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所启发。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一
1、认识“咱、偷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肚子里旅c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根据表格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3、小结交流回顾青头言行。
(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
(2)当红头被吞进肚子里害怕的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他的?
(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
(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不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
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1、学生交流回顾路线图,
2、学生说说讲故事和读课文的区别(比如:不用跟课文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红头和青头动作及心情变化的词语等。)。
3、师生合作讲故事。(由扶到放)。
4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5、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6、汇报展示。
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二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指名说)。
师:同学们去过的地方可真多,可谓是见多识广。今天吴老师也带着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0课。
二、揭题。
1.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理解、区分“旅游”和“旅行”。(旅行重在“行”,主要指到处行走。旅游重在“游”,主要指观光、游玩。)。
3.引导学生在读课题后质疑:读完课题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指名说。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怎样在牛肚子里旅行?)。
4.指名说说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是小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结合图片指名让学生写写“蟋蟀”,并说说识记方法。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共同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三、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快速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地把课文看一遍,然后说说哪些小节讲到了这两个问题。
2.指名说说自己找到的。信息。(1-7小节讲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8-18小节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过渡语: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下面我们先来探讨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
(二)创设情境,探究原因。
1.请三名学生表演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发现问题。(指名说说自己发现的问题)。
2.学习多音字“答”。
课件出示多音字“答”,指导学生朗读。
3.探究原因。
同桌进行口语练习(用课件出示“因为,所以”的句式,让学生说说红头到牛肚子旅行的原因。)。
过渡语:对于红头来说,这次旅行纯属意外。红头是怎样进行这次意外的旅行的?下面我们一起合作朗读课文的8-20小节。
(三)再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提出合作读书的要求:
(1)女同学读红头说的话,男同学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旁白。
(2)边读边思考: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2.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1)课件出示多音字,学习多音字,相机指导书写“应”,指导理解相关词语。
(2)指名说说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
a.指名说。
b.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品读感悟。
(3)口语练习:由于得到青头的帮助,红头顺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与同桌合作完成下列练习。
红头从________走到________,又从________来到了________。最后,在牛________的时候,随着________。
(过渡语:牛到底有几个胃?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
(4)指名结合画面内容完成以下口语练习。
牛共有________胃,前________,只有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初步了解科普童话小品的文学体裁。
师:课文用童话的形式,通过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这样的体裁就是科普童话小品。
2.概括分析,明晓事理。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可以说是一次意外,如果没有得到青头的帮助,它也不可能顺利地从牛肚子里出来。从他们身上你看到了什么?有何感悟?(预设学生的回答:相互帮助,团结友爱,遇事冷静不慌张)。
是啊。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事,都不能紧张,一定要发挥聪明才智,冷静处理好事情。更重要的是学会互相帮忙,共同解决困难。请记住:团结就是力量。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三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学会真心帮助朋友,同时从小培养遇事冷静、机智、勇敢等良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习,了解故事起因。
1、指名学生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进行梳理、补充,重点引导他们说清楚故事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等。
2、质疑:故事中的红头为什么会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不小心被牛吃进了肚子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7自然段,找出故事发生的起因,适时引导他们用简洁的话进行描述(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红头藏在草堆里,不小心被牛连同草一起吞进了嘴里)。
3、指导学生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注意想象两只小蟋蟀玩游戏的有趣画面。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由对故事内容的感知顺势切入到对故事起因的了解,既凸显了教学安排的详略,为本节课的精读“旅行”经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又让学生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故事情境。
三、精读课文,了解“旅行”过程。
1、认真朗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看看红头都经历了怎样的“旅行”过程,试着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简要说说它的“旅行”路线。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介绍感受红头先后待过的地点,同时归纳板书:嘴巴——胃部——嘴巴。
3、引导学生再次认真研读第8-18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红头表现的句子,想一想自己体会到了它怎样的心情变化过程。
(1)学生交流对红头心情的感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找出红头说的话,抓住第1、2句话(重点抓住两个省略号)体会“拼命求救”的强烈欲望,抓住第3、4句话以及“哭起来”“悲哀地说”体会其“害怕、绝望”的心情,抓住第5句话以及“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体会它虽然失去了挣扎的力气但却开始变得顽强、勇敢起来。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红头,再次准确体会它的情感变化过程。
(2)指名学生分别朗读红头说的话,注意读出它当时的心情。
4、过渡:当红头遇到危险时,作为好朋友的青头又是怎样做的呢?孩子们,再读课文第8-18自然段,结合相关句子说说青头的具体做法。
生:青头首先是努力地想办法来营救红头(师板书:救助)。
师:青头都是如何救助红头的呢?
