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笔舞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

通过借鉴范文范本中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写作任务,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指导。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一

“整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形、动画”等多种特点,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它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要增加识字量,又要让学生学习轻松,我常常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效用”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实现生—生、师—生、人—机之间的立体化互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菜园里》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摘野花、找朋友、变魔术”等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的选择:或找找课文中的形近字认一认,如:青—请、清、情、晴、蜻等;或把一个汉字加上或去掉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底—低、罗—锣—箩—萝等;或上网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识字。

多媒体能提供的图、文、声等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一教师在教学《做早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你们看过饿画面美丽吗?”“美丽!”再引导:“那么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话。”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一下子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做操情景中,写话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话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写话,并提高了写话教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一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设计了续编故事的作文课。动画出示了三幅场景图:(1)乌鸦回到家和小乌鸦一起;(2)乌鸦请其他动物来教训狐狸;(3)一只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又被狐狸看见了。训练时,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自选一幅图续编,到利用鼠标移动三幅图自由排序并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提供人人练说练写的机会。

正所谓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在手指与键盘之间,学生的奇妙思维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狐狸见好话骗不了乌鸦,便假装破口大骂,使乌鸦一气之下又张口上当;有的学生想用鱼钩钩住肉,引诱狐狸吃肉上钩……学生思维随情景四方发散,他们不断地体验着创造的乐趣,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训练语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难点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一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第二段时,为了突破仿写排比句的难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要点,使难点迎刃而解:(1)播放“开国大典”动画并配以音乐,创设教学情景;(2)听教师范读内容,填空找出“开国大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句子;(3)面对动画,用群众“为……而……”模仿说话,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为写排比句打下基础;(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议一议,认识什么是排比句;(5)出示文中的两个难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后用“……曾经鼓舞……”、“……现在鼓舞……”“五星红旗在……升起,表示……”的句子仿说排比句;(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仿写排比句。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使农村小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成为了创造者,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掌握祖国灿烂的文化。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二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同时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多彩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自主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质量真正得到了提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正在逐步渗入农村教育。

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这种信息技术,既能对学生进行信息获取、交流、表达技能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信息化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提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对培养具有现代综合素质的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应如何进行整合呢?本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究和获得的一些经验,现就对怎样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

农村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对课本中许多十分有趣的现象不能亲眼目睹。

自从有了信息技术后,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不能亲眼目睹的事物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这样,就会让学生的认知与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大大缩短,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产生真实感和亲切感。

有了信息技术,过去教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

譬如,在讲授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时,在教学一开始,我就用当时三位宇航员“登月”的实况,把学生的思绪带回了1969年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似乎此时此刻他们也在跟随三位宇航员正一起登月。

这种集声音、视频、动画、文本等多种媒体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特有的感染力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学生在学习这种具有一定科普性质的文章时,由于情境的创设以及网络资源的运用,也能够学得有滋有味。

这样就把本来枯燥的、复杂的、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化、简单化、易懂化。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践也证明,学生如果对教师所教的课堂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便会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强迫学习变为自觉学习,心情也会变得愉快,进而使注意力变得更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创造思维能力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

学生本来就对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信息技术具有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信息容量大、动态呈现等的特点,能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我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如教《苏州园林》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网络,将苏州园林的多个图片制作成ppt,并辅之以配乐解说,让学生仿佛走进了苏州园林的各个角落,真切地体味到了苏州园林的如诗如画。

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语文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让他们自主交流和讨论,进行有效的协作学习。

这样既能保持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信息获取能力。

例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播放了一年中四个季节的不同场景,呈现了作者竺可桢的头像与简介,引入了不同的冬季雪景,从而使学生对作者的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了大致了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在春节时,通过将东北的哈尔滨冰展图片与海南岛的春节作比较,得出一个很明确的结论:纬度是物候现象来临的首要因素。

通过展示处在同一纬度的青海省和山东省的图片,让学生总结物候现象的来临的第二个因素——经度。

而在观看喜马拉雅山脉不同海拔、不同高度的景色时,学生总结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

而这节课,正是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视频让学生在感受文章内涵的同时,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了新的了解。

情境对于知识来说,就好像汤中的盐一样,盐只有融入汤中,才能够被人们所吸收,而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只有融入情境当中,才能显示出知识的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我们的学生所理解、消化和吸收。

因此,语文教学要在情境中融入知识、融入生活。

正是由于在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成了绘声绘色的具有动感的图画形式,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境和氛围,才能够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高高飞翔,才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也包含着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感悟文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感受课文的历史文化背景,受到了人文教育。

而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语言文化的人文教育做得更好。

因为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上农村学生阅历浅,所以他们的情感和体悟很难和诗人形成共鸣,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会有多方面的反应。

因此,我在设计《春望》的教学时,重点考虑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挖掘课文中的人文资源,引领学生大胆的思维。

同时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热爱祖国、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得到有效的整合,我们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设计创设语文教学的情境出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挥信息技术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平台环境,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海红.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与整合[j].当代教师教育,2006(s1):176~178.

