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写好作文是每个学生的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思路。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一
我从小就爱玩车,如今家里有很多车子玩具和玩具车的组装零件,但让我最难忘的是那次车模大赛。
那是一个夏天,我报名参加全市青少年太阳能车模设计大赛,我拿到了车底零件,回到家打开一看,“啊,零件好少呀!”我惊讶地说。本来我能够很快就做好的,可是我拖呀拖,到了大赛前一天才想起来,。于是,我立刻动手把车底安装好了,就差把自我设计的车壳安上去了,。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只好向妈妈求助,妈妈想了想说:“做一辆蚂蚱卡车吧。”很快的,我们开工了,妈妈先把蚂蚱画下来,我再把它剪下来,粘在车底上头,一辆栩栩如生的蚂蚱卡车就完成了。第二天来到比赛场地,我就开始和其他小朋友试车,周围有很多叔叔阿姨夸我的车做的很好,但也有几个同学比我做的还好,可我不嫉妒他们,因为他们设计的外壳很重所以速度没我快,我心想:“这次比赛我赢定了。”可惜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我因为太紧张没把车模放正,结果输了!
经过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太阳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速度只能靠减轻车壳的重量,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玩也能玩出学问,能让我们的学习在欢乐中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二
生活就是一本摊开的书,你要用心去发掘其中的多姿多彩,一些热爱生活的人就会从中找到值得去研究探索的事物,然后从这个事物的本质去实验,最后发明出伟大的东西。就比如英国波义耳,我一眼因为爱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荷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列文虎克。他十分喜欢玩镜片。有一次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奇异的想,如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于是他便按照自己的想法,缓慢的.把两枚镜片重合在了一起。往一只蚊子的腿看着。啊不得了了。蚊子的腿大的如同兔子的腿。地上的草像绿叶子。
他越玩越起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微型显微镜。他又用显微镜观察水,发现水中有许多小生命在挤来挤去,用显微镜观察牙齿。
玩这回事,许多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如果像列文虎克这样善于观察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就算玩也能玩出奇特的现象。你能玩出伟大的名堂来。
科学的发现属于每个人只要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不断发问,那么终有一天在科学界上就会出现你的名字。
返回目录。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三
这次我还不算玩出了名堂,只叫做玩中作实验。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见过桂花汁呢?没看过也没关系。我今天做的试验是关于桂花的实验。
我和何婉祯约好到花园去玩耍,在玩时我们看到了美丽的桂花,现在是十月,正是桂花欣然怒放的'时候了。我突发奇想桂花闷在一个袋子里会怎么样的呢?想到就干,我们便拿了两个小塑料袋采集花园里的银桂花。不一会就采集到两塑料袋,被我装在塑料袋里的桂花散发出的清香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银桂花真香呀,不愧是秋季的第一香花呀!我俩便迅速地把花又放进一个小盒子里。何婉祯说:“里面放点水会怎么样呢?”“好吧!”我就在里面放点水。我还用手捻了一捻。哇噻!!!桂花立刻变成了黄色的桂花浆了。变成了桂花浆的香味更加浓郁。
哦!我在玩中想到了桂花酒和桂花糕也使用桂花的制作。下一次我要动手做桂花糕给你们品尝,酿桂花酒给大家喝个够。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四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人类贡献了两千多项发明,他在发明电灯时就是不断创新,才有了现在经久耐用的电灯,下面就是我想发明的——新版橡皮泥。
我小时候喜欢玩橡皮泥,妈妈经常给我买很多,但这些橡皮泥太重,又很粘手,不好捏。我查了书籍和百度,异想天开的,就冒出了”用橡皮泥加洗衣液加胶水”制造新橡皮泥的想法。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写完了周末作业,就开始动手做起来。我先在杯子里倒入胶水,等它稠一点,然后放入橡皮泥,用勺子把它们搅匀后,再添加洗衣液,放一点就快速搅拌。大约搅了二十分钟后,我再放入一块橡皮泥搅匀,再加热。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橡皮泥”快速膨胀,等它冷却后,变成了一块粘乎乎的物体,摸上去粘粘的,用手一戳就跟指头上来,可随即又掉下了,表面滑滑的,这就是我想要的`手感。等它体内的液体干了,就像现在的粘土一样,揉起来很爽。
