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能够展现作者的学识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一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因为我想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淘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也忍不住想试试,奶奶同意了。
奶奶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渐成型了。我兴奋得一跃而起,抱着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会包粽子啦!”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倒水没过粽子,盖好锅盖,点着火。奶奶对我说,粽子要过一会才能吃,让我先去睡会儿。等我一觉醒来,已经闻到了满屋的肉粽香。我一个鲤鱼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说:“粽子好了,可以吃了。”奶奶把一个剥好的粽子用筷子夹好,放进我的嘴里。
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发出来,我咬第一口感觉到糯米的清香糯软,再咬第二口尝到了肉的美味,别提多好吃了。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二
说起年味,我就想起了每到过年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的美味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每当回味粽子的美味时,就会想起那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事。过年了,奶奶又在厨房包粽子,于是我跑过去看,奶奶说:“我在包你最爱吃的棕。”我一听,开心的不得了。问奶奶有猪肉棕子吗?奶奶说:“当然有!”我高兴地又蹦跳。我又心想:如果我帮奶奶做,岂不是很快就吃到棕子了。于是我对奶奶说:“我来帮您吧!”奶奶连连赞同。
于是奶奶开始教我包棕子,为了让我如愿以偿,奶奶就教我包猪肉棕子。奶奶说:“首先,把肉和糯米倒在一起,再用勺子绞拌一下,然后用勺子把糯米和肉倒在包粽子的长叶子上。”
奶奶边说边做,“最后用手包成个三角体,在用细绳系好,就可以下锅了!”
我学着学着就自己动手做了,虽然手艺不好,只包了个圆形的粽子,可奶奶连连夸我很不错了。接着我们把棕子放进锅里煮,不一会儿就闻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我家的年味就是这美味的棕子,其实有什么食材包棕子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把对我们一家大小的爱全包进了这小小的粽子里了。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三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用品。每年端午节,奶奶总是提着一袋粽子喜气洋洋地送到我家。今年也不例外,奶奶又提着个大味美的粽子来到我家。
奶奶按响了门铃,我打开门,奶奶就眉飞色舞地说:“今年的粽皮又大又宽,包出的粽子也特别香。”说着便把粽子递到我手里。我接过粽子,用手掂了掂,沉甸甸的,还透着一股香甜的味道。便用大拇指示意奶奶,奶奶喜笑颜开,抱着我脑门亲了一口,大步流星的回家了。
望着奶奶的背影,我心中不禁涌起了一阵波涛。奶奶个子不高,偏胖,而且腰不好,为了包粽子,奶奶不知起的有多早,而我却正躺在被窝里做着一个又一个的黄粱美梦。想到这些,我的泪水就在眼眶里打转转,想流又流不出来。
于是,我来到厨房,扒开一个粽子就往嘴里塞。不知如何,今年的粽子格外美味。也许是因为奶奶的手艺更加精湛了;也许是因为粽皮又大又宽;但我认为,因为心疼奶奶,才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从那以后,我常常依偎在奶奶身边,向她诉说学校的趣事,或是教她一些常用的汉字。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
我爱奶奶,永远也不会变。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四
春节临近,各家都做好准备准备做粽子了,我家也不例外,而我家则是这左邻右舍里最早包粽子的。
奶奶今天就开始煮粽子了,拿个大锅,准备点木头烧火,不过煮粽子是很麻烦的,奶奶说一锅粽子要从早上煮到天黑,所以要时刻守在旁边看。天哪,那是多么难完成的一件事啊,我开始佩服起奶奶了。
第二天早上,奶奶就包好了几大箱粽子准备寄给姑姑、姑妈,还有在南宁的爸爸……(晕倒,我想这是我们全家人在收到粽子后都会做的吧)。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五
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我都十分爱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会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珑,粽子里包着糯米呀,花生呀,还有香甜的蜜枣。
奶奶也知道我爱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听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会准备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给我一个热乎乎的粽子,那绿色的粽叶包裹着里面的“果实”,就像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时,我吃着粽子时,奶奶就在一旁看着我吃,我想,奶奶此时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现在,奶奶包粽子的习惯还是没有变,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我小时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话来形容我,就是这么三个字:“馋猫样”。
现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长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是那个非常可爱,永远长大不了的小孩子。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对我无私的关心和爱护,包含着所有亲人伟大的亲情。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六
每当我看到街上卖的粽子,就会想起我的奶奶,往事历历在目。
一张普普通通的芦苇叶,一把普普通通的糯米,在奶奶的手里就包出了各式各样的形状。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奶奶包的粽子可真好吃,晶莹剔透,香甜可口!”
