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小班教案的制定,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小班教案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小班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一
1、学习用纸团蘸颜色印画。
2、培养幼儿收捡物品、爱惜画面、保持卫生的好习惯。
3、培养幼儿对花纹疏密排列的感受力。
4、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力。
5、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废报纸,搓成许多纸球。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供给红、黄、蓝三盘颜料。每组设一个盛废纸的纸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教师用娃娃家里的小娃娃的哭声引起幼儿的同情心,然后引出小手帕。
(分析: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对娃娃家里的小娃娃非常疼爱,所以听到哭声便很自觉地掏出小手帕要抹去娃娃的眼泪。这里老师的表演逼真能够牵动孩子的心。)。
二、教师示范印画的步骤与方法。
1、先用搓好的纸团蘸上颜料,再压印在纸上。
2、每人准备三个纸团,每一个纸团只蘸一种颜色。印画时,可将不同颜色的纸团有规律地排列压印,也可将不同颜色的纸团覆盖着压印。
比如:红色纸团印在黄色纸团上,就变成桔黄色;黄色纸团印在蓝色纸团上面,就变成绿色;红色印在蓝色上面就变成了紫色的花纹等。在示范的过程中提示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花纹覆盖压印时色彩的变化,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
3、在纸手帕的四角或四边或中心压印出花纹,可以疏密均匀的排列,也可以随意印出花纹。
4、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排列方式的花纹。
5、印好后将纸团丢在废纸篓中,将画摆在桌面上,待晾干后再收捡。
三、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细心地作业。
注意提醒幼儿:每个纸团只能蘸一种颜料;蘸色时颜料不宜过多,以免滴在桌上、纸上;印上花纹后、不要用手抹画面,也不要很快拿起画纸;注意保持室内和自身的干净卫生。
四、手帕展览会,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自己的作品,说一说哪块手帕最漂亮。
五、送手帕活动:
将手帕送给小鸭子,并随机进行品德教育:小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平时要注意收集废旧物品,不随便乱扔。
(分析:通过这个环节渗透爱的教育,增近与同伴的友情)。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二
1、引导幼儿学习在纸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
1、胡萝卜印章、盘子各36个,红、黄、蓝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重难点:怎样使整个图形完整的印在纸上,把握好所蘸颜料的量和印时的力度。
(一)教师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1、“以洋娃娃在哭”引出漂亮的花布(出示范画)
2、引起幼儿兴趣“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
(二)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请个别幼儿选印章进行操作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乘“快乐大转盘”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三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折叠的方法印染手帕,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2、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3、大胆尝试,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每桌两盒颜料,一块湿毛巾,桌布(铺在桌子上),kt板(陈列幼儿作品)。
2、范例3---4幅,白色餐巾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范例,感受印染作品的美。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块漂亮的手帕,你们想看吗?
你们看这些手帕漂亮吗?那你知道这种手帕怎么装饰出来的呢?你们想来装饰手帕吗?
1、这些手帕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2、幼儿进行自由讲述。
二、观察印染手帕的方法。
1、这么漂亮的手帕是怎么装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2、师示范印染手帕的方法。将正方形的餐巾纸对折三次成三角形――将对折好的餐巾纸的各个部位分别醮一下颜色――轻轻地打开,不要弄坏作业纸。老师简单示范,讲解印染方法,示范后请幼儿讲讲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最后一次故意蘸得多一点,请幼儿想一想颜料为什么会滴下来。
三、幼儿集体回忆印染的步骤,讨论需要注意的地方。
1、蘸颜料的时间不要太长。
2、印染后打开时要轻轻的、慢慢的。
四、幼儿操作染手帕,师巡回指导。
1、给能力弱的幼儿适宜的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印染。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业。鼓励幼儿在打开时不怕困难,坚持做完一件事。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弄脏衣服。
五、讲评:
将幼儿作品放在kt板上,幼儿围坐在作品周围。
1、激发幼儿的成功感。
2、你喜欢哪一块手帕?为什么?
