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万圣节活动日记篇一
参加万圣节,首先我们要把自己cosplay一番,我扮演成了fonzen里的alsa,而我的两个表妹呢,一个是善良美丽的白雪公主,一个是灰姑娘辛德瑞拉。我有一双漂亮的手套,白雪公主有一个女王头饰,辛德瑞拉穿着一双水晶鞋,我们三个人cosplay成功了,于是我们就向着小区的活动中心出发了。
哇,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可真多呀,他们的装扮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扮超人,有的是扮女巫,有的扮是日本武士,还有各种造型的'小丑。我们听明白了游戏规则,便踏上了征程。“瞧!那边有一个南瓜灯,我们快进去!”辛德瑞拉发现了目标,我们便摘下了的南瓜灯飞奔上去。
原来是个鬼屋,里面阴森森的,中间点着鬼火,两个表妹吓得瑟瑟发抖,我牵着她们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突然一个无头鬼向我们冲过来,两个表妹赶忙躲到我的身后。谁知我一脚上去,无头鬼就out了,表妹们一脸佩服地看着我,我顿时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又遇到了许多怪物,我们齐心协力把他们一一打败了。大boss来了,我看到地上有把玩具枪,心生一计,待boss走近一下拿起枪瞄准boss,“啪”的一声boss中弹倒下去了,瞧!我多厉害!我们取得了终极隐藏的号码牌。
拿着号码牌,我们就出发到对应的人家去讨糖。我们站在门口大声说:“trickortreat”。大人们连忙把事先准备好了糖果分给了我们。不一会儿,我们就讨了好多各种各样的糖果,放到了自己的南瓜包里。
那一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把讨到的糖果分享给别的小朋友。没想到这个外国的节日也挺有意思的,我和表妹们都玩疯了,我们约好明年还要一起参加。
万圣节活动日记篇二
我抬着头看着窗外,如丝的细雨从空中飘下,把大地重新刷洗了一遍,时光如这朦胧的细雨,将一些往事从我的记忆中悄然洗去。但是那一个20xx年的万圣节,使我永远也忘不了,想着想着,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快乐的夜晚……
记得万圣节那天,英语吴老师让我们全班去参加万圣节party。晚上,大家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搞笑服装,戴着恐怖的面具,我穿着一身蓝色小裙子,戴着一个巫婆一样的面具,她的脸上都是血,嘴角露出诡异的笑,怪吓人的。
“晚会开始了!”不知谁这么一说,大家都高兴的叫起来,这时戴面具的老师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包糖,没等她开口,我们就一齐蜂拥而上,口里还念念词:trickortreat(不给就捣蛋)。有的同学还故意做出恐吓的怪动作,大家笑着、闹着……
我最喜欢的t台秀开始了,我和梅岑彬一组,突然一阵摇滚乐响起。一个小同学戴着一副黑墨镜,身穿黑色的燕尾服,头戴一顶黄色的牛仔帽,一手插腰,不停地扭着他那细长的腰,另一只手扶着黑墨镜,当他摆pose时,他打了一套拳,拳似流星眼似电,身如蛇形腿似转,动则雷霆万钧,静则稳如泰山,就象一个小帅哥。顿时,台下一片掌声。
该轮到我们了,我突然感到有点害怕了,不敢上台,怕丢人现眼。那一刹那,音乐就象奔驰的野马再次响起,这时梅岑彬小声对我说:“不用怕,我们一定行!”