我看着奶奶包粽子,我自己也身心入境,奶奶在包粽子时候的一举一动,十分优美。有一天,我让奶奶也教我包粽子,奶奶说:“先拿几张苇叶,做成一个小漏斗,放三分之一的米,中间放一颗枣,再把整个粽子放满米,剩下的最后一步就交给我吧。”“听懂了?”“听懂了!”
在包粽子时出了一个笑话,粽子包到一半,我的脸有点痒痒我忘记手里有米,就用满手是米的手挠挠脸,奶奶抬头看我捧腹大笑:“孙女你脸上怎么全是米?”我照照镜子也哈哈大笑起来,“我怎么成了小花猫!”
虽然每个端午节是吃外面现卖的,但是外面的粽子也没有奶奶包的好吃,我会永远记住你包粽子时的一举一动和粽子香甜的味道!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七
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传说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说到端午节,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为我奶奶做的粽子实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让我垂涎三尺。
每当端午节,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但今年有点不一样,我不仅要看包粽子,而且要学包粽子。今年的端午节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边看边学,我一定要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艺学会,以后我也要让奶奶尝尝我亲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净,切成一块一块的,再把肉腌上一会,糯米淘洗干净,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两片碧绿、细长的粽叶,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团包在粽叶中,再用绳子将它扎紧,一个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
看着奶奶手里包好的一个个粽子,我早就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了。于是奶奶就握着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渐成型了,看起来也是有模有样。我兴奋得一跃而起,抱着奶奶,开心地叫道:“我也会包粽子啦!”
过后,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倒水没过粽子,盖好锅盖,点着火。奶奶对我说,粽子要过一会才能吃,让我先去睡会儿。等我一觉醒来,已经闻到了满屋的肉粽香。我一个鲤鱼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奶奶笑着说:“看把你急的,粽子好了,来吃吧。”奶奶把一个剥好的粽子用筷子夹好,放进我的嘴里。糯米香混合着肉香散发出来,我咬第一口感觉到的是糯米的清香糯软,再咬第二口就尝到了肉的美味,别提多好吃了。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八
生活就像五彩味瓶,由各种味道组成,我们就在一次次经历和体验中成长。
那是一个周末,暖暖的阳光在清新的空气中发酵,酝酿着和煦的芳香。我的心情融在这幸福的金色里,说不出的愉悦。听奶奶说今天要包粽子,我更兴奋了——又可以吃到奶奶包的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粽子了!奶奶淘净了米,把肉和粽叶准备好,开始包粽子了。
我不会包粽子,从来也不敢自己亲手去试试包个粽子,我怕弄砸了惹出更大的麻烦,只好眼巴巴地站在旁边看奶奶包粽子。别看奶奶年纪大了,包粽子可真厉害:拿过两张粽叶,两只手往里一折,卷成一个倒置锥形的漏斗,然后放上米,再在当中放一小块肉,最后顺手一推一转,一个粽子就成型了。扯根线拦腰一扎,一个严严实实的粽子就摆在眼前。这简直就是在表演魔术,哪是包粽子啊?看着看着,我不禁心里痒痒儿的,跃跃欲试,很想学着奶奶的样子也来上几下。可这绣花般的活儿难度太大了,我恐怕无法胜任。动手呢,还是不动手?过了这村儿再也没这个店儿了。奶奶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要不,你也来试一试?正好这里还有一些米。”听了奶奶的话,我再也按捺不住这颗蠢蠢欲动的心,豁出去了,包吧!头掉了也只有碗口大的疤儿,粽子包坏了不是还有米在吗?于是,我在奶奶的鼓励下壮着胆子开始尝试包粽子。
我学着奶奶的动作,依葫芦画瓢,先把两片粽叶交叉叠放,再把粽叶做成一个漏斗形状,开始往里面放米。我先放了少量的米,再把肉放进去,再抓了一小撮米覆盖在肉上面,然后用粽叶盖起来。由于有些紧张,我试图用手按住粽子两边,再捏紧绑上绳子,可是好几次粽子散开了。我越是想把粽子包得严实一些,越是手忙脚乱,更不行了。粽子似乎在更我作对似的,裂开缝隙好像在嘲笑我:不行了吧?我更加紧张了,近乎沮丧。我硬着头皮尝试了好久,还是包不起来,每一回都是差不多要包好了,粽叶又咧嘴坏笑,米又掉出来了!看着我急得不行,奶奶轻轻地拿着我的手,教我怎么完成最后的步骤。在奶奶的帮助下,我终于成功地包出了一个粽子!接着,我按奶奶教的方法自己包,顺利地包出了好几个粽子。尽管有点像水货,毕竟还是自己的产品。看着自己费尽辛苦包出的粽子,我心里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像吃了蜜一样甜。
