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提炼书中的精华,以便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一
从小我就相信,世上是有魔力的,只是人不能掌控他们,所以人们说世上是没有魔力的。
在萧龙星球发生了一件又一件令萝铃感到莫名其妙的事:巫术族的预言、奇怪的黑衣人、安琪被强行摄入黑魔法、突如其来的古屋……一件件事令我们毛骨悚然。
我相信,萝铃是存在的,每天晚上,我都跑去窗前看一看:哪颗星是萧龙星球呢?我甚至有一天想:要是我早点生出来,也许能碰见萝铃呢!
读完《萝铃的魔力》那一天,我仿佛自己不受控制了似的,总是想试着飞起来、变身……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萝铃,你是我心中的一扇门——一扇幻想大门!自从读了《萝铃的魔力》,我好像中了魔法似的,一口气写出了3集连环画!
萝铃,你是我心中的一扇门……。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二
有一部书我看过无数遍,每看一遍,我就有新的感受;每看一遍,我就有新的体会;每看一遍,我就有新的领悟。这部书就是令我爱不释手的《萝铃的魔力之巫术族的预言》。
这部书之所以能令我百读不厌,不仅是因为作者优美的文笔、文中个性突出的人物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还因为整部书里弥漫着茉莉般馨香的友谊。
当我读到纪伦、晓晓和大冬奋力帮助萝铃逃脱突然发狂的吸血鬼老师的魔爪时;当我读到萝铃、晓晓和大冬互相鼓劲,一起走入凡帝宫的禁房时;当我读到大冬为萝铃和晓晓冒险站岗放哨,只是为她们能够顺利进入禁房时,我不禁为之心驰神往,被他们那份茉莉般馨香的友谊深深感动。友谊,是一种美好而纯洁的情感,它是神圣的。作为朋友,就应该互帮互助,互守秘密,甚至同生死、共患难。
我是多么的羡慕萝铃、纪伦、晓晓、大冬和西野(火柴棍)啊,羡慕他们之间那茉莉般馨香的友谊,羡慕他们对友谊的执着与珍重。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三
这是一个幻想的境界……湛蓝的天空、悠闲的白云、欢歌的鸟儿、怒放的鲜花,一切美好的事物赋予了这个星球无穷无尽的生机。
这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界……在天空飞驰而过的汽车、家中墙壁上随意更改的画面,一切奇思妙想赋予了这个星球高深莫测的能量。
这是一个充满魔法的地方……族人的魔法在大街上随处可见:伞自己漂浮着,为它的主人遮阳避雨;普通的笔瞬间变成了玩具小狗……一切不可思议的魔力赋予了这个星球神秘幽然的气息。
这是一个各种族友好相处的世界……萧龙种族、魔族、精灵族、还有可怖的吸血鬼族……万物生灵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现在,一切平安美好!
这个仙境,就是“萧龙星球”。萝铃也正是这样一个“萧龙人”。她从地球生活了13年的孤儿院,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这个奇幻的世界中。这里,是她释放魔力的悠闲之地,也许此刻的萝铃还不知道,自己竟是无数个萧龙人默默寻觅着的超魔力者!
