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一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
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二
1.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2.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重点:初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认识符号“+”“=”。
难点:能算出算式的答案,并能正确读出算式。
1.课件 2.数字卡片、符号卡片 3.瓶盖 4.头饰等
幼儿说《数字歌》入场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智慧王国到了。
国王:欢迎来到智慧王国,智慧王国,智慧多多,游戏多多,想挑战吗?
2.探索活动:
师:你知道我们教师里有几位男生?有几位女生?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数字表示?
师:你觉得应该用什么符号表示?
师:这些数字和符号放在一起,应该怎样读呢?
3.游戏活动:
游戏一:《瓶盖游戏》
方法:请幼儿二人一组,二人分先后听声音数量,取瓶盖,最后看看一共有几个瓶盖,请幼儿用数字卡片摆出算式。可变换方法再进行。
游戏二:《下雨了》
方法:幼儿取动物头饰扮动物,看到太阳标志时自由活动,看到下雨标志时,则快速躲进两间房子里,再请幼儿根据两间房子里动物数量说出加法算式。
4.交流小结:
1.导入环节:用故事情节引入,请幼儿到智慧王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了幼儿的积极参与乐趣和探索欲望。
2.感知环节:本环节一般情况下,讲授新知识都是以讲解演示方法进行,而此环节我采用的是教师设定情节,幼儿自己探索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自己发现加号、等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及算式的读法,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
3.复习巩固阶段:让幼儿对新知识加以巩固复习,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让幼儿一遍遍写一道道算,小学化倾向严重,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严重危害,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厌学现象,有的幼儿过早的出现近视现象。因此,生动有趣、健康的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很重要,本次活动的复习巩固阶段我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
一个是共性的游戏《瓶盖碰碰碰》,用听音计数的方法进行,并用加号、等号区分取瓶盖儿的先后,然后请两位小朋友用拼摆算式的方式记录计算过程,并请幼儿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大家集体验正,使幼儿对新知识有一个加深、巩固的过程。
第二个游戏是《下雨了》,这个游戏相对瓶盖儿游戏是一个比较个性的游戏,它有一定的随机性,师幼不能预知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样的算式,但幼儿通过点数每间小房子里的小动物数量,这样的实际操作就能轻松完成算式,对算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幼儿在玩这个游戏时非常兴奋,因为它完全调动起了孩子的兴趣,在这个游戏中还渗透安全教育,团队精神,也渗透了运动活动中的跑的内容,而且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活动中还渗透了按图索骥的内容,让孩子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综合能力。
4.结束部分。结束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调足了孩子的胃口,“超级无敌恐龙屋”孩子会充满好奇和期待,而这个期待如果想实现是有前提的,请幼儿为小动物按特征分类,并区分左右,一个小环节渗透了分类,空间方位知识,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新知识。
5、本人才疏学浅,对新教材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游戏中算式是否一一出示尚有困惑,今后时间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深入研究新教材的内涵,领悟新教材及《纲要》精神,在今后的教学中从多种途径利用多种手段,创造丰富的游戏环境,有效开展幼儿数学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联系具体情境写出加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会读、写加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填写加法算式。
2.使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相互交流,初步掌握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4.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产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圆片5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旧知。
游戏:我们先来做一个填数抢答游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5的分与合)?
师:你们对分与合的知识掌握得真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分与合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图。
(1)观察图意。
生:我看到了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生:我看见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花园里浇花。
师:你说得很完整。
咱们接着看(出示图:又来了2个小朋友),现在呢?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还会说?
生: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谁能把这2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说得既清楚又简洁。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师:他说的对吗?再请一个小朋友说一说。
你会说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2)认识加法。
师: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呢?
生:一共有5个小朋友。
师:你能把刚才大家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吗?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请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谁能大声响亮地说清楚?
生:校园里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一共有5个。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5个小朋友?
生:3+2=5。(你都已经知道用算式来表示,真不错。3+2=5有很多小朋友早就知道了,那它表示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继续学习并运用10以内加法的运算。
2.发展观察力,运算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导入歌谣:我来问,你来答。
师:一只小鸟天上飞,两只小鸟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鸟儿飞?
幼:一共三只鸟儿飞。
师:两只蝴蝶空中飞,三只蝴蝶后面追,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只蝶儿飞?