时至今日,见过很多粽子,也吃过很多粽子。但有关粽子的经历和体验,只有那次跟奶奶包粽子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清楚了一件事:只有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功,才会让你真正的快乐。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九
端午节到了,一些嘴馋的同学一定想到粽子吧!一个个小三角形的、让人张着嘴流口水的粽子是怎样包成的呢,在星期二,我就和奶奶学了一手。
星期二晚上,我正在家里无所事事。突然看见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什么,大概又是需要帮忙了,我便走进厨房,哦,原来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先把棕叶左一折、右一折的将棕叶折成蛋桶状,然后把糯米放进小型单桶里再把剩下的棕叶沿边折上,最后把线缠在棕叶上。这样一个可爱的粽子包好了。我也想包几个,便对奶奶说;“奶奶,我要包粽子。””就你?能行?”奶奶非常怀疑,我理直气壮地说:“哼!奶奶,你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说干就干,我拿起一片棕叶,也学奶奶那样把棕叶折起来,没想到形成了漏洞,把放进的米都掉了,一次不行,再来,我这次尽量把棕叶折紧一些,放上米。果然,包得比上次好多了,奶奶说:“不错。”这句话让我增加了许多信心。终于把粽子包完了。我高兴极了,心想我包的粽子一定会美味无比。
奶奶把粽子放进锅里,过了一会儿,一股香味在厨房里飘着,粽子煮熟了,兴奋的望着一锅粽子,心想:明天快快到来,我就可以回尝我包的粽子了。
通过这次包粽子,我不仅学会了一份手艺,还体会了付出努力获得的硕果。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
五月五端午节,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包粽子投入江河中,吃粽子也成为了中国端午的习俗之一。
我奶奶是我们村里有名的手艺人,她对潮汕吃食的了解,那可是说不清的。只要是潮汕的吃食,你说的出来,我奶奶就做的出来,味道好极了,样子也好看。我最爱的,自然是奶奶亲手做的粽子了。
五月四晚上,奶奶把糯米、红豆和花生放在水里泡着,把粽叶擦了擦。等到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时候,她就起床腌猪肉还有鸟蛋,少许盐,多放酱油,猪肉一定要刚刚杀的猪,味道才极鲜,还必须是白猪肉多,粽子才好吃。至于鸟蛋,奶奶一定要大大的,分量足的。猪肉和鸟蛋准备好了,就可以把昨晚泡的糯米、红豆和花生捞起来,搅拌在一起,再把粽叶和棉绳准备好了,就可以包了。
奶奶特别注意各种吃食的模样,特别是自己动手的,个个样子秀气。对于粽子,她更加重视。她将粽叶一折,就有了第一个角。(潮汕粽子都有三个尖角)我也学不会,我都看了好几年了!然后往里面放一层糯米,再放猪肉,鸟蛋,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馅就完成了。重点的两个角来了,一只手安这粽子内部,另一只手将粽叶折叠下来,然后再捏捏两个小角儿,那起棉绳,在粽子上绕三圈,再打一个结,就成了。
看着奶奶一个接着一个,很快就一锅了,马上就可以蒸了,我家不用煤气炉,因为味道不一样,于是就跑到老家用柴火蒸,熟了的香味,伴了我整一个童年。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一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相传用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我们建湖人喜欢挂艾蒲,佩香囊,家家户户飘出阵阵粽香。我最喜欢吃奶奶裹的粽子,奶奶心灵手巧,包出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艺术性,还特别环保。
每逢端午,奶奶就开始裹粽子,我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奶奶将水乡上好的糯米淘好后,根据不同的口味做馅。粽子味分四种:喜欢甜的,在糯米中放几粒红枣;喜欢咸的,取草猪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酱油泡制,做成馅裹进糯米中;喜欢清爽的,用自家地里长的花生,每颗花生米剥开成两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发大后,裹进糯米中;喜欢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开始裹粽子了,奶奶从针线盒中取出一根亮灿灿的'蓑针,将新鲜的蓑叶一端卷成漏斗状,置于左手,右手持一调羹,舀糯米进蓑叶中,糯米装满蓑叶斗后,将蓑叶另一尖端穿进蓑针眼中,蓑叶绕围几圈,将整个粽子裹严实后,再将带着蓑叶尖的蓑针从中间穿过粽子,蓑叶尖从粽子另一侧露出,收紧了整个粽子,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粽子一般呈饱满的尖三角形,为逗我开心,奶奶有时还特地将两个小粽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连心粽”,这是奶奶和我,心连心。
