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将呈现一些高三教案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理论。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一
(一)引入:。
(1)情景1。
2元/千克,而送到县城每千克大豆可获利1.2元,每千克红薯可获利0.6元,王老汉决定明天就带上家中仅有的1000元现金,踏着可载重350千克的三轮车开始自己的发财大计,可明天应该收购多少大豆与红薯呢?王老汉决定与家人合计.回家一讨论,问题来了.孙女说:“收购大豆每千克获利多故应收购大豆”,孙子说:“收购红薯每元成本获利多故应收购红薯”,王老汉一听,好像都对,可谁说得更有理呢?精明的王老汉心中更糊涂了。
(2)问题与探究。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具体的数字体现出王老汉的两个孙子的收购方案吗?
生,讨论并很快给出答案.(师,记录数据)。
师:请你们各自为王老汉设计一种收购方案.
生,独立思考,并写出自己的方案.(师,查看学生各人的设计方案并有针对性的请几个同学说出自己的方案并记录,注意:要特意选出2个不合理的方案)。
师:这些同学的方案都是对的吗?
生,讨论并找出其中不合理的方案.
师:为什么这些方案就不行呢?
生,讨论后并回答。
师:满足什么条件的方案才是合理的呢?
生,讨论思考.(师,引导学生设出未知量,列出起约束作用的不等式组)。
师,让几个学生上黑板列出不等式组,并对之分析指正。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所列不等式组,并介绍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记录几组,并引导学生表示成有序实数对形式.)。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指正并有选择性的记录几组比较简单的数据,对于这些数据要事先设计好并在课件的坐标系中标出备用)。
(教师对引例中给出的不等式组介绍,并指出上面的正确的设计方案都是不等式组的解.进而介绍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与解集的概念)。
生,讨论并在下面作图(师巡视检查并对个别同学的错误进行指正)。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所对应的一些点,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讨论: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由于点太少,我们的学生可能得不出结论)。
生,提出猜想: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分得的左下半平面.
师:这个结论正确吗?你能说出理由来吗?
生,分组讨论,并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去探究.(由于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方向,所以各人用的方法不一,有的可能用特殊点再去检验,有的可能会试着用坐标轴的正方向去说明,也有的可能会用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下方的点与对应直线上的点对照比较的方法进行说明)。
师,在巡视的基础上请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阐述自己的理由,并对于正确的作法给予表扬,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出利用与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横坐标相同而纵坐标不同的点对应分析的方法进行证明.
生:表示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很快回答)。
师: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并得到一般性结论(教师总结纠正)。
(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因不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虚线;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的平面区域因包含边界故直线画成实线.)。
生,作图分析,讨论并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
师:结合上面问题请同学们归纳出作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对应的平面区域的过程.
生,讨论并回答(师,对于学生的答案给以分析,并肯定其中正确的结论)。
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用多媒体展示: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
生,讨论,思考(教师巡视,并观察学生的解答过程,最后引导学生得出:一个是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一个是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
生.讨论分析,最后得到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并求解.
师:若把上面问题改为点在同侧呢?请同学们课后完成.
(二)实例展示:。
例1、画出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的平面区域.
例2、用平面区域表示不等式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的解集.
(三)练习:。
学生练习p86第1-3题.
