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共鸣。精选了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一
在梦的、高高的苦藤山上,我遇到一位最有的、白发白须的哲仙。他告诫我:人一生下来,就带来100%的痛苦,如果心老为自己跳。
我皱着眉头问:“怎样才能减少这些痛苦呢?”
哲人说:“若你的心能与公字共振,可减少60%的`苦。”
我深深吐了口气,又问:“那还有40%的苦,怎么办?”
哲人继续指点:“若你的心能为他人供血,又可减少30%的苦。”
“太好了,”我高兴地跳起来,“剩下的10%的苦就留给自己吧!”
这回轮到哲人皱眉头了:“你不想把痛苦100%地甩掉?”
“对。”
“为什么?”
“心要一点不为自己跳,我就不存在了。”
哲仙点头:“看来,人是不能离开痛苦的。”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二
教育学家威廉·坎宁安对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乔治·先科莫杰恩说过一则寓言:
一个人正在沙漠里散步,突然一个声音对他说:“捡一些卵石放在你的口袋里,明天你会又高兴又后悔。”
这个人弯腰捡了一把卵石放进了口袋。第二天他将手伸进了口袋,发现了钻石、绿宝石和红宝石。他感到又高兴又后悔。高兴的是他拿了一些;后悔的是没能多拿一点。
教育也与此同理。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三
秦方是我们班里学习的,但在军训的一天里,我却发现了她的另一面;她自理能力差,“豆腐块”叠得很不合规范,做值日又慢质量又差,缝衣服自己不会,吃苦又吃不了,十分娇气。军营里的一天,确让我们大家对她“刮目相看”。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是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应试学生,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小天和小月是好朋友。一次,他们都考了好成绩,小天的妈妈对小天称赞了一番,小天得到肯定后,自信心大增,学习更有劲头儿。而小月的妈妈只说学生取得好成绩是应该的'。小月的未被赞赏使他的学习兴趣减弱了。又有一次,小天和小月都没考好,小天的母亲并未责备他,而是让他找出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努力,小天于是又有了信心和动力。而小月的妈妈则把小月严厉地斥责了一番,让小月本已害怕的心更加害怕,于是斗志越来越消沉。教育者必须掌握良好的方法。
一位母亲拉着一个5岁的小女孩上了车,周围的人想给小女孩让座,可母亲却坚持让小女孩自己站着。女儿累了,母亲告诉她坚持住,快到了;女儿心里抱怨,母亲会以先来后到解释她应该站着;女儿想偷懒,母亲会告诉女孩必须扶好把手,才会安全……当别的母亲还在过分溺爱孩子的同时,这位母亲却以看似“冷酷”的方法教育着自己的孩子如何自立。
矿矿刚刚结束了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主要内容是对数方程。在英语中,log可以是数学中的对数,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考完试,矿矿在试卷上画了一只很善于咬原木的河狸,手中拿着一块木头,说:“logsarefun!(“木头”真有趣味!)。数学考试本身得了100分,老师又给试卷上的画“原木和河狸”加了0.2分,一共是100.2分。但是0.5分以下是不算分的,因此矿矿并没有因为在试卷上画这幅图而多得了数学分。然而,这个0.2分却表达了老师对学生的数理逻辑、形象思维和自信心的充分肯定。
在中国,考完试,在试卷上画画,那是绝不允许的,尽管你得100分,尽管你有富余时间,因为这不符合应试教育的基本原则。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四
一次,一个人在他的地里挖出了一个绝代佳人的大理石雕像,于是他拿着它到一位喜欢各种艺术珍品的收藏家那里出售。收藏家用高价买下了这尊雕像,然后他们就分手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边走边想,自言自语地说:“这笔钱能使生活过得更加幸福!石雕是死的,埋藏在地下一段时间,怎么会有人出这么多钱买它?”
