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在结构上合理紧凑,段落之间衔接自然,逻辑清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感受作者对于生活、人物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一
早晨,奶奶买菜回来,我忽然看见菜篮中有一丝淡淡的粉红,仔细一看,原来是奶奶买回了两只荷花,那清新脱俗的模样,勾起了我对荷花的喜爱。现在正是盛夏时节,是荷花开得最旺,最丰满之时。于是,我决定在这个星期六,前去市郊赏荷。
这天清晨,天还灰蒙蒙的。我们一家兴致勃勃地前往市郊的西洋坪一带赏荷。可是,到了那儿一看,只见一片荒芜、杂乱,连一丝荷叶的踪影也没有,又何来荷花呢?我大失所望,兴奋的心情一下子从顶点落入深渊。原来,这一带正在修建新道路,原来的荷塘早已被铲平了,所以才会有眼前的情景,唉!怎么会这样不巧呢?失望之余,穿过一片废墟,准备回家。突然,一阵轻风吹过,前面的杂草随风摇动,一缕绿中带红的色彩闪入了我的眼帘,“是荷花!”我急不可待地穿过废墟,朝前跑去。只见在那泥泞不堪的工地旁,有一个已被废弃物填去了一半的.小池塘,水面铺着一层淡淡的晨雾,一朵朵荷花伸出水面,在墨绿色的荷叶的衬托下,亭亭玉立,迎风摇曳。朦胧之中好像是正在池塘中沐浴的少女,一付“犹抱琵琶半遮脸”的娇羞状。盛开的荷花又似一盏盏宝莲灯浮在水面,令人爱不释手。
远远望去,荷花如天上落下的点点红霞,点缀在荷叶之间。走近一看,那荷花的花瓣白里透红,就如少女的脸庞,鲜艳可人。碧绿的荷叶浑圆宽大,有的漂浮在水面,有的则高出水面,参差错落。晨露洒落在荷叶中,变成一粒粒晶莹透亮的水珠。碧绿的荷叶与粉嫩的荷花交相辉映。荷塘间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在告诉大家:天亮了,新的一天开始了!眼前的一切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这迷人的荷塘晨色,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又似一曲悦耳动听的奏鸣曲。令我为之陶醉!
环顾四周,尽是一些破砖烂瓦,沙石污泥,垃圾成堆。在这么污秽的环境下,竟然开出了如此清新脱俗、高雅纯洁的荷花,大大地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禁想起了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出污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我爱荷花,爱它的清新淡雅;爱它的亭亭玉立,更爱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二
进入大暑以后,闷热的天气,让人的情绪也变得浮躁和不安,亟待一种抚慰。
友说,到抗美援朝纪念园内的荷塘看看吧,那里“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的景色会让你“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曼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出于污浊而不污浊,长于淤泥而无污垢,生出的是清香,是美丽”,《爱莲说》及诸大家的描述与评说,让凡夫的我对荷花生出了一种敬畏。而当品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后,便对那满池绿碧和红粉水嫩点缀其中的荷塘心怀想往,却始终与之无缘。
友的劝说,让我怦然心动。
终于在一个雨后的清晨,迎着湿润的微风,踏着轻盈的脚步,一睹荷塘的芳容。
走过一段长长的大街,越过一段幽幽的小坡,一股清凉的山风裹泥土的气息、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沁入心肺、渗入血脉,不知不觉中,翠柳掩映的荷塘已在眼前。
