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中,写一篇优秀作文都是展现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上提供一些指导。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一
倘若班级是一个星系,也许她不是其中最亮的星星。但是她却用她特有的光芒,吸引着她周围所有的人。
她,就是方雨。而她最大的特点,就是精益求精——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工匠精神”。
方雨的字简直可以说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全班再找不出更绝的。我问她在家究竟练完了多少本字帖,但她却说:“好像……还没有练完过……”我吃了一惊,难道她是天生就对书法方面有天赋?我在家练了一个暑假的字,也看不出什么效果。后来我亲眼看见她写粉笔字,每个字的间架结构都接近完美——只要有一笔偏了一丝或歪了一毫,她就会擦掉这一笔重写。有时像我这样的外行看来,两笔明明落在差不多的地方;可后来写上去的,看着就是清爽些。就是她写几何证明过程,也是整整齐齐,每个字符一定不能大一点点或小一点点。这一点是令我相当佩服但又自愧不如的。如此刻出的字,自然是一件艺术品。方雨,是做出它们的工匠。
但是,“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方雨也正是这样的“古之君子”。方雨从不会对别人的粉笔字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只是偶尔委婉地提示。当我说我的哪一方面做得不好(除了字)时,她很多时候都会说“我的更差”;但她若是能帮助我,也一定会把她的方法告诉我。时间一长,我也受到了她的影响,试着学习她的“工匠精神”了。
方雨,是一个手中握着笔的工匠。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二
我的外公年过古稀,身体却还像健壮的年轻人。不高,但很瘦!每当抬起手臂,看到瘦长的手臂上青筋爆出来时,着实让人心疼。脸虽饱经风霜,但是笑容常挂在嘴边。
四五岁时,母亲工作繁忙,我则是作为一个“小棉袄”,跑到外婆家,和外公泡在一起。外公热爱读书,写诗。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外公戴着眼镜,沉迷在知识海洋中,时不时圈出几个字,教我字的读音、写法、来历等。而我最喜欢做的就是看着外公,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书上,健康的小麦色与阳光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外公也总是将诗读给我听,最有印象的是:
读得书成胜土丘,不需耕种自然收。
千家有酒千家醉,万里无亲万里留。
日间不被人借去,夜里何愁贼来偷。
荒年水旱无惊怕,一世风光到白头。
外公是“废寝忘食”的完美诠释者,只要他看一本书着了迷,外婆叫八百遍都没用,上去叫他,他便说“快了,快了”,结果等到饭菜凉了,都还没见人影。若在家没看到外公,那大家肯定会说在阳台看书呢。
我五六年级时,外公请有名的书法家写了一个“忍”字,当时,我很疑惑,中国汉字有那么多,为什么偏偏就写“忍”呢。后来,外公告诉我:“忍的力量胜过一切刀枪拳头。忍辱负重并非懦弱退缩,而是在养深积厚中承担责任,其力量强大无比。忍是一种承担,忍耐有时不仅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有益他人。需要去包容和宽容。忍是一种阴德,可以增长福报,是不侵犯他人而要求自己。甚至自我牺牲奉献。忍是能认清世间的真相,而施以因应之道,是一种无上的智慧。外公的话让我学会了容忍和忍让。
看着外公和蔼的眼睛,认真严肃的表情,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看到了他年轻的样子。
是他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无穷的智慧,他是一位朴实无华,和蔼且爱学习的农民,是我生命中的恩师。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三
我的外公,是一位平凡的木匠。
或许是年纪大了的原因,他有时总会犯糊涂,而且性格很怪,因此家人们经常会疏远他。但是这样的他却精通雕刻。
在家中的客厅里,就放置着一块精致的木雕。