我镇了镇,走上了台。我们俩手牵着手,我踩着音乐的节奏,走着正规的台步,模仿电视里的模特,左右脚轮番踩着两脚中间平行线,两手k着腰,面带微笑,扭着腰。梅岑彬就像一个可爱的小熊,摆造型的时候我两手展开,眼看前方,做出一个美的舞姿,就犹如一只小白天鹅,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20xx年那个快乐的夜晚时时萦绕于心,使我难以忘怀。
万圣节活动日记篇三
在每年的10月31日里就是——万圣节了。“万圣节”又称为“鬼节”让人听上去都会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是英语世界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北美、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
万圣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夜扯上关系的事物有鬼魂、食尸鬼、巫婆、蝙蝠、黑猫、猫头鹰、精灵、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学怪人。
听说在万圣节的那天里,当晚小孩就会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挨家挨户地收集糖果。万圣夜的主要活动是“不给糖就捣乱”。小孩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声音特效和制烟机器营造恐怖气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
不但是是如此,还有那南瓜,看起来好可爱、好漂亮。
南瓜是橘黄色的,所以橘黄色也成了传统的万圣节颜色。用南瓜雕制南瓜灯也是一个万圣节传统,其历史也可追溯到爱尔兰。传说有一个名叫杰克的人非常吝啬,因而死后不能进入天堂,而且因为他取笑魔鬼也不能进入地狱,所以,他只能提着灯笼四处游荡,直到审判日那天。于是,杰克和南瓜灯便成了被诅咒的游魂的象征。人们为了在万圣节前夜吓走这些游魂,便用芜菁、甜菜或马铃薯雕刻成可怕的面孔来代表提着灯笼的杰克。爱尔兰人迁到美国后,便开始用南瓜来进行雕刻,因为在美国秋天的时候南瓜比芜菁更充足。现在,如果在万圣节的晚上人们在窗户上挂上南瓜灯就表明那些穿着万圣节服装的人可以来敲门捣鬼要糖果。在南瓜灯里,往往人们会将蜡烛或是一些糖果放进去。
这些就是万圣节的一些活动,也是孩子们喜欢的节日,有挨家挨户收集糖果的孩子们、扮鬼搞恶作剧、还有那南瓜。有这些的搭配共同构成“万圣节”的丰富多彩。
万圣节活动日记篇四
这周五,我参加了英语培训班的“万圣节”活动,感受到了浓重的西方文化。
步入大堂,我就得到一个南瓜兜,拆开一看,里面竟是一件红领黑边的斗篷。于是我立马摇身一变,变成了德古拉吸血鬼伯爵,混入浩浩荡荡的怪物大军里,向着黑暗进发。
进入鬼怪们最喜爱的黑暗世界里,我们开始寻找南瓜灯。传说南瓜灯是一个叫杰克的人玩弄了恶魔,死后既不能进天堂,也不能入地狱,他只好提着南瓜,里面装着魔鬼给他的鬼火来照明道路,无休止地走着。而现在,南瓜灯却成了万圣节的标识,是万圣节必不可少的装饰。
我冲进房间里寻找。咦,黑漆漆的屋子里,为什么会有亮光在一闪一闪地发亮呢?走近一看,我这才发现这就是南瓜灯。我赶紧拾起来,为了抓紧时间,我快速“扫荡”了几个教室,却碰到了不少“拦路虎”。我不得一一回答它们的英语问题才得以脱身。一路上,我过五关斩六将,也只找到了五个南瓜灯。
到了“南瓜灯收购处”我换到一个真正的南瓜灯,拿着自己的胜利品,我又去参加了“啃苹果”大赛。水盆里清澈的水上浮着几个红通通的苹果,我努力把脸潜下去,狠命一咬,结果却只喝了一大口水,引得旁边的同学哄堂大笑。看来,咬苹果可真是个体力活,口水都快流一盆了。看着别人都咬到苹果,我很着急,脸得憋通红,等到一个苹果漂到我的面前,我急中生智一咬。嘿,居然被我咬到了。我得意极了,又朝另一个目标发动进攻……最终,我们小组得了14分的好成绩。
这次万圣节旅程,我笑过、嗨过、享受过,期待下一个万圣节的到来……
万圣节活动日记篇五
接到杭州网给小记者们举办万圣节英语派对活动的信息,我立刻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
10月31日,我早早地来到集合地点,看到一些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学生已经到了,看来,大家对这个活动都很感兴趣。
整个活动是一堂非常有意思的英语课。这滋味,就由我来介绍吧!课的内容是学习万圣节的英语单词,了解万圣节的来历。最基本的“万圣节”活动内容,和万圣节必不可少的一句话“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老师为了让我们记住所学的内容,特别穿插了游戏活动。游戏是让我们在一座模拟房子前敲门,说:“trick or treat.”发音准确的就可以进入屋子,并且可以领到两颗candy,也就是糖果。玩这个游戏时也很有趣,有的同学规规矩矩地说:“trick or treat.”老师就发给他2颗糖;有的同学比较腼腆,声音很轻,老师就鼓励他大声些;有一个同学特别有想象力,以颤抖的声音说:“trick or treat.”,模仿“鬼”的样子,引得大家哄堂大笑。还有一个游戏,叫“咬苹果”,把苹果吊在绳子上,用一根筷子叉牢,然后我们去咬。苹果好难咬到哦,有的围着苹果打圈,有的和苹果玩起了“敌进我退”的游戏,游戏结束,不管有没有咬到苹果,老师最终都将苹果给了我们。
课后,我们用万圣节道具拍照。道具有南瓜、斗篷、手杖等,小朋友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道具拍照。我先用自己的面具和一个南瓜灯拍了一张,有一张很好玩,我穿着斗篷,手拿仙棒,脸带羽毛面具,还有一个猫耳头箍。呵,这身穿戴,我活像一个猫耳小女巫。我还拍了好多照片,都戴着mask(面具),很有趣,真好玩。
派对结束后,我急着打听下一周杭州网为小记者安排了什么活动,啊,活动还真丰富啊,有赛卡丁车、有制作蛋糕等,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杭州人的品质生活,在回去的路上,我不停地念叨着:“下次我还要参加杭州网小记者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