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阅读素材的积累,以丰富的知识背景来支撑作者的思考和表达。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对大家写作时能有所启示。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一
春雨绵绵,泥土的声音美在那一份隐忍。面对花开得姹紫嫣红,面对草长得翠绿如碧,过路的行人又有谁会在意那默默地泥土。花草的根拼命汲取一丝一毫给养,泥土发出细微的“砰砰”声,它正孕育着一批批全新的生命。春天的泥土如同一位无私的母亲,是最不起眼的,但也是最伟大的。
夏日炎炎,泥土的声音妙在那一丝清凉。茂盛的树木撑起一把大伞,站在树阴下,感受泥土从脚底传来的丝丝凉爽,夏天的泥土发出“咚咚”的声音,仿佛一颗强而有力的心脏在跳动。夏天的泥土如一位正值少年的孩子,活力而又讨人喜欢。
秋风萧萧,泥土的声音不再如春一般的温柔,不再如夏一般的活力。秋天的泥土发出低低地叹息,叶凋零了,花败落了,泥土做不到龚自珍“浇红不是无情物”的豁达,它伤感了,如同一位感叹夕阳的老人,回忆自己的青春年少。
泥土的声音,正如一首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的生命之歌。这首歌贯穿了一年四季的生命兄轮回。泥土,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人,但再不起眼的人也会有自己的歌声。
如果可以,请停下脚步,细细聆听泥土的生命之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二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
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读了这首小诗,很有点感触。
我想起了苏联电影《乡村医生》里的医生柯沙阔瓦和乔木金。
柯沙阔瓦学会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却自愿到一个小乡村去当医生。那乡村,医院里没有爱克斯光,没有水疗设备,甚至没有自来水,化验得跑很远到别的地方去做。柯沙阔瓦不怕困难,始终热情地工作。结果困难被克服了,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绩,因此得到人民的爱戴。乔木金呢,怨这怨那的,认为在偏僻的小地方不能施展抱负,终日愁眉苦脸。结果,由于粗枝大叶开错了刀,几乎闹出人命。
在今天我们的社会里,柯沙阔瓦型的人到处都有,而且一日日地不断涌现。但是,乔木金型的人也还是有的。像这种人,工作讲条件,讲价钱。老是想不费气力就有所收获,或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受了委屈。这种人只肯做“珍珠”而不肯做“泥土”。
自尊心、向上心每个人都应该有,可是这不等于一切非我莫属的自高自大。珍惜自己、看重自己是应该的,这正好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可是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一切都看做是人民的',为人民,就得毫不可惜地献出一切。
我又想起鲁迅先生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在需要光的时候,能够做“唯一的光”。但当“有了炬火,出了太阳”的时候,就“心悦诚服地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热风》)这种献身于人民和历史的战斗态度和精神,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那么,让我们把自己当作泥土吧!泥土虽然平凡,可是到处都少不了它。珍珠虽然好看,但不见得有用。与其把自己当作珍珠,放在匣子里善优待沽,不如把自己当作泥土,让大众把你踩成一条通往明天的大路。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三
如果说童年是一朵花,那它一定是一朵芬芳四溢的茉莉花,朵朵绚丽而又迷人,片片洁白的花瓣就像儿时我纯洁无瑕的心一样,蕴藏着一件件天真的记忆。
哪儿有朵朵翻腾的浪花?哪儿有金灿灿的沙滩?哪儿有最美丽的天空?当然只有那汹涌澎湃的大海才拥有这些目不暇接的景色!
思绪回到了2010年夏天,回到了脑海中时时浮现的地方广西北海!
来到金黄的沙滩上,脚仿佛踩在柔软的棉花糖上一样,粒粒细小的沙子翻滚着,痒痒地,仿佛在给我按摩。咦,沙子下面好像有什么在动?圆圆的身子,一双玲珑的眼睛,八只小巧的腿,而全身却只有珍珠那样大小。哇!这不是沙蟹吗?嘻嘻,似乎很好吃的样子。我奋力一扑,可那狡猾的沙蟹见势不妙,一闪,小碎步地逃走了,而我却摔了一个“狗啃泥”!算了,好女不跟沙蟹斗,继续向大海进发!