在惊险刺激的旅程中,孩子们有勇有谋,魔力洲洲长利夏、还有魔族族长的儿子壹索的加入,使他们毫无畏惧、勇往直前。
可就在萝铃充满疑惑地念出马克思·福斯特的名字时,令人惊异的事发生了。几秒钟后,一个插着翅膀的男人伴随着一团红光来到了萝铃的房间。原来,这个本子记载着在丘式家族上任的各个仆人。马克斯一脸厌烦地对萝铃说:“你这个小家伙,真是和萝铃一样讨厌!”他口中的萝铃,就是小萝铃的外祖母,是马克斯曾经服侍的主人。萝铃与马克斯深谈,想从中套出些什么,可是,马克斯这人虽说啰嗦,却对其中的秘密守口如瓶。萝铃掩不住失望,小声抱怨着元懿长辈,这本子什么都不值,我一点消息都没发现。小萝铃不会想到,在以后的魔法之旅中,正是这位随叫随到的马克斯,给她带来了很多的帮助。
《萝铃的魔力》告诉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微笑面对,不能服输,不能放弃,而是以必胜的信念勇往直前。因为身后,一定会有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家人和好友的爱,在支持着你。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四
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有一篇课文名叫《金钱的魔力》。它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学完这篇文章之后让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去一家裁缝店买衣服,店员见他穿得破烂不堪,看样子是个穷光蛋,就挑选了一件最蹩脚的衣服来搪塞他,想让他快点走人。在店员托德的反复刻薄下,主人公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瞬间让店员目瞪口呆,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反转。而一开始冷眼相看老板在得知他身携巨款之后便一起阿谀奉承,竭尽全力地巴结他,并热情地亲自相送。
这篇文章尖锐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那些见钱眼开,爱财如命的人。我们不应该像老板和店员托德那样,见钱眼开、爱财如命,以金钱来判定一个人的价值。不管对方是富翁还是穷人,我们都要平等的尊重和对待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像托德和他的老板一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就会沦为金钱的奴隶,失去自己的尊严。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买不了朋友和友谊,买不来知识与智慧,同样的,生命,健康,亲情等都不是凭借金钱就可以得到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活得更加快乐,更加有尊严。
现今社会中金钱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刻意放大了金钱的作用就很容易让人迷失自我,小小年纪的你就能看清楚这一点实属难得。文章立意选择的很好,正是我们现实存在的问题。希望你能自己以身作则,去感染去让身边的同学朋友都能理解体会到这一点,和他们一起去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未来的生活中活得更加快乐,更加有尊严。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五
短文讲了“我”是一个百万富翁,但却因穿着寒酸被衣店的伙计托德认为是流浪汉,盖了一套最蹩脚的给“我”。当“我”把百万英镑给他看时,他笑得见牙不见眼,连老板也语无伦次的说要给我量身并做几套衣服,还像护送总统一样把我送出了店门。
再说近一点,我们的家长贿赂老师,让老师关照关照自己小孩(声明:我不是借此贬低老师),这样就在社会上构成了一种不好的作风。说白了,人的一生就是在相尽办法赚各种钱(包括贪x和黑钱),这些被金钱骗的晕头转向的人,这些在金钱的面前分不请东南西北的人,他们就是没有骨气的人,他们就是现实版的“托德”和“老板”!
继续看看我们班里,许多同学因为懒惰,便给那么5角、1块的“小利小惠”,要另一个同学去帮他买,这种报酬还被我们戏称为“跑腿费”,还别说,我也有这样的经历。还有,我们班的男生酷爱玩电脑游戏,有些同学叫另一个同学帮自己升级,然后给他多少多少“冒险币”,这种交换法在他们中间还颇为流行。也许,这就是金钱的奴隶的幼儿期但我们必须要有骨气,绝对不要做未来的“托德”。
来吧,让我们做一个有骨气的人,拒绝任何歪门邪道,拒绝任何贪x受赂,把心态放平和要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让我们一齐争做未来祖国发展的引航人!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六
作为《拉普拉斯的魔女》前传,很多人会对这部作品期待值不高,因为本身上一篇就评价一般,再续一篇岂不是更惨?但惊讶的是,东野大叔是不会这样按常理出牌的,那种随时能够触发心底最柔软部分的功力是丝毫没有减弱的。这不,惊喜来了!