而收藏家却在欣赏它的雕像。他思索着,也自言自语地说:“这雕像刻得栩栩如生!多么伟大的杰作——而它刚从千年酣睡中苏醒!为何竟有人不珍惜这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去追求那无生命又无诗意的金钱呢?”
对于金钱和伟大的艺术作品,两个处境不同的人,他们的理解各不相同。农民为了生活而辛勤劳作时挖到的雕像,对于他来说,这不过是石头雕的人,没有什么用处,而钱却是生活必需,当然是钱更重要;而衣食无忧的收藏家,已经不必再为生活奔波,金钱成为次要的东西,当然这个千年的雕像就是绝美的艺术品了。
小狗也需要理解。
一个小男孩出现在宠物店的门口,“小狗卖多少钱?”他问道。“30到50美元不等。”小男孩掏出一把零钞,“我有2.37美元,请允许我看看它们,好吗?”店主笑了笑,一声口哨招来了5只毛茸茸的'小狗,其中有一只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小男孩觉得有点奇怪,便问店主:“那只小狗怎么了?”店主解释说:“那只小狗没有臀骨臼,所以它只能一拐一拐地走路。”
男孩表示要买,店主说:“你不用花钱,如果你真的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
小男孩非常气愤,他瞪着店主的眼睛,“我不需要你把它送给我,那只狗和其他的狗价值应该是一样的,我会付你全价。我现在就要付2.37美元,以后每月付50美分,直到付完为止。”小男孩弯下腰,卷起裤脚,露出他一只严重畸形的腿。他的左腿是跛的,靠一个大大的金属支架撑着,他看着店主轻声地说:“嗯,我自己也跑不好,那只小狗需要有一个能理解它的人。”
任何有缺陷的人或者事物都应该值得尊重。他们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同情和怜悯,而是大家把他们视为正常人的尊重和平等。
囫囵吞枣。
有一个人听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但容易伤脾,吃枣能够补脾,但枣核却损害牙齿,想了半天,终于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人兴高采烈地对人说:“我吃梨只嚼不咽,吃枣只吞不嚼,既能补脾又不会损害牙齿。”
这个故事的原意是教我们学习知识要学会理解,不可以不经过消化。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不可避免地会直接参与竞争,无论你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竞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实力。实力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上的。精神上的东西很大一部分来自我们所学习的知识。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智慧来源于你所学知识的结晶。结晶就是精华,他是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可是,这种精华从何而来,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思考,思考在于对所学的质疑和再接受的过程。质疑来自于对所学的知识的深刻理解,而这种深刻理解是不可能从对所学对象的一知半解中来的,而这种一知半解的结果,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你在学习时候的囫囵吞枣。
卜妻为裤。
卜子让妻子给自己做一条新裤子。他的妻子问:“要做什么样子的?”卜子回答:“和旧的那条一样的。”他的妻子做好以后,拿过来给卜子看,卜子目瞪口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原来卜子的妻子并没有理解卜子的意思,以致在新裤子的一边也挖了一个窟窿,打上了补丁。
所以说,做什么事情都是要正确理解那些要求,不要单从表面理解,而不去探究其中的真正含义。只有正确地理解了别人的话,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才不会因为理解方面的偏差做出不合要求的事情。
阳春白雪。
战国的时候,一次楚王问宋玉:“你的行为是否有失检点,为什么大家都不满意你?”宋玉说:“的确有很多人对我表示不满,不过,请容我解释。都城里有一个人,很会唱歌,当他唱楚国民歌《下里》《巴人》的时候,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他唱稍微深一点的《阳阿》的时候,跟着他唱的不过几百人;当他唱到高雅的《阳春》《白雪》时,跟他唱的只有几十人,尤其是他唱到那变化奇妙的地方,跟他唱的就只有几个人了。可见,曲调越高雅,能应和的人也就越少。这也正是臣不为很多人满意的原因。”
所谓曲高和寡,如果是太高深或者太高雅的东西,能够欣赏和理解的人很少,所以像那些不够通俗的文学作品或者艺术作品,都不能变为流行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比其他人更要高的高度,就很难找到知音,成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例子。社会需要沟通和交流,不要太过于脱离集体。
老头子总是不会错。
乡村有一对清贫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想把家中惟一值点钱的一匹马拉到市场上去换点更有用的东西。老头子牵着马去赶集了,他先与人换得一条母牛,又用母牛去换了一头羊,再用羊换来一只肥鹅,又由鹅换了母鸡,最后用母鸡换了别人的一大袋烂苹果。在每一次交换中,他倒真还是想给老伴一个惊喜。当他扛着大袋子来一家小酒店歇息时,遇上两个英国人,闲聊中他谈了自己赶场的经过,两个英国人听得哈哈大笑,说他回去准得挨老婆子一顿揍。老头子坚称绝对不会,英国人就用一袋金币打赌,如果他回家竟未受老伴任何责罚,金币就算输给他了,三人于是一起回到老头子家中。老太婆见老头子回来了,非常高兴,又是给他拧毛巾擦脸又是端水解渴,听老头子讲赶集的经过。他毫不隐瞒,全过程一一道来。每听老头子讲到用一种东西换了另一种东西,她竟十分激动地予以肯定:“哦,我们有牛奶了”,“羊奶也同样好喝”,“哦,鹅毛多漂亮!”“哦,我们有鸡蛋吃了!”诸如此类。最后听到老头子背回一袋已开始腐烂的苹果时,她同样不愠不恼,大声说:“我们今晚就可吃到苹果馅饼了!”不由搂起老头子,深情地吻他的额头……其结果不用说,英国人就此输掉了一百多磅金币。
