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通常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等内容,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条理和有效。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例子和范文,可以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时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生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同学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同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同学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一起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方法。
(4).同学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同学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突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假如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助?(知道同学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同学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同学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同学扮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同学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同学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假如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生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同学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身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同学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1.春笋
又 再
一 突破 掀翻 冒 向
节 迎着 笑 长 上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范读。春笋长什么样吗?它们怎么长大的呢?听老师读课文。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随机纠错)
(3)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齐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小朋友边听边看这一段有几句话。
(2)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春笋,“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开心舒服)
让我们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3)春笋是怎样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呢?读读第二句话
出示填空: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
指名口头填空。
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4)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出示实物:春笋谁来说说它的样子?书上是怎么写的呢?
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你看到这样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读读看。
(4)媒体演示。
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它们咧着嘴笑得多开心啊!它们仿佛在高兴地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出开心的语气)
(5)媒体演示:看,春笋是怎么长大的呢?
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标点,读出春笋使劲生长的劲头。)
(6)练读第二段
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4、按笔顺描红。
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三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鲜笋、教学课件。
一、复习、巩固。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二、精读、体会。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
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
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5)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6)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7)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8)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
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8)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9)指名比赛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习字册》上生字描红。
春笋。
冒出来再向上。
掀翻向上。
冲破向上。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春笋》教案。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春笋》教案》。
(5).齐读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再
一冲破掀翻冒向
节迎着笑长上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五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
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掉。
3、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表像什么?(宝踏、火箭、铅笔等)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
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采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
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六
2、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春笋)
3、它长什么样儿?
4、读读课文,看看书上是怎样写他的样子的?
5、出示: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仔细观察它的脸,他在——
6、知道吗?春笋做了一件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大事情,才这样开怀大笑,是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春笋做了什么事情?
2、交流:出示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3、质疑:这件事情大吗?了不起吗?我们来仔细研究研究
a、(1)出示:泥土,你觉得泥土是怎样的?
(2)嫩生生的春笋娃娃钻出泥土,容易吗?他们会怎么做。 老师扮演泥土,你来扮演春笋娃娃。
师:小娃娃,你别费劲了,我这土厚,你是钻不破的,还是省点力气吧,在泥土里多好啊!
生:春笋娃娃,冲破泥土,用了多少时间?——多少力气?——他们容易吗?——但是最后他们凭着坚持不懈,凭着坚忍不拔,他们还是做到了,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师:谁来读好这个半句:它们冲破泥土。
b、(1)掀翻,指读,你能够掀翻什么?春笋能掀翻什么?
(2)是不是春笋的力气比你大?那他们为什么能掀翻石块?
(3)听,春姑娘在夸奖春笋娃娃呢,猜猜看,春姑娘会说些什么?
(5)外面的世界真美呀,他们笑了,看哪,引读:他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这是胜利后的快乐。再读:他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这是自豪的微笑。再读:他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这是不懈拼搏后的喜悦。
4、成功了,胜利了,它们没有停下脚步。
读读课文,是怎样写得?
出示: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指名读(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一大片竹林,想说些什么?
5、是啊,这就是春笋奋斗的结果,让我们再次捧起书本,来分享春笋的快乐。
6、齐读课文。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七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鲜笋、教学课件。
1. 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 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
裹着 娃娃 迎着 春风 生长 嫩生生 笑声 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1. 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谁唤醒了春笋?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春雷公公的声音吧。[播放:雷声]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 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6)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9)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习字册》上生字描红。
2.朗读下发的短文《笋娃娃》。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八
1、感知春笋的外形特征。
2、了解春笋与竹子的关系。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剥笋、玩笋壳的乐趣。
每个幼儿两支春笋、一把刀(供教师用)、沙盘、色拉油、每组两个篮子、春笋挂图。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底粗顶尖像宝塔,层层衣服粘泥巴,衣服里面节节肉,做菜汤顶呱呱。”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春笋,让幼儿摸摸、看看。
4、请幼儿将春笋的外壳一层一层地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破。
5、教师把剥好的笋竖着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6、请幼儿说说,笋肉是什么颜色的?
