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下面是一份优秀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1课时
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
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4、分角色体验情境。
分角色朗读
分小组自由练读
组内赛读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后有何感想。
3、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去收集收集。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勾画感受深的句子,用心体会。
3、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交流“失信”的意思。指导读好课题。
2、交流预习中做了那些学习准备。
3、简介宋庆龄。
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及时补充)
4、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二初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评价自己达到的程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及时表扬预习较好的同学。
2、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组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结合问题回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五、课后作业:课后收集一个名人守信的小故事。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三
设计背景:。
1,三年级作为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应注重发掘教材的例子作用,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在教学点滴中渗透写人,状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本篇课文所在单元围绕"名人故事"这一主题,通过列宁,李四光,宋庆龄等名人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他们不平凡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力图抓住课文通过典型事例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每一课中都潜移默化地体现写作方法的指导.
2,在倡导和实践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今天,学生在教师不断的指导下,已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学与交流互评.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正好为学生自学,合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
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积极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在教学生活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尤其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更能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本课通过描写宋庆龄幼年时遵守诺言,不失信的事,表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学习目标:。
1,运用读书方法自学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受到诚实守信精神的陶冶.
课前准备:。
1,学生按照自学方法自学课文.
2,收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课题。
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那些名人故事表现了他们怎样的品质。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运用前面。
写人文章的方法,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人事品质)。
二,重温自学方法,确定成员分工。
自学一篇课文除了完成预习要求,还要掌握自学方法,谁还记得。
读正确;二,读明白;三,读进去)。
四人小组明确分工:。
(召集人,发言人,噪音控制员,计时员)。
三,合作学习,自主交流。
1,学生小组按照"三读"要求进行学习.
2,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四:展示交流,倾听评价。
(一)"读正确":。
1,选择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按小组自己的方法分工合作朗读全文.
2,其他小组针对个人和小组读文章是否正确的情况给与评价.(对读音,断句,声音洪亮等角度进行评价)。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读明白"。
1,各小组发言人代表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
例:我们小组理解了几个词语的意思……(板书重点词语)。
我们组要向大家介绍宋庆龄的生平简介.
我们组知道课文写了宋庆龄小时候因为答应朋友而拒绝去伯父家坚守诺言的事,变现了她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板书:诚实守信)。
……。
2,教师质疑:从那里可以看出宋庆龄的诚实守信呢。
3,学生在文中上寻找,批画后交流.
4,师生共同发现总结:。
作者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
5,学生质疑,讨论:。
课文中描写小白鸽样子的句子能否删去。
(三)"读进去"。
1,谁能读出宋庆龄语言的坚决,行动的果断。
2,指名朗读,学生评价.
五,讨论深化,总结提升。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讲诚实重信用的人和事。
2,小结:。
俗话说"一诺千金",重诺言,守信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记得歌吗(师生齐唱)。
其中有这样一句响亮的话:以诚实守信为荣!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拥有这种可贵的品质.
六,读写结合,课后延伸。
写一则日记,描写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或一件事.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四
1、准确、流利、有激情地朗读课文。
2、能归纳综合课文的首要内容。
3、能连系课文,联系糊口现实,和同窗交流读后的感应感染。
课前预备。
策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操作自己寻找到的资料,连系伙料袋中的内容向巨匠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个她小时辰的故事——《我不能失踪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碰着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欠亨顺的处所屡次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搜检。
3、谈判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刻?
b,.文中讲到了哪几小我?他们间有着若何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首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礼拜天,宋耀如一家预备到一位伴侣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倏忽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脚色朗读。
1、交接使命: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脚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袂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操练,然后小组间角逐。
2、组内放置脚色,各组操练,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角逐。
4、同窗评议,选举优胜组。
谈判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受宋庆龄做得对不合错误?