宽容是爱的精髓,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理解对方。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五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对孩子的早期教育。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的,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红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六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装上那天起,几乎就没有一天不被踢。十五六岁的少年,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学校教导员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什么“足下留情”、“我是门,我也怕痛”,诸如此类。可是,这些都不管用。
大厅的门被踢破的那一天,教导员找到校长,提出:干脆换成大铁门——他们脚上不是长着牙吗?那就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
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
很快,旧门被拆了下来,新门被装了上去。
新装的大门似乎挺有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
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穿越的时刻,少年的心感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喜。
这道美丽的门不怎么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美丽而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虑中学会了珍惜和呵护。
这是一道美丽的玻璃门。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七
一天傍晚,他驾车回家。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
一路上冷冷清清。除非离开这里,一般人们不走这条路。他的朋友们大多已经远走他乡,他们要养家糊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留下来了。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他得抓紧赶路。
你知道,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帮助。于是,他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车前,停下车来。
虽然他面带微笑,但她还是有些担心。一个多小时了,也没有人停下来帮她。他会伤害她吗?他看上去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不那么让人放心。他看出老太太有些害怕,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我是来帮助你的,老妈妈。你为什么不到车里暖和暖和呢?顺便告诉你,我叫乔。”他说。
她遇到的麻烦不过是车胎瘪了,乔爬到车下面,找了个地方安上千斤顶,又爬下去一两次。结果,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伤了手。当他拧紧最后一个螺母时,她摇下车窗,开始和他聊天。她说,她从圣路易斯来,只是路过这儿,对他的帮助感激不尽。乔只是笑了笑,帮她关上后备箱。
她问该付他多少钱,出多少钱她都愿意。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过他呀。他说,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他看着老太太发动汽车上路了。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
沿着这条路行了几英里,老太太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进去吃点东西,驱驱寒气,再继续赶路回家。
侍者走过来,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擦干她湿漉漉的头发。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的身孕,但她的服务态度没有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疼痛而有所改变。
老太太吃完饭,拿出一百美元付账,女侍者拿着这一百美元去找零钱。而老太太却悄悄出了门。当女侍者拿着零钱回来时,正奇怪老太太去哪了,这时她注意到餐巾上有字。老太太写的,她眼含热泪。上面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虽然还要清理桌子,服侍客人,但这一天女侍者又坚持下来了。晚上,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她心里还在想着那钱和老太太写的话,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丈夫那么需要这笔钱呢?孩子下个月就要出生了,生活会很艰难,她知道她的丈夫是多么焦急。当他躺到她旁边时,她给了他一个温柔的吻,轻声说:“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八
精彩的马戏正在上演。
