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还需要具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语言准确的特点。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欣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一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古往今来,粮食一直都是生活必需品。我们吃的每一碗饭,每一粒米,都是农民伯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每一粒米都是岁月的沉香。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浪费粮食的现象却越发严重,出现了大量浪费粮食的现象。目前,中国已经有了约1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大约有500亿公斤,接近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相当于两亿多人整整一年的口粮!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浪费。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我们中国带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已经走过了五千多年的悠久岁月,这种传统,造就了我们的美好生活。在很久以前,很多的平民百姓都吃不了现在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白米饭,可我们却早就吃惯了,并且在追求着更多的珍馐佳肴。尤其是在自助餐里,一进去就大刀阔斧地拿,每当吃完饭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吃不完了。渐渐的,人们似乎已经养成浪费的习惯,且浑然不觉,“民以食为天”也似乎变成了“民以食为乐”了。殊不知,我们不以为然的剩菜剩饭,却是那瘦骨嶙峋、饥不择食的贫苦人民梦寐以求的粮食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现在与古时候相比,我们的条件比以前好了太多太多,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水涨船高,却慢慢的忘记了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有人觉得,浪费粮食并不是什么大事,生活中大肆浪费。“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虽然现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粮食紧缺的警钟随时会被敲响,如果人们一直大肆浪费粮食,粮食总会有一天被吃完。没有经历过饥荒,就难以明白粮食的可贵。
纸醉金迷的生活只会让我们失去理智。让我们接过节俭的火炬,共同高举它,让这燎原之火点亮盛世华夏!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二
“南北东西不缺,酸甜苦辣皆全”。
夏天的早晨我最喜欢吃包子,在家附近边有一家卖包子的店。那家店的菜单上都是混合的菜,比如玫瑰豆沙包之类的,后来才知道其实豆沙包就一种馅罢了,根本没有一片或两片的玫瑰。
我比较爱吃甘蓝粉条的包子,上面也写着混合甘蓝豆腐包。我吃了一个味道虽不如新城区的的甘蓝粉条包子好吃,可是包子里的豆腐就像臭豆腐的样子,如果吃包子的话最好配上一个豆浆,我不喜欢喝大米之类的豆浆,因为那样子太浪费了,大的吸管也吸不完,我喜欢喝豆浆粉,纯纯的豆浆磨下来就像一碗用豆腐脑捣成的糊糊,喝起来也磨牙,所以我最喜欢喝豆浆粉了。
有一次我要了一碗豆腐脑,不过看书上说正宗的豆腐脑油花子会很多,可是那碗豆腐脑只有一点茴香,一些油花罢了,里面的豆腐粘糊糊的,稍微碰一下就碎了,咬了一口真是难吃极了,好像是长了毛的蓑衣丸子一样。如果把豆腐脑汤和豆腐脑一起来吃的话,那味道真是不错,其实我真想吃书上说的那种油花子很多茴香香菜也很多的正宗豆腐脑。
有时候我也真想吃宋朝人的早点,他们会吃桔子,栗子,甘蔗,柿子,炒栗子,以及莴苣。还有“姜油多”之类的蔬菜,或者是玛瑙汤。不过宋朝人他们可不会吃高级的滋补品,比如海参燕窝之类的`。古代的文人墨客他们把非常喜欢做美食都添加在他们的诗词中,想必他们也是吃货吧!"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古代的食物是多么的美味,都把石头做的狮子馋出了口水。其实早上赶紧的话我也会吃一碗牛肉面,牛肉面的图片上画的那么好,可是吃起来就不一样了,真是挂着羊头卖狗肉。