整个过程,奶奶就像制作一件艺术品。我呢,则在一旁,凝神观看。不像现在超市出售的粽子,一根蓑叶,乱绕几圈,再用带颜色的带子一扎,既没有艺术性,扎粽子带子上的色素对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粽子我根本看不上,就爱吃奶奶裹的粽子。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由清晨的白灵鸟起的调,清脆、响亮。清风徐来,散发着昨夜露珠的清香。我想在清风中再赖会儿床,但端午的歌谣,已经在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这芬芳中散去。
端午的香,最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色的叶子,有竹叶外形的可爱和青草般的清香,奶奶把两捆粽叶散放在白瓷盘里,再浇上一壶滚烫的水,热气升起,带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煮茶,把盘里粽叶的清香给点染了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样,原来在奶奶手里,香气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个个透亮饱满;此时,正相互倚着。奶奶做的粽子,简单至极,但却是我童年最迷恋、最美味的味道。
今天,我就要和奶奶学做粽子,奶奶先给我做示范,一边做一边讲解,奶奶先拿三片粽叶,错落地搭好,用手把叶子转成圆锥形,往里面添一些米,放一两颗红枣,再在枣上放一些米,最后把顶上多出的叶子把口盖住,用绳子紧紧缠绕三四圈,再打一个结,一个三角体的粽子就做好了。
奶奶让我跟她做,做的时候,我一边在心里默念做粽子的方法,一边手不停动着,一会儿米漏出来了,一会儿绳子没系紧,奶奶说:“没事,多练几遍就可以了,我小时候也是新这样。”奶奶的鼓励让我有了自信。听完,我就继续用心做,觉得把粽子做好了,跑到奶奶面前,给奶奶看。和奶奶的一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但奶奶仍用她粗糙的手掌慈爱地抚摸着我松软的头发:“妮儿的手可真巧,将来肯定是享福的。”听了这话,我高兴极了。
粽子在锅里咕专嘟咕嘟地响,是端午节的歌谣,香气从厨房里跑出来。”等了许久,粽子出锅了,被盛放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却又丢掉,刚出锅的粽子热着呢!奶奶走过来笑道:“小馋猫,等奶奶凉了粽子再给妮儿吃。”我乖乖在旁边等待,奶奶拉住绳子,绳子便松散地落下,展开粽叶,里面是晶莹透亮的米粒。第一口,是粽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软糯。
我在瑞午的歌谣中成长,但是现在,奶奶的粽子却隔着故乡和时光,无法触及,但那叶的清香与米的软糯却仍敲打着我回忆的味蕾,挥之不去。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三
“蒸饼犹能十字裂,馄饨那得五般来。”这是陆游《对食戏作》中的佳句。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是我在二婶家吃得最多的食物,可奇怪的是,我好似永远吃不腻,回回吃,回回香,回回想。
每次二婶接我去玩,回来不免要吃一大碗馄饨;每回二婶问我吃点什么,我总是满脸期待地脱口而出道:“馄饨!”
于是二婶带我去买配料,先去卖肉,二婶在超市里审视着一块块猪肉,良久,二婶挑中了一块儿肥少瘦多的肉,然后,转身跟肉店老板说道:“帮我们洗洗啊,顺便绞一绞,我们要包馄饨,谢谢啊!”在老板一次一次的眼神询问下,二婶终于满意了。然后她拉着我跨进隔壁卖菜的店,匆匆选了一把长相秀气又挺拔的芹菜带回了家。
拌馅的过程是二叔的独家秘诀,鲜红的肉,翠绿的芹菜和小葱,静静地卧在大盆里,香气直冲脑门,还没熟,就已经闻到了香味。等用筷子拉起一大块馅,稳稳当当地放在了薄如白纸的馄饨皮上,然后轻轻蘸水,用皮一卷,再一粘,一个馄饨就包好了。我每次想帮忙,二婶就着急赶我:“去去,一边玩去!”无奈,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听话,跟着二哥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我们满头大汗,跑回家的时候,馄饨的香气顺着厨房门,飘出家门,直往鼻子里钻,我们不禁夸道:香飘十里啊!二婶笑着骂我们嘴贫,吩咐我们自己端碗盛馄饨。在汤里泡上大块的紫菜,又撒了虾米,轻轻和了点醋,“开吃!”于是两只小花猫上演努力进食的一幕。皮薄馅多的馄饨,配上鲜美浓郁的汤,再吃口小虾米,一个字——香!我抱着圆滚滚肚皮看看锅里,二审忙说:“撑了便不许再吃了,再吃坏了肠胃可怎么办?”