我迫不及待投入大海的怀抱!海水一前一后,一起一伏,把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贝壳和海螺推上了岸,远远望去,就仿佛是沙滩上开出了无数朵五彩斑斓的小花。我开始行动了!只见有的贝壳静静地躺在海滩上,有的深深地埋在沙粒里,还有的紧紧地夹在石缝中。真是五颜六色,晶莹剔透,像是仙女的宝物在闪闪发光!捧着这些“宝物”,我在大海里唱啊,跳啊,海水亲昵地吻着我的小脚丫,那快乐劲就甭提了。
拾完贝壳,我便享受起了大海轻盈的浪花。我一会儿像鱼儿一样在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像海鸟一样飞呀跳呀,听不见妈妈的呼唤,听不见小伙伴的尖叫,我如痴如醉,完全沉浸在广阔无边的美丽大海之中。
童年的记忆是快乐的,这份永恒的快乐早已刻在我心灵的深处。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四
多年前,我们还是一个只会吃、喝、玩乐的小孩子。我们没有烦恼与忧愁,没事就成群结队的出去玩。记得那个时候我们家旁边有个喷泉,夏天晴空朗朗的,喷泉一喷再落下时旁边就会显露出一道美丽的七彩弧线。那,就是彩虹。
那是我们见到过的最小的彩虹了。自从我们这些小孩子看到这个“迷你版”彩虹后我们就围绕彩虹编排了许多游戏,我们顺便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小不点”。
在我们发明的这些游戏中我最喜欢的游戏就是“看谁是先知”了。
游戏规则是这样的:因为喷泉旁边有一个环形的小路,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一个点上。每当喷泉落下时我们的眼睛都紧紧的盯着,看彩虹出现在谁的一边。如果出现在谁的一边,那那个人就是先知了。
环形的小路就像一个大转盘,喷泉就像是指针,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像是转盘上的一个小块,指针转到哪谁就最幸运。
我们的游戏都会在喷泉旁边进行。喷泉边还有一棵两合抱粗的老藤树,应该有一段历史了。树上有许多结实而又有韧性的藤枝,我们经常会把枝子拽下来当成秋千荡。
每次去玩时,那几个个子高的总会帮我们这些个子并不么高的小孩把枝子拽下来,有的时候还会帮我们打好结。之后,我们便可以坐上去荡啦!那种感觉真是比铁制的秋千好多了。有些路过的大人看到了都会朝我们大喊到:“喂!你们快点下来,小心摔下来,断了可不得了!!”这时,我们总会不急不慢的回应一句:“没有事的!我们都很轻!”基本大人们听了都会不在说什么了。
现在要想一想当时,可真有些害怕,真不明白我当时为什么会去荡,而且还那么开心。
童年的感觉真好!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五
或许是时间太久了,那只猫在记忆中飘飘渺渺,捉摸不定,如梦幻的精灵,忽隐忽现。
那个时候,镇上的猫特别多,而老鼠也特别多,及至今日,我也很是纳闷,那到底是一种什么现象。走在小镇的每一条小巷或每一个街角处,总会有一只或者几只猫从你的眼前冷不丁跑过,或跳上墙头,猫眼圆睁地盯着你从它面前走过,没有丝毫怯意。只是在这众多的猫中,居然没有一只是属于我的,我不明白爷爷为什么不养一只猫呢?而是每天冒着被夹手的危险在柜底下、瓮之间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支一个“铁猫儿”。这种捕鼠的铁夹很厉害,那犬齿交错的铁牙就像鳄鱼的嘴,轻轻一碰,便会“啪”的一声咬下去,不管是什么东西它也会死死咬住不放。我曾经不止一次地见识过它把一只只或大或小的老鼠夹得动弹不得,“吱吱”嚎叫。
遇上那只猫,是在镇邮电所的东墙外。午后的阳光燥热而虚幻,垃圾堆上的碎玻璃闪耀着炫目的光芒,几只脏兮兮的小猫东倒西歪地挤在一起蠕动着,声音细细地哼叫个不停。
俗话说:“花多了不艳”,这猫多了自然也就不稀罕了,也不知道是谁家扔出来的这几只小猫。管他呢,我也无暇多想,身边的两个伙伴就要动手了,我抢先提起了一只,几乎是在同时,另两只小手伸向了另两只小猫。
爷爷看了看我怀里的猫直摇头:眼睛还没睁开呢,这哪能养得活?奶奶没说什么,颠着小脚找了个纸盒子,让我把猫放进去。父亲傍晚回来,见我不吃饭,只是一心地看着奄奄一息的猫,大吼:把它扔出去!
