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一
一次,周瑜借讨论军事来陷害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可是诸葛亮说要三天造成,并立下军令状。周瑜以为诸葛亮上了当,心里暗暗自喜。
周瑜派鲁肃去打听情况,诸葛亮让鲁肃替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三十名军士,还有二十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不让鲁肃告诉周瑜知道。
第一、第二天,诸葛亮没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带上鲁肃去取箭,他把二十条船连成一排,朝曹营开去。
到了曹营的水寨,诸葛亮命令把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排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对手突然来袭,他看不清虚实,只让弓手朝船上射箭。一万多名弓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了,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营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开。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追也来不及了。
船靠岸时,五百个军士正好到江边搬箭。每条船有五六千只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二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已强时,不是发奋努力赶上人家,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
有些人为什么会有妒忌之心呢?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已,当别人有了成绩,做出了贡献,受到众人的尊重和爱戴的时候,做出不探究别人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不是虚心学习,顽强拼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而是讥讽,造谣。甚至中伤陷害的事情,这是多么愚味无知的表现啊!
读《草船借箭》,我不由想起了自已,妒忌的心理不是也曾有过吗?
记得有这么一次,听写时,和一位同学交换改作业,我俩都全对了,我就跟老师说:“我全对了。”老师说让他检查检查,可是,老师一检查却错了一个字。我很妒忌这位同学,就随便找了一个字出来说:“这位同学错了一个字,把土写成了士。”老师说:“是对的。”事情虽小,这也不是妒忌心吗?回想起来,我真是惭愧啊!
经过学《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我很惭愧。可是,我已经下了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了,我以后再也不妒忌别人了。
妒忌这个东西,害处是非常大的。我们一定要杜绝它,从小做个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三
这个寒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其中的《草船借箭》让我难忘。(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引出下文,很好!)
这一章节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10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略写故事情节,为下文的深入议论做好铺垫!)
这一章节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他面对周瑜的故意陷害,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顾大局,将计就计。在借箭的时候向老实的鲁肃去借船,这可以看出诸葛亮知人善用、识人心。计划周密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这样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我怎么能不敬佩他呢?(深入议论,使文章富有内涵!)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面对许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不应该嫉贤妒能!)
就拿我学英语的事来说吧!我是第一个在那里学英语的人,老师就教我一个人,我学的不好的时候,老师说我几句我没有不好意思,后来慢慢有很多人来这里学英语。现在老师说我的时候,我真不好意思,但是老师经常表扬我的同班同学小陶。但我没有把他当做我的“敌人”,而是把他当做我的“对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超越他。在我一天一天的努力下,我终于超越他啦,现在老师表扬的人中也有我的名字啦。(要运用排比句写出你是如何向小陶学习的,才能表现出你的虚心进步,明白?)
正是因为有对手的存在,才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如果我们像周瑜一样把“对手”看成“绊脚石”,那就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讨苦吃!(蕴含哲理结尾,升华文章主题!原文语句过于啰嗦,已经做了删减,望你认真体会!)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四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那精彩壮观的赤壁之战让我惊心动魄,难以忘怀,那么其中的草船借箭便是让我不得不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本故事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妒忌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甚至想置诸葛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军中缺箭为名,要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胸有成竹的诸葛亮不但爽快地答应,而且还把十天缩短为三天交箭。对于那时的周瑜来说,三天造十万支箭无疑是天方夜谭,想到诸葛亮这次必死无疑,心中暗暗窃喜。可诸葛亮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瞒过谨慎多疑的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借到十万支箭,令周瑜自叹不如。
从《草船借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像诸葛亮那样宽宏大量、以大局为重,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成绩,而不能像周瑜那样小心眼,去嫉妒比自己能干的人。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的成绩比我的成绩好,我应该做的并不是忌妒他,而是虚心地学习同学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短处。嫉妒是心灵的肿瘤,它会让我们的灵魂溃烂。
在这篇文章中,我还明白了凡事要像诸葛亮那样动脑子,合理安排,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爷爷让我沏茶。沏茶要烧水,洗杯子,放茶叶。如果一件一件来做可能要二十分钟。但我想到了一条妙法,在烧水的同时做其他事,那就省下好几分钟。这样一来,既节约了时间,还让客人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主人的热情。
《草船借箭》真是一个好故事,它不仅能告诉我历史,还告诉我们许许多多让我们受益匪浅的道理。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五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中国古代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我读了这本书中的《草船借箭》这一段后深有感触。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一提起诸葛亮,我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画面。
我很敬佩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算到周瑜阴险狡诈,要设计陷害自己,却丝毫不惧,沉着应对;他算到三天后江上会起大雾;他算到了鲁肃的诚实忠厚不会把自已要调二十条船的事情告诉周瑜;他还算到了曹操的生性多疑,不会轻易出兵;算到了三天后的风向,使船能顺风顺水,从容不迫地离开,曹军怎么也追不上······
我还敬佩诸葛亮心胸宽广,顾全大局。明知周瑜不怀好意,为了联吴抗曹的大局,面对周瑜的刁难迎难而上,还主动缩短了交箭的日期。他的胸怀和聪明让他的对手周瑜都自叹弗如,无可奈何地感叹:“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却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我认为这世界上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太多,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把优秀的人当作我们前进和超越的目标,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远离愤怒和忌妒,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快乐阳光。
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努力钻研,刻苦学习,勤于思考,心胸宽阔,为大事着想,宽宏大量,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来证明自己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早日成才,为国家做出贡献。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要像周瑜那样心胸狭窄,心怀忌妒,要像诸葛亮那样谦虚,宽宏大量。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六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三国演义》,在读到———《草船借箭》时,我非常好奇,
诸葛亮又是怎样借到的箭呢?为什么要借呢?借到了吗?
《草船借箭》主要讲的是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当周瑜和他打赌要十万支箭的时候,
他胸有成竹地接受了挑战!在充分地了解到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知道哪天会刮大风,
而且所刮风的风向等,都已经做过仔细地调查研究,所以很顺利地“借”到了十万支箭。
而周瑜呢,因为他心胸狭窄,又没有认真地了解当时的战地情形,他输给了诸葛亮!
我应该多多地学习,多多地积累知识!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得认真的思考,这样就
能顺利地完成自已心中的目标!
《草船借箭》读后感200字篇七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草船借箭》。读完后,我深受启发。
文中讲了周瑜让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不但不勉强,还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在第三天四更时,凭借大雾向曹操“借”了十万多支箭。周瑜听了,自叹不如。
诸葛亮好聪明啊。他不仅顾全大局,而且心胸宽广,胆识过人。接近曹军水寨时,毫不犹豫,镇定从容,他凭着自己对曹操多年的观察,知道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而且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知道第三天三更时会有大雾。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值得我们学习。
请葛亮为什么那么足智多谋?全因为他喜欢看书。诸葛亮识人心,也全靠他长时间的细心观察。我们也要像诸葛亮一样,观察身边每一个人,多看书,多思考,就可以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了。
鲁肃也值得我们学习。他帮了诸葛亮的忙,而且说话算数,没有向周瑜透露诸葛亮的计划,所以,我们也要向鲁肃一样,忠厚老实,言而有信。
《草船借箭》真好看啊!学习了这篇课文,我对《三国演义》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