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体验和感悟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一
除此之外,其他选手也通过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对生活的感知力,带来各具特色的精彩表现,让人耳目一新。担任夜间新闻主播工作的商亮,常在播报新闻时遇到一些诸如火灾、地震、泥石流的突发事件。为了致敬和平时代的守护者和逆行者,他选择从另一个角度叙述,将热血英雄私下有笑有泪的真实一面娓娓道来;年仅23岁的张楚雪,在自我展示环节轻松切换粤语、英语,通过讲述掌握15国语言的柬埔寨网红男孩沙利,聚焦到“一带一路”普惠世界的初心上;来自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沙海波,则带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颁奖典礼”,轻松幽默的风格引得现场众人忍俊不禁。
康辉再谈主持人成长之路,董卿专业点评温和有力本着对优秀新闻人的高期待与高要求,康辉和董卿以独到的见解输出专业“干货”,既有妙语连珠的精准点评,也有温和有力的价值传递。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高嵩十分善于捕捉新闻中的细节,发掘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某次工作中,记者同事分享的案例让高嵩触动不已,他通过搜寻资料、前往相关地点等实际行动,感受新闻中的“故事”。康辉表示:“高嵩的从业经历虽然不长,但是他真的是在做一线的记者。我们在上一场的比赛过程中曾经提到过,从记者到好记者,再到主持人,接着变成好主持人这条路是走的最踏实和最扎实的。”
来自湖北卫视的刘熙烨在自我展示环节,把曾侯乙编钟原件的复制件“搬”来现场为她“助力”。她以自豪的口吻再现曾侯乙编钟磅礴的历史,讲到动情处,还上前奏响了编钟。在如此丰富的形式设计下,她稳定的发挥得到董卿认可:“刘熙烨真的是借了一件我们民族文化五千年文明的彩衣来助力,整个设计也非常巧妙。”白影通过三分钟的讲述,带全场了解世界冠军蒋应成的人生故事,董卿说:“这个少年赢了,赢在他曾经的梦想,更赢在他一直在不懈地奋斗和努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二
在如今综艺节目全面开花的形势下,央视《主持人大赛》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绝非偶然。央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表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就会错过一些年轻人的才华,我们和千家万户的观众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关注电视本身,这对电视和观众来说都是好事。”全媒体时代下,《主持人大赛》用一场最顶级的赛事,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情怀与追求,同时,大赛也凭借精良的内容制作拥抱年轻群体,实现了自身的“逆生长”。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三
历经暂缓播出一周后的漫长等待,观众终于等到央视主持人大赛的第二期节目。有了第一期节目珠玉在前,第二期节目也是备受期待。整个第二期的节目依旧干货满满,选手们渐入佳境的表现也对得起观众们长达两个星期的等待。
第二期依旧是12名选手登场,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个组别。选手们整体的表现不错,新闻类6位选手整体较上一期有些平庸,缺少王者选手也让节目精彩度大打折扣;文艺组的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地方台主持、在校生纷纷参赛,其中蔡紫高水平的自选节目和即兴发挥惊艳全场,她也获得了两期以来文艺组别最高的97.087分。
新闻组缺少王者精彩打折。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一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新闻组别的6位选手各个抢眼,幽默诙谐的体育解说赵思衡、深情款款的姚轶滨、奋战新闻一线的邹韵等,高手之间的过招很过瘾。尤其是获得最高分的邹韵,一出场就展现了年度总冠军的气质,举手投足间让人赏心悦目。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四
相对于第一场的强手如林,第二场的6位选手整体稍显逊色: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高嵩,面对观众依旧是“会脸红的男孩”,整个给人的感觉有些紧;刚踏上主持岗位不久的应届毕业生张楚雪同样显得青涩稚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田靖华,他讲述了夫妻二人同位主持人的那种“白天不懂夜的黑”,这也让同为“夫妻档”主持的鲁健感同身受。
地方优秀主持人扎堆出现。
