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一年,展望未来的一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新年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就到了新年。每年新年,妈妈总是忙前忙后,做好丰盛的饭菜,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幸福的年味,每当这时我总会打趣说:“这是妈妈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今年春节与往年不同,我要亲手给爸爸妈妈做道菜,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就给大家做一道我的拿手好菜酸辣土豆丝。
先准备好土豆、刮皮器、清水、菜刀等基本用具。用刮皮器将土豆的外皮刮去,再切成条状放入清水中浸泡,来来回回泡三次就可以了。
再准备好辣椒、蒜、姜、葱等调料,并且切成小段儿,接下来就可以炒菜了。
将锅里倒入油,然后放一点小尖椒、辣椒、蒜、姜、葱,再用铲子翻炒几下,放入土豆丝再翻炒几下,最后放入盐、花椒粉、耗油、酱油,炒熟之后就可以出锅了,这样,一盘美味的酸辣土豆丝就做好了。
我把菜盛入盘中端上餐桌,妈妈迟疑了一下,拿起筷子尝了一口,笑着对我说:“这是你做的菜,味道不错哦!我会记住这个味道你的年菜味道。”听了妈妈的话我很开心,这是我第一次做菜,虽然比不上美味佳肴,但看着全家人吃着自己做的菜,心里美滋滋的,因为它不仅是一道菜,更是我新年的祝福,让这带着幸福味道的菜肴伴随我一路成长。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二
新的一年,当然又有新的气象。大街上,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门上贴好了对联,忙得不亦乐乎,连漫天飞舞的雪花都成了春的“小精灵”。
当然,我家也是乐趣翻天,爸爸正站在高处挂着红灯笼呢,妈妈在包饺子,我正在包“机关”饺子——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馅儿是辣的和甜的。大功告成后,别提我心里有多美啦!
“吃饺子啦!”妈妈开心地叫着,随着妈妈的呼唤,我和爸爸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前,爸爸刚吃一个“咔”的一声,从嘴里吐出来了一枚硬币,我们一边笑一边看着爸爸,我和妈妈大声说道“恭喜发财。”同时,妈妈已经吃了好几个饺子了,可就是没吃到“机关”,我和爸爸带着好奇的眼神看着妈妈。突然只听见妈妈“哎哟”一声就跑到洗手间,把舌头伸得老长,辣得说不出话来,我说:“祝妈妈越来越红火。”爸爸和妈妈说异口同声地说:“你怎么没吃到?”我正得意着呢,又吃了一个:“呀,好甜。”爸爸说:“祝你掉进了福窝。”
此时,整个屋子都弥漫着幸福、快乐的味道。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三
有人说:饱尝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乐。我愿意经历寒冬,是因期盼呼吸过新年的味道。
过新年,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又叫春节,是人们为欢庆春天的回归而举行的节日。
每岁,还未到年底,还是农历冬月的时候,故乡的大人们就都积极地行动起来,或打扫卫生,或浆洗衣物,或宰杀年猪,或添置物品;娃娃们呢,内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构思起一个个过新年计划。还记得那时的我,常常会在想到激动处忍不住地笑起来。就这样,抬头,就能准确地嗅到空气中的年味渐渐浓烈了起来;张目,周围的一切事物虽然十分寒冷,可也变得不尽的可爱。
春节一到,故乡自然是四处张灯结彩,炮仗声声,人来人往,随处可见洋溢着幸福的脸。空气中的年味浓到极致!