我从小便喜欢吃二婶这口馄饨,二婶就从小时候为我包到了现在。那些个馄饨店里卖的,都不及二婶这口皮薄馅多的馄饨实成!那些各种馅儿的馄饨,都不如二婶这口芹菜猪肉馅儿的馄饨让我回味无穷!二婶的馄饨,填满了我的回忆!
馄饨包罗万象,也包裹着我与二婶之间的情谊!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四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五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有首儿歌是:“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做菖剑,戴香囊,吃粽子,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在端午前夕,我和爸爸奶奶特地到鹤浦过端午节,体验端午节生活。
一到奶奶家,就吃到奶奶精心准备的麦饼筒,粽子等丰富的食物,我迫不及待得拿起粽子,解开藤绳,剥开粽子叶,咸粽子里藏着红红的粽肉,甜粽子里白白的粽肉和蜜枣都升腾着蒸汽,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蒸棕香,把粽子放在盘子里,糯米在灯光下晶莹透亮散发着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我最爱吃肉粽子了,没等大家动筷子,我已把肉粽子夹到了嘴里。
奶奶说,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有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绸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缕。
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我们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蛋黄、黄豆辬包的粽子,喝银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银黄在儿童额头上画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奶奶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及各角落里洒上银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每逢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统,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亲自做上精致的菖蒲剑,袋着美丽的香囊,看着家家户户门上插着的艾叶和菖蒲剑,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六
奶奶说:“宝贝,你先拿2-4个苇叶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个压住另一个少半边,然后将苇叶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状,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枣,放满后,将‘漏斗’一边苇叶的后半部分盖到‘漏斗’的上方,等苇叶将‘漏斗’全部盖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时候,捏出一个角,再将剩余的苇叶转回来缠到一开始盖‘漏斗’时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绳子将粽子扎紧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说的做了,但是总是不成形,总是包不住,还没扎绳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难了!我不学了!”我气愤地说。
奶奶说:“不能一遇到的困难就放弃,要知难而上,把困难克服掉。来,你跟着我一步一步来。”
在奶奶的激励下,我开始一步步学,失败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个像样的来。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来越好,心里可美了,为什么呢,因为妈妈都不会包粽子,哈哈,我比妈妈还强!
等我们包了一盆后,就让妈妈来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尝了一口。“妈呀!烫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着粽子呜呜的说,看到我这个样子,奶奶,妈妈都笑了!
奶奶的粽子仿写(优秀17篇)篇十七
说到名人,大家可能会想到歌星、影星、球星、战斗英雄等。可我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名人”。她很平凡,但是却让我崇拜,她就是包粽子能手——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六十出头,一头短发让她显得又年轻又精神。因为经常锻炼,身子骨很硬朗,没事就爱出去旅游,也喜欢在家中包点包子、粽子什么的。奶奶包的粽子很好吃,肉粽子有肉的鲜,蜜枣粽有蜜枣的甜。糯米呈半透明状态,一口咬下去,糯米的清香溢满了我的口腔,挑动着我的味蕾,让人欲罢不能。一天我在吃粽子的时候突发奇想,问奶奶:“奶奶,您怎么会包粽子的?”奶奶笑着对我说:“当时别人在包粽子,我在旁边琢磨琢磨就会了。”奶奶顿了一会又说:“刚开始包时不熟练,米漏出来,绳子没捆紧也是常有的事,练练就会了。”奶奶的这番话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好好练习,包粽子也是极其简单的事。
熟悉奶奶的人都知道,奶奶包的粽子非常好吃,一到端午节,来找奶奶包粽子的人络绎不绝,奶奶也都有其必应,一一答应了下来,所以大家都叫她包粽子能手。我看着叶子和糯米在奶奶手上变成了一个个大而挺的粽子,心里产生了敬佩之情。
这就是我介绍的“名人”——让我骄傲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