据说,那是用香樟树雕刻而成的,或许是放久了的原因,木雕变成了深棕色,凑近闻还保留着一股淡淡的香樟的清香,很是好闻。木雕上刻着一只白灵鸟停留在树枝上,它俯着身子伸长了脖子,嗅着花香,它的尾巴分成两股高高翘起我想,这只鸟应该是七彩色的吧。它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弧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于是鸟有了生命,抚摸着,仿佛能感受到鸟儿的呼吸,仿佛能听见鸟儿的啁啾,仿佛能看到一片青翠欲滴……这小小的木雕里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着外公的用心。
去年春节,回了趟外公家,我看见了外公雕刻时的模样。
他坐在庭院的小石桌上,凝视着木板,手拿一把刻刀,比划着,想着什么。刚将刻刀靠上去,却又收了回来,他皱着眉,眉头与鼻梁拧成一团。过了一会儿,他的眉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微微上扬,激动地拿起小刻刀,在木板上刻画着,飞舞着,我看入了迷。许久,图案大致被刻画出来了,完成了?不,他还不满意,又埋下头去,他缓慢地在木板上刻着,精心刻画着每一横,每一竖。过了一会,他抬起头来,抚去木屑,端详了几眼,又将头埋了下去……许久,他放下手中的刻刀,抹了抹手心的汗,如视珍宝般轻轻擦拭着,一副巧夺天工的木雕诞生了。
其实在乡下,木匠是被人所轻视的一种职业,家长们的口中总会冒出这么几句话:你要好好学习,以后去大城市找个好工作!你呀,以后当个白领啥的,别去做那些水电工啊木匠啊什么的……但在我心中,木匠就是我所尊敬的匠人,他们刻画出精妙的浮雕,用心赋予木头生命,是与木头和自然最亲近的存在。
外公住在乡下,但他对木雕的热爱,对木雕的专一,对木雕的痴迷,这种精神如闪闪发光的宝石一般吸引着我。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四
“没事,没事,我自己弄就好了。”外公那浑厚又有魄力的声音隐隐回荡在耳畔,在那声音里,包含的是一段时代变迁的历史。
外公名叫王方海,方是其辈分,而海则有海纳百川的意蕴。1955年6月中旬,他出生于宁波市洞桥镇鱼山头村的一间小破屋中。外公家境贫困,属于贫下中农,他还有二个兄弟和一个妹妹。
外公的童年,是一段相当艰苦的岁月。在他大约四五岁时,公社化运动开始。那时国家发生了大饥荒,外公吃过草,树皮,粥汤。6岁时,他当了放牛娃,每日到后山放牛。外公这样说他的感受:“那时生活很苦,有时还吃不饱饭,但那时人人都很质朴,过得也很开心。”在不断的实践与观察中,他7岁便学会了种田,每日帮忙耕种。在之后的6年里,外公便在学校中读书,这是他童年中最快乐的时光。
14岁时,外公参加了生产队,过了三年,他便当了生产队委会。我还记得他说,有一次开大会时,生产队队长嫌他年纪太小,便不同意他当生产队委会,外公那时便生气地站了起来,说:“这是所有生产队队员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凭什么我不能当!”外公声音洪亮,不卑不亢,生产队队长便不再说话了。外公在那时已成为7级劳力,比别人更能干,更勤奋,更不怕吃苦。或许他在我眼里就是一个人穷志不穷的大丈夫。当他19岁时,他便成了生产队队长。
在外公的青壮年时期,他先是水利委员会兼渔业队队长,后又任鄞县机械厂当管理后勤兼团支部书记。他满怀自豪地说:“那时我已经圆了我儿时吃饱饭的梦想,但我仍在不断探索与追寻一些道不明的东西。”26岁时,外公与我外婆结婚,27岁时,我的母亲出生,外公的担子更重了。
他自己还要与工人们一起切料、加工模具、检验,并送出工厂。业务繁忙时还要睡在厂里。这需要的是极大的耐心、细心与毅力。但这枯燥之中唯有一个大丈夫让家人过好的信念始终激励着他。外公就这样办了十多年的五金厂。
办厂之后又是一段经商生涯。他卖纺织品与酒店用品,整整20年。
2007年,我出生了。外公外婆便亲手把我带大。现在的外公,早也退休,在家中养花散步,也爱种些蔬果。但他时刻保有着对生活的热情。岁月的刀子无法剥夺,时光的巨轮无法消磨外公,他早已成就了他自己。
从身无分文到财产自由,从饥饿难饱到岁月静好,从青丝少年到花甲老者,这经历之中的波澜壮阔,一波三折,没有人清楚,但这壮丽的长歌,仍能激荡心灵。
生命不息,传奇不止。外公,你是我眼中的传奇。作者:宇阳。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五
我的父亲出生于1976年,生在青龙一个贫苦的家庭,满族。在很小的时候就要帮着父母分担家务,并照顾幼小的弟弟。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上山砍树,劈柴。身上那一层薄的不能再薄的棉衣,无法抵挡凛冽的寒风,冻的他不停地哆嗦着。但他依然坚定地举起手中的`斧头,迎着寒风劈柴去。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的日常生活!
