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注重内容的分析和整合能力,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导入一款高效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一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能正确朗读课文。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1)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2)学生动脑筋猜。
(3).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画教学设计教案精品。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4.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出示人、火、文、六齐读。
2、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老师范写,学生认真看。
4、学生描红,练写。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二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1、学好一篇课文必须会读。读课文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弄清楚。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读课文吧!
2、学生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都很会读书。老师想请一位平时在全班读书方面锻炼较少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6自然段。大家说谁来?(生读)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再请3位同学读书)。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只要内容)。
4、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生读课文)。
5、来!说说再一次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
(生读印象深刻的句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6、通过刚才的读,你们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7、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让咱们再一次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村民一起去感受这场灾难,和老汉一起去挽救村民。请大家放声读7~22自然段。
我们以知道老汉是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汉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10个生字的字音。联系课文理解本悄悄、欢乐、欢快的意思。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四季的特点,并能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教学难点:
理解悄悄、欢乐、欢快。
板书: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溪水唱。
金蝉叫。
落叶飘。
北风吹。
小草绿。
雪花舞。
鲜花开。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3分钟)。
1、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四季的优美的诗歌。(板书:四季的脚步)。
3、大自然除了给我们带来美丽的花朵,还带来了哪些奇妙的景象呢?我们一块儿伴随着司机的脚步去看看吧。
二、认定目标:(1分钟)。
三、导学达标:(26分钟)。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们听(教师配乐朗读)。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大自然多美啊!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读准。
3、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想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或:你把春天叫什么?)。
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学习第一节。
1、现在,请你轻轻地闭上眼睛,注意听: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你们听到了谁的脚步声了?它是怎样走来的?(悄悄地、笑着)。
2、你们看,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演示课件:春天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春姑娘为我们带来了溪水的歌儿,带来了绿草和鲜花。溪水的歌儿多好听啊,你会唱吗?(指名读丁冬、丁冬)请一个同学后三行诗。
3、哪位同学来读读第一节诗?
4、(配乐朗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节诗歌。
学习2--4节。
1、春天多美啊!春姑娘的脚步是悄悄的,笑着走来的。那么夏姐姐的脚步是怎样走来的?秋婆婆、冬爷爷的脚步又是怎样走来的呢?(指名说)指名读夏、秋、冬的脚步。
2、夏姐姐、秋婆婆、冬爷爷都是悄悄地,她笑着走来的,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歌声呢?(指名说)。
你知道金蝉是怎样唱歌的吗?能学给大家听听吗?
你能模仿落叶的声音吗?
北风怎样吹的?谁来学一学?
3、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这三小节诗,你喜欢谁的歌儿就读那个小节。
4、指名读:你喜欢谁的歌?请你地一读。
5、画出自己所喜欢季节的景物。
四、达标测评:(10分钟)。
1、认读生字词。
2、分小组讲件四季的特点。
3、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读。
作业:
让学生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四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案预设目标:1、随文自学本课7个会认字,重点识认“颐”;学会11个会写字;读好“神清气爽、金碧辉煌”等词语,并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2、借助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了解叙述顺序,理清文路。3、以各种形式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照游览顺序布局谋篇的安排材料方法。5、感知作者怎样把长廊描绘具体生动。预设重难点:1、重点:借助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意,了解叙述顺序,理清文路;2、难点:感知作者怎样把长廊描绘具体生动。教学准备:幻灯片预设过程:(一)初读,整体感知1、导入:(1)读好课题:颐和园。(2)指课题:“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红笔描出小“口”)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3)这是我们至今为止要学习的第一篇游记,板书:游记。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检查预习:(1)词块(幻灯片):绿漆葱郁掩映堤岸雕刻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横槛琉璃瓦画舫远眺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四个小老师分别带读;图片理解“横槛、琉璃瓦、画舫”,动作理解“远眺”,再齐读这行;说说带有“神”的表示人的精神面貌的四字成语。(2)指名读文:题目、1、6自然段齐读,2至5自然段各组分别派代表读。4、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概括介绍颐和园的一句话。(1)(幻灯片)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齐读。(2)根据这句话把颐和园的特点浓缩成两个字,板书:美、大。(3)男女生分读。强调“美丽”、“大”。(二)品读,触摸语言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默读中,明白作者记叙的顺序1、(1)默读2到5自然段,想想作者给我们介绍颐和园,是按照什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2)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2、学习交流:(1)句子(幻灯片):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2)四小组各读一句。