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模板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以便设计出适合的教学策略。这里有一些经过验证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一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二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四、随堂练习.。
1.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488×6206×4692×4310×7。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人,大约是()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人,大约()人.。
板书设计。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三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例三、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那么一个班怎样才可以夺得流动红旗呢?
(做好事)。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变多了。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丢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尝试讨论。
指名列式。
比较算式与复习1、2算式的异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的。
小组讨论两位数的算法。
三、交流归纳。
小组汇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组的方法。
把各组的方法与精确值相比较,选出最佳的一种,归纳算法:(板书)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四、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1、一套学生桌椅53元,学校要给四(3)班买68套,大约要花多少钱?
2、我们学校有29个班,平均每个班有63人,全校大约有多少人?
3、学校每月节约电费17元,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
4、小丽每分钟步行51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分小组完成,每组指定一个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组同学可以帮助。最后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的?
3、关于两位数的,你还有那些问题没弄明白?
练习:1、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3、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这辆公共汽车上大约有40人。
(3)我们班有68名同学。
(4)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下。
(5)小红3分钟能写85个字。
4、扩展题:一箱苹果32元,买52箱大约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算出精确值,把两个结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1、2、3。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的。
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第46页例三、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归纳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主探索、勇于尝试的勇气,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我们学校每个学期都举行流动红旗的评比活动,那么一个班怎样才可以夺得流动红旗呢?
(做好事)。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做的好事很少,但很多人都做好事,那么好事就变多了。
指名口头解答。
思想教育:一个人丢的垃圾很少,但是如果每个人都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的话,那么我们就只能生活在垃圾堆里了。
二、尝试讨论。
指名列式。
比较算式与复习1、2算式的异同。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两位数的。
小组讨论两位数的算法。
三、交流归纳。
小组汇报。并指名上黑板板演本组的方法。
把各组的方法与精确值相比较,选出最佳的一种,归纳算法:(板书)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四、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的问题:
1、一套学生桌椅53元,学校要给四(3)班买68套,大约要花多少钱?
2、我们学校有29个班,平均每个班有63人,全校大约有多少人?
3、学校每月节约电费17元,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
4、小丽每分钟步行51米,1小时大约走多少千米?
分小组完成,每组指定一个代表上黑板解答,本组同学可以帮助。最后评出最佳的合作小组。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的?
3、关于两位数的,你还有那些问题没弄明白?
练习:1、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
47×52=341469×51=2992。
2、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
3、说出下面哪些内容是估算?
(1)全世界的人口有52亿。
(2)这辆公共汽车上大约有40人。
(3)我们班有68名同学。
(4)在跳绳比赛中,东东跳了98下。
(5)小红3分钟能写85个字。
4、扩展题:一箱苹果32元,买52箱大约需要多少钱?(先估算,再算出精确值,把两个结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1、2、3。
七、板书设计。
两位数的。
第一步: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第二步:把两个近似数相乘。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四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二、尝试解决。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五
教学重点。
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0占数位.。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5×448÷46×5+778÷6。
3×907×8+416×54×9+6。
5×6+44×7+66×9+7。
3×8+64×9+78×7+8。
2.板演:48×22=。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48×72【演示课件“笔算乘法(二)”】。
(1)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2)一人板演:
(3)订正时,说一说百位为什么写3.(第二个积)。
(4)反馈练习:
(1)读题,列式并计算.。
(2)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填写.。
114×59=()(分)。
答:要用_____分.。
3.反馈练习:
三、全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四、随堂练习.。
1.做一做,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2.列式并计算.。
(1)56乘39得多少?
(2)12个603是多少?
(3)116的48倍是多少?
五、布置作业.。
1.64×59139×43254×36。
89×46308×32105×87。
2.32个同学在运动场练习接力跑.平均每个同学跑104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六
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通过这节课学生要理解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
新课前,我先进行一组例如”4*68=”类型的口算训练,一方面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另一方面为学生后面的连续进位做好铺垫。接着学生练习了一道上节课学习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笔算,目的在于唤醒学生的记忆,并引导学生说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在次基础上,引入新课的教学。
例题的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讨论、试做,教师在此基础上精讲点拨,最后总结方法,再配以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本课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计算的.过程是对以往知识迁移的过程,学生已有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积累,但连续进位过程中需要对进上来的数进行相加,这是课上出现问题的地方,所以在教学时我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多追问“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多让学生说说笔算过程,形式有: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等。并通过练习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切实掌握算法,提高计算能力。
连续进位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在这个难点的突破上,感谢如今便捷的网络,通过查找、借鉴。我把它变成了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儿歌:乘法坚式请注意,相同数位对整齐,个位乘完乘十位,一位一位乘下去,满了几十前进几,进几切记要想加,这个口诀请牢记!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不足。首先,教学节奏掌握的不够好,三年级的孩子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计算、书写速度都较慢,练习中的拓展因时间因素没及时完成;其次,对于估算能力的培养,课堂上渗透不够,没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估算意识,并把它与笔算结合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钻研教材、教参,多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课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有所发展。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七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1×4。
……。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1×4,43×6,91×4等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板书:24×3)。
师:11×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1乘4等于44(学生无反对意见)。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口算的,10乘4等于40,1乘4等于4,40加上4等于44,所以,11乘4等于44。(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我是笔算的,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1等于4,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11×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呢?(手指黑板上其余的`算式)。
师:(学生跃跃欲试)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
生1:24乘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3的结果是612。
……。
计算结果是612的同学:我是想,先算2乘3得6,再算4乘3得12,所以24乘3等于612。(立刻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
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3等于300,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齐声:同意。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等于12,3乘20等于60,60加上12等于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24+24=48,48+24=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因为24×3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24×3的积。
师:你真会动脑筋,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行不行?