生:它蹦到牛身上,想把红头从牛嘴里救出来。
课件重点出示第11、13、17三个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摔到、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大声喊、又跳到、爬到、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等词句体会青头为了救助好朋友所表现出来的奋不顾身的精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段落,边读边注意通过强调词语朗读重音的方式体会青头不顾自身安全想法救助朋友的精神。
师:为什么红头一开始感到害怕、绝望,但后来却变得勇敢起来了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青头对它的鼓励(板书:鼓励)。
师:青头是如何鼓励红头的?
生:青头对红头说牛的吃草特点,其实是为了告诉红头不要绝望,因为它可以借助牛吃草的特点逃生。
师:你不仅善于思考,还善于总结,一下子就说出了青头介绍牛吃草特点的用意了。
课件出示课文第16自然段,再次感受青头对红头讲的话的重要意义。
5、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第19、20自然段,看看自己又从中体会到了两位好朋友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抓住各自的语言描写体会红头死里逃生后的高兴、激动以及青头为朋友终于脱险了而感到高兴,以及对红头的安慰(板书:安慰)。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故事人物的不同语气。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抓住了“旅行”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研读,并随着故事人物经历了情感的变化,感受到了故事的惊险有趣,更为感悟故事主旨奠定了基础。
三、感悟主旨,拓展延伸。
1、过渡:红头终于脱险了,我们也为这对好朋友松了一口气。孩子们,你们觉得红头成功脱险,青头在此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帮助红头分析、寻找办法,并奋不顾身地进行救助……)教师适时引导他们简单评价青头,同时根据他们的评价归纳板书: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从这个童话故事中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友情”的角度谈感悟,也可以从“战胜困难”的角度去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回归到课文中,感受两个好朋友的深厚友情及它们面对困难时的具体表现。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如何面对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再次感受故事中青头的美好品质。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借助人物评价、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故事内容的感知上升到对故事人物以及故事所蕴含的主旨的体悟,实现了价值观的提升。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跟随着小蟋蟀红头一起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觉得是不是非常刺激、有趣?回家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哟,比一比,看谁讲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红头青头。
(嘴巴——胃部——嘴巴)(救助、鼓励、安慰)。
(遇事冷静、团结互助)。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四
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目标。
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
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
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
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好的朋友”?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字卡,先进行抽读,再练习组词造句。
2、学生小组内说说生字的间架结构,交流书写是要注意什么?
3、指导写字。用“换一换”的方法可以记住“堆、怜、吞、眯”四个生字。重点指导:旅,右边部分共六笔,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提”,不要将这两笔合为一笔。胃:上下结构,下部“月”的第一笔写成“竖”。
4、学生练写。学生的书写工具已经由铅笔变为钢笔,写字教学要注意提示使用钢笔写字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2、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2)说话练习: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感到悲哀沮丧时,青头()。
当红头再来到牛嘴,但不能动弹的时候,青头()。
当红头留着眼泪感谢它时,青头()。
2、交流指导,品读感悟。
(1)在牛嘴里。
生:可能会说到“害怕、慌张”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去读红头的话。在一问一答中,通过想象朗读,学生体验到了当时的危险场面。
师:这时青头是怎么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
学生找到相关段落,指名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明白青头是在告诉红头保全自己的方法。)。
师:再读这一部分,说说你在这些描写青头的句子中能体会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抓住“大吃一惊、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这些词语体会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只想救朋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读出青头在朋友遇到危险时那种着急的关心朋友的心情。
(2)在肚子里。
师:当红头听说大黄牛会把它和草一起吃到肚子里时,红头是怎么想的呢?
