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是对生活、人物、事件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揣摩后,用文字表达感悟的一种创作形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一
又要到端午节了,大街上商场门口到处飘满了淡淡的粽子的清香。十几年来,我最喜欢吃的是妈妈亲手包的粽子。
妈妈今年40岁。在她们这个年龄里,会包粽子的人很少,一般都是去市场或者超市买来现成的'吃;有自家包的,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辈的人包的。每年的端午节,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婶们看到妈妈自我包粽子,都会说:外边那么多卖粽子的,花点钱买来不就得了,还要那么麻烦去包。妈妈每次听到这些话,总是笑着说:外边的不如自我包的好吃,孩子喜欢吃我自我包的粽子。
的确,妈妈包的粽子,味道和口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粽子里包着的不只是独特的小枣和糯米,更有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
我的家乡沧州,是一个盛产金丝小枣的地方,枣是沧州人包粽子必须的材料。并且每个枣都必须是没有虫蛀的好枣,粒粒必须饱满。如果一个粽子中有一颗坏枣,那就会影响到整个粽子的味道。
妈妈包的粽子不但用上好的没有虫蛀的枣,并且那枣还是最好吃的无核枣。这种枣饱满多汁,肉质细腻,味道香甜,包在粽子里一口一口的咬起来很放心,不用研究枣核硌了牙齿。
妈妈包这种特殊的粽子也是有她的原因的。在我七岁的那年端午,妈妈把煮好的粽子剥开让我品尝。当我沉迷于这鲜美的味道时,突然一口咬到了枣核。正在换牙时期的我,一下就被硌掉了一个活动的牙齿,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我又惊又怕,大哭不止。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包有核枣的粽子了。在没有无核枣的时候,妈妈会把有核枣先煮熟,然后一个个去了核,再包到粽子里;有了无核枣,妈妈省去了除枣核的麻烦,用好吃的无核枣包粽子。每年端午节,当妈妈看到我毫无顾虑地大口大口地品味着粽子的香甜时,开心的脸上总会像绽开的一朵花。
又是一年粽飘香,妈妈又在忙碌着准备清香的粽叶,甜美的无核枣,还有白白的糯米。仿佛中,我又闻到了那滚沸的锅中飘来的缕缕粽子的甜香。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二
曾几何时,那些曾经滋养过我青葱岁月的往事已背景模糊,如时光的青藤,已在秋风中老去。故乡五月的雨却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底涌现,然后窜升到我的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
故乡的五月,绿肥红瘦。山林中的野果、田野里的野菜,曾满足过我们多少张馋馋的小嘴,可留在我记忆深处的不时像一泓清泉淡淡漫过我心间的,是那浸润着母亲味道的从童年一路飘来的粽子的清香。
从我记事起,端午节包粽子是母亲必须做的事,不管农事有多忙,家里的景况有多不好,端午节包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每年端午节的前一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日子,早早的起床做完当天必须做的农活,然后,就开始准备包粽子用的材料。糯米是自家种的,粒粒晶莹饱满,香糯爽滑,回味绵长;棕叶是新采摘的,我家房屋后面长满了一丛丛的粽叶,五月的雨把它们洗得格外的清翠、鲜嫩,刚采摘下来时,一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难忘;包裹粽子的绳子是父亲早就准备好的,那是从棕树上割下来的当年刚发芽长起来的嫩黄的棕芯,撕去中间的茎,晾干水分,韧性十足,是包棕子最好的绳子。
