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以下是来自各个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作者:樊大成。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
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拓展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之二,从比较阅读中体会诗人采用不同的写法再现乡村夏季忙碌、和谐的意境,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3、师归纳总结。
4、升华。
5、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2、比较两首诗。
五、积累古诗,激发兴趣。
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历来许多诗人就以描写乡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这样的诗,就叫——田园诗。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品读更多诗人所创作的田园诗。
现在我们赶紧把第一首抄写下来。看看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老师帮忙的?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三
谁来回顾学过的有关农村的古诗?《村居》《游山西村》好,我们今天到范成大的家乡去旅游一下,简介作者范成大及其家乡。
自由读。
1、初读、评价。
注意生字、多音字。注意节奏、平常仄短熟读、字正腔圆、朗朗上口、有板有眼。
2、再读,理解诗意。感情读。进入画面,想象放电影“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诗以老爷爷的口气写的。你怎么知道?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自豪、赞美、勤劳。
到底作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农村场景?请你读,想象。(别忘注释)。
交流。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尽情说,结合日常体会(农家忙)。
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指名充分地说(联想)。读出喜欢与赞扬并评价。(检查对诗意的理解。)。
情境设置: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们去旅游吧。
乘时光列车回到800多年前的宋朝,来到苏州石湖旅游。范成大接待我们。
(目的:增加趣味性,检查朗读与对诗意的理解。蕴涵德育“爱劳动”:你干活累不累呀?看图感受快乐。当我干各种农活时,喝杯茶时,我感到幸福,快乐,舒服。不劳无获,劳动最光荣。体会农家乐。
在美丽的田园里,农民辛勤快乐地劳动着,你喜欢,向往这种生活吗?齐读本诗。
其实历代文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适,他们写下大量的田园诗篇。再看南宋翁的诗:《乡村四月》忙,乐。
翻到园地六中的“日积月累”,读一读,记一句。
二、古代诗歌是配乐吟颂的。咱们也用你喜爱的歌来配唱下。《虹彩妹妹》《蜗牛与黄鹂鸟》《天仙配》等。(加深背诵)。
板书设计。
南宋范成大。
农家忙。
农家乐。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四
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农耕的季节;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冬季是分享劳动果实的季节。
不知不觉中,夏天悄悄的来到了。又到了农民伯伯一年之中最忙碌的季节了。
早晨,站在小山坡上眺望,看见远处一望无际的稻田已经泛的金黄了,不时还能瞧见几位农夫下地除草的身影。
这时,突然听见老黄牛喘气、车夫吆喝以及车轮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土地上的声音,这声音由远到近,一个黑点又从大到小,渐渐靠近。
“嗨,今天有空出来了?”车夫马九问我。
“嗯,出来看看稻田。”我回答道。
“今年收成一定好。”马九自言自语的说。我也轻轻地点了点头。
从半掩的门缝中望去,我看见孙大嫂正疲倦的坐在椅子上,在时明时暗的蓖(bi)麻灯的灯光下,把麻搓捻成绳。并不时用手背锤锤坐僵了的背。看到这一幕,我心里百感交集,迈着沉甸甸的步伐,回到了家。
不一会,便都拿着小锄头莱种瓜了。
看到这,我不禁诗意大发,急忙回家,在纸上挥笔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文档为doc格式。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五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 (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在对比诵读中,了解这两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
2、引导学生品读诗句,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这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比较诗题,导入新课。
1、读诗题,比较诗题,找相同点。
2、齐读诗题,要求读出节奏。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两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2、检查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再读古诗。
三、读中想象,品悟诗情。
《乡村四月》。
1、借助注释读古诗,想想诗歌的意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3、品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1)扣住“绿遍山原”、“白满川”引导学生想象,指导朗读。
(2)扣住“雨如烟”引导学生想象烟雨蒙蒙中的“绿遍山原白满川”是怎样的景象,指导朗读。
(3)出示画面,入境诵读。
4、品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扣住“闲人少”、“才了……又……”体会人们的忙碌。
(2)引导想象:这些勤劳的人们还会干些什么农活?