演员将脑袋伸到狮子张开的大嘴里,停了一下,又缩了回来。观众席上传来稀稀拉拉的掌声。
演员又把脑袋伸进鳄鱼张开的大嘴里,停了一下,又缩了回来。观众席上传来几下掌声和零星的欢呼声。
最惊险刺激的压轴节目开始了,全场观众屏住了呼吸,激动得浑身发抖。神经脆弱一点的女士紧张地捂住了自己的眼睛,从指头缝里偷偷地往外看。
鼓声大作。鼓声停顿。令人窒息。一只小鸟飞进演员张开的嘴里,停了一下,又飞了出来。
观众席上静了足足有两分钟,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观众们全体起立,为小鸟能够成功逃脱人类的嘴巴而欢呼,人们被这个奇迹激动得泪流满面。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九
中国人喜欢赞美苦难,有一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的成功人士都喜欢把自己的过去说得一无所有,最后忍辱负重,终获成功。中学生也喜欢讴歌母亲的任劳任怨,含辛茹苦,终将自己拉扯成人。但母亲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做子女的在改善母亲的境遇方面做了什么?除非你打算继续让母亲享受苦难,否则,这些现实的问题不容回避。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
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
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不要表扬下岗工人勤俭节约,农民衣着朴素。在被动地从事一件他完全不得已的事时,我们不要一味地赞叹受难者的勤劳勇敢,那会显得我们全无心肝。
一座偌大的城市找不见厕所,市民忍耻到墙脚排泄,被归为“素质低”;一个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自费买砖,亲自手提肩背,将一座学校背上山,被高度赞扬,却只字不提教育部门的失职;这种文化培养出的道德,鲁迅称为“瞒和骗”。它把一切需要改良的现实问题转化成一个无私奉献的道德自律问题。
这种苦难美学不值得赞美。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十
一、认真阅读材料,标记重点语句。
三、类比联想社会人生现象,思考印证哲理。
课后追记:1、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是材料作文的基础。哲理性材料寓意深刻,表达含蓄,学生如果阅读不得要领,往往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造成作文立意跑偏,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教师不可小视材料阅读的指导,要精心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材料,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为作文立意奠定基础。
2、抓住了材料的主旨,完成了作文立意的工作。由立意到论述,还需要有丰富而恰当的材料去支持立意。而我们的学生占有的材料很有限,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一个材料交流的平台,集思广益。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总之作文指导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三部曲:
阅读材料,提取主旨——类比联想加以引申——分析材料深化主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指导学生阅读作文材料,把握材料主旨(寓意)。
作文材料:
1、请学生阅读材料,划出中心句。(但如果走出你的猪圈门,你也许会有新的体验了”.)。
2、交流阅读体会:这个寓言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1)走错道路的经历,有什么价值?
教师开头:善于总结错误教训,能获取智慧。
学生模仿老师的句式,从另外的角度总结。
勇于克服困难,能变得坚强。
(2)借“猪”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目光狭隘,见识浅薄。
(3)老马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全文的中心)(请学生写出后交流)。
不要固步自封,要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才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二、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联想,用社会生活中的实事去从正反两方面印证作文材料蕴含的哲理。
正面: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才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收获。
反面:安于现状,贪图享乐,目光狭隘,见识浅薄。
1、认真阅读材料,标记重点语句。
3、类比联想社会人生现象,思考印证哲理。
作业:针对上述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五、07朝阳二摸。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卖马人牵着一匹千里马到集市上出售,连续三天无人问津,于是向伯乐求助。伯乐围着马转了几圈,一言未发,离开时有数次回头看这匹马。马随即被人买走,价格是原来的十倍。
要求:请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许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思考:
1、什么原因使这匹连续三天无人问津的千里马以高于原来十倍的'价格被卖出?