生:红头大哭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死掉了。
师:红头已经进了牛的肚子里,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你能想象此时红头的感受吗?生:可能说出它害怕,近乎绝望了。
(3)青头鼓励。
做为朋友的青头此时又在做什么呢?读相关段落,谈体会。在指导感情朗读中使学生悟出青头是在用话语鼓励红头,给它以信心。青头的知识丰富,明白牛吃食的特点,用上这知识帮助自己的朋友。
假如你就是在牛肚子里的红头,听了青头的话,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象青头的话产生的作用和结果,初步感受遇到困难时,朋友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4)回到牛嘴里。
学生可能会说红头又被牛吞下去吃了。
师:多亏红头有个好朋友,青头是怎么做的?
学生说一说青头的做法。
(5)想象对话。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同桌一人当青头,一人当红头,想象当时的对话。充分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领悟情感,总结升华。
读了青头和红头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说些什么?读了它们的故事,你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懂得朋友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帮助他,我们的帮助对他来说很重要。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四、描述画面,复述故事。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红头的这次旅行,都到过哪些地方呢?画出它的旅游路线。
牛嘴里牛肚里(清晰地展示出红头的旅行路线。)。
2、这是一次危险的旅行,红头的转危为安离不开谁的帮助?沿着红头的旅行路线,说一说青头是怎么样帮助和鼓励红头的呢?复述一下这个故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重点指导书写、识记“胃、刚”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正确把握“答”、“应”、“骨”、“几”多音字的读音。
3.通过口语练习,让学生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的同时,获得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4.通过读课文,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5.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六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能借助红头的旅行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红头的旅行路线。
2、学生结合路线图进行交流。
二、聚焦对话,体会人物内心,感悟真挚友情。
1、布置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用直线画出红头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青头说的`话。
学生交流反馈对话内容。
2、启发引导:青头、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如何?请认真读(它们的对话,圈出描写红头、青头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3、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1)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并代入角色有感情地朗。(相机板书:害怕、悲哀)。
问题1:红头为什么拼命地叫?
问题2:红头说的话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省略号呢?
问题3:红头为什么要哭?
问题4:红头为什么很悲哀?它心里在想什么?
(2)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老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
4、学生交流青头的心情,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提问:谁能给“急忙”换个词?(连忙、赶紧)谁能演一演"大吃一惊”的表情?
(2)引导:现在你就是青头,请你来演一演它着急、吃惊的样子。(板书:着急)。
5、教师向扮演青头的学生提问:青头,你这么着急,怎么说话一点儿都不结巴,也没有像红头一样急得哭起来呢?请学生再次(一读描写青头的段落,圈出关键词句并交流。
预设1:第十一、十八自然段的关键词“一下子”“不顾”“一骨碌”“大声喊”“蹭来蹭去”。
预设2:第十三、十五自然段的关键词句“不要怕”“你会出来的”“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从青头的这些动作中体会到什么,并通过朗(读出青头的勇敢、镇定。相机板书:勇敢、镇定。
6、同桌合作分角色读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1)学生自由练读,展示。
(2)启发学生思考:从青头和红头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7、让学生再次默读全文,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预设:
青头和红头开心地一起玩捉迷藏。
遇到危险后,红头拼命向青头求救。
青头担心红头,鼓励、安慰红头,还蹭牛鼻子,帮助红头出来。
红头被救出后,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并对青头表示感谢。
8、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9、相机引导: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设计意图:
通过图画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以及谈体会的方式,由读到悟,环环相扣,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感悟红头和青头间的真挚友情。
三、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过渡:红头的旅行真是不可思议,我们可以把这么有意思的故事讲给家人听。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着黑板上的路线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可以用上表现红头、青头心情变化的词语。
2、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3、指名学生讲故事,教师相机提醒一些关键的词句。比如“蹦、摔、一骨碌、爬、跳、蹭来蹭去”等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对话。
4、同桌之间互讲故事。
设计意图:
本环节紧扣前一环节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反映任务心情变化的词语,利用路线图练习讲故事。既有讲故事方法的指导,又有故事内容的铺垫,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七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点。
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思路说明:教学设计二关注科学童话理与趣的结合,让学生借助“捉迷藏——红头历险——好友重聚”这一故事线索及相关图示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利用牛的胃部结构图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了解童话中蕴含的牛反刍的知识;最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感受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体会友谊的可贵。学习过程在图文结合、小组合作中变得更具趣味性。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8个字。