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最最期望的事情就是过新年了。虽然那时还小,不啥懂事,但我就知道,一年中的那几天,爸妈会给我买许多好吃的零食,还会给我买不少崭新的衣服。更重要的是,我还可以得到压岁钱,让我在小朋友面前着实地去炫耀几番。当然,炫耀完了之后,我也不会忘记把自己是怎么从一个“小乞丐”变成“小地主”的方法分享给小朋友们。这些感觉,应该是我幼小时留恋年的味道的最大理由吧。
在我的故乡,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春节的习俗。
比如,过新年那一天,要先去祭奠祖先,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重。正月初一,一整天都不能扫地,不能够往外倒垃圾。因为,如果这样做,就等于是在扫除、倾倒家中的财富,新的一年将不会赚到任何钱财。正月初二,深受小孩喜欢,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小孩就可以和大人们一起去走亲戚了,同时也就会听到许多关于长辈们小时过新年的故事。然后就有红包收获了,再然后就是不断地和小朋友们比红包。再然后的然后,自然也就是不断地收获小伙伴的羡慕、赞美或鄙视、嘲讽。
以上所说,就是我童年底版的年的味道,较之父辈、祖父辈不知甜蜜多少倍的年的味道。这些味道值得新时代的我一辈子去咂摸。
想你——年的味道,我一定会让你变得更加有味道的!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四
新年是怎样的味道呢?不妨用文字将其描述出来,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年味道。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鞭炮响亮的“歌声”吵醒了沉醉于美梦的人们,他们慢慢地睁开了眼,看着那刺眼的太阳“新的一年又来临了”脸上挂满了笑容。
过年对于人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天既是人们的活动日,也是人们的团圆日。
活动日,人们可以暂时放下肩上沉重的担子,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忧无虑;小孩子们更是开心,新的一年对他们来说是很愉快的,他们可以吃好多好吃的东西,玩好多好玩的游戏,还可以拿压岁钱。瞧!他们满面笑容,多可爱!
团圆日是远方打工的人们最盼望的,他们长期在外地打工赚钱,很辛苦!一年里也只有这一天可以回家看看父母,他们匆匆赶回老家与父母团圆。父母看见儿女回来,都高兴地流泪了。全家围着一张大圆桌,一边吃一边谈着孙子和生活怎么样……,有说有笑的,吃完饭后,便拿着写东西去亲戚家拜访,还包了些压岁钱给亲戚的儿女或孙子,两家也坐下聊了一会话,又匆匆地去另一家拜访……,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笑。
最热闹的当然是晚上了,人们打折方桌或圆桌,摆上拜祭的东西,小孩子们则和朋友嘻戏,扯着爸爸的衣服说:“爸爸,给我买小烟花棒吧!”大家都希望孩子能在春节过得开开心心的,自然会给孩子买。小孩子一般都是买那种较小的烟花,叫父母点一下火,这烟花点起来后很漂亮,小孩子就喜欢在街上走来走去,所以街上不时出现小烟花棒的影子。比较大的孩子就玩那种大烟花棒,他们小心翼翼地点起火,烟花猛冲上天,给黑色的天空点缀了色彩。看着这写漂亮的烟花,人们的心情更加好了。这样的气氛,当然少不了一场好戏。大家都和亲人、朋友结伴到看戏的地方,哪里更加地热闹,看戏前的观众真不少,那里没有座位,站着久了,脚也酸了。他们从自家搬来了椅子或凳子,看到老人站着,也很热心地让座;小孩子不够高,也会搬只小椅子给小孩子垫脚,戏一出接着一出,越来越精彩!这是免费,那些戏是祝贺大家新年快乐的,安排了很多出。那里还有很多的小卖部,卖一些冰糖葫芦,还卷着些白色的糖,很好吃!,还有很多好吃的……。小玩意也很多,那些闪闪发光的球,很漂亮,还有很多很多……。人们沉浸在欢笑中,笑声笼罩着两英镇。
这是潮州的新年,过年为的就是喜庆、热闹的。