荷塘并不宽大,四周大约半亩见方,凑得上朱老夫子“半亩方塘一鉴开”之说。石头砌出边缘,木头搭起的小桥和观景台,尽管有着刻意雕琢的痕迹,但在当下处处见缝筑高楼的年代能有这样一池青翠已经实属难得了。
细想起来,自己竟然是第一次见到真实的荷花,虽说从网络和电视上看得多了,可当我放眼荷塘,那真实的东西、自然的情趣却尽收眼底。
满塘的荷叶,郁郁葱葱、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密集拥挤,仿佛就要溢出。一阵微风吹来,荷叶被掀起来,碧绿与翠绿层层交错,舒缓飘逸,清影绰绰。亭亭玉立的荷叶,摇曳着婀娜的腰肢,鼓动着飘逸的罗裙,恰似翩跹起舞的少女;浮在水面的荷叶上,滚动着细碎晶莹的雨珠,犹如天外仙子们身上撒落下来的的珍珠,又似碧空璀璨夺目的星星;连绵的荷叶,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浸透着碧绿的波光,好似微微起伏的绿浪。
绿浪中,荷叶托起了风情万种的荷花:垂露的荷角盈盈欲滴,含苞的花蕾娇羞欲语,怒放的花朵的嫩蕊摇黄、夺目的并蒂莲竞相灿烂,凋零的残荷骨感壮美,青翠的莲蓬孕育着新的生命……把整个荷塘打扮得美丽动人、素洁典雅、清新华贵,令人赏心悦目。
随着灿烂的朝阳升起,整个荷塘焕发了别样的异彩,仿佛是用狂放的斗笔随意勾勒出的一幅晨阳浴荷图:那粉白的荷花素装淡抹,粉红的荷花妩媚芬芳,如纯情少女,又如待嫁的新娘,更如刚出浴的美人儿一般粉面含羞,却又不失清新委婉与端庄秀丽的本色,在晨风中抖落着绿色裙裾上晶莹的露珠,跳起了迷人的羽衣霓裳。而那或立于绿波之上,或藏于绿波之中,或掩于绿波之下,或贴于水面之上的硕大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也越发显出“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与典雅,呈现着迷人的色彩,散发出阵阵幽香。霎时,荷塘热闹了起来。一只小小的鸟儿站在荷包的顶尖翘首张望,忽然又扑闪双翼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群墨绿色的水蜻蜓结伴而来,用优雅的姿态在水面点起阵阵涟漪;一群小鱼儿探头探脑的在荷杆间穿行,忽然一个转身迅速游往水的深处;远处有只青蛙从草丛中迅速跃起,跳到飘浮在水面的荷叶上悠闲自在;勤劳的蜜蜂和蝴蝶,忽儿飘落在怒放的花朵上逗留,忽儿闪现在红色的花蕾上嬉戏,忽儿萦绕莲蓬来回盘旋,忽儿轻吻荷尖恋恋不舍…这些小小精灵为盛夏的荷塘带来了勃勃生机,增添了别样的风韵。
荷塘之畔,更是繁荣景象。阳光透过树叶,在石板路和绿草地上撒下串串点点的斑驳。在树荫下的开阔地,有打拳的、舞剑的,跑步的'、做操的,还有踢键的;在荷塘之边,有拉琴的,唱歌的、钓鱼的、写生的、还有嬉戏和赏景的;一些好“摄”之徒,举着长枪短炮来回搜索着、扫描着、拍摄着,把一幅幅充满艳丽之美和生活情趣的瞬间,定格为美的永恒。
“误入藕花深处,沉醉不知归路”、“采芙蓉,赏芙蓉,小小红船西复东”……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而眼前的一池荷花,虽然儿少了几分书卷气和几许浪漫,却多了一些寻常人家的烟火味——这荷畔的繁荣与荷塘的热闹,彰显着各自的魅力并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漫步悠悠绿道,满目碧叶红莲。那连绵的绿叶抚慰了我疲劳的双眼,那素净荷花陶醉了我的心魂。我仿佛泛舟在黎明前的宁静海洋,金黄的曙光在缓缓地蔓延,碧绿的荷叶在缓缓地蔓延,娇艳的荷花在缓缓地蔓延,醉人的花香在缓缓地蔓延,歌声、笛声、禅鸣蛙鼓声伴着清脆的笑语声也在缓缓地蔓延。此时,多日积聚心中的烦躁不安一下子影踪全无了,我的心底渐渐升腾起清清的宁静、丝丝的凉意、淡淡的香甜。
顶着中天的太阳,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张晓风的一句话: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雨季何患。