3、能借助图片和路线图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牛肚子的透视图、?的序号标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享旅行经历,识记、书写“旅”
1、引导学生分享假期旅行的经历,并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2。导入:有一位旅客也作了一次旅行,不过,它的旅行地点有点儿特殊,它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识记“旅”字。
3、指导书写“旅+提示: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课文学习,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起因。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到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引导学生读好“咱、偷”等生字,学习“答、应”等多音字。
(1)借助上下文理解生字意思。
(2)利用组词辨析多音字:
3、感知红头形象。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青头、红头游戏时的快乐。
(2)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捉迷藏。
4、过渡:可是,不幸发生了,红头被牛卷进了嘴里,一场特殊的旅行就此开始。
三、默读课文,明晰旅行路线。
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的词语。
2、学生交流汇报。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牛嘴里——第一个胃一一第二个胃一一牛嘴里——喷出来。
(2)教师板贴牛肚子的透视图。学生拿序号标签,上台按顺序贴一贴红头到达的不同位置。
3、学生看图填空:
红头先被牛卷进了(),再被吞进(),接着来到(),然后回到(),最后()。
4、引导学生给这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红头历险。
设计意图:通过贴序号标签,帮助学生厘清红头的位置变化过程,并以填空的方式,加深对红头旅行线路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了解牛的“反刍”
1、过渡:红头得以逃脱,全靠谁的帮助?哪些知识帮助了红头逃脱呢?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随文指导生字“齿、嚼”。
3、过渡:红头为什么要躲过牛的牙齿?躲过牙齿就有生还的机会吗?
出示句子: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1)指导书写“胃”字:注意“月”的撇要变成竖。
(2)出示牛胃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1)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咽”:做一做“咽口水”的动作。
(2)出示“吞”,学生做一做“一口吞下去”的动作,比较“吞、咽”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说一说其他与口部动作有关的字。
5。再次出示牛胃图,解释:牛把草吞到肚子里,草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这就叫“反刍”。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反刍”。
(2)教师小结:张之路爷爷可真厉害,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反刍”这样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红头的旅行故事里,科学童话真有趣啊!
设计意图: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单独讲解则趣味性不足。通过自学,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换成自主探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
五、借助图片,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前文并填空:
红头先被卷到(牛嘴里),再来到(第一个胃),接着来到(第二个胃),然后(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
2、指名学生读第二十、二十一自然段,说一说故事的结局。
3、教师随文指导生字“眯”,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中有“目”,说明和眼睛有关。
4、板贴课文第2幅插图,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
预设:好友重聚、红头得救、红头脱险。
5、引导学生借助板贴的图片,简单说说故事大意。
六、指导书写。
1、出示“旅、咱、救、拼、扫、刚、流、泪”8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分类。
左窄右宽:旅、咱、拼、扫、流、泪;左宽右窄:刚;左右等宽:救。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如:“旅”左边的“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流”的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3、教师范写“旅、救、流”,学生练写8个字。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复述支架。利用图片和相应的小标题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提供讲故事的支架,教给学生“利用图片讲故事”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命、胃”等5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请学生“开火车”(词语表中本)的词语。
2、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在旅行的过程中,红头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体会。
二、朗读课文,体会红头的心情。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画出描写红头表情、动作的词语。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拼命、急忙、大吃一惊、哭、悲哀”,并提示:这些词语会提示你对话该怎么读,自己先试着读读红头的话。
3、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旅行的惊险。
(1)教师引读第七自然段,学生接读红头的话:“救命啊!救命啊!”
(2)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拼命地叫?引导学生感受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
(3)教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师生合作朗(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朗读过程中教师相机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表演读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心情,能唤起学生的角色认同感,跟着主人公哭,跟着主人公笑。在角色中体会,在表演中感悟。
三、感受青头的言行,体会真挚的友情。
1、出示默读要求: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1)学生默读圈画,完成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单示例:
(2)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学习单,并完善自己的学习单。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2、小结交流,回顾青头的言行。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
问题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害怕得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它的?
