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元宵节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一
学习制作花灯的方法。
知道花灯组成的结构。
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红色彩笔、红绳、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
一盏红红的花灯。
1、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将来临,我们又要迎来什么节啊?
2、过元宵节都会有什么哪些活动啊?
3、家家户户都会在外面挂上什么啊?是不是我们幼儿园也挂花灯啦?
4、大家喜不喜欢花灯啊?花灯漂不漂亮?
1、出示花灯,仔细观看花灯。
2、大家说说花灯都由什么组成。
3、说说自己家的花灯是什么样子的。
1、看看我们需要用的材料,知道材料的名字。
2、教师示范制作方法,让大家认真观看如何制作的。
3、再让幼儿们亲手制作,教师来进行一旁的督导。
1、大家展示出自己做的花灯,共同欣赏观看。
2、比一比,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原因在哪?
3、大家一起提着花灯走出班级,自由活动。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二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弘扬和谐文明社会风尚。学校于2月26日,在全校学生中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豫章诵经典诵读比赛活动,下面进行简要的总结。
接到上级的任务,教导处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马上在第一时间制定了活动方案,同时在网上收集、筛选《论语》、《诗经》、《道德经》等诵读材料印发到学生手中,做到人手一份。并将活动方案印发到各班,要求班主任在班中宣读活动方案,告知学生活动具体内容。为了营造一个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和诵读氛围,学校制作并悬挂多幅的横额、标语,使全校师生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经典诗文的感染。
在20__年2月22日上午,全校各班学生由班主任在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学典诗诵读活动,有集体齐诵、小组诵读、个人独诵等等,各班都把本次活动做得有声有色,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学文化的熏陶,受益颇丰。同时,每班于2月26日推荐一至两个节目参加学校的比赛。经过评审,高彽年级各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并在校会上对获奖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
本次活动在学校的正确指导下圆满地完成,让学生过上一个欢乐、喜庆、祥和的寒假,又让学生对中华经典诗文有了新的认识与感受。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三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其赏灯、猜灯谜、吃元宵等活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幼儿熟悉的生活人手,整合多种活动形式,充分利用社区、家庭、同伴资源,加深幼儿对传统灯节的认识,体验灯节的乐趣。
1、教师带幼儿外出参观街上的节日环境,师幼共同收集花灯,布置成“各种各样的花灯展”。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元宵节的风俗活动、传说故事,布置成“元宵节到了”专栏。
3、请幼儿带来自己的花灯,陈列在角色区里。
4、师幼共同收集小纸盒、小蛋糕盒等立体废旧物品,放在手工区里,准备制作花灯用。
美工区
材料:彩笔、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画出见国的花灯或自由表现出自己设计的花灯。
材料:备种小纸盒、彩纸、胶槔、彩笔、剪刀、皱纹纸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废旧材料大胆地进行制作话动。
材料:彩泥、垫板芍。
内容与要求:能用彩泥塑造花灯。
材料:包装纸、双面胶、礼品盒e的丝带等。
内容与要求:能包装自己收集来的谜语,以作“藏宝”用。
材料:彩泥、陶土、纸属等。
内容与要求:能用纸屑做出各种“馅”的“元宵”。
音乐区
材料:磁带、打击乐器。
内容与要求:边听音乐边为音乐伴奏。
材料:老奶奶、老爷爷等的人物面具。
内容与要求:根据歌曲内容分角色表演,并尝试自编歌词。
角色区
材料:花灯大卖场、特色元宵专卖。
内容与要求:学会介绍、推销花灯和元宵。
语言区
材料:收集谜语、猜谜语。
内容与要求:能互相说谜面、猜谜语、
生活区
材料:米面、馅。
内容与要求:能自己动手做元宵,大家一起品尝。
体育区
材料:花灯、绣球、狮子面具(头饰)。
内容与要求:尝试玩舞龙灯、舞狮子等讲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参观活动: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四
有益的学习经验:
1.通过互相介绍家庭成员的情况,增近小朋友之间的个人情况了解。
2.认识家庭成员的劳动和家居生活,产生尊敬热爱他们的情感。
准备:
幼儿自带全家福照片,教师准备一块展板或教室墙壁一角小房子数座。
活动与指导:
2.入住新房、布置墙饰。请幼儿按小组为单位,每组幼儿将自己的全家福嵌入其中一座房屋。布置好后,互相欣赏。
4.结束时,教师把座座小房子布置在准备开设的娃娃家的墙壁上方,告诉幼儿刚才大家通过介绍互相作了家庭情况的初步了解,希望小朋友回家各自观察家人的劳动和家居生活,在即将开设的娃娃家游戏中扮演他们。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五
元宵节前一天。
