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告诫和鞭策,帮助我们更加努力地改进和提高自己。以下是一些读者们的心得体会,他们分享了自己在不同领域、不同经验中的感悟和收获。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一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保卫延安的讲座,讲座内容涵盖了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以及多个重要事件。通过这次讲座,我深深感受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英勇斗志以及共产党的坚定决心,这些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自己对保卫延安这一重大事件的心得体会。
首先,保卫延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非凡智慧和卓越实力。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共产党的中心红色根据地,拥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民族统一作用。面对着日军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明智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地保卫了延安。其中,毛泽东的指导和精准决策功不可没。毛泽东在延安页面,阐发了“当时国家的中心完全依靠机关干部,依靠整风的机关干部”这一思想,对延安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能力,使得延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
其次,保卫延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无私。在敌人狂轰滥炸、百姓逃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将自己的后方延安作为抵抗日军的坚决据点。这一行为彰显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他们舍弃个人利益,坚守城市,号召民众一同奋斗,展现了共产党真正为人民、为国家而奋斗的初心。
再次,保卫延安证明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抗争精神。延安的保卫战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众的积极参与。人们自发组织民兵力量,协助共产党对抗敌人。他们学习军事技能、保卫家园,体现了他们自觉参与国家命运的强烈愿望。这种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的精神在抗战期间表达得淋漓尽致,为中国的抗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最后,保卫延安给予我们重要的历史教训和启示。尽管保卫延安的战斗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然而其中的珍贵经验和教训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学习共产党对于国家安全至上、人民利益为前提的坚定信念,引导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守正道。同时,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历史,对抗战时期英雄人物和抗战精神进行崇尚和传承,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保卫延安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历史功绩。通过参与这次讲座,我深入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坚韧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保卫延安的背后是一段悲壮而伟大的历史,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以此激励当代的中国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1200字)。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二
《保卫延安》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主要讲述了1947年前后我们人民军队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的政权跟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殊死搏斗,读来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的一开始就描写了早春时候的吕梁山,着重刻画了早春的景色,尽管春寒料峭,但行军的队伍热火朝天,战士们急于奔赴延安、急于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焦急心态与外界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黄河故地,也让很多战士想起了我们的人民军队曾经在她的身边进行了无数次的英勇而艰苦的战斗,进而把黄河当做了自己的母亲和老朋友,体现出了一名战士也作为一个普通人细腻的感情世界。敌人为了阻挡我军的前进,不断地利用飞机进行轰炸,但是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人退却,他们想到的只是加快行军速度,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党的政权,完全弃个人安危于不顾。
文章接着描写了作战区的全民皆兵的情景:工作人员在紧张的转运粮食确保前线的支援;老汉和妇女们在坚固墙体;路岔上、村口边,到处都是放哨的儿童......当行军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延安,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另外一幅景象:早晨的延安雾气笼罩,牲口的铃铛声响着,报告一天劳动的开始。远处雾气罩着的山头上,还有人唱起了歌,尽管生活窘迫但人们没有忘记学习,山坡上、沟渠里,一片一片的人在听课,在讨论学习中的疑难,还有那些悠闲饮水、蹦跳的家畜……活脱脱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加刻画出了作者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想到在艰苦的年代,我们的前辈还能用心学习,我们就更加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学习的机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三
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本书对我们了解革命历史的过去和今天的工作以及学习有很重要意义。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很受鼓舞,受到了深刻的感化和教育。当我轻轻掩起书本的最后一页,我的思绪还徘徊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我的脑海不由地回荡着: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我想:一个人必须要有思想,有社会责任感,我们一直思考和体验,原来人生的意义根本不在于当时选择是对事错,不在于今后的影响是顺利还是困难,然而做出选择之后,敢于面对自己的人生,敢于去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敢于去接受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和困难。因为充满挑战的人生才是对我们有有意义的。
岁月悠悠,穿越历史的时空,我仿佛看到了当时:阵阵凄厉的寒风夹杂着雨雪呼啸而过,黑暗的云朵下波涛汹涌的大海里那无情的波浪狠狠地拍打着海岸,山头上,山沟里,一溜一行的战士,顺着比刀子还利的大风前进。灰棉军衣都冻得直溜溜的。这时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面对艰苦的作战地点,他们,像各战场的人民战士一样,每日每夜地奋战,卧下去,爬上来,他们就这样行进着。由于条件差,游击队一般只在晚上袭击敌人,到了战争后期,白天也敢打击敌人。在每一次战斗中俘虏百十个敌人,成了家常便饭。多么令人震撼和敬佩啊!