问题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
问题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
(2)过渡:从青头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青头的临危不惧、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3、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它们真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呢?找出相关段落。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并标上序号。
(2)学生汇报反馈。
预设:第十一自然段;第十三自然段;第十五自然段;第十八自然段。
4、同桌分角色演一演青头和红头的对话,加上动作和表情。
5、引导学生讲故事。
(1)引导学生说一说讲故事和读课文有什么区别,并思考、交流讲故事的诀窍。
预设:讲故事时不用和课文的语言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动作或自己的想象讲故事……。
(2)先请学生练讲故事,再指名学生借助板书的路线图和关键词讲一讲故事。
(3)学生互评,之后同桌互相讲一讲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依据课后第二题设计,通过关注青头的言行感受青头的内心世界,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命、胃、管、等、算+个上下结构的字。
2、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示。比如:“命”的撇、捺要舒展,中间的横不能丢;“管”要注意上紧下松,“官”的宝盖要撑住上面,盖住下面;“算”的竹字头和中间的“目”要写得紧凑一些。
3、学生练写,展示交流。
4、布置作业。
(1)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科学童话读一读。
(3)后抄写本课词语表中的词语。
板书设计。
捉迷藏——————好友重聚。
红头历险。
红头:害怕悲哀喜极而泣。
青头:焦急勇敢镇静乐观。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八
2、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3、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用时:7分钟)。
1、复习生字词。
3、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中,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1)、学生读生字、词。
3)、认读下列词语。
蟋蟀答应可怜拼命。
疼痛细嚼慢咽笑眯眯。
5)、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以后,他的心情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研读,了解课文(用时:20分钟)。
1、出示文段,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连起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组织交流,学习“反刍”。
3、组织交流,引读课文。
4、抓住红头、青头说话的语气指导朗读。
1、自由读课文第5~17自然段,思考:红头是怎样在牛肚子旅行的?从文中划出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2、再次快读该语段,思考: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3、结合课文和收集的资料,说说牛胃是怎样消化食物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
9、说说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再读课文,升华情感(用时:8分钟)。
1、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2、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感悟。
10、青头是怎样帮助红头的?从中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想象,拓展延伸(用时:5分钟)。
1、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
2、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学生交流红头从牛肚子出来后,对青头说的话。
11、红头从牛肚子出来以后,会对青头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九
上完这节课后,感觉要比上《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轻松得多。之所以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全归功于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有老师特意提醒我:要注意处理好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文本进行口语训练,预设前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点……可以说,这一席话让我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方向与思路,因此才会有如此的进步。但仍有诸多不足:如各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教师说得太多,学生说得太少,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活动量不足,忽略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等。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了解牛的吃食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抓住文中描写青头的词句进行理解、体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青头临危不惧,解救红头所表现出来的朋友间真挚的情感。
2、激发学生珍惜友情,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青头为救红头所做出的努力。
2、体会青头与红头间真挚的友情。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开门见山,提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
4、教师梳理问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认读。
5、教师强调识字难点。
6、学生齐读词语,巩固识记。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读文解疑,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1—4自然段。
(2)指名反馈。
(3)引导体会红头的意外遭遇,始料不及。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5—17自然段。
(2)从文中画出说明红头所在地点的语句。
(3)引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将以上各句连起来,来介绍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四、总结课堂,了解牛吃食的特点。
1、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4—17自然段。
2、说说:从红头的旅行过程,你还发现牛吃东西时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导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次旅行,红头能顺利回来,离不开谁的帮助和鼓励?
二、再读课文,了解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
1、学生默读课文5—17自然段。
2、找出描写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语句,进行朗读、体会。
(1)指名反馈找句子。
重新来到牛嘴里,但已经不能动弹时,青头……;当红头流着泪感谢它时,青头……。
(3)组织谈话:从青头的所作所言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总结想像,拓展延伸。
1、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可真是个奇迹啊!