学生及家长(欢迎校外学生及家长参加)。
楼下的学校(最好在街边)。
做灯笼,猜灯谜,得到奖励。
1.让学生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受节日的气氛和幸福,培养收集和处理元宵节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
3.引导孩子团结友爱,珍惜亲情,感受亲情。
1.前期准备。
1.1上课期间,每个班都以灯笼为主题讲灯笼,做灯笼,写灯笼。优秀灯笼作品的选择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的比例不少于xx%动员学生参加正月十四猜灯谜活动,给每个新生带来奖励xx元和仕币,前台做好新生登记工作。
1.每位老师清点灯笼,做好美化补充工作,并将字谜附在每个灯笼上。
1.3本周,老师每天通过学校通讯给家长发短信,祝元宵节快乐,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气氛。
2.人员分工。
2.1收集xx谜语和谜语,包括文学、历史名人、生活、汉字、地理名称等。根据难度分为四类。(负责人:xx,时间节点:xx)。
2.2制作和合教育庆元宵猜灯谜横幅,制作xx块展板(负责人:xx,时间节点:xx)。
2.3.准备铁丝、灯穗等。,并设置活动奖品((负责人:xx,时间节点:xx)。
2.4.场地布活动当天将展板、灯笼摆放到位(负责人:xx,时间节点:活动开始一小时)。
2.5主持人(负责人:xx)。
2.6活动营销(负责人:xx)。
新生登记表xx张、压岁钱xx张或其它优惠券等。
3.活动期间。
3.所有灯笼分组展示。每组成立负责人xx名字,要求站在每组灯笼前,负责引导学生和家长撕谜,避免乱撕多撕。
3.2兑奖台:前台老师负责兑奖,主持人公布兑奖。(四张桌子,奖品xx份,和仕币xx元)。
3.3照相:xx。
3.4总协调:xx(负责活动前期的一切工作)。
4.活动总结。
各老师书面总结分享。
5.附灯谜一份,主持稿一份。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六
1、幼儿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意义及民俗习惯,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2、形成幼儿互相关系、友爱相处的良好品质。
1、将幼儿事先收集的花灯布置在教室内,老师准备一些新式的灯。
2、准备若干简单的有关灯的谜语。
a、幼儿回答
b、教师总结: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意思,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有它独特的传统节日气息。
2、请幼儿回忆过去过元宵节的时候,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
1、教师出示花灯,提出请幼儿观赏灯的要求:观察灯的种类、颜色、形态等。
a、可与同伴自由结伴观赏花灯,并向同伴介绍自己所带的花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b、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花灯的名称、外姓特征等,也可讲述买灯时的情景,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
c、教师总结,帮助幼儿了解花灯的特点,并且告诉幼儿:扎灯是一们民间艺术,是中国人特有的本领。
小游戏:出示关于灯的谜语,请小朋友们猜猜看。
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带幼儿到湖外玩灯,在玩的过程中提醒幼儿爱惜灯,注意安全,鼓励幼儿用礼貌用语同伙伴进行交往。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七
情景描述:
今天是幼儿园第二学期开学的第一天,班级的小朋友过了一个年都长高长大了不少,好久没见到的小家伙们,还是没有一点生疏的感觉,大家见了面一会儿就聊得热火朝天,“我穿了新衣服了!”“爷爷奶奶给我压岁钱了!”“我的`新玩具可好玩了!”等等。看着大家一副亲密的样子结合今天的主题活动“过新年”,我也跟孩子们讲讲过新年的事儿,跟孩子们聊到今天是什么日子,今天吃了什么早餐等话题,幼儿很快反应过来,今天是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流行了起来,于是我们从元宵节的由来,一直聊到了带灯谜,吃元宵及各种元宵节的各种习俗。小家伙们最喜欢听的还是故事,当我跟幼儿说起那个关于元宵节挂灯笼的习俗,幼儿很快被故事的内容给吸引住了。后来我们又以猜灯谜和念古诗的方式和幼儿一起感受了元宵节的`快乐气氛。
理论分析:
在《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跟据幼儿的表现情况,选择幼儿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并结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年龄特点等综合情况,及时调整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
所思所悟:
一堂课下来,我发现这样一节社会综合课,可以有很多个高潮和起伏点。由于春节刚过,幼儿还有很多都沉浸在春节的喜庆中,心还放不下来,静不下来,所以一堂课如果教师不停地提问或者不停地讲述都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和听觉疲劳中,一节课应该有故事般的跌宕起伏,可以有倾听故事,有观看图片,还可以有讨论、思考,这样才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不断地引领幼儿放松自觉地学习和思考。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八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礼貌不仅是会使用文明用语,还要态度和气。
2.学习用和蔼、热情的态度办事。
准备:
商店角、情境表演一个。
活动与指导:
2.讨论:
(1)你喜欢哪个售货员?为什么?