第二天,我继续加入洗衣液,不断重复加入、加热的过程,这物体一直膨胀到一整袋。我把自己创造出来的新产品,加入不同的颜色,再捏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新橡皮泥作品,我的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哇!玩也能玩出新的名堂啊!这也就是创新呀!不断地创新给人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处。生活需要创新,学习需要创新,社会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五
玩虽只是人的—种放松方式,却仍有人能“玩出名堂”来。
就比如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
对生火烧水做饭这种司空见惯的事,只有瓦特留了心。他在厨房里看祖母做饭时灶上坐着一壶开水,开水在沸腾的时间候壶盖啪啪啪地作响,不停地往上跳动。瓦特观察好半天,感到很奇怪,猜不透这是什么缘故,连续几天,每当做饭时,他就蹲在火炉旁边细心地观察着。起初,壶盖很安稳,隔了一会儿,水要开了,发出哗哗的响声。摹地,壶里的水蒸汽冒出来,推动壶盖跳动了。蒸汽不住地往上冒,壶盖也不停地跳动着,瓦特把壶盖揭开盖上,盖上又揭开,反复验证。他还把杯子、调羹遮在水蒸汽喷出的地方。最后终于弄清楚了,原来是水蒸汽推动壶盖的跳动。
而这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正是瓦特发明蒸汽机的认识源泉。
一七六九年,瓦特把蒸汽机改成为发动力较大的单动式发动机。后来又经过多次研究,于一七八二年,完成了新的蒸汽机的试制工作。机器上有了联动装置,把单式改为旋转运动,完善的蒸汽机。
不止外国名人“会玩”,中国的古人也个个“精通”。
晋代的.车胤就是—个例子。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高官。
总而言之,那些个因为“会玩”而名的名人,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会玩”,而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玩”。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六
童年里的我们大都爱玩,玩应当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玩也能有收获,玩也能玩出名堂。
这就是发生在我童年里的一件事,因为家乡就在海岸边,所以,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往沙滩上跑。我们光着脚踩在沙滩上,感受着沙滩的柔暖。
在沙滩上玩耍的我们,最喜欢的也就是用细沙推城堡。有一天,我与朋友们心血来潮,心里来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用沙子堆出一个超大号的城堡。有了这个想法后,大家也就都付诸实际行动。
第一天,我们用沙子在沙滩上圈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我们要在这片区域里堆上一个城堡。接下来,一连好些天,我们都在为了这个目标努力着。我们的这种行动在大人们的眼里看来就是玩,我们也不否认,毕竟我们的出发点也是觉得好玩。可是随着我们的城堡一天比一天高,然后我们就不满足仅仅仅有一座城堡了,于是我们开始在城堡的周围加上了很多其他的建筑物。之后,我们谁也没有想到,我们在沙滩上堆出来了一座小城市的模型。
当这座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了之后,不少沙滩上的游客也都纷纷拿着相机或者手机拍照,还在一个劲的夸赞我们。这对我们来说完全就是意外之喜,更没有想到的是,沙滩上的小城镇还被家乡里的人们明白了,之后,我们这一群堆起了这座城镇的小朋们更是理解了不少的夸奖。在大人们的眼里,我们能够坚持用双手推出这一座城镇,也足够证明我们做事有耐心且细心。
的确,玩也能玩出名堂,这一次事之后,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我们也都更认真的对待,充满着耐心。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七
有一次,写作业的.时候头发有一点痒,我就用手里的尺子挠了挠头,在放下来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小纸片,只看见纸片被尺子吸了上来!我这时就想纸片为什么会被吸上来?我便上网查,了解了这种现象叫做静电,多发生在干燥的季节。静电既有好处也有害处,我们应该合理运用静电。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八
做任何事情要善于思考,就算是玩也可以玩出名堂。
纵观几百年来科学家的发明历史,很多科学的发明都是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追根求源,最终创造发明。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传颂。
1900年10月,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试飞了,但是,试飞的结果不尽人意,飞机只能勉强升空而且很不稳定,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认真的分析才知道,原来他们所沿用的前人数据有理论上的错误。于是,他们制造了一个风洞,以便通过实验修正数据,设计飞机。