出示:“才了_______又_________”补充诗句。
5、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这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勤劳忙碌的人们让你感受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于是你情不自禁地赞叹——(学生齐读《乡村四月》)。
1、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
2、反馈交流。
3、品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扣住“昼”、“夜”体会乡村人忙碌辛苦的生活。
(2)融情入境,对话交流,指导个性化朗读。
4、品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引导想象,体会乡村儿童的天真、勤劳、可爱。
(2)创设情境,师生对话,读中深化理解。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非要学种瓜呢?(指导朗读)。
(3)教师小结,学生齐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扣住“乡村四月闲人少”,对比诵读。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昼出耘田夜绩麻”
师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2、升华情感。
(2)教师小结: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我国古代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起来读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宋]翁卷[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 夜。
也 傍。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七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四十田园杂兴》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大成)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范大成(1126—1193)宋代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题材广泛,秀雅清婉,自具一格。在当时就广受称赞。
课本上选的这首诗诗人描写的是夏天的景致。诗从写景入手,点明时令。通观全诗,诗人在动静结合中,展示了一幅初夏江南生机盎然、景色优美的田园图画。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正值江南初吓时节),梅子金黄杏子也成熟了,麦花雪白雪白的,鲜黄的油菜花也开始落花结子了。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白天越来越长,农民们都忙于农事,篱笆边很少有过往的行人,只看见蜻蜓和蝴蝶在飞动着。
(3)悟诗情。
师: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这首诗三句写景,都显得很优美,只一句叙事,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劳动情况,很有意味。
(4)朗读全诗。
三、练习诵读。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八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中国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九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1.我们刚学了一首古诗,题目叫《乡村四月》,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
背得真好,那诗呀,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现了充满着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今天我们将走进另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味儿!(板书课题)。
2.读诗题,解题意。
请同学来读课题。(“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
3、了解诗人。(出示诗人简介)。
这首诗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写,请大家读读资料,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自由读,交流)。
《四时田园杂兴》组诗共有六十首,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
1.师:请大家先自由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
2、生自由读,指名读,(季节:从哪个词读到的?理解“桑阴”师:桑就是桑树,桑阴就是——桑树成阴了,当桑树成阴时,那就是——夏天)。
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
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啦!
4、学生自学。
5、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
(指点“傍、绩、各当家”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师:“绩”,在这儿是指一个动作,搓;“夜绩麻”就是指——。
“各当家”,指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事做,“村庄儿女各当家”就是——。
“傍”,他表示靠近的意思;“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
师: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
(2)教师随机点拨语言表述上的流畅。
师: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
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可不是简单地把词句的意思串起来,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想象,在句子中加上时间、人物等,这样说起意思就更生动、更流畅。(故事)谁再来试试?(指名,同桌互相说说)。
师:刚才,我们就借助【板书:注释、】,了解了诗的大意。那好,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咱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停顿。(齐读)。
(生自由读诗,想象)。
2、品读第一句。
交流:(劳动的辛劳、繁忙及劳动所带来的快乐)。
预设:1、辛苦(你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读)。
评语:你读出了时间很长,是从“昼”到“夜”。你把他们的劳动内容读出来了。
2、忙碌:(各当家,男的——,女的——,各有个的活儿干,除了耘田、绩麻,还要——,(指名说)总有那做不完的活啊!就这样日夜忙碌着。多勤劳的人们呀,你能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去吗?(听你那么一读,我仿佛已经看到那繁忙的劳动场面了)。
3、和谐:怎样和谐的画面?(看插图里人们的表情,再读读句子,还有什么感受?)评语:看来插图也能帮我们感受诗情呢?(板书:插图)。
4、师归结。
刚才大家的感受真丰富,从短短的诗句里读出了那么多!这样的劳动在我们眼里是辛苦的、劳碌的,但在当时这种男耕女织的生活却是人人向往。想到今天的辛苦,将换来的是那——,回到家,看到妻儿各做着各的事情,那种温馨,使劳动的疲倦、劳累一扫而光,这种快乐与满足就是从劳动中得到的呀!把这种感受送进诗句,你再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快乐,真好!难怪诗人看到村子那繁忙而井然有序的劳动场面时,不禁感叹——“昼出……,村庄……”(齐读)。
4、品读第二句。
师:不光村子里的男男女女各尽所能,做着分内事,就连那小孩也——(指名3个学生,读诗句三、四行),从小孩一个小小的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懂事:父母勤劳的品质感染了村庄的孙童,小孩也喜欢上劳动了。
快乐:是呀,他们学种瓜,心理想的也是收瓜时丰收的场面呀……。
可爱:瞧,他的动作,一手——,充满了童真童趣,多么俏皮的孩子呀!