早上如果家里有时间吃饭的话,妈妈会给我煮几个鸡蛋,鸡蛋味道好极了,如果水添得多的话,里面就会像水一样流出来,看起来怪恶心,但吃得香。还会给我带来面包,面包上我喜欢吃全麦的面包,可以沾上最喜欢的蓝莓酱。
早上我可不会吃到肉,我记得有一次我吃到了牛肉,那牛肉的味道可香了,上面有些辣椒吃起来牛肉很精道,还有牛筋。不过最喜欢这是沾了辣椒酱的牛肉。
在中午时我通常会吃到拉条子,我喜欢吃又粗又硬的那种,拌上我最喜欢的菜,我最喜欢吃的菜是土豆片,土豆丝也不错,可是我还是很喜欢吃土豆片,我最不喜欢吃茄子了,不过我还是吃过一次炒的好的茄子。那茄子的味道就像薯片一样脆脆的。还有一些茄子油吃起来很棒,说起来茄子炒的好才有人爱吃呢!中午时我们也会吃米饭,我有一个习惯吃米饭的话我一定要把菜汤拌在其中,如果不拌的话我会难以下咽,那个菜汤的米饭,刚刚的吃起来不拌菜也很好吃,办了菜汤的话那么米饭里都会充满菜的香味。
在晚上时我会吃的很结实,我会吃麻什子或者是猫耳朵,吃了两顿饭会把自己吃得满头大汗,不过我喜欢那种感觉,在晚上时我们破例可以吃猪蹄,说起来猪蹄我正想起来了苏东坡,苏东坡是个有名的馋人,但他爱吃的好像也只是猪肉罢了,他称赞黄州好猪肉但还是富者不解吃,贫者不解煮。他最爱猪头,也不过是煮的稀烂,最后再浇一勺子杏酪,想必杏酪也是酸溜溜的,虽然酸但可以解腻。我不喜欢吃猪头我喜欢吃猪蹄,猪蹄吃起来还有一定的嚼劲。
有时间不紧张的话我们会在外面吃饭,在外面吃饭我最喜欢吃盖浇饭了,因为我很喜欢吃米饭,盖浇饭也正和我的胃口。
有时我们会去吃火锅。我难忘的还是专门煮鸭肉和鸡肉的一家火锅店,鸡肉和鸭肉做的非常的辛辣,但嚼起来非常的好吃,嘴里充满了辣味,喝口水会爽翻天了。不过我还发现如果吃非常辛辣的东西再喝一口热水那真的是辣上加辣。
在古代时宋朝人吃饭时会旁边有歌舞伎跳舞,边吃着饭边喝着小酒,看着别人跳舞,真是好极了。通过看书我还发现宋朝人吃饭吃的并不是很多,但是他们饭的样子却很复杂,在宋朝请你吃饭买的很多的看盘,看盘里面也没摆着食物只是看样子的。
我也非常的喜欢吃饺子。饺子馅很多,我只喜欢吃鸡蛋韭菜。奶奶做的鸡蛋韭菜的饺子非常的好吃,而且饺子里的韭菜也非常的新鲜,起来嘴里会淌出一股油,有韭菜和面的香味,舔一舔嘴会尝出特有的滋味,如果要让饺子蘸些料子的话,我自认为我的料子最棒了,会我会加些生抽,再加些醋,再加些辣子,再加些西红柿酱,再把美味的韭菜饺子配上那真是非常的好吃。
不过要说我最喜欢吃的面食那可是牛肉小饭。牛肉小饭我经常会要大碗的,因为小碗的总是让人吃完后回味无穷,大碗吃了就会非常的饱。大碗里面会有许多的麻什子,那些麻什子都非常的圆。汤里还有牛肉,还有粉。
记得有一次妈妈领我们去吃韩国烤肉,烤肉的时候还真是传统啊,桌子上服务员就会端来一个像火炉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把点了的菜也放上去,烤完以后再吃在嘴里非常的好吃,服务员还会给我们韩国泡菜,殊不知韩国泡菜非常好吃,吃起来有点酸。
我非常喜欢吃用传统的铁锅烙下的鸡蛋饼,鸡蛋饼里会有许多的小菜,还有鸡蛋块,吃起来也非常的好吃,我喜欢把它们切成条状的,然后再倒一些醋来吃。
我还要说我们家乡本地的一个美食,它叫糊锅。糊锅的传说有很多,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车队来到沙漠,队员们非常的饿,于是到了晚上他们把各自带的所有食物都混到了大锅里来吃,结果非常的好吃。现在糊锅也一样。糊锅里有鸡肉、鸡肉汤、面筋、粉皮、麻花。吃起来非常香,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可以暖身子。
我最喜欢的也是麻辣烫。麻辣烫里可以在冰柜里挑选蔬菜和各种食物,我最喜欢的食物是千层豆腐、火腿肠之类的,煮上以后里面会放各种的料子,比如辣椒酱。吃起来的时候可以把筷子放在中间,把辣椒酱刮掉,这样吃起来就不会感觉非常非常的辣,吃起来也非常有嚼劲,粉的话我非常喜欢吃宽粉。
我非常喜欢吃鱼,但不喜欢吃清蒸的,那样子非常没味道。我的姐姐有个非常怪的习惯,吃鱼时要把鱼的眼睛吃掉,看起来非常的恶心。我喜欢吃没有刺的鱼,比如中华鲟,这种鱼就没有刺,而且它的肉非常的好吃,充满了鱼的香味,这种鱼非常的贵,当然条件反射我们也不会多次吃这种鱼的。“桃花流水鳜鱼肥”这首诗真是让人能流出口水,真是难以想象难道挤一下鳜鱼就能把油也能挤出来吗?你出来也好说明它非常的美味。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三
上个周末,妈妈带我出去玩,看到街上有个新开的火锅店,便想和我进去吃一下,尝个味儿。