【及时巩固所学,进一步体会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
(四)课后延伸:。
(五)小结与作业:。
二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表示直线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某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流程: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一般找原点)。
作业:第93页a组习题1、2,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二
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地理因素,初步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明确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重要性。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新疆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分布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绘制简图表示新疆地形分布特点,学会用简图表示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三山夹两盆”、以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河流稀少多内流河是本区主要自然环境特征,形成本区高山、荒漠、山地牧场及绿洲等自然景观。西气东输工程。
教学难点。
如何从“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和绿洲”图中获取新疆人口、城市、交通分布的特点及绿洲在干旱地区的作用,并迁移到整个西部地区,引导学生思考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的问题。
教学方法。
读图导学法、因果分析法。
教具板图、自绘图。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导数符号表示和基本导数求解方法;
3)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4)能进行简单的导数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先理解导数概念背景,培养观察问题的能力;再掌握定义和几何意义,培养转化问题的能力;最后求切线方程及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态及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学重点:
1、导数的求解方法和过程;
2、导数公式及运算法则的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的理解;
2、数形结合思想的灵活运用。
教学课型:复习课(高三一轮)。
教学课时:约1课时。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四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五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态度方面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一百万有多大”之后,继续研究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较小的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学完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尝试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感,不仅对于其正确理解数据所要表达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2.教材处理。
基于设计理念,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时添加了“银河系的直径”这一问题,以向学生渗透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百万分之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力争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借助自身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百万分之一,发展学生的数感。能运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
(2)数学思考:
通过对较小的数的问题的学习,寻求科学的记数方法。
(3)解决问题:
能解决与科学记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4)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科学记数法的科学性和辩证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对较小数据的信息做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难点:感受较小的数,发展数感。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1.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这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周围世界和社会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数据都想尝试着来加以分析和说明,但又缺乏必要的感知较大数据或较小数据的方法及感知这些数据的活动经验。
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上以“问题情境——设疑诱导——引导发现——合作交流——形成结论和认识”为主线,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直观情境的观察和自主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并通过合作交流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2.教学手段:
1.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直观、生动地反映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常见的生活物品为直观教具,丰富了学生感知认识对象的途径,使学生对百万分之一的认识更贴近生活。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问题1:光的速度为300000km/s。
问题2:地球的半径约为6400km。
问题3:中国的人口约为1300000000人。
(十).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及问题背景为依托,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认识百万分之一,丰富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授课时相信会有一些预见不到的情况,我将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六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精讲】。
1、数列: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与顺序有关)。
2、通项公式:数列的第n项an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an=f(n)。
(通项公式不)。
3、数列的表示:。
(1)列举法:如1,3,5,7,9……;。
(2)图解法:由(n,an)点构成;。
(3)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如an=2n+1。
5、任意数列{an}的前n项和的性质。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方法。
演讲法、讨论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媒体。
电视机、放像机、投影仪、实物。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投影]运用纳米技术拍出的照片。