在其他孩子下学出去玩的时候,唯独他,在油灯下默默地读着书。
在他上着初中的时候,为了攒钱交学费,他每天天不亮就起了床,骑上二八的大自行车,车后装满着要卖的东西。你问我他都卖些什么?他卖的东西他也记不清楚有多少种了,好像有雪糕、冰糖葫芦等那些零零碎碎得吃的玩儿的小东西。
在上中专的时候,他拥有一群好的朋友和他一起努力着。他还说过那时可以上到中专就已相当厉害了。
我想,这一定是老天被他对梦想的执着打动了,送给了他一份小小礼物……。
在三十岁的时候,他拥有了一份相当好又稳定的工作,遇见了一个优秀的女人,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他,就是我四十岁的父亲,我那坚强自立,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父亲。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六
他是一个老中医,干皱而黝黑的皮肤贴在脸上,像是废旧的报纸随意地糊在墙上,这样一位普通而平凡的老头就是我的外公,一个只存在于他人口中的老人,是的,我未曾见过他一面。
对外公的所有形象都是从妈妈口中得知的,二舅长得很像他,于是我就照着二舅的形象来勾勒我心目中的外公:长长的方脸,稀疏的头发,突出的颧骨,细长的眼睛,流露出温水一样的温情。
但是妈妈却说他有两副面孔,他对家里人总是很严肃,常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来阻止家里的女孩上学,但是他每次从城里回来总会带些新奇的玩意,妈妈的第一只香蕉是他带来的。这严肃的人在外人面前却是另一张脸,总是满脸微笑,使人倍感亲切,活脱脱一个川剧变脸演员。
他出生在丽水缙云黄连坑,那是战火纷争的年代,因而家里没钱供他读书。“他只读过一页的‘人之初,性本善’。”妈妈是这么形容他的文化程度的。但是妈妈口中她父亲的字可是笔力遒劲,顿锋分明,没学上他就借别人的书自己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医学书,但是他绝不会想到医学将会成为他一生的良友。
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去学医给人治病,凭借他天才的学习能力与和蔼的态度,久而久之,乡里乡亲们小到感冒,大到重疾都找他治疗,可他非但没成为乡里的地主阶级,反而愈发窘迫了。原来他一般不收钱,只在药材许多且昂贵时才象征性地收一点钱。为求药材,他拖着腿从乡村走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乡村,几十里的路啊,磨破了他多少双草鞋,流下了他多少滴汗水。
也曾有人问过他:“你为什么不收钱啊?”
“为自己和儿孙积德,一家子能生活下去就行啦!”
从姨妈那里我了解到他的晚年生活,他依旧是走那条通往城市的路,带回一大村人的药,正如他的名字“永亮”一样,永远照亮着他人的希望。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七
看着题目,你们不要误会哦!不是写外国人,这个特别的老外其实就是我的外公。
那么双王又是什么呢?当然是屁王和炮王啦。因为我的老外公每天至少得放5个响屁,讲6句谎话。
我的老外公喜欢带我到碧湖去捉鱼,每次都有大丰收,一网就有十来多条,可我自己捞了一整天连一根毛都没捞到,所以我怀疑我的老外公是否曾经做过渔民。每当看到外公的战绩我就很想知道他能成功捉到鱼的秘笈,可外公总是这么回答我:“你一定要一边捞鱼一边吹口哨或唱歌,否则鱼虾不会入网的。”于是,他又示范一次给我看,居然一边唱《九九艳阳红》,一边捞鱼,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真的能捞到十来只小虾。于是,我只好学着他边唱歌边捞鱼,可还是怎么也不成功。我想一定是外公在说谎骗我小孩子。
又有一次,我们在吃午饭,餐桌上有很新鲜的菜,他就说是汇美酒店的刘伯权刚刚用飞机载他去摘回来的。又说爷爷刚刚坐刘伯权的飞机做好了一碟菜,又坐飞机回老家了。唉!这个老外公果然是名副其实的“炮王”,吹牛大王。
“放屁”我们都会觉得是一件很害羞的事情,然而我的老公觉得这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为他的屁,不但不臭,而且很有节奏。有一次,我们一起看电视,他居然很有节奏地连放5个响屁,当然,这时候大家肯定会笑得前俯后仰。有时外公看到这种情况,还会再来两个响的来凑热闹。然后若无其事地用手指乱指一通,嘴里说:“你放的屁,你放的屁……”这时,我们都会反抗,但他还是一口咬定他没有放,我们又能如何呢?还有一次,我在练笛子——《珊瑚颂》,刚刚吹到“嗦咪嗦——”的时候,他居然在空拍上来个响屁,妈妈当时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了,但他就是不承认,哈哈!就这样“屁王之王”就成了外公的外号。
你看,我的双王“老外”可爱不?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八
俗话说:“台上一群学霸,台下一堆学渣……”
我所处一个奇葩班级:学霸是年级为数最多的,但学渣却也是数不胜数。缘于学渣所占比例较高,所以平均分总排在倒数第一。
总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何学霸能如此轻松地学习?