是的,让本心如莲,无论是在风雨中、黑夜里,还是在阳光下,无论是得意之时、失落之际,还是在孤独寂寞的瞬间,都能静静地绽开,让心盛满莲香,守得一份自爱、平凡、清雅、安静的心境。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三
我不爱凑热闹,一个人静静的漫步,沐浴着清幽的月光,任凭那徐徐的微风撩起头发。这时我好像进入了幻想的境界。就这样漫无目的地,不觉来到荷塘。
碧绿的池水引得我忍不住脱下鞋,光着脚轻轻的踩在池塘边的石板上。清凉的池水立刻漫过脚背,一直凉到心里,使人感到格外清爽。这么大一个池塘却像有意无意的空出那么大一块地方,像一块不规则的镜面,月亮也好像特意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倩影。投一块小石子,月影碎了,不一会儿又在那波光粼粼的水面摇晃。
浮在塘上的菱叶就像一块墨绿色的地毯,上面拥着点点菱花。娇小雪白的菱叶上面,显得更加醒目。荷叶和菱花上泛着青光。偶尔在那些荷叶上面有一两点水珠,在明亮的月光下莹莹地闪着,就像那碧天里的星星一样。
亭亭玉立的荷叶当中的荷花,正舒展着它们柔软的身躯。莲蓬静立荷花当中,另我一下子端坐莲花台的和善慈祥的观音。一阵微风吹过,送来一股清香,夹杂着岸边泥土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久久不散。
望着眼前的一切,闻闻带着一股泥土味儿的花草的清香,倍感家乡的亲切。这时脑际猛然涌出儿时常常诵读的一首童谣:“月亮堂堂,照见汪洋。汪洋之水。漫过菱塘,风吹莲子香。……”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四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每当想起这首《荷塘月色》,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唱出声来。今天,我终于有了一睹荷塘美景的机会。
走进美丽的西湖,看到的是一潭的碧水,在清晨的阳光下,被照得红彤彤的,犹如一个兴奋的小孩,脸涨得像红苹果一样。走了一段后,便到了荷塘边。满眼是淡淡的粉红色,还时不时地散发着一股清香,给人一种幽静,美妙的感觉,仿佛进入了一种无比清新,充满情韵的境界中。满塘的荷花荷叶,远远望去,就如碧波上荡漾着点点粉红的帆,煞是好看!
再走近些,仔细一看,一朵朵荷花在水中亭亭玉立,轻盈柔美,婀娜多姿。而簇拥在荷花身边的那些墨绿的荷叶像是一个个彬彬有礼的侍者,正服侍着一个个美丽的大小姐呢!瞧!那含苞欲放的花蕾羞怯地躲在了荷叶后面,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使人有一种扒开荷花一探究竟的冲动;则有的花苞落落大方,毫无,傲然挺立在荷叶之上;那边的花骨朵正在努力地成长,有着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当然,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还是那绽放的荷花,硕大的花瓣,的宛如一个个少女洁白的,柔滑的肌肤。荷花还沾着几颗晶莹的露珠,一片片花瓣儿温柔地拢着嫩黄的莲蓬,似一个母亲百倍着娇弱的孩子。链子一粒粒地镶嵌在莲蓬上,恰似一颗颗碧色的珍珠。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五
天下西湖三十六,杭州的西湖却独居榜首。它是天然与人工的精美集合,是杭州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杭州热忱欢迎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游玩的一张秀丽名片。西湖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最为美丽的就要数夏天的荷塘了。
站在荷塘边,这里就是荷花的世界了,它们有的粉,粉得像孩童的脸;有的红,红得似天边的霞;有的白,白得像冬天的雪,犹如仙子。花儿们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展开了,露出了的,如同一个个大圆盘,为荷花默默地作着陪衬。