猫悄无声息地躺在纸盒子里,我揪揪它的耳朵,扯扯它的爪子,它一动不动,没有一点反应。爷爷喝了二两烧酒,靠着被子眯着,父亲懒得理我,用一本书挡着脸,奶奶端起纸盒子往外走。我追在奶奶后面,拉着奶奶的衣角,求奶奶不要扔,猫可是有九条命的.呀!奶奶拗不过我,最终把猫放在了菜园子里。
第二天大清早,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菜园跑。“喵……”“啊?我的小猫,它真是太伟大了!”它羸弱的身子轻轻颤抖着,“喵喵”的声音微弱得只有我才能听得到,我兴奋地捧起盒子高喊着:“奶奶,猫真的没死。”
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它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来到这个世上大约只有一两天的光阴。然而,它却是那么坚韧,那么顽强。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小生命对活着的渴望,就像那些被鼠夹夹住的老鼠,它们的生命更卑微,更不值一提,而它们却拼命挣扎,试图争取到生的权利,虽然它们终究难逃一死。
不会吃东西可是件让人头疼的问题,猫在我搁到它嘴边的馒头旁拱来拱去,就是不会张嘴吃,怎么办呢?奶奶看着我手足无措的样子,摸了摸我汗津津的脑门儿,踩着小脚摇进了耳房医生家。医生是县城人,在镇医院工作,镇医院没有多余的房子,医生一家只好在镇上找房子住,找来找去,最后选择住在了我们这个大院。
当奶奶颤巍巍地从医生家出来的时候,她的手上多了一个小碗。
奶!
哦!我想起来了,医生的妻子身体不好,又嫌营养品贵,医生不知从哪里弄回来一只奶山羊,平时就拴在外院草房旁边长满杂草的小院里,医生天天给他妻子挤山羊奶喝。奶奶可真有面子!此后,医生每天都从大碗里挤兑一小碗山羊奶给猫喝。猫真有福,医生都不曾舍得喝一口。猫应该感激谁呢?我是它的救命恩人,奶奶也是,医生也是,而猫到了能跑能跳的时候,却和那只母山羊分外亲近。
猫的生活比我好,我都喝不上羊奶,它却被山羊奶滋润得光滑油亮,精气神儿十足。它开始在院子里溜达了,菜园子里、窗台上、树杈上,到处是它的身影。它无拘无束,自由散漫,想走就走,想睡就睡,没有它到不了的地方,任何阳光照射得到的地方,都是它舒适的温床。它行踪不定,却又无处不在,看不见它的时候,我只需轻轻唤它几声,它便会从草垛后闪出来,或者从墙头上跳下来,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喵”上几声,在我的裤腿间反来覆去的蹭,让你想不怜爱都不行。
很快,猫就在大院里以及左邻右舍中混了个脸儿熟,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养的猫,并且是一只吃山羊奶长大的猫,一只雄壮矫健的猫。
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忧郁的,起码于我是这样的,它们如同一对长着翅膀的孪生兄弟,像风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轮换着不期而至。我高兴,就和猫说说,我伤心,也和猫说说,猫永远都是那么善解人意。它就那样静静地倾听着,有时候会恰到好处地“喵”上一两声,应答着我的倾诉,从来没有不耐烦,也不会笑话我,它成了让我无话不说的好朋友。也许,我对它太宠爱了,于是,它便有点肆无忌惮了。它在夜里把我大玻璃缸里的鱼捞着吃了,早上,鱼缸空空如也,只在柜顶上留下了几朵梅花般的爪子印,西下房五奶奶晾晒在窗台上的咸干菜也是它给踩翻的。我从来没有责怪过它,五奶奶也没有,院儿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因为大家都知道,它仅仅是一只调皮的猫而已。你责骂它,它也会冲你“喵喵”叫,你吓唬它,它会蹿上墙头,依旧冲你“喵喵”叫。
捕捉老鼠是它的本能,爱吃鱼也是它的本性,那么觊觎鸟雀呢?我想,也许是它的一种向往吧!