央视开门举办主持人大赛,这也给很多地方卫视主持人崭露头角的机会。第一期的比赛中,来自湖南卫视的李莎冥子、江西电视台的尹颂、安徽电视台的孙鹏飞等选手都展现了不俗的实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五
37岁的“芝麻哥哥”刘洋,从业已经超过。本次他在大赛的舞台重新出发,让不少曾经的“孩子们”隔空表白:“声音一出来就知道没变,他可是我的童年偶像啊”“专业性和情怀让我对他的勇气肃然起敬”。赛场上,刘洋戴着黑框眼镜,顶着熟悉的爆炸头,活泼有趣的主持风格感染力十足,纯真的表现让董卿感叹:“这是一种真正的逆生长,出于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才能让自己这么多年如一日地保持一种相对纯粹的状态。”
这些已经有多年主持经验的老将,不仅拥有成熟的专业技能,更难能可贵的是多年如一日地保持热情与活力,以真诚的表达展现真正的追梦赤子心。在众声喧哗的时代,他们能够始终秉持人文坚守与新闻理想,为记录社会发展、弘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也使得他们能够在如今媒体融合、技术革新的浪潮下,紧立在时代“潮头”,坚持用话筒为梦想、为时代发声。
除了主持老将实力强劲以外,本场选手中,90后新秀也成为一大亮点。他们将自己对新闻事件独特的感知,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深刻感悟融入讲述中,在赛场的“画布”上绘出属于他们的精彩一笔。土家族姑娘白影用“笨小孩”蒋应成的追梦故事开启讲述,她将自己对梦想的坚守融入其中。“倒计时三二一,喷漆误差0.01毫米以内,喷漆色差为0”,白影用语言生动还原了蒋应成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惊心动魄的夺冠时刻。和蒋应成从云南农村出外打拼,经过一千八百多个日夜的苦行僧生活,最终实现“蜕变”一样,白影十二三岁走出湘西深山,北上求学,成为了一名新闻人。如今她卸下一切包袱,怀抱初心登上大赛舞台,温情细腻的讲述令董卿十分动容:“这个叫蒋应成的孩子一下子就让我很感动,这个少年赢了,赢在他曾经的梦想,更赢在他一直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当中。”
在如今综艺节目全面开花的形势下,央视《主持人大赛》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绝非偶然。央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表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就会错过一些年轻人的才华,我们和千家万户的观众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关注电视本身,这对电视和观众来说都是好事。”全媒体时代下,《主持人大赛》用一场最顶级的赛事,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情怀与追求,同时,大赛也凭借精良的内容制作拥抱年轻群体,实现了自身的“逆生长”。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六
在如今综艺节目全面开花的形势下,央视《主持人大赛》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绝非偶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二期观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
本期比赛中,来自湖北卫视的刘熙烨让人印象深刻。热爱传统文化的她在三分钟表演中将“全场最大道具”编钟带到了现场,传统文化传承的故事在她的口中娓娓道来,行走间主持的她很平稳,该着重的点也都展现出来,整体文艺气质让人看了很舒服。
来自陕西广播电视台的沙海波,拥有迷人声线和主持人独有的亲和力,言语诙谐,风格鲜明,气氛带动得很好。虽然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口误而遗憾被淘汰,但是他的选题和表现让人感受不一样的主持魅力。
蔡紫一枝独秀获得最高分。
第一期的比赛中,新闻组别中出现了王者气质选手邹韵,第二场的比赛中,文艺组别也出现了冠军气质选手——蔡紫。康辉说她很有亲和力,董卿称赞她有天真的气质,这位32岁的妈妈主持人也用抢眼的表现征服全场。
作为一名6岁孩子的妈妈,蔡紫带来的是三分钟主题是文化传承。她从参观博物馆的奇妙感受出发,通过自身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将中华文化的传承娓娓道来。整个讲述如春风佛面,把人带入故事中。
相对于第一场的强手如林,第二场的6位选手整体稍显逊色:来自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高嵩,面对观众依旧是“会脸红的男孩”,整个给人的感觉有些紧;刚踏上主持岗位不久的应届毕业生张楚雪同样显得青涩稚嫩;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田靖华,他讲述了夫妻二人同位主持人的那种“白天不懂夜的黑”,这也让同为“夫妻档”主持的鲁健感同身受。
地方优秀主持人扎堆出现。
央视开门举办主持人大赛,这也给很多地方卫视主持人崭露头角的机会。第一期的比赛中,来自湖南卫视的李莎冥子、江西电视台的尹颂、安徽电视台的孙鹏飞等选手都展现了不俗的实力。