(2)为什么甲能卖出东西,顾客盈门,而乙则冷冷清清呢?他该怎样做才是好售货员。
3.小结礼貌待客的方式是态度主动又和气。
4.请五至六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玩商店购物游戏,练习正确礼貌交往。根据情况,游戏可轮换角色。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学习同情别人的疾病痛苦,知道病中的人需要关心和帮助。
2.了解给病人送温暖的方式。
准备:故事、及图片。
活动与指导:
1.看图听教师讲故事《小鸟和牵牛花》。(故事见附录)。
2.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鸟生病时心里怎么想?它对风仙花、小草说了什么?小草和凤仙花又是怎么做的?
(3)为什么小鸟哭了?如果你生病时,没人看你、陪你玩,你会不会难过?
(4)谁给小鸟送来了温暖?牵牛花是怎样关心生病的小鸟的?它的关心有什么用处?
3.请幼儿联想自己说一说生病时的心情和痛苦的经历,渴望得到哪些关怀,是谁给予了关怀,自己的心里怎样想。
5.小结并肯定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付诸行动。
附故事:
小鸟和牵牛花。
在一棵很高很高的大树上,搭着一个鸟窝,里面住着一只小鸟。
小鸟每天飞到大树下边来,跟小花、小草一块玩,在草地上捉虫吃。
有一天,小鸟生病了。它孤单单地躲在窝里,心里很闷。小鸟想:“跟大树下面的花儿、草儿玩玩多好!”可是它飞不下去了,只好慢慢地从窝里伸出头来,对大树下边的凤仙花说:“凤仙花姐姐,我生病了,不能下来找你,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儿好吗?”凤仙花听了,红着脸儿说:“对不起,小鸟,我长得不够高,也不会爬树,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鸟又对大树下面的小草说:“小草弟弟,我生病了,不能飞下来找你,请你上来跟我玩一会好吗?”
小草听了,摇了摇头,说:“对不起,小鸟,我长得不够高,也不会爬树,不能上去和你玩了。”
小鸟看着凤仙花和小草都不能上来跟它玩,叹了口气慢慢地把头缩回去,躺在窝里哭起来了。
大树下面的牵牛花听见了,就绕着大树用力往上爬。牵牛花爬呀,爬呀,爬到了鸟窝旁。
这时,小鸟已经睡着了。
牵牛花想让小鸟知道朋友来看它,就轻轻的吹起它的小喇叭来:“嗒滴嗒滴,嗒嗒滴嗒……”一会儿,小鸟醒了,它睁开眼一看,咦?牵牛花站在旁边吹喇叭呢。小鸟心里一高兴,病就好多了。牵牛花看见小鸟的病好多了,就大声吹起喇叭来:“嗒嗒滴滴嗒,滴滴嗒嗒嗒……”
小鸟随着喇叭的声音在树枝上高兴地跳起舞来了。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九
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在春节元宵节期间全市开展了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市文明委下发了《关于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通知》坛文委[2053]1号文,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村镇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的节庆活动,总结如下:
民俗活动迎新春。春节期间,直溪镇巨村举行了巨龙诞辰660周年祭祀活动,弘扬传承直溪镇民俗文化,活动内容有巨龙出巡、巨龙祭拜、巨龙展示、狮子、腰鼓、荡湖船等民间艺术表演及火龙欢腾晚会等,为村民营造了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开发区谈庄村为百岁老人庆寿跳了谈庄特色文化秧歌灯,其表演生动风趣、演唱朴实无华,吸引了周边村民的观赏。儒林镇在春节期间为当地村民献上了民间特色威风锣鼓表演、儒林镇老年大学教学成果汇演也在儒林镇社区教育中心举行,锡剧、广场舞、老年腰鼓、采茶舞等节目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老年文化演出展示了儒林镇老人老有所乐、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全市的锡剧团十多个文艺团队为村民义演送去了优秀儿童剧及《珍珠塔》、《玲珑女》等传统戏剧。
文艺汇演庆元宵。元宵节期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体局、市文联在金沙广场举办了“金蛇迎春闹元宵”文艺演出,有舞蹈《欢天喜地大拜年》、锡剧《红花曲》,市空竹协会带来的《金蛇狂舞》等精彩节目,整台演出精彩纷呈,丰富了群众节日喜庆氛围。金城镇翠园等社区开展了元宵猜灯谜会,她们精选了字谜、成语谜、地名谜等多种谜面形式,吸引了众多老人、小孩参与,活动增进了社区学生之间的交流、普及了文化知识。