荷塘里一片清凉。清早就开起了音乐会。青蛙把荷叶当作舞台,在上面“呱、呱”地唱着歌,荷花在微风中为他伴舞。他们最忠实的听众——野鸭一家向它们游来。鸭子爸爸挥动着翅膀,为青蛙们打着拍子,还不停地“嘎嘎”叫着,像是在说:“好!好!好!”。鸭子宝宝顽皮地跳起了“鸭子舞”。这时,蜻蜓飞来了,红的、黄的、绿的,它们与大家一起欣赏青蛙美妙的歌声。演唱会“隆重”地结束了,观众们陆续抵散去。
远处,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人们正泛舟湖上。夏天的西湖多美呀!人们都流连忘返,久久陶醉其中。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六
在一个骄阳似火﹑赤日炎炎的下午,我和亮亮、红红、晶晶一起约定到池塘边去欣赏荷花。
到了池塘边,知了在一棵大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好像在说:“热呀!热呀!”我们几个小伙伴找了一块绿草成茵的草地坐下来,欣赏美景。
青蛙蹲在荷叶上,鼓着大肚子,“呱、呱、呱”地唱着夏天的赞歌。圆圆的荷叶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给鱼儿遮风挡雨。小蜻蜓立在荷花上,像在和它们说悄悄话呢!晶晶看了,诗句从嘴里脱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没有张开一片花瓣,有的只张开了几片,还有的全部张开了,像娃娃灿烂的笑脸。一阵微风吹过,荷花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神清气爽。
时间像小溪里的水,不一会儿太阳就落山了,我们几个小伙伴恋恋不舍地回家了。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七
野荷塘是来自我们在小学四年级语文书学习到的课文,大家是否有印象的呢,野荷塘四年级课文主要内容,我们来看看。
主要内容。
原文。
野荷塘。
在蓝色的乌苏里江边有一座绿林掩映的边陲小镇。
“别看小镇偏远,秀山秀水多着哩!”陪同我们的老刘自豪地说,“离镇不远的草甸子里有一塘野荷花,现在正是开得茂盛的时候,那才美呢!”
我们一听说在祖国的塞北竟有满塘的荷花,不由得心驰神往,便齐声请求他领我们去看看。他却神秘地冲我们一笑:“这是一群孩子们发现的,也由他们管理,所以得经过他们“批准”才行!”说着,他双手拢嘴朝江中正在嬉戏的那群孩子喊:“大鹏,二龙——”
话音刚落,两个男孩子甩了甩头上的水珠儿,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刘叔叔,有事吗?”
“这几位叔叔远道而来,要参观你们的野荷塘,行吗?”
“欢迎!欢迎!”两个小家伙高兴地欢呼起来。
两个男孩子领着我们走过一片草甸子,这时,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荷花芳香隐隐飘来。又走数十步,果然见到由绿色的芦苇、蒲草围绕的宝葫芦形的湖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荷叶,大的赛过磨盘、芭蕉扇,小的如茶碗、酒杯。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荷叶之间,点缀着三角形的菱角叶,是淡淡的嫩绿颜色。荷叶空隙处,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荷花挺拔而出,竞相媲美。
在南方,荷花并不稀奇。几乎凡有池塘必有荷花。然而,在祖国遥远的北方边境,竟然也有满塘美丽的.荷花,就不能不令人拍手称奇了。也许,是候鸟从江南衔来的一粒莲子,不小心跌落在野池塘里;也许,是我们的祖先曾将南方带来的莲子,小心地播种在这里。历经长长的岁月,经过无数个寒冬,那野荷花没有在恶劣孤气候中死去,却锤炼得更坚强,越繁衍越茂盛,把边陲的池塘,装扮成一个荷花万朵,香飘天外的世界!