在我们兄妹慢慢长大后,洗粽叶就成了我们的工作。从井里打上一桶清水倒进一个大盆里,把粽叶放进去,用一张柔软的布把上面的脏东西洗干净,再用另一个盆里的水清洗一遍,然后一张一张的整齐地放进簸箕里。等我们洗完一堆粽叶后,直累得腰酸背痛腿发麻,这时才知道以前母亲一个人做时是多么的辛苦。等我们洗好棕叶后,母亲把头一天就泡在缸钵里的糯米捞出来沥干水分,就等奶奶的晚饭摆上桌,吃了饭后就开始包粽子了。
吃过晚饭,天已经渐渐黑了,母亲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在一起后,首先把一条长凳竖起来,用一根木棍挑起粽芯横放在凳子上,粽芯从高处掉下来就好捆粽子了;然后母亲端来一条矮一点的凳子坐下,把粽叶和糯米放在顺手的一边,开始包粽子,她先用两张粽叶叠在一起,折成一个圆锥形,再将糯米用勺子舀进去,装满整个“圆锥”后,用筷子轻轻插几下,使糯米之间不留空隙,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不会松垮,煮的时候才没有米露出来。母亲把剩余的粽叶一层一层地包在上面,这时粽子上棱角分明,煞是好看,包粽子最后,也是最难的一道工序,是用粽芯把粽子捆起来,这道工序看似简单,简单得只见母亲两手一绕就把一个粽子捆得严严实实,一粒米也不会露出来,在我看来却是那么复杂,复杂得到今天我也没有学会。
在我看来那样繁杂的工序,母亲那双灵巧的双手做起来却如龙飞凤舞一般。我蹲在母亲身边,双手托着下巴,歪着头如痴如醉地看着,母亲的嘴角轻轻上扬,眼角露出浅浅的笑容。她挺直的鼻梁上,已沁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面颊红润如花。母亲的手不停地翻飞,挂在棕芯上面的粽子越来越多,在淡淡的灯光中,母亲竟是那样的美丽,如一幅素美的画,永远留在了我心灵的最深处。
当粽子的香味飘满屋子时,已是清晨了,我们兄妹三人揉着睡意惺忪的双眼摇摇晃晃地来到厨房,一夜未眠的母亲已将一大锅粽子煮得满屋飘香,待我们洗漱完毕后,母亲已将粽子从锅里捞起来放到饭桌上,粽子的清香争先恐后地往鼻孔里钻。我们顾不得烫手,抓起一个大的,用拇指对准一个角轻轻往下按,捆粽子的绳子一下就掉了下来,剥开粽叶,轻轻咬上一口,便觉芳香四溢、满口生津、唇齿留香,这个除了糯米和粽叶的完美结合、再也没有添加任何辅料的粽子,是我吃到的最好吃的粽子,它的香甜永远留存于我的记忆深处,母亲包粽子时那优美的姿势如一幅珍贵的画定格在我童年的梦中,温情满满,清晰如昨。
现在居住的城市里,离端午节还有好些天,超市里、市场上早已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香的、甜的、肉的、素的,各式各样,种类繁多,有的还被商家包装成精美的礼品盒,成为送礼的佳品,我也曾赶时髦买过各种口味的粽子,却总也吃不出母亲包的粽子的清香。
年复一年,母亲总要从老家包几提粽子,用文火慢慢熬煮一晚上,天一亮就从乡下赶车给我们兄妹送来,粽子还是那粽子,清香还是那清香,不同的是母亲一天一天的衰老了,两鬓已斑白,步履已蹒跚。
这粽子淡淡的清香,如一首温馨而渺远的歌,从童年一路飘来,飘成我记忆深处永不消散的温馨,它是粽子的清香,它是母亲的味道。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三
又要到端午节了,大街上商场门口到处飘满了淡淡的粽子的清香。十几年来,我最喜欢吃的是妈妈亲手包的粽子。
妈妈今年40岁。在她们这个年龄里,会包粽子的人很少,一般都是去市场或者超市买来现成的吃;有自家包的,也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一辈的人包的。每年的'端午节,左邻右舍的阿姨婶婶们看到妈妈自己包粽子,都会说:外边那么多卖粽子的,花点钱买来不就得了,还要那么麻烦去包。妈妈每次听到这些话,总是笑着说:外边的不如自己包的好吃,孩子喜欢吃我自己包的粽子。
的确,妈妈包的粽子,味道和口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粽子里包着的不只是独特的小枣和糯米,更有妈妈对我的无尽的爱。
我的家乡沧州,是一个盛产金丝小枣的地方,枣是沧州人包粽子必须的材料。而且每个枣都必须是没有虫蛀的好枣,粒粒必须饱满。如果一个粽子中有一颗坏枣,那就会影响到整个粽子的味道。