生:行,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4乘3那就太麻烦了。
师:你们认为呢?(学生都表示赞同)。
该生继续回答: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笔算过程)。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是想24×3=8×3×3=8×9=72。
师:真巧妙。
师: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是92?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我是想3乘4等于12,个位上写2进1,十位上2加进来的1等于3,3乘3得9,所以结果是92。
师:哦,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再与乘数3相乘,所以得92。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学生争论,但说不出道理)。
师:我们不妨请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多媒体演示小棒图(边说边演示):3个4根是几根?3个2捆(一捆是10根)?为什么共用7捆?(生:因为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捆,6捆加上进上来的1捆,所以共有7捆。)。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可以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色粉笔写)。
(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互说。)。
(1)进一步探究真理,明确算理。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计算24×3时居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黑板上还有3道题,现在你能解决了吗?请你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任选2题,算一算。
教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分别讨论:
师:(指板演题)我们先看13×7,这位同学是笔算的,结果是91,有不同意见吗?(没有)。
师:1乘7应该得7,为什么几积的十位上是9?
生1:因为7乘个位上的3得21,满20,要向十位进4。
(讨论91×4的算法,重点指导十位满40要向百位进4。讨论43×6,重点指导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师:这些题你是口算还是笔算的?(大部分同学都是笔算的)。
师:(提问笔算的同学)你们为什么用笔算而不用口算?
生:因为这些题计算时都要进位,口算容易出错。
师:(板书91×4)这道题你觉得该用什么办法算?
(学生计算后,投影学生的作业,说明算法.)。
师:(表示满意)你们非常高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口算,什么时候该用笔算,这些题用笔算的方法计算不容易错。
(2)讨论小结。
师:(指黑板上左右两边的题)这些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生:左边的题计算时不进位,右边的题计算是要进位。
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但觉得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四人小组交流)。
生1: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教师板书)。
生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
生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上来的数,然后再乘。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你们都注意了吗?
(3)分组练习。
3、发展延伸。
师:刚才大家算的被乘数都是两位数的,如果被乘数是三位数,四位数,现在你们能不能做?(教师在黑板上写165×5,1514×6,4567×4三道题)请同学们计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题,请同学们选两题计算。做好的同学可直接写在黑板上。(学生计算,教师巡视,组织讨论。)。
……。
板书设计: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八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
20×4=6×70=200×5=400×3=90×8=。
要求学生口答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并抽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研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小明家的梨园丰收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爸爸正在摘梨呢,他们家的这8棵梨树能摘多少千克梨呢?
小明提出建议把梨全部摘下来称一称。
你们同意小明的做法吗?为什么?
爷爷建议怎么做呢?爷爷建议我们怎样得到8棵梨树的产量?
如果我们只需要知道大概的产量,我们可以对91×8进行估算。
为什么要把91千克看做90千克而不看做100千克呢?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后集体订正。
教师注意提醒学生用约等于符号。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1题后全班订正。订正时抽学生分别说明估算过程。
爸爸一棵梨树上的梨卖了197元,8棵梨树上的梨大约可以卖多少钱呢?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计算呢?怎样算出大约可以卖的钱呢?
为什么你要选择估算?
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你能试着估算197×8吗?
抽一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学生试着估算后全班汇报。
如果有其他做法,则请学生说明理由,再组织全班讨论。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第1题。
(1)教师:求大约有多少个学生?根据图中的哪些条件列式?怎么列式?
(2)教师:求3辆这样的汽车能不能坐下所有的学生怎么办?
教师:怎么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三第2,4,8题。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九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
教学内容:第63页例8。
教学目标:
2、初步学会简单的估算,并能检验多位数相乘的积的`最高位是否正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确定两个因数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5′。
1、小黑板出示口算题:
60×40300×7080×70。
50×90700×70200×60。
2估算290×6,大约得多少?
谁能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
1、学生口算出结果。
2、290×6≈1800。
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教学例8。
24′。
1、板书59×4≈。
问:这道题怎样估算?
2、板书:59×42≈。
这道题应该怎样做?
3、自学反馈:谁来说一说估算方法?(板书)。
59≈60;42≈40,
60×40=2400;59×42≈2400。
4、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6、乘法估算的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的第1题。
1、学生说出估算方:59×4≈240。
2、学生看书自学。
3、学生说出方法:先求出两个因数的近似数,再口算。
4、学生练习。
5、学生比较: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要求两个因数的近似数;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只要求求出被乘数的近似数。
6、学生做后说一说乘法估算可以做什么?