[2]李海霞,石伶俐,王文鑫,钱力桂,周涛.多媒体应用利弊谈[j].中学语文教学,2002(2):62~64.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三

整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形、动画等多种特点,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它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要增加识字量,又要让学生学习轻松,我常常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效用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实现生生、师生、人机之间的立体化互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菜园里》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摘野花、找朋友、变魔术等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的选择:或找找课文中的形近字认一认,如:青请、清、情、晴、蜻等;或把一个汉字加上或去掉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底低、罗锣箩萝等;或上网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识字。

多媒体能提供的图、文、声等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一教师在教学《做早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你们看过饿画面美丽吗?美丽!再引导:那么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话。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一下子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做操情景中,写话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话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写话,并提高了写话教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一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设计了续编故事的作文课。动画出示了三幅场景图:

(1)乌鸦回到家和小乌鸦一起;

(2)乌鸦请其他动物来教训狐狸;

(3)一只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又被狐狸看见了。训练时,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自选一幅图续编,到利用鼠标移动三幅图自由排序并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提供人人练说练写的机会。

正所谓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在手指与键盘之间,学生的奇妙思维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狐狸见好话骗不了乌鸦,便假装破口大骂,使乌鸦一气之下又张口上当;有的学生想用鱼钩钩住肉,引诱狐狸吃肉上钩学生思维随情景四方发散,他们不断地体验着创造的乐趣,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训练语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难点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听教师范读内容,填空找出开国大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句子;

(3)面对动画,用群众为而模仿说话,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为写排比句打下基础;

(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议一议,认识什么是排比句;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仿写排比句。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使农村小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成为了创造者,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掌握祖国灿烂的文化。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四

观念转变,乃“数学课程整合”的先导条件。现在,很多高校的电教设备不论是规模抑或是档次上都处于领先水平,由于一些高校并非把这些设备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仅仅将其作为接受检查的展品。分析个中原因,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从而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应用的效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要地位,此是“整合”的先导条件。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改变:一是必须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多媒体课程中,更好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必须改变旧的`教材观。根据当前多媒体发展和多媒体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知识,设置相关课题内容,按照课题难度大小安排学习顺序与课时。三是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师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较大改变。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硬件可行,是“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硬件水平只是投入问题,如果没有硬件,整合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硬件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自筹资金购买硬件设备,所购设备不追求高档、不赶时髦,只追求可行实用;二是学校、社会、电脑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硬件建设;三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硬件建设要量力而行,力求实用、可行。

技术熟练,是“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教师的培训是关键。许多学校采取“外请专家,内用高手,内外并用”方式,将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对于教师培训,既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又注重对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学习与掌握。既有全新教育观,又应有一定现代教育技术作支撑。多媒体和高等数学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必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与多媒体素养。教师必掌握系统专业知识与多媒体体系,认真研究本学科知识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能表现学习内容教学媒体进行课程设计,把文本、图形、表格、多媒体动画等多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变抽象为形象、变远为近、变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宽视野和启迪思维作用。另外,教师需要长期专业培养和多媒体训练。多媒体和教学整合,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积累。教师应掌握良好教学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常见的应用软件。加强对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和培训力度,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处理简单故障,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第一,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发现、探索过程。强调利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迁移。此种整合,以数学教学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自主的、动态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热情。

第二,处理好多媒体背景下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一贯追求,并从理念和实践上都有新探索,总体来看,教师仍占据优势地位,在多媒体和数学整合课堂中,要注意处理好此种师生关系。现代多媒体引入,使师生内涵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拥有者、权威者,教师把自己拥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自然站在平等位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教学,打破知识权威神话,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从知识科学性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或许通过自身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得到教师并不知道问题或发现教师在教学上失误。从知识占有量看,教师和学生差距正在缩小,新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教师可能不如学生,多媒体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放下“尊严”,真正改善师生教学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探究问题引导者、协助者,甚至合作学习者。