慰问走访暖民心。春节、元宵节期间,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节前慰问困难户、养老院、退体职工,给他们送去慰问金及过年物品,结对帮扶单位还看望了消防大队官兵们,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丰富部队节日生活,市妇联等部门开展了“爱心妈妈”——对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残疾儿童进行了帮扶慰问。市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访谈、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准确的对全市各镇区的主题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共计报道100余篇。通过栏目“身边好人”、“他们过年不休假”、“新春特别报道”“文明餐桌”等系列报道,传播了我市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过年氛围。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
元宵节又要到了,幼儿园会不会安排小朋友和老师一块做汤圆呢?自己动手做出来的汤圆格外香甜呀!
1、初步学会搓汤圆,发展手部肌肉。
2、在制作过程中感知多和少。
3、乐于动手并与同伴合作制作汤圆,共享劳动成果。
糯米粉、水等原料,盆子若干
1、出示成品汤圆:
1)这是什么?你吃过汤圆吗?
2)它是什么形状的?
3)圆圆的汤圆是怎么做出来的?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讲怎样搓汤圆。
3、幼儿制作汤圆
1)感知多和少;
2)比一比拿一组的汤圆做得又圆又多?
4、煮汤圆让孩子观察煮的过程
5、吃汤圆,体验劳动成果
(煮汤圆也可以让食堂人员帮忙,吃汤圆可以放在下午点心时间)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一
这次活动在所有老师的尽心准备下已经结束,整个活动带给大家的是快乐,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元宵节的来历与习俗,增长了幼儿的知识面。
开始的秧歌舞是为了活跃气氛,调动家长,但没考虑到来的家长大部分是老人和幼儿的父亲,所以在带动家长方面不是很理想,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把活动规则讲清楚,以便活动的顺利进行。
班级活动流程安排的比较有秩序,家长与幼儿能积极参加活动,让家长和宝宝能够感受到猜灯谜的快乐,个别班级在时间安排上面有些欠缺,参加活动的家长比较少。
元宵节结束了,留给大家是欢乐和幸福,欢乐是幼儿开心的笑脸,幸福是家长们的支持,但留给我们的是这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收获我们会保留加以利用,不足我们会该进,争取下次活动做得更好,更棒。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二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单纯的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中。这种形式下,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如何生存、发展、创新的问题。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的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其中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活动情景
元宵节一过,我们幼儿园就正式开学了,许多幼儿还沉浸在元宵节的喜庆气氛里,为了让新来了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准备让孩子们在幼儿园过一个“迟到”的元宵节。让孩子们留下一个深刻而美丽的印象。上午的晨间活动时我让孩子回忆讨论关于元宵节的一些习俗,孩子们对元宵节的知识也有所积累,所以活动时而又的兴趣很浓。主题活动时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些纸盒等材料让他们去制作灯笼,我们还在灯笼贴上灯谜悬挂在教室四周让孩子去猜灯笼,看着孩子们那表情我就知道他们猜得很带劲。利用吃点心前在奶奶的带领下孩子们都参与了搓元宵的活动,虽然小孩子们搓的元宵不是那么的圆滑,但小孩子们却一个劲的夸自己的元宵搓的最圆。
活动反思
元宵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幼儿了解元宵节主要的风俗习惯,体验元宵节的热闹。我就设置了半日活动,通过“搓元宵、吃元宵、制灯笼、猜谜题”等形式了解风俗,体验热闹、快乐的氛围。
