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指导教学的框架,确保教学有序进行。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一年级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
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
训练学生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己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二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1-2;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1-2;4、会写1和2;教学重、难点:写1和2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1-2、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1-220分钟,写1和2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小朋友们会数数吗?那你们知道数字还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吗?(阿拉伯数字)那你在哪见到过数字?(出示课件)2、师:从今天起咱们就要来学习这些数字,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咱们要来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数字学得好!
二、新授1、师:请小朋友伸出你们的手指。你们知道哪个手指表示1吗?那你觉得哪个手指做起来最舒服?那我们可以用食指表示1。谁会写1,那就更厉害了。(指名)2、齐读,指名读。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1和2。
四、作业写1和2各20个。
教学反思:大部分孩子上课开始慢慢懂规矩了,基本消灭乱走动现象。1和2大部分写得不错。4、5人动作较慢,2、3人不会动笔。重要的是把习惯培养好了,再开始慢慢教学。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3-4;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3-5;4、会写3、4和5。
教学重、难点:写3、4和5。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3、4和5、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3-520分钟,写3、4和5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和2。
2、请生用点点表示1和2。
3、请生用物体表示1和2。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请生写1和2。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4。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耳朵?你们有几只耳朵呀?谁来帮我数四只粉笔。谁还能数出4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4像红旗迎风飘)(出示课件)数红旗。
3、引出5。5怎么表示呢?谁来用点点表示。想知道怎么写吗?(出示课件)像什么?(5像称钩来买菜)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3、4和5。
四、作业写3、4和5各8排。
教学反思:有些孩子3和5写不好,有些孩子喜欢用以前的手势表示5,不是不行,只是为了以后用手指算数时更加方便,要求学生用大拇指表示5。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6、7;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6、7;4、会写6和7。
教学重、难点:写6和7。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6和7、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6-720分钟,写6、7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1--5。
2、请生用点点表示1--5。
3、看点点表示数字。
4、请生背数字儿歌。
5、看图填数字。
2、看看老师的手指是几?引出7。用点点表示。数一数有几只口哨?谁还能数出7个其它物体?怎么写?像什么?(7像镰刀割小草)(出示课件)数镰刀。
三、巩固练习1、请生用手指表示数字。
2、请生用点点表示数字。
3、请生来带读数字。
4、请生写6、7。
四、作业写6和7各8排。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上都会写,但“7”有少数同学会写反。
篇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8、9和10;2、理解它们表示的数量;3、会用手指头表示8、9和10;4、会写8、9和10。
教学重、难点:写8、9和10。
教学准备:课件、贴纸、数字卡片8、9和10、可数的物件教学时间:学习8、9和1020分钟,写8、9、1015分钟,5分钟互动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课件)数喜羊羊,青蛙,鸽子。
2、看尺子填数字。
3、数珠子。
4、看点点写数字。
二、新授1、(出示课件)数一数操场上有多少人吊环?有多少朵花?有多少人踢球?分别引出8、9、10。
2、指名生上来写数字。
3、指名根据数字画点点。
4、指名用手指表示数字。
5、1什么1,棍子1。2什么2,鸭子2。
3什么3,耳朵3。4什么4,帆船4。
5什么5,钩钩5。6什么6,大肚6。
7什么7,拐杖7。8什么8,眼镜8。
9什么9,汽球9。10什么10,棍子打棒球。
6、抢答某数的前后是几?