7、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春笋娃娃”的妈妈是竹子,春笋长大以后也变成竹子,笋壳可以一层一层地剥去,里面是一节一节的笋肉,它可以当菜吃。
二、玩笋壳
1、再给幼儿一支笋,让他们剥,剥下的笋壳让幼儿玩。如把笋壳从小到大套起来看看像什么。
2、将幼儿的作品放在沙盘里,供幼儿欣赏。
三、品尝笋肉
教师将笋肉洗干净,切成数块。淋上色拉油,请幼儿品尝。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九
“春笋”是春天特有的,体现了春天的特色。饭桌上,可以品尝到春笋,菜场里、超市里也可以看到春笋。纲要指出:选择孩子身边的事物,是孩子所熟悉的。所以我选择了这个教材,引发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1、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以及与竹子的关系。
2、学习用笋壳插物,能发挥想象,大胆地解释自己的笋壳作品。
每个幼儿一个春笋,春笋挂图。
一、观察春笋的外形特征。
1、请幼儿猜谜语:“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春天里,出土笑嘻嘻”。(出示挂图)
2、分给幼儿每人一支笋,让幼儿摸摸、看看,“笋娃娃”像什么?什么季节长出来的?长在什么地方?长大后变成了什么?再将“笋娃娃”的外壳一层一层剥去,提醒幼儿不要把外壳剥破。
3、教师把春笋切开,让幼儿观察笋的内部。
4、请幼儿说说笋的外形象什么?
5、小结:春笋长在竹园里,它的妈妈是竹子,他长大以后也会变成竹子。笋肉可以吃,味道很鲜美。
二、玩笋壳。
2、展示幼儿的笋壳作品。
可以挖掘教材中更多的教育价值,可以有很多延伸活动:带孩子到竹园去进行教学活动,观察农民挖笋,这样教学会更直观。在认识春笋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幼儿比较笋的长、短、粗、细。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7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4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4、练习背诵儿歌《春娃娃》
重点是课文第二自然段,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三教时
:生字卡片挂图
一、揭示课题,认识“春笋”。
1、出示汉字“春”,你能说出哪些带“春”的词语?
2、板书“春笋”。认读“笋”。
3、出示挂图,看图,认识春笋的样子。
一个尖尖的脑袋,肥胖的身体,裹着一层浅褐色的叶片,像刚出生的娃娃。笋是竹子的娃娃。
4、我们看,这么多笋娃娃真在干什么呀?
(让学生体会春笋在大好春光中争相生长。)
二、读通课文。
2、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好自然段。
3、你最喜欢哪一自然段?请你练习读好这一自然段,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出示新词。
5、指名朗读词语,注意三个后鼻音。
6、指导长句的朗读: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教给学生读课文的方法,从词语到句子到段落。读不通的地方要多读。)
三、精读第一段。
1、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请跟着老师的朗读做动作。
注意几个动作:睡觉醒来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
2、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说完整话,说流利话。
(2)、动作理解“冲破”“掀翻”“冒出来”并指导朗读,感受春笋旺盛的生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表情背诵。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声”“冲”“破”“块”
2、指名读准生字,口头组词。
3、想想怎么记住它们?
认识“士字头”“两点水”“石字旁”
比较:声生升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并在书上描红。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四个生字,指名拼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看图,刚破土的春笋是怎么样的?你能说说吗?(引导学生说说春笋的颜色,形状。)
2、出示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理解“浅褐色”“嫩生生”
指导朗读。
3、引读“她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读了这一句,你感觉春笋在春天正怎样做呢?它们会怎么说呢?
引导说话,随机进行朗读的指导,读出节奏感,一声比一声高昂。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出示填空:一声春雷,()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从地里()出来。
2、看图背诵第二自然段。
3、指名背诵全文。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生字。:外迎笑节再
2、认识“夕字旁”
3、提醒“迎”不能多一点。“再”的笔顺。
4、学生在课本上描红。
五、作业
完成习字册。
搜集带“春”的词语。
一、复习导入。
1、默写本课新词。
2、指名背诵。表情背诵。
二、迁移练习。
1、交流摘抄的带“春”的词语。
2、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你能把下面的话说完整吗?
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3、春天来了,春姑娘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么漂亮呀。请听儿歌《春娃娃》。
学习表演儿歌。
三、练习
1、选字填空。
在再
1、妈妈()看电视。
2、当我()次见到他时,已是春天了。
3、你()教室里干什么?
块快
1、你走()点好吗?