曾效仿过这位学霸一段时间,但却没多大明显的效果,反而使自己更承受不来。看来还是得有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现如今大家眼中的她,学习成就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这还得归功于她在背后所付出的比常人更艰辛的汗水。曾听她提起过,她的母亲在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她背《新概念》这本英文书,现在她的英文成绩如此之好,想必她应该十分感谢她的母亲吧。
看来学霸们能如此轻松地学习,关键不在于基础是否有打好,而在于他们从小的学习习惯。试着改变自己的学习习惯,学渣也能成为学霸!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九
岁月染白了她的白发,压弯了她的腰,也爬上了她的脸颊。她就是我最爱的奶奶。
奶奶现在已经六十多岁了,我清晰的记的奶奶属羊,爱吃水饺,喜欢团聚。但奶奶在我们家中是出了名的“小气”。
“妈,快过节了,我带你去逛逛商场买点新衣服。”妈妈对奶奶说。奶奶不舍得花钱,每天穿的衣服都是在集市上买的地摊货,一穿就是两三年,衣服上满是补丁时,奶奶才舍得扔掉。奶奶听到后边摇头边摆手:“不用买不用买,我去年买的衣股还能穿,别浪费那钱,你要买就给丫头买点呵。”
奶奶的“小气“藏在空荡荡的衣柜里。
放学后,我回到家中,看见奶奶在收抬东西,我便跑过去:“奶奶,你收抬好了,我帮你扔掉呵。”奶奶连忙摆手:“这可不能扔,这些塑料袋我得留着装垃圾用。”奶奶总是这样,什么都不舍得扔掉,家里的犄角旮旯满是奶奶留的塑料袋,她总是觉得买塑料袋还得花两三块。我便说:“你留这些东西也没用,更何况塑料袋也不值多少钱呀。”“这你就不懂了吧!大钱可都是达样一点一点省出来的。”奶奶拍着我的头说。
奶奶的小气躲在家中的塑料袋中,
“妈妈,我要去去夏令营!”我满怀期待的对妈妈说,等来的却是冷漠的拒绝:“去什么去,我们家又不是特别富裕,我和你爸省吃俭用才给你报上了语数英的辅导班。”学校组织去北京的夏令营需要花接近一万块钱,我知道这可能不是个小数目。我已经心灰意冷的时侯。“是不是九千块钱,我给你钱,你去玩吧!“我回头一看,是奶奶。奶奶摸这我的头:“去吧!别听你妈瞎说,乖孩子。”
奶奶的”小气”在消失在疼爱面前。
奶奶,是你的吝啬满足了我,也是你的疼爱温暖了我。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十
水灵灵的瓜瓤上溢着淡红的汁,薄又绿的瓜皮透着一股清新的味道……看到这个题目,你眼前是否出现了这么一幅秀色可餐的西瓜的景象?不过,此“西瓜”非彼西瓜哦,它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绰号。
说他是“西瓜”,其实很形象化。圆圆的脑袋,肥胖胖的'身体,再加上他有一件黄绿相间的“西瓜色”衣服,“西瓜”这个形象就这么出来了。他的原名有一点拗口,而“西瓜”简洁又形象化,于是“西瓜”成了他的绰号之一。
“西瓜”最爱干的事莫过于上课插嘴。老师讲着讲着,他就会插一句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是一番争论,常常惹得我们哈哈大笑。“西瓜”分贝特别高,懂得也不少,有时候就连老师也说不过他,只能动用权利,来让他闭嘴。有时候,上课真的很无聊,再加上隔夜晚上做作业做到很晚,同学们多少会有些昏昏欲睡。这时,只要“西瓜”一插嘴,那高分贝,能令困意马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是,不得不说,“西瓜”真的懂的很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历史,知晓潮事,几乎什么都懂。语文课上,他能准确背出一首首古诗;美术课上,他能把某某作家的情况详细地作介绍:地理课上,他能不看书就知道某个地方在地图上的地理位置……真可谓“无所不知,无事不晓”。