[讲解]照片上的两个字是在硅晶体表面,通过操纵硅原子“写出”的。“中国”两个字“笔画”的宽度约两纳米(1nm=1×10-9m),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说明人类已进入操纵原子的时代,目前只有中国等少数国家掌握。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
[过渡]化学在人类进步的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播放录像]化学发展史。
(如无录像片可阅读课文)。
[讲解]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投影板书]。
实用技术近代化学现代化学。
(冶金、火药、造纸)(原子-分子学说)(物质结构理论)。
[讲解]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投影]牛胰岛素结晶、叶绿素结构式。
[讲解]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展示]橡胶、合成纤维、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实物。
[讲解]以上这些物质称之为材料,材料的含义应包括为人类社会所需要并能用于制造有用器物两层涵义。
[投影板书]。
[讨论]以上这些材料对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播放录像]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讨论]通过观看录像,讨论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化学有哪些作用。
[小结]现代社会的发展,化学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讲解]自然界存在下列的光能转换关系:
我国已合成叶绿素,如果能模拟叶绿素的功能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实现下列转换:
地球将会变得更干净,这一设想一定会成功。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因此在今后化学学习中观察好演示实验,做好分组实验、家庭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在目前的实验条件下,原子用眼睛不能直接看到,要研究化学规律必须了解原子的结构,这就需要建立原子的模型,通过模型去想象原子的真实结构。不仅原子需要,分子也需要,前面的牛胰岛素分子模型,是许多科技工作者汗水的结晶。因此,模型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逻辑法是科学研究普遍采用的方法。比如我们根据硫酸、盐酸等酸的性质可用归纳的方法得到酸的通性,又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推断磷酸的性质。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注意训练科学方法,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勤于思考,并多阅读课外书籍,以获取更多的知识。相信大家在新学年里一定会学好化学。
作业。
1.制做一件材料标本。
2.认真阅读课后短文,写一篇读后感。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且”、“或”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实例,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的含义,使学生能正确地表述相关数学内容。
【教学难点】:
简洁、准确地表述“或”命题、“且”等命题,以及对新命题真假的判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引入问题:
下列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
(1)12能被3整除;
(2)12能被4整除;
知识建构归纳总结:
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读作“p且q”。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概括出一般特征。
1、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中每组命题p,q,让学生尝试写出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联结两个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逻辑联结词“且”联结成的新命题的真假。
2、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中每个命题,让学生尝试改写命题,判断真假,纠正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
归纳总结:
当p,q都是真命题时,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是假命题时,是假命题,
学习使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一些命题,根据“且”的含义判断原先命题的真假。
引导学生通过通过一些数学实例分析命题p和命题q以及命题的真假性,概括出这三个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一般规律。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九
§3.1.1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目的:要求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几何表示,理解什么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给出一些数列能够写出其通项公式,已知通项公式能够求数列的项。
重点:1数列的概念。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数列的第n项an叫做数列的通项(或一般项)。由数列定义知:数列中的数是有序的,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出现,这与数集中的数的无序性、互异性是不同的。
3.4.-1的正整数次幂:-1,1,-1,1,…。
5.无穷多个数排成一列数:1,1,1,1,…。
二、提出课题:数列。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数列的有序性)。
2.名称:项,序号,一般公式,表示法。
3.通项公式: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数列1:数列2:数列4:
4.分类: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5.实质:从映射、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通项公式即相应的函数解析式。
6.用图象表示:—是一群孤立的点例一(p111例一略)。
三、关于数列的通项公式1.不是每一个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如数列3)。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不唯一如:数列4可写成和。
3.已知通项公式可写出数列的任一项,因此通项公式十分重要例二(p111例二)略。
五、小结:1.数列的有关概念2.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六、作业:练习p112习题3.1(p114)1、2。
2.写出下面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1)1、、、;(2)、、、;(3)、、、;(4)、、、。
3.求数列1,2,2,4,3,8,4,16,5,…的一个通项公式。
6.在数列{an}中a1=2,a17=66,通项公式或序号n的一次函数,求通项公式。
7.设函数(),数列{an}满足(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判断数列{an}的单调性。
7.(1)an=(2)。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
教学目标:
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和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
1.假言推理。
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演绎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
2.三段论。
三段论是指由两个简单判断作前提和一个简单判断作结论组成的演绎推理。三段论中三个简单判断只包含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重复出现一次。这三个概念都有专门名称:结论中的宾词叫“大词”,结论中的主词叫“小词”,结论不出现的那个概念叫“中词”,在两个前提中,包含大词的叫“大前提”,包含小词的叫“小前提”。