当天傍晚我心血来潮,想独自一个前往观赏“荷塘月色”。于是,走出小镇,沿着弯弯曲曲的草径穿过山林,来到月光下的野荷塘。
晚上的野荷塘虽然看不清亭亭玉立的花朵,但远远看去,荷叶荷花相映成了淡淡绿影,平静的水面倒映出金色明月,对岸的水面上反射出一抹橘红色的霞光,草丛中各种虫儿在鸣唱。此时,我仿佛进入一个缥缈的童话王国。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八
这是一篇借景抒怀的散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从这开头就可以读出作者心绪不定,为外面的事情所烦恼,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去发泄。“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心情吧。”那就去赏月光下的荷塘。在那你就会发现一切。
在第三段里“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从这里可以读出作者渴望一片宁静的吵杂而复杂的世界,渴望一片言行自由自在的天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段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干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文中用了比喻和拟人的词突出了视角上的曲线美,把叶子比作舞女的裙,让人联想到少女的翩翩起舞。“微风过处,吹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有着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一开始读时觉得感官上有些矛盾,不合常理,缕缕清香本是嗅觉闻出来的,然而后面却说仿佛高楼上有着渺茫的歌声,歌声是听出来的,怎么会有呢,这也许就是文学艺术写作的艺术手法吧,把不同种类的感官功能沟通融合在一起,微风过处,远处时隐时现的歌声也和在荷花的香味了,一起让人神魂缥缈,有着仙境般的感觉!“叶子底下是哗哗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充分发挥了朱自清的想象力,因见叶子极美的风致,虽然叶遮住了荷塘,但仍能感受到底下的那动听的流水声,因有流水的滋养,荷塘才会开得旺盛。这段文章中有静态有动态,动静皆宜,把整个荷塘的景由静态写成动态,给人留下极美至神韵的景象!让你回味无穷!
整篇文章能读出作者渴望美,并通过文字构建了心中的美!
不可言的景象总是让人心旷神怡,陶然忘记。文中写荷花荷叶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多角度,多层次的刻画了其优雅而美妙形象。作者在写荷香时,运用了光和影的和谐之美,让人不仅感到美不胜收。优美而带有淡淡的哀伤,正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色。我喜欢这样的一幅美景。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九
说起我的荷塘老师,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和蔼可亲,还有点“傻”。大大的眼睛,小巧的嘴巴,还有一种说不清的口音。这简直就是四川人呀!
说她有点“傻”,是因为她总是会做一些逗人笑的事情,比如说:有一次上课戴话筒,刚讲完第一句话,要讲第二句话时,话筒就没电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通过我们相处这么长的时间来判断,我觉得她是一个可爱的“傻白甜”。
你可不要以为荷塘很好欺负,她生气时,也是一级的“火山爆发”呀!有一次,几个特别闹腾的男生一直在课堂上讲话,一开始荷塘只是善意地提醒他们,可他们毫不在乎。终于,“火山”爆发了,荷塘重重地敲了一下桌子,并放下狠话。
荷塘也是很坚强的。在课前她总是拿着几颗药吃,上课时还时常传来咳嗽声。之所这样,是因为她嗓子不好,带病为我们讲课。
我喜欢这个和蔼可亲又坚强的荷塘老师。
点评:和蔼可亲,形象鲜明。我们要更加尊重和关爱荷塘老师。
【本文作者:王语嘉四年级。(微信公众号:昆明小荷作文)】。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
夏天,荷塘的景色可美了!
荷塘在没有风的时候,就像一面硕大而透明的镜子。荷花被荷叶衬托着,而荷塘被荷花和荷叶一齐衬托着。荷塘是透明的;荷花是淡粉、浅粉、深粉的;荷叶呢?它们是浅绿、翠绿、深绿的。这一景色,真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儿。
荷塘深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带你去看看吧!小鲤鱼到处乱窜,可能是饿了吧!小金鱼可不像小鲤鱼那么调皮,她们在优雅的游泳,像一条条在欢快嬉戏的美人鱼。小金鱼有红色的、白色的、红白相间的……她们就好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石,而荷塘就像一条绿色的绸带,把宝石嵌在绸带上,熠熠生辉!