3、师表扬讲卫生、操作认真、不怕困难的小朋友。
4、讲评。
活动反思: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四
1、尝试通过折叠印染的方法制作花手帕。
2、大胆参与印染活动,感受色彩美。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师:今天呀是3月8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师:小朋友们都想了好多不同的礼物送给妈妈,冯老师也有自己的妈妈,我想送一块漂亮的花手帕给我的妈妈。
师:看,这就是老师想送给妈妈的花手帕,漂亮吗?
二、基本环节。
(一)带领幼儿欣赏成品。
1、带领幼儿欣赏花手帕。
2、引导幼儿说出花手帕制作所需的材料。
小结:花手帕是拿餐巾纸沾上颜料做成的。
(二)教师利用视频展示台示范制作花手帕,幼儿初步了解制作花手帕的过程。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做一块这么漂亮的花手帕送给妈妈呀?出处先看好老师是怎么做的。
(三)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加深幼儿对制作花手帕的过程。
师:小朋友们是不是都会了,老师想请个小朋友上来给我们做一块漂亮的花手帕。(老师再次讲解操作步骤)。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我发现好多小朋友都会了,那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花手帕吧。
三、结束部分(集体讲评)。
这是一节美术活动,主要是想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简单的印染活动;其次引导幼儿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
在刚开始老师出示自己的范例漂亮的花手帕的`时候,小朋友们都很喜欢,也都很激动,都想创作一块自己漂亮的花手帕。在之后小朋友亲自独立操作印染的时候,大部分小朋友都不能很好的掌握,还是需要老师一步步的帮助与辅导,有些幼儿的个人卫生也非常的不注意,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与注意。
在最后呈现出漂亮的花手帕的时候,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小朋友们在操作活动中不仅体会了操作的乐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爱。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五
活动目标:
1.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复习巩固折纸、染纸等技巧。
3.对比观察发现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面巾纸、宣纸、绘画纸一组一套;宣纸每人一张;废旧报纸每人一张;调色盘12个,水彩笔水一盒。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一)师讲述故事。
(二)出示提供的材料。
(三)介绍折法。
依次出示不同折法所呈现的不同染纸作品。
二、自由染纸,探索纸的不同吸水性。
(一)幼儿染纸。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制作染纸作品。
(二)纸的吸水性。
不同纸的的吸水性不同,染纸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
1.幼儿上台展示。
2.复习巩固纸的吸水性。
3.师小结:原来不同纸质的纸,吸水性不一样,所以染出来的效果也不同。
三、宣纸染纸,获得成功染纸体验。
(一)选纸。
(二)自由染纸。
指导语:不同的折法,染纸出来的图案也不一样,现在就请小朋友们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宣纸的染纸吧!
四、赠送手帕,展示欣赏作品结束。
活动反思:
纸,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这些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息息相关,也是幼儿所熟悉和喜欢的。通过印染手帕,让幼儿体验自己动手操作的乐趣,在操作中了解纸的特性和用途,通过印染手帕,感受纸制品的艺术美。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六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强弱,快慢。尝试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2.体验劳动的愉快,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难点:
能按音乐节奏来表现搓,拧,晒等洗手帕的动作。
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来表现洗手帕的动作。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条手帕。
2.配套磁带,录音机。
3.u盘(已经录好《好妈妈》和《洗手帕》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律动《好妈妈》。
师: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听我们上课,高兴吗?我们唱首歌,欢迎他们吧!
2.师:小朋友的妈妈很辛苦!每天要上班,下班回到家还要做家务多累啊!那小朋友们能不能帮妈妈分担一点呢?小朋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事做起,做个懂事的孩子。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好听的音乐《洗手帕》,小朋友认真听,仔细听,老师会提问的哟!
二、学习律动《洗手帕》。
1.欣赏乐曲,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
师:音乐的节奏有什么不同?(有的快,有的慢,有的轻,还有重)。
音乐又慢又重时怎样洗手帕?音乐又快又轻时怎样洗手帕?
