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统筹安排时间,合理安排段落结构,使文章内容条理清晰、连贯有序。通过阅读优秀作文的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有所帮助。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一
清明,我初次接触跟的时候,是在很小的时候。那年的清明节的前几天,我的同桌她没来上课,班主任在点名时说了一句,清明节到了,她去给妈妈过清明了,那一周前后,总有同学请假过清明。当时的我就怎么也不理解,什么是“清明”,怎样过“清明节”。为什么没见家家包饺子,也不见谁添置新衣服跟新鞋子,为什么我家没有过“清明”,一连串的问题装在心里。偶尔有一天又想起。问的同桌伤心的哭个不停,还挨了老师一顿训,我是一头雾水。但从同桌的泪水里,隐隐约约感到“清明”的感伤。“清明”就这样存入我的记忆。
“清明”,我再次接触的时候,我已经九岁。我们北方的雪,在清明前后才能融化完,那年清明在泥泞的小路上,总是看到路边一小堆烧过的纸灰,还有残留的半片圆纸,有的被风吹落在枯草中,有的吹进低凹处,有一天吹在我放学的路上,我忍不住拾了起来,拿在手上琢磨,到家后还细细地寻问了祖母,才知道清明与死亡紧紧相连。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发现了老祖母的忧伤。我搂着祖母天真地说我不要清明,我家也永远也不要过清明,老祖母笑了。
我第三次感悟的时候,是给祖母过的第一个清明。清明节没到,父母就开始计划了。当时物资非常紧缺,有孝心的母亲教我们用薄薄的白纸,做成朵朵各种各样白色的菊花,放在祖母的墓碑旁。那个清明,要数祖母的那块园地最鲜亮,惹眼。在做花时,想起祖母给我讲清明时的语气跟流露出的哀伤,一种隐隐的痛,咸咸的伤堵在心里。从那以后,每到清明前后,就有许多人到我家讨要纸做的花,也让我体悟到了清明与思念,清明与孝道,清明与感恩,清明与生命的种种联系。
20__年,母亲突然去世,当我再次感悟“清明”时,体会到再深沉的祭奠,也不抵不过亲人在世时,那持之以恒的小小关爱。在悲痛之余,考虑最多得是怎样让老父亲健康、幸福地生活,让我们再无遗憾。每每清明,我总以老父亲过的很幸福,我们过得开心,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这也是母亲辛劳一生的目标,在殷殷的火焰中,我能感悟到母亲的微笑。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二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和往年的不一样,往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而今年不一样,今年的清明节在阳光明媚中度过。
今天,我看了一下日历是4月4日,我们一家怀着悲哀的心情去苏州,我们要给太奶奶和太公去扫墓,到达了终点。我进到公园中,公园两旁鸟语花香,鲜花盛开,但此时此刻我们却无心欣赏。我怀着悲痛的心情上了楼梯,终于到啦!我和奶奶先在太奶奶和太公的坟上放上青团,苹果、鲜花和芦柑,然后大人们给逝去的亲人鞠躬,终于到我啦,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跪下来啦,我说:“太奶奶和太公你们一定要保佑我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给太奶奶和太公扫墓好我们就去农家乐吃午饭了,爸爸点菜了,他点了螺丝、番茄蛋汤、红烧肉、糖醋排骨等等!吃好午饭后就向嘉兴出发。
到家的时候,已经5点多了,虽然大家都有些疲惫,但能去纪念亲人我们心里都得到了些许安慰。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三
又是清明节了,我们一家人去了乡下奶奶家扫墓。
“清明时节雨纷纷。”天上下着小雨,爸爸买了一大捆纸,我们冒雨去了乡下。
终于到老太爷们的墓前,我们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立在他们的墓前面。爷爷拿出鞭炮放,“劈劈啪啪”的声音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
开始烧纸钱了,爸爸拿出了事先画好的纸,用打火机一点,大家都争着往他们的墓前扔。还让我们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以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后来奶奶让我们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老太爷们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小学作文,身体健康,学习成绩进步。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开了!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了,我们迎来了这个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祭奠先人的日子。