我家大院儿离河太近了,猫经常在夜间出没于水草丰美的河滩,那里有它享用不尽的美味。它在院儿里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躺在阳光下打呼噜,或者两条前腿攀着老杏树粗糙的树干,磨练锐利无比的爪子。
肚里有油水,家里的粗茶淡饭猫就不怎么上心了。它热衷于打野食,常常在黎明的时候才回来,“蹭”地跳上炕,带着冷风,拱开我的被窝就往里钻,回转身的时候,还不忘在我的脸上亲昵地嗅一嗅,长长的胡子撩得人脸上痒酥酥的,我也从没想过它刚刚是吃了鱼还是老鼠。
猫叼回那只老鼠是一个阴沉沉的傍晚,天已经黑了下来,奶奶熬的豆面糊还没有熟,灶口里爷爷的酒壶飘出淡淡的酒香。猫松了口,老鼠在地上簌簌发抖,猫探前爪子挠一下,老鼠哀叫着,往前蹿。猫胡子一立,腰一弓,尾巴一乍,低吼一声,老鼠瞬间就像被使了定身法,缩在墙角继续颤抖。如此反复几次,老鼠已经吓得半死了,窝在那里一动不动,猫也终于失去耐心,开始啃食老鼠了。
猫那天晚上没有出去,后半夜猫在我的被窝里尿了一大片,跑出去了。这可是它从小到大,在我家生活了四五年从没有过的事,我还咋咋呼呼地和爷爷奶奶说等猫回来要和它算账呢!
第二天早上,我开门却赫然发现猫倒在门口。我们谁也没有想到,那只看上去很正常却又非常倒霉的老鼠,刚吃上鼠药,便被猫捕到了。猫还活着,只是已不能站起来了,我焦急地喊着爷爷奶奶,爷爷给它灌了一些水,它痛苦地挣扎着。中午放学回来,我守了它一中午,它依然活着,一动不动地躺在奶奶给它准备的草筛里。我一摸它,它就痛苦不堪地微弱地呻吟着,就像几年前我刚拣回它的样子,声音细细的奄奄一息地躺在那里。我不相信它会死,就如我刚开始看见它的时候,我相信它还有好几条命。也许,等我一觉醒来,阳光暖暖地照射到它柔软的身体上时,它还会轻轻地动,轻轻地叫,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它终究没能活过来,我亲历了一只猫的死亡,还有它的一生。它陪我走过了一段喜忧交结的童年时光,我常常在想,如果没有它,我童年的世界不知道会缺失多少色彩,它是我喃喃倾诉的唯一忠实的听众。我捧着它渐渐冰凉的身体,泪水打湿了它蓬蓬松松的皮毛,可是,它再也感觉不到了,它沉沉地睡着了,它不再向我“喵喵”叫了,不再支棱着耳朵听我说话了,我永远地失去了它。
奶奶着急慌忙地把她装首饰的木匣子腾出来,要我把猫安放进去,好让它体体面面地离开这个世界,因为她见不得她的心肝儿在院子里抱着一只死猫伤心地踱来踱去。我把装着猫的那只伴随了奶奶很多年的首饰匣子,埋在了菜园里的老杏树下。
埋了猫的第三天,我去杏树底下想看看猫是否活了过来,因为我一直认为猫会奇迹般地站起来。却不曾想杏树底下的土被扒开了,首饰匣子还在,猫却不见了。我中了电似的跳起来,飞奔回屋,问奶奶看见猫没有,猫居然跑了。奶奶若无其事地说:“猫让前面的四如意拿去吃了。”“什么?”我脑子一蒙,这个老光棍,我和你没完。我忿忿然地要去找老光棍算账,奶奶手忙脚乱地阻拦着我,但终究没能拦得住我。老光棍听见喊声,早把门从里扣上了,我堵着老光棍的门叫骂,奶奶好说歹说,好不容易才把我劝回家。老光棍后来去收购站把猫皮赎了回来,奶奶把猫皮重新缝起来,里面装满谷糠,也很像一只猫的样子。我把它挂在西耳房里的墙上,一挂就是好几年,直到我离开家后,它连同一些杂物被家里人清理了出去,我再连它的一点影子也看不到了。
“喵”猫又在亲昵地蹭我的腿了,我停下笔,低头看了看猫,拿笔在它的头上点了点。这只猫不是那只猫,这只猫爪子痒了就去挠沙发,沙发已经千疮百孔,惨不忍睹了。它得了空就去叼一根火腿,躲到角落里吃。我看书的时候,它就跳上桌子,卧在我翻开的书旁边。我和它说话,它也冲我“喵喵”叫,然而,它却不是从我童年里走过的那只猫,那只让我牵肠挂肚的猫。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六
“爸爸,你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正和爸爸看着新闻联播的我不禁转头问爸爸。“我的小时候啊,和你现在可是完全不同呢!”说着,爸爸就领着我来到书房,找出了童年时期的相册,对着上面的灰尘轻轻吹了一下又拍了拍,拿到了我的面前,小心翼翼地一页一页翻着给我看。我看到了一张已经泛黄的黑白相片,照片上的小男孩穿着一件的确良衬衫和一条尼龙裤子,脚上穿着双胶底的凉鞋,看起来已经很破旧了。“这是我刚上小学的照片,当时家境比较贫苦,所以一套衣服都要穿好久。”爸爸怀念地说。