这个店子看起来很高档,还有许多免费的饮料,因此,我觉得火锅的味道应该挺不错。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火锅端上来了,还冒着热气儿。我用舌头舔了一下嘴角的口水,准备开吃。可当我吃了几口后,旁边的妈妈却咳嗽起来,妈妈边咳嗽边从嘴里拿出什么东西,我凑过去一看,竟然是一小节断掉的牙签,“妈妈,你没事吧?”我担心的问。妈妈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叮嘱我吃的时候要小心,然后自言自语的说:“要不要喊服务员过来看一下呢?还是算了吧,也许是不小心掉进去了。”我们继续吃着,突然我发现锅里有一个东西,大叫起来:“天啦,这是什么?”妈妈用筷子夹出来,竟然是半截指甲,这一次,妈妈立刻叫来了服务员,可没想到服务员不肯承认,态度也不好。妈妈特别生气:“我并不是要投诉你们什么,只是觉得这太危险了,如果我们没看到吃进去了,卡到喉咙了怎么办?你们考虑到事情的后果和严重性了吗?你们以后一定要多注意。”说完,就带着我走出了这家店子。
一路上,妈妈继续严肃的告诫我:“你看,现在在外面吃东西还真是不放心,安全和卫生都不敢保证,甚至有些人为了赚钱,将自己的人格良心无情的践踏,一次又一次的叫不安全食品流入人群,我们以后一定要注意呀,加强警惕性,更不要购买路边小摊上的食品,远离三无产品,好好保护自己。”我听了妈妈的话,不停的点头。
是啊!外面还有很多饮食得不到保障,人们不敢吃,怕里面有虫子,有农药残留物……网上说有些商家将臭豆腐泡在粪水中,麦当劳吃出蛆虫,酸奶中添加了增稠剂……想想真是害怕呀。
科技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真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世界上再也没有黑心商,我们的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健康、安全又卫生!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四
“民以食为天”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郦食其列传》,指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扩展为人民群众需要生产粮食等生活必须品的资源来维持生存。
据《史记?郦食其列传》记载,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困在成皋,刘邦想要放弃成皋,这时谋士郦食其劝刘邦道:我听说知天命者为王。王者以人民为天,而人民以食为天。对于老百姓来说,粮食是最重要的。现在楚国屯粮的地方叫敖仓,但楚军却没有派重兵坚守敖仓。假如大王派兵攻打敖仓,夺得楚国的'粮食,那就等于争取了楚国的人民。这样一来,大王必然会扭转战局,打败楚军。
刘邦大大赞赏,于是派兵攻取敖仓,战局得到了扭转。郦食其的那句话在《汉书》中变成了“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五
在秦朝灭亡以后,刘邦项羽就谁领导群雄展开了多年争战,战争开始,刘邦处于劣势,彭城战役的失败使刘邦不得不退守荥阳、成皋,加上军粮不足使敖仓一战尤为重要(敖仓在荥阳西北,秦时建筑,储有粮食)。
项羽的猛攻,使荥阳岌岌可危,万般无奈之下,刘邦打算割让成皋以东地方给项羽,退守巩、洛一带,一方面可以缓口气,另一方面能组织力量,再与楚军决战。
谋士郦食其权衡利弊认为得不偿失,劝谏刘邦说:“皇帝靠的是人民,而民以食为天,怎能把粮食拱手让人呢?”刘邦沉思片刻,觉得郦食其之言有理,忙问:“那么按照先生的高见,我应如何做呢?”郦食其说:“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可退兵,大王只有组织力量,坚守荥阳,保住敖仓,丰衣足食才能振奋士兵精神。
刘邦按郦食其的话去做了,果然取得了胜利。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六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来自《汉书·郦食其传》,刘邦和项羽争霸,据守荥阳时,荥阳西北是储存很多粮食的敖仓。郦食其对刘邦说的:“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建议他把敖仓占了。之后“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就一直被引用着。农耕社会把江山称作“社稷”,“稷”在古代有的书上说是黍类,有的书上说是谷类,它是百谷之王,所以帝王都奉祀“稷”为谷神。《尚书》讲国家大事的“八政”之首也是“食”。人群固然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却也无形中极抹煞了民的精神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极大地降低了民的层次,同时“王者以民为天”也暴露了封建社会王者绑架、盘剥天下的“食民”本质。