三、作业写8、9、10各写了5排。
教学反思:8很多孩子写不好,有的能连写,有的不能连写。9的孩子写得真的像个球。有部分孩子把10写反。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三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1,(),(),4,(),(),7。
7,(),(),4,(),(),1,()。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认清8和9的.字形。
(2)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教师示范。
(4)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四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课时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五
内容:
p53-p54的内容及练习八第1-2题。
目标:
1、通过数8、9个的物体的实践活动,认识8、9,会写8、9。
2、知道9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数的`大小,
3、能准确区分8个、9个和第8个、第9个,培养初步的比较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
重点、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及比较大小。
教具:多媒体。
学具:小棒。
教法:引导观察法。
学法:观察操作法。
教程:
一、创设情景。
1、从0数到7,再从7数到0。
2、小花猫钓无尾鱼和半截鱼的故事引出8、9。
3、板书:8、9的认识。
二、合作探索:
1、认识8、9。
(1)引导观察主题图,仔细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图意。
(2)用8、9说一句话。
(3)提问小结。从说一句话中,你知道8、9的用途吗?数字8可以是八个任意物体的数目,也可以是第八个、第八名、第八等。
2、基数和序数及大小比较。
(1)操作:拿出数字卡片08,摆一摆,从0排到8,再从8排到0,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排的。
(2)涂色:p54蝴蝶图,给从左数第8只蝴蝶涂上黄色,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3)媒体出示:尺子图,引导观察数的顺序。
(4)媒体出示点子图,数7和8,8和9并比较大小。
(5)指导写8、9,练习写8、9。
三、应用拓展:
1、练习八第1题。
多媒体出示动物坐火车的图和火车进山洞的图。
2、练习八第2题。
3、从小到大排列下面各数:2、3、5、8、0、1、4、6、9、7。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六
教学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熟练掌握8和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掌握8、9的组成。
教学用具:教具一箱、学具一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拍手游戏6、7的组成。
师:凑成6。我拍2,生:我拍4。
2、口算7以内的加减法。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9的组成。板书课题。
二、新授。
1、8的组成。
(1)让学生拿出8个五角星,把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2)学生汇报,师板书。
(1)这7种你只要记住哪几种就可以全部记住。整理得出: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七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小朋友们的中间,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小组讨论评议。
教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教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一盒橡皮泥、积木一盒。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教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一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小组中讨论,教师巡视。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小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
(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九
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理解非整十两位数的意义,会按顺序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非整十的两位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继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事物和看日常生活的意识,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一、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有非整十数的场景,告诉学生几十几的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可大了。
讲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几十几的两位数。(板书课题:认识几十几)。
二、直观认识几十几?
谈话:请小朋友们数出23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看谁摆得又快又好。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摆法,比一比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感到摆成2捆(每捆10根)和3根比较好,因为这种摆法能一眼看出是23根。
谈话:刚才老师说出23这个数让你们摆小棒,你们摆得都很好,下面让你们先摆小棒再说数,看谁能摆得对,说得对。
讨论:三十九根添上一根是多少根?你能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吗?小组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提问:三十九添上一是四十,那么四十九添上一,五十九添上一九十九添上一各是多少呢?
让学生从四十数到一百,每个人都要在小组内数给同学听。
三、教学写数、读数和数的组成?
教师先在计数器上拨珠,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上拨4颗珠。
提问:你知道现在计数器上的算珠表示的数是多少吗?谁能对照着计数器把这个数写出来?
让学生一起把这个数读出来。
提问:24中的2表示什么?4呢?24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让学生用计数器在小组内拨34和43,完成第21页例题的填空,然后进行几十几数的听写练习。
四、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数一数我们教室里有多少个同学,看谁数得又对又快,并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数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这么多星星,怎样数呢?学生数过后,指名说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出图上的数,并说一说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然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几十几的数,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5.想想做做第5~7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检查。
五、总结评价?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样的数呢?下课后再找一找在哪里能发现几十几的数,把它告诉老师或同学。
认识几十几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
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2元、5元、1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两人小组互相说悄悄话,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
2、教学例4。
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
(1)1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
(2)1张10元可以换几张1元?
(3)1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
(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54页“做一做”。
2、课本第55页第5题。
3、第56页第6、7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对人民币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1元=10角。
1角=10分,你还有什么问题?
1元=10角10角=1元。
1角=10分10分=1角。
教学反思:
(略)。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一
1、巩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创造想象以及动手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建立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用平面图形拼图。
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和区别。
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本质上的区别课前准备水彩笔及各种立体图形的积木。
1、复习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你知道哪些立体图形?哪些平面图形?
1、36页1说说这图中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请你按书上的颜色图色。
3、36页3数一数各平面图形有几个?你是怎么数的?教学生要按一定顺序数,才不会漏数。
4、37页4自由拼平面图形,看谁拼得漂亮,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几个平面图形拼成的。
5、37页5一组一组出示图形,圈出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先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出示实物来验证。
提问式复习学过的知识,勾起回忆。
辨认及操作中进一步巩固知识。
交流中学会数的方法。
加深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认识。
1、出示立体图形,说说你能看到哪些平面图形?