(3)你读完这些词句,发现什么?板书:游览线路(4)指板书:把走的顺序、走的线路交代清楚,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再把这五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整个游览顺序。(5)根据这些词句,你能猜到作者要着重介绍的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吗?(幻灯片)“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变红。(6)(幻灯片)首尾段加各段首句。老师把课文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加上去,你能说说课文的结构?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过渡:介绍完游览线路,提一下景点,就可以结束文章了吗?(不可以,没有具体介绍,没有详细描绘)具体而生动的景点描写是游记最重要的规律。板书:景点描写。那我们就用心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具体描绘每个景点的特点的。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细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准确1、我们先走进“长廊”,板书:长廊。(1)让我们把目光聚集到这(幻灯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同桌读,思考:长廊有什么特点?(2)指名同桌读。(3)交流:廊长、画多、花满、色艳(4)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些特点的呢?我们主要去了解这两个特点(圈:廊长、画多)谁来读读写廊长的句子?廊长:列数字。写画多的句子谁来读读?画多:作比较;“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全部是不同的);想不想去看看长廊里的画呢(幻灯片),看完图片说(幻灯片)走进这样的长廊,就像。(5)(幻灯片)引读:看整体――看廊内――看廊外――2、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作者怎样把其它景点描写具体生动的。板书设计颐和园游记美大游览顺序廊长列数字游览线路长廊画多作比较景点描写花满色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五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
2、能力目标:(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2. 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
3. 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 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5. 问:“写草(或花、雨、风)怎么样?”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出了草旺盛的生命力。
6. (我们找到了春天,那么的美丽,那让我们共同来读一读作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一起来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景)放配乐朗诵,领会作者朱自清的感情基调。(引导朗读课文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
7. 分小组诵读课文。
8. 正音正字。
9. 师点拨:本文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
10. 全体齐诵读课文,
要求:(1)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理解;
(2)用明快的节奏,读出作者热爱赞美的感情。
11. 课外延伸:仿照课文结尾句子
春天还像什么呢?
例:春天是插花能手,用巧手装扮人生;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用画笔绘出五彩的世界。
12. 作业布置:
(1) 有感情的诵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及相关的诗词句。
(2) 把课文中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并说说理由。
1、品味语言,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作用;
2、借景抒情的写法;
3、写景方法小结。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品味文章语言的优美词句,老师只是作适当的点拨。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六
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1.从寓言学习做人的道理,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间接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1.重点: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比较阅读。
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护(bi4)爱慕(mu4)凯歌(kai3) 粘(zhan1)自吹自擂(lei3)大模大样(mu2) 张牙舞爪(zhang1)妒忌(du4)
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的词语:
(1)庇护:原指包庇,袒护;含贬义。本课指保护。保佑;含褒义。
(2)爱慕:本课指因喜好而追求。
(3)粘:本课指紧紧地附着在物体上。
(4)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5)大模大样: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
(6)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7)洋洋自得;自己感到十分得意或舒适。洋洋:得意的样子。
(8)不可一世:自以为在当代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9)护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也作忌妒、嫉妒。
3.熟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请一人讲守株待兔的故事(或刻舟求剑)然后让学生简评故事发生的可能性及写作意图,教师引入寓言这个话题导入新课,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三则 (第一课时)》。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两千年来《伊索寓言》在欧洲文学史上和对以后寓言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的特点。
同学们通过《寓言三则》的学习,掌握阅读寓言的方法,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扩大视野。
1.分角色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讨论下列问题:(学生先思考再全班交流)
(1)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什么?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认识表示因果关系的两种句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国青海省西部鸟岛的特点,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鸟类。
体会鸟岛的特点,初步认识因果关系的两种句式。
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鸟吗?(喜欢)今天,我们一起去鸟岛旅游好吗?(好)。
2、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怎样的岛会是鸟岛呢?(鸟岛上鸟儿一定很多,是鸟的世界。)。
二、小组学习。
是啊,鸟岛上的鸟儿多得不计其数,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1、按要求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并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
(2)记住生字,在组内交流记生字的方法。
(3)你喜欢鸟岛吗?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出示生词,谁愿意做小老师领读?