妈妈包的粽子不但用上好的没有虫蛀的枣,而且那枣还是最好吃的无核枣。这种枣饱满多汁,肉质细腻,味道香甜,包在粽子里一口一口的咬起来很放心,不用考虑枣核硌了牙齿。
妈妈包这种特殊的粽子也是有她的原因的。在我七岁的那年端午,妈妈把煮好的粽子剥开让我品尝。当我沉迷于这鲜美的味道时,突然一口咬到了枣核。正在换牙时期的我,一下就被硌掉了一个活动的牙齿,鲜血顿时流了出来。我又惊又怕,大哭不止。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包有核枣的粽子了。在没有无核枣的时候,妈妈会把有核枣先煮熟,然后一个个去了核,再包到粽子里;有了无核枣,妈妈省去了除枣核的麻烦,用好吃的无核枣包粽子。每年端午节,当妈妈看到我毫无顾虑地大口大口地品味着粽子的香甜时,开心的脸上总会像绽开的一朵花。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四
“槐夏阴浓,竹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到一年端午节,又是一年粽香飘,以往和母亲一齐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
记得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就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提前买好的粽叶洗干净煮好整齐地摆放在盆中,用水浸着备用。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待用。一切准备就绪,该包粽子了。母亲就搬个凳子,坐在放有糯米和粽叶的盆旁,很认真、很讲究地用左手握着两片卷成漏斗状的粽叶,右手拿勺子往里面装满糯米,用一支筷子捣实,再压紧,然后把粽叶一捏一折一扭一叠,粽子的开口就整齐、完整地封好了,上方构成规整的三只角。然后母亲用牙齿咬着糯杆的一端,右手用糯杆在粽子上缠绕一周,勒紧、打结,一只粽子就包好了。瞧,那粽子上头的糯杆,那只漏斗状的长长尖角,总是向上昂起,就像铁匠铺里铁墩上的尖角一样,浑圆、坚挺,美观漂亮。母亲说:“绑粽子的松紧很关键,太紧了粽子在煮的时候会爆裂,太松了粽子里面的水分太多,就容易散、不黏、不香。”母亲包粽子时,我和妹妹总在母亲身边,一会儿学着母亲的样貌包粽子,一会儿帮着母亲整理粽子。
整理粽子还挺讲究的:要把五只粽子的长尖角朝里理成一扎,把糯杆搓成细绳,两扎粽子的细绳结起来便成一提,剪去剩余的绳头,一提漂亮整齐的粽子便理成了。如果是純糯米粽,糯杆坚持原状;如果是红豆粽,就把糯杆编成小辫,以示区别。一提提粽子放进大锅里,用水浸泡着,等到第二天凌晨,母亲起大早煮熟。我们还在睡梦中,浓浓的粽香冲开又大又厚又沉的锅盖,从锅沿边冒出,飘进堂屋,飘进厢房,弥漫了整个屋子。然后透过四面透风的墙壁和瓦缝,飘到了左邻右舍,整个小村庄顿时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中。这时,我和妹妹会迅速的起床,穿好衣服,一人拿一个煮熟的粽子,剥去粽叶,瞧,煮熟的粽子棱角分明,晶莹剔透,淡淡的黄,油油的亮,芳香四溢。一口咬下去,唇齿间发出“呷呷”的响声,咀嚼起来,粽子在舌尖和牙齿间翻滚,那么软、那么黏、那么糍、那么香,咬不烂,嚼不碎,弹性十足,芳香四溢,唇齿飘香,真是一种享受!
又到端午节,又是粽香飘,漂泊在异乡的我,思念母亲包的粽子,更思念家乡的母亲。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五
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超市就已经在最显着的位置上堆满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粽子制作典雅,精巧,如可人的女子一般,给人一种想拥有的冲动。
淡淡的音乐在超市里飘荡,游离,透着一丝颓废和苍凉,勾起人无尽的遐思。我站在冷藏柜前,心游离着,脚步踟蹰着,眼睛却在粽堆里漫不经心地寻找着。
寻觅了好久,最终还是失望地走开了。尽管面前的粽子玲珑剔透,软糯如玉,仿佛一口咬下去就会甜腻到心里,但却少了一份天然与温情!