乍一看前三篇,会想当然的认为“女版伽利略”要问世了,那种“我说什么你听不懂还是不要问”的口气,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不适当的场合,不断的利用流体力学来解释各种运动竞技项目的实质,虽不是一个被称为“魔女”的小女生能够做到的,就从普通人常识来看,也很难理解吧!换句话说,圆华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哔哩啪啦说一顿你听不懂、还最后全都起作用的话,即使她破了一百件大案,我也不信。包括前篇在内,好多读者都对东野大叔拉上神学魔幻、整自然未解之谜的套路颇为不屑,所以恶评如潮。
但紧接着,第四篇,展现东野讲故事深入人心的时刻到了,不但首次写同性题材,还扯上了前尘往事,一段段被尘封的记忆和自我存在的否定就这样被铺陈开来。万万没想到会和主角那由多有关系,最后讲到那由多身上的时候,我瞬间汗毛直立,看《恶意》等震撼作品时候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一般有这种感觉时,就认定这部作品不一般。
讲滑雪运动员那篇的时候,对圆华竟然毫不顾忌的和那由多住一间房而且当面换衣服,真是大跌眼镜,原来这个小魔女早就洞穿了秘密,所以才会这么肆无忌惮的出现。所以,圆华虽然有时候像物理学一样冷酷现实,但在人情方面还是很会启发人心的,只不过从不同角度来揭示现实,让当事人很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还有水城义郎在前篇被杀时候的不解,原来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其中关于偏见和歧视的“海啸论”真是深刻见低,也相信那由多一定会重生。
最后一篇《魔力的胎动》算是对拉普拉斯的点睛之笔,魔力原来已经暗潮涌动,只是没有被发现而已。青江修介真是见证了好几次“可能性为零”的事件发生。这不是不幸的巧合,这是“魔力”的奇迹。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七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讽刺性小说家——马克·吐温写的。书中写的是:讲述了一个贫穷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斯在伦敦和两位富翁兄弟打赌,让他无意中得到了百万英镑。
自从他有了那一张百万英镑时,当时社会的丑陋都变现出来了,许许多多的人为了讨好他,拉拢他,为了金钱不择任何手段,甚至降低自我的人格。
很快亨利·亚当斯自我变成了大名人,他将百万英镑还给了两位富翁兄弟,还成功找到了自我的另一半。
我明白了,金钱能够买许许多多的东西,但也有很多买不上。比如身体的健康、知识、欢乐、容貌、友情、亲情、感情……金钱只能买表面的东西,如果有人想拿一百万买你的健康,你同意吗?必须不一样意。
我们不能被金钱所迷惑。要珍惜自我眼前的东西!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八
有人说书是一扇门,可以把人带入另一个世界,推开一扇门,就是一个惊喜,踏进一扇门,就是一个奇迹。
当我推开《金钱的魔力》这扇门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错误理念,描写托德面部表情更是让这种理念暴露得异常明显,那种无法形容的魔力,完完全全将旧社会的人们见钱眼开的丑恶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严格按照贫富社会地位让人发疯,就连某些所谓受过上等教育的绅士和淑女都有这种错误理念,这个社会真可悲!
当我踏进这扇门时,金钱的魔力显得魅力十足,让文中的“我”瞬间身价百倍。
托德虽然没有多大态度的改变,但老板却异常兴奋,对文中“我”的吹棒更是吹到肉麻的程度——这个小裁缝店根本不可能接到外国亲王的订单,更不可能做了,又那里来做好的成品呢?——由此可见金钱的魅力在这个吹棒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让钱的现存地位更上了一级。
《金钱的魔力》这篇课文不仅揭露了人性的弱点,也展现了金钱的魔力的魅力。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九
书,是伟大的祖国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灿烂的文化遗产;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生幸福的伴侣;书,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人们的钥匙;书,是全世界人类的营养品。因此,我爱读书。今天,我一口气就把杨鹏叔叔写的《装在口袋里的爸爸之魔力金钥匙》读完了。读后,我的感悟有很多,感受也有很多,收获也很多。
《魔力金钥匙》是杨鹏写的,他是童书作家、动画编剧、影视制片人。他曾获中宣部“五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三十余种国家级奖项。出版作品一百多种,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他写的书让我爱不释手。
《魔力金钥匙》讲述了主人公杨歌和他的爸爸捡到了一把“永远正确的金钥匙(就是做一件事永远不会错)”,于是,杨歌利用了金钥匙,从一个学习很差的成了一个学习很好的同学。但是,这把金钥匙也给他带来了许多的麻烦。后来,杨歌的爸爸复制了一把一摸一样的金钥匙,阻止了杨歌和他爸爸的老对手——猴子,他用盗来的金钥匙当上了a国总统,更妄想统治全世界的故事。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感人肺腑,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多姿多彩,书中的一个个故事催人泪下。