幼:一共五只蝶儿飞。
师:三条小鱼水中游,两条小鱼后面游,小朋友想一想,一。
共几条鱼儿游?
幼:一共五条鱼儿游。
二、复习“+”
师:在加法计算中我们要用到一个符号,叫什么呢?
幼:加号,等于号。
师:(出示“+”)“+”表示加起来,合起来的意思,它出现在哪。
里就表示要把它两边的两个数加起来。
三、幼儿观看多媒体学习看图列算式。
师:天上飞来了3只蝴蝶,又飞来了4只蝴蝶,问天上一共有。
几只蝴蝶?
幼:7只蝴蝶。
师:算式怎么列呢?先飞来的三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
幼:用数字3表示.
师:后飞来的4只蝴蝶用数字几表示呢?幼:用数字4表示。
师:那合起来一共有几只蝴蝶我们要用到什么符号呢?幼:加号。
师:3+4=?幼:7.
师:这道题我们列的算式是“3+4=7”。
四、幼儿观看多媒体并在洞洞板上操作。
1.师:听音乐取学具。
2.师“打开棋子盒,取出蓝色的数字1的那柱棋子按1到10的。
顺序摆在洞洞板的第10行数字10的后面。取出蓝色的带“+”
的那柱棋子把“+和=”摆在第9行数字9的后面。剩下的棋子送。
回棋子盒。
3.师:草地上有2只小猴,又来了4只小猴,问草地上一共有几。
只小猴?这个算式怎么列呢?
幼:2+4=6。
师:(出示多媒体)2表示的是什么,4表示的是什么6表示的是。
什么?
幼:2表示先来草地上的2只小猴,4表示后面来的4只小猴,6。
表示合起来一共有6只小猴。
4.师:天空中飞来了2架飞机,又飞来了3架飞机,问一共有几。
架飞机?请小朋友取出红色的带飞机图案的棋子插在洞洞板。
的左下角红柱子上,开始操作。
(等幼儿摆好后,看多媒体进行验证)。
师:一起说一说列的算式。
幼:2+3=5。
5.师:水中有4条鱼,又游来3条鱼,问一共有几条鱼?请幼儿。
在洞洞板上直接摆出算式。并请一名幼儿来前面摆算式,然后集。
体验证。
6.(没有图,老师读题,让幼儿在洞洞板上列算式。)。
师:草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虫,又来了3只小鸡,问一共有几只。
小鸡?请幼儿在洞洞板上列出算式。
幼:5+3=8。
五、请幼儿自己创编应用题并口头列算式。
六、听音乐收学具。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五
1、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会计算得数是5的加法。
2、进一步理解+,=的含义
3、在游戏中理解交换+两边的数得数不变: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头饰、卡片
得数5的加法活动难点:解答简单的口述加法应用题
一、引入:(复习5的组成)
师: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不过我们要保密码解开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几呢?生:3密码正确,请进吧。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图学习5的加法。
师:小朋友们动物王国到了,我们一起去小动物家看看吧,小心别被动物咬着,看图算5以内的加法,算对动物送礼物给小朋友,算错动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几个小动物家。把你的答案记清出点。
总结:
师: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三,巩固加深:
幼儿操作
师: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师:如果5元买三样呢?
四、总结:这节课高兴吗?我们学习了得数等于5得算式板书:1+4=5,4+1=5,2+3=5,3+2=5.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六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一)"。本节课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二章第六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分析数学大纲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 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二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结合微机显示)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钢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当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帘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习的过程当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不断克服学生学习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1, 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当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副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 巩固练习:再习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习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
4,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一-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它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教学大纲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依据。教学大纲规定,在有理数的加法的第一节要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是:“(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习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七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八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能够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加深对数感的培养。
让学生经历系统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经历整理加法算式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我们来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采用以下几种游戏:
2、一生出3个手指头,另一个出一个数能和他组成6(7、8或9)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7、8或9。
这样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巩固了6、7、8、和9的组成。你能写出不同的数的组成吗?(教师随机说出容易出错的数的组成让学生写出)
如:[设计意图]
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
二、探究体验
师:请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这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咱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好!
(一)基数和序数的复习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题的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预设]家住在哪条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不符合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们学的数字。师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学生说的数(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引导二:怎么排列比较好?