2、你在日常糊口中有没有碰着过近似的事?你是怎么措置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应。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恳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根基准则,但愿往后巨匠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朗读感悟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六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是本册教材编写思想,因此,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把“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作为备课、设计课文的一种重要策略。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孩子们已学习单元前3篇精读课文,对单元主题已有较深了解。本设计旨在孩子们粗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通过多形式自主阅读,让他们能就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交流,与人分享阅读成果,感受阅读的乐趣,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4、结合单元主题,初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如何让孩子们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一、复习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从第二单元课文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几位名人?
2、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个响亮的名字又将被我们牢牢记住。她是谁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就题目质疑:“失信”是什么意思?宋庆龄为了什么事不能失信?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讲了哪几个人?
b提供句式练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 ),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也很想去。可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但她( )。
三、角色朗读,感受美德
1、交代任务: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要加上表情和动作哦!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再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讨论深化,铭记美德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
2、小结:“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有人说,“诚信是道德中最美的一朵花”,“使一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宋庆龄就是如此。(齐读书31页)
3、向宋庆龄学习,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出示有关诚信的谚语、格言,全班读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流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侯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1、第一次读课文,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3、第二次读课文,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讨论交流,学生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
预设学生交流的内容如下:
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事件
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四人分角色读课文。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老师巡视。
3、组与组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4、评议,推选优胜组。
质疑写泡泡
1、(宋庆龄是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练读几个重点语句)
3、你有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
4、小节: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想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1、收集诚信的格言名句
2、读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
3、写几句读后感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八
激趣导入。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预习题纲:
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识记生字。
1.边读课文边圈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弄清读音,多读几遍。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时声音洪亮。
3.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4.用“”标出课文中的精彩词语,读会并抄写下来。
5.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特别——解释——。
二、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先读一遍课文,再填空:
这篇课文写了谁,什么时候,想去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用一句话概括)。
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从这段话中我体会到:
2.“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3.你想对小庆龄说些什么?
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把不明白的问题写下来。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让孩子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谈自己的感受.
昨晚已经预习了功课,问这课主要讲谁?
"宋庆龄."。
"讲宋庆玲的什么事?"。
"宋庆龄守信用."。
我板书了课题和"守信用"三个字,问:"守信用可以用课题的哪个词表示?"。
片刻沉默后,有个孩子小声说:"失信!"。
我笑着肯定了后者,"守信用就是不能失信!这里的信就是守信用的意思!"。
我接着问:"谁知道宋庆龄?"。
举手的孩子不多."宋庆龄是国母."。
呵,还知道"国母"这词,不过问一下什么国母,没人知道.
于是我讲起了国父孙中山,有国父的铺垫,国亩应该明白了吧.
"宋庆龄曾经是我国的国家副主席......"。
呵,有孩子讲到后面资料袋内容了,我就从资料袋开始吧,问孩子怎么知道的,真是从资料袋里来的.孩子们开始自己阅读资料袋了,有个孩子问什么是"宋庆龄基金会"?我简介耸庆龄基金的作用,主要用语奖励我国出色的妇女和儿童的.
有了对宋庆玲这位名人的了解后,我们进入课文内容.
我先为孩子们范读(因为磁带里没有这课的录音),思考的问题是课文前面的提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读了,孩子自己默读,还是刚刚的问题.读后开始交流,几个孩子的回答让课文讲什么说清楚了,我也强调了一遍.
接着就是让孩子放声朗读后,试着说说自己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
孩子说开了,有的说:"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有的说:"她是个遵守诺言的人."。
有人说:"庆龄的记性很好.她没有忘记小伙伴的话."。
有人说:"她很诚实."。
有人说:"她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这么说已经把课文的主旨点出来了.接着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三个孩子上来分别读庆龄和她爸爸妈妈的话,叙述部分全班朗读.这是同学们最欢喜的时候,上台的孩子总想把课文里的动作也表演出来,当然这是我们不会反对的.
最后就是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孩子能够从自己守信或不守信两方面来说,几乎是围绕自己答应别人的事怎么完成来说的.孩子们的生活经历就是这些了,要再拓展也是不可能的.