我寻找的,正是遗落在时光深处的一份温情。
小时候,每年的端午节,母亲都要包几斤糯米粽子给我们解馋。糯米是自家种的,天然环保,入口润滑,回味悠长;粽叶是在大姨家采摘的,新鲜的叶子,如二月初绽的新绿,捧到手里就有了小小的喜悦。
这份喜悦,是记忆里永不凋谢的三月。即使花谢了,柳枝萧条了,岁月溜走了,这喜悦依然还在。
端午节的.前一天,母亲放下所有的农事,换上干净的衣服,将煮好的粽叶拿到天井里,又将称好的糯米用筲箕淘洗干净,然后沥干水分,调好食用碱,一并拿到天井里待用。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六
好香啊!妈妈你在煮什么?”那是我第一次闻到粽子的气味,从客厅跑到厨房里,扒拉着妈妈手里的活问妈妈,妈妈俯身轻声对我说:“是粽子,小时候你可喜欢吃了,你不记得啦?”
原先小时候的我,早已吃过了这飘着叶子清香的食物了,却因为年幼无知,没有把其纳入气味清单里进行认知,当我开始对其进行认知时,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粽子的味道是特殊的叶子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当然,这已经是离家上学之后才明了的事情了,过去对粽子的味道,都是对粽叶的感受。
父母带着我去摘过几次粽叶,是在乡下的田地边上,长着一簇簇看起来和田边其它野草没有太大区别的叶子,要说区别,区别或许在它们比其它野草的叶子要大许多,够放得下一掬糯米,也够包粽子的人将糯米严严实实包裹在其中。也就是这看起来不怎样起眼的叶子,将我们平常会吃到的糯米变成了一个个三角形状的粽子,每当端午节来临之时,直接咬下去,或拌白糖,或拌其它的佐料,成为了节日必吃的食物。
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是吃粽子、赛龙舟的节日,亦是要祭奠屈原的节日。小时候是跟着父母去屈子文化园祭奠屈原,之后长大了一些,是自我背着书包骑着单车去那里祭奠屈原,总是能够拿出纸笔在那里写下一些给屈原的话。
又是一年粽飘香,闻着厨房里飘来的妈妈在煮的粽子香,回忆将我带出去好远,好远。我又重新看见第一次闻到粽子气味的自我,看见那个跟在爸爸妈妈身后去田边摘粽叶的自我,看见每年从学校赶回来过端午节的自我,也看见带着纸笔去屈子文化园里祭奠屈原的自我。她们和着粽子的香气,重新回到了我的身边。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七
斜风,细雨。独自倚在窗前,看着窗外细雨霏霏,远处模糊的一片,五月纷飞的小雨,伴随着粽叶的芳香,今年的端午节又如期而至。
异常的节日里,老天也在暗自垂泪,莫不是也在纪念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么?
五月初五那一天,你站在江边,充满矛盾,你有多么期望能够报效国家,可是,国君昏庸无能,不识人才。而你,眼睁睁的看着国土就要被侵蚀,却无能为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哀叹,眼角流出难以掩饰的泪水。
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拍打着江岸,你轻轻一跃,就此成为千古的传奇。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以赛龙舟、吃粽子的形式来缅怀这位爱国诗人。
端午,一个饱含怀念的节日;端午,一种挂满期盼的民俗;在我心里,端午其实更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
这一天,粽子的幽香漂在千山万水。
端午节的早晨,当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一阵细心翼翼的脚步声还是被我察觉到了。我不作声,只听见门被悄悄地推开了,在睡眼朦胧中,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身影——妈妈。我不禁睁开眼睛,睡意全无。
“你怎样醒了,是我吵到你了?”妈妈一脸歉意地问道。“没有,妈妈。”我隐隐约约的看到表上显示的才仅有五点钟。“哦,今日是端午节,按照习俗,我得给你系上一根五彩线,避邪哪!”妈妈拿出一根五彩线,给我戴在手上,顿时,我的心里暖暖的,有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好了,你继续睡吧。”妈妈转身,打开门,随即又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线,我没有了睡意,一根五彩线,寄托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祝福,而妈妈早早起来,就是为了能让祝福能够快点到达我身边,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爱啊!