爸爸还跟我讲述了他以前的生活,“我们以前不仅穿的不好,连玩的玩具都是自己做。”我听着听着,感觉爸爸说话的声音越来越来小,刹那,我眼前一黑,就使去知觉。我睁开眼睛了,发现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
“阿兴,快过来”!有个人叫着我爸爸的小名,接着,一个小男孩向他跑去,我仔细看了看,随后非常惊讶,天啊,我瞪大了双眼,那个小男孩怎么和相册里的小男孩一模一样?难道我穿越到了爸爸的童年时期?爸爸他们在玩滚铁环,跑来跑去的,玩得可快活了。爸爸滚着铁环跑远了,我赶紧去追爸爸,我看见他拾起铁环回到了家里。我想知道爸爸在干什么,于是我也跟着爸爸回了家,我透过窗子看见爸爸正在烧火。火的热气窜到了他的额头上,他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七
故乡没有高耸的楼房,没有热闹的街市,没有嘈杂的喧闹,只可以看见几个小贩,挑着担子,在看不到边的石板路上吆喝,几个孩子在玩耍嬉戏。
那一幢幢民房,已生了墨绿的苔藓,顺着墙根慢慢往上攀爬。墙角的蜘蛛勤劳地织网,编制出一张张精美的捕梦网。爬山虎顺壁而上,小脚丫紧紧贴在墙上,和暖调米黄色的涂料墙相称,一绿一黄,如同绿叶丛中盛开满了小黄花一般。淡绿的狗尾巴草悄悄靠着墙角生长,那绿色的小精灵并不夺人眼球,自强不息地生长着;蒲公英生出乳黄色的绒毛,在微风中摇曳,最后一簇簇飘向天际,掉落在无人问津的草地上,在自然的哺育下慢慢生长;几朵小雏菊稚嫩地慢慢睁开了眼,端详着这未知的世界。
那一条条小溪流,唱着欢快的小曲在山沟中畅游,流到尽头便悉数落下,在小崖的石板边冲撞出一簇簇的水花,又落入了一条小河中。一只只小竹筏停靠在岸边,连接着的竹条随着水的波动微微颤抖。偶尔碰见划竹筏的老大爷,他会热情的邀请你一同登船,坐在竹筏上,如果是稍有阳光的好天气,便可以看见阳光折射在水面上,竹竿插进水中,在不深的水底中用力地一划,起杆时竹子尖便露出了水面,在推动着竹筏向前行进的同时,在水中划起一道道涟漪,呈现出一道道水纹,水纹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波光粼粼,正可谓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河的对面有一片小竹林,若是春天,便可以看见才从地里长出的小竹笋,如同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在林中嬉戏。我还能回忆起童年时,和故乡的哥哥姐姐们,背着一个个小竹篓,拿着一把把镰刀,在春夏之际,穿梭在竹林间,挖土,手起刀落,采摘着一个个鲜嫩肥美的竹笋娃娃,带着收获的喜悦,坐上小竹筏,回到家的方向。河边生长了许许多多不知名的小野花,小野草,有的还可以吸食花蜜,那种花蜜有一种清香的味道。这是大自然的味道,是一草一木,一鸟一虫所留下的馈赠。
在故乡,有一大片榆树林,我童年的最大乐趣,除了挖春笋,就是摘榆钱了。每年春天,我就会偷偷找几个好朋友,取出一个梯子和几个簸箕,找到自认为榆钱最多、最厚、最嫩的地方,马马虎虎的摘了起来。或由于年龄,或由于技术,又或由于人多手杂,常有人被榆树的小枝桠刺得满手伤痕,但看着收获的果实,心中充满了喜悦,什么痛都忘掉了。
故乡,我日思夜想的地方,我梦的天堂;童年,我魂牵梦绕的过往,我忆的时光!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八
童年就像一只鸟儿,在天空中无忧无虑的飞着。不用担心没有食物吃,因为有妈妈在,不用担心孤独,因为有伙伴在。童年就像一幅画,画上有我天真的笑脸,幼稚的一举一动。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
奶奶家有一个大后院,里面有很多果树。哈哈!果子一熟,我可就大饱口福啦!我3岁半那年,正值金秋季节,树上飘落了几片黄黄的叶子,天真好奇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落叶,觉得挺美。玩赏了半天,我萌发了一个想法:这个树叶曾是树伯伯身上的,把它种进土里,一定可以长出一棵大树!我捡了许多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坑,把树叶埋进了泥土里。我觉得,妈妈生下了我,我会慢慢长大,我种下了树叶,树叶也一定会长成大树的!我天天蹲在种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寒冷的冬天。我缩着身子想:树叶大概怕冷,不愿意出来。明年春天,明年春天一定能长成大树的!我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柳树发芽,花儿盛开。