2、整理加法表
师:请每个同学想一想,你准备按什么顺序排列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节课之前引导学生对1—5的加减法进行整理。
目的是让学生对5以内的加减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更重 要的是让学生提前经历整理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师:这是老师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细观察,竖看、横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记住它?
4、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
(三)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1.出示减法表
师:表中写出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减法算式没有写出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这个顺序把其它的减法算式写出来。
请小组长负责,组织好本组的同学填写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开火车填的方式。
教师巡视指导。
2、研究减法表。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填算式的过程,看看表里的减法算式是怎样排列的。
3、计算:顺着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
教师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得数。说一道加法,让学生很快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和得数。
(四)看图列式
教师:看图你能列出几个算式?(引导学生选择画面,列算式。)
[设计意图]
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方法应用
1、基础练习:
2、看图列式:
3、拓展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使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目标。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你认为我们班,谁的表现最好,好在哪里?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九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并正确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情感目标: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
3.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和10减几
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平时不论读书还是写字都离不开它。请小朋友举起你的双手,看一看,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手指头?师:我们以前掌握了关于数字10的哪些知识呢?出示10以内的分与合习题,指名回答问题。
(二)、图片引入,学习新知。
师:关于以前学过的10的知识小朋友们掌握的真不错,老师要为你们竖起大拇指。小朋友们,平常你们喜欢踢足球吗?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
(出示主题图)师:小朋友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主要解决球队一共有多少人;黄队有多少人;绿队有多少人这三个问题。
师: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可以怎么列式解决呢?
(三)、巩固练习
1、基础训练
(1)观察列算式
师:观看完比赛,大家都累了。咱们吃点樱桃放松下。观察这幅图片,你能列出四道算式吗?自己在本子上列一列吧!教师巡视(请一名小朋友到黑板上列算式)
(2)抛花片列算式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的知识学得真不错。接下来我们玩一个抛一抛的游戏,四人一小组领十个花片抛一抛,找出正面朝上的几个,反面朝上的几个。每种情况列出四道算式,明白了吗?开始行动吧!时间五分钟。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
2、巩固延伸
(1)10的加法练习
师:有自信心就成功了一半。首先来接受大象爷爷的考验,他手中有12张数字卡。老师把它张贴到黑板上。现在请小朋友们模仿大象爷爷的做法,找到相加得数为10的两张数字卡并写出两道数学算式,明白了吗?我现在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找到的一个得数为10的两张数字卡。
(2)10的减法练习
孔雀姐姐张开了自己美丽的羽毛,她仿佛在说:“恭喜大家通过了大爷爷的考验。你们能算出我身上10的减法算式的得数吗?”师:小朋友们太厉害,孔雀姐姐甘拜下风。
(3)10的减法应用
师:我请两名小朋友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其他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列。…………
(4)10以内加减法拓展练习(猜猜我是数字几)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通过了大象爷爷、孔雀姐姐和勤劳的小蜂蜜的考验。小动物们说:不信你们这么厉害。所以小灰灰召集了八名许多小动物齐上阵来考验大家。小动物说“你们知道我是数字几吗?”
师:咱们去看看吧。通过第一个算式你们知道小马是数字几吗?
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啊?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老师希望你们每节课都有这样出色表现。这节课到此结束!