文档为doc格式。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十一
外公是个干瘦又慈祥的老人,他是我童年时的玩伴。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拉着外公的手,嚷嚷道:“外公下棋吧!”不管有多忙,他总是会停下手中的活,爽快的回答道:“行,下棋。”然后我们一起下棋,转眼就过去了大半天。别看外公的年龄大,他常常陪我开怀大笑,我不停,外公也不停,在我心中,外公虽然是个普通人,却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
也不知道这笑声持续了多少时光,总之我一天天长大,外公却一天天变老。
后来外公渐渐的瘦了,虚弱了。而我,也是偶然从妈妈那才得知,外公他得病了,而且是胃癌。
我的笑声停止了,可是令我惊讶的是外公的笑声还在持续,尽管他知道自己他了什么病。
我见到外公,心情沉重。可外公却主动和我说话,叫我和他下棋,我迟疑了一会,答应了。我每走一步都很小心,不是怕输而是怕赢,我把这棋子,当脑细胞,外公赢了我,就证明,外公战胜了病魔。我知道自己的想法很天真,但我还是希望这个想法成为实现。最后,弄了个平局,也许外公早就有准备,也许...外公又露出了那熟悉的微笑。
癌细胞,没有我想象的那样容易击退,它们没有丝毫让步。后来外公几乎不能吃上饭了,我们全家也无丝毫食欲,整天就在他身边,外公说:“守着我干什么?去做自己的事。”他说话时表情很平淡。
在最后的日子里,外公身陷病痛中,却没有半点呻吟,没有一丝抱怨,甚至成为全家唯一的笑声源泉。我不知道外公是怎样能够做到的,我只明白,他不想让我们担心,他爱我们......
外公去逝后,我曾经在梦中见到过外公在微笑,他高大的形象,在我模糊的泪眼中,成为我永久的怀念。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十二
回到家以后,再也不能听到您的笑声,再也不能看见您慈祥的脸,再也不能陪您下棋了……小时侯,爸爸,妈妈到远方工作,而我就居住在您家。您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我,我很感谢您,因为有了您的关心,我才不会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而寂寞。
随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我想起了小时候跟您之间的点点滴滴……。
还记得那一次吗?那次,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天空下着倾盘大雨,想起来真可怕。班里所有的同学都被家长接走了,教室里只剩下我跟老师。我嘀咕着:“外公,您怎么还没来呀?”——不一会儿,就看见您来了,只看见您的额头上,雨水跟汗水夹杂在一起,右手里撑着一把雨伞,左手就拿着一件雨衣,走路还一拐一拐的。跟老师说再见之后,您立刻给我穿上雨衣了。我说:“外公,您的`脚很疼吗?”“哦,这……老毛病,搓搓药油就行了。”您不在乎地说。可是,我知道您的腿很疼。抬头一望,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空的一大半已经染成墨绿色的了,我说:“外公,我已经穿上雨衣了,您还是把雨伞王往自己那边遮吧。”您看了看,说:“哎呀,真的斜了。”于是,您把雨伞移了过去……但不知什么时候,您又把雨伞往我这边移过来了。望着这把永远是倾斜的伞,我不禁赞叹:外公,您真伟大!