利用了家庭资源,孩子们对于节日的知识也就相应的`提高了,在谈元宵节中的参与性就曾强了,特别是欣赏花灯的过程中,由于花灯是自己做来的,孩子们的交流也就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有了想说、要说、敢说的语言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及时有意思的提醒他们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从而也促使他们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最快乐的是孩子们的搓元宵、吃元宵,在这个过程中,围幼儿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尝试到劳动的乐趣,另外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学间合作的快乐。特别是品尝元宵,孩子们在你一口,我以口,说说笑笑的情景下。互相体验、分享着快乐和喜悦。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三
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花灯的制作材料、工具、程序,产生亲手制作的愿望。
2、能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3、在参与装饰花灯的过程中,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请民间艺人来园现场表演制作花灯。
2、半成品花灯骨架、各色纸。
活动过程:
1、介绍做花灯的艺人,激发参与活动的愿望。
2、观察已经制作好的花灯,讨论制作需要的材料。
3、看艺人现场表演扎兔子灯,了解做兔子灯的工具、材料及制作方法。
(1)幼儿猜测兔子灯的制作方法。
(2)幼儿观看扎制兔子灯,大胆提出疑惑的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3)讨论、归纳兔子灯的制作方法。(用竹篾扎成兔子的骨架——裱糊白纸——用彩色纸进行美化装饰——装上可以滚动的轮子并安上蜡烛。)。
4、分组合作,对半成品花灯骨架进行美化、装饰。
(1)观察半成品花灯骨架,商量装饰的办法。
(2)分组合作,美化装饰花灯。
延伸活动:
在区域中提供可拼插成花灯的吹塑纸、毛线、剪刀、笔等制作材料,供幼儿尝试用对插连接的方法自制花灯并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装饰。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四
“元宵节”为主题,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片自读课文,安排了识字、写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设计了笔顺指导、扩词、造句、积累偏旁及口语交际等语文活动。
1。认字25个,写字16个。
2.复习看拼音识字。学习方框、火字旁、目字旁。学填常用偏旁表。
3.用“圆、灯、年”组词。用“觉得”造句。续编灯谜。
4.背诵《元宵节》,初步认识对联。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地习俗,体会亲情、友情,更加热爱生活。
加强朗读训练,初步建立生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
了解农历正月十五的中国的`传统习俗,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课件、生字卡片等。
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认识10个生字,并能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方法:听读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在这个节日里我们都干些什么?吃些什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元宵节》。
教学新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课文,听清字音。
2.学生练读课文。(1)自己读。
(2)同座互读。
(3)指名读。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家家/户户/庆团圆。
3.学习生字。
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
(1)以小组为单位在识字小先生的带领下认字。
(2)师指导认识方框儿。
(3)谁愿做小老师。
(4)生字组词接力游戏。
二.背诵课文。
1.自己背。
2.开火车背。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得真棒!