黑格尔对中国历史说了一句非常尖刻的话:“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谭嗣同可以说是对此作出了一种解释,他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主张性恶论的荀子虽然属于儒家,但正如法家的韩非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入室弟子一样,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持的主流思想,就是儒法两家相互配合的官本位思想。一方面是法家的法、术、势的高压操弄;一方面是儒家诱导人们一味的温良恭俭让,总是希望把百姓弄到“不识不知,顺帝之则”的状态。官吏们就像李斯一样做稳了仓库里的老鼠,于是,民智的开发、以及人们整体思辨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因此林语堂说只有衙门阶级和非衙门阶级。
春秋时代的大政治家管仲告诫统治者说:“衣食足则知荣辱,仓廪足则知礼节。”算是比“民以食为天”有了一些进步,因为他看到了温饱以后,人们最起码的精神追求。但他的荣辱和礼节,仍然逃不过仓库里的老鼠与厕所里的老鼠关系上的荣辱,礼节也还是划定了利益半径,要人不去逾越的`礼节。一个温饱了一点的奴隶,仍然还是奴隶,其民智的趋向仍然是可悲的。
反过来,历代的皇族又皆出自“以食为天”的平民,或熟读孔孟科举入仕,或揭竿而起造反为王,朝野轮回、改朝换代实际上都是在“食为天,权如命”之内无休止的范围内倾扎折腾,历史便是永远的往复循环。
在这种以权力为中心的社会氛围中,民族智慧的流向必然是官场仕途,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限制了智慧发展的空间,最终结果就必然是畸形的,就像是女人的三寸金莲,以引为自豪的唐诗宋词为例,就是平仄、对仗,格律、字斟句酌……弄到后来也都有三寸金莲的意味。由统治者提倡的这种消耗尽了思维能量的艺术形式之精美、考究,与精神内容之空玄、狭隘,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所谓“天”,就是最高、最重要的东西,比吃饭更重要的东西,生存上就还有安全等因素,精神上则更有尊严、人格、信念等等。所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不断让精神、智慧发展的空间得到开阔,不断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就仍然会是缺乏创意和进步的。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七
我爹生于1921年,命贱,记不起生于哪月哪日,对穷人来说重要的是生计,至于过生日,那是不能企及的。我爷爷奶奶后来回忆说,生我爹的那天铺天盖地下着雪,大约在冬季。
同样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那年我爹也就五六岁,年关将至,殷实人家忙于备年货,穷人家无异于“过难”。在我老家年前有辞年的习俗,就是外甥要送一块肉、一些糍粑给外公、舅舅等母亲的娘家人。债主在年前讨债似乎也是我们的传统。这年的腊月二十八,邻村的刘爷爷提着从外甥那带来的辞年礼物经过我们村,顺道来我们家讨要我爷爷年初播种时借的种子钱。爷爷奶奶还在外面的寒风中苦苦地为生计挣扎,家里留下我爹和比我爹大三岁的我姑姑。刘爷爷进到我家,看到的是饥肠辘辘的两个孩子,家徒四壁,死火冷灶,生锈的铁锅里只有几节红薯。面前的一切使他愕然,他感叹道:“咳!叫花子也有年三十啊!”于是,他不仅没提要债的事,而且把他外甥的辞年礼物也留在了我们家。那年,我家难得地过上了一个好年。要说童年的时光里有什么美好的回忆,对我爹来说就是有肉有糍粑吃的那次过年了,除此之外再没别的。
后来,刘爷爷被划成了“富农”成分,批斗是少不了的,当红卫兵高高地对刘爷爷举起鞭子的时候,我爹词严义正地进行了制止,同时,讲出了这段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的故事,懵懂的年轻人似乎也有所感动,免去了对刘爷爷的鞭笞。好人终有好报!