父亲用哥才买的新手机给我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哥也买手机了,父亲说这玩意儿还真怪,他在那边轻轻一按,我在这边就有了反应,父子俩就像面对面在说话了;接着又问我何时回家过年,到时要不要他去车站接我。父亲的电话将我从繁忙的“年终总结”中拉回到了现实,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该回家过年了。记得去年回家过年时,村里已经出现几部手机,看来,哥今年干的不错,过年也用上手机了。
故乡小山村的上空炊烟缕缕,肉香四溢,过年的味道于刹那间变得出奇地浓郁了,只是,我还在这浓浓的味道中闻出了一丝淡淡的乡愁,我的心早已飞回故乡那个遥远的小山村了。故乡的父老乡亲,大概已经在忙着杀猪宰羊、磨豆腐、打糍粑了;无论男女老少,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问对方的年货办的如何,不等对方回答,自己却先笑出声来;家有出门在外打工的人员,也开始陆续返乡,他们背着大包小包,逢人就派烟发糖,讲讲自己在外面精彩世界里的新鲜见闻,令沉闷了一年的村庄又热闹起来;我那顽皮侄儿,已将一个很大的爆竹点燃烧,只听得“轰”的一声,铁皮碗飞出二十几米,宛如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将孩子们过年的欢乐捎向广阔的天空。
有时,人们三五一群、七八一伙围坐在八仙桌旁,打“斗地主”或者下象棋,赢的拿来纸,让输的一方撕下一块儿贴在脸上,每当这时,围观者不是哈哈大笑就是大声起哄,十分热闹。牌打完了,棋下好了,主人家便端出瓜子与糖果来招待。
大年三十早晨与正月初一早晨的两顿饭称为年夜饭,必须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吃,饭前一般要敬祖宗和燃放鞭炮。因此,天气阴冷一点,炉火生大一点,鞭炮放多一点,一家人围坐在八仙桌旁喝酒吃饭,传统过年的气氛与味道从浓浓的酒香菜香中飘溢出来了。换句话说,所谓过年的味道,在这里其实就是指的一家团聚与亲情的味道,正是有了这种味道,才孕育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乡愁。
年三十一大早,妈妈突然提议要给我们这一单元所有的邻居在初一早上送饺子。我诧异地问妈妈为什么这样做?妈妈面带幸福地说:“我小时候六、七户人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每到春节的时候,你的姥姥就会带着我挨家挨户送热气腾腾的素饺子,意在一年都过得平平安安。而邻居们也会给我很多好吃的。大家有说有笑,好东西一起吃,这年也似一起过,多幸福啊!可现在……”我忍不住说:“我们搬来这里都一年多了,邻居家姓什么我都不知道,见了面也最多打声招呼,犹如陌生人一样。可是这一单元一共有十几户,得包多少饺子呀?”妈妈说:“有志者事竟成。”“妈妈,还有我呢。”我拍拍胸脯说道。
说干就干,我和妈妈来到菜市,买来了包饺子的材料。来到家里,妈妈利索地调好了香喷喷的韭菜鸡蛋馅。幸亏我平时跟妈妈练习过擀饺子皮,这次可派上大用场了。我擀饺子皮,妈妈包饺子。将近下午五点,我们终于包好了预计的饺子数。
为了让大家一起床就能吃到饺子,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来煮饺子,并把饺子盛在碗里。我们来到第一位邻居家,我负责敲门。当邻居开门后,我首先礼貌地说:“叔叔,新年好!我们是楼上的邻居,特意给你们拜年。祝你们新年快乐!”妈妈接着说:“这是我们包的饺子,请尝尝。”邻居叔叔先是一愣,然后像是回过了神,连忙接下饺子,连声说谢谢。虽然邻居叔叔有些意外,但明显看出他很惊喜。就这样,用了两个小时,终于挨家挨户送完了饺子。
当送完了最后一碗饺子,我和妈妈对视一笑同时坐在了沙发上。妈妈有些担心地说:“不知道我们包的饺子大家喜不喜欢吃?”我说:“饺子的味道并不是很重要,关键这饺子里代表我们的心意。”
就在我和妈妈讨论的时候,我听到敲门的声音。我赶快开门,原来是邻居。一开门邻居就说:“你们的饺子真好吃,我们也做了麦芽糖,你们也尝尝。”妈妈请邻居进来坐。一会又来了好几位邻居,他们都带着亲手做的麻叶子、丸子、年糕、春卷等春节传统美食。不大一会儿,客厅里就坐满了人。“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大人们此时犹如多年不见的朋友,谈论着小时候过节的故事。虽然我不太能听明白他们的谈话,但从他们脸上分明看到了不同寻常的幸福。这是我记忆中妈妈过得最快乐的一个春节,让我也感到比往年更浓的年味。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五