这个风洞仅仅是一个6尺长,每边12寸宽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风机以一定的速度向里吹气。与现代的高速风洞相比,它真是简陋至极,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辅助工具却帮了兄弟俩大忙,他们通过它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根据它,兄弟俩设计出的第三架滑翔机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强风还是微风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安全而平稳地飞行。
无独有偶,世界上第一批邮票产生时邮票边缘还没有小孔,必须用剪刀裁剪很麻烦。
后来,有位记者在一家饭店吃完饭,急于把写好的稿子寄出去,但这家饭店没有备剪刀。于是,聪明的记者从衣服上取了一只别针,在一枚邮票的四周扎出一排小孔,邮票“唰”的一下被完整地撕了下来。
做者无意,观者有心,旁边的一位名叫亨利·亚瑟的青年人看到这事后心想:“要是发明一架机器,一下子把一大张一百枚的邮票都扎好孔多好。这会给人们带来不少方便啊!”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九
今日我在家里对着墙,练习打乒乓球,我很认真地打着,可是我怎样也打不好。哦,可能是此刻学习很忙,没有时间练打乒乓吧。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向纱窗打过去。咦,球怎样像碰到棉花直接掉到了地上呢?这件事我想了好久也没弄明白。
直到此刻我才明白:纱窗是很柔软的,乒乓球碰到硬的东西才会弹回来,碰到软的东西就会直接掉到地上。
你们如果不信,就去试试看!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
我从小就爱玩车,如今家里有很多车子玩具和玩具车的组装零件,但让我最难忘的是那次车模大赛。
那是一个夏天,我报名参加全市青少年太阳能车模设计大赛,我拿到了车底零件,回到家打开一看,“啊,零件好少呀!”我惊讶地说。本来我能够很快就做好的,可是我拖呀拖,到了大赛前一天才想起来,。于是,我立刻动手把车底安装好了,就差把自我设计的车壳安上去了,。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只好向妈妈求助,妈妈想了想说:“做一辆蚂蚱卡车吧。”很快的,我们开工了,妈妈先把蚂蚱画下来,我再把它剪下来,粘在车底上头,一辆栩栩如生的蚂蚱卡车就完成了。第二天来到比赛场地,我就开始和其他小朋友试车,周围有很多叔叔阿姨夸我的车做的很好,但也有几个同学比我做的还好,可我不嫉妒他们,因为他们设计的外壳很重所以速度没我快,我心想:“这次比赛我赢定了。”可惜到了正式比赛的时候我因为太紧张没把车模放正,结果输了!
经过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太阳能是有限的,所以要提高速度只能靠减轻车壳的重量,最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玩也能玩出学问,能让我们的学习在欢乐中提高。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一
中午放学,妈妈说她给我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我的好奇心也维持许久。
到家了,妈妈把一个大大的纸箱送给我,说:“拆开看看吧!”我想:这么大个儿的箱肯定装个不小的家伙,我把盒子打开:“哇噻!一部电话机!”
“为啥送我电话机?”
“我们单位的电话的电话机坏了,卖破烂只能卖1元钱,你喜欢拆东西,还不如送给你。”
我跑到工具箱那儿,拿了锤子、螺丝刀、钳子等一系列工具,坐到地上拆起了电话机。
我边琢磨边问:“妈妈,这电话什么毛病,说不定我还能修好呢!”
“嗯,这个电话按键时没有声音,而且接电话时也没有声音。”
说干就干,拿起螺丝刀。把电话旁多余的线拔掉。用螺丝刀把电话表面上的螺丝钉都拧下来,一弄。
“咦?怎么不开?”我盯着电话,四处寻找其中的奥秘。
我用螺丝刀小心翼翼地捅开它,“咦,真神了!你们猜怎么着?纸标签后面竞隐藏着一颗螺丝钉,我用螺丝刀拧开它,终于把电话机卸开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电路板。
“哦,问题出在这!”经过我几个小时的摆弄,再加上平时积累的修理知识,一波三折,终于把电话机修好了。
重新组装起来,插上电线,向爸爸打了个电话,电话又恢复正常。
……。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二
许多人都认为,玩是在浪费时间,是一种幼稚的行为。可是,你们明白吗其实在玩中也能学到知识,也能得到启示。
近来,班上玩三国卡已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爱好,更有可恶的人玩的连作业都忘了做,就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卡。这种愚蠢的追求在班上迅速蔓延,不到一周,染上卡瘾的同学比比皆是。
说实在的,三国卡是扩大同学们知识面的好帮手。
可是这么好的东西,却被当成了“赌博器”,实在是十分可惜。再者,这样下去,“赌瘾”就沾上了,结果导致无心学习,更无心做作业,天天挨骂挨罚。从此构成了恶性循环,浪费了学习资源,耗费了学习精力。这是多么可怕的现状啊!