第三,对多媒体的使用持正确态度。尽管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者是基于多媒体环境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都要有多媒体介入,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而应根据教学学科特点,要考虑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和目的,是否能在激发学生探究、协助学生探究、检验学生探究结果中发挥整合功能。教师虽可把多媒体融入教学,但如果只是作为教师进行满堂灌现代化教学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兴趣和思维活跃性,达不到好的授课效果。多媒体是教师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为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教师应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努力研制出高水平、高质量课程设计,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多媒体真正发挥促进教学作用。

3结语。

对多媒体技术和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进行多媒体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整合,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上,打好基础,按原则有效推进整合。因此,多媒体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整合才会奏效。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电教,2001(11)。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五

大城县第一中学,河北廊坊065900。

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实践、多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培养素质全面、有竞争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一、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促进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上发生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树立新理念,使自己成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改变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手段,使教师成为教学的创造者、开发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建立多实践、多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就是要使自己从原来的知识“讲授者”的角色,自然地转换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2.学生地位的转变。

新课标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来,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认识到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让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选择性学习,能将学生由传统教学的单纯听讲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变到自主学习与积极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中,教师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能力层次,设计、选取适合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学习方式让学生来进行学习。

3.教学过程的转变。

教师必须认识到,使用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能使教师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课件来为教学服务,指导学生应用各种化学资源和课件来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化学课上,教师可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自己创作的或下载的化学课件,给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化学知识,增大化学课的教学容量,还可在课堂上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来学习化学知识,从中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这样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多、更自由的机会去探索化学知识,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4.时间、空间的突破。

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在时间和空间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使化学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书本、教室和实验室,使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和扩展。在多媒体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发布在校园网或internet的中学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在课余时间上机查询和使用,给学生的预习、复习提供了良好的课外学习环境。学生和教师可以建立电子信箱,跨跃时间和空间,利用网络中的在线讨论与不同人群进行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合作,逐步学会共同学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提供不同的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交流不同的学习体验,实现资源共享。

二、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多媒体技术能把文字、声音、图像、音像、动画等传播方法集于一体,并赋与教学信息传播的交互功能,它把各种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中学化学中有一些化学概念及原理比较抽象,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能形象生动地表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微观世界,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原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现难以操作的实验和危险性实验。

中学化学中有一些较复杂、有危险性、要求高、难以操作的实验,教师可以把他们制成多媒体课件。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室制取氯气实验,由于氯气有毒,实验室里如果没有通风橱,实验就没法做。在教学中可以把这一实验制成课件来教学,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就避免了实验的危险性。

总之,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观念、新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定位,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将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整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同时,综合使用多种教学媒体,以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六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的的各种手段完美地融合到高中物理课堂中,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做好教师课堂演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学生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物理教学有许多优势。

从现代教学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技术带进课堂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较强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引人课堂实验课堂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场景,将这些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起到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转换思维模式,降低思维难度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产生了巨大功效。

以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的演示型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将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使用,主要应用于课堂演示。这种模式可以组织提供物理情景,演示理想化物理过程或课堂中难以完成、难以观察的物理现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情境,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等方面有明显效应。这种模式对硬件配置要求不高,可以应用于高中个年级新课、复习课、习题课甚至实验课。有的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布朗运动、光的衍射、重核裂变等高中物理实验,展示加速器、潜望镜(全反射三棱镜)、人工核聚变装置等实物照片,利用仿真实验室进行仿真电学实验效果很好。实践证明,这些手段引起普通高中学生极大兴趣,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有一节高二物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师将法拉第生平投影上大屏幕,作为故事讲述,同步演示其中相关实验(例如电磁铁、研究电磁现象的实验)。几乎所有学生都发现:将磁铁伸人和拔出线圈的过程中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当磁铁静止在线圈中时,无论磁场多强都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同时也指出许多科学家未能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原因:观察不仔细,忽略了磁铁伸人和拔出线圈瞬间所发生的物理事实。学生自主归纳总结出电磁感应的条件: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反响非常热烈。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学生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实验,由于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实验效果不如人意。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一些重要的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如《电磁振荡》这一节。要很好地理解“电磁振荡”这个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仅仅做好实验或利用挂图是不够的。学生对lc电路中振荡电流的产生过程,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方向的变化规律往往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本人在做好电磁振荡演示实验的前提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模拟显示电容器中电场线、电压,线圈中磁场线、自感电动势及电路中电流的同步协调的动态变化情况,再辅以电流、电压、自感电动势周期性变化的图像,清楚地反映了电磁振荡中电流、自感电动势、电压三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了的lc电磁振荡规律,同时也揭示了该物理过程中各物理量的辨证关系。这些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动静结合的物理过程,同学们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形象、连贯、动态的lc电磁振荡的物理图景,有效地建立概念、掌握规律,并培养了科学思想,了解了学科研究的方法。

1.应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在这种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也可以选择不同教学模式(如个别教学模式或协商讨论模式)来学习,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物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课件的制作,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实际情景,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哆种因素均在变化)暴露无遗,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和想象去理解动态的物理过程,形象地建立起相应的过程图景,这样一方面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上建构;另一方面又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产生灵感和顿悟.