3.关系推理指前提中至少有一个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它是根据关系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可分为纯关系推理和混合关系推理。纯关系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都是关系判断的推理,包括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
(1)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2)反对称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对称性进行的推理。
(3)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反传递性关系推理是根据关系的反传递性进行的推理。
4.完全归纳推理是这样一种归纳推理:根据对某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的考察,已知它们都具有某种性质,由此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オネ耆归纳推理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オs1具有(或不具有)性质p。
オs2具有(或不具有)性质p……。
オsn具有(或不具有)性质p。
オ(s1s2……sn是s类的所有个别对象)。
オニ以,所有s都具有(或不具有)性质p。
オタ杉,完全归纳推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前提中所考察的个别对象,必须是该类事物的全部个别对象。否则,只要其中有一个个别对象没有考察,这样的归纳推理就不能称做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所断定的范围,并未超出前提所断定的范围。所以,结论是由前提必然得出的。应用完全归纳推理,只要遵循以下两点,那末结论就必然是真实的:(1)对于个别对象的断定都是真实的;(2)被断定的个别对象是该类的全部个别对象。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一
课 题:画刺猬。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概括基本形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刺猬。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适当的背景。
教学重点:折线的节奏。
教学难点:添加背景。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有一种小动物,它长得很奇怪,浑身是刺,胆子却很小,你一靠近它,它就团成一团,人们确很喜欢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小刺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小刺猬(板书课题:画刺猬)。
步骤方法。
1. 刺猬的身体可以概括成半圆形。
2. 它身上的刺可用折线来概括。
3. 在图画纸上确定位置。
4. 先画半原形。
5. 然后画折线,注意折线的`节奏。(可做单独的画线训练)。
6. 涂色并添加背静(注意与主体的和谐)。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同学们!你们一定都见过美丽的孔雀吧。它有美丽的羽毛,尤其是它的尾巴,当孔雀开屏的时候,那五光十色的羽毛更是美丽动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折纸的方法表现孔雀(板书课题:折纸与剪贴-孔雀)。
方法技巧。
将彩色手工纸裁成正方形,折成扇子形,然后将尖的一端向上翻折,这样头与尾就折出来了,然后用彩色纸剪贴羽毛。(演示方法、步骤)。
折纸方法:
1. 将正方形的对角重合对折。
2. 将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与对称轴重合。
3. 再一次重合。
4. 翻折尖部。
5. 再一次翻折尖部。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范样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课 题:我爱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热爱自然生态,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2综合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动物。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适当的背景。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形进行概括。
教学难点:动物特征。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组动物的图片,看你喜欢那些小动物,并请你们记住它们的特征,以便我们今天把它画下来。
引导分析。
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和电视资料,挑选他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导分析概括基本形,分析动物的特征。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范样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二
1.针对本班学生情况对课本进行了适当改编、细化,有利于难点克服和学生主体性的调动。
2.根据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作出适时调整、补充(反馈评价);根据学生课后作业、提问等情况,反复修改并指导下节课的设计(反复评价)。
3.本节课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知识的建构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思想与情感的'设计理念,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我校的科研课题——努力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
通过这样的探索过程,相信学生能从中有所体会,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很久以后留在学生记忆中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方法与思想,是学习的习惯和热情,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结果。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三
课型:理论技能课。课时:4课时。
学情分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知道要上好体育课,对今后素质提高的作用起到基。
础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过理论讲授,实践操作,使学生知道上体育课的要求及身体素质健康的好处与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通过和谐教学,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交流,使学生感到学习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相关的《认真上好体育课》的主要知识点。2、教师在授课时边讲授边示范,边指导学生学习。
三、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意义。
2、掌握好课前、课上、课后的要求,为今后上好体育课打下基础。
教学的重点、难点:
1、掌握好课前、课上、课后的要求。
2、学好上体育课的心理素质,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教学资源与准备:
1、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及教材。
2、教师选用相关的教室及场地。
教学过程描述:
一、学生先整队,做徒手操,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二、学生听教师讲解内容。
让学生了解体育课是学生学习的必修课,掌握好上体育课的课前、上课、课后的要求;让学生知道体育课是由老师指导,大家活动、做游戏、跑等各种身体练习课。
三、教学的主要运用:
运用“讲述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练习,记住今后上体育课的要求。
板书:认真上好体育课1、课前要求:
(1)缺席要请假,(2)整理好服装,(3)提前到上课场地。2、课上要求:
(1)站队要快、静、齐,(2)练习要认真。
(3)听讲课不要走神,(4)上课要遵守纪律。3、课后要求:(三不要)。