最亮的灯在暗处,最真的爱藏于心海。
窗外的栀子花开了,洁白的花儿被雨水洗刷得更加圣洁。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八
真的,一向到此刻,我实在没有吃到那么好吃的粽子。
我记得,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在我的出身地沔城。每到五月端午节,挨家挨户的人包粽子,吃粽子。在莲花池看龙舟,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那热闹的场面总会让我们兴奋几天。我们总会跑去邻居家“骗”粽子来吃,然后说几句吉祥的话,弄的大家都很开心,粽香飘满整个屋子,大家都沉浸在节日当中。于是在沔城,端午节就好像过年一样。
包粽子的过程并不复杂。先是选上好的糯米反复的洗,洗干净后,放到清水中泡半天,等到米软了,跑的白白胖胖时,用煮成半熟的芦苇叶,把糯米包在圆锥形,最终放到蒸笼里蒸。
有些粽子,还会在里面放一个红红的枣儿,白白的米里面就有了淡淡的红色,那种味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仅有你亲自尝一尝,才能感觉的到。吃粽子时,就算平时再粗鲁的人,也会很细心的解开捆粽子的绳子,拿着那香喷喷的粽子慢慢的品尝。有时也会准备些糖蘸着吃,往往还没尝出味道,粽子便已经下肚了,于是嘴角一笑,心想:再吃一个吧!
自从搬到仙桃来了,就很少感觉的到端午节的热闹了。小时候都是妈妈亲手做粽子,可是此刻,妈妈由于生意忙没有时间做了,只能在商店里买着吃,可我却觉得那些粽子都没有妈妈包的好吃。又到一年粽香时,我最终又尝到妈妈做的粽子了,那味道和以前一样清晰,淡雅,使我又回想起小时候那些场景,让我满意而又怀念的笑了起来。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九
荷花在池塘中绽开了笑脸,知了在大树上欢乐地歌唱,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人们的脸上都带着微笑,大街小巷都热热闹闹,超市里的粽子也卖的空空如也了。
闻着门前挂着的艾草香味,我和心灵手巧的奶奶一齐包粽子。首先,我从装满浸泡好的糯米的盆里盛出一小勺糯米,细心翼翼地放在碧绿的粽叶上,然后,用粽叶将里面的糯米包好,之后,用细绳左一圈右一圈地缠绕,将粽子缠的紧紧的,以防糯米洒出,就这样,散发着清香的粽子做好了。我包的粽子是尖三角形的,外面裹着一层碧绿的粽叶,看起来美丽极了。正在我得意之时,小妹妹美滋滋的来到厨房,一把抓起已经做好的粽子,一摇一晃的扭到了客厅,将粽子送给了妈妈,妈妈看着我包的粽子,笑了起来,眼睛都弯成了月牙。
奶奶打开煤气灶,蓝色的火苗一下子钻了出来,好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派对。盼呀盼,盼呀盼,煮着粽子的锅里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小小火,慢慢煮,粽子的香气钻入我的鼻子,我感觉心都是甜的。看着盘子里煮好的粽子,我和妹妹都等不及啦,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吃着香香的粽子,我想起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异常的日子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都寄托着我们对他的深深怀念。他一向为民为国着想,怀着那颗爱国之心,为国奋斗。
时间就像一匹奔跑的小马,陪伴着端午节,悄悄地离开了。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
那次我又来到桂花树下,一阵微风拂过,桂花的香味扑鼻而来,香味还是那麽的迷人,那麽的令人陶醉,只可惜,吸吮桂花香味的人已经不是两个了。
最喜欢夜晚,浩瀚的夜空和朦胧的月光永远是那麽迷人,我和a坐在桂花树下吃着刚烙好的桂花饼,哎,给我留点儿呗我天生要强。不,我还没吃够呢!我噘着小嘴,有些生气。似乎天生就善解人意哎呀,我不吃啦,逗你玩呢!你还当真。说着,她把最后一块儿饼放在了我的手里。一阵晚风吹来,有一丝凉意,我打了一个寒战,但心是暖的。