2、我有一()花橡皮。
五、作业
指导完成练习册。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词。
2.理解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精读第二自然段,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鲜笋、教学课件。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把《春笋》的课文读通顺了,还学会了几个生字,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学得怎么样?有信心的小朋友就大胆地举起小手。
2.出示词语:春雷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冒出来浅褐色。
裹着娃娃迎着春风生长嫩生生笑声外衣(开火车读)。
3.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春笋是怎样生长的。
1.精读第一段。
(1)春笋原本睡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那么是谁把它唤醒的呢?它又是怎样从泥土里出来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3)你觉得这雷声怎么样?这么响的雷声,怪不得能把在泥土里睡觉的春笋给唤醒呢!(点击:唤醒)。
(4)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指导朗读第一句)。
(5)它们醒过来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点击:冒出来)它们从地里冒出来时劲儿可大了!看得出来吗?(点击:冲破掀翻)。
冒出来的春笋多吗?是一起冒出来的吗?哪个词语说明了这些?(点击:一个一个)。
(6)这些春笋冒出地面时气势强大,生命力多顽强呀!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好吗?小朋友们朗读时尤其要抓住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词。(板书:冲破掀翻冒出来)(自由练读第二句话)。
7)指名读,集体评议。
(8)齐读第一自然段。
(9)这一自然段把春笋在春雷公公的唤醒下冒出泥土的情景写得多生动呀!
我们来试着把它背下来吧,好吗?老师给你们一些帮助。(出示填空,学生借助填空自由试背)。
(10)指名背诵,要带着感情。
(11))现在,我们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边背诵第一段,边做动作。快,蹲到地上。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儿,是怎样生长的呢?(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实物]看,它是什么颜色的`?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学生体验剥笋]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多,一层一层的,包得多紧啊,课文中用了那个词?(点击:裹)请小朋友们看看周围这些高大的竹子,和它们相比,这些刚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春笋可真像……(娃娃)它们是多么娇嫩,多么可爱呀!书上说是怎样的娃娃呀?(点击:嫩生生)。
(3)你喜欢这嫩生生的娃娃吗?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一句)。
(4)小春笋冒出了地面,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大家再好好读读第二自然段。
(5)小春笋长了几节?长长停下来了没有?向哪儿长?是啊,它们就是这样一节,……(边做手势)真是蓬勃向上,永不满足!
(6)能读好这两句话吗?(指名读)。
(7)它们怎么会长得这么好,这么有力呀?(指名读相应的句子)是啊,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板书:向上向上再向上)。
(9)我们连起来读好这一段,好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10)指名比赛读,齐读。
2.出示生字:笑节再。
3.自学生字笔顺,指名书空生字。(重点强调“笑”的下面不是“天”,“再”的笔顺)。
4.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习字册》上生字描红。
2.朗读下发的短文《笋娃娃》。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三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了春笋不怕困难,顽强生长的生命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节奏感强。本文的精妙之处在于所提炼的一系列传情达意的动词,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本课在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借助插图、录象或表演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并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一方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文的插图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揣摩图意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帮助学生感受美的情趣,使朗读真正做到声情并茂。如教学课文第一段时,学生先观看了春笋生长的录象,接着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小春笋,演一演春笋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样子。这样变换角色,获得一种真切地体验,然后再指导朗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地进入情境,读出语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朗读中,教师应注重情感地投入,以友善的微笑,真诚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通过简短、恰当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能以委婉、幽默的措辞指出学生的不足,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如“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比老师还好。”“你的进步太大了。”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句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进行多角度地评价。如“小朋友多神气,小胸脯挺得高高的!”“他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春笋在欢快地笑,使劲地长呢!”朗读过程中的评价,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包括互评、自评。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又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能力,从而确立了主体意识。
一、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通过识字1的学习,我们知道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气候变暖,小草、树木都发芽了,百花竟相开放,春姑娘给万物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植物在春天是怎样生长的。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春笋实物)
2、板书课题:
春笋(认读,正音)
谁能说说春笋的样子?