这就是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的浴血奋战,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正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一年,我军就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靠的是什么,就是军民团结如一家,就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就是一种舍身忘己的精神,就是一批又一批的爱国之士。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四
在保卫延安讲座上,我深受启发和教育,对于保卫延安的艰辛历程、伟大胜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次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发了许多思考。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了保卫延安的重要性,更明白了揭示其背后的智慧和勇气的必要。以下是我在保卫延安讲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保卫延安的艰辛历程让我深感敬佩。讲座中,讲解员生动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那个时期,敌人对延安实行长期封锁,经济困难、物资匮乏、人员不断流失。然而,延安人民却没有被困扰和气馁,他们坚持不懈、苦练内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保卫战。他们通过探索多种发展路径,克服种种困难,努力保证延安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们屈服,反而激发出他们的斗志和智慧,最终取得了非凡的胜利。
其次,保卫延安的伟大胜利使我对智慧和勇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延安人民面对的是强大的敌人,但他们却没有退缩。相反,他们深知面对敌人只靠勇气是不够的,他们需要智慧。通过学习和总结,延安人民找到了许多独特的战略和策略,充分利用地形和资源,精心组织布置,以寡敌众,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的损失。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并重,将保卫延安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再次,我认识到保卫延安的重要性。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心,是推动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基地。要想取得最终的胜利,保卫延安至关重要。如果敌人能够攻下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主力就会受到重大打击,革命的前景将陷入巨大的危机。因此,保卫延安不仅仅是对延安人民自身利益的保护,更是对革命事业的坚守和支持。只有坚守住延安,才能有后续的斗争和胜利。
最后,在保卫延安的讲座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勇敢探索、不怕困难的精神。敌人为了围剿延安,封锁了各种援助和便利,但延安人民却非常巧妙地通过总结经验,创造新机制来解决问题。他们不仅仅依靠外部的援助,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种精神在建国后的发展中也得到了体现,不断创造新的发展路径,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最伟大的品质:权衡利弊,敢于尝试,不断学习,不怕失败。
总之,参加保卫延安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保卫延安的艰辛历程、伟大胜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次讲座,我认识到了保卫延安的重要性,更明白了揭示其背后的智慧和勇气的必要。同时,我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勇敢探索的精神。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党的珍贵革命传统,努力践行党的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五
《保卫延安》是一部宏大的英雄史诗影片,以描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为主线。观看这部电影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让我对中国革命精神和抗战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影片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和崇高理想。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影片中,无论是在敌人进攻的炮火下还是在艰苦的游击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坚定不移的革命决心,并且工作重心一刻不停地放在人民当中,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一切。这种英勇坚定的革命信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
其次,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势头迅猛,但中国人民并没有向压力屈服。他们团结起来,组成了广大的抗日游击队,与敌人进行了长期的殊死搏斗。在《保卫延安》中,延安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用顽强的抗战精神和坚毅的意志向敌人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力量。这种抗战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对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心态产生了无比的敬意。
接下来,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抗日战争是一个全民抗战的伟大斗争,各个阶级、各族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巨大的抗战力量。在《保卫延安》中,有各个阶层的干部、军人、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到抗战事业当中,密切配合、同仇敌忾,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这种团结让我深感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的伟大,也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最后,影片中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在抗战中,许多人民群众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为了保卫家园和解放全国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电影中,有人自愿担任炸弹人,肩负起前线的炸弹任务;有人不畏生死的跟随军队进行长征,默默奉献;还有人把自己珍贵的文物捐献给了抗战事业。这种牺牲和奉献精神让我从内心深处感慨万分,也让我明白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道理。只有敢于牺牲和奉献,才能实现民族的复兴和富强。
