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表达,优秀作文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读完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后,大家可以互相分享感受和心得,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写作者。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一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风俗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中秋节风俗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一种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了,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中秋节风俗7、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这种中秋活动称为“走月”。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中秋节风俗8、偷葱偷菜。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这是说,中秋夜,如果未婚少女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
中秋节风俗9、吃鸭、螺和芋头。
在八月十五这天,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有买饼子、杀鸭子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同时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此外,中秋前后,田螺肉质特别肥美,人们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因而,在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中秋节吃芋头有辟邪消灾的寓意。
中秋节风俗10、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二
我喜欢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国庆节……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要数中秋节了!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我国传统文化中秋节。
作文。
300字的作文,欢迎阅读!!!!
一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传统文化,比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还有许多好玩的传统方面。
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因为它可以吃各种各样的月饼。中秋节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我非常地喜欢。
每年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我就期待可以各式各样图案的月饼。但是爸爸和妈妈都跟我说:“稀稀,中秋节虽然是吃月饼的方面,但是要先赏月亮再吃月饼。”我听了爸爸和妈妈的话,乖乖赏月拜月。
拜完月亮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盒大月饼,发现全部都是绿豆味和豆沙味。我只好吃着我不喜欢吃的月饼味道。
虽然中秋节过去了很久,但我还是对这个传统的节日念念不忘,还想着它明年的到来。因为我觉得它是一个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中秋节。
这就是我喜欢的传统节日,你们觉得有趣吗?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就在这一天人们都纷纷赶回家与家人一起赏月。
今天姥姥也给我买了一些美味可口的月饼,有豆沙的、玫瑰花的、枣泥的、水果的……这些美味可口的月饼不仅仅好吃,还非常漂亮。吃完月饼我就迫不及待得跑到阳台上,等待着月亮公公的出现。不一会儿,月亮公公就悄悄的升上了天空,照亮了大地,圆圆的月亮就像一面大镜子挂在黑黑的天空中,远处的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看着这美丽的夜空,让我想起了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多么美的诗句,多么美的夜空啊!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一起,享受着美味佳肴,欣赏着迷人的月色,我感觉好快乐、好幸福啊。
中秋之夜中秋节,是一个和家人团聚的节日,今天一大早姑姥就来到了姥姥家,姥姥很热情的欢迎了姑姥。于是,我和姑姥在一边看电视,姥姥和姥爷一块包饺子。
中午,开饭了,姥姥姥爷一边和姑姥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家人都乐呵呵的,因为这是中秋节啊!我们吃完了饭,便去看电视了.
最好玩的事是在晚上,大家坐在阳台前,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们大家对起了关于中秋和月亮的对子,还在一起唱歌:“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呦......”末了,姥姥姥爷还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虽然那是个很古老的故事,但是在这种场合讲起来却多了几番温馨的感觉。回到家里,我去到阳台上,看着那明亮的月亮,仿佛看到了嫦娥姐姐和与兔宝宝在向我招手呐!
这个中秋之夜好难忘啊!