爹娶了我娘,成了家,又生了两个孩子,由于没饭吃营养不良都相继夭折,爹娘肝肠寸断。后来,终于生了我大哥二哥。大哥六岁、二哥三岁那年,正是我们全家人最饥饿的时候,大哥只用三两口就扒光了对孩子来说都难以填满肚子一角的米饭,他急切地等待着二哥吃完,好让他洗碗,不为别的,只是期盼着在洗碗的时候用他那嫩弱的指甲刮点弟弟的残羹剩饭——可是,每一次美好希望的初衷和苦苦的等待得来的都是失望的叹息!爹娘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面对重重困难,人还得活。
在一个凉风瑟瑟的秋日,爹和几个相对强壮点的劳力被派往深山老林烧炭,面对艰难的任务,几条瘦汉也义不容辞。我爹无时不牵挂着孩子,他想,要是能让孩子吃上一顿饱米饭该多好啊!于是,每次做饭的时候,他从自己那份少得不能再少的定量粮中攫几粒出来,两个多月后,终于攒了大约一斤的大米。爹剁下山上的一节竹子,把米放在竹筒里,再用柴火把它煨熟,回家的时候担了些木炭,带着满心的喜悦急切地盼着带给两个瘦弱的孩子。哥俩见到久别的爹,性情迟缓地拥人爹的怀抱,爹打开竹筒,把带着竹子余香的米饭分给大哥二哥。哥俩狼吞虎咽地吃着,还剩一口饭的时候,年幼的二哥说:“爹,我要菜!”可哪来的菜啊!爹娘不由自主地笑了,但双眼盛满了泪水!
劫后余生的日子渐渐有些好转。记得在我5岁那年,春节过后,客人也招待过了,家里还剩几块肉,全家五口围着火炉也算是开了开荤。爹对我们说那块大点的不能动,要留着给最小的我明天吃,担心我少不更事,吵着要吃肉,一时又难满足,但同时告诫我,这可是最后一块肉了。未来几天吃红薯米饭的时候,我对那块有滋有味的肉似乎额外珍惜,不舍得一次吃掉就没了,只愿意吃蒸那块肉时加了点酱油、辣椒面的汤。只要肉还在,而汤和酱油辣椒面是可以再加的。就这样,那块肉蒸了喝汤,喝了汤再蒸,反反复复蒸了不知好多次,最终只剩下一点点干瘪的皮。
就在这年的夏天发生了一件事。
我爹在赶集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可怜人——两脚的膝关节以下以及两手的腕关节以上都没了的人!这个可怜人宛如一只在蠕动中挣扎的蚯蚓,艰难而又脏兮兮地在集市上爬行着乞讨着。本是苦命人,深知苦命人的苦和泪;曾是可怜人,懂得可怜人的痛和哀!我爹最理解人生囧途的艰辛。尽管我家和大伙一样日子也不好过,但总比眼前这个人强上千百倍,因为大家四肢健全,尚有杂粮可以充饥。想到这,爹毅然把他背到家里,给他洗了澡,换上了尽管打了好多补丁,但洗得干净的衣服。爹和着南瓜米饭一口一口地喂给他吃。到了晚上,爹把他背到谷场上,大人小孩围在一起谈天说地,残疾人由衷唱起了“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的革命歌曲。在这静谧的夏日里,婉转悠长的歌声引起了穷苦人的共鸣,残疾人也似乎找回了久别的温情,唤起了难得的快乐和甜蜜。日子过得尽管不尽如人意,爹总觉得比过去强多了。就这样,在残酷的现实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度过了一春又一冬!后来,残疾人或许觉得是自己给我们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和拖累,或别的什么缘故,一个秋日的下午,在大人们外出干活的时候,他蠕动着身体,连滚带爬地到村前的池塘里自尽了爹潸然泪下,用木板亲手钉了一口简易棺材,把他葬在村后的山上。此后的日子里,爹惆怅的心始终难以释怀。
几年后,大哥结了婚,二哥参军入伍了。日子总算好起来了,后来,我高中毕业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我清楚地记得,拿到入学通知书的那天,在我的记忆里,爹从没那样高兴过。一来是为我们兄弟的“争气”而兴奋,二来是为过上了好日子倍感幸福。那天家里宰了鸡、买了肉、捞了鱼,准备了一桌丰盛的晚宴,爹开怀畅饮,感叹道:“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地包了,池塘包了,家禽也可养了,只要身板硬,吃穿再也不用愁了!”那天,爹酣畅淋漓地饮了好几盅,爹醉了,不胜酒力的我自然更醉!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也结了婚,生了子。二哥从部队转业到我所在的城市。这时候,沧桑岁月的痕迹爬满了爹的脸,爹确实老了!有一天,我们哥仨决定给不知生日的爹过一次像样的生日,我们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把爹接到城里,爹高兴得像个孩子。我们买了康乃馨,订了生日蛋糕,在一家酒店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酒席间,爹说,从前他没见过资本家,但见过地主,说实话,现在普通人的生活要比以前的地主强多了,现代人的生活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爹离开我们好些年头了,又逢细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不由想起爹辞世时我在涕泗滂沱中写下的挽联:慈父辞盛世耄耋八旬登仙境;儿孙恸伤悲满眼双泪浸麻衣。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八