通过观看《保卫延安》,我对中国抗战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深刻体会到了中国革命精神和抗战精神的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仰、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中国人民敢于牺牲和奉献的精神,都使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我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体人民的团结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并且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光辉的形象。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六
保卫延安,是一部展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斗争的优秀影片。影片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真实的事件和人物,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艰苦岁月和英雄人物的无私奉献精神。观看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对于那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保卫延安的意义和历史背景。
保卫延安是中国解放战争中一个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民联合抗日力量,将日军从延安驱逐出去,保卫了革命的根据地。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鼓舞了整个中国人民的斗志,更向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军民的团结和英勇。
第二段:英雄人物的塑造和荣誉感。
影片中,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有的是对国家和人民忠诚耿直的军人,有的是勇敢无畏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为了守护家园不惜一切代价,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之中有刘一航,他带领着部队一次次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最终保卫了延安;还有女战士刘洋洋,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成为了抗日斗争的标志性人物。通过这些英雄人物的塑造,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他们在战争中的顽强和英勇,更能看到他们内心深处荣誉感的追求。
第三段:艰苦的斗争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保卫延安不仅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积极抗战的决心和意志。影片中,人们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互相帮助、共同奋斗。他们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通过这些场景的展现,观众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四段:战争中的人性光辉。
战争是人性的考验,而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展示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其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刘洋洋和敌方军官之间的对话。虽然彼此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但两个人都彼此尊重,表现出了一种战争中清醒头脑的珍贵品质。这种人性光辉令人感动,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始终保持着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坚守。
观看《保卫延安》,让我不禁思考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我们是否也能像这些英雄人物一样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我们是否能够展现出像他们一样的荣誉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保卫延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更重要的是,激励着我们积极向前,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总结:《保卫延安》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艰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给予我了巨大的启示。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要保持信念和勇气,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断努力。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__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资料,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述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并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述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景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此刻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本事也有职责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保卫延安读后感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八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身边的人掀起了一股看“红色经典作品”的潮流,我也随着大家的步伐,看了《保卫延安》。看过后我发觉这本书真的算得上是中国的一部红色经典作品,不仅仅是书的资料,还有书中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革命精神,让我觉得又重温了那个红色的革命年代。
书中描述的是我军在山西的部队奉命参加保卫延安的战斗,战争的胜利也就是收复革命圣地延安、解放大西北的胜利。这本书的语言贴近生活,并且很细腻,让我有种他们就在眼前演绎的感觉。而战斗场面的描述是十分震撼人心的,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敌强我弱情景下战争的残酷激烈。每一次战争都会有无数的战士牺牲,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此刻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么值得珍惜。所谓有得必有失,无数革命战士的献身换来的是最终的胜利,这是让我欣慰的。