新春佳节来临,时时处处都无一例外地弥漫着浓浓的奇异气息,细细一闻,带着饭香、墨香、甜味、火药味、钞票味……和着人情味儿,那到底是什么味儿?原来是年味。
岁岁今日,今又今日。大年三十的年味分外浓重。
闻到了吗,那浓浓的饭香?那是年夜饭的味道。是由一家人的幸福团聚、欢乐祥和带来的异香。嗅到了吗?在饭香周围,还有一股子酒气呢!伴着脸上淡淡的红晕,那是人们开心畅饮的表现。
闻到了吗,那浓浓的墨香?伴着砚台的书香之气,伴着大红纸的喜庆之气,一副副热情澎湃的对联,从各家各户的书法人笔下诞生。那是古老中国文化的凝聚和升华。
闻到了吗,那浓浓的甜味?那是家家户户在送灶呢!传说在灶王爷嘴角上抹上蜜糖,就能使他上天言好事,下界后才能确保人间百姓平安。那是人们对平安生活的真心向往。
闻到了吗,那浓浓的火药味?那是放假了的孩子们在尽情尽兴地燃放烟花爆竹呢!那是童心的归宿,亦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工作、学习、生活能够像正在燃放的鞭炮一样红红火火、旺上加旺的真切希望。
闻到了吗,那浓浓的钞票味?那是那是孩子们枕头下红包里的压岁钱所散发出来的味道。传说在古代,一种名叫“岁”的怪兽会专门在过年的晚上出来吃小孩。人们为了压住“岁”确保孩子平安,就给孩子们每人一个红包,这样,“岁”就不敢来犯了。时至今日,压岁钱已成了孩子们在过年期间欢乐的源泉之一,更是长辈对晚辈爱心的一种表示。
……。
所有的这些味道全都和着浓浓的人情味,终于拌出了那令人回味、耐人寻味的'大年味。
点评:习作重点部分每段的开头都用“闻到了吗,那浓浓的……”开头,使整篇文章构成了一个大的排比,再与呼应的首尾相接,真有浑然天成之感。习作通过对新年的各种味道的描写,向人们介绍了我国新年的习俗。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六
过年啦!过年啦!要过年了,空气里到处充满着新年的味道。
人们有的和朋友出国玩,有的回老家给长辈们拜个年。大年初一,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就回老家拜年了。爸爸从小就在乡下长大,他很熟悉乡下的路,所以他带路。我跟着大人们一家一家的去拜年,村里的邻居给了我们很多各种各样的食物。吃年夜饭了,我发现每年桌上大概都有甜饭,饺子,开心果等等,我想这就是年的味道吧!
晚上的天空可美了,家家户户都在放烟花,我和哥哥拿着烟花在夜晚挥舞,烟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我们的手中跳跃。我们喜滋滋地等着新年的到来!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七
过年除了打扫,更少不了购物。吃的,玩的,喝的,穿的,每一样都需要在除夕夜以前翻新。来到超市里,我瞬间变成了一只脱了缰的野马,在超市里不停跑来跑去,见了什么都想要拿走。一会跑到水果的柜台上拿走一些,一会又跑到零食的架子上带走一点。我就像一只兔子似的,穿梭在人山人海之中,不肯放过任何一样东西。
在我们一家人的努力之下,篮子也已经被装的满满当当,我使出全身的力气才可以推动它。掐指一算,这个过年可花了不少钱。管他呢,有了这么多东西来陪伴我这个新年,想必这个新年也就再也不会孤独了吧!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八
大年三十,回到老家。只见门口贴着崭新的春联,挂着两盏大红灯笼。院子里传来句句新年好的问候,四处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气氛。
厨房里,妈妈和外婆正忙碌着。一双熟悉的布满了老茧的手,将搅拌好的粉浆仔细地倒入模具,进锅蒸熟,不一会儿,一个个发稞就蒸熟了,厨房中氤氲着浓郁的香气。丝丝入鼻,沁人心脾,勾起心底某处的悸动。
取出屉笼,那双手用小松子蘸上红米浆,在上面点一抹红。一个个点过,颇有点上将授勋的感觉。
另一双手在菜板上,执刀切茴香,那清脆的声音,时而紧凑时而舒缓。叮叮当当,在空气中悠长回响,鸡蛋同猪肉拌在一起,调味搅拌,再裹上豆皮。“哗啦”一声,油星溅在空气中飞舞,肉卷被倒入锅中,看着那表皮变得焦黄酥脆,于是霎那间,喷香满溢。
年的味道,是厨房美食的味道。
真好啊。
“噼啪”一声巨响,烟花升上天空,在夜空中绽放,那一瞬的美丽迸发出夺目的绚丽,将整个夜空映得通明。星光璀璨,夜幕灿然。
“姐姐姐”清澈可爱的声音传来,转身望去,是我几个妹妹,手里提着大大小小的炮仗向我招手,童稚的小脸上洋溢着单纯的喜悦。
“怎么了?”我嘴角微微上扬。这一幕,我盼了多久了?