上星期六,我上完补习班回家准备打开书包做作业,忽然妈妈惊呼一声:“天啊!”我凑上去一看,也瞪大了眼睛,妈妈的手机上显现出一组非洲小朋友骨瘦如柴的图片,他们一个个被父母小心翼翼地被搂在怀里,这哪是人啊,就是一副骨架,他们黑色的皮肤紧紧的贴在骨架上,一层层肋骨清晰的显现出来,头大身子小,头低垂下来,眼皮无力地下落,嘴唇裂开了缝,我仿佛看见他们微动嘴唇,断断续续地发出求救:“我好饿,好渴,救救我吧。”
古人曰:民以食为天。食,粮食;为是。意思讲粮食是老百姓的天。但粮食也是人种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嘛!既然是人种的,为何要爱护它们,没了再种呗。可是你知道种地是非常辛苦的,锄地·种苗·拔秧·栽秧·收割,缺一不可。在这些过程中还要看天气,一亩地中最多只有几成的收获率。从一粒小小的谷子加工成米要流下多少汗水啊!这就告诉我们要加倍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做到真正节约!
回想起在去年寒假,爸爸带我去杭州旅游,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那些美不胜收的秀美风景,而是一个饭店。听导游姐姐说去那儿吃饭的专门“大公无私”———不是正面的意思,而是说那里只有大款能吃,公款能进,普通老百姓是不可能吃得起的。我听完后就很震惊,爸爸也在一旁感叹:“人啊,是讲究不起啊!”
要是人们少到“大公无私”的地方消费,可以节省许多优质食材,也能为贫瘠地区的人民贡献了力量,这看起来复杂,其实本身很简单。当你吃下每一分粮食,想想农民叔叔阿姨们满意的微笑;当你忍不住想“放松放松”时,想想灾区人民的期盼·渴望的眼神,当你和朋友准备去酒店大吃大喝时,想想全世界现在还有多少人还饿着肚子……其实这一切都是靠自觉,我只给个建议,行动起来的决定在于您自己。
爱粮节粮,是一句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口号。再强调什么细节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可能还会让人觉得厌烦。但从我做起,又有多少人行动起来,真正节约起来呢?我想,这句口号,应该让大家想到什么了吧!
希望大家记住爱粮节粮,从我做起!因为无论在何时何地,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九
红烧里脊、东坡肉、糖醋鱼、鱼香肉丝......
现在你的味蕾一定开始了它的工作,让你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民以食为天”,吃,离不开人们的生活。从古到今,美食的”家族“也在逐渐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美食出现在大家的身边。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这些食物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我也有一个喜爱的食物——土豆。土豆价格低廉,味道鲜美,故为大众所爱,成为百姓家中的常客。这也是我爱土豆的原因。
我爱土豆,已经到了痴迷的地步。土豆泥、炒土豆、烤土豆,土豆无论穿什么样的“衣服”,我都很喜欢。如果非要我从中找到最“漂亮”的那一件,我就会选择炒土豆。
炒土豆的做法,我早已经可以倒背如流。先把土豆切成丝,用水洗净淀粉,倒进炒瓢里炒几下,放点儿辣椒,加几滴醋。吃上一口,嘿!脆脆的,还有一点点辣味,这么好吃的菜,我当然是天天吃啦。
尽管我对土豆的做法记得很清晰,但从来没有实践过,原因是那些整天在油锅里蹦蹦跳跳,时不时跳出“家”来的油星,让我一次又一次望而生畏。所以,炒土豆这件“重任”,还是得让妈妈来做。直到有一天,妈妈在忙,要等一会才能回家,让我先将桌子上的土豆切好。嘿!这还不简单,我拿起菜刀,三下五下就把土豆解决了。哼,武功再强,也怕菜刀!