小结:音乐又慢又重时可以双手握拳捏住手帕的角一拍一下地向下洗,音乐又快又轻时可以双手握拳在胸前来回搓。
2.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3.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地做洗手帕的动作。
4.练习“晾”手帕的动作。
师:手帕洗干净了,要把手帕晾起来。在乐曲的最后一句,我们要双手举起来并且要大声的说:“晾起来”!
(启发幼儿在乐曲曲末时边说“晾起来”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充分的表达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5.请幼儿给爸爸妈妈做律动表演。
小结:小朋友们学习的都很认真,知道怎样才能把洗手帕洗干净。
三、结束活动。
师:我们大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请小朋友们和宋老师一起玩“手指游戏”吧!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让孩子们学习日常生活中的'模仿动作,如洗、搓、漂等动作。然后,通过老师的示范,根据乐曲强弱、快慢,让孩子们尝试用两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洗手帕动作来感受乐曲的韵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得到父母的疼爱,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大人包办代替,自理能力很差。韵律活动《洗手帕》,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过活动,孩子们懂得了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慢又轻时,又应怎样洗手帕。在乐曲结尾时的晾手帕又表现出了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达到了教育教学的目的。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七
1、让幼儿对身边的东西有所认识,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2、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色彩。
活动准备。
1、蜡笔,打印好的糖果图片。
2、彩色糖果的ppt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提问引出话题。
教师:“小朋友喜不喜欢吃糖果啊?”
老师接着提问,小朋友知道糖果穿的是什么颜色的衣服吗?
2、播放ppt,让小朋友观察糖果的颜色以及不同的形状。引导幼儿观察,糖果是有很多种颜色的,五颜六色的。
3、教师示范,给糖果穿漂亮的衣服时,不能把颜色涂到糖果的外面去,而且要给它涂不同的颜色。
4、每人一张印有糖果的图片,用蜡笔时尽量不要弄到自己的身上,注意卫生。
5、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作品展示,好的给予表扬。
7、请小朋友把把画笔和纸收好。
教学反思。
喜欢糖果是每个幼儿的共性,而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最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本在设计这一活动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并能够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孩子们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对糖果的各种认知。
在教学中,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大多数幼儿达到了学习目标,但也有个别幼儿不乐意、不主动回答问题,不能够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我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了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鼓励和个别指导。整个活动因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从生活中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内容,所以孩子们兴趣较浓,在活动中也显得比较主动、积极。在品尝糖果这一环节中,如何让幼儿品尝是争论的焦点:一是用舌尖品尝一下,不影响下一个创编儿歌的教学;二是把糖果放入嘴里,等待孩子把糖全部吃完,这需要很长时间。反复思考后,我采用了第一种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老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的、快乐的。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八
1、尝试用拍打的技能进行颜料撒画。
2、体验玩色活动的乐趣,感受撒画的美感。
【活动准备】。
作画纸每人一张、手帕和范画、水粉颜料、抹布、筷子、水粉笔。
【活动过程】。
1、欣赏手帕和范画。
(1)教师以丢手绢歌来引题。
师:我们玩的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丢手绢)那我们要用什么来玩?(手帕)。
(2)教师出示各式手帕,使幼儿感受画面的美感,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提问:这些手帕一样么?上面都有怎么样的图案?
(3)教师出示范画,请幼儿观察这手帕上面的图案是用什么印上去的。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去装饰你的`手帕。(请个别幼儿来说)。
2、教师作画,幼儿观看。
教师示范作画,并讲解作画的要领。
师:在印积木的时候为了让我们的手帕更漂亮,我们不能东印一块西印一块,而是要给他们排排队,让他们遵守秩序,要有规律的横得一排或者竖的一排,每一块格子里印一种积木的形状。
3、幼儿感知作画。
(1)正确使用积木作画,引导幼儿布局有条理性。
(2)教师再幼儿作画时,给与适当的帮助。
4、欣赏完成的作品。
(1)请幼儿自评自己的画,哪里拓印的好,哪里还可以改进。
(2)同伴评价。
(3)教师评价进行总结,鼓励幼儿下次画得更好。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洗手帕》歌曲的旋律、单唱歌词后学习洗手帕舞蹈动作。掌握搓、漂、绞、晾等动作。要求动作合拍。
2、培养幼儿从小爱劳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洗手帕活动,观察老师洗手帕时的搓、漂、绞、晾等动作。
2、脏手帕。
活动过程:
1、出示脏手帕引出课题。
手帕脏了,怎么办?