每年的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节日。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上让我们战胜困难;在赛场上让我们赢得荣誉;在集体生活中让我们更加团结。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陈赞贤烈士纪念亭。他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他的事迹将流芳千古!烈士纪念亭是那么庄严、肃静,迎亭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们班排着队来到烈士纪念亭,我们开始了主题队会:首先由班主任讲话,然后由班干部代表发言,大队辅导员深情地讲述了陈赞贤烈士的英勇悲壮事迹,还教育我们怎么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勇敢的人。是啊,在那黑暗的旧社会里,先烈们冒着生与死的考验,不顾个人安危,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祖国欣欣向荣的今天,他们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可歌可泣,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最后为陈赞贤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许多多:我们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由先烈们为我们创造出来的,是他们抛头颅、撒热血换来的。于是,我暗自下定决心: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要继承先烈遗志,为了实现我们光荣的`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我必须努力学习,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为建设祖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又到清明,我希望我们的努力可以让先人们安心,你们可以放心了!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五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需要追忆的人越来越多:从小时候,懵懵懂懂中,只需要到苏州去扫爷爷的墓;到现在,爷爷、奶奶双双躺在地下,外公也过世了,我爸爸还要到锦溪去扫他的外公、外婆的墓,他的小舅母的墓;结婚以来,我先生的小姨、舅舅、大姨、大姑妈也相继离世了,再加上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好浩浩荡荡的先人的队伍呵!老一辈人一个个如瓜熟蒂落般凋零在岁月的缝隙中,虽万般伤感,却也无奈。
我家的整个扫墓过程从清明前一周,到清明后一周,间杂错开,陆续不断。
这些先人,有的是和我有血缘亲情的,我们在一起生活,酸甜苦辣、悲欢离合、千丝万缕,别看我当时只是个孩子,可孩子的眼睛是最敏锐的。在敏感的孩子的心头,印下了一个家族不同人不同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还有些先人,我从未见过,只停留在长辈的讲述中。当然,长辈的讲述也都是删繁就简,有所选择的。故事中的祖先大部分都勤劳朴实,在艰苦的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尽量把日子过好,尽人子、人女、人父、人母的绵薄力量,虽普通但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教育后代:光明磊落、正直勇敢、克己忍让、勤劳节俭,在祖先千丝万缕的故事中,有相互帮衬、有扶持救济、也有感恩戴德、尊重念怀……我认为,这就是清明节的意义了: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感恩祖先,并且把先人好的精神品质通过这样的仪式传承下来。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随着年岁渐长,我也开始考虑生死、考虑人生价值、考虑以何种方式告慰先人。
祖母在时,我知道她的愿望是子女平安、和睦,如果孩子们能掌握更多本领,做大点事业,更有出息当然更好。
有时候,老人听到外面世界的新鲜事,也会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常常遭到子女的嘲讽。其实,现在想来,完全可以好声好气地说。这个风流激荡的时代,确实有很多可能,也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五年前,我上《少年王冕》公开课,反复揣摩教材,有一个细节让我特别动容。说是王冕十七八岁,经济独立了以后,“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真正的孝顺,不一定是豪车豪宅、华服美食,有时候相互理解、和颜悦色说话、端一碗煮得烂烂的家常小菜、生病时悉心搀扶长辈医院就医、春天的时候陪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也就可以了。用心岂在奢华!
做长辈的要能理解,这就是孝顺、是情感,切莫攀比:做子女的大部分是普通人,来于普通,归于普通,并没有能力做多大“光宗耀祖”的事。做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参与祖国的建设,教导好子女,尽好自己的责任,对国家、对单位、对家庭有担当、有贡献,平常做的点点滴滴就是告慰祖先。先人在心头,时时感怀,适当传承,先人当欣慰,又何须大张旗鼓搞纪念活动?更何况,今年清明风大,我们在抒发自己情感的同时,也要考虑消防的压力,多为公共安全分担、多为他人的平安考虑:鲜花一束、清酒一杯、水果若干,心存感恩,即可。
以为祖先能收到金山、银山、豪宅、手机的孝心真该移风易俗了!