本节课学习的是《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减法》,但是在这节课之前,小朋友们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上都是会的,因此,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能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些要求对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还是有点勉强,因此对于他们,我是希望他们能熟练的10以内的加减法,能根据一张图写出四道算式。
教学时,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入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的学习的效率。在出示课件的时候,学生对于如何完整的表达这张图的信息也比较熟练的,因此这点他们很快的把四道算式列出来了。但是这样,我还是要求他们用三句话表达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帮他们总结了以下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试一试的时候也是用同样的方式,让他们能表达出题目的意思,理解每道算式的含义,目的是让一些基础还不是很扎实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在后面的练习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我设计了一些游戏,通过把所有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都总结出来,在黑板上板书,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下点功夫。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数学游戏
1、教师将1——10的两组卡片,打乱顺序,分放在两个纸盒里。
2、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中,如果算错了,就把卡片放回去,然后由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算出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卡片抽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胜者。
二、指导练习
1、第6题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把学生分成三人一组,一个学生出示口算题卡片,并做裁判,另外两个学生抢答,看谁又对又快,给得胜的学生发红花,然后,三个学生交换角色,再玩。
(2)视算(开火车)
(3)数学游戏,通过游戏复习一位数的加法。教师可以指名从20张卡片中抽出两张卡片,很快说出两个数相加的得数。做法是:一个学生抽出两张卡片,较快说出得数,如果算对了,就把卡片留在自己手里,如果算错了,要把卡片放回去;然后另一个学生抽卡片,照样说得数。这样轮流抽,直到所有的卡片抽完算完为止。最后手中得到卡片多的为优。
(4)复习20以内加法的游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的学生说出一个算式,另一组的学生说出得数,然后两个组再交换,由说得数组的同学说算式,由说算式组的学生说得数。说的算式同样多,哪一组答对的多,哪一组获胜。还可让每个学生拿一套写着1~20各数的卡片,在课内、外经常做加、减法的数学游戏。游戏的玩法由三人一组,一人做裁判,其他二人出卡片抢答。遇到两个一位数先算加,再用大数减去小数,裁判评定,记分,总结胜负。三人轮换做裁判。
2、复习10以内的减法
(1)作为游戏来复习10以内数的减法。教师可以叫几名同学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教师拿出一张(1~10)的卡片,让学生从老师拿的数里减去自己拿的数。然后教师再换一张卡片,让学生再减……还可以换几名同学来做,看哪组同学做得又对又快。
(2)视算(开火车)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一
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
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
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同学们,今天学习新知识前咱们先回顾一下以前学的旧知识请拿出练习本做这两道题:(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一做)。
283+91=。
659+306=。
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内容,你认为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呢?指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就向前一位进1,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
不错,以前的知识大家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法,(板书:进位加法)不过,可要仔细观察,看谁能发现,今天所学的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
二、知识迁移,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3。
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现在我们先不笔算,先来估一估他们的和大约是多少,请学生思考,思考完后请举手。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估的。
生:把445,估成450,298,估成300,450+300得750,所以445+298约等于750。
师:你真棒!估算是把两个加数看成一个什么样的数。
生: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师:对!我们在估算时,必须要估成与原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
刚才我们估算了445+298的和大约是多少?那你们想不想知道445+298的精确答案吗?那就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用竖式计算,然后看一看估算方法是不是最接近准确的计算结果。
你们算出来了吗?(学生答)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计算的?指名回答,让学生说出算理的同时进行板书。
再算十位,4加9得13,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在十位上写4,向百位进1。(1表示1个百)。
最后算百位,4加2得6,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在百位上写7。
师:你真棒,你说的又清晰,又准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教师放课件)。
那么再计算加法时,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那百位呢?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生: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他回答得对不对(全班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进位加法,谁发现了和以前所学有什么不一样(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完善课题)。
我们怎么去判断有没有计算正确呢?要采用什么方法呢?(学生答:验算)。
(1)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2)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拿出你们的练习本,马上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
同学们写完了吗(写完了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在以后的验算中,你最喜欢哪种,就用那一种进行验算。
现在我们学习了笔算加法,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大家,笔算加法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千万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1,不抄错数,计算认真、不算错题。)。
三、拓展练习。
1.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165+78=。
409+394=。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马上把这道题解答出来。教师巡视,指名回答。
2.马上完书上的做一做。
(1)啄木鸟治病(教科书第39页第5题)。
(2)找朋友(教科书第39页第6题)。
学生独立作业后,请学生说一说,在寻找两个数相加得1000时,有什么好办法?
四、课堂小结。
你们在这节课中学会了哪些知识,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探索7,6,5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3、能运用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7加几、6加几、5加几、4加几、3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迁移能力,会举一反三。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生:???(回答算式,并说说计算方法。)。
(2)如果树上有8只小鸟,又飞来6只,一共有多少只呢?这次谁又会算?(学生根据创设的故事情境,继续思考并回答。)。
(3)请你们继续接受挑战:如果树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6只呢?怎么提问?怎样计算?
(4)小结:今天我们将用前几天学习的计算方法继续学习7、6、5、4、3加几。(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共同学习7+6.
(1)同桌之间动手摆小棒,说一说可以怎样想?