书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是有血有肉的硬汉,每一个都是那么深入人心。我还记得那个为了掩护我军而跳下绝崖深沟的李振德老汉,他让我明白,革命没有年龄的界限,无论老或少,都有本事也有职责为革命付出。我最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周大勇。他的人正如他的名一样勇敢,有着大无畏的精神。他在战斗中成长,也在战争中被锤炼得愈来愈坚强勇敢。他的精神也是无数革命战士所拥有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令人敬佩的革命精神。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许多,同志们的团结,每个革命战士的努力,每一场战争的奋不顾身,每一个人牺牲时的无怨无悔……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团,依靠这一套完备而精密的组织,依靠这些奋不顾身的工作的人,才成了永远充沛活力的战保卫延安读后感无不胜的整体。“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大家的力量扭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那就是团结,就是更大的力量。我从这本书中也感受到,没有什么是难事,只要努力,任何不可能都是有可能的。也没有什么过程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些磕磕绊绊,但迈过这道坎,就像雨过天晴,总会有彩虹出现,总会看见成功的曙光。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九
吃完饭后,我轻轻地拿起一本书,悄悄地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的看起书来。
《保卫延安》这本书是杜鹏程写的。这本书详细地把延安保卫战写了出来,把战士们英勇对敌和不怕死的精神体现了出来。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延安。当时在延安驻守的军队接到了领导的通知,撤退延安。在撤退的过程中,我们的军队不断阻击敌人,对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我们的军队在阻击敌军的时候,战士们十分英勇。他们不怕死,他们把自己的战友当作亲人,所以在作战时才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大反攻时才能如此顺利,少了许多阻碍。
这本书把战士们不怕牺牲,不畏坚难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战士们经常把一些自己剩下的粮食给缺食物的人,战士们团结在一起支持共产党、支持毛泽东主席。共产党的战士们就是靠这团结和友爱,靠把战友看成亲人,把敌人一个个地打败,把一个个“不败神话”打破。共产党战士们对坚难、挫折总是十分顽强,在爬雪山、过草地时没有一个人会说放弃;在被抓去严刑烤打时总是一字不说;在几万人面对敌军几十万人时从不退缩。
这本书树立了我爱国的信念。我在升国旗时会立正站好,面对着无数战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国旗,我们都应该萧然起敬。如果去到北京、延安……这种对解放有重要意义的城市,我们应好好爱护环境,好好保护那里的一砖一瓦。在出门旅游时,我们在坐飞机、坐火车时,要好好保护公共物资、财产,不要以为不是自己的就可以随意破坏。在现在,有许多城市都开展了“微笑”自行车,有一些人在骑行的过程中会把自行车弄坏,我希望大家能把自行车当成自己的一样爱护,别再让它受到伤害。
《保卫延安》中的战士团结、英勇、爱国,我们应该在生活也有这几份情怀,才能创造更好的中国。
文档为doc格式。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题为“保卫延安”的讲座,讲座主题围绕着中共中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一章——延安时期的保卫工作展开。通过听讲座,我对延安时期的保卫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讲座深刻展示了延安时期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共中央最后一个解放区的所在地。因此,延安的保卫工作显得至关重要。讲座中详细描述了延安的地理环境和实力差距,以及中共中央在保卫延安方面的坚决决策和英勇抵抗。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在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中,保卫工作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在有力的保卫之下,革命的胜利才能得以实现。
其次,讲座让我明白了保卫延安的艰难困苦。延安作为国共内战时期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进攻。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中共中央所面临的强大敌人,以及他们如何面对敌军的猛烈进攻。延安的保卫工作因为敌人的猛烈炮轰,物资匮乏等问题,显得极其艰难。然而,中共中央坚定不移地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展示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压力,只要坚定信念,勇于拼搏,就能战胜一切。
第三,讲座呼唤着对于保卫工作的重视。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不仅仅是面对了敌军的进攻,还需要进行内部的保卫工作,以防止敌伪分子的渗透。讲座中揭示出了中共中央如何面对这一双重威胁,采取恰当措施,保卫了自己的领导核心。这让我认识到,当今社会,保卫工作同样重要。无论是国家的安全,还是家庭的安全,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可能存在的威胁。只有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安全。
第四,讲座体现了延安时期对于人民群众的关怀。延安时期,中共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积极帮助延安的百姓度过了艰难的岁月。讲座中介绍了中共中央对于群众的援助措施,包括建立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组织冬季运粮,开展文化活动等。这些细节深深打动了我,使我明白了保卫工作不仅仅是对于延安的防御,更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幸福。这也让我深信,人民群众的呼声和需要,是我们进行保卫工作的最大指引。
最后,讲座给我留下了对于勇气和英勇的敬佩。在延安时期,中共中央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他们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勇气和英勇精神感染了我,并给了我深思。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勇气面对生活的各种压力和困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参加这场讲座,我对于延安时期的保卫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保卫延安的故事给予我无尽的勇气和信心,也让我明白了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我相信,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延安时期的故事中受益,将勇气和智慧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已经迎来了建党90周年。想一想是谁救中国于水火之中?是谁使中国迎来了国富民强的时代?是谁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当然是党!既是建党90周年,我便阅读了《保卫延安》,一睹当年伟大共产党的英雄风采。