伯乐的一番无声的宣传。
2、肯出高价买马的人真正懂得这匹马的价值吗?
不懂,相信伯乐的宣传。
可见伯乐的宣传引导了普通的消费者。
3、由这个古代小故事,你联想到什么社会现象?
名人做广告。
4、名人做广告应注意什么?
实事求是,对产品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
5、对待名人做的广告,消费者应注意什么?
擦亮眼睛,不要盲从盲信。
二、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结合练习,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2、搜集整理概括归纳文中的重要信息,品味富于文学色彩的语言。
3、在质疑思辩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基础知识。
伫立:长时间的站立。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安谧:安宁,安静。
光风霁月:雨过天晴,风和日丽。比喻胸襟开阔,心地坦白。
伉俪:夫妻。
溘然长逝:溘然,忽然,突然;逝,逝世。
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未雨绸缪: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风烛残年:指临近死亡的晚年。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易动摇。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四、讲解:
(一)中外名人的观点概括。
(1)爱因斯坦观点的总结:爱因斯坦虽然曾经认为人是很难知道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但是他认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生存之所以有意义是人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员,人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离开社会的人是毫无意义的。人是社会性的。作者对这样的质朴的回答是欣然接受的。爱因斯坦的一生也是朝气蓬勃、光风霁月的。(人是社会性的)。
(2)不同的人的回答是迥然不同的。雨果是怎样回答?
雨果观点的总结:他认为人是罪人,并且是判的死缓的罪人。我们知道刑法上有死刑缓期执行,一般是两年时间。雨果认为我们有不确定的时间,因此说来是非常短暂的。可见雨果认为人生是短暂的,而又经受苦难的。作者认为雨果的回答有时候就非常忧郁,特别暗淡。(人生是苦难短暂的)。
(3)加缪又是怎样认为的?(也把人看成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西西弗斯)。
加缪观点的总结:西西弗斯触犯了主神宙斯,只好永无休止地辛苦。我们注意“也”说明他和雨果持一样的观点,不仅是短暂苦难的,而且像西西弗斯一样终身辛苦的。(人生是苦难短暂而辛苦)。
(4)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时候,和加缪的态度一样吗?(几乎是另一种调子)。
歌德观点的总结:他认为一生在推石头只是辛苦工作,但是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他的一生是伟大的,贡献是突出的。(人生是辛苦而无怨的)。
(5)康德的观点是什么?(人是借助于令人惊异的能力——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
总结:人是在创造文化。康德认为人在创造文化时候,如果生活达到绝对满意,就会动机停止,不想再做事情,无所事事,而这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入的。所以康德认为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人生是不断的创造)。
(6)西方的哲学家有这样的观点,东方的哲学家孔子对人是怎么认为的?
孔子观点的总结:生无所息。认为人只要活着就要奋斗不已,在今天还要为中华民族腾飞而拼搏。(生无所息)。
(7)谁的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活着,谁不在用力推着巨石?这既是人生的责任,不也是人生的寄托,人生的希望吗?当我们挥汗如雨推着那巨石一点一点上山的时候,内心不是涌动着成功的喜悦吗?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不就体现在这不懈追求的过程中吗?生命固然不能承受太重的压力,但生命照样有不能承受之轻!