谁知道手帕是怎么洗的?都有些什么动作?
2、幼儿学习搓、漂、绞、晾等动作。
听音乐合拍地自由做动作。
教师示范做各种动作。
3、教师示范跳《洗手帕》舞动作。
幼儿说说老师跳的是些什么动作。
练习唱歌《洗手帕》。
跟学舞蹈数遍。学习洗手帕动作。
4、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几遍。
我在开始的时候拿出一块脏的手帕,引出活动——洗手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们先是看我手洗手帕,再跟着我一起学着来做洗手帕的动作,根据音乐的节奏强弱、快慢反映洗手帕的劳动场面。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很高。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
1、观察感受帽子美丽的图案与色彩,并进行大胆装饰。
2、体验装饰的快乐并对美术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收集展示有特色的帽子。
2、手偶:米奇(头上带顶帽子)。
3、空白的帽子底图每人各一张。
4、颜料、棉签、小毛巾(湿的)每桌一份。
导入语:
(1)“小朋友看看米奇头上带的是什么?漂亮吗?”
(2)“这里还有很多帽子,你最喜欢哪一个?”
1、引导语:
(1)你为什么喜欢这顶帽子?
(2)它的颜色怎么样?
(3)上面有什么图案?
重点: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样式、色彩及图案,为下面装饰帽子打下基础。
引导语:
(1)小朋友看看这顶帽子好看吗?为什么?
(2)我们把它装饰一下好吗?
1、重点评价:建构武器的功能和色彩,以及适当评价它的`稳固性。
2、将幼儿建构的作品摆上展示台,供幼儿自由观赏。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一
1.掌握手工扎染、折纸、点颜色等技巧,初步了解色彩搭配的规则。
2.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1.故事《讲卫生的小猫咪》。
2.8开、16开宣纸每人4~6张、调好的各色中国画颜料、旧报纸、扎染ppt、围兜及袖套每人一套。
3.课前给幼儿观赏贵州苗族的各种蜡染制品。
导入活动。
听故事《讲卫生的小猫咪》,小猫咪感冒了,又流鼻涕又打喷嚏,小猫咪讲卫生,赶紧到商店买来花手帕。
提问:花手帕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不只是一个美术活动,也是一个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品质的好机会。
二、播放扎染ppt,欣赏并讨论。
引导幼儿说出商店里的花手帕都有哪些图案和颜色。(图案有圆形、长条型、蝴蝶型、波浪形……学会说五颜六色。)。
分析:孩子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了审美感,多变的图案和艳丽的色彩引发了如何制作这样美丽花手帕的兴趣。
三、指导幼儿制作扎染作品。
1.戴好围兜和袖套,防止颜料弄脏衣服。
2.将白色的宣纸进行多层折叠,注意对角和对边。
3.将折好的宣纸不同的部分,放入装有颜料的小碗里点颜色。
4.将点好颜色的宣纸放在报纸上打开晾干。
5.提问:在给“小手帕”染色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分析:幼儿要掌握折纸和点颜色这两个主要步骤,因点颜色是新技巧,所以是这个活动的一个难点,首先要把颜色按照从浅到深的顺序进行排列,引导幼儿有秩序的选择;其次要把握一边折一边点颜色的技巧,并通过实践慢慢掌握颜色的用量。最后要注意因打湿的宣纸打开难度很大,所以这个步骤必须由老师来完成,以免损坏作品。
1.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能够知道,不同的折纸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图案,并能初步找到其中的规律,如对折后从折点再折成三角形染色会形成中心扩散的圆形图案等。
2.通过反复的实际操作能意识到深色和浅色的搭配会更好看,从开始的自由选择颜色,到逐渐掌握深浅色的搭配。
3.过少的染色会使宣纸原本白色的地方过多,没有那么好看,颜色过于混合也会降低作品的质量,而且过多的颜色带来的水分还会使得作品在打开的时候容易破损。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二
1.欣赏不同的帽子,知道棉帽能保暖。
2.尝试用涂色、添加花纹等方法装饰帽子,巩固对三原色的认识。
1.将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帽子,布置成帽子展览会。
2.白纸折叠好的帽子、若干彩笔(红黄蓝三种颜色)。
3.轻松活泼的音乐。
1.组织幼儿参观帽子展览会。
(1)请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带来的帽子。
(3)请幼儿安帽子的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选择1~2种帽子,引导幼儿观察帽子的颜色图案。