《保卫延安》是现代作家杜鹏程所写,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被誉为“英雄史诗”、当代战争文学的开山作和里程碑。它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着名的延安保卫战,描绘出一幅真实、壮丽的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文中,作者以高昂的笔调、遒劲的笔力,刻画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之中有卓越领导人彭德怀总司令,有驰聘沙场的高、中级将领陈允兴、李诚、赵劲、卫毅,有叱咤风云的基层指挥员王老虎、周大勇,还有根据地革命老英雄李振德。他们具有共同的阶级资本,却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
周大勇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我国当代文学中比较成功的人民战士英雄形象之一。周大勇在保卫延安的几大战役中,从一个勇敢、顽固但不成熟的连级干部,成长为一位思想成熟的营级指挥员。榆林掩护部队撤退是因为周大勇刚毅、勇猛,指挥时冷静果断,时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党与人民军队的威望,才成为一位颇具领导才能的指挥员。
《保卫延安》歌颂了广大军民赴汤蹈火、浴血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现了壮烈的延安保卫战,使我感受到人民战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巨大威力。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二
延安,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中心,承载着众多革命先烈的牺牲和奋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近期,我有幸能够亲身参观延安,亲身感受那里独特的氛围,收获了许多关于延安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
延安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意义。我第一次踏进延安的瞬间,就感受到了这里的纯朴和古朴。延安的街头巷尾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氛围,随处可见的红色标志和革命纪念碑让人感慨万分。尤其是在参观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后,我对延安的历史地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里,我不仅仅看到了革命烈士们的豪情壮志,更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理想和信仰。
第二段。
延安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还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延安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上,山脉连绵起伏,自然风光优美。在参观了延安的自然风光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延安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他们克服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艰苦奋斗,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延安的山水之间,我感受到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来自自然的美景,更来自延安人民的信仰和奉献。
第三段。
延安不仅有着众多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在参观了云岭乡、吴起县等地后,我深刻感受到了陕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那里的群众艺术、民歌舞、手工艺等让我大开眼界。我看到了陕北民众快乐的面容,他们虽然贫穷,但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坚持着传统的文化习俗。这让我感受到了陕北人民坚韧的品质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四段。
延安的人民也有着自己的生活智慧。在延安参观期间,我有幸与当地人民交流,了解到了一些延安人民的智慧理念。他们重视艰苦奋斗,讲究勤俭节约,维护团结和谐的社会关系。这让我深受启发,从中学到了如何做到坚守信念、积极进取以及与人为善。延安人民的智慧之所以被人们称赞,是因为他们直面困难,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第五段。
在延安的旅行中,我不仅仅感受到了延安的独特魅力,还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在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奋斗。这段历史教会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也激励我们时刻牢记共产主义的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断努力。
延安延安,你是我的记忆。陕北的土地孕育了延安的伟大,延安的历史铭刻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通过这次延安之行,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敬仰,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我希望延安的红色火炬继续燃烧,激励着我们每个人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三
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虽从未去过,却对她神往已久。恰值机关党委组织延安红色之旅,有幸赴革命圣地,接受传统革命教育。一路上参观了黄河壶口瀑布、杨家坪、枣园、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黄帝陵、秦始皇兵马佣博物馆等景点,几天下来,颇有体会!
过去,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延安光辉的历史,看到延安雄伟的身影。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今日有幸作为其中一员,亲临延安瞻仰它的风采,感受到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深刻体会到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革命教育。延安精神的核心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坚定信仰,在党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忘为人民服务的本质,牢记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另外,机关党委还组织我们还参观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秦始皇兵马佣博物馆等。黄土地、黄皮肤、黄河水,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九曲黄河,万里泥沙,浩浩荡荡,想我中华泱泱大国,幅员辽阔。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感到自豪,都深深的热爱这片土地。历史上多少英雄儿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今天的中国。了解历史,展望未来,这也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奋斗!