后来结果是怎么样的,我不大记得了。只知道我当时埋下的不是树叶,而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童心啊!
那个为了吃到一根棒棒糖,死皮赖脸的在地上打滚;那个为了玩,不惜把一件新的漂亮的衣服弄脏,回家准少不了一顿骂;那个天真的以为只要把糖埋进土里就能长出更多的糖;那个生病了不愿打针不愿吃药;那个不顾夏日的炎热,跟好朋友在水池里玩的热火朝天;那个看见一只蝴蝶死了就伤心的直掉眼泪;那个不小心吞了一粒西瓜籽就害怕会长出西瓜秧······那个人,就是孩提时的我啊!这一切的一切,回忆起来,都恍如是梦一场。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九
“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阿嫩阿嫩绿的刚发芽……”童年的歌声,依旧回荡在耳畔,记忆的潮水汹涌而来,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总是挥之即去。但是那一件件天真烂漫的童年趣事,总是令我记忆犹新,特别是那闪着七彩光芒的记忆,怎么也抹不掉。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早晨,浑浊的空气如热浪般地涌过来。同学们一个个如小鸟啄米般地昏昏欲睡。这时,不知是哪个调皮蛋出了个馊主意:“我们到池塘边捉蚯蚓如何?”“好啊!”大伙立刻瞪圆了那双迷离的双眼,异口同声地附和道。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作者简介。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一
《昆虫记》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一生的时间与精力,通过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并且详细的记录编写的。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说《昆虫记》读后感3篇,欢迎阅读。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生命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50多种文字,知道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昆虫记》问世之后被看做动物心理学的诞生,还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据我所知,法布尔是一位法国的昆虫学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他的家境贫穷,导致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的这种精神是我所敬佩的,也是我所应该学习的。回头想想,自己的学习环境远远比法布尔的学习环境好,但是自己却没能好好的珍惜,甚至不知足。经过法布尔过年的奋斗,《昆虫记》的第一卷终于在1879年问世。1880年,他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这“荒石园”就是法布尔观察昆虫和做实验的地方,一呆就是35年。我只能说我不得不佩服法布尔的这种执着与坚持。他为了昆虫竟蛰居“荒石园”长达30余年之久,也是在这里,《昆虫记》的后九卷问世。
法布尔在我的眼中,是个值得尊敬与学习的人。他的耐心与毅力是惊人的,可以花上自己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昆虫并记录。这已经远远的超出只是对昆虫有兴趣并喜爱而已,有一个人愿意为了一样东西或一件事情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绝对是可亲可敬的。虽然法布尔已经逝去,但是他的一生绝对有意义的。让法布尔倾尽生命所换来的《昆虫记》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法布尔也将成为大家的榜样。