《魔力金钥匙》不可思议的想象、不同凡响的夸张、不可复制的喜剧。把杨歌一家人的喜怒哀乐丰富多彩的描绘出来,表现出来,写得非常形象、生动,更写出了杨歌和她爸爸的坚强勇敢。读后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如果一个人要想走向成功,就要学会学习、就要学会做人、就要学会相处。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阶梯,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能哺育人们成长;书是最好的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书是眼睛,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读了《魔力金钥匙》这篇小说,让我明白了:人不能贪图小利,更不能相信天上会掉馅饼,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奋斗而实现!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
这两天,我读了马克吐温写的《百万英镑》,这本书主要以幽默讽刺的态度说明了现实中人性丑陋的一面。
书中我知道了课文《金钱的魔力》的起因,起因绝对让你出乎意料,起因是“我”身上只有一元钱,忍饥挨饿、无处从身。因为一位哥哥和弟弟的赌局,“我”得到了一张百万英镑。最后我成功用百万英镑获得了一点名气,我把百万英镑还给了俩兄弟,并成为了成功人士。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
在这本书里作者马克·吐温着重揭露了当时社会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钱!有的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有的人为了钱降低自己的人格,有的人为了钱毁了几百年良好的名誉,有的.人为了钱像别人点头哈腰。
可是有很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回来的比如:高尚的品质、优良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古人云:“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于天地中间,钱虽然需要,可是我们还需要珍惜用钱买不来的,不要把金钱看的太重。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一
这本书讲的是亨利亚当斯流落到了伦敦,两位富翁兄弟打赌,让他变得富有起来。我认为这能够用一句诗来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
我觉得亨利.亚当斯是个积极进取的人,他拥有百万大钞后,并没有就此满足,安于享乐。当他明白这张大钞有“附加价值”后利用人们的心理去投资,最终成为了最终的百万富翁。而我们在生活中却不是这梓的,例如,我考了98分的成绩,就很自满了,到处炫耀,而亨利却是好了还要更好,他明白进取。所以我应当向他学习!
我们还应当学习亨利的诚实,当他打开富翁兄弟给他信封的时侯,看到有一张百万大钞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出了什么差错,想把它还回去,何况这还是别人送他的`,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一看到别人的东西比我们的好,我们就想把东西偷过来,变为已有。有一次,我看到同学笔袋里有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东西,我就想把它占为已有,我从早上一向观察到晚上,想把它拿过来,可是我控制住了自我。我们应当学习主人公这种诚实,不是自我东西决不拿的品质!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二
这篇课文是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
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我去了一个裁缝店,我没有拿出百万英镑时,遇到托德的冷漠无情。()当她拿出了那张百万英镑时,便受到了老板与店员托德的关照。
我觉得不应该像老板和店员一样见钱眼开,用金钱来决定度待人的态度。更不能视钱如命而藐视穷人,就可以再穷人面前傲慢无礼。当他看到了‘‘我’’拿出那张百万英镑他的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就像你往池塘里抛了一块砖那个样子;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的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这是作者用夸张和辛辣的笔墨写出了托德见到钱的笑容。
这篇课文给我们了一个启示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是为了钱。要学会如何对待钱?一个又怎样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像书中的老板一样,那麽世界上的人就都得不到尊严。也就是说钱有价值,没钱就没有价值,那岂不是太荒唐了!