小一年了吧。
没有繁重的学业,没有等着我的无穷无尽的补习班,有的只是,简单的幸福,单纯的快乐。
真好啊。
年的味道,是鞭炮与烟花的味道。
真好啊。
年的味道,是美食的味道,是烟花与鞭炮的味道,更是一家人幸福的味道。丝丝缕缕,缠缠绵绵,将心底的缺失空寂一点点填满补充,将寂寥的夜空装点完整。
“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九
春节到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洋溢着欢乐的笑声,充满了“年”的味道。
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这条我熟悉的大街好像被披上了新装,两边的树也“穿”上了衣服,两边的广告牌上都写满了对新春的祝福的话语,挂着一溜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路旁的店铺张灯结彩,商家把折扣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卖力地吸引着过路的人们。
商店门口的柱子包上了红艳艳的广告纸,许许多多的人不断向商场里涌入。走进商场,商品琳琅满目,每个柜台前几乎都挤满了人,都在购置新年的衣服,古话说得好:人靠衣装马靠鞍,人人都想自己看上去更精神百倍,更富有生气,期待来年有美好的生活。
来到了安昌古镇,一股浓浓的腊肠的气味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恨不得一次就吃个够,在这里,你还可以见识见识手工制作糯米年糕,还可欣赏欣赏安昌古镇独特的漂亮的。风景。
农村里,村民们贴春联,忙着准备丰富的菜肴款待客人,孩子们穿着新衣服,笑嘻嘻地拿过爸爸妈妈手中的炮竹,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它,看它那漂亮的烟火在天空中绽放。
到处都是年味,你感受到、找到“年”的味道了吗?赶快去找找吧!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十
过了正月初八,大家也就将开始工作了。许多亲戚也将回到他们居住的地方,开始工作。毕竟我们在这几天已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毕竟我们这几天的感情也在不断的加强,在面对前几天还在一起玩的人,就将要离开的时候,难免心中会感到不舍。看着一辆辆车子承载着哥哥姐姐,在我的家门口驶去,看着原先热热闹闹的家顿时变得冷冷清清,我的心里酸酸的,说不出话来。
但是,我想到我我们明年又将会相见,心中不禁在期待我们下一次的相遇。
又是一年寒假,又是一年结束,快乐的时光终将逝去。我们每一个人,不论身份都将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个寒假我过得很充实,有我的亲人们陪伴着我,在我的身边关心着我。虽然有苦,有不开心的时候,但是这个寒假我收获的快乐远比忧愁还要多。
这个寒假,我很快乐。我期待,下一个假期的来临……。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十一
新年,标志着辞旧岁,迎新春。它荡漾着两千年不曾间断的精神涟漪,连系着泱泱华夏的繁衍生息。在过年的时候,人们要和自己的家人守岁,吃年夜饭。孩子们在这几天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大人们也不用工作。大家都沉浸在一种幸福当中。这就是过年了。
过年的习俗也是从古至今一直传承,习俗太多了。我们留下不谈。我们来谈一谈年夜饭。
我国幅员辽阔,当人们在东北观赏“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时,南方是“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自然因素的差距最终造就了南北方建筑、饮食、出行的差距。年夜饭同样差距很大。但是主打菜总是都占了一个“鲜”字。
这时就要感慨古代的人民是多么智慧!将南方的鱼和北方的羊放在一起就是“鲜”。
虽然现在南方的食品在北方能买到,北方的食品南方也能买到。但是人们还是比较遵守老祖宗留下的古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在北方,家家户户的年夜饭都少不了羊肉,或粉蒸或清煮或炭烤或黄焖等等。在北方,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份家传的做羊肉的方法。
在我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有一道菜――一品羊锅。羊锅的做法很繁琐,一般都要做一天。即使如此繁琐,家人们还是每年都乐此不疲。为什么呢?因为食物只有长时间的烹饪才会散发出它原有的香味。可是羊锅怎么做呢?其实也并不难。
首先,要把羊肉切成比排骨小一点的肉块,放入清水中焯去血丝,当羊肉变成白色的时候便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盐、花椒、姜粉、辣椒,再放一点儿味精。然后开始长达几小时的煮汤。在这期间,还要经常看肉的老嫩程度和是否入味。到了下午四点左右,将蔬菜切好,备用,尤其是那像棍子似的山药和大朵大朵香菇切好后还要放盐腌制一下。这时肉汤已经成了乳白色了,再将蔬菜放入,再放入葱、姜、芫荽等等。过了大约十五分钟,连砂锅端上餐桌,羊汤还在咕咚咚的冒泡,羊肉已经十分慵懒地躺在汤中,蔬菜的香气在整个房间中四散开来,羊肉入口即化,羊汤的味道一层层绽放开来。这就是一品羊锅。
年味的记忆就像是刻在钟表表盘上的刻度,虽然时间一次又一次经过它,刻度却依旧十分清晰。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十二
“新年到,穿新衣,放鞭炮,小朋友们哈哈笑……”要说过年,最开心的就是我们小孩子啦,吃吃玩玩还能拿红包。可是大人们怕过年,妈妈为选拜年礼物而绞尽脑汁,爸爸为喝酒、走亲戚而纠结,外公外婆为烧不完的“拜年饭”而烦恼……可是今年,这些都不成问题,因为——我们实行了新的拜年礼!跟我一起来看看吧!