2、引导想象:当红头从牛肚子里出来后,还会对青头说了些什么?
3、拓展:你能试着讲一个有趣的历险故事吗?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一
嗨,大家好,我是一根苗条的金针菇。汐汐家今天吃火锅。火红火红的游泳池把我烫的发抖,这时汐汐把我夹到凉快的嘴巴里,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她用雪碧冲到了黑乎乎的滑梯上,咕噜咕噜滚下来,好刺激啊!
我被冲到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房子里,这里有好多朋友,有香肠、青菜、白菜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朋友。有个小白菜问我:“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我说:“这是储存和搅拌食物的地方,我们进入这个房子被进行消化,我们会慢慢变小、变小,变到谁也不认识谁。”我还没说完,就感觉自己又往下沉了。
这时,我到了一个弯弯曲曲的隧道,开始了隧道之旅。第一站特别长,相当于十二根手指的宽度;路的尽头是一个美丽的湖泊,湖水碧绿,像墨玉一般晶莹幽暗,到处都是岔路口,它们的作用太多了,我也不知道。
不知走了多少弯弯曲曲的小路,道路突然宽广起来,到了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我感觉没有力气,应该是我的营养都被汐汐吸收了,感觉身体被一堆东西推着挤着,来到一个门口。
“啊”!我大叫着。突然眼前一亮,只听扑通一声,我离开了汐汐的身体。
真是一次奇妙的旅行去啊!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让学生了解如何当好导游和当一名文明游客。
2、通过“旅游”,学生了解到祖国的风景名胜,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能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与大家共享,能使用普通话进行交谈,并把话说完整;能使用文明用语,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把自己见到的风景名胜讲清楚。
2、在对答和评议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带旅游照片。
2、道具:导游证、游客帽;最佳导游奖(4张)、最文明游客(8张)。
3、旅游风光课件。
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全班同学交流,个别介绍的方法训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生:在外面我们可以认识很多字。
师:就是增长我们的知识。
生:“旅游”可以让我们见到不同的花草树木或不认识的动物。
师:做个微笑的动作。
生:“旅游”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
2、小结:
师:通过旅游,我们可以认识到很多不同地方的朋友,可以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3、过渡:今天就由李老师当导游带小朋友一起去“旅游”,好吗?
4、板出题目:我们去“旅游”。
二、情境示范。
1、教师戴上导游证,以优美的声音将学生带入情境: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你们选择沙溪中心小旅游团,你们将会享受到一流的服务。我是你们本次旅游的导游,你们就叫我李导吧。
2、(课件出示的名胜风景)师旁述:这就是我们要到的第一个景点——孙文公园。公园里有以纪念孙先生的铜像,还栽种了999株龙柏,也有竹园、杜鹃园、飞来石、一线天、水帘洞等景点,是一个以“纪念”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以植物造景为主,幽静秀丽,是游玩的好地方。这里逢年过节,游人如织,大家在这儿尽情地玩吧!现在我们来到第二个景点——詹园。詹园是一座以弘扬孝道为主的园林,是园林主人专门建给母亲养老的别院。园内亭台楼阁,设计精巧,山水桥榭,厅堂轩院,陶瓷石器,砖雕木刻,一应俱全。加上摆设清新文雅,占水栽花,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请大家在游玩时,注意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用课件配上老师精彩的介绍,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有深刻的感受。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对导游有了大概的了解,学生的模仿力很强,这样就激起了他们模仿的兴趣。)。
3、师:看来,大家都被如此美景陶醉了!你们能用一两个词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也可以用一两个四字词赞一赞这么优美的景色!
生:这里的风景很美,很漂亮!
生:十全十美。
师:这里的风景十全十美。
生:风景优美、五颜六色。
师:这里的花儿五颜六色。
生:风景宜人、高高兴兴、春暖花开。
三、明确要求。
1、师:小朋友们,在刚才的旅游中,李老师是扮演着什么角色?
生:导游。板书(导游)。
师:而小朋友们又是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生:游客。板书(游客)。
师:那么大家知道导游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导游是给游人介绍风景名胜的。[板书:介绍风景名胜]。
2、师:你们能说一说当导游要注意什么吗?