[导语既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又以实物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配乐)。
2、自读课文
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标好自然段序号。
3、认读词语:唤醒冲破掀翻冒出来迎着笑长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师生评议,正音。
2、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看春笋生长的有关录象)
3、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
(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5、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指导朗读。
6、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多顽强呀!读着读着,老师忍不住夸起春笋来了。(师有感情背诵第一段并以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7、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什么?请你把自己当作小春笋,和你的朋友说一说。(走下位子练习说话)指名说。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刚出来的春笋是怎样的?自己读读,指名读。
2、通过看图体会春笋的可爱,指导朗读第一句。
3、自读第二句,指导朗读。
“迎着”该是怎样的?师指图:你们看,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笋娃娃挺起了小胸脯,笑得多甜呀,多神气呀!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名读,师生评价。
[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4、春笋是怎样长的呢?指名读最后两句。
5、师:春笋从嫩嫩的笋芽儿,长呀长呀,越长越高,越长越高,长成了一根根竹子。你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春笋是怎样生长的吗?(指名上台说)
请小朋友介绍给同桌听。
五、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自学笔顺。
3、说说书写注意点,教师有选择地范写。
4、在田字格内描红。
5、写《习字册》。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四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 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 谁能试着背背?
6. 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 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 ”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 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1. 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
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a。教师范读。b。学生表演诵读。
2。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3。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b。同桌互相演诵。c。指名试背。d。配乐齐背。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冲、破: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声、笑:采用比较的方法识记。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1.春笋
又再
一冲破掀翻冒向
节迎着笑长上
课文春笋教案(热门16篇)篇十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课时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读本课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春笋节节向上、茁壮成长的情景,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悟”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和蓬勃向上的气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听!这是什么声音?看!什么长出来了?(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知道春笋长什么样吗?
4.想知道它们怎么钻出来,怎么长大的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1).同桌识读生字表内的生字和绿线内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
(2).学生认读。a.自由读。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c.小老师领读。3.再读课文,逐句读通。
(1).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读完后标好自然段。
(2).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根据实际情况,师生共同评议,随机纠错)。
(3).请读得好的学生介绍方法。
(4).学生三读课文,要求读得连贯、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5).齐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声,冲,破,外)。
2、自习笔顺。
3、指名说笔顺。(破)。
4、自由讨论注意点。
5、书上描红。
6、完成《习字册》。(声,冲,破,外)。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入境入情。
1.细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学生观察,教师述说:“轰隆隆“的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瞧!笋娃娃醒来了!覆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课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呀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啊,课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一个,你追我赶,终于冒出了地面,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媒体演示春笋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
(3)小组合作,再读课文。
(4)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知道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5)小春笋是怎样钻出来的?指导学生演一演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找好朋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6)指导朗读。
a.教师范读。
b.学生表演诵读。
二、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口头组词、扩词。
3.识记字形,认识新偏旁。
4.按笔顺描红。
5.完成《习字册》上的作业。
第三课时复习巩固。
抽读生字卡片。
指名说笔顺。(破)。
指名读第1自然段。
学习新知。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2)笋娃娃多可爱呀!(引导学生感知“裹”、“浅褐色”、嫩生生”)。
(3)指导朗读:如果让拟抱一抱这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你会感到怎样?
(4)看着图,你感受到了什么?(媒体演示春笋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茁壮成长的情景)。
(5)指导朗读第二、三句。a.学生自由读。b.指名读,师生从语态、表情、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c.配乐齐读。
2.回归整体,指导诵读。
(1).配乐齐读。
(2).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小春笋吗?
(3).指导背诵。
a.媒体演示,教师范背,学生小声跟背。
b.同桌互相演诵。
c.指名试背。
d.配乐齐背。
作业。
完成练习作业。
板书:
冲破 掀翻 冒 。
迎着 笑 上。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识记生字以“听读识字”为主,听读识字是一种分散识字、随文识字的方法,其突出的特征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认识。具体做法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熟悉课文,教师范读、听录音读、跟读等,形式多样,直到学生能背下来,然后缩小语境,摘出其中的词语、短句认读;再把单字从这些词语、短句摘离出来,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单独识记。儿童的记忆力是非常强的,短小而琅琅上口的课文他们很快就能背下来,但是如果你指认其中的某一个字时,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而快速地认读。因此,单独识记的汉字还应放回到课文中去认读,这时的认读要指读。指读,就是在读书时,利用手指,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当然,指读、还有后来教给学生的划读都只是一种过渡,孩子识字量大了,他们就会放弃用手指的习惯,学会一行一行地看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