大年初一,我们踩着鞭炮的鼓点,先到奶奶家拜年,紧接着,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往“水立方”大酒店,参加外婆家族的新年大聚会。今年轮到外婆请客,她早早地就在包厢门口等候啦!哟,亲戚已经来了不少,我赶紧走上前:“祝姨婆婆和舅婆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她俩笑得嘴都合不拢,忙不迭地掏红包:“润润真乖!学习进步哦!”
在包厢里坐定,各式菜肴已经陆陆续续端上桌啦,外婆和舅婆婆亲热地拉起了家常,小朋友们也在嘻嘻哈哈闹着。“还是你想的办法好,小辈们不用一家家跑去拜年,我们也不用准备那么多菜,少了怕人家说小气,多了吃不完都浪费了!”舅婆婆不停夸奖着婆婆。“也是啊,这样大家都省事,大大小小二十多人在饭店里聚齐了多热闹啊!三年轮一次,明年看你们的啦!”婆婆笑着说。阿姨乐呵呵地接上话:“我们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用到处拜年,不用买礼物,小孩子们还能拿红包!”“哈哈……”大家都笑了。
开席啦!饭桌上,我们举起手中的饮料,时不时举杯向大家送上祝福。不一会儿,隔壁包厢里的男士们过来敬酒了,大家一起站起来,白酒、红酒、饮料、开水来了个“咣当”大聚会。“爸爸,你没喝酒?”我盯着爸爸杯子里的茶水疑惑了半天。他狡猾地咧嘴一笑:“爸爸今天开车,不能喝酒哦!”呵呵,自主选择酒水,多好的创意!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欢乐的气氛在酒店里弥漫开来。
大概是年夜饭太过丰盛,大家的胃口似乎都变小了,眼看聚会接近尾声,可饭桌上的菜依旧堆成了小山,怎么办?服务员笑着送上了保鲜盒,呵呵,大家一起出马,选择自己中意的菜肴,自个儿动手打包呗!
找年味新年(实用13篇)篇十三
我家人丁不兴,母亲是独生女,父亲那边也只有两位叔叔。与大家庭相比,我们的年显得简短了些。
我们过年的惯例一直是小年夜与大年夜这两天,一天在爷爷奶奶家聚,一天陪着外公外婆过。大家聚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是盈盈的笑意,光是这气氛就足以让人觉得幸福了。我还小的时候,爷爷奶奶烧菜,后来爸爸和叔叔们上阵。再后来,图个方便,爷爷早早订好酒店,年夜饭就在外面吃了。外婆家也是一样,从以前的外公外婆烧菜,到现在酒店聚餐。方便是方便了,年的味道却淡了许多,仿佛一定要在过年前忙过一段才算是真的过了年了。在奶奶家,我和表弟是无事忙,跟着大人跑进跑出,有时也会招来责骂,可就连这责骂里都是满满的笑意和爱意。
高升、鞭炮响过之后,年夜饭就开始了。我从小不喜高升、鞭炮,甚至称得上害怕。它们像最顽劣的孩子,肆无忌惮地吵闹。更有邻家调皮的小孩会在我走过的时候冷不丁扔来一个小鞭炮,“啪!”一下把我吓一跳。表弟和我正相反,谁家鞭炮响了他就兴奋,等响声停了,他准会跑去捡没点着的小鞭炮,如获至宝地收在自己的口袋里。
年夜饭,我是说的是小时候自己家里烧菜的那种年夜饭,我所有的期盼都在八宝鸭这道菜上。这道菜平时吃不着,非得过年才有,家里的老人知道我爱吃,过年会多做几个,让我带回家。先得选合适的鸭子,普通鸭子不行,要小种鸭。备齐火腿、虾仁、冬笋、栗子、干贝、香菇等,切丁,加上玉米和豌豆,一齐拌进蒸熟的糯米,填入鸭腹,再煮,一直煮到鸭肉酥烂,香气四溢。那种鲜美,到现在想起来都要流口水。家里的老人年纪大了不下厨之后,我再无这口福。无论酒店卖的,还是名店的真空包装,都始终不及家中厨房做出来的味道。