有一句话: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魔力的胎动读后感(通用13篇)篇十三
按照教学进度,今天开讲《金钱的魔力》,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特别的认真,也特别的细心,用带有儿童特点的眼光去度《金钱的魔力》,感受到了一种平时所没有的对“金钱”的别样的认识,感受到了对于每个人来说,面对“金钱”所产生的变化是难以言说的,是出乎意料的,也是令人震惊的。
看到《金钱的魔力》这个题目,第一眼看去,会把目光停留在“魔力”这个词上,什么是“魔力”呢?魔力,应该是一种神奇的法力,或许是一种无边的神力,亦或是一种十足的魅力,更准确的说,魔力是一种使人爱好、沉迷的吸引力。这种力量,作用在人的身上会让人产生意想不到的千变万化。“金钱”的魔力又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人面对金钱时,受到金钱的吸引、受到金钱的影响而发出的相应的改变,产生的各种变化,表现出的样貌,坦露出的心声。
《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全文采用了对比的方法,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虚伪愚昧的宗教制度下,暗无天日的种族歧视下,如瘟疫般盛行的狂热的“拜金思潮”下,生活在“以钱取人”、“认钱为亲”,“金钱至上”的惨无人道的现实社会中,小市民的丑陋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引起孩子们对金钱的进一步认识。读了这篇文章,也让自己产生了对十九世纪末,逐步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的美国的当时的社会现状,有了更多的关注。
生活中,我也有对金钱的个性化的认识和不同于旁人的态度,它们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断让自己深省。
最早对金钱有了概念,是上初中那个年纪。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没有多少钱,基本上只有可以养活一家人的最少的钱而已。爸爸妈妈是企业的双职工,至少是有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的,但,也是不能和现在的富足、富裕的经济状况相提并论的。
那时候,经济改革开放还刚刚起步,但是已经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而且同学的家庭中已经出现了当时的领军人物“万元户”。人们对当时的能够称为“万元户”的人家,那时刮目相看的,虽不至于顶礼膜拜,那也是极为崇拜和景仰的。我的同班同学,我的好朋友琴,就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开饭店起家的“万元户”家的独女。
我和她每天形影不离,一起上学,一起玩耍。放假时,经常就和她住在一起在饭店帮忙。时间久了,有时候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自己也成了“万元户”人家的什么人了,走起路来也是趾高气扬,摇头摆尾的,似乎也有些不可一世的感觉。现在想来,那应该是金钱的魔力使然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一步步推进,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不说吃穿住行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单是从经济方面来说,那也是万象更新,日新月异。刚参加工作时,每个月要养家糊口可以供一个月生活开销的工资,是138元,都不及如今上菜市场买菜花掉的钱多。
不过,那时大家都没有钱,尤其是我们这些靠上班挣工资的人,从来都没有过多余的钱,更别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有钱人”了。可是,没钱有没钱的好处,那时的物价低,金钱的购买力高,人们的经济压力不大。绵白糖1。75元一斤,猪肉1。5元一斤,仅相当于现在价格的十分之一。给孩子喝的一斤500ml的牛奶0。50元,和现在的200ml的袋装、盒装的牛奶,动辄5元,甚至10元的牛奶价格相比,简直是天上人间的差距。
如今,我们收入翻番儿了,比起那时算是有钱了。但是,金钱贬值了,100元拿在手里,在附近的菜市场、便利店转一圈,还没有买什么东西,也没买到什么东西,瞬间,100元钱就花没有了。有钱了,但是经济压力却更大了。
近年来,人们口中比较流行一句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尤其是面对被称作另一种长远投资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时,没有金钱作为基础,是万万不能的,也是谈不到教育成果和教育质量的。还有,人吃五谷杂粮,人会生病,得病就得去医院看病,吃药,打针,输液,开刀,理疗,没有钱是不能的。虽然,人们有不少的社会补贴和社会保障,但人们还是会说:“千万不能生病,生得起病,治不起病”!什么原因?看病需要钱,需要太多的钱,就是缺一点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人们开始崇拜金钱,以至于金钱至上,以至于人们开始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方式,一门心思地让自己变身为有钱人:穿有钱人穿的名牌服饰,吃有钱人吃的无公害食品,开有钱人开的豪华轿车,说有钱人说的金口玉言。
人们更奉行这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也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一句具有现实意义又有哲学思想的俗语,同时也直白的、赤裸的道出了金钱的法力无边啊!金钱,可以把中国封建社会中讲迷信的人胡编乱造拿来骗人钱财的并不存在的鬼,从所谓的阴曹地府雇佣到阳间人世为有钱人打工。
更有甚者,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一句,换了另一种更加荒诞的说法,“有钱能使磨推鬼”,以此来无限的夸大和突出金钱在社会现实中的魔力。我想,这样的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也是有一定的根源和出处的。近代中国一百年来的风风雨雨,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百年的痛,而这一百年的社会发展,导致了我们一直处于贫穷状态,人们真的是穷怕了呀!