一节课就这么匆忙结束了,可是还有用书的作业必须用下节可的一些时间来完成.另外本课出现了对话的几种形式,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划出来了,晚上回家抄写下来,自己体会其用法.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初步形成主动识字的意识,逐渐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能积极的搜集、整理资料,对周围充满了好奇心,逐渐树立了实践创新的精神。
3.教学内容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面获得启示。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透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6.教学课时1课时。
7.教学过程。
一、谈“信”,了解“信”的意思。
之前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故事,我爸爸虽然不是名人,但他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从小就教我要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写字。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板书“信”,这个字呢,撇要挺,竖要正,点横不相连才好看,三横之前距离要均等,横折到折要停一停。读。第四声,要肯定,领读。
谁来说说看,为什么这个信要这样写?
很久很久以前,在文字还没有产生之前,人与人之前传递消息都靠嘴传,所以一个人要是不讲真话,说的话不可靠,就没人要你传话。古人说话必须算话,说到必须做到,这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说话不算话,失去了大家的信任,这就叫——失信(板书),反之,说到做到,说话算话,这就叫守信(板书)。做人要守信,不能失信(板书)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人不失信的故事(板书:我不能失信)读,要轻松,肯定!
这是几个词连起来的词组,加个句号就变成一句话,谁能读好这句话。
换个问号再读。
我不能失信吗?当然不可以了,所以换个感叹号再读。别看标点小,用上完全不一样。
这个“我”指谁呢?宋庆龄(板书)说说你对这个人的了解。(交流资料)。
课文资料袋里就有介绍,感兴趣的可以翻开书跟着老师读起来,(师读生慢慢跟着一起读。)。
所以这句话是宋庆龄说的,得用引号引起来,引号就像一双鞋,穿的时候要两只一起穿,把说话的内容包括标点在内一起引起来。(教写双引号)。
这究竟是个怎样的故事,我们可以自己来读一读。
二、初读,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要求:1)遇上带拼音的字,拼一拼。
2)遇上带“!”或“?”的句子,练一练语气。
3)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想一想。
2、交流。
照样子用上“的”说一说,引导说说身边周围的。
填一填: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 ),二女儿( )(谁)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 ),爸爸妈妈都劝她( ) ,但她为了( )还是( )。
三、细读,读出“信”的内涵。
1、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那到底有多想呢?
引导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句子,读好感叹语气。
2、她为了一件什么事不去?爸爸妈妈是怎么劝的?
引导找出父母劝说的三句话,读好问的语气。
重点理解好解释:庆龄会对小珍怎么解释?(引导学生说话,进行说话训练。)。
哦,原来解释就是说明原因,表示歉意啊!
3、可是庆龄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说,她说——。
引导学生找句子,读出感叹号的语气。你读懂庆龄说的话了吗?
(无意失信尚可原谅,有意失信不可原谅,在庆龄心中,诚实守信,言而有信比什么都重要)估计这个理解有难度,故可以铺垫问题加以引导:
难怪妈妈说,庆龄是——守信的孩子。
齐读课题——这是庆龄的话,也是课题,所以要擦去标点。
4、分角色朗读。
5、庆龄没有去,爸爸妈妈也没有勉强她去,你想对庆龄或者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6、出示刚才3句话,学习对话的两种标点用法。
试着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用上两种标点。
板书:
言而有信。
宋庆龄。
盼、劝!! 诚实可信。
8.课堂练习。
抄写词语。
9.作业安排。
在网上查找宋庆龄的有关材料,制作一张题为《走近宋庆龄》的手抄报。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宋庆龄:(1893—1981)海南省文昌县人,我国杰出的女政治活动家,世界和平运动活动家。早年求学美国。1913年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时,就开始了革命生活。1915年和孙中山先生结婚。在此后的70多年里,宋庆龄始终不渝地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事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她曾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和名誉主席。宋庆龄一直热情关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宋庆龄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被国际上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1950年,宋庆龄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领导成员,1951年,宋庆龄接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将10万卢布奖金全部捐赠中国福利会作为创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之用,1952年被选为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联络委员会主席。198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1.自我问答。
这是个很简单的故事,情节简单,中心突出,一读就懂,但对于人要怎样才算“守信”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却并不怎么易懂,更不提该怎样去做到。正如宋庆龄说的,守信就是说到要做到,包括不自欺的说到做到,即真忘记可以道歉,假装忘记就不可原谅,所以信作为一个人的道理品质,是要求人首先不自欺,所以守信的前提是诚实,先诚实而后守信。
因此,从“信”字的源起入手,再用课文中这个具体的故事作为注脚,最后解决守信与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冲突,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守信”。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 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板书设计: 。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了解诚信是人基本素质以及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小庆龄拒绝父母的建议,坚持留在家里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如何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
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勾画感受深的句子,用心体会。
3。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了解宋庆龄。
学习过程
一 检查预习,理解课题
1。板书课题,交流“失信”的意思。指导读好课题。
2。交流预习中做了那些学习准备。
3。简介宋庆龄。
说说你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资料。
(根据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及时补充)
4。齐读“资料袋”里的内容。
二 初读感知
1。指名读课文,评价自己达到的程度:正确?流利?有感情?