(3)鸟岛在全世界都很有名呢!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三、导学重点。
现在正是六月,该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了,我们快去凑凑热闹吧!
3、播放六月鸟岛热闹景象的课件,学生边看边听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4、根据交流板书:鸟多。
鸟窝多。
鸟蛋多。
3、出示第三自然段精读:
从哪儿看出鸟多呢?
(1)圈出“最热闹”“各种各样”“鸟的世界”。
(2)通过介绍鸟岛上鸟的种类和看着画面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说鸟的各种样子的方法理解“各种各样”。
(3)谁能读出鸟的多?
从哪儿看出鸟窝多呢?
(1)圈出“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2)谁能读出鸟窝的多?(注意“一眼望去”要慢一些)。
从哪儿看出鸟蛋多呢?
(1)圈出“窝里窝外”“到处”。
(2)鸟蛋除了多外还有什么特点?(美,抓住“青绿色”“玉白色”体会。)。
(3)谁能读出鸟蛋的多和美?
5、感情朗读:
(1)来到鸟岛,看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高兴、兴奋……)。
(2)你想怎样表达这种心情呢?(跟鸟儿合影留念,跟鸟儿一起玩耍,放声歌唱……)。
(3)让我们一起用诵读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快乐的心情吧!
4、练一练。
这位作者呀真了不起!他没有用一个多字就把鸟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的特点写出来了。我们也来学好吗?(好)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我们甘露最热闹的时候,这一天,大街上人多、小摊多、灯笼多,我们把这样热闹的景象描写出来吧。
出示: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是甘露最热闹的时候,_________的人_________,大街上成了_________。一眼望去,_________的小摊_________街道两旁,________的灯笼。
(1)指名说。
(2)同桌互说。
四、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3)在写法上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吗?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八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语运用的精妙。
能力目标:
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练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情感目标:
1、过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2、想象荷花图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荷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荷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习第2小节。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师:大家想想“冒”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探、露、冲)。
出示课件:
想像写话: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
(组织学生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写后全班交流)。
例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习第4小节。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实践中求发展。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四、抒情表达、总结课文。
可按句式:“荷花!”。
例如: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
清早公园闻花香。
荷花冒出圆盘间。
一池美丽活似画。
身穿白裳舞翩翩。
蜻蜓小鱼来问候。
忽记看荷不是花。
六月花神绽笑脸。
自然神奇我爱她。
五、拓展练习。
站在荷花池边,假如你是小导游,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小画家,你会画些什么?
假如你是歌唱家,你会唱些什么?假如你是小诗人,你会写些什么?
假如你是……你会……。
板书设计。
挨挨挤挤。
叶
像大圆盘。
荷花(像一幅花)(美)。
半开。
花全开。
含苞。
设计反思:
三、五自然段,则成为整个课时的过渡语,在课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铭刻于心,整个设计也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九
一、学习目标:
1、能认识5个二类字,会写8个生字。
2、能理解“风平浪静、哭笑不得、失足、不知所措、瞄准、呜咽”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二、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1)、解决目标1。
1、从文中圈画出生字和二类字并注音,并拼读3遍。
2、同桌互相检测、老师抽差生读、齐读。
3、将生字自读自画3遍,找出容易出错的字交流提醒。
4、组词,批注在书上。
(2)、解决目标2。
1、出示重点词语:(见目标2)读两遍。
2、将词语从文中圈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并交流。
(3)、解决目标3。
1、自读课文2遍,找出难读的句子再读3遍,标出段号。
2、师范读,学生小声跟着读,将句子读通顺。
3、组内检测读文。
4、再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
四、当堂检测:1、听写生字并组词,同桌互改。2、给下面的字注音:钩、咽。
3、将文章主要内容批在书上。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理解单元格的含义。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数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掌握条形统计图(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装有若干平面图形的大袋子,大的统计表。
一张统计表,两张统计图。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情景,教师从袋子里一个一个的拿出图形。
2、提问:我们要给这些图形按名称分类,怎么在表格中体现出来呢?启发学生找出统计的方法。
3、引导哪种方法比较快,而且有很容易分辨出数量的多少呢?