历经暂缓播出一周后的漫长等待,观众终于等到央视主持人大赛的第二期节目。有了第一期节目珠玉在前,第二期节目也是备受期待。整个第二期的节目依旧干货满满,选手们渐入佳境的表现也对得起观众们长达两个星期的等待。
第二期依旧是12名选手登场,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个组别。选手们整体的表现不错,新闻类6位选手整体较上一期有些平庸,缺少王者选手也让节目精彩度大打折扣;文艺组的选手水平参差不齐,地方台主持、在校生纷纷参赛,其中蔡紫高水平的自选节目和即兴发挥惊艳全场,她也获得了两期以来文艺组别最高的97.087分。
新闻组缺少王者精彩打折。
央视主持人大赛第一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新闻组别的6位选手各个抢眼,幽默诙谐的体育解说赵思衡、深情款款的姚轶滨、奋战新闻一线的邹韵等,高手之间的过招很过瘾。尤其是获得最高分的邹韵,一出场就展现了年度总冠军的气质,举手投足间让人赏心悦目。
在如今综艺节目全面开花的形势下,央视《主持人大赛》能够保持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绝非偶然。央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表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就会错过一些年轻人的才华,我们和千家万户的观众一起走过了这么多年,可以吸引更多观众关注电视本身,这对电视和观众来说都是好事。”全媒体时代下,《主持人大赛》用一场最顶级的赛事,让我们看到年轻人的使命、担当、情怀与追求,同时,大赛也凭借精良的内容制作拥抱年轻群体,实现了自身的“逆生长”。
聚焦一个迟到20xx年的承诺,展现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成就的高嵩;终于以主持人的身份与偶像撒贝宁站上同一舞台的齐岱泽;三种语言切换自如,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一带一路”下平凡故事的张楚雪;用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阐释了“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岁月里对得起每一寸光阴”深刻道理的孔皓;还原消防战士最真实的一面,致敬烈火英雄的商亮;用一场与众不同的颁奖典礼感谢“梦想守护人”的沙海波,这些主持界的后起之秀,凭借各具特色的年轻化表达和新时代视野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网友对他们的表现给予高度认可:“年轻人有这样的心理素质,不慌乱,镇得住,有节奏,未来不可限量。”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七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主持人大赛》,《主持人大赛》的比赛规则是先由选手进行三分钟自我展示,然后抽题完成90秒即兴挑战,最后由评委及在线大众投票,票数多的人获胜,票数少的人则被淘汰。这场大赛可真激烈啊!观看之后,我收获颇多,在此与大家分享。
我看了所有的.选手,没有一个说错字的,而且从来没有说了一句话,然后又说“哦,不对!”,可见,主持人的要求很高,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练习,一字不漏,一字不错!
在90秒即兴挑战时,语言全是自己组织,很容易说错,但是他们并没有,反而说得很好,这需要极强的脑力以及……,好吧,我确实应该像他们学习。
他们在90秒极限挑战前根本没有时间准备,念完题就开始了,选手们只能在比赛的过程中随机应变。即使如此,选手们不仅能将时间把控地很好,又能在我们看似很短的90秒中,充实丰富有趣的内容,打动观众。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并且学习以上几个优点,这样说不定以后我们也会获胜呢!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八
“奋斗有我,为梦发声”,日前,由中国劲酒独家冠名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xx主持人大赛》,于10月26日在央视一套闪亮开启!据悉,此次主持人大赛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后举办的首次大赛,旨在为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输送全媒体、全球化和复合型的主持人才。中国劲酒携手主持人大赛,鼓励新生代主持精英为梦想奋斗拼搏,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
备受瞩目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xx主持人大赛》,是总台成立后推出的第一个电视大赛,作为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赛事,节目吸引了董卿、康辉和撒贝宁等顶级主持人热忱参与,集结了全球最优秀的主持新“声”同场竞技,并引发了主持圈、电视圈、文化圈和财经圈等各大圈层的高度关注与广泛热议。