(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了,感到非常自豪;听出来了,劳动着也是快乐的。我们都来当当爱劳动的孩子,一起快乐地读读吧,)。
来,把这种心情带进朗读中去。(指名读)。
5、升华。
师:村庄儿女日夜劳作虽然繁忙、辛劳,但,是快乐的,孩子虽然不懂耕织,却爱学做农活,也是快乐的。这样和谐、恬适的劳动场面感染了诗人,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勤劳朴实的人们,更爱上了这温馨美好的田园生活。(读)(配乐读)。
6、我们把这首诗牢牢地记在心里。(背诵)。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
备课人总第节教学时间: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一、激趣导入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一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2时。
教具:
(一)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
2、开火车认读。
3、分别组词。
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1)出示软,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2)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二
《四时田园杂兴》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1、视范读,作好示范:
要读好一首诗并不容易,因为读诗与读文有一定的区别,古诗不但要读的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感情,读出诗的韵味来。可以说,诗不是读的而是吟的。如何去吟,老师一定要作好示范。开头初读时要示范,让学生听听诗是怎么读的,有没有读错字,节奏应该怎样处理。中间更应该声情并茂的范读,读出农人的勤劳,本事;读出作者对农人的钦佩赞美;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让学生模仿,学会读诗。
2、细细品读,体味诗情:
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3、读中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没有想像,就没有诗的意境。如何想像?第一、二句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在夏忙中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农民的艰辛。而第三、四句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体会儿童的天真。通过想象诗的意蕴丰富起来。
4、读中拓展,提高学生的对古诗词文的修养: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少年儿童只有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文化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因而学习诗词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文,要一篇带多篇。由一篇田园诗带出多篇的田园诗来,由一位田园诗人带出多个田园诗人来。在学习完《四时田园杂兴》之后,我要求学生再来学习另一首田园诗《夏时田园杂兴》。在自学的基础上大概说说诗的意思,争取背下来,接着让学生背诵自己熟知的田园诗,再鼓励学生多收集田园诗来诵读。目的是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三
人们都说江南好风景,是啊!初夏,那树上的梅子可真是黄啊,近看像一个个让人不忍心摘的小娃娃;远看,似长满黄色,小巧玲珑的灯笼。它们是那么娇小柔弱,一阵微风吹来还不时颤动一下身子。杏子们也不例外,它们每天都在吮吸大树妈妈的'乳汁,肥得都快赶上柿子啦!
田地里虽然无雪,但却有雪的味道。一片片雪白的麦花儿,真想爽快地躺上去,看看舒不舒服。菜花倒显得稀稀疏疏,黄色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上。
夏天来临,白天也越来越长了,篱笆的影子被太阳公公映照得越来越短。农民们回家晚,他们起早贪黑地在地里锄草.播种和插秧,让庄稼地都有好收成。
门前没有一个人,只有蛱蝶们在屋前嬉戏,它们忽而翩翩起舞,忽而停在花上采蜜。它们“嗡嗡”叫着,好像在窃窃私语:“屋里人都在干什么呀?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出来晒晒太阳呢?”“人们肯定是去地里干活去了,我们也要帮他们捉害虫,让他们休息一下!”
这就是初夏江南的风景,是不是很美呢?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四
扩写是对原文进行扩展和充实,把简略的原文扩展成符合题意要求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
暮春时节,金灿灿的油菜花和绿油油的水稻构成了一片鹅黄嫩绿的田野。成片成片的油菜花像给田野盖上了一层金丝绒般的被子;水稻已有一尺来高了,长势喜人;在阳光的照耀下,沾着露珠的紫云英显得更加娇嫩。
天刚蒙蒙亮,男人们就戴上草帽,扛着锄头往田里走。犁地时,他们不时地抬起头来欣赏着已有一尺来高的水稻,想着“快快长吧,水稻。今年可要有个好收成啊!中午,火辣辣的太阳蒸烤着大地,虽然男人们们不停地用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着汗,但还是不能阻挡汗珠不停地往下落,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男人下地后,女人也没闲着,忙完了打扫庭院,照料牲畜,看管孩子......这些家务后,就坐在纺车前,开始纺纱。那"吱呀吱呀"歌声一直唱到傍晚。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果然如此。你瞧,那些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一个扶瓜苗,一个填泥土,一个浇上水,还挺像模像样的。他们看着绿色的`小苗,想着结出的大瓜,不禁唱起了“小小苗,快长大,结出的瓜儿甜又大!”