荷塘旁的树木,长得可旺了!哦,你看,那棵柳树上有鸟儿在做窝,可能是让她的小宝宝吃掉荷塘里的害虫吧,让荷塘变得更干净。柳树长得很密,这成了鸟儿的天然“育儿所”。正是有了鸟儿们,荷塘才会如此美丽吧。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一
我在中学时便学到过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有名的抒情散文《荷塘月色》。当时老师说这文章很美,而知识浅薄的自己却并不知道这文章美在哪里,只是老师说美那我便也觉得美了罢。现今回过头再读这篇文章,我是真的体会到了文章所带给我的娴静的美丽,而非人言我亦觉得的“美”。文章是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始的,时值“四·一二”中国政治家背叛革命,面对这一现实朱自清先生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中。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写,含蓄的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感情。把握了背景与作者的情思,再次读这篇文章,便更能体味文章的韵味,觉察文章的美。中学时的我大概也是并无许多的人生厚味而又不能体味在那个背景之下的朱自清先生的心情,故也体会不到荷塘月色的美之所在,看不到先生淡淡的愁思。那时的学也并未学透,古人有言:温故而知新。这大概是我现今的境遇。
把自己代入文中的“我”中,拥有感同深受的愁思,在夜里悄悄披衣出门,漫步在幽僻的煤屑小路上静静赏月色下的荷塘。四下无人,一个人在这苍茫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令自己烦心的一切就暂忘在这一时吧。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我”自管享用一时的清净,享用无边的荷香月色。这是“我”对于现实苦闷的逃避,彷徨的表现。人在陷入烦恼时都需要清静的独处,而现时的“我”正是处在这样的独处散心之中。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二
《荷塘月色》描写了“我”夜晚在荷塘边散步时看到的美景。
荷塘月色宁静,却也不乏热闹,容易使人遐想,使我深深陶醉。那晚的荷塘简直像仙境一样美丽,是所有人都想亲眼看看——毕竟只是想想罢了。
那荷塘并非什么著名的5a级旅游景点,但为什么朱自清就能发现并体味这番美景呢?我想有以下两点:
首先,朱自清是个感情细腻,热爱大自然,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正是由于他善于捕捉生活中每处细微的风景,才能捕捉到这般美景。
其次,朱自清自幼饱读诗书,面对这样的美景,他怎能不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一些古人描写荷塘的诗词呢?于是,他又给荷塘的景色平添了几分情趣与雅趣。
我以前总觉得生活枯燥无味。但是读了《荷塘月色》之后,我才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美妙的东西。我想:为什么我不能像朱自清一样细心观察生活呢?其实生活中处处有风景,只要我们细心的观察并发现他们所蕴藏的美。
乐观的看待生活吧,平凡中往往也有许多美不胜收的景色,这样,你就会找到生活中的乐趣所在,并且,热爱生活。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三
读散文,可以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像看见杨柳在水面上拂起一串串涟漪一样,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又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他的《荷塘月色》,恰好就是这么雅致。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有点不耐烦,觉得读起来很辛苦,不仅绕舌,还十分长。第二天我再读,随着心情慢慢平静下来,渐渐地和文字融为一体,我发现了许多。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清华大学荷塘为什么这么美,好像人间仙境一般呢?听爸爸讲:荷塘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朱自清在现实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就把一个普通荷塘变成了他心中最美的荷塘。在这里,我不得不佩服朱自清,他和普通人就是不一样。朱自清的词语用得十分巧妙,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他把月光比作流水,静止的事物写出了动感,有一种恢宏的气势。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四