他将永垂青史。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二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张登。
张登,[唐](约公元七九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南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德宗贞元中前后在世,年约八十余岁。性刚洁。初应辟为卫府参谋,迁延平尉,拜监御史。贞元中,改江南士曹掾。满岁,计相表为尉中侍御史,董赋江南。俄拜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累被劾,吏议捃摘不堪,感疾而卒。登著有文集六卷,《新唐书艺文志》权载之为之序,行于世。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三
今年暑假当中,我读了几本课外书,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昆虫记》。这本书是法国作者法布尔通过从小到大对昆虫的生活习性详尽,真实的观察而写成的。
我最喜欢作者对狼蛛描写,许多人一见了狼蛛那凶狠的样子就害怕,还想赶快杀死它。其实大家都误解了狼蛛,它不仅是益虫,还非常聪明,勤劳。狼蛛妈妈每天都背着它的宝宝,无私的母爱让我很感动。大家以后见到狼蛛可不要伤害他们啊!
听说蝎子被一圈火围住后,会用毒针扎自己的身体来结束生命,是真是假呢?作者就把蝎子放在火圈里观察。只见蝎子往前冲,灼一下,往后退,又灼一下。突然间,蝎子一阵抽搐,就一动不动了。作者还不甘心,又把蝎子放在清凉的沙子上,一小时后,蝎子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原来蝎子不是自杀啊!
《昆虫记》对昆虫的描写非常生动,常常让我看的入迷,感觉好像昆虫就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就在我的眼前。我以后在学习之余,一定还要再仔细的看一遍。哪位同学想看,块来找我借吧!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四
这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的作家法布尔写的。法布尔(1823\19\)。他是法国散文家,昆虫家。他生育法国的一个农村家庭。年轻时在农村打短工,并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后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教师多年。他经常一丝不苟的观察昆虫的生活,并光差所得详记录下俩穷尽大半生的时间与精力陆续写10大卷《昆虫记》。《昆虫记》第一卷发表后,在世界上引起一片赞叹,法布尔也被人们以为昆中荷马。19万年的法布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共写了蝉,象虫,蝴蝶,圣甲虫等二十个昆虫。让我印象最深就是蝉和蚂蚁的故事了,法布尔把自己当成蝉,申诉着自己的形象,责备作者的谎言,骂着蚂蚁这群好吃懒做无耻卑鄙的小人。告白了自己被蚂蚁占走的地位。
蝉,心底善良,心胸宽广,蚂蚁还不领情。法布尔把它们写的栩栩如生。
读完这个我有深刻的体会,要想蝉那样宽容善良,不要想那么一那样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正应了一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社会没有帮助的人。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五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
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六
幼儿教育:。