文档为doc格式。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一
我原以为,幸福只有在新华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龙舟。
打开那扇铁脱落的大门,一座六十年的老房子,黑瓦青砖,古旧的园子里,圆木桌,一把晚清的雕花椅。
浓浓的粽香,伴着记忆,过滤了所有的喧嚣和尘埃,贪恋这个清晨,徐徐的风,传出几年前的铁轨,载我飘向远方,婆娑成影,只待空去。
很久没有回来,这里的生活用俩个字可以形容:简单……曾经以为它的简单,我离开了这个地方,而如今似有所悟,其实简单是一种境界。
顺着香味,进了屋,看到一个矮小的驼背,弓着身子,敏捷的做着粽馅儿,手舞足蹈。“外婆!”我放下行李,顿时觉得找了一种归真的情愫。老人神采奕奕。
儿时喜欢趴在葡萄树下听外婆摇着蒲扇讲故事,外婆坐在那把晚清的雕花椅上,神态自若,不减当年风采,外婆以前是大家闺秀,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贵族气质,谁也没想到,她会选择与爷爷清平的生活在一起。
(一)黏韧而清香,别具风味。
由于左倾错误,艰难的岁月,似乎吃粮食也成问题的时代,外公特地稍人在城里买了粽子,连夜赶路,走了十里地,外婆说我品的不是粽子,是甜蜜的爱情……说着咧开嘴笑了,我才发现,原来外婆的牙齿已经光荣下岗了,她现在还能吃粽子吧?原来,爱情不是拉二胡瞎扯来的,而是山路走来的。
(二)结婚,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一枚戒指套住了一个家庭。年轻时,一起漂泊奋斗的俩个人,相互依靠,不离不弃,携手并进。幸福就是习惯另一个人的坏习惯,而不是黑人在黑夜里捉乌鸦般遥不可及。
(三)生子,乡情不变,乡音不改,香味不断!
看龙舟、沐龙须水、吃粽子,缅怀屈子、偷闲出游,选择端午节,出游肇庆古城,自然是奔着粽子之王--裹蒸粽而去,一家三口,特地在广东看龙舟,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蜜蜜的粽子香,幸福的味道……我原以为,幸福只有在新华字典或百度上才能搜到,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三口拿着粽子站在岸畔看龙舟。
(四)最浪漫的事,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咸甜适中,入口甘美。外婆与外公年轻的时候去过湖州,她说既不清了那边好像有个古色古香的乌镇,简单纯朴的民风,小桥流水,青石布衣,那种感觉,就像糯而不烂、肥而不腻、肉嫩味香、甜在嘴上,美在心里。
外公和外婆把他们的爱包在粽子里,他们的爱情就像包在粽子里的馅儿,外形简单纯朴,打开后不偏不倚,不离不弃,入味甘甜。
青青子叶,卷起浓浓的爱意,散发淡淡的幸福,品出纯纯的味道……。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二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来。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粽子、吃“五黄”(黄瓜、黄鳝、黄鱼、咸鸭蛋黄、雄黄酒),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有的地方还要划龙舟。今天我就在萧山日报小记者活动里好好体验了一把包粽子的乐趣。
老师先发给我们每人两片粽叶。粽叶长长的'、宽宽的、青绿色,带着一股特有的植物清香。我们按照老师的示范,先把两片粽叶略微交错重叠在一起,然后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这“漏斗”里面就可以装米和馅啦。
我们的第一项任务是包一个红豆馅的粽子。老师拿来一盆拌好的粽子馅,里面有糯米、红豆、白糖等很多料,我左手拿着刚才包了一半的粽叶,右手舀了满满一勺馅料,正好把刚才的“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老师发下来的粽绳在粽腰处扎紧并打结。哇!一个还像那么点回事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诞生啦!