板书设计:
元宵节。
窗外/月儿/圆又远,
全家/欢聚/吃汤圆。
家家/户户/庆团圆。
宵节窗圆吃汤正户庆团。
这节课同学们能认真读课文,读的有感情,并能背诵。基本上都能掌握认识的字。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五
1、 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 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六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民族。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教师有责任引导广大青少年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欢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并在传统节日中了解伟大祖国的悠久历史,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中华美德,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次的元宵节活动,来树民俗文化之根,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此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浓浓氛围,亲身体验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让学生了解到元宵节来历、风俗习惯等,进而增强了热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这项活动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上网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调查访问等综合实践能力。
这节课值得肯定的环节是猜灯谜活动,每个小组的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挂有字谜的灯笼摆在桌上,小组学生热烈地讨论着谜面,冥思苦想地猜度着谜底,课堂气氛非常融洽。
这节课还有不足,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应该把大量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七
开学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春节的氛围里。为了让孩子们加深对“元宵节”的印象,我们首先在环境布置里加入了元宵习俗:吃汤圆、舞龙灯的图片,然后又组织了一次“搓元宵”的活动。
考虑到托班的孩子年龄尚小,动手能力较弱,所以这次“搓元宵”的材料选用了容易搓成型的橡皮泥。
在介绍“搓元宵”的时候,孩子们对“元宵”这个词一时难以理解,于是我出示事先搓好的元宵给孩子们看,并且解释元宵就是汤圆。之后,很多孩子纷纷表示自己吃过汤圆:甜甜的,圆圆的。为了更贴近孩子的认知,引起孩子的兴趣,活动中我把元宵先说成汤圆。在知道汤圆是球形的基础上,我把一小块橡皮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搓成球形。
在指导孩子们自己动手搓的时候,发现有几个新生不愿动手,还有的孩子搓几下还没搓圆就不肯再搓了,于是我把《搓手歌》运用在搓的过程中,“搓搓圆,搓搓圆,大家快来搓汤圆;搓搓圆,搓搓圆,快来搓汤圆。”一边唱一边搓,孩子们的主动性提高了很多,搓出的汤圆圆又圆。
一边搓汤圆,一边唱歌,一边想象水果,同时又巩固了颜色,真是一举多得!
元宵节的教案反思(实用18篇)篇十八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2、材料准备:
1、食材、炊具、餐具……;
2、庙会活动方案、标牌、游戏器具、道具、游戏券;
3、创设庙会场景、美食分享区、休息区;
一、新春庙会
我们此次以新春闹元宵庙会的形式展开,传承中国年人们逛庙会、玩游乐、享美食的传统习俗。我们的新春庙会上的内容以中国年各类传统习俗为主,如:剪窗花、写对联、猜灯谜、做灯笼、抢红包、贴门神。本次庙会的美食选择的是中国年饮食风俗习惯中最具特色的内容,如:年糕、腊八粥、糖葫芦、元宵、贡丸、饺子、发糕。希望孩子们在分享美食的`同时,了解中国过年习俗和饮食文化特色,了解中国过年时节,各种美食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和美满祝愿,感受中国年热闹吉祥的气氛。
1、各班级活动内容安排:
小一班:贴门神、糖氽蛋
小二班:猜灯谜、糖葫芦
小三班:剪窗花、发糕
中一班:做汤圆、吃汤圆
中二班:写福字、贡丸
中三班:抢红包、吃年糕
大一班:做灯笼、腊八粥
大二班:包水饺、吃水饺
2、游戏券内容、颜色:
1、游戏券上写明:凭此券可以到xx班领取xx美食一份;
2、各班游戏券颜色:(各班游戏券颜色不同,可以方便教师在分发美食是收取相应的游戏券)
一、新春庙会:
1、 8:30家长与幼儿到操场集合,园长、幼儿作新春贺词。活动组织者讲解活动程序和要求。
2、 9:00―10:45,家长带领幼儿逛庙会,到操场上各班场地参加庙会项目;
3、每参加成功一项活动获得一张奖券,奖券的颜色、内容与各班美食相符。(注明:凭此卷可到xx班级领取xx食品一份。)
4、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
5、11:00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领取美食,分享美食。
二、美食分享
1、8:00―8:30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到各班报到,完成制作美食的准备工作。
2、9:00―10:45教师与家长志愿者完成美食烹制;
3、逛庙会的家长带领幼儿到各班休整、洗手、领取餐具;教室内的教师家长负责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4、11:00教师家长为全园幼儿、家长分派食物、维持秩序、打扫卫生。
5、活动结束:各班教师、家长志愿者负责本班教室及包干区的物品整理清洁、环境打扫和整理。
人员安排与分工:
1、各班教师负责本班过年环境创设,食材准备、烹制、分发、就餐区布置,庙会项目的所有器具准备、方案设计、场地布置、游戏管理,卫生整理等(组长:xxx,组员:xxx,xxx,・・・・・・・・)
2、各年龄段教师集体负责各走廊的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3、校园环境创设(组长:xxx,组员:xxx,xxx,・・・・・・・・)
4、拍照、通讯报道(组长:xxx,组员:xxx,xxx,・・・・・・・・)
5、通知统一打印,各班分发,统计人数(组长:xxx,组员: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