1、看老师拿出的图形,并根据图像说名称。
2、自己记录图形的分类情况,交流自己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可以是小组讨论后的结果,也可以是自己独特的想法。
2、动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当着学生的面再次一个一个的`拿出图形。
2、根据学生回答填写。
1、选择比较快的方法记录,然后完成统计表。
2、全班一起完成打的统计表。
3、制作统计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条形统计图,先教会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
2、启发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刚才操作中的卡片分类,知道有困难的学生。
3、巡视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从而引出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
4、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小结,并要求学生再做一张统计图(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条形统计图。
2、独立完成统计图。
3、上台展示。
4、独立制作统计图,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4、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导观察刚才制作的统计表。
2、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3、提出要求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4、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毛病学会令人自己制作统计表的统计图。
1、独立思考并回答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2、小组同学相互提问。
3、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独立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4、听教师总结,回忆统计表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一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生字词卡片(或课件)。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揭题,引入课文。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练一练。
1、多音字组词。
2、形近字组词。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二
1.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3.熟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
4.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和段落的有序安排。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5.揣摩本文意味深长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1.自读点拨法。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散文,通过叙写与车夫老王的交往片断;刻画了虽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的老王形象。学生诵读中以善良体察善良,感悟情感,陶治性情。教师点拨、突出作品提出的关怀不幸者的写作意旨。
2.合作探究法。阅读中关乎作品情感、材料组织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合作研讨解决。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杨绛女士的《老王》将通过与车夫的交往,为我们诠释这一并不深奥的生活命题。
二、指导自读,把握文意。
1.投影显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注音。
塌败取缔伛翳骷髅绷滞笨愧怍。
(2)释义。
塌败滞笨取缔愧怍。
2.学生所读课文,以善良体察善良,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听读中发挥想像,头脑中再现鲜活的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归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出,老王穷苦卑微却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不是冷漠、蔑视而是本着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去关心、爱护他。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3.学生分段诵读课文,概括要点,列出提纲。
教师作阅读提示:课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条理有序,一脉相承。
学生归结:课文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职业生活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下面三段则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险。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4.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讨论解疑,教师点拨、明确:
(1)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决,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作”。
(2)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所有这些,都是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设置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即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送他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杨绛女士的文学语言朴素本色,却灵气飞扬,别有韵味,试比较下列三组语句在语意、感*彩、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你还能举出文中类似的语句吗?(参见课后练习)。
6.说话训练。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三、写作指导。
1.教师讲解: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几个典型细节,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风貌,勾勒人物形象。
怎样写好这类文章呢?
(1)确定写作对象。要选择自己最熟悉,对自己有影响,和自己有交往,又有典型事例能突出他某一方面特征的人。
(2)选好了写作对象后,根据你的了解,想一想哪些事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一步思考从你们的交往过程中,也就是从你准备选用的事例中,抽出共性的东西。这一共性,恰是要突出表现的中心思想。当确定了中心后,再从多件事例中精选最能体现中心的材料。
比如文中老王离世前一天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最能见出老王的心地善良。
(3)第三步,为了有效地突出中心,想一想哪个事例应当详写,哪些事例可以略写。
(4)第四步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这些事例,先写哪个,后写哪个。从哪个角度人手,怎样收束全文,这几个事例以什么为线索将其串连起来。考虑基本成熟,可以简要列出提纲。如本文段落的有序安排。
(5)下笔成文。书写时,头脑中浮现出人物的形象和事情的经过,要带着情感去回忆,力求一气呵成。成文后,改换欣赏者的身份默读此文,进行修改、润饰。
2.投影显示以下文题,请学生任选其中一题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想。
(1)我的——(爸爸、妈妈、老师、好友……)。
(2)他(她)是一个——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3)我逐渐了解了他(她)。
(4)其他:童年的伙伴、挚友、手足情深……。
四、课堂练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
朋友给我讲了一件真事。
说有一屠户从集市上买来一头牛,这头牛体格健壮,肚大腰圆。屠户满心欢喜地把牛牵回家,提刀近前准备开宰。这时,牛的眼睛里已是满是泪水,屠户知道,牛是通人性的,它已经预,感到自己的命运了。但屠户还是举起了刀子。突然,牛的两条前腿“扑通”跪下,牛的眼睛里泪如雨水。
屠户从事宰业已十多年,倒在刀下的牛不计其数,牛在临死前掉泪他见得多了,但牛下跪还是头一次见到。屠户来不及多想就手起刀落,然后,对牛剥皮开膛。当打开牛的腹腔时,屠户一下子惊呆了,手中的刀咣当落地——在牛的子宫里,静静地躺着一头小牛犊。屠户这才知道,牛为什么双腿下跪,它是在为自己的孩子苦苦哀求啊。屠户沉思良久,破例作出了一个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还有什么语言能够代替那神圣的一跪呢?所有的母爱,其实表达起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啊!