我有一次在《新民晚报》的公众号上,看到老一辈越剧艺术家范瑞娟离世,
生前遗嘱死后不开追悼会。她走的时候像一片落叶归根,更像梁山伯化蝶西飞。只有一群粉丝守候在华东医院门口送她上路。如此情谊,让人感佩!
仙魂一缕离尘去,当带笑颜无悔恩。
大师平静而淡然地告别了这个世界和她热爱的舞台,这是她选择的人生舞台上最好的谢幕方式。人固有一死,像落叶一样离去,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一天。但是,能不能做到落叶般宁静和优雅,又是另一回事;若是,还能做到如王阳明所言:“此心光明,夫复何憾!”,觉悟又该更高——我们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我们的一生都不虚度,每天都朝着心中的理想努力,进一步,再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人格,精进自己的技艺,真到了生命终止的一天,可以无悔带笑,坦诚无憾。
做晚辈的,也要多换位思考,和颜悦色劝勉,多把新时代的新思想与老人沟通,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在平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该怎么祭奠先人,其实还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让我们还是不要打扰他们,心中默默惦念、感恩,就好了。
作者:潘慧莹。
公众号:玉峰文苑。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六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的祭祀节日。这一天,人们要祭祀死者,也就是扫墓。
那天,我们来到公墓地,那里人山人海,也躺着我死去的爷爷。我们来到我爷爷的坟墓前,把坟前的杂草和垃圾清除掉,又在供桌上摆了很多爷爷爱吃的水果和爷爷爱抽的烟。我们还在坟前点了三株香,我走到爷爷的坟墓前拜了几下,那时我心里想,要是爷爷能活过来就好了。记得那些有爷爷的日子里,他很会种菜,每当我有空的时候,他一定会带我到菜地里去玩。爷爷种草的身影一直在我脑海浮现,心里不禁一阵酸楚。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点燃的香快要烧尽了,我们把事先准备的纸钱烧在坟前,临走之前还在爷爷的坟墓前放了一串鞭炮,在回家的路上大家的心情都很低沉。忽然,我回头看了看对面青青的大山,山上杵着一棵棵参天大树,心想也许爷爷也是其中的.一棵哪!他在默默地看着我们。这一刻我的心情仿佛也好了许多,突然豁然开朗了。
回去的路上,我在心里默念着:爷爷,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来给您扫墓的!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七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又到清明节。
作文。
450字,欢迎阅读!
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历代的诗人词家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清明扫墓,追祀祖先,由来已久,相沿成习。扫墓,又叫墓祭、祭扫、上坟。清明扫墓是因为惊蛰、春分已过,冰消雪化,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自己的祖先坟莹,有没有狐兔穿穴打洞,会不会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到坟上一方面清除杂草,整修树枝,给坟上添几锨土;另一方面准备一些祭品,烧几张纸钱,给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个简单的祭扫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古代二月,三月三有踏青之俗。“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肝闻吹笙”、“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记述的就是唐人踏青盛景。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乘大好春光到郊外踏青,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前后还流传着很多传统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斗鸡等活动。清明节的习俗丰富多彩,历代的记载十分浩繁。诗人怀清明之作更是争艳夺彩,不可胜记。从这些意义上讲,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燕子来时新社,犁花落后清明”,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根据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扫墓祭祖。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节遇上了难得的好天气。我们带上鞭炮纸钱和爷爷踏上了扫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黄,杨柳树绿。我们踏过一个个泥坑,践过一条条小溪,走过长长的山路,终于来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过老爷爷老奶奶之后,我们来到了奶奶的墓前。我们点了几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坟前,再把纸钱撕开点燃。烧完了的纸钱化作一片片白灰,随着风飘向远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远远的转开了,同时,我的思绪也被带回了遥远的过去。