本届主持人大赛,由曾经获得第三届主持人大赛金奖的撒贝宁主持,董卿、康辉作为点评嘉宾,专业评审团涵盖业界和学界专家,包括著名主持人敬一丹、鲁健、朱迅、刘欣、高博和王冠等,以及来自学界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阵容堪称“行业顶尖”。
中国劲酒携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xx主持人大赛》,通过cctv传播平台,向更多消费者展示劲酒30年来的健康品质历程,同时也开启了品牌传播新格局!站在30年的全新起点,中国劲酒创新与央视内容合作模式,通过深度内容与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融合,以沉浸式内容营销,深度传递健康向上、拼搏进取的品牌价值观。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九
白居易曾说,蜗牛角上争何?石火光中寄此身。英国诗人(blake)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从丰子恺先生的《活着本来单纯》里看到就摘抄下来)下午在书中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觉得特别应此时的景此时的心情,今早三看《主持人大赛》,依然觉得收获许多,在这些选手身上,让我看到了看待人事的格局,让我看到了下沉生活的力量,也让我在思考,也许和他们之中的一部分处在相似的年级段,如新闻类选手邹韵,只是为什么我们的格局如此大不同?他们为梦想的努力,对自己而言真的就是一种鞭策。
正常比赛下来,中间环节衔接无缝,无任何广告插入,选手分钟自我展示和90秒即兴考核轮番进行,感觉主持人、选手、我女神董卿和男神康辉的点评,全程字字句句于我而言都是干货,没有一个字是多余,没有一秒钟是浪费。
有网友说这简直就是一篇篇高质量的申论,是一篇篇作文的典范,我觉得这于实用而言评价真是贴切。种草这个节目,一直追下去,也会对他们的发言逐一记录再去认真学习。
上周在家里无意看到这个节目,就随意看了几眼,第一个吸引我注意力的看到了我女神做点评嘉宾,那这个节目我一定会追。说起董卿,可能这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出色的主持人、制作人,因为她和她的一些节目承载着我和我父亲、其他家人间很多美好的回忆,特别是春晚,所以当知道16年董卿不再主持春晚开始,那种失落是难以用言语去描述的,没有董卿的春晚,于我而言,就没有什么感情色彩在里面了。后来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感觉都是治愈我的一些节目,看到她,就感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和色彩。我真是太爱她,而她自身的成长历程,一直是我的`榜样。我希望自己也有一天像她一样,像她呈现我的形象和感觉那样,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好,懂得为自己热爱执着也好都需要一步一步去努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
记得董卿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时,脱口而出的诗词,精彩绝伦的语言,让观众叹为观止。她的诗词功力,她的博学多才,她的强征博引,让观众大加赞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在台上的精彩表现,无不是台下辛苦训练的结果,更有着几十年的.沉淀、积累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一次,曾看过一段有关董卿主持的视频和图片。视频和图片中的董卿,正在为一个仪式做主持。当时的她正站在后台备场,现场虽然一片嘈杂,但董卿仿佛旁若无人,手里拿着稿件在认真地看,一会儿默默地记,一会儿抬起头来大声地读。
她在那里一遍又一遍的训练着,生怕读错一个字,生怕漏掉一个音。
本来我以为,她已经是主持界的大腕了,主持个节目还不是随口就来。然而看到这个视频,我才知道:所谓的名嘴,其实都是背后无数次努力的结果,是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地训练,一遍又一遍不断地琢磨,一次又一次认真地推敲。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凝结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厌其烦的重复、水滴石穿的努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xx主持人大赛》已经开播一段时间了,最新一场比赛已经进行到第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比赛中,有全国六十强选手,其中十八个人脱颖而出,经过一段激烈的角逐,选手们经过评委们的层层筛选,成功杀入了第三阶段。
在第三阶段中,又分为两场比赛,在十八位选手当中,九位新闻类选手,将在一场比赛当中同台竞技。而九位文艺类选手,也将通过比赛,决出晋级到最终总决赛的六个名额。最终进入总决赛的,将有十二个名额虚位以待。
比赛一开场,主持人撒贝宁通过简短干练的语言阐述比赛规则,紧张激烈的比赛也继续拉开帷幕。本期节目是文艺类选手9进6,可以说对于选手压力非常大。