2、同桌自己摆各种图形,请对方数数各有几个什么图形?
3、做习题册中练习。
拼摆中加深。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二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1课时。
1、图片;
2、自己动手做几个你认识的图形;
3、水彩笔。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三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谈话: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1、谈话: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1元=10角。
2、引导: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1张1元可以换()张5角;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四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8页练习二十的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教学重难点: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2、初步认识正方形
3、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4、辨认正方形、长方形
5、联系实际加深认识书上98页做一做第2题
二、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的第一题
2、动手涂色让学生看练习二十一第3题
四、有余力的学生选做书上98页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书上99页练习二十一的4、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
能力: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难点:学生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能够辨认出三角形和圆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听算20道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
2、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名称和边的特点
二、新授
1、初步认识三角形、圆
(1)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认识圆
2、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圆的认识
(1)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1题
(2)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做书上99页做一做第3题
三、达标测评
1、练习二十一的第4题
2、动手涂色,练习二十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五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左右的相对性。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左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1、找一找(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数学和的认识组成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教案大全(16篇)篇十六
1、使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在购物活动中,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付币,换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是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在取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多媒体1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超市图)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呀!今天老师也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小朋友想要吗?(想)。
想要可没那么容易,老师有个规则:你们必须用钱来买。
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1、认一认。
(1)小朋友面前有1个小钱箱,请取出你认识的人民币,在小组内介绍一下,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2)谁愿意将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这是1元。(电脑显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1元吗?
生:有。这也是1元。
师:它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这是纸币,这是硬币。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在买东西的时候面值是一样的)。
生:这是5角。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看颜色。看数字。(点击电脑闪烁数字)。
师:还有5角吗?
生: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相应的人民币,将数字突出闪烁,并适时介绍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比较两张数字相同的人民币:他们都有1字,他们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从而引出单位:元、角、分)。
(3)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可以看数字和它后面的单位,还可以看颜色、大小等等。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教师出示人民币,指名辨认)。
2、练一练。
小朋友,学得到底怎样呢!电脑老师来考考你,把书翻到61页,完成“想想做做”第1、2两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校对订正)。
3、取一取。
(1)我们来看看电脑屏幕(电脑出示)练习本5角。
(2)如果买1本这样的练习本,需要多少钱?你准备怎么付?
生:付一张5角。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跃跃欲试)。
生:我拿了5张1角。
师:为什么这样拿?
生:1角+1角+1角+1角+1角=5角。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媒体演示)你的方法真不错!还有吗?
生:2张2角+1张1角。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2角+2角+1角就是5角。
师:(电脑演示)你真棒!喔,你还有,来。
生:1张2角+3张1角也是5角(电脑演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各种方法)。
(3)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要付5角,不仅可以直接付5角的纸币或硬币,还可以用2角,1角的零钱凑成5角。这儿还有一支1元的自动铅(出示自动铅1元)。
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付钱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摆一摆,比一比哪组的方法最多?
(4)学生试着拿一拿,交流。多媒体出示。
哪组先来说?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说得对不对?
生:我付2张5角的(电脑演示)。
师:你总共付了几角?
生:10角。
师:他的方法对吗?为什么?
生:1元就是10角。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付5角2张2角1张1角。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5角+2角+2角+1角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5)小结:小朋友真聪明,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10角就是多少?1元就是多少角?(板书:1元=10角)。
4、想一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元=10角,下面大家想一想,1角=()分呢?
三、创建购物情境,巩固新知。
小朋友学得真快!接下来,我们就开展购物活动。先来挑选几位商店经理。
哪位经理来介绍一下你的商店?
生:这里是“阿凡提商店”,我们商店的东西可多啦!一支铅笔4角,一本本子5角,还有其他好多,大家快来买吧!
师:那怎样才是文明小顾客呢?
生:要排队。
生:要付钱才能买到东西,不能随便拿走。
学生进行活动,汇报买的过程。
生:我买了一支笔,用了4角,我付了1元,找回6角。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人民币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1、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2、帮家里购买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