及时表扬预习较好的同学。
2。讨论:(小黑板出示问题,同桌或小组合作在书上找答案并勾画出来。)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d。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从哪里知道的,用——划出句子。
e。她为什么停住了脚步?别人是怎么劝说的?她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3。汇报交流。 结合问题回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 分角色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 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五、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一个名人守信的小故事。
板
书
设
计
8 我不能失信
守信
宋庆龄 伯父家 鸽子
小珍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课文,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宋庆龄的图片、资料、故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问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希望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的人?
2.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说话算数”或“守信用”时,教师统一话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一个小女孩特别守信的故事。(师板书课题。)。
3.释题:“信”是什么意思?“失信”又是什么意思?
二、略读课文,明确要求。
1.从“题目《我不能失信》”人手,引导学生认识略读课文。
2.略知学习方法。
所谓略读课文,就是将一篇文章简略地、不需要细致推敲地读,能读懂课文的大致内容即可。
3.阅读文前导语,明确学习要求。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
2.分自然段检查朗读。
3.扫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2)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课题中“我”指谁?她和其他几人有着怎样的联系?
4.交流汇报。
当学生说到课题中的“我”指宋庆龄时,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宋庆龄的课外资料。
四、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1.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然后讨论:
(1)宋庆龄想不想去伯伯家?
(2)她为什么停住了脚?
(3)别人是怎么劝说的?
(4)她是怎么说的?
2.全班交流。(要求多读几遍描写宋庆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重点体会她当时的内心活动。)。
五、分角色朗读。组间竞赛。
1.交待任务:4人一组,自选伙伴,小组内练习,然后组间竞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师巡视,适时指导。
3.组间竞赛。
4.学生评议,评选优胜组,颁发奖牌。
六、联系实际,深化感悟。
1.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宋庆龄做得对不对?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
2.在我们身边有这样讲诚实、守信用的人和事吗,举例说明。
七、凡人名言,拓展延伸。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想,那就拿起笔,写出你的凡人名言吧!老师将把它整理收集到我们班的凡人名言录中。
(1)学生动手写。
(2)朗读自己的凡人名言。
2.教师评价凡人名言,总结本节课。
虽然大家都是凡人,但大家的名言却不凡,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大家今后能做一个宋庆龄式的重诺言、守信用的人。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谈话导入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8、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品质。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讲学生课前收集到的宋庆龄的故事——二三事。
2、从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
3、学生阅读“资料袋”,然后提问:从资料袋里你知道了什么?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重点读读几个难读的词语。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找出你认为宋庆龄守信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3、交流点拨。重点交流并指导朗读。
l“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她早就盼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啦!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l“不行!不行!小珍不定期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l“不,妈妈。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4、分角色体验情境。
l分角色朗读。
l分小组自由练读。
l组内赛读。
四、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你还知道哪些诚实守信的故事,课后去收集收集。
我不能失信教案(通用16篇)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发动学生寻找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庆龄的故事。
朗读感悟
一课时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