生:当“导游”要热情。
生:要保证“游客”的安全。
生:声音要优美。
师:太优美行吗?
生:不行,声音要响亮。
4、师:那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又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安全。
生:不懂就问“导游”
生:也要有礼貌。
四、小组活动。
1、师:小朋友一定已经迫不及待想继续去“旅游”了吧。现在咱们就分成四个旅游团,并选出一个团长。(学生自由组团。团长领一个导游证和若干顶游客帽。)。
2、在旅游出发前,老师还想提一点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行当一次“导游”。由团长安排轮流当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景点。记得游客可以随时发问,导游要耐心解答。根据大家的表现,每一团选出自己团里表现最好的一名导游和两名游客。大家明白了吗?(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旅游照片来相互练说)。
生:小组交流。
3、每个团介绍后,由团长指挥围在一起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星级导游和文明游客。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讨论。(充分发挥团长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生:学生讨论。
五、评出优秀。
1、师:请每个团的“星级导游”出场为大家介绍景点,看他能否将大家带入一种如临其境的奇妙旅程。(每个团的“星级导游”分别介绍景点。)。
生;选几个代表出来介绍。
2、听了这名“星级导游”的精彩介绍后,请大家评一评,既可以谈他们的优点,也可以说说不足之处,更可以给她提出一些建议。(师生评议。)。
生;她的声音响亮。
生:她介绍比较详细。
3、请团长汇报自己团里的“文明游客”,并让推选者谈谈理由。(通过学生评议,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4、颁奖。(给与学生充分的肯定。)。
六、感情升华。
1、配音乐,师生齐声朗诗歌《我最爱我们的祖国》。
2、发给学生印有课外阅读小知识的纸张。(让学生了解到祖国其他的风景名胜,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三
今天阳光明媚,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花儿在路边微笑。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两只小蟋蟀,一只叫红头,一只叫青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一天,它们在一起玩捉迷藏。它们决定,先由红头来抓藏,青头来抓。等青头闭上眼睛,红头就悄悄地躲进一个草堆里一声不吭了。可红头做梦也没想到,一头大黄牛突然低头去吃红头身边的草,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已经被黄牛吃进嘴里,成了它的盘中餐。
红头拼命呼叫:“救命啊———救命啊———青头,你快点来救救我!”
青头听到呼救,着急地大声喊道:“红头,坚持住!”
听到青头着急地喊叫,红头紧张的说:“青头……我……我要到牛……牛肚子里了,快想……想办法救我啊!”
青头紧紧地趴在牛身上,隔着牛皮大声喊道:“我会想办法救你出来的!”
红头见自己已经和草进了牛肚子里,红头沮丧地说:“看来我没救了我已经进了牛肚子里了……”
青头一边安慰红头,一边教红头走出牛肚子的方法:“牛有四个胃,前三个都是用来储存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消化胃。因为牛是反刍动物,一会你会回到牛嘴巴里,你就可以出来了!”
红头坚持着,声音微弱地说:“好吧……”
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终于走出了牛肚子,红头和青头团聚了。红头一边流泪,一边感激地说:“谢谢你青头,要不是你,我就没救了!”
青头笑眯眯地说:“这也算是一次‘旅行’了吧!用过这次‘旅行’,你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吧!”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四
从前有两只小蛐蛐,一只叫青头,另一支叫红头。有一天,吃过早饭,青头对红头说:“我们来玩捉迷藏吧!”