中秋节,是个令人回味无穷的日子,也是属于亲人团聚的节日。
在古代,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散文。
家、诗人、词人苏轼一家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月,大家其乐融融。可是,苏轼却独自一人在窗子边,想念自己的弟弟苏辙,苏辙和苏轼手足情深,从小一起读书,一起睡觉,长大后却各奔东西,他们已有数十年未见面了。苏轼心想,为什么这月亮,偏偏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呢?回过来一想:也是,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苏轼低头,不禁吟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的情况,和他差不多,不过,不是一个人思念,而是有更多的人思念。每逢中秋节,在外婆家,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念一个人,那就是我的舅舅。他年年都是每逢春节才回来一次,所以我们望着月亮就会想起他,盼望他回来。
中秋节是好,可是事实并不是往往都如你所愿。让我们在中秋节这天,祝愿天下人都幸福美满!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大早起来,我就盼望着时间快点过,因为,晚上有很多人在放孔明灯。
夜幕终于降临了,有许多人坐在院子里,等待着月亮出现,不一会儿,月亮姐姐披着薄纱披肩,带着星星宝贝们来到天空。星星像一颗颗宝石,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我们见月亮还不是很圆、很亮,我们就到玩去了。
大街小巷可热闹了。大哥哥、大姐姐忙着放孔明灯,小朋友们忙着烧塔、提灯笼、玩荧光棒……灯笼五颜六色,形状也不一样。我的灯笼形状是圆的,我的妹妹的灯笼像一只船的。我们提着花灯到处跑,都在说自己的灯笼最美丽。
接下来,我就回家赏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仔细一看,现在的月亮又大又圆,像一个大圆盘,月亮里面似乎有一座山,里面还有一个人在桂花树。
这个中秋节,我过得真开心啊!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三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中秋节风俗2、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中秋节风俗3、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四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2008年,中秋节与清明节、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五
中秋节的早上,我们一家人去了奶奶家,我们带了很多月饼。奶奶中午做了很多馒头,我们吃得很饱。晚上我们出去看月亮。我们走到广场中央。我们仰望着月亮。月亮看不清楚。这让我们很失望。突然!奶奶让我们去一个地方。我问,“奶奶,你要带我们去哪里?”奶奶高兴地说:“有一个地方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月亮!”听到这句话,我们右边的那个人很高兴。过了一会儿,奶奶大声说:“我们到了!”我疑惑地问,“奶奶,这是你说的吗?”奶奶高兴地说:“这是你能最清楚地看到月亮的地方!”我们仰望着月亮,啊!多清楚啊!母亲喊道。我妈妈高兴地说:“月亮上有一个老妇人,一个小婴儿和一棵大绿树。奶奶正抱着孩子在树下哄它睡觉!”妈妈说,我抬头看着月亮。圆圆的月亮像一个老妇人,小星星像孩子。这位老妇人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好故事。他们非常开心。
我们将看一会儿月亮,然后离开。在回家的路上,我开心地说:“我真的很想有一对翅膀,这样我就能清楚地看到月亮表面的东西。”当我们到家时,我想我下次会在这里看月亮!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六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七
最后,我们又去看了一场表演,是用鸡毛做的,还有几个人在表演,还有许多好玩的东西。这些表演都很好玩,不过,我觉得最好玩,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精彩的电影呢!我觉得这些电影都是从电视里放出来的。
我今天玩的真开心,我真希望每天都是中秋节。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八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特别高兴。因为这一天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即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饼,又可以观看又圆又大的月亮。
下午,爸爸妈妈带着我来到姥姥家过中秋节。姥爷正在为晚餐做准备,香味儿传到了我的鼻子里,我都馋得流口水了。姥爷为我们做了美味的晚餐。吃过晚饭,我们一起等待月亮的升起。过了好一会儿,我们发现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月亮越来越大,越来越圆,皎洁的月光美丽极了。
这时候,妈妈端来了一盘月饼,月饼很圆,像月亮一样圆,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月饼都象征着团圆美满,就像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多么温馨啊!
我喜欢又大又圆的月亮,但是,我更喜欢传统节日中秋节。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九
尊敬的xx:
我谨代表xx公司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公司的大力支持。
祝中秋佳节.全家团圆美满.财源广进!
商祺顺颂!
月圆家圆人圆事圆团团圆圆,同时愿你好运连连!中秋佳节快乐!
风柔,雨润,花好,月圆,幸福生活日日甜!冬去,春来,似水,如烟,一年中秋在眼前!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诗,淡淡的诗里有绵绵的喜悦,绵绵的喜悦里有我轻轻的问候,中秋快乐!
祝你的事业和生活像那中秋的圆月一样,亮亮堂堂,圆圆满满!
随着中秋的到来,预祝贵公司规模扩大,业务发展,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花好月圆人团圆,寄去相思和祝愿,幸福快乐好梦圆。
一缕情思一颗红豆,月圆时分我会让玉兔送去我特制的月饼!祝中秋节快乐!
中秋夜,月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吃月饼,分蛋黄,一家老少齐团圆。祝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
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一个真正的朋友不论在身何处,总时时付出关和爱,愿你中秋快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年年中秋待月圆,月圆最是相思时。祝中秋佳节,全家团圆美满!
