓碑雕像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林中漫步享受闲暇时光的,还有为优美环境而劳动创造的劳动者们。
松花江南岸的防洪纪念塔是哈市人民齐心协力战胜特大洪水的胜利标志。隔江可以看到太阳岛上的城堡式的建筑,缆车穿梭于江面之上,桥梁横跨大江南北,天湛蓝,云洁白,画笔下也是一幅美丽自然风光的长卷。
标配特色小吃大列巴,哈红肠,再加一瓶秋林格瓦斯,还有不管是严冬还是酷夏都要来上一根的马迭尔冰棍,地地道道的哈尔滨味道。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六
我们哈尔滨地铁开了三天了!今天是休息日。爸爸带我和朱星宇去坐地铁!
我们从哈尔滨科技大学退下来。爸爸拿出十块钱,放在机器里买票,按火车站,然后按三。他先是吐出三张牌,也就是地铁票,然后吐出四块钱。哦,火车站两元!
我们等了一会儿!一辆地铁进来了,地铁外面的门和地铁车厢的门一起打开了!我和朱星宇在爸爸的带领下走进了地铁车厢!哦!里面那么多人,小学生,小孩,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没想到地铁三天前才开通,这么多人!真的不容易!
地铁起步慢,跑得快!过了一会儿,我到了电表站,然后到了和兴路站.
"这辆公共汽车去哈尔滨火车站吗?"一位老妇人问道。
“不到!你要去哪里?”爸爸说。
“我去火车站,他们说,你不用出站就可以去北京!”奶奶说地铁上的人都笑了!
哈哈,火车站到了。我们下了公共汽车,愉快地离开了车站。坐地铁真好!不堵车,快跑!
我们哈尔滨地铁只有一条线,真的希望我们哈尔滨地铁早日四通八达!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七
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美食、旅游的好去处。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瞧,家乡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黄色的迎春花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就连路边的小草也从地下拱出小脑袋,为街道增添了一份绿意,嫩嫩的,绿绿的,显出无限生机。
夏天,这里是避暑胜地,也是草木茂盛的季节。马路旁、花园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争奇斗艳,灿烂极了。春天还刚刚探出头的小草也已经长高了、长壮了,成了一片翠绿的草地。杨树、柳树此时也枝繁叶茂。人们拿着小板凳、扇子纷纷来到树下乘凉。
秋天,天气转凉,花园里的秋菊开得更加艳丽,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树的叶子变成了金黄色,挂在树上,好象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地上,被风一吹,漫天飞舞,像无数秀丽的少女迎风起舞。
北风“呼呼”地吹,冬天来了,顽皮的雪花宝宝在空中飞舞起来,真像一片片洁白的鹅毛在空中飘来飘去。因为哈尔滨也是著名的冰城,所以在冬天里经常看到美丽的树挂和冰灯、冰雕。冰灯各式各样:有冰长城、有冰滑梯、还有冰故宫……冬天也有许多活动:堆雪人、打雪仗、溜冰……所以冬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
哈尔滨一年四季风景优美,大家有时间到我的家乡来玩玩吧!
哈尔滨防洪纪念塔的由来哈尔滨防洪纪念塔观后感篇八
盼呀盼呀,终于盼到去哈尔滨的日子了。我坐了一整天的飞机,到了晚上11点半才到目的地。下了飞机,我呼吸到了有生以来最冷的空气,赶紧戴上口罩、帽子、手套和围巾。
第二天,我们开始了哈尔滨之旅。
去雪乡的路上,在经过亚布力的时候,还看见了彩虹呢!
到了雪乡,只见那里白雪皑皑。妈妈跟我说:“雪乡是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和日本的热空气交界的地方,所以那里的雪很白,被誉为‘中国雪乡’。”在这里,我们还知道哈尔滨是不用冰箱的,因为那里的村民家门口都有一个雪堆,那就是老百姓们的天然的冰箱。
我们乘坐了当地的狗拉爬犁,钻进了“土匪窝”……
到亚布力最大的酒店去滑雪,我换上了滑雪服,戴上了滑雪镜、滑雪板。我们穿着滑雪鞋爬上小山坡,知道了把脚摆成内八字是刹车,把脚放平是加速,用滑雪棍也是加速。我还知道不能把两个滑雪板重叠在一起,不然就会摔倒……在滑雪的途中,我遇见了妈妈,她这时还没有学会。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哈尔滨呆了一个星期,就要离开它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城市,我发誓以后还要再来这——美丽的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