吃完年夜饭,长辈会给我们小辈发红包,老人会说句祝福语,我们要回一句吉祥话。这红包从出生收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自力更生后就没有了。
然后就可以下楼放烟火,爷爷和外公每年都买一大堆,要是愿意,我们可以从年夜饭当晚一直放到元宵节。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边的年就这样告了一段落。对我来说,这是过年的第一波高潮。大年初一,我还要去嘉善太奶奶家拜年。
太奶奶有十位儿女,她又是初一生日,可想大年初一是何等热闹!客人太多了,我们嫌总是跑去开门麻烦,一整天都不关门,客人来了又走,走了又来。有时是熟悉的面孔,有时是没怎么见过的亲戚。我和小阿姨依在太奶奶身边,有客人登门,太奶奶会告诉我们怎样称呼,我们一齐清脆地问好,来客必定对我们一通夸奖。堂哥淘气,若有哪位客人行为举止上有特色,他必定学了去,再用这个人说话的样子和语气逗我们。常常是我们笑得上气不接下气,而大人们却完全不知道我们在笑什么,说我们是吃了笑药。
年初一的中饭和晚饭丰盛非常,菜还没上齐,我们已经吃饱了。大人们逗着我们给太奶奶表演节目。为博老祖宗一笑,我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未到过年,在学校学了什么,我都会暗暗高兴——这下过年可有节目表演了!印象里,我和小阿姨一起唱过歌,跳过舞,还协助两位哥哥表演过魔术。最绝的是小叔叔,表演了一段体育课上学的武术,把堂哥乐得从椅子上摔到了地上,坐在地上又哭又笑。
初三是外公一位妹妹的生日,我这个辈分称她“阿婆”。其实她年纪并不比我母亲大多少。太奶奶的生日一过,我们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她准备生日礼物了。自制的贺卡必不可少,我们几个孩子也曾凑钱为她买过化妆品,配饰之类的小物件。有一次母亲从她上海的堂姐那得了个胸针,十分漂亮,我要了过来,在阿婆生日的时候送给了她。很多年以后,我都把这件事忘了,她还留着我送给她的胸针。
……。
太奶奶的老宅里,留下我们太多的欢笑和故事。
如今,阿婆已经满头白发,再也不用胸针了。
太奶奶已过世三年,我再也不会被她小而有力的手紧紧拉住,再也看不到她的笑脸,也听不到她喊我的乳名了。好像太奶奶一走,整个大家庭也松散了,我今年都没去嘉善拜会众亲戚。而这些亲戚中的小一辈都长大不少,孩子们长得太快,我对他们的.印象却还留在他们小时候,以至于见了面也未必认得出。
爷爷奶奶身体尚好,外婆去年摔了一跤后就长期住院护理,外公也常在医院陪护。今年的大年夜,我们是在医院陪外公外婆过年的。
这年,可真是淡了。
年年祭祖,我都要在心里默念一句:只愿家人安好!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我在想念长辈的时候就可以去看他们,握着他们的手,像他们小时候逗我一样逗他们开心,对我来说,很足够!而我,也会好好生活,让他们放心。
年是一种仪式,写春联也是。这两年,我开始自己写春联了。一方面是从高师、许师习书法,不间断的练习中,自己有了执笔而书的信心和愿望;另一方面,春联对于我是用去年的心得过今年的日子,对新年的希望自己亲笔写下,会更容易实现吧!
新的一年,希望自己保持读书与思考,真实地书写自己。过简约的日子,有专注的内心。
把平凡的日子过好了,是最大的本事。这是我这些年最大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