(2)指名汇报。(指名到讲台前,边操作边讲解,师点拨)。
(3)根据学生回答,师相应板书。
2、做一做,说一说。
(能看懂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阐释出的算理。)。
3、圈一圈,算一算。
进一步体会“凑十”的策略和计算过程。
4、想一想,填一填。
(意图:(1)巩固学生的计算技能;(2)通过计算,观察、继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加深体验。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习题。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独立探究,开拓思维。)。
如: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你是怎样圈的?那种方法最简便?说一说你是怎样快速做完的,有什么巧办法?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五、课堂小结,优化算法。
今天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计算7、6、5、4、3、2加几,你能说一说这些方法吗?你觉得那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板书设计有几只小鸟(7、6、5、4、3加几)。
7+6=137+6=13。
作业设计p84第3题。
课后反思。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三
感知生活中平均分的现象,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在这次活动中利用了动物造型的软体组合玩具,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其中,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致;自制了有立体感的蝈蝈教具及头饰,更形象具体地体现活动的内容-装蝈蝈。
让它们和我们一起玩吧!
2.理解平均分发放玩具,教师表现:呀,小玩具在路上睡着了,而且是几个小动物背靠背摞在一起睡着的,那我们先不叫醒它们,老师轻轻地发给每组小朋友一筐,你们也轻轻地拿,每人拿2组小玩具,再轻轻地放到你的前面,不要拆开,让他们再睡一会吧。
引导幼儿:数一数:你有几组玩具?每组有几个?两组玩具一样多吗?向幼儿介绍2组玩具的数量一样多就是平均。
小结: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玩具一样多,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就是分的一样多。
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小玩具有些累了,那请小朋友将他们平均分成2组,然后背靠背摞在一起,放回小筐子里,让它们睡一会吧,装蝈蝈:
引出:
出示蝈蝈:原来它们的蝈蝈笼子坏了,没地方去,于是我就把它们带来了,进行活动-装蝈蝈:
请幼儿黑板上示范装蝈蝈。
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蝈蝈?平均分到5个笼子里,每个笼子里几只?
引出游戏-装蝈蝈介绍规则:10个幼儿戴头饰扮演蝈蝈,呼啦圈代替笼子,幼儿和老师倒数10个数。10个"蝈蝈"同时装到5个笼子里。要求每个笼子里的蝈蝈一样多。
组织幼儿做游戏,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游戏结束,发放玩具作为鼓励5.
带领幼儿带好玩具一起去做区角活动。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四
工作准备:托盘一个,碟一个。题目卡若干,小袋子一个、金色串珠及数字卡片若干,加号,红线各一个。
直接目的:初步掌握加法中相同数字连续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加法的概念。
间接目的:
1、为幼儿养成数学心智做准备。
2、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3、为幼儿学习代数做准备。
操作过程:
1、教师介绍工作名称:“今天我们共同分享的工作是加法银行游戏――连续加法(相同的数字)”教师到教具柜请教具。
3、老师现在去取金色串珠和小数字卡片,边取边数1000、20xx……(从开始取)。
4、从盘中拿出金色串珠边放边数,把相应数字卡片放在右侧。
5、点数一遍2133、2133、2133。
7、取“”号和红线。
8、求个位的得数(把珠子合到一起点数),然后取数字卡片9放在(红线下)个位珠子下面。
9、求十位上的得数,同求个位数相同。
10、求千位上的得数,同求个位数相同。
11、点数一遍得数6399。把数字卡片重叠。
12、收教具:1)收串珠(从千位开始收)边收边说。
2)送教具。
3)收卡片,先读后收。
活动延伸:可由几名幼儿共同完成此项工作,比较适合的人数3人。
吸引力:观察操作过程。
错误订正:幼儿正确的取数量,金色串珠本身所表示的量,教师,其他幼儿,题目卡背面的得数。
注意事项:
1、金色串珠在工作毯上摆放时是个位在右、千位在左。
2、用小数字卡片代表加数,用大数字卡片代表得数;
3、计算的得数不能大于9999,教师在为幼儿制作题目卡时要考虑加数的大小。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五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并且会验算。
2.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笔算加法的方法,加法的验算方法。
多媒体课件。
计数器。
一.创境引新。
师:老师发现,自从有了借书证,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到图书馆借书,是吗?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关于图书馆的借书情况的问题吧。
二.探索新知。
(一)计算143+126。
1.师:(课件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你们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4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交流。
2.师:请组长来汇报一下,你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组长汇报。(出示问题)。
3.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剩下的可以以后再研究。
4.师:听听茄子老师问我们什么?(课件出示: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
你会列式吗?自己在本子上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列式。
5.师: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43+126=(本))。
6.师:观察一下,这道题和以前学的加法有什么不一样?(出示课题:三位数加三位数)。
7.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可以动动脑筋,也可以用学具来帮帮忙。
学生自主探索算法。
8.师:谁愿意把你想出的计算方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算法)。
9.师: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再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学生计算,说过程。
(二)验算143+126。
1.师:题目计算出得数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对不对呢?(板书:验算)。
2.师:你有验算的方法吗?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3.师: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
4.师: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三.巩固深化。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自己计算并验算。
学生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
独立做题,并列式验算其中一题后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3(课件出示)。
师:你从统计表中知道什么?自己能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订正时提问:你验算了吗?用什么方法验算的?