接着的第二项任务是包一个肉粽。有了刚才初次成功的经验,现在我就“轻车熟路”了:拿上两张粽叶,在三分之一处折成漏斗状,在“漏斗”中舀入一半糯米,然后放入猪肉馅料,再加上糯米把“漏斗”填满,接着把多余的粽叶折回盖住漏斗包裹好,用粽绳在粽腰处扎紧打结。嗯!这回比上次那个包得更好看一点了!
我兴致勃勃地又包了第三个粽子,还是个肉粽,因为我喜欢吃肉粽。而且我觉得,端午节学习包粽子,既体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又锻炼了巧手能力,还品尝了美味,真是一举夺得啊!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三
我从来不知道桂花是那样的娇小,小小的淡淡的黄,却发出很诱人的幽香,每次路过它,我总喜欢停下来,深呼吸,感受那一份浓浓的香将我熏倒,呵呵可是,我突然就闻不到了,才发觉,它已落了,好干脆,香不再了,我随便的拾起一片落叶,幻想它曾经编织过的梦,渐渐的枯萎,模糊想到自己曾经的疯狂,曾经的梦想,曾经的呓语,都变成了怀念,人去楼空今又是,几时休?怎奈何?岁月笑世人多烦忧!
也该回学校了,离开了这里,去了另一个地方,就要笑着面对另一个我,继续未完成的梦。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四
五月里我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到了端午家里总是会有做粽子。记得小时候,家里不富裕,平时吃不到粽子,也总是到端午妈妈才会给做一些。记得当时端午的时候,家里有了苇叶,然后家里就用糯米加蜜枣放进苇叶当中,然后包起来进入蒸笼里蒸熟。
记得当时家里包的粽子我最喜欢吃了,糯米很软很香,粽子当中还有一颗大蜜枣在等着自己。当时一家人会在端午节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就着肉羹汤(箬山当地知名小吃)吃。
时间匆匆忙忙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粽子不再是端午节才有的食物了。基本上想吃就可以包起来吃,而且想吃什么馅的都可以有。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平时吃粽子跟端午节吃粽子的气氛与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我还是更愿意在端午吃粽子,眼看今年现在已经到了四月,再没过多久我们就会步入五月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闻到香喷喷的粽子香气。
“五月端午粽飘香,我心依然向往之”好诗好诗!
又是一年粽飘香初中(热门15篇)篇十五
又是端午节。
爷爷围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着。旁边还有几个他的孙子孙女做他的助手,那几个孙子孙女中就有我。爷爷是十里八乡的名厨,做得一手好菜。
爷爷为了过好端午节,总是准备很长时间。农村里粽叶是不用买的,都是自己找。端午节前的几个月爷爷就吩咐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在空闲时去河边、山坡上剪回来粽叶,还说要剪大张的叶子,而且不能把叶子剪烂,我们姊妹几个小心翼翼的把粽叶剪下来,回去交给爷爷,堂哥剪的叶子大张,比较完整,总得到爷爷的夸奖。爷爷又像宝贝一样的把粽叶一张一张整齐的晒在簸箕里,又警告我们:“不许乱翻!”。晾晒干了妥当的收起来。为了粽叶我们有空就到处找,有时手还被刀子割伤了,有时身上搞得痒痒的,有时还会招来一顿责骂。记得有一次,我们和一位老奶奶抢粽叶,她年纪大了,自然抢不过我们,她好一顿臭骂我们。粽叶的数量要剪到爷爷说够了才行。零零总总大约要剪一篮子,爷爷说端午节时包的粽子,村里的亲朋好友都要送到。