1.文中的“犊”读作_____,文中“震撼”一词的近义词是_____。
2.当屠户向牛举起屠刀时,泪如雨下的牛的两条前腿为什么跪下?(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4.请为本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5.本文表现的主题是什么?请你用课外积累的一个词语或一个诗句概括回答。
6.本文最感人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用简明的语言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三
1.复习8个要求认读的生字词,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3.激发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的兴趣。
4.学习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泉水》这篇文章。(板书课题)。
2.第一节大家读了课文,认识了几个生字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3.出示生字词。
哦 塔 罐 杜鹃 缝(指名认读)。
股 指名读。(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读)。
4.书写生字词:脆 天然水塔 杜鹃。
二、学习课文。
1.初读课文。
(2)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怎么样?谁来简单地评价评价?
2.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谁还愿意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先自己练习练习吧。(自由读)。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四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雷雨第一课时的语文说课稿,我们来看看。
教学准备:
课件、图。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认识生字,看图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扩词练习。
5、说记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拓展训练。
1、感情朗读。
2、观察天气,写日记。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五
《画风》一课讲述了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在画画时,宋涛提出画风的想法,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他们互相激励,用不同的方法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
本文对话较多,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
1、会认七个生字和与生字有关的词语。会写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课件、学生画一幅画。
一、激趣导入,巧设悬念。
1、孩子们,你们喜欢画画吗?请把你课前画的一幅画拿出来,我们一同欣赏,好吗?
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怎么画?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画,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几位会画风的小伙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与伙伴共同研究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电脑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2)电脑出示生词,指名读。
(3)游戏《找宝》,学生一人读字音,其他人从字卡中迅速找出生字。
3、这些字真调皮,它们又都跑到课文里去了,请你再读一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字的音、形、意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精读课文。
过渡:三个小伙伴正画得起劲,这时,宋涛提出了一个问题:“谁能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经过动脑思考,他们都想出了自己的办法。
1、你喜欢谁画的风?选你喜欢的小朋友仔细读一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1)课件演示图画:飘动的红旗。
赵小艺在飘动的红旗上画出了风,此时她的心情怎样?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写赵小艺的句子吧!
(2)宋涛看到赵小艺的画,恍然大悟,因为他看到了风,陈丹也会画风了,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写宋涛和陈丹的句子吧!
课件分别演示: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转动的风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也学会了画风的过程,认识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
四、分角色朗读,锤炼语言。
1、小组合作,练习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
2、指一组较好的在全班表演,其他同学从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方面评价,教师适机点拨。
设计意图: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对课文内容理解更深,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五、动手实践,拓展思维。
1、说一说,你想怎样画风?
2、画一画,把说的内容画出来。
3、比一比,谁画的风最美?开办一次小画展。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手脑活动的完美结合。
---------------------------。
六、小结:
孩子们,你们画的风是那么美,你们与文中的三个小伙伴一样聪明,他们也和你们一样越画越起劲,说着、画着,这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结果怎么样了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最新我教案第一课时范文(16篇)篇十六
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
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
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
出示要求写的字1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
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
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
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
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举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
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整堂课下来,可能是我紧张的原因,学生也很紧张,课堂有点沉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科学、艺术的做好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