“那我先藏,你来找。”红头说。
“好吧!”青头说完,转过身子闭上眼睛。
“你藏好了吗,红头?”青头问。
红头这次可没上当,它露出两只眼睛看四周的动静。
这时,一头大黄牛从后面走过来。正巧,青头看见了红头的藏身之处,它立刻扑上去想捉住红头。可是它们怎么也没想到大黄牛忽然低下头吃草。它们俩就和草一起进来大黄牛的肚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
“别慌,别慌,我们一定能出去的,你让我想想办法。”青头说。
过了一会儿,青头说:“我听说牛肚子里有四个胃。”
“可是你说这些有什么用?”红头哭着说。
“当然有用,牛的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过了好久,它们终于从牛的第二个胃回到了牛的嘴里。它们再一次看见了亮光,可是它们却动不了。这时,一团团草把他们给挤了出去。
“我们终于出来了,出来了。”红头大声叫起来。
它俩高兴得抱在一起庆祝。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6个生字。
2、概括1~7小节的主要意思。
3、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4、通过阅读,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了解青头对他的鼓励和援助,感受青头对朋友充满真挚的情感,用自己的指挥热心帮助伙伴摆脱困境。并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理清课文层次。
1、出示:旅行拼读:旅??提醒学生注意这个字的韵母。师:这个“旅”虽然不是生字,可有的小朋友经常写错,尤其要注意右下部分的写法?书空。
2、旅行是一件让人感到快乐的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他怎么会跑到牛肚子里旅行?旅行的过程是怎样的?)。
板书:怎么会怎么样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是?一只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
出示:蟋蟀指导“蟀”右半部分的书写。
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通过它,我们会获得一些科学知识。
板书:童话(科普)。
4、课文虽然很长,有20个小节,可它就是分成两个部分来写的?蟋蟀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以及他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
二、学习1~7小节,了解并学习概括红头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的;
2、交流。
概括要点: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小蟋蟀红头和青头在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一不小心,被大黄牛吃草时吃到嘴里了。)。
3、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可不是红头预料得到的,实属意外。
三、学习8~10小节描写红头的部分,知道旅行过程;
了解红头的旅行路线。
出示:“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2、指名交流,出示图片,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3、板书:牛嘴第二个胃第一个胃。
体会红头在旅行中的心情,读好相关句子;
2、交流并指名读,读出红头紧张、害怕、绝望的心情。
3、引读:红头正躲在草堆里,一不小心,和草一起被牛吃到嘴里了。吓得红头大叫??(“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红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觉得??(“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红头悲哀地说??(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又紧张又害怕,(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红头终于又看见了光明,但是它太累了??(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4、总结:看来红头的这次旅行真是??(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四、学习描写青头的部分,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体会青头对朋友的友谊;
了解关于牛胃的知识,学习准确地表达;
2、青头是怎么指挥红头的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师生配合读,学生读青头说的话,老师读红头说的话。
3、出示青头的话: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4、请学生读媒体中出示的青头的话,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交流的过程中将相关的内容泛红: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牛是怎么吃食物的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牛胃的介绍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牛是怎么是食物的※理解:“这时候”是指牛把食物吃到嘴里的时候。
5、从青头的话中我们了解了牛的胃不同的功能,还知道了牛吃食物的一些特点,请学生连起来将了解到的说一说:(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连贯、衔接)。
再读相关语句,体会青头对朋友的鼓励和援助。
2、交流。
师:是呀!青头还在不断地鼓励红头,让他不失去信心,看,这儿还有两个感叹号。(感叹号泛红)。
板书:鼓励读好相关的句子。
3、当红头终于到了牛嘴里,动也不能动的时候,青头就爬到了牛鼻子上??出示: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师:这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脱险啦!
板书:援助4、青头一边??指挥红头,一边积极地??鼓励红头,不仅如此,还在关键时刻给予红头及时的??援助。终于让红头结束了这次??历险。可爱的青头还安慰红头说这次经历是??(读课题)。
课后作业:
找自己的朋友,一个做红头,一个做青头,演一演它们之间的故事。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汇总16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演唱《蒲公英去旅行》,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
2、感受6/8拍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2?34|5-|i50|i50|5432|1-||。
同学们?好,您好您好张老师您好。
二、诵读导入。
1、诵读学过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2、我们了解了蒲公英利用妈妈准备的`降落伞乘着风去四处旅行,今天我们来唱一唱《蒲公英去旅行》。
三、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感受6/8拍的节奏。
3、跟琴逐句学唱歌曲。
4、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分形式演唱歌曲。
四、诵读比赛。
1、诵读《蒲公英去旅行》、《植物妈妈有办法》(小组推选选手),感受诗一般的意境!
2、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五、小结。
让我们共同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