我读完《荷塘月色》,我很喜欢朱自清的作品,令我陶醉。我打开书一看,我一看“荷塘”这个地名,我便想起去年的暑假前,我一个人到奶奶家旁边的花园观赏荷花的情景。那宁静的画面让我至今想起来还恍如昨日。记得那天晚上我在家里一个人,感到寂寞,也像朱自清先生一样寻排遣,我背着手踱着出了家门,我想起那个美观的小花园。我独自走在曲曲折折地小石头路上,抬头一看,看见有满月的光很美好的。
我缓缓地走在路上,弥望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的都是树,有的明亮可辨,有的阴阴暗暗,而最多的是郁郁葱葱的松树。令人看起来多可怕!但我有点勇气走下去,走着走着,豁然开朗!啊!原来在荷塘的周围都是铜枝铁干一样的树,中间的荷塘里有不少荷花的花蕾,像安睡的样子。我只好轻轻地走步。走到荷塘的旁边,坐下一看,荷塘有田田的叶子,层层的叶子中间,朵朵粉红色的花,中间露出几丝淡黄色的花蕊,还有的荷花白如玉石。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使我心旷神怡!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五
荷塘,是我最喜欢的景色了。
荷塘中有很多荷叶,它们有大有小,还有没完全展开的。未舒展开的是卷的,嫩黄色的,像是把身体蜷缩起来了;舒展开来的就是碧绿色的,像一个个浮在水面的大盘子;还有的高出水面,像一把把撑起的伞。
荷塘里还有漂亮的荷花,尖尖的`地方是粉红色的,其他地方白色多一点。含苞待放的时候,像一个小女孩用手遮住了自己的脸,显得很害羞的样孑。慢慢的,它绽放花瓣,像好卉心的孩子开始打量周边的一切;最后,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了一个嫩黄色的小莲蓬,她亭亭玉立于荷塘中。
雨后,荷叶上就会有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水珠们把荷叶当成了天然滑冰场,滑着滑着便手拉手汇聚成了大水珠,一阵微风佛过,荷叶微侧,水珠们从荷叶上坠落,滴入荷塘,惊动了正在叶底嬉戏的鱼儿,四处逃窜。
夏天,阳光炙烤大地,人们摘下荷叶戴在头上。荷叶又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把荷花当成自己的宝贝,为她遮风挡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六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四·一二”事件之时,是作者朱自清的一篇借景抒怀的散文。
开篇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愤恨不满,更对当时所处的背景和形势有了交代和铺垫,使得当时的读者独到此文时立刻就能引起与作者的共鸣。这一笔真的是起到了全文导向的重要作用。随后,也引出下文“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夜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一段文字,对自己的所思、向往以及场景、动作等一些列的简要叙述,特别是自己对荷塘月色的交代,真的是转承自然确实是娓娓道来,给人一种画面感,不愧为大师的手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荷塘阅色四年级(精选17篇)篇十七
似曾在梦中见过那在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那在皎洁月光下凌波摇曳的芙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再现了我的梦境,令人心醉。
荷的特色是洁,月的特色是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古往今来,荷花以它的清雅脱俗,独步人间,以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节操“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古今中外,人们对月光的净洁、祥和更是永叹不已。那么荷与月交织在一起时,会是怎样一幅美妙的境界呢?在《荷塘月色》中,虽然淡淡的喜悦中渗透着淡淡的忧愁,但无论是荷的清香、清雅,还是月光清静、清幽,月下荷塘所蕴涵的那种淡泊明志、宁静志远的境界让人为之陶然而动容。
在这弥漫着竟争硝烟的时代里,如荷月般宁静的人已经日渐珍稀了。在学校里,一切从考试出发,学子们明争暗斗和对手竟争时,难免不“遍体鳞伤”。在社会上人们往往为金钱而斗得“血肉模糊”,为名利而拼得“你死我亡”,还有为私仇而打得“体无完肤”。这些伤口就是用“黑玉断续膏”、“九花玉露丸”、“天山雪莲”也治愈不好。现实生活是如此的浑浊不堪,就如荷塘中的淤泥一般,又有几个能出淤泥而不染,如山泉般清澈呢?虽然竞争是时代的特征,但保持一份坦然的心境与竟争没有必然的矛盾关系,人的精神境界的清和浊关键还在于人的情操和修为,人们可以在世俗生活的滚滚红尘中苟延残喘,也可以拨开浓雾,拥抱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