我看到以上现状,我扪心自问:为什么不把“赌博器”变成“助学器”呢。
这段时间教师在教习作开头和结尾的技巧,我不是能够把“三国卡”改成“习作卡”吗!把上头介绍人物的生平简历及使用的武器的资料,改为习作开头和结尾的资料……小小卡片浓缩语文的精华,这是何等宝贵!是的,想比做更重要,说干就干,于是我生产出了以下“习作卡”。
本“习作卡”的特点,是把类型和事例结合起来,如“用数学形式作题目”必须与“真诚+守信=真诚的友谊”批配。玩法:记得爸爸说过,他小时候玩过“抓乌龟”的扑克游戏。比如:两人玩“习作卡”,互相对抽,找到批配(题目是“用数学形式作题目”必须与“真诚+守信=真诚的友谊”批配)的盖住,再从对方手上抽一张,反复对抽,抽到最终一个剩乌龟的就算输。
这不是积娱乐与学习于一身,不是两全齐美的好事吗!
其实玩卡还不卫生、不安全。你看,同学们经常趴在地上,拍来拍去的,多少灰尘、细菌都吃到肚子里了,多脏啊!有的同学放学后还在校门前的马路上玩卡,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很不安全。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有时候,玩能够使我们有一些新点子、新做法,还能够做出一些小创造呢!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三
前几天,我在书本上看到一个小故事,上面写着:蛋壳可以顶着比自身重千百倍的东西!
我想:这小小的蛋壳竟能承受如此沉重的力量,这是真的吗?我有点怀疑,妈妈笑了笑说:“那我们就做个实验吧”
我们集齐了十几个蛋壳,开始做实验了。妈妈拿出一个蛋壳,把蛋口朝下,学着书上的样子,让我用削尖的铅笔对准蛋壳凸出的部分。我手松笔落,铅笔便从蛋壳边缘滑到了桌子上,在蛋壳那白净的皮肤上留下了一颗“黑痣”。这外表看似脆弱的蛋壳竟能躲过这“尖利的武器”,可谓是“刀枪不入”呀!
妈妈又让蛋口朝上,再让我试一下,我用笔尖轻轻一刺蛋壳凹下的部分,可想而知,那支铅笔就像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刃,一下子就划破了蛋壳。看来这蛋壳也不是“铜墙铁壁”啊!
“这样能证明什么道理呢?”妈妈问。
“因为口朝上的蛋壳把力气给分散开了,于是就容易刺破。蛋壳口朝下就好比刀子嘴,口朝上就好比豆腐心,有些人外表看上去坚不可摧,但是,他那坚强的外表下有一颗脆弱的内心……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我回答。
“看来,你只是明白了人生的一部分道理与蛋壳的原理,还没有懂得彻底。”说着,妈妈又拿出了六个蛋壳,一排三个,接着又拿出了几本书,一本一本的平放在蛋壳的身上,原来,妈妈是让蛋壳们举重呢!你看,蛋壳哥们纹丝不动,就像一个个坚强的、矮墩墩的大力士,齐心协力,稳稳地托举着比自身多几百倍的东西。
妈妈又问我体会到了什么,于是,我肯定地回答:“蛋壳口朝下的原理如同安全帽的原理一样,由于口朝下的力量集中在一个地方就不容易刺破。还有,团结就是力量,只要团结,没有什么是做不成的。”这下,我可算是明白的彻彻底底了。
看来,小蛋壳有着大学问,小事物也有大道理啊!
玩也能玩出名堂范文(14篇)篇十四
现如今,在这个应试教育定胜负的社会,也许你会觉得看书、学习才是学出“名堂”的王道。那你有没有想过,玩也能玩出名堂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吧。没关系,那么让我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荷兰有个喜欢“玩”镜片的人,列文虎克。他常常喜欢把镜片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来观察一些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有一次他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了一齐。哎呀,这可不得了,蚊子的腿在两片放大镜下都显得很大。可是一齐拿着两片放大镜又太麻烦,他又做了一些简单的加工,将放大镜做成了初始阶段的显微镜。他用做好的工具去观察水,偶然发现水里有一些他从来没看过的“小东西”在动来动去。
而这一发现,是从未被人发现过的。于是,玩放大镜的列文虎克便成了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又多了一个层次。
英国的达尔文也是喜欢“玩”,从小就采集一些矿物啊,昆虫啊,贝壳啊,植物啊这些小东西。长大后,他依然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四处游历,记载。
之后,他在进一步调查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动物之间的关联,创立了进化论,出版了《物种起源》。并跨时代的告知人们这些物种是怎样诞生而并不是上帝创造的。达尔文最终成为了著名的生物学家。
除了上述的两位,还有很多著名人物都是在玩的过程中无意成就了自我,真正的“玩出了名堂”。
你也来试试在玩耍中发现一些新的事物吧,说不定,你也能找到让你感兴趣的东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