本次选题主要考察选手的“脚力”“眼力”和“脑力”“笔力”,设置实战考核主题为“走出去”,走出演播室,走到基层,去实地的探访,所有的十八名参赛选手,都去到了他们各自的探访地点。他们将结合他们探访的素材和收获,来进行现场的阐述。
这次每位选手有五分钟的时间把他们的所看、所感、所闻用语言的力量分享给大家。
她有一双大大且明亮的眼睛,让人一看就很有亲切感的新疆姑娘。她的名字叫依利米努尔艾麦尔江,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小米。她在vcr中告诉大家“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是我的梦想”,入场时她告诉大家“走到这儿,我尽可能地去享受这个舞台,去做到最好的自己”。她抱着一颗平常心,迈着稳定的步伐走向舞台。
主持人大赛的主题就是“奋斗有我,为梦发声”,她的这次演讲仅仅贴合梦想和这次“走出去”的素材,紧紧围绕主题进行阐述。
小米这次去的地方是她自己的家乡,素材也是她从小生活、受教育的地方。她演讲的题目是《一堂好课》,主题是“沙漠里的大海”,把“小红柳”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回到梦开始的地方,用她那绘声绘色,华丽而朴实的语言,真情而温暖的故事,打动全场每一个人,让全场落泪。
小米在场上的每一次演讲都是拿出了自己全部的真情去表达,用真心去打动观众,用真心换真情。主持人有这样的真实情绪,是一件非常好非常好的事情。
当然,小米最后也是获得了全场最高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总决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二
32岁妈妈获赞“有天真气质”,“芝麻哥哥”从业20xx年实现“逆生长”
今年32岁的蔡紫,同时是一名六岁孩子的妈妈。三分钟的自我展示环节,她从自身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出发,以深入浅出的讲述,赋予传统文化更具时代特色的灵动。蔡紫身上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如春风拂面,让人印象深刻,获董卿称赞:“我认为一个好的文艺节目主持人,应该有天然、天真的气质,我觉得这一点你赢了。”作为第四位上场的“赛点”选手,她的登台同样意味着将有一位文艺类选手止步赛场,令“暂时”排名第一的选手也倍感压力:“蔡紫很强。”
本场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刘洋顶着熟悉的爆炸头,生动有趣的主持风格感染全场。作为有着超过20xx年少儿节目主持经验的“芝麻哥哥”,刘洋纯真的表现让董卿感慨:“这是一种真正的逆生长,是出于一种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才能让自己这么多年如一日地保持一种相对纯粹的状态。”
选手挑战“不可能”终与偶像同台,撒贝宁再唱20xx年前比赛歌曲身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齐岱泽,结合《挑战不可能》分享以自己为主人公的故事,并透露正是因为从小收看撒贝宁主持的节目,促使他走上主持人的道路。齐岱泽挑战人生中数次“不可能”,终于来到《主持人大赛》的舞台与偶像并肩而立。听完齐岱泽讲述这段“不解之缘”,撒贝宁笑着问道:“你一会儿《挑战不可能》,一会儿《今日说法》的,你要干什么?我还没打算退休。”
还是在校大学生的非科班选手孔皓身高192cm,刚上场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虽是以“新手”的身份首次参赛,孔皓依然通过精准的时间把控、流畅的语言表达,带全场感受姥姥王希玲对于国粹戏曲的匠心,以及手中纸扇的'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孔皓还邀请20xx年前曾在《主持人大赛》唱过《曲苑杂坛》主题曲的撒贝宁,现场共同合唱这首歌,获得阵阵掌声。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三
比赛现场出了一点小小的意外!不过,这个意外可以看出该节目的真实,也看出了选手面对现场突发情况时的掌控与心理承受能力。
昨晚的第一个文艺类主持俞熙雯说完2分30秒之后(也确实像结束语)倒计时30秒那“噔”了一声,撒贝宁以为结束了就冲上去了,但是半路被导演拽了回去!
大写的尴尬!
场上选手太强大了,没有受一点影响,完美完成了后边时间的播报。
有网友说,面对这样紧张的比赛现场,如果是自己,早就忘词了!
不得不说,主持人真的不好当!
这个22岁的苏州姑娘用三分钟带着观众领略醉美俏江南。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俞熙雯充满画面感的讲述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姑苏城,在满园春色中闲庭信步。
优秀的表现让她获得了场内场外的一致高分!
而参赛的许吉如选择了新闻类让人意外,她的表现差强人意,没有出彩,中规中矩。
康辉点评她说的内容无法引起共鸣。
《主持人大赛》进行到现在,吸粉无数,被网友称为“神仙打架”,尤其是90分钟即兴发挥。如果说自我展示还能有所准备,那么即兴展示完全就是反应能力、知识积累、语言组织能力、现场发挥等各方面的考核,但是选手开口就是满分作文!网友直呼太难了吧!
是这么简单的重复吗?显然不是。
这几句简单的话是串场词,每次每人都要说,但不是谁都可以。如果只是简单的这几句话,那就不是小撒了!