奶奶生前一直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们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读书时粮食紧缺,住校也必须自带粮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学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车了,奶奶看到后顺手一抓,结果奶奶被抛出了车外……从此,奶奶与我们阴阳两隔,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深爱的孩子们。后来,失去母爱的父亲通过努力学习考上了军校。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了1个小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的家乡。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和曾奶奶,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问候完曾爷爷和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了,我们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小路两旁都开始热闹了。有嫩绿的小草展露着小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山间的小路上真有趣,一会儿小鸡、小鸭和我们嬉戏,一会儿小羊、小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了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和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生活。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八
今年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徐州姥姥家,我曾经在那里整整生活了3年的时间,这次回去一是要重新认识一下小时候的伙伴,再有就是观赏那里一望无际的梨花。要知道,妈妈老家可是著名的“果都”,那里的“梨花节”也是出了名的旅游项目。
再次见到那些小伙伴们,刚开始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很快就熟悉起来了,我们一起玩耍、做游戏,一起去果园欣赏梨花,在花海中追逐打闹。盛开的梨花,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层厚厚的雪覆盖在了树冠上,特别壮观。这个时候,苹果花还在含苞待放,而大棚里的桃树,则已经结了果实,正在茁壮成长。
我们还一起去挖野菜,春天里,大地给予我们的是在太多了,有很多东西可以吃,有荠菜、蒿蒿草、香椿、枸杞叶、榆钱儿,挖回来的野菜做成各种食品,真是太好吃了。
这个清明节,对我来说,太有意义了,重新认识了小伙伴们,又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还认识了很多野菜,我要回去把这些说给我的同学听,和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快乐。
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华北烈士陵园扫墓。
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两边各有一组雕塑,一边是两名手握钢枪的战士,另一边是两个埋地雷的民兵。中间是一个巨大的石碑,上边有主席提的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在石碑的四周刻着许多八路军打仗的图案。
往后走,我们来到了白求恩墓前,白求恩的塑像伫立在中央。白求恩是一名医生,不远千里,从加拿大来帮助中国人民抗日。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的时候割破了手,感染了败血症,牺牲在了中国。mao主席还写了一篇文章叫《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墓的对面是柯棣华的墓。柯棣华大夫是印度人。也是为了帮助中国解放,给战士们治病,来到了中国,最后也牺牲在了中国。
看了这么多革命烈士的事迹,我觉得,我们的新中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外国人都为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生命。我们更要好好努力,认真学习,把国家建设的更美好。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去外婆家扫墓,从中我发现外婆他们扫墓的风俗和方法和我们这里截然不同。
外公他们一到那就先把墓周围的野草除尽,再把新的泥土翻到去年的土堆上。然后拿出蜡烛,开始祭拜祖宗。再把鱼、肉、菜放在木板上,等到时间差不多了之后,就把那些饭菜给倒掉了,真奇怪!