这犹如大海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这样的事何止一朵呢?
外公,感谢您!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十三
笑容是朴实的,不加任何华丽的装饰;笑容的背后也有着朴实的人情。
这是一则广告:在深夜中,街道上寂静得很,路灯全熄着。一位妻子正坐在客厅上等待丈夫回家,由于担心丈夫,她就跑到阳台,将灯打开,也无意照亮了一份爱。这时,丈夫回来了,轻轻地放下公文包,脱下鞋,来到阳台:“在这干什么呢,灯咋还不关呢?”“嘘,你看!”妻子伸手指向楼下板凳上的一对老夫妇。老妇人和她丈夫都是清洁工,妇人带来了一块热馒头和夹菜,小心翼翼地递给丈夫,丈夫迫不及待地吃着,似狼吞虎咽,俩人时时对笑:“慢点慢点,瞧把你急的。”妇人满足地看着丈夫,两人再一次对视,满是岁月痕迹的脸上,他们会心地笑了,笑容是那么灿烂,那般幸福甜蜜;挤出的皱纹,一条一条的很有规律,很安详地躺在脸上,更多一副慈祥感。阳台上的夫妇也对视着,互相笑着。他们也明白了,一起融入这温馨时刻;丈夫轻轻挽着妻子的腰。
笑容的背后是朴实的人情。有时,我就会碰上这种事:等车时,偶尔路上会有人卖食物,我又刚好肚子饿,不仅眼馋还嘴馋,上前拿起一块糕,看起来很诱人,我咽下口水问:“老板,这个多少钱?”“4块。”可我只有4块,坐车还有一块,我犹豫着。老板是个看似很温柔的老人,我不好意思地说出这个“残酷”的事实,老人哈哈大笑:“我还以为是什么呢,这1块不重要,你就安心吃吧,孩子。”老人的笑容,话语如春风拂过心间,很暖很暖。也让我无法抹去,记忆深处,那一抹如暖阳般的笑容一直映在那。
笑容,它是朴实的;它带给我们许多快乐的陪伴;笑容的'背后也是最朴实的,展现出的是最朴实的人情。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希望人们不要遗忘了这最朴实的笑容,丢掉了这最纯最朴实的人情。我们要保留着最初的笑容,一直守护。
外公小传初二范文(14篇)篇十四
清明缅怀外公。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这使我想起了上学期学过杜牧写的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当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去扫墓,看望已经故去的亲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外公就去世了。今天一大早我们全家去看望我的外公。
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在公园里看见好朋友的外公陪着她玩时,我一遍又一遍的'问妈妈:“为什么人家有外公,我为什么没有外公。”妈妈说:“你的外公去天堂了,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我听了以后哭了,我少了外公,少了一份亲人的爱。现在我长大了,知道外公已经离我而去了。我虽然没有见过他,但我非常想念他。每当清明节和冬至,我都会给他送去美丽的鲜花、可口的饭菜还有新鲜的水果。每次和他告别时,我都会和他说:下次再来看你。
愿外公在天堂过得幸福、快乐!
清明节祭拜外公。
这两天正是清明,大家会都出去扫墓,祭拜祖辈。4月4日,我们要去祭拜外公。
到了闲林公墓,我们找到外公的墓,开始摆放贡品。我也在凑热闹,摆一双筷子,放几个梨,插一根蜡烛,铺几张纸……不一会儿,贡品摆好了,姨父打火机点燃了蜡烛,要开始祭拜了。祭拜嘛,总是从长辈开始,所以最先拜的是外婆。外婆从一叠香里取出三根,再放到蜡烛上,香冒烟了,外婆两手拿香,鞠了三个躬。把三根香插到一个香炉里。接着是妈妈、阿姨、爸爸和姨父。聪聪表哥因为读补习班没能来,毕竟他要小学毕业了。轮到我了,我也学大人那样拿出三根香,再放到蜡烛上,可我就是点不燃,只好让妈妈帮我。香终于被点燃了,我也两手拿香,鞠了三个躬。还在心里说了三个愿望,至于愿望嘛,保密!拜好了,我也想像大家那样,把香插进鼎里,可一不小心,食指被香烫着了。
清明到了,大家都去外面祭扫吧,但要注意防火,祝大家清明愉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