2、比较东、西方的哲学家的见解。
(爱因斯坦、康德、歌德认为处在社会中的人要工作、创造,即使有消极悲观色彩的雨果和加缪也认为人是辛苦的,而孔子认为人要奋斗不已。)。
说明东西方哲学家不约而同认为人生是辛苦的工作、创造,生无所息。(板书:生无所息)。
(二)、讲解作者的观点。
1、作者认为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
2、你觉得人生是哪一部分最重要?(现时)(板书:把握现时)。
3、作者却把这个部分放在什么地方的,文章先写了什么?(放在了课文的最后,大量篇幅用于对往事的追忆)(板书:追忆往事)。
4、作者认为不管是谁,对眼前现时的把握,都应该是重点,现时的比重应该占百分之九十五,却用了大篇回忆,有意义吗?(对。的确有意义。)。
第一,给人慰藉快乐;
第二,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即使痛苦往事的回忆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
甜美的忧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忧郁”是指过去生活中的痛苦,是一些令人伤感的对象。而这些东西一旦到了回忆中,或成了文学艺术的题材,就往往会因为距离或艺术创作的魅力而形成美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这种深情的嘱咐,寄予的厚望就是这一美感的突出体现。
(4)“如果记得临别时我穿的这绿色衣裙,你走到哪里都会爱上绿草的。”情人分别的话语还可以成为诗歌的内容,所以回忆是“构成文艺作品的一大内容”,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
第四,回忆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
第五,追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
5、文中还写到“至于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本质上也是幻想,也是梦。”那么,希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是幻想,是梦,应该就没有意义了吧?(板书:憧憬未来)。
(有。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它是精神的细胞,是精神的白血球和红血球;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因为对真理追求的过程是人对真理认识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追求的过程是无止境的,追求的过程也是让人感到幸福满足的。)。
(让我们将最后四小节一起读一遍)看看三者之间的关系?
(1)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是必要前提,如果不把握现时就是幻想)。
(2)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人生的意义,从反面说明了不能把握现时的人就像最后一片枯叶)。
(三)、总结:
总观全文,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然而把握现时是“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所以我们必须牢牢地把握现时,去不停的工作、创造,生无所息。(板书:箭头符号)。
(四)、在你的脑海里,你觉得哪些人他们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1、人物。
保尔雷峰刘胡兰鲁迅、闻一多、张海迪、李素丽、
2、你觉得自己的未来有什么向往?你觉得你的人生应该是怎么样才有意义?
3、小结:人生是永远的西西弗斯!雨果的一生,加缪的一生,歌德的一生,还有爱因斯坦的一生,都是西西弗斯的一生!但是,西西弗斯的一生是悲剧,因为他在被迫推着一块自己并不想推的巨石,他的苦役是缺少意义的。人生的意义却要靠你用自己的点点滴滴去谱写!其实,高三的我们面前就是一座高山,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爱因斯坦认为:“只要有一天你得到了一件合理的事情去做,从此你的工作和生活都会有点奇异的色彩。”老师坚信你们会有一个灿烂的前程,会在尘世获得幸福。
(五)、布置练习:
1、积累名言警句。
2、写片段作文《感悟生命》。
教师调控与学生活动。
一、学生围绕教师的设计的思考题进行阅读、讨论,在此基础上,写出材料作文的立意。
二、教师先列举一两个方面,为学生打开思路。例如: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勇于实践,开拓进取。
提问思考组织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板书。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十一
哲人云:“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创造出来的。”力量是成功之根本,但是,自信是力量之源泉。自信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引导着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一旦有了坚定的自信心,人就会发掘出无限的潜能。如果周公瑾不自信,怎能会有赤壁大捷?如果罗斯福不自信,怎么会连任二届总统?如果比尔·盖茨不自信,怎么能达到事业的巅峰?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自信是人类运用和驾驭宇宙无穷大智的唯一通道,是所有奇迹的根基,是所有科学家则无法分析的玄妙神奇的发源地。”
自信是成功之帆,自信成就了美丽!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十二