这件事做完后,就到了重要的时刻了,把鞭炮点燃来庆贺。现在让我们来和这边的习俗比较一下吧!我们这儿干得大部分事情和外婆她们哪儿差不多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等我们祭拜完祖宗后,直接把饭菜那些东西吃完了。还有一件事是我们不放鞭炮,因为我们觉得这是很庄重的,要严肃、清净。
说了这么多,其实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地方的风俗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去破坏它们的风俗规律,这样才能让祭奠活动更加文明、节俭。节日也可以过得美好。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九
清明节那天,是个真正天清地明的好天气。
这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清明节,单位按照规定放假3天(含周六、周日),有新鲜感;在清明节这天为故人扫墓,于我来说也是首次,有喜悦感;带着二子趁此节日同老家的人一起为故人扫墓,有团聚感。
走去扫墓的路上,两旁是翠绿的麦苗,如毡、如毯;远处有一两畦油菜花,黄花鲜艳的耀眼,放眼望去,宛如金线锈在浮动的绿毡上。和煦的春风送来阵阵果树的花香和新鲜的泥土气息,让你真正体会并欣赏“沁人心脾”一词的妙处。真正让我兴奋不已的是,路两旁的沟渠新来的春水,绿波荡漾,赏心悦目,不仅为春景增添了生命,尤其是油然唤起了儿时的记忆。小时候,每块田边都有不深的沟渠,作用有两个,一是夏天排涝,二是春天送来灌田的春水。一到清明前后,渠渠沟沟来满了水,就是这春水给农民、我和我的伙伴们带来了难忘的快乐。每逢此时,大人们便要忙着把春水灌到田里,看着绿油油的麦苗“呵呵”的笑个不停;我们小孩子或叠了纸船放到水里比速度,或拣起土片打水漂,或去水边挖起泥土作泥人、摔“泥碗响”,常常因此弄湿了手做的布鞋和少纽扣的小褂前襟,得到大人们的训斥,但伙伴那轻快的身影和我们无忌的笑声,犹在眼前,似在耳边。此后更有趣的是这一沟沟春水被大人们用汗水灌到田里后,沟里剩下浅浅的水底,这其中必定有鱼,大多是白鲢、泥鳅之类的小鱼,如果赶上好运气也有红脊背的鲤鱼和大肚子的鲫鱼,每到此时,逮鱼就是我们雷打不动的活动,倘若能逮到一条鲤鱼,便会得到同伴们的欣赏和赞叹,并有可能博到大人们的夸奖。但不知从何时起,这水就不来了,田边的沟渠条条素面朝天,恰如老农民脸上沧桑的皱纹。春水来不了,农民只能用机井水浇麦田,废柴油、费力气,不停的抱怨:“唉!咋不来水哩?”孩子们也就少了这方快乐的天地。
“中央政策真是管用,多少年没用上的春水,今年来了;种田还有补贴…”弟弟见我看着春水微笑,打断了我的思路。
“种地不交税,国家还给钱,国家真是富了!啧啧!”
“听说农民贷款利钱也少了哩!啧啧!”
“农民以后日子好过了…”
“来水了得省多少力气,怪喜人的水…”
在水边交谈几位老大爷言里话外透着喜悦。
扫墓归来,幼时熟悉的路竟然陌生起来:村头一座二层的小楼挺出如烟的柳枝间,四五座新盖的“北京式”似乎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连村的小柏油路像是又刚刚铺过,平坦二顺直。
好美的清明节!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
今朝远非昔日可比。往年的中秋,一家人都搬了竹凳坐在小区门口的树下乘凉赏月。我非要坐在奶奶的膝盖上,身上沾着明亮的月光,要她讲故事与我听。
奶奶少与老人们讲话,除非是熟人。此时,她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起了一个“故事”。
奶奶的朋友去世了,她的孙女哭得好伤心,喊着‘要奶奶’……奶奶有些发愣:“你说我能陪你多久?中秋还能过几次?一次。三次……也许是十五次……算算……你都可以上大学了……”
那时的我虽年幼,但还是隐约能听出话中的意思,但那时我只觉得她神神叨叨,不耐烦的喊:“奶奶能陪我很久,别人的奶奶又不是我的,你喜欢别人的小孩。”我不耐烦的跑开了,看不见她的神情,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该回去了,我笑嘻嘻的喊了几句奶奶的名字,奶奶扑过来假装打我,我迅速跳开,笑得更欢:“嘿嘿……打我呀打我呀……”
我对这个“喊名字游戏”上了瘾,每年见到奶奶都会喊她的名字,可现在……。
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奶奶,你看得见吗?今年的月亮格外明亮,明晃晃的,真像是“白玉盘”。
又是一年中秋,却没有了奶奶,圆圆的月亮祝福全家团圆,却物是人非。
月亮还挂在空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一
元宵节的晚上,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街上的花灯可真多呀!兔子灯地上跑,蝴蝶灯天上飞……最有趣的是鱼灯,只见一条鲤鱼摆动着尾巴、张开鱼脊、全身的鳞片金光闪闪、鱼的尾巴不停地摆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大喊:“鱼活啦!”