人们匆匆吃过晚饭,又干起了搓麻的活儿,一直忙到月明人静的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伴着一阵阵虫鸣,进入梦乡。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五
1、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录音带、生字卡片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六
清晨,天蒙蒙亮,遍地铺满着绿色,杜鹃鸟在树林中歌唱,太阳从东方山间蹦出,金光晒向地面,农民们便带着草帽,扛着锄头,开始了新的一天。
在家里的女人们也没有闲着。有时在家里用纺车来织布,做衣裳,那“嘎吱嘎吱”的声音胜过美妙的乐曲;有时在家里照看小孩子,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时而发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时在园子里照料家里的小鸡小鸭,它们的叫声像是在感谢主人对它们的精心照料。
那些稚气未脱的孩子们看着大人们都在劳作,于是就决定一起去种瓜。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去茂盛的桑树下,回想着大人们种瓜的样子,在旁边忙着种瓜、种菜。他们从家里翻出一把小锄头,一些瓜种,在松散的土地上挖一个小坑,放入一颗瓜种,填上松土,绕着土坑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念叨着:“小瓜苗啊,快快长,小瓜苗啊,快快长……”接着又拿来水壶洒上水,对着旁边的父亲大喊:“爹!我会种瓜了!我会种瓜了!”
时间飞逝,一转眼就已经到了黄昏时分。晚饭过后,女人们坐在油灯下纺织纱布,男人们坐在妻子旁搓起了麻绳,心想:弄一些麻给妻子做衣裳,另外可以去镇上卖了换钱。于是就没了睡意,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文档为doc格式。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七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八
教学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关键: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介绍作者。
2、介绍作者范成大。
二、初读古诗 相机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2、让老师借助拼音小声读(边读边圈画生字)。
3、分小组学习生字(组内互相启发,想出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4、自学汇报,教师点拨。
绩:注意读音,理解字义,扩词,用词造句。
供:多音字。耘:注意读音。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卡片2、开火车认读3、分别组词4、指导书写。
四、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的意境。
1、指导感情地朗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 。
五、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特色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的意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卡片。
2、认读字音,口头扩词。
二、指导学法,品读古诗。
2、学习小组汇报。
出示软件,相机指导查字典取义。
字在字典应取哪个意思?把这个意思放在诗中,诗句是什么意思?
3、同桌同学之间融入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互读互评。
4、教师点拨,指导表情达意。
三、发展语言,启迪灵性。
2、同桌之间设计一次过路人与小孩的对话。
四、质疑问难 深化理解。
五、知识延伸。
特色作业:
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劳动诗写下来,并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配画。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十九
初夏时期,一树一树的梅子变得金黄,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杏子一点儿一点儿长,也越长越大;荞麦花一片雪白,像一片白色的海洋,引人注目;油菜花渐渐地凋谢了,一阵风拂过,油菜花就翩翩起舞,一片片花瓣落了下来,稀稀落落的'。因为是夏天,白天长了,人们都在做自己的事情。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
1、师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课件出示)。
2、师:人们在忙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耘田、绩麻、种瓜”)。
师:是啊,乡村的人们忙着耘田、绩麻、种瓜。他们忙了多久呢?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个性化朗读一二句)。
生:不是,他们在桑树阴旁学种瓜。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同学们,按常理,农村这些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在田间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是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不玩,他们却——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师生情境对话)。
生说一种想法,便引导其朗读。师:哦,你真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所以你——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来这里的孩子虽然不懂怎么干农活,却也勤劳懂事呢!一起读后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天的劳累也会烟消云散的!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学了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勤劳。
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师: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师: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课件出示)。
2、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
[宋]翁卷 [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夜。
也傍。
田园四时杂兴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一
早上大人们各自干自己的活儿,男人们在田中耕地,夜晚女人们在家中搓麻织布,年轻人各有各的活,忙的不亦乐乎,那些小孩子们那懂得大人们干的'活,因为常在家中看父母忙农活的事也见多不怪了,也很爱劳动,你们看他们在桑阴下学着大人的样子在种瓜呢,诗人路过此地就挥笔写出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