科学家研究发现,童年时多吃水果,长大后患某些癌症的可能性会降低。研究人员对4000名志愿者进行了调查,发现童年时水果吃得越多,越不容易得肺癌、肠癌和乳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儿童时代摄入水果量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得癌症,而患上癌症的人群中,水果摄入量最高的,抗病的时间也越长。这是因为水果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可以有效防止身体机能发生癌变。
天才多出生在秋天。
英国最新研究显示,天才通常在秋天出生,他们不但考试成绩优异,而且有运动天分。不止一项对儿童考试成绩的研究显示,在5月1日至8月31日出生的儿童,成绩最差;而9月1日至12月31日出生者则名列前茅。英国教育机构研究了儿童入学前3年的表现,发现秋天出生的.儿童成绩优于在夏天出生者。另外,根据德国、挪威和美国的研究,在秋天生的人中,以10月和11月生日的人最幸运,寿命最长,也最少病痛。所以若父母希望子女开心、快乐和成功,最理想的怀孕时间是1月至3月。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七
花儿落了。又在开的时候,杨柳枯了;又在绿的时候,我的童年却一去不复返,我忘不了我的童年,更忘不了童年那绿色的桑林。
夏天是桑林最美好的时候,初夏时我就扳着指头数呀数,倚着门呀盼呀盼,终于数着桑叶落了,美丽的桑葚儿冒出了头,这时候放了学,几个小伙伴立即聚集到一起叽叽喳喳,像一群快乐的鸟儿,飞向那绿色的小世界。
一走进桑林,我们即扔掉书包,像一枝枝离弦的箭,直向桑葚最多的树射去。我们这些平日里文文静静的小女孩也毫不示弱,纷纷上阵,嗖的一下,两下三下,像小猴子一般攀上了枝条,早已“稳坐钓鱼台”了,此时,只要一抬头,就是满眼红艳艳,紫颤颤的桑葚,好似千颗闪亮的星星,泛着光彩,仿佛只要风儿轻轻一吹,便能吹破它们那薄薄的皮,吹出那紫色的汁水来一般。我们大气也不敢出,小心翼翼的踮起脚,摘下一颗往嘴里一扔,呀,真香,真甜,香得我们鼻子都痒痒的,舒服极了,那甜甜的汁水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窝里。吃完一颗桑葚,浑身都觉得甜丝丝的。
我们放开肚皮使劲的吃,吃得直到打饱嗝,可真奇怪,枝头那红彤彤的桑葚却仍有那么多,那么可爱,引得我们垂涎三尺,忍不住又爬上枝头大嚼起来。吃饱了我们便热闹起来,吵啊叫啊笑啊,没完没了。在这片绿色的桑林,留下了我幼时多少的童年快乐呀!
我们吃了又玩,玩了又吃,直到太阳下山才慌慌张张一抹嘴,跳下树,可互相一对望,忍不住又笑的前仰后翻,原来我们经过刚才的一场“激战”,都一个个变了样,有的嘴唇上长出一撇“红胡子”,有的嘴角边被染得紫红紫红的更有的脸上紫一块,红一块,像个大花脸。我们的裙子,衣服也成了名副其实的花衣,衣袖上,嘴角上全然染上了桑葚的味儿了,一颗颗童心呦,也被染得美滋滋,甜蜜蜜的。
虽然我的童年已如黎明是那绚丽的云彩,早被太阳托走,但那片赠给我无限快乐的桑林,还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带着桑葚的芳香,一直飘进我甜甜的梦乡。
童年和泥土(汇总18篇)篇十八
我的童年生活在充满生命气息的乡村。
那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也没有小城镇的喧嚣,却有我宁静而祥和的老家,有我美好的童年。
在这平凡宁静的乡村,四季在轮回,时光在更迭,这儿的一切伴随着我慢慢长大。
春天,百花齐放。院子里的果树也仿佛感受到了春日暖意,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竞相开放。我和小伙伴们手牵着手,穿梭其间,嬉笑玩闹。春风拂过我们微红的脸颊,所有的烦恼也都烟消云散。
就这样,我在春日的花香中,慢慢长大。
夏天,艳阳高照。院后一条清凉的小溪穿流而过,驱散了夏日的炎热,掬一把溪水在脸上,一股清凉沁入心底,站在清澈的小溪中,倾听着蝉鸣蛙叫,无不让我心情舒畅。
秋天,金风送爽。院子里的果子已经成熟,屋前的银杏树叶也已泛黄,秋风吹过,片片金黄随风飘落,捧着熟透了的水果,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金色的世界,忘却了所有的烦恼。
冬天,寒风刺骨。冬雪来临,如柳絮,如玉蝶,漫天飞舞。我和伙伴们在雪地里奔跑、玩闹,玩累了,就回到屋里,围着火炉,听爷爷讲那许久以前的故事,丝丝温暖在心田化开。
四季轮回中,在这充满生命活力的小乡村,我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