此次延安红色之旅虽然时间短暂,但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永存的和无价的。我将以此为动力,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勤奋工作,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的胜利召开。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四
延安,曾经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名字,如今则成为了一个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到来。作为一个游客,我也来到了这座城市,体验了数日的旅游之旅。在这里,我不仅深深感受到了延安的历史底蕴,更深刻地领悟到了“延安精神”的内涵。以下将从历史底蕴、文化氛围、生活方式、社会治理、全民参与等方面,对我在延安旅游中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
一、延安的历史底蕴。
延安是党中央的旧址,曾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和指挥中心。在这座城市留下了无数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等,这些都是见证延安历史的重要物证。在这些地方,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残酷和不堪,更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自由所付出的艰辛。在这里,我思考:如何将这份历史传承下去?如何让新一代人懂得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延安,是一座历史名城,同时也需要全民的共同维护和传承。
二、文化氛围。
延安的文化氛围浓厚,这里的人们拥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文化氛围可以从多个方面展现出来。例如曲艺、大秧歌、剪纸、民歌等都是延安本土文化的代表,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延安这座城市人们的文化根基。在游览延安时,我也参加了一次民俗表演,在表演中,我感受到了良好的氛围,不仅有台下观众的热情,还有舞台上演员的专业。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不仅仅只是民间自发行为的产物,更是延安市政府和当地学者的共同推动的结果。这种文化的氛围建设,既可以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让年轻人重新认识本土文化,形成一个良性的文化传承环境。
三、生活方式。
延安的生活方式与大城市有所不同。这个城市的城市布局还是保留着老城的风貌,古老的街巷,幽静的小胡同,都可以见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给了人们不同的体验。作为一位游客,走在这些老城街巷上,或是闲庭信步,或是和当地老百姓沟通交流,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油然而生。这种生活方式的别样体验,在现代社会中显得愈加重要。作为年轻人,应该更加珍惜这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生活方式,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个城市的发展。
四、社会治理。
维护社会和谐是延安市政府的一大理念,这个城市的治理方式也与其他城市有所不同。在这里,我看到了地方公安、社区理事会、商户等不同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合作维护社会治安。而这种有效的治理方式,正是延安的一大成功之处。作为游客,我在这里感觉非常安全,同时也看到了一种新的治理理念。这种理念的推进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更需要整个社会一起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治理体系。
五、全民参与。
延安的精神,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命名,更是一种信仰体制和文化积淀。在这个城市中,我们看到了革命前辈们的坚持和奋斗,看到了延安人民的拼搏和努力,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的生活中。在延安市政府的引导下,当地的志愿者、社区居民、商户等不同组织能够共同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推动这个城市的发展。这一点对于新生代的青年人来说,更是一种启示,他们需要不断地发掘自身的潜能,为了这个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一个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精神内涵的城市,游客在这里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人文风景,走近革命先辈们的足迹,也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于自己城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延安的成功也给我们启示,城市不仅仅需要发展经济,更要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深入了解这个城市,不仅对于旅游者来说有好处,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五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取得西北战场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除撤出延安外,还写了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战役。在这些战役中,我军狠狠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然后再次向延安进军。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作者还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仍能清楚地看到一个长于作战善于指挥,而又淳朴真诚,甘于清苦,有“人饥己饥”精神的“人民勤务员”。他关心每一个战士和人民群众,从不摆架子,陈兴允旅长这样转述过他的话:
“我们要像扫帚一样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住一扫帚打。扫帚虽是小物件,躺在房角里并不惹人注意,但是每一家都离不了它。”
作者还侧面描写了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的大智慧,更歌颂了陕北人民对我党我军的拥户和有力支援。
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对解放军战士和指战员的种种精神深深敬佩,还感受到了我军的无限智慧。无论是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人民解放军,都有过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和战略转移的巧妙做法,《保卫延安》就表现了这种智慧。正因这种智慧,才使我军一步步地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胜利。如果没有它,红军主力可能已经在湘西全军覆没,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了。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学习革命功臣的智慧和精神,吸取历史的教训,好好珍惜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六