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就忙活开了,淘洗糯米,挑选大枣,剥花生米,烧洗火腿,把几个月前晾晒干的粽叶煮一遍,在用水泡起来。每一道工序必定亲自动手,我们几个孙子孙女在一边等待爷爷的吩咐,爷爷不时的喊道:拿个盆子,拎一桶水……爷爷在指挥我们,要忙活大半天。
端午节当天,天麻麻亮,爷爷咳嗽几声,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开始生火,我们也陆续起床。爷爷叫我们把昨天准备好的东西,一股脑的搬在大桌子上放起,找来绳子、剪子开始指导我们包粽子。爷爷制作的粽子每年都是两种口味,咸味和甜的,咸味的就只装一点儿火腿肉,甜味的一个粽子放一个大枣,两粒花生米,三四粒葡萄干。爷爷教我们折叠粽叶,系绳子,我们几个小孩认真的学起来,我们虽是爷爷手把手教的“徒弟”,但没一个人包的粽子样子有爷爷的好看,爷爷还总是夸我,说我包的比堂哥、堂姐、妹妹他们包的好看,他们还不服气,说爷爷偏心眼。
在一阵欢声笑语中,粽子已经像小山一样堆了两盆。这些粽子奇形怪状,爷爷还一个劲的说:“包得好”。爷爷把粽子按照口味蒸在大蒸笼里,我们就在灶膛里使劲的加柴烧火,把火烧得旺旺的,希望可口的粽子快些熟。炎炎夏日,再又烧柴,往往是汗流浃背,可没一个人离开粽子的视线,心里想的,眼里看的都是粽子。
又一阵欢声笑语,爷爷宣布——粽子熟了!大堂哥总是第一个跳起来忙去摘蒸笼盖子,抢粽子吃,好几次还烫着手。蒸笼一打开,一股清香的粽叶味和着糯米的香味扑鼻而来,那味道闻起来比吃起来香。
粽子熟了,爷爷先给我们解馋。吃完了,爷爷又要我们挨家给亲朋好友送粽子,我们姊妹全派上用场,爷爷按照人数多少,分好粽子,让我们去送。去到别人家时,还叫我们说:“这是我爷爷亲手包的粽子,请你们尝尝”,临走时爷爷还叮嘱一定要说这句话。我当时还小,不知道爷爷为什么要叮嘱好几遍,嘴上答应:好,心里想:真烦。
去送粽子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每去一家他们都会给我们一些瓜子、水果糖之类吃的东西,对于孩子,自然是高兴的。连蹦带跳送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他们都会说同样的话:“回家后,告诉你爷爷,多谢他老人家还想着我们”,当时我十分不解,送来送去真麻烦,爷爷总是说:“你们还小,不懂,你们照做就是了”。
这样忙碌而快乐的端午节,一直持续到我读完小学六年级。读初一时,我到一个离家远的学校读书去了,堂哥、堂姐们有的到异地求学了,有的也和我一样到离家远的学校读书去了。后来爷爷说他年岁大了,70多了,劳累不动了,他的孙子孙女大多传承了他的手艺,让他们各家自己包吧。热闹而忙碌的端午节在我们的生活中划上了句号。
一年以后。
爷爷在一个炎炎的夏日,离我们而去,抛下我们回归大自然。我记得那是端午节后十天左右。我从学校回到家,爷爷已经平静的躺在棺木中,像他平时熟睡的样子,我轻声喊了几声,爷爷已经听不见了。
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成人了。
如今我明白了爷爷为什么要在端午节给亲朋好友送亲手包的粽子。他的心里装着太多的亲情友情,亲情友情让他无法割舍。爷爷教儿孙们包粽子是想让儿孙们传承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
后来我们姊妹几个,如果端午节在家团聚,都要亲自动手包粽子,包粽子时总提起爷爷教我们包粽子的事,这些事说了一遍又一遍,永远有滋有味。仿佛爷爷还在跟儿孙们欢声笑语的包奇形怪状的粽子。
参加工作后,离家更远了,没再包过一次粽子,都是到超市买现成的 。如今超市里有多种品牌的粽子,口味也更多,但已然找不到当年孩子时吃粽子的味道,也没了当年那种热烈的气氛。
十多年过去了,那种包粽子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那种忙碌热闹的场面又勾起了我对爷爷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