土豆切完了,我不知道现在应该做什么,对着锅发呆。
我的心里还是有些发恘,但很快就被自信赶走了。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我为自己找了一身“铠甲”。几分钟后,一位少年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厨房。一身外衣将他的身体紧紧的包裹住,头顶一个帽子;右手拿着铲子,左手紧紧地抓着锅盖。这个少年,就是我。
我将油倒入锅里,便闪电似的躲开几步远。不一会儿,油热了,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我将土豆倒了进去,油星瞬间活跃了起来,不停地蹦蹦跳跳。我赶忙将锅盖挡在脸前,拿铲子快速翻炒。终于,土豆已经变成了金黄色。我仿照妈妈的做法,拿起筷子,尝了一下。
貌似……有点……焦了!我心里一惊,赶忙将火关掉,撒上辣椒油,将菜倒了出来。此时,也传来钥匙开门的声音——妈妈回来了。妈妈一进门,就看见了我的“英姿”,笑的直不起腰。
但,也看到了桌上的炒土豆。缓过来时,妈妈用惊喜的语气问我:“这是你炒的?”
我骄傲的点了点头,又补了一句“很好吃的。”“哦?让我尝尝”妈妈拿起筷子,尝了一下,我紧张的注视着她。“不错,挺好的”耶!我像中了头彩一样,激动地跳了起来——我想我当时一定跳了三尺高。
第一次炒土豆,圆满完成。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困难其实并不难,只看你有没有勇气去挑战他,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们要学会克服困难,打败困难,超越自我!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
6、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天生天养的,浪费粮食是第二大损福行为,不孝第一。——水心。
7、千百年来一直留存下来的观念是民以食为天,现代社会告诉我们的观念是民以生为天!
8、对于“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9、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10、古人言,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日常饮食起居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想把家经营好,未必要上得厅堂,但至少得有一个人,下得厨房,并且乐此不疲。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农药,生长素,激素等的使用使许多动植物食品失去了安全。餐桌上那些与我们身体必须的东西一旦有什么对人体有害的东西,轻则会食物中毒,重则会死亡。从过去的问题奶粉、染色馒头、以及残留农药的蔬菜到现在的地沟油、注水肉、瘦肉精,吃出了多少大头娃娃和结石娃娃。难道不是吗?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造假案件被查处、被打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残害、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灵被愚弄、被震撼。我们在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对那些缺乏起码的做人道德的商家报之谴责。你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的爸爸是一位蔬菜种植大户,每天都有很多的蔬菜从我家大棚运往各个菜市场及超市,村里的一些蔬菜种植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高度农药或化学肥料,这样的蔬菜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爸爸为了使广大消费者买到放心菜,经常是不计成本地收购农家肥,尽量少使用化学肥料。这不,现在爸爸的蔬菜不愁没有销量,每天都是顾客打电话直接订货,生意好的不得了。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的生活水平虽然和现在没法儿相比,但是买吃的东西,却从来没有担心过会买到什么毒奶粉、毒豆芽、地沟油、假鸡蛋、染色馒头,那个时候也没听说过有这些,更不会想到吃的东西也能有假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物质丰富了,可是被曝光的不合格食品却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真觉得买什么东西都是提心吊胆的,掺假有毒的食品太多了。
回到正题,让我们想想,同是人类,为什么要去伤害无辜的生命,让他们的家人忍受痛苦折磨?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监管须臾不可放松,其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民以食为天,我想到了中国人的这句老话。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有一个稳定的基础。吃的问题出现麻烦,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小到个人的身体健康,大到社会的安全稳定。
我们是跨世纪的接班人,祖国的明天由我们担负;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身体“保质保量,”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主!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二
中午时间紧,多年来一直习惯着吃面。尤其是一个人的中饭,吃面很简单。这些年走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面食,尤其是天冷的时节到了饭点有一碗热气腾腾的二细大份拉面,大口稀里哗啦嗦面、汤喝光看到碗底朝天才放手,落肚后身子暖和滋稳。肚子滚园才叫一个饱。大多数兰州拉面馆子里描述的是: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听着都让人口水泛滥。戴着民族小帽的拉手举手投足之间露出来的笑容憨厚朴实且诚恳,仔细观察过接触面条的拉手们,会发现他们除了布围腰上的灰面还有鼻孔里几乎都是面粉,这工作着实不容易。话说各行各业也都不容易!
二
这两年发现拉面馆的生意越来越淡了,被大街小巷的沙县小吃抢了滩?一个全国驰名的小吃快餐食品就这样遭遇冷落?汤没了味道、三片纸薄的牛肉敷面上成了敷衍、甚至面竟然不是手工拉的拉面也敢在拉面店端出来待客?食客嘴刁还是面馆老板脑子太活络故意欺客?弄不明白。只是听说在兰州曾有市长要为拉面的牛肉片片数量制定标准,这是好事?!