常回家看看吧,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平平安安。祝中秋佳节合家团圆,万事如意!
感谢您在过去对敝公司的大力支持,祝您中秋佳节吉祥如意,大展宏图!
天上人间,花好月圆。祝中秋佳节,全家团圆美满,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喜气长留!
祥云浮紫阁,喜气溢朱门!
帘短能留月,楼高不碍云!
兰经香风满,松窗夜月圆!
我的心的键盘上,等你来轻轻的敲击。天上的月,等有情人来寄望,中秋的夜晚我将明月和星星排成最美的祝福:中秋快乐!
我将你的手机号码告诉了一个陌生人,他叫月老,他会在中秋月圆夜要帮我告诉你;我心思你,我心念你,我心祝你中秋快乐!
月亮说,她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安排美丽的月光,将我的祝福送到你的眼里,写在你的心上。
月圆的时候就是我想念你们的时候!无论我们的距离多遥远,都挡不住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在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愿你心情如秋高气爽!笑脸如鲜花常开!愿望个个如愿,中秋快乐!
在这月圆的时刻,我送一个迟到的祝福,愿你梦圆,情圆,人更圆。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
中秋节是中秋节,所以被叫做中秋或仲秋。中秋节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8月节”。中秋前夕,大家都尽量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国内就有“秋暮夕月”的风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风靡。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愈加风靡,很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风俗,已极少了。但设宴赏月仍非常风靡,大家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可以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可以切多也不可以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备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大家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己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非常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字也颇特别。譬如,山西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风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孩子们筹备的“孙奥创”,“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风俗不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大家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大家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特别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一
今天是月亮最圆的日子,今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今天是吃月饼的日子。没错,今天我们迎来的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就是一边欣赏美丽的月亮,一边品尝美味的月饼。月饼的品种多样,味道各异。今年,我特地挑选了一个“空心月”来吃。“空心月”看起来像个胖胖的圆月亮,但实际上就是薄薄的一层,里面空空的,什么馅儿也没有,惟独一点点红糖附在里层。外层有一面上密密麻麻地撒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脆脆的香香的,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的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小摊上的物品琳琅满目,舞台上的魔术出色纷呈,广场上的行人流连忘返。但,美中不足的是,广场上居然看不到月亮。所以,玩了一会儿,我们就决定回家,到阳台上继续看月亮。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偶然回头,发明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爬上了天空,正在身后默默地凝视着我们呢!它原来的那层轻纱似的黄晕已经褪去,比先前白了许多,也亮了许多,就像一个亮晶晶的白玉盘嵌在天幕上。那温柔悠远的清辉,宛如在祝福天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算中秋节过去了,这轮光彩夺目的明月也会久久地刻在我的心里。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二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在这个古老而盛大的团圆日中,家家户户吃着月饼,都沉浸在团聚的喜悦里。看上去格外高兴、快乐。中秋这天舅舅一家也来了,大家全家也团聚在一块吃团圆餐,还有一个要紧的事情就是全家一块帮外婆搬家。
我和哥哥拿起抹布先擦床头,接着母亲铺床垫,然后外婆拿出了床单铺床,只见外婆先将床单展开,双手拿着床单的一边站在床尾使劲的抖我们的胳膊,床单就十分均匀的平铺在了一张床上,仅剩下了少许的褶皱,外婆的这个操作令我十分震撼。随后让大家一块将床单拉的愈加平整,并将床单的四周全部押在了床垫底下。随后母亲非常熟练的把被子套好,此时的母亲脸上已经出现了豆大的汗珠,甚至把挨近脸颊的那左右两撮头发都浸湿了。随及我为母亲拿了两张餐巾纸为母亲擦汗。
舅妈先把洗衣机消毒液全部倒入洗衣机里,打开洗衣机的清洗模式,让洗衣机里面充满了泡泡,用热水浸泡了一会儿,然后洗衣机就清洗干净了。舅舅则负责外婆房间的所有窗帘,他把窗帘一个个都卸下扔进了刚刚洗好的洗衣机里,进行清洗,等窗帘洗好将来再一个个的挂起来。
然后大家又一块打扫了客厅厨房厕所,经过一个上午的努力一个崭新、温馨、好看的家就整理好了。
下午大家又一块吃了大伙一块做的团圆饭,这个团团圆圆劳动的中秋节就愉快的结束了。在这个节日里我感觉到了家庭的和睦和团圆的幸福,祝愿所有些家庭就像这圆月一样和和美美。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三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四
往年过中秋节,几乎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点上几柱香,摆上几碟月饼莲藕敬敬月神,然后是家人一块品尝月饼聊聊天。不过今年中秋可与往年不同,昨天父亲神秘地告诉我,中秋节带我到学校操场去赏月呢!