2.鼓励幼儿给折叠好的纸帽涂上漂亮的颜色或添加漂亮的花纹。
3.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戴着自己的装饰好的纸帽表演,并相互欣赏同伴装饰的帽子。
1.将幼儿装饰好的纸帽布置成帽子展览会让幼儿相互欣赏。
2.引导幼儿在幼儿学习资源6第1011页上用不同的方式(绘画、蔬菜或纸团印画)帮助小动物装饰帽子、围巾、手套。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三
果园即种植果树的园地,也叫果木园。下面是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17小班教案:漂亮的果园,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更多相关教案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1.能用点、圆圈等表现出水果的形状、大小。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能用点、圆圈等表现出水果的形状、大小。
能正确使用颜料并采用不同颜色表现水果的形状、大小。
1.与活动相关的图片。
2.事先画好的果园背景图。
3.颜料、调色盘、画笔、抹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里看看吧!
1.出示图片—苹果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苹果?
2.出示图片—桔子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桔子?
3.出示图片—樱桃树。
提问:这是什么?长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今天我们参观了苹果园、桔子园、樱桃园,它们都是圆圆的,它们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红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绿色。
1.出示果园背景图。
教师讲解画法:请幼儿竖起二拇弟绕毛线,越绕越大。
请一名幼儿用画笔沾颜料尝试。
师:这是大大的果子,那小小的果子怎么画?
教师讲解画法:用点子来表示,点一点、点一点。
师:如果我想换颜色了怎么办?就要把画笔放到杯子里,重新换一支沾有其他颜色的笔。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卫生,画好后用抹布擦手。
2.播放音乐,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师:下面请小画家们慢慢走过来画果子吧!(提醒幼儿不要挤在一张背景图上画,分散开来,注意换颜色)
师:小朋友们把果园装点的真漂亮,让我们也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本活动对小班幼儿来说新颖有趣,幼儿初次接触颜料和毛笔,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中幼儿都积极参加,认真配合。通过认识水果了解其主要特征,用点、圆圈表现出来,幼儿完成的都很棒。操作过程中,个别幼儿总是不记得换颜色,需要提醒。另外,在幼儿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我应该为幼儿人手准备一个调色盘,以免出现活动中一拥而上沾颜料的情况。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四
1.参观附近牙科诊所,和牙科医生交流保护牙齿、正确使用牙刷的办法。
2.关注幼儿在牙科诊所里的新发现,引发新的探究问题。
1.联系牙科诊所及牙科医生,事前与牙科医生交流好活动内容。
2.收集刷牙的正确步骤图张贴在教室,给幼儿日常学习的机会。
3.幼儿在家用小镜子观察并记录自己牙齿的蛀牙情况。
1.回顾蛀牙形成的原因,幼儿把自己记录下的蛀牙情况告诉大家。
2.向幼儿交代今天的活动内容,引起幼儿的兴趣。
3.带领幼儿去社区诊所,要求幼儿走路注意安全。
4.幼儿观察社区牙科诊所及向牙科医生问好。
5.请牙科医生向幼儿介绍医用器械和器械的用途。
6.牙科医生向幼儿传授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让幼儿意识到保护牙齿要从根源上消除蛀牙的产生。
7.活动结束向牙科医生道谢洗手回幼儿园。
漂亮的手帕小班水粉画教案(模板15篇)篇十五
地点:小一班教室,28个孩子。
早上,孩子们喜欢的美术活动开始了,小存是第三组第一个开始动笔的孩子,只见她在众多的油画棒中很快拿了粉色,用力大面积的涂起来,不一会儿又选择了黄色直接涂在粉色的上面,而其他孩子都在用彩色的油画棒给窗帘添画五颜六色的线条或者用其他图形装饰等等。
于是,我来到小存身旁和她说:“小存,你画的很好看,不过,两个那么漂亮的颜色这样重叠在一起画,可会使你的画变不好看了噢!”说完我就去巡视别的小组的孩子了。
当我再次回到小存的身边时,我大吃一惊,小存呆呆的看着自己的画,显得不知所措。手里还是拿着那支黄色的油画棒,并且不由自主的用指甲刮黄颜色,我没想到我的言语对她有如此大的影响。
小存说:“我喜欢粉色的窗帘,黄色是这个窗帘的纱,我看过这样的窗帘,很好看的。”