作者:闻小华。
公众号:南湖文学。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三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今天,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当我们唱起雄壮的国歌,我们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幸福。我们的祖国现在是多么的繁荣富强啊!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唉,多么可怜呀,再看看我们,每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到处浪费。也许他(她)家里很有钱,也许他们家里有的是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如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见同学们这样做一定会很心痛,并会指责同学们。在饭馆,有的人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钱,便点了一桌子的'饭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倒去。其实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这样也是一种节约。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珍惜我们的营养早餐,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不乱倒剩饭做起,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自觉养成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四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粮食,传承中华美德。
珍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粮食又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国家发展的基础。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而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有限,且耕地呈逐年下降趋势,粮食生产严格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再加上天灾人祸。所以我国的'粮食也是很有限的,需要我们去爱惜、去节约。
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粮食就非常重视,古人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来警醒我们珍惜粮食。而现在我们也要同样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可以让更多人吃饱饭。我们学校的食堂每日为学生提供多种可口的菜肴,每天要消耗数百斤粮食和蔬菜,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营养,但仍然有同学将部分粮食倒入泔水桶。每天看着整碗米饭倒掉,实在令人心疼。甚至还发生被浪费的食物堵塞下水道的事情。
珍惜粮食并不能因为谁家富有而去随意浪费,不关乎钱财而是关于道德修养,多节约一点粮食就可以多给贫困中的孩子带来多一点的希望,因此我们要树立“珍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浪费现象就在我们身边,而珍惜粮食,做起来也是很简单:
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不随意倾倒粮食。吃饭的时候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吃饭,不挑食。无论是父母做的饭菜还是学校提供的饭菜,都要吃净。这样不仅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获得全面的营养,还可以珍惜粮食,一举两得。
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智慧。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做起!
谢谢大家!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五
走在美食街上,轻轻吸一口周围的空气,里面满满是诱惑的味道。没错,我现在身处永兴坊的美食街上,一想到马上就有美食吃了,我心里那个美呀。
马上跑进美食街入口,足可以虎视眈眈地看着这些美食流口水了。不说那些蓝莓冻,也不说那些烧烤,单是那些冰糕,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那冰糕如女娲娘娘补天用的五色石似的,五色搭配,色彩斑斓,而且轻轻闻一闻,它上面满满是自然的味道,是豆类的味道。再仔细一看,这上面潺潺得冒着蒸汽,特别空灵,令人遐想连篇。更有趣的是表面遍布的小孔仿佛是一个个精灵的家,令人遐想连篇z。我太兴奋了,用勺子在上面舀上一大勺。柔嫩的果冻摇啊摇的,是块晶莹的宝石,是个摇动的精灵。我也真是贪吃,咬上一口,一种清爽但又是又同时不失甜美的口感遍布整个味蕾,让人顿时觉得舒适、轻松。有时候想想自己能够享受这类美食就觉得是多么幸运。
我总觉得还不够,于是还买一杯烧烤。刚拿到就开始觉得好奇,真的是这样的吗?鸡翅烤得正好,金黄金黄的脆皮,伴着翠绿的小葱和火红的辣椒油。再靠近闻一口,啊,真是火辣火辣的。轻吮一口,肉的汁液和辣椒油同时滑进喉咙,也真是舒服啊。好,终于可以下咽了。肉的外表皮是脆嫩的,仿佛在跳一曲舌尖上的华尔兹。终于吃到内部的肌肉了。这肉,真可谓是荡气回肠。刚吃下去,就感觉到一股火辣的味道遍布全身,使全身感觉烧起来了。麻香混辣香在脑子里回荡着,使我自己已经不能思考了,真想再咬一口。
这么好的晚餐,去哪找呢?
民以食为天范文(16篇)篇十六
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已达到13亿人口,而我国的土地却仅仅占世界土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就成了我们国家的一个大问题。
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对此,我们却深有感触。有人说:“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我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好,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因为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生命。没有了粮食就没有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没有了宝贵生命,我们还怎么吃吃喝喝?还怎么和朋友们伙伴们一起玩耍?我想每个人都是非常的热爱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命,珍惜我们的粮食。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此,我们六年级(3)班向广大师生提出以下倡议:
1、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2、看到浪费现象勇敢地起来制止,尽力减少浪费。
3、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
4、不偏食,不挑食,不攀比,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
5、积极监督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及时制止浪费粮食的现象。
6、做节约宣传员,向同学、朋友宣传浪费的不良后果。
粮食犹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盛开富有的花,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因此我们要爱惜它!珍惜它!老师们、同学们,我们要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要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那就让我们一起“珍惜粮食从我做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