3.应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图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可以节省大量板书时间,把更多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重点知识、关键词等内容,同时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我们的教学过程,推动新课程改革。

4.利用视频展示身边的物理情境。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条件制约,许多身边生动的物理现象,实验无法在课堂内完成,可以借助视频录像事先进行剪辑,效果就非常好。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七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独特的优势开拓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天地。它以声、像、色、光等多种立体、直观、动态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不仅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得具体生动,而且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广泛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是一种趋势和潮流,并逐渐成为全体语文教师达成的共识。因此,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势在必行。当今语文教育,各种教学手段精彩纷呈,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它特殊的功能和优越性正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和重视,这是语文教学史上一次重大革命。它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体系,促进了语文教学从形式乃至本质的变革。但是变革从来都是合理地“扬弃”,而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轻易的取代。从教育的目的和要求出发,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是一项迫切而意义重大的工作。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两个平台,一是多媒体运作平台,另一个是网络信息平台。它之所以能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广泛运用,是因其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理论基础。

1.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不少教育工作者片面地追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夸大了其作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固然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他常规的辅助教学手段(如简笔画、教学挂圖等)的特色和功能也不容忽视,所以,片面的夸大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无疑是错误的。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图、文、声并茂,形象直观生动,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因此,不少语文教师产生了依赖性,他们甚至认为,目前语文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只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便会迎刃而解,这些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学习为基础,是一个反复阅读,不断积累,不断“内化”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仅仅是一种手段,它代替不了学生“内化”的过程。

2.操作层面的问题。

1、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意识。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生命体,各个环节应该环环相扣,不能脱节,教学过程也应该像行云流水般自然和谐,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系统,并且应该有教学高潮的出现”。然而,有些教师为了使课堂热闹起来,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声、光、色、影的多维刺激优势,刻意挑起一个教学高潮,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目的,一个系统要取得活动效果的优化,有待于该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的优化。因此,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把其优化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之与其他环节血脉相连,融为一体。

2、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当前,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大都采用演示课件,网络大平台上有很多资源共享的课件,而这些课件都是课前预设好了的,很多教师直接下载这些课件用于课堂教学,这样生搬硬套必然造成师生围绕课件来进行教和学,教学流程太过于程序化,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整个教学过程师生都被课件捆住,课堂活力也丧失了。

3.教学效果上的问题。

1、运用不当将不利于情感的交流。

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时,把课件做为“书本和黑板”简单的搬家,教师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键盘、鼠标,师生间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趣的交流,变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感的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运用不当将不利于思维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形象清晰、直观、生动,能让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形象,并感到亲切自然。然而,使用不当这些诉诸感官的视觉和声音符号,又容易造成学生解读文学作品时停留于感官化,使学生感情浮泛、思维浅层化。同时,学生面对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深度也在日益萎缩,西方社会人士呼吁“关上电视多看书”,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1.要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首先要弄清二者是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结合,也就是二者结合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依据《课程标准》中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原则首先应是,要保证小学语文教学按照自身学科性质完成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2.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感受文学形象,揣摩作品语言,领悟作品艺术价值。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起到展示或演示“具象”的作用,这对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又不能用来完全替代学生的想象。所以,如何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中值得研究的问题。

3.要以生为本,能与多种教学形式完美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应当是灵活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采取多种教学形式,这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结果。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三条原则,就是要能够适应并与多种教学形式自然结合,而且对于改进语文教学方法,建立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的第四条原则,就是要建立在语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水平、接受的程度及其对语文教学的理解水平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突显教材的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八

整合是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它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具有光、声、色、形、动画等多种特点,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把多媒体技术适时恰当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它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在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既要增加识字量,又要让学生学习轻松,我常常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人机交互效用拓展学生识字空间,实现生生、师生、人机之间的立体化互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菜园里》后,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摘野花、找朋友、变魔术等栏目,让学生自由点击进入,根据自己的爱好随心所欲的选择:或找找课文中的形近字认一认,如:青请、清、情、晴、蜻等;或把一个汉字加上或去掉一个偏旁变成一个新字,如:底低、罗锣箩萝等;或上网复习巩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等。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多角度多形式地感受汉字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识字。