歌声、笑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欢乐的人们迎来了又一个元宵节——20xx元宵节。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缅怀逝者的日子。时光如流水,转眼间,今天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就像是天上的仙人在流泪,纪念着逝去的亲人,表达哀思。早晨,爸爸妈妈就带着我到乡下去祭拜曾祖母。
我们在路边的一个小超市里买了一吊祭祀祖先用的冥币后,就坐车直奔乡下,一路上我们沿着乡间的水泥路前行。我望着车窗外,乡下的景色可美了,山间的每一个角落都开满了一簇簇火红的映山红,远远望去宛如一片片火红的朝霞。乡间田野的泥土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小草可茂盛了,一阵春风吹过,他们摆动着轻快的身体,沙沙作响,就像在为我们逝去的亲人唱着思念之曲。
随后我在曾祖母的墓前插上了我最爱吃的两根棒棒糖,心里默默念道:“曾祖母您放心,您的曾孙女已经长大了,我会听话好好学习的。”
每年扫墓,都会想起曾祖母生前的音容笑貌和对晚辈们的牵挂关心,心中顿时感慨万千,“生前的一次孝敬,胜过身后百次扫墓。”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身边的亲人,百善以孝为先。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三
清风魂,离人魄,断卷残言心伤逝,恋眷人魂路。雨淅沥,窗湿帘,行人匆匆,伞遮面,无人相语。
目落天际,心伤泪,愁更愁,离别朝夕又一夕。
孤身长言。
哀声叹。
三年前的那对魂神影,如今却只余一人孤零人世,残喘。
曾经的那句玩笑的誓言,你说死去后彼此相互祭奠,轻落两行清明泪,以为永远都不会实现,却在眨眼间已到眼前,心泪,湿润了眼睛,迷茫了心灵,究竟什么才是永恒,我寻不到,究竟你的身影在何方,我觅不到。
转身,青衣入雨。
雨中觅,觅亡魂。
轻雨飘柔,似抚似摸似安慰雨涟化形,你,便在雨中静,在眼前,嘴角那一抹微笑,似张似闭似呼唤,玉臂挥,呼唤我的声音。我伸过手去触摸,却只是,一丝雨线,一点珠露,怜人无。
轻轻的继续走着,向城外,向郊区,向墓地,向归宿,泥恋衣裳,湿心肠。
石碑前立,无言语,无声言。欲泪落,无泪愁,已而泪洒年日,哭干泪水。水沾目,雨化泪,续哭诉愁。
欲寻你,天堂,地狱,虚无,永世相随。
却寻不到,来时的路,来时的人。眼轻红,泪湿角,散落青虹,衣魂湿;轻抹泪,淡试衣,月舞轻语,发丝愁。
魂人丛丛,丛丛人,丛丛行;耳畔轻泣,泣幽咽,泣幽魂。
默视。
回头。
雨已止。
云缓缓的推开那一丝缝隙,一缕光芒划破天际,透过水珠,凝聚,编织,那一座七彩虹桥。
静静地站着,思绪飞向遥远的遥远。那里。
你似乎在笑。
是你在向我招手吗。
是你在向我呼唤吗。
等我。
不会太久。
不会。
清明魂伤泪,我为你落。
明年。
谁会在我坟前哭泣。
或者没有。
唉……。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四
不知不觉,新年的清明节又要到来,关于清明节,你有怎样的感想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又到清明节的优秀。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又是一年清明节到,吃过早饭,我就急着打电话给大伯,快点开车回去扫墓。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到了爷爷的墓地,爷爷的墓地坐落在半山腰,前后左右都是果园,正是脐橙开花的时节,轻风吹过,可闻到阵阵的清香。爷爷的墓地是用大理石砌成的,既美观,又结实。我们先用锄头,镰刀(没工具的人就用手拨)把墓地周围的草除掉,除完草后再把墓地上的泥土清理干净,然后把洒、肉、苹果放在墓地前,再插香、杀鸡、把鸡血撒在墓地上,放鞭炮,跪拜,最后烧草纸、冥币。奶奶买了好多冥币,数也数不清,我们几张、几张地烧着,心想爷爷上辈子辛苦了,希望爷爷在天堂能收到我们给他烧的冥币,希望他在天堂有钱用,再也不会像上辈子那么苦了。