女儿刚考上大学,家里每个月给她寄1200,一个月后,父亲去银行往女儿的的卡里面存钱,先打电话过去问:“1200元够不够?”女儿回答:“够了。”父亲放心了,嘱咐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亏了自己。”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父亲觉得奇怪,就问:“怎么了?”女儿犹豫了一下,说:“爸爸,我不知道应该说或是不说。”父亲:“有什么事情快说,爸爸帮你分析,提建议。”女儿说:“朋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面也是给1200元,但是她的生活质量比我高。她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去一次麦当劳,有时候还能去必胜客。”父亲一算,这样的话,1200元根本都不够花。“她是不是去打工了?你不要去耽误学习。”父亲急忙说。“没有,她没有去打工,是在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替她买单而已,我们班上也有几个女生是一样的.。她们还嘲笑我,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们有像我这样漂亮能吸引男生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她们会找到愿为她们付费的长期饭票……”父亲愕然。放下电话,一分钟都没耽误,给女儿的卡上存了1500元钱,又回家发了一封邮件。他在件上写着:亲爱的女儿,从这个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的生活费。多出来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去麦当劳,必胜客……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钱买单,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还有,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开始谈恋爱,请一定要告诉我。我会每月再给你增加2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钱包,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爸爸也是男人,我最理解男人,男人会最爱独立,自爱,有尊严的的女人。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十三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
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有句俗话说:“一个快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会赶紧去抓,但却常因饥不择食,反而无济于事。”同样在遭遇不幸时,若只知向人求救,不知自己想办法,很可能反而会被落井下石。
理解的哲理材料(专业14篇)篇十四
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做节目的时候,随机访问一名做现场观众的男孩说:“你长大以后想当什么呀?”男孩天真地回答:“嗯……我最大的梦想是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男孩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所有乘客都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的时候,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个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一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男孩的热泪夺眶而出,这使林克莱特发觉男孩的想法远不像他所回答的问题那么简单。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男孩坚定地说:“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交际哲理:你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一,听话请不要听一半;二,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面。
一场火灾将寺庙化为乌有。僧众们在大冷的天,住着露天地,让人唏嘘不已。老方丈领着弟子们下山去化缘,希望筹集到一笔可以用来重建寺庙的款子。老方丈在当地很有名望和影响力,见到他的到来,一个乞丐竟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几文钱捐了出来。然而,一个月过去了,老方丈化缘的钱依然是杯水车薪。
这时,有人向老方丈建议,不如到镇上最富有的刘员外家去化缘,如果运气好,一下子就可以化到很多钱。刘员外并不在乎这点钱,而且他正想利用这次机会炫耀一番,于是答应捐给老方丈一笔巨款,但有个条件:必须在寺庙门口为他塑个塑像,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寺庙是他捐建的。老方丈虽然不很情愿,但也只好答应。
很快,寺庙建成了,刘员外的塑像趾高气扬地挺立在寺庙门口。刘员外很高兴,但是令他诧异的是,在塑像下方的功德牌上,他看到自己的名字竟然排在一个老乞丐的后面。于是,他气愤地向禅师质问缘由。
老方丈平静地说:“因为你施舍的是金钱,而那个乞丐施舍的是爱心。”
人们印象中的萧伯纳,总是伶牙俐齿,“睚眦必报”,其实不是这样——。
一天,萧伯纳和朋友一同去剧场看演出,路上遇见一个富商。富商嘲笑萧伯纳说:“嗨,萧伯纳先生,您又高又瘦,简直是一头驴子。”
朋友很是气愤,期待着萧伯纳给富翁漂亮的一击。不料,萧伯纳并没有反驳,而是微笑着说了一声:“谢谢!”
富商走后,朋友疑惑不解,问道:“他嘲笑你,你为什么不生气,还要谢他?”
“驴子有什么不好呢?它具有谦逊、质朴、勤勉、知足的优良品质,即使吃的是粗食、受到别人轻视,它也从不抱怨。”萧伯纳意味深长地说,“没有人会因为具备这样的特质而动怒的。”
生活中,我们总是难免遭到别人的嘲笑。反唇相讥只能带来一时的痛快,却会让我们倍感痛苦、愤懑和伤害;然而,接受嘲笑却不采取攻击,不仅显示了一个人的雅量,还能让我们胸怀坦然,心境平和,甚至从中汲取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