敬过月神后,我和父亲借着夜色来到操场草坪上躺下,静静地看着那漆黑的夜空,心里一遍遍地想象着那圆圆的明珠般的月亮从黑云中钻出来的壮观景象。
月亮就是一个孩子子,你仔细观赏它,它却和你捉迷藏。瞧,它呼地一下躲到黑云大哥身后,看见你焦急地探寻,它的嘴角已经爬上了小孩特有些笑容;或许,它的母亲来查询它是不是睡了,调皮的月亮一着急,急忙扯下一朵黑云当做被子遮在脸上,当看到母亲慈爱地址点头,它又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时候不早了,大家也该回家了。看着天空中第三亮起来的月亮,心中某个地方忽然一触动,不自主地吟诵起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五
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外公外婆家过节,因为外公说一家人聚在一起才会有过节的意义。
中秋节这天,我兴致勃勃地带上做月饼的材料来到外婆家。外婆乐呵呵地烧好水,我把黑枸杞泡到开水里,水一下子变成好看的蓝色,妈妈把面粉和蓝色的`开水搅拌后揉成面团放在一旁。我跑到院子里摘了一大把香气浓郁的桂花,随手又摘了几朵娇艳的玫瑰花。我先用一碗开水把桂花泡出香味,用泡桂花的开水揉了个面团,然后跟蓝色面团混在一起,做成冰皮,接着把冰皮捏成一个个小团包,将玫瑰花瓣揉圆后按一按,最后放入模具中按压出月饼的花纹,一个好看的月饼就成型了。
我把做好的月饼捧到外公外婆手里,他们一尝到月饼就开心的说:“孙女真能干,没想到月饼还能自己亲手做着吃,况且好吃又好看,还是桂花月饼和玫瑰月饼呢!”晚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我望着外公外婆幸福的笑脸,心想: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真好!
我国传统中秋节(通用16篇)篇十六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想到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高兴,多好了!
八月十五日是万家欢腾的中秋佳节,我和爸妈、妹妹都回了公公的家里过节。公公的家里十分热闹,有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小舅、小婶、姨妈、姨夫……我们共聚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当天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小婶把应节食品全都拿出来,大家边赏月边尝美食。不过,明月还未见到,我们只好耐心等候。突然小舅把一碗碗热气腾腾和色香味俱全的粥拿出来,真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久,只见月亮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从云层中露出脸儿。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完全走出来,皎洁的月光在深邃的夜空中显得分外明亮。
吃完月饼,我和表弟、表妹手执着传统的灯笼玩乐。我们执着灯笼一边走一边说笑话。当我们说到高潮时,突然我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整个人跌倒在一个大水沟里,全身染污了,灯笼也烧着了,把我吓坏了。表弟表妹都捧着肚子大笑起来。这时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回家后,我把肮脏的衣服换了,心里说:我一定要“捞”回一次面子。我想了个主意,我对大家说:“今晚是月圆之夜,由小舅叫三个人来,每人说一句七字的话,每句要有‘月’字。”大家一致赞同。大舅叫了四个人,分别是:小舅、大表哥、表弟,还有我。游戏开始了,只见小舅点了点头,说:“中秋月儿圆又圆。”大表哥想了想说:“一家赏月过中秋。”表弟吸了口气说:“赏月尝饼多愉快。”我气定神闲地说:“美满家庭比月圆。”“好!”大家一起称赞我。我心里想:“当然是好,因为是从书中看到的。”
晚上睡觉时想:今年的中秋之夜多愉快啊!希望将来的中秋节过得更高兴更热闹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