作业。
6′。
练习十五:2、4题。
板书设计:
乘法估算。
例8:
59×42≈2400。
想:59≈60,42≈40,60×40=2400。
59×42≈2400。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一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200×9=250×4=300×5=。
24×3=60×4=240×2=19×20=。
30×70=600×3=80×90=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42959176928170。
二、探究新知.。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二
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什么继续来进行练习。
板书课题:练习八。
二、基础知识练习。
1、完成练习八第6题。(1)完成口算。
对比首位能整除和不能整除口算的不同。(2)完成口算。
对比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知道除法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完成练习八第7题。
学生口算,选两题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3、完成练习八第8题。
学生完成方框里的填空,注意第二题要倒着想。
4、完成练习八第9题。
说说商是几位数,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说说笔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八第10题。
认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上,什么能知道哪些信息?已知条件哟哪些?
(2)“用同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2、完成练习八思考题。
学生观察,交流完成,教师指导订正。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三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整十数和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
教学用具。
课件、小棒。
一、复习旧知,引入练习: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来做练习。
巩固算理:
420÷7=。
300÷6=。
630÷9=。
560÷7=。
100÷2=。
引导学生说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指导练习。
1、口算题卡。
第一页看题快速说得数,培养学生的计算数感。
说一说做题的注意事项,特别是被除数末尾有两个0的题目。
2、书本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列式?为什么?怎么计算?
(2)判断马、大象、狮子、老虎谁跑得快?
先算出每秒跑多少米?再进行比较。
(3)一篇文章有480个字,要在6分钟内打完,平均每分钟要打多少个字?
三、自主练习。
自主完成课本第4页的6/7/8/9题。
四、小结收获。
五、布置作业:数学学习园地1/2页。
通过练习课,着重对学生读算式、说题意进行了巩固练习。要求学生准确读算式,大声说得数,培养学生大声回答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重新建立除法知识的数学模型。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四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是0的都都是等于0”。
2、学生经历探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以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一、情境导入。
1、教学例8(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子去摘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板书:6÷3=2(个)。
提问:平均每只猴能摘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算式?指名回答,板书:0÷3=谈话:同学们,三只猴子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下到)。
0÷4=00÷9=0引导学生说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9(出示图),提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个火炬”怎样列算式?(306÷3)。
2、谈话:306÷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提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1)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些。
(2)300÷3=1006÷3=2100+2=102。
3、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4、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是计算过程。
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依次除以除数,遇到0除以除数直接商0,除得的商写到被除数的上面。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个0一定要商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回忆图形名称。同桌交流,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观察,说出图意。
要求605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05米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米,余下的米数不够做一套。
独立列式解答,教师评价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五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指导练习。
(一)回顾算理。
结合例题回顾总结: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都比除数小。
引导学生说一说。
观察,辨对错。从而复习巩固算理。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75÷3。
238÷2。
588÷4。
623÷5。
多让后进生到前面板演。及时发现存在的错误。
三、自主练习。
课本12页的6到9题。
四、小结收获。
五、布置作业。
学习园地自主练习3。
本节课的练习重在过筛检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会。练习课总会有这样的感觉,越会的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越高,老师如果关注了这方面的孩子,对学习后进的孩子就没有时间关注,如果关注了后进生,其他的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受到忽略,如何提高一节练习课的学习效果,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最好形成易操作的流程。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六
重点:整理本单元知识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
课件,学生课前整理的单元内容。
后继地位:提高整理单元知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单元内容;。
1、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谁来说说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闯关练习,拓展延伸。
第一关。
1、口算。
40÷2=。
500÷5=。
180÷3=。
320÷8=。
0÷9=。
30×7=。
200×4=。
(课件出示)开火车练习,并选两道题说说是怎么算的?
第二关。
2、笔算,带???的要验算。
96÷8=。
382÷6=。
52÷2=。
53÷3=。
分两组练习,做完后全班交流,说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怎样验算。
第三关。
3、课本27页“我学会了吗”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教学后记。
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了梳理,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一步梳理除法笔算的学习方法。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数要比除数小。
最新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数学教案(模板17篇)篇十七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是0的都都是等于0”。
2、学生经历探究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以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一、情境导入。
1、教学例8(出示情境图)观察这幅图,图上都有些什么?学生回答: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子去摘桃子。
2、出示问题,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怎么列算式?指名回答,板书:6÷3=2(个)。
提问:平均每只猴能摘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算式?指名回答,板书:0÷3=谈话:同学们,三只猴子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下到)。
0÷4=00÷9=0引导学生说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9(出示图),提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个火炬”怎样列算式?(306÷3)。
2、谈话:306÷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提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1)估计306÷3的商比100大些。
(2)300÷3=1006÷3=2100+2=102。
3、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4、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是计算过程。
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依次除以除数,遇到0除以除数直接商0,除得的商写到被除数的上面。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要求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交流错误原因。
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这个0一定要商在对应被除数的上面。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回忆图形名称。同桌交流,讨论计算边长的方法。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观察,说出图意。
要求605米布最多能做多少套,就是求605米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米,余下的米数不够做一套。
独立列式解答,教师评价小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后反思:
第十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