我恍然大悟,这才明白为什么小存又在粉色上面涂了一层黄色,原来黄色她是当纱。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不敢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因而她在发呆。我握起小存的手:“来,你用黄色的涂,这样你的窗帘配上纱更漂亮噢!”
这时,小存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又开始画了。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色彩缤纷各有图案花纹,只有小存的窗帘格外与众不同,两个颜色叠加在一起,孩子们纷纷讨论小存的窗帘不好看,颜色都混一起了,我请小存把自己的作品讲给大家听,听后,孩子们马上就改观了,说窗帘装上纱真漂亮。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的'程式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幼儿,作出过于干预指导,把成人的想法强加于幼儿,强制幼儿写实,限制幼儿想象力,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如果老师都以程式化的教育模式为标准,以自己的审美要求作为标准,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作品一律出现单一的窗帘,小存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完全合乎表现出她对窗帘美观的意愿,通过调整我的教育行为后,小存在没有限制的情况,情感得到了满足,非常愉快的向同伴展示了自己的想象意愿得到极大的快乐,教师的支持,小存的成功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共鸣。
1、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真正支持者。
在这次美术活动中,当小存用黄色直接覆盖在粉色上时,我却不加思索的去干预:“粉色涂的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又拿黄色直接盖在上面呢?这样不是把画面弄脏了吗?”在表面上,我表扬小存画的不错,其实没有真正在行为上给予支持,反而将我的意愿强加于她,造成她不敢直视自己的想法。幼儿借助绘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内心感受,在绘画中他们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思想,发展自己的独创性、个性,他们的创造行为必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才能是实现。这时教师的支持尤为重要,它是孩子成功的基础,教师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支持”,就应以幼儿的眼光去设法营造一个孩子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展现丰富的想象力的环境给孩子创造,尝试的条件,让孩子的创造思维得到尊重并充分得以施展,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的乐趣,让美术活动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快感、愉悦,而不能用教师既定的目标去暗示结果。
2、教师要做一个幼儿活动的引导者。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是机械的教幼儿技能技巧,而要以“捕鱼”的思想为指导,适时有效的加以引导。就拿这次的案例来看,孩子独特的表现力,没有及时的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引导,反而将我的思想加给孩子,这就造成孩子在我的言语暗示下不知所措,认为不应该这么画,没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幸亏及时领悟到,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每一个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我们要接纳每一个孩子独特的创造,并在赞赏孩子点滴的创造的基础上将孩子奇特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样,别的孩子在教师适时有效的引导下,孩子们的想象会更美更丰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作品会更有个性,而不是单一的模式。
只有教师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支持者”,并适时有效加以引导,表现才会多彩,他们的作品也才会新颖而奇异,洋溢着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