(1)不要大量喝水,(2)不要在天热时用凉水冲身,(3)不要立刻吃食物。
交流评价与作业:
1、作业:要识记上体育课的课前、课上、课后要求。
2、师生总结与评价。
3、师生再。
4、下课。
反思:这课是儿童初学的“引导课”理论内容,对儿童不大清楚体育课是一门什么样的功课,因此要引导儿童知道它是一门主要在室外上锻炼身体的活动课,它能满促大家喜欢“玩”的心愿。通过参与丰富多样的练习活动,可以达到提高身体各种活动功能和增强健康的目的;但是,上好体育课还需要做到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刻苦锻炼;遵守课前、课上、课后的一些要求。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四
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块,体育基本常识、基本活动和游戏。体育常识主要包括体育课的作用、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基本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包括队形队列、基本体操、走、跑、跳、投、滚翻、攀爬、韵律活动和简易舞蹈;最后一块是适合低年级小朋友的一些简单游戏。体育锻炼与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很不标准,我们要进一步的教学,给学生进行练习,为学生提高技能,增强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本学期使学生获得一些运动和健康的`基础知识,初步学习和完成简单的组合动作,提高运动技能,对队列与队形,正确的动作资势,身体体重良好的锻炼,练习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达标,并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竞争进取的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练习坐位体前屈、50米、立定跳远达标。
难点:通过游戏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性、耐力和体能,以及体育运动方法与技巧。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得到知识与建康的提高。
目的:
通过体育基础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学习,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利用游戏来融合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正确引导学生建立人生观、思想观,使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
任务:
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运动技能与技巧,树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献身体育事业,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五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六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中学数学对函数的研究大致分成了三个阶段。
三角函数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基本初等函数。4.8节是第二章《函数》学习的延伸,也是第四章《三角函数》的核心内容,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基础上进行的,其知识和方法将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良好素材。数形结合是数学研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和解题方法。
本节通过对数形结合的进一步认识,可以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另外,三角函数的曲线性质也体现了数学的对称之美、和谐之美。
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作用和思想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二)课时安排。
4.8节教材安排为4课时,我计划用5课时。
(三)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几点:
(2)本班学生对数学科特别是函数内容的学习有畏难情绪,所以在内容上要降低深难度。
(3)学会方法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本节课着眼于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与方法,巩固应用主要放在后面的三节课进行。
由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
(3)情感层面:通过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从抽象到形象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之美,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重、难点。
由以上教学目标可知,本节重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正、余函数的性质,在探索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难点是:函数周期定义、正弦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对称性的理解。
为什么这样确定呢?
因为周期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理解上易错;单调区间从图上容易看出,但用一个区间形式表示出来,学生感到困难。
如何克服难点呢?
其一,抓住周期函数定义中的关键字眼,举反例说明;。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七
我发现,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直接记住函数性质,在解题中套用结论,对结论的来源不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应用中不能变通和迁移。
本节的学习方法对后续内容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为了培养学法,充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转换角色,站在初学者的位置上,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体验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体验周期函数的研究思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帮助学生发现和总结学习方法,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伙伴。
教师要做到:
授之以渔,与之合作而渔,使学生享受渔之乐趣。因此。
1.本节要教给学生看图象、找规律、思考提问、交流协作、探索归纳的学习方法。
2.通过本课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交流、合作、类比、归纳的学习能力及数形结合(看图说话)的意识和能力。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八
3.小王既不买票有没有月票的为什么可以从起点坐到终点?答案:他是司机。
4.葫芦娃洗头发的时候,摘不摘头上的小葫芦?答案:摘。里面装的是洗发水。
5.小红与妈妈都在同一个班里上课,这是为什么?答案:妈妈是小红的班主任。
6.什么门每个人都不想关它?答案:嗓门。嗓门关了,就变成哑巴了。
8.哪颗牙齿是最后才长出来的?答案:假牙。
9.一个人受伤了,躺在马路上,120来了为什么不救他?答案:那个人已经死了。
10.什么人每天靠运气赚钱?答案:煤气工人。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十九
3.数字一到十兄弟中,谁最高,谁最矮?答案:三最高,二最矮(三长两短)。
4.哪一个月有二十八天?答案:每个月都有28天。
5.谁是兽中之王?答案:动物园园长。
6.一对健康夫妇,为什么生出只有一只右眼的婴儿?答案:每个人都只有一只右眼。
7.小明遇到了一个鬼,他不但不怕,还狠狠的鄙视了一下。为什么?答案:遇到小气鬼(活人)。
8.什么床不能睡?答案:牙床。
9.地球以外是什么?答案:宇宙。
10.馍馍的爸爸的妹妹是什么?答案:蘑菇(馍姑)。
11.哪几种动物最高?答案:猪,母狼,马蜂(珠慕朗玛峰)。
13.什么东西不大,但却可以装下比它大得多的东西?答案:眼睛。
高三数学教案全套大全(20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