延安,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临时中央所在地,延安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时刻。我有幸前往延安,参观了许多革命历史遗址,深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延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将从历史、人文、风景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在延安的心得体会。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我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熔炉,曾经是一片革命家的热土,他们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工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延安的革命遗迹和纪念场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斗争的艰辛和牺牲精神。
此外,延安还是一座充满人文氛围的城市。在延安大学参观期间,我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教育底蕴。延安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校园里,我看到了学生们全神贯注地学习,教师们悉心教导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让我深受鼓舞。
除了历史和人文,延安的自然风景也令人心旷神怡。延河流淌在城市中央,给延安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蓝色。沿着延河漫步,远处高大的秦岭山脉就像是一道巍峨壮丽的屏障,为延安增添了一份壮美与神秘。在离延安市区不远的周边,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如黄果洞、崆峒山等,这些景点都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游客。
延安的美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当地的饺子、羊肉泡馍等特色小吃,口味独特,让我大开了眼界。在品尝当地美食的同时,我还有机会了解到了延安的饮食文化和独特的传统习俗,这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综上所述,延安是一座充满历史厚重、人文氛围浓厚的城市。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延安也以其自然风景和特色美食吸引着人们。参观延安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当地的风土民情,更深深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延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中国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延安的魅力会继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与这座城市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
保卫延安的心得体会(通用17篇)篇十七
《保卫延安》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主要讲述了1947年前后我们人民军队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和党中央的政权跟国民党军队展开的殊死搏斗,读来令人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的一开始就描述了早春时候的吕梁山,着重刻画了早春的景色,尽管春寒料峭,但行军的队伍热火朝天,战士们急于奔赴延安、急于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的焦急心态与外界的冰天雪地构成了鲜明的比较。黄河故地,也让很多战士想起了我们的人民军队以往在她的身边进行了无数次的英勇而艰苦的战斗,进而把黄河当做了自我的母亲和老朋友,体现出了一名战士也作为一个普通人细腻的感情世界。敌人为了阻挡我军的前进,不断地利用飞机进行轰炸,可是我们的战士没有一个人退却,他们想到的只是加快行军速度,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党的政权,完全弃个人安危于不顾。
文章之后描述了作战区的全民皆兵的情景:工作人员在紧张的转运粮食确保前线的支援;老汉和妇女们在坚固墙体;路岔上、村口边,到处都是放哨的儿童......当行军的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来到延安,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另外一幅景象:早晨的延安雾气笼罩,牲口的铃铛声响着,报告一天劳动的开始。远处雾气罩着的山头上,还有人唱起了歌,尽管生活窘迫但人们没有忘记学习,山坡上、沟渠里,一片一片的人在听课,在讨论学习中的疑难,还有那些悠闲饮水、蹦跳的家畜……活脱脱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加刻画出了作者对幸福和平生活的向往,想到在艰苦的年代,我们的前辈还能用心学习,我们就更加应当珍惜此刻的生活,珍惜学习的机会,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文章着重描述战士们急于要与来犯的敌人决一死战的英勇,就是为了以后战士们听到党中央决定撤离延安后的表现作伏笔,在我党政权生死存亡之际,以毛主席为代表的党中央当机立断,撤离了延安。当上级的文件没有确切传达的时候,一些战士听到了敌人已经进了延安,对我当领导人的关切经过对话溢于言表。如其中描述道:王少新说:“听说敌人进了…延安…”,战士们的脸色唰的变了,都拥到他的面前”……前者的表现也进一步体现出了内心的焦虑:“他猛扯缰绳、猛磕马肚子,马像疯了一样,顺沟飞去了”,留下的战士们也一样的心急如焚,“狂奔的马蹄磕碰冰冻的土地,就像磕碰着战士们的心”……此处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述淋漓尽致,留下的战士没有再说话,但此处无声胜有声,我们的战士对于党中央的关心和担忧已经表露无遗。很多的战士要和延安的敌人绝一死战,也有的战士因为自我未能保住延安而自责,这部分的描述体现出了我们人民军队的英勇,但也突出了个别的战士的鲁莽,这样的描述更加人性化,因为我们的战士大多也是平凡人,但正是他们的这种朴实无华体现出了我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德啊,他们不会唱高调,不会说有哲理的话,但他们有一颗炽热的心,一颗为了争取革命胜利不屈不挠的心。
与我党我军的正义凛然相反,国民党军队指挥官的表现则是惊慌失措。书中对以刘勘为首的国民党军官们,听到蟠龙镇的守军被我军全歼的消息后的神态的描述,证明了一切:“坐着的人像钉在了板凳上,站着的人像僵掉了,大家不动也不说话,有的人脸色发紫,有的人脸色发青,仅有刘勘显得异常,他像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的嘟囔,他的头左右摆动,脸是铅色的……”刘勘对下属言论的大声制止也进一步突显出了他的色厉内荏。这部分的描述与我军领导人的神态构成了鲜明的比较,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军的胜利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文章后期对战争场面的描述很细致,从各个方面体现出了人民英雄的英勇,战士们应对死亡已经没有了悲痛,他们已经把悲痛化作了力量,他们是我们人民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因为他们,我们才拥有了今日的幸福生活。多读书、读好书,读罢此书,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使我们树立了更加远大的人生观、价值观,同志们,我们必须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克己奉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建设更加完美的祖国而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