告诉学生今后不论是否要求验算,都应自觉验算,从小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指导:不写竖式,在原式上从下往上再算一遍来验算的方法。
4.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理解题意,自己列式计算,全班共同订正。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在笔算加法中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2。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六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箄理,掌握计筭方法,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迲续进位的加法题。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3.能根据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正确灵活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一、新课导入。
1.谈活导入。
同学们去过湿地吗?
出示图片,介绍湿地情况,出示例3,某湿地有野生植物445种,野生动物298种。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交流问题。
预设: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
预设:该湿池的野生植物比野生动物多几种?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
二、新课展开。
1.探究计箅方法。
完整出示例3。
这道题同学们会用什么方法计算?
445+298。
估算结果并交流。
这道题的结果大概是什么?同学们能估算吗?
445+298大约等于750。
学生尝试计算并交流。
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同学们能自己想办法计算出来吗?请大家试一试。
学生介绍计算过程,并提问。
你是从哪一位开始算起的?
十位上4加9等于13,怎么会在十位上写4呢?
百位上的7是怎么来的?
简便运算的`方法,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因为看作300多加丁2,所以后面要再咸2.
与估算结果相比较。
为什么估箅得出的结果与精算结果不一样?
2.探究验算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这道题算得对不对,同学们会验算吗?
交流方法。
再重新用原来的竖式计算一遍,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可以交换445,298的位置,再算一遍。
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验算方法,你们真棒,今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可要养成及时验笄的好习惯哦。
3.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反馈交流。
提问:百位上的数相加也满十了,怎么办?
4.小结提炼笔算方法。
今天我们做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点?
笔算万以内的加法。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算出得数的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
为了保证计算正确,你有什么要特别提酲大家注意的?
进位的小数字不能漏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开始加起,做完以后要及时验算。
三、练习拓展。
1.基本练习。
啄木鸟治病39页第5题。
补充练习。
找朋友39页第6题。
2.拓展练习。
课本40页第10题。
四、总结回顾。
1.回顾本节课收获。
作业39页第2题。
五的加法教案(专业17篇)篇十七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5~56页。
1. 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
3. 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们喜欢足球吗?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
1. 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戴帽子的有1人,没戴帽子的有9人)
再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并相机在情境图中用括线、问号等表示出条件和问题)
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图的意思,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出示问题1(图意: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
提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6 + 4 = 4 + 6 =)
再问:你能算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 + 4 = 10的,并强调可以根据6 + 4 = 10,直接写出4 + 6的结果)
出示问题2(图意: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右边有多少人)。
提问:要算右边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板书:10 - 6 =)
再问: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
出示问题3(图意: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左边有多少人)。
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结果吗?
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
谈话:刚才有小朋友说,图中1个小朋友戴帽子,9个小朋友没戴帽子,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先自己写出算式,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
2. 教学试一试。
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小朋友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
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花片)
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
谈话: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学具中数出10个花片,抛一抛,看你抛出的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
揭示课题:和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板书)
1. 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还想做游戏吗?(动画演示:小老鼠出8,大象从卡片中找出2,小老鼠说算式:8 + 2 = 10,大象说算式:2 + 8 = 10)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任意出一张卡片,另一个小朋友很快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一张,使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得10,并说出两道加法算式。
2. 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说算式,学生口算得数。
3.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把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4. 想想做做第4题。
先自由地说一说,填一填,再有顺序地说出可以填哪些算式。
5. 想想做做第5、6题。
先让学生独立看图,填写算式,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评析:练习层次清楚,形式活泼,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