爸爸带着摄影机,拍下了扫墓的全过程,还拍摄了老家的老房子,老房子的石灰壁脱落了许多,既潮湿又阴暗,我刚出生时也是住在哪儿,以前的生活是多么的苦呀!现在大伯、二伯、我家还有姑姑家都住上了宽敞漂亮的新房,这都是爷爷、奶奶艰苦劳动和认真教育子女的结果。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前辈为我创造的好条件,同时要为家里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到经常孝敬前辈,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清明节似乎总是与雨分不开的。这个清明节却是一个不下雨的晴天。
那是周二的上午,阳光明媚的清晨丝丝柔和的阳光照在我迷茫的脸上,我觉得美妙极了。爸爸让我和他一起去给爷爷上坟,对于爷爷我只是从大人的谈话中了解一些,在爸爸八岁那年我的爷爷患病就离开了家人,爷爷去世也已经三十多年了,是奶奶一手带大了爸爸的兄弟姐妹六个人,所以我们一大家都对奶奶很好。
清明节这一天,我家可热闹了,三个姑姑,两个伯伯和两个伯母都来了,还有他们的孩子,我的哥哥、姐姐们也都来了。我本来不想去的,但是爸爸偏叫我去,没办法我就去了,一路上我又叫又跳,一会儿翻跟斗,一会捉蚂蚱,跑的非常开心,不一会就来到爷爷的坟前,只见大伯伯他们拿出火纸,摇钱树、美元、人民币(都是假的)点上火就烧起来。这时大伯伯突然跪下来,并声泪俱下的喊道:“大大(也就是爸爸的意思)来拿钱哦!大大来拿钱哦!你的儿孙们都来看你来了,连你的最小的孙子都来了。”其他的人也都跪了下来,一起放声大哭。我听着听着也不由自主的哭了起来。原先的高兴劲头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就是这样吧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
又是一年清明时,星期五,我们六年级全体学生怀着沉痛的心情祭扫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此时,细雨濛濛,校园里没有了昔日的打闹声,显得格外安谧.我们六年级的学生站在纪念碑前深切缅怀着为保护石门这块土地而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当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时,同学们的表情十分凝重,心里也绷得紧紧的.
第一个环节是唱“少年先锋队队歌”,大家嘹亮的队歌声在操场上回荡着。接着,要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了,我和胡颖将花篮抬起,缓缓地走到纪念碑前,轻轻搁在纪念碑上,庄严的向“将士们”敬了一个队礼,然后回到六(1)班的队伍里。
然后,我们将要为士兵们默哀。所有的人都低垂着脑袋,我闭上眼睛,仿佛回到了那个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时代,看见了战士们英勇杀敌的身影,听见了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体会到了那浓浓的火药味中的危险。默哀完毕。
最后,校长神情凝重地站在纪念碑前,深情地为我们讲述着这座纪念碑的由来。20xx年的夏天,日本的海,陆,空三军数万人向中国大举进攻。5月向常德,石门,桃源进攻,日本人用9架飞机向石门投了27枚炸弹,彭士量将军立刻带领军队护卫石门县城。11月14日,彭士量将军率领部队与日军交战10天,11月25日,彭士量不幸被日军的枪弹击中而死。临死前,他说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人民尽义,死而无憾!”他死了,才39岁。
抗日战争结束后便在石门县一完小建造了一座永远不会被遗忘的丰碑——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纪念碑上那9个雄健有力的大字,好像在告诉我们勿忘国耻,勿忘先烈!
