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我们在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一
农历1月30日,过除夕夜,晚上鞭炮噼里啪啦。
按照惯例,过年应该吃饺子的,饺子是我自己来包,先买来饺子皮,把猪肉剁起来,剁了好久,加上葱,端来水,拿着饺子皮,沾上水,加上肉,一定要刚好。这样煮的时候才不会露出来。合上,再像波纹一样,一个饺子就出来了,我做了三十四个,放进了冰箱就去睡觉了。
“过年啦!过年啦!过年啦!‘大声的喊叫声喊醒了我,刺耳的鞭炮声又再一声的响起。我不得不起床了。看着这么热闹的情景,我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激动起来,幸亏妈妈提醒我,不然我都忘记了自己还没有吃饭呢,吃完了分,我立刻加入打鞭炮的行列中。
中饭吃过后,很快就到了晚饭的时间了,我包的饺子终于上锅了。一个个饺子出锅了,散发出浓浓的香气,吃完饺子之后。我就去睡觉了。
这个年,我过得好幸福。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习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节都格外热闹,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参加一个特别的活动——包粽子。
只见外婆手中拿着一束白白的丝线和粽叶摆到桌上,可一回头白线已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是淘气的小猫把它当毛线团玩了,到处都是线,就像迷宫一样,爬向大厅的各个角落。孩子们忙来帮忙,却只有添乱。再看大厅的另一头,已经进行的井然有序,包粽、添馅、收紧、缠线,一步步工程,一个个粽子鱼贯而出。孩子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粽叶交叉叠在手中,呈漏斗状,然后往里面放上满满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间,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拢,但它却像不听话的孩子一样这里漏点,那里冒点。孩子们就像打地鼠一样,玩得不易乐乎。粽子的馅也有很多,任你挑选,金灿灿的蛋黄;水灵灵的红枣;香喷喷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着就是煮粽和食粽,一家人吃得其乐融融。
只有我们传承传统节日习俗,才能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才能找回已渐渐消失的传统文化,找回原本就属于我们的那份精神。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三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四
我记忆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过春节了。 按照四川的风俗习惯,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准备了。腊月里人们要挂长长的香肠,鲜鲜的腊肉,真诱人呀!
除夕夜的前几天,我们都要和爸爸妈妈去超市购物,那超市里别提有多热闹啦!年货等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息。我们要买新衣服,买各种食品,还有年画,对联和鞭炮。
快到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起那香喷喷的年菜,我们就喝饮料,长辈们喝酒,长辈们还要说:“祝你们天天向上……”我们还要给长辈敬酒!除夕晚上还要看春节联欢会,节目太好看了!到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放五颜六色的烟花,你能看见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夜空闪耀,你能听见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预示着新年的来到!
大年初一我们要穿漂漂亮亮的新衣服,到长辈家去拜年。我们的长辈会给我们发压岁钱。
大年十五是春节的高潮,我们也叫元宵节,那天有会舞狮子、闹元宵、看花灯,真是热闹非凡!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五
在中国,有许多的.传统习俗,如同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绚丽多彩。而我今天要向你介绍的是家乡的婚礼习俗,就从我舅舅的婚礼说起吧!
舅舅结婚的前一天晚上,请了一个唢呐团来吹奏,一直吹奏到夜间十二点。这样做,会为婚礼增添热闹、喜庆的气氛。
第二天一大早,唢呐团跟随婚车去接新娘子了。我在姥姥家戴了一朵大红花,准备迎接新娘子的到来。大约九点钟,第一辆婚车缓缓开来,只见车窗上贴上喜字,扎着红色的气球和丝带,车头上还粘上了一对“新婚佳人”,被摆放的爱心型的鲜花簇拥着。这辆车里正坐着舅舅和新娘子——我的妗子。我正出神地看着,妈妈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我才反应过来,连忙去迎接新娘子。我不经意间往后看了一眼,天,这也太隆重了,一共八辆婚车,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尾。
下面就是最热闹的场面了!在众多宾客的簇拥下,新娘和新郎一步步走上了婚礼台,我则在后面托着新娘的婚纱。婚礼主持人先说了很多祝福吉祥的话。到新娘和新郎给父母敬酒了。舅舅的朋友端上来两杯酒,这时主持人发话了:“新娘,现在坐在你面前的人马上就成为你的爸妈了,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爸、妈,请喝酒!“当时我就坐在姥姥的旁边,听着新娘子这样说,我的脸不经意间红了。底下的宾客乱起哄,都在大声说:”喝一个!喝一个!“姥姥和外爷端起酒杯把酒喝下,主持人问他们这酒香不香、甜不甜,并让他们给红包。只见姥姥和外爷乐呵呵地掏出红包,递给了舅舅和妗子。
紧接着就到拜天地的时候了。”一拜天地!“他们面向宾客聚了一躬;”二拜高堂!“两人面向父母深深鞠了一躬;”夫妻对拜!“一对新人互相鞠躬;”共入洞房!“人群在这时激动起来,大喊道。主持人说:”别慌,还没喝交杯酒呢!“两人显得不好意思,没办法,这一定要做的。等他们喝完交杯酒,宾客还不放过他们两。不知谁喊了一声:”亲一个!“”亲一个!“人们都跟着起哄。我听了以后,连忙捂住了眼睛,少儿不宜呀!
到了晚上,妈妈让我和妹妹去洞房,说是让我两个在新床上滚来滚去,我们极不情愿地照做了。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压床、滚床单。就是让他们早生贵子。呵呵,真是太搞笑了。
每次一想起这件事来,我都会觉得有趣。这就是我家乡的婚礼习俗,这一场婚礼格外地喜庆、热闹。
前台工作心得体会篇六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和特色,我们顺德也有不同的民风民俗。想知道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
春节是广东最重大的传统节日。顺德的春节也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去商场买过年的必需品,最少不了的就是红瓜子、开心果、龙江煎堆等。
在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按照习俗是要送灶君上天,有的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般都是一碗炒米,两片片糖和一些水果。谢灶时用一个大盘子,装着祭品去拜。
置鲜花是家家必置的。这时候,大家都会去迎春花市。迎春花市大多数是在农历的12月28日至到除夕都会举办。到时候,数以千计的人都会去“行花街”。
到了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团圆饭。这一晚,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帮忙“拜神”。而小点的孩子就四处串门,跑去玩,大人做大人的,小孩做小孩的。到了11点,那更是小孩们的天下了。每个孩子都拿起挎包,跟着“大部队”去派财神了。只要一听到哪家在放鞭炮,我们就立刻寻着声音赶紧去找。找到后大喊一声“财神到!”大家就一窝蜂地跑进别人家里。一边对人家说吉利的话,一边给别人财神纸,别人就会给你一封红包。据说家里来的孩子越多,今年就会财源滚滚。
到了年初一,早上大人们匆匆忙忙地煮斋。吃过斋后,便会有一些人来家里拜年,当人快要走时,我们主人家就会往别人的袋子里放慈姑和桔。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一封红包。
到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过了元宵节,春节就大概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