小撒和董卿、康辉以及嘉宾们的互动正式这次大赛的另一个看点,金句频出,快乐互怼,把比赛的紧张气氛冲淡了不少,也让观众见识到了央视主持人的底蕴所在。
即使看一晚上他们三人的互动观众也不会嫌弃,其实,这就是优秀主持人的魅力。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四
以梦发声,为梦拼搏。《主持人大赛》中集结了各种风格的选手,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同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聚光灯照耀的舞台上侃侃而谈。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节目。选手们不仅有梦想,还深知用努力将梦想化为现实的道理。在节目中选手们镇定自若的发挥条理清晰,没有丝毫卡顿的语言都印在了我们心中。可谁又知道,在舞台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艰辛。
我们看不见,他们为了将一篇几分钟的稿子倒背如流,而几天不食不寐;我们看不见,他们为收集素材,编排演说,东奔西走,跑遍小半个中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付出和收获从来就不是对等的。但只要辛勤的付出,生活必然会给予你丰厚的馈赠。
节目中,我看到了,他们对主持人的热情,以及对当一个优秀主持人的渴望。几分钟的表现,足以看出他们知识的涵养,过硬的心理素质,以及内心的那片阳光。竞争过程实在剑拔弩张,倒计时几秒时,台下的观众都在为他们紧张,可他们还是一如既往。
我要优秀,我要更优秀。比赛是两个人之间的较量,他们之间,有着一种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心态,当然淘汰的人都乐观向上。人生何处不拼搏,有拼搏才会有快乐。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不妨从这些参赛主持人的身上,学点什么。
《主持人大赛》是一档非常给力的节目,让我学到了很多语文知识,让我懂得了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
主持人大赛观后心得体会(专业15篇)篇十五
经老师推荐,找到了这部代入感极强的综艺节目--《主持人大赛》。在平常,我们很少去关注这些语言类综艺,更多的是去看一些娱乐性的综艺。或许是因为无趣,乏味,有真一种很强烈紧张的氛围,不能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因此语言类综艺渐渐被我们“挑剩”了。但是在我看完第一期,就改观了。
节目是由著名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康辉和董卿做点评。为保障各个选手竞争的公平性,各个选手的成绩都是由专业评审和四百名大众评审得分。
《主持人大赛》分新闻类主持人和文艺类主持人,新闻,顾名思义,讲究的就是真实性,严谨性,语言精炼;文艺,讲究的是文艺性,趣味性,语言幽默大方。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新闻类一号选手姚轶滨和新闻类三号选手王宇彤。
第一位选手姚轶滨“自我展示”用自己父亲的事迹来诠释了做一名医护人员的不易,他说到“一位医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没有错,当医生看到自己手上的病人病情不见好转,他会比患者家人还难受还要着急,父亲用一个家庭的故事来慰藉另一个家庭。大部分事不会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发展,这是自然规律。听完他的故事大家热泪盈眶。演讲结束,他在两个演讲模块中的表达时长、说话语速都控制的刚刚好。果不其然,最后他得到96.60的高分。康辉点评到“作为第一个出场的分两种人,一种是给自己很多压力,另一种就是给别人很多压力,而他正是第二种人”可见了康辉对姚轶滨的高度肯定!董卿向他提出“突出关键词关键句”新闻讲究的就是语言的'精炼,直奔主题。
新闻三号选手王宇彤刚出场给我的感觉是长得真好看,笑容、形象都很大方,意想不到的是她的年龄——本场比赛年龄最小。“自我展示”故事的一开始,她就设下了悬念,讲述了一个拥有十几个孩子的妈妈,而这个人正是她。她本身的工作是一个儿童福利院的助教老师,一个男孩意外的叫了她“妈妈”,从此她便成为了他们的妈妈!读书笔记她用自己的爱给福利院孩子们温暖。“即兴考核”环节她讲述了一个一米二的老人参加升旗仪式,可以看出来她这个故事依然是围绕爱来讲的,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她的两块演讲中都夹杂着自己的感情,而播报新闻需要的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态度,要紧扣主题,与时事紧密联系,同时她在时间上也没能控制好。演讲演讲,是演也是讲,锻炼的是语言组织能力也是一种对时间的把控能力,内容是质,时间是量,这样质量才有所保障。或许是年龄使她的阅历不如其他人丰富,但年龄是问题也不是问题,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只要她不放弃她一定会成功!
任何人在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开始就可以做得很好或很完美,都是经过不断丰富阅历,不断学习、不断练习、不断进步的。像周华健《真心英雄》中所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隐身于社会也是一样。经历一次失败就放弃是永远成功不了,每每想放弃时都要告诉自己的初衷是什么,我想,凡是能够想到这些的,大抵都不会轻易放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