就连这些衣食无忧的小学生,也表现出了对于金钱的喜爱之情。偶然的,今天的语文书里夹了200元现金,准备下课后要交会费。当时,我正在郭世杰旁边准备疾言厉色地面对他手中的玩具,想着该如何处理,正在犹豫拿不定主意时,一转身,钱从书里掉出来了。我当即转身抛开那个讨厌的玩具,拿着这200元钱,假意惊喜地举起手来,让大家看,嘴里还故作欣喜的说:“呀!钱啊!怎么自己就掉出来了呢?”孩子们一看,立刻喜上眉梢,立刻眉开眼笑,有的还乐出了声音在开心地笑。那真的是发自内心的笑啊,仿佛那钱是自己的一样,好像这200元钱是可以由他自己自由支配的钱一样开心。我立刻就此情景对孩子们说,“快看,你们现在的样子,那就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见钱眼开——”,或许,这就是金钱的魔力吧!
钱,人人都喜欢,只是在不同的人眼里,金钱,有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那些真正拥有财富的福布斯世界排行榜上的富豪们:微软创始人,身家750亿美元的,连续三年在福布斯榜上排名第一的比尔盖茨,被称为“金融市场不败的神话”的“股神”巴菲特,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中国唯一一个进入2017年付富豪排行榜前十四名的,身家227亿美元的马云,以及我们比较熟知的全球华人首富身家360亿美元的李嘉诚,他们的金钱观却是令人震撼,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
比尔盖茨说,“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他还说,“花钱如炒菜一样,要恰到好处。盐少了,菜就会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一个人只要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比尔盖茨这样的金钱观,体现金钱与人最好最恰当的关系。
巴菲特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重要的是“做你喜欢做的事”,其他的都不重要,金钱更是“连想都别想”。这样的金钱观,大有老庄“无为”思想的境界,更值得我们中国人借鉴。
马云的金钱观,更符合中国特有的社会体制。他认为“首富”的“富”应当是“负责任”的“负”。因为,一个人“有一两百万很幸福,这是你自己的钱”。但是,也并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钱越多越好,因为当你“有一两千万时,就要考虑人民币贬值,投资的问题”,而当你的钱达到几个亿几十亿的时候,“你的钱就不单单是你的钱了,就成了社会委托你进行投资了”。这时候的金钱,便成了一种信任,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若不如此,金钱便会失去它原本衡量具体事物的价值的本色;
若不如此,金钱就会染上铜臭味而招来蚊蝇蛆虫;
若不如此,金钱就会沾上血腥味而招来血光之灾;
若不如此,金钱就会堆积如山而招来江洋大盗恶和杀身之祸;
若不如此,金钱会把一个个道德高尚的人变成卑鄙的俗人,会把一个个身体强健的人变成弱不禁风的病夫,会把一个个自由独立的人变成贪财不要命的守财奴。
今天,在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正确的看待金钱:让金钱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服务,让金钱为我们的国富民强服务,让金钱为我们的伟大事业服务,让金钱服务于人类,造福于人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散发出它那灿烂的光芒,体现出它那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