活动结束后,我感慨万千。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一群热血男儿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美好的生活,发愤学习,为建设繁荣富强的祖国而努力。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防火时。
清明节,到处都是扫墓的人,人们拿着纸钱、花圈、香火匆匆赶往各处的坟墓。我们也来到了姥姥村的墓地。姥姥村的墓地到处都是人,色彩艳丽的花圈散布在整个山上,显得格外刺眼。就在这时,我的视线越过花圈,落在了一个特别的身影上。
他是村里的治安员。他身着一身深蓝色的保安服,脖子上挂着一个口哨,帽子下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雷达一样扫过山上的每一个地区,那眼神仿佛连一个火星都不会放过。
我移开了视线,向山上走去。
走到半路上,我隐隐地闻到了一股烧纸味儿,然后便听“嘟”的一声哨响,所有扫墓的人都抬起头来。循声望去,原来是山脚下有人用打火机点燃了纸钱,当得知被发现了,正慌张地用脚将纸上的火踩灭。“嘀嘀!嘀——”又三声哨响,只见山脚下的那名治安员已经赶了过去,烧纸行为被中止了。
我们走到了爷爷的墓地,我手拿黄纸正准备往坟堆上撒。这是,我又看见另一位治安员在盯着我。我一哆嗦,赶忙把手中的纸撒完。终于,他的目光从我身上移走了。我转头看向他,他那鹰一般的眼睛直望山下,盯着每一个人,随时准备吹响哨子。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六
这使我不由地想起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虽然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但是这个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历史的节日依然铭记在大家的心里。
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等方面的变化,所以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
我们在家里准备了一些点心,水果,小吃和酒等祭拜物品,然后又去鲜花店买了白菊花和黄菊花。我们本想买十六枝菊花,但是鲜花店的阿姨告诉我们:“给逝去的家人买菊花的时候要买单数,不要买双数。”所以我们买了十五枝菊花。这下,我又学到了一点小知识。我们一路上看见了很多拿着鲜花的人们,这些人们大慨也是去扫墓的吧,他们的神情都很严肃,可能也在思念自己的亲人吧。
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坟山上,看见许多坟山已经挂起了上坟钱,还有一些祭上了鲜花。我们也摆上了祭拜的物品,表示我们晚辈的孝心。大人们分工忙开了,有的除草,有的添土,不一会儿就把杂草丛生的坟头整理得干净许多。最后大家按从大到小的辈分轮流磕头祭拜,口中还念念有词。
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绿之时,逝去的亲人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长长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又到一年清明节(实用17篇)篇十七
今朝远非昔日可比。往年的中秋,一家人都搬了竹凳坐在小区门口的树下乘凉赏月。我非要坐在奶奶的膝盖上,身上沾着明亮的月光,要她讲故事与我听。
奶奶少与老人们讲话,除非是熟人。此时,她操着浓重的湖北口音,说起了一个“故事”。
奶奶的朋友去世了,她的孙女哭得好伤心,喊着‘要奶奶’……奶奶有些发愣:“你说我能陪你多久?中秋还能过几次?一次。三次……也许是十五次……算算……你都可以上大学了……”
那时的我虽年幼,但还是隐约能听出话中的意思,但那时我只觉得她神神叨叨,不耐烦的喊:“奶奶能陪我很久,别人的奶奶又不是我的,你喜欢别人的小孩。”我不耐烦的跑开了,看不见她的神情,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该回去了,我笑嘻嘻的喊了几句奶奶的名字,奶奶扑过来假装打我,我迅速跳开,笑得更欢:“嘿嘿……打我呀打我呀……”
我对这个“喊名字游戏”上了瘾,每年见到奶奶都会喊她的名字,可现在……。
月光依旧沾在我的身上。
奶奶,你看得见吗?今年的月亮格外明亮,明晃晃的,真像是“白玉盘”。
又是一年中秋,却没有了奶奶,圆圆的月亮祝福全家团圆,却物是人非。
月亮还挂在空中……。
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