多媒体能提供的图、文、声等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一教师在教学《做早操》时,运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又顺势引导:同学们,刚才你们看过饿画面美丽吗?美丽!再引导:那么你们想不想把它们记下来讲给爸爸妈妈听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话。就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学生的情绪得到感染,一下子进入到轻松愉快的做操情景中,写话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写话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轻松写话,并提高了写话教学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风土人情,再加上优美的乐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时,让学生看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让学生知道了小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物产丰富;教学《海底世界》时又和学生一起看了海底的图片和动画,让学生知道了海底是丰富多彩的,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一教师在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设计了续编故事的作文课。动画出示了三幅场景图:

   (1)乌鸦回到家和小乌鸦一起;

   (2)乌鸦请其他动物来教训狐狸;

   (3)一只乌鸦叼着肉站在树枝上又被狐狸看见了。训练时,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自选一幅图续编,到利用鼠标移动三幅图自由排序并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并提供人人练说练写的机会。

正所谓想象是创造的先导,在手指与键盘之间,学生的奇妙思维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狐狸见好话骗不了乌鸦,便假装破口大骂,使乌鸦一气之下又张口上当;有的学生想用鱼钩钩住肉,引诱狐狸吃肉上钩学生思维随情景四方发散,他们不断地体验着创造的乐趣,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训练语言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把难点清晰地再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2)听教师范读内容,填空找出开国大典过程中心情激动的句子;

   (4)引出文中的排比句,读一读、议一议,认识什么是排比句;

   (6)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仿写排比句。

通过多媒体技术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使农村小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仅是学习者,还成为了创造者,学生会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掌握祖国灿烂的文化。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纪。因此,应该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数学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老师把本身的良好师德,丰富的知识和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技能,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创设逼真的数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旺盛的求知欲,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能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多媒体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启动学生智力的原动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满怀喜悦地去学习。在学生即将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老师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新奇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探求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例如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屏幕上显示出色彩鲜艳的太阳、地球、月亮三颗星球运行的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周为一日。生动的动画形式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宇宙,感知了年、月、日的来历,但对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等等产生了疑问,激起求知的兴趣和愿望。由此可见,巧用多媒体诱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创设了新奇的情境,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也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再如,在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用fish动画,设计二分之一的各种折法,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教师及时点拨“纸的大小是相同的,为什么折出的形状不完全相同,却都叫做它的二分之一?”,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而数学的严密性、逻辑性又使许多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于理解,这于孩子的思维特点产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现代信息技术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态的`过程静态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的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把教材的难点分散、易化,帮助学生形象地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正确理解和掌握学习难点,构建新的数学知识结构,掌握数学思想。例如:在小学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一节中,可制作一个课件,让一个由多个图形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个个小图形,可以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移动、变色、同步讲解、闪烁等进行分割,形象生动的描述图形分割的过程,便于学生切实理解房子面积的计算。在教学“直线的认识”时,采用动画、着亮的方法来演示直线的特征。先显示直线的一段,然后从两头慢慢地向两方延长,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得出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没有端点、不可度量的特征,使其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同学面前。生动形象直观。灵活多变的演示,易于显示几何图形的特征,在帮助学生认识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中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表象、轻松地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省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启迪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在启迪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思考,去寻找不同的解法。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上出现“应该用几根3厘米长和5厘米长的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形?为什么?”先让学生思考周长的求法和算式,开拓思路,再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随着画面不断的闪烁,展示了三种不同算式的活动过程:5+3+5+3=16(厘米),5×2+3×2=16(厘米)(5+3)×2=16(厘米)从中得到启示,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这样的启发促进学生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潜能,启迪思维,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协同作用,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了计算公式,有机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数学意识和数学情感,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的生成。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是在其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信息主动进行选择和加工,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理解。

《新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数学要尽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经验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凭借,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前提。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动画等形式和友好互动的界面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资源、创设虚拟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数学规律。

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最关注的有关奥运赛事出发,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又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正是这样运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数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把它运用到数学教学中,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计算能力和拓展数学思维方法等智力素质,同时像情感因素、心理素质和精神品格等智力因素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我们深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只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6月获山西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

说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两点也是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准。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提高他们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通过逼真的画面为学生营造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中国石拱桥》的学习为例,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对于这段描述型的文字,学生感觉比较陌生,较难理解。为了让学生逐渐熟悉这种叙述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从网上搜索了一些较为抽象的图画,并利用多媒体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留了5分钟观察的时间,然后,我让他们按照课文中的形式练习说话。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对于句式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想象,天马行空,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

二、以朗读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在朗读方面,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如果只是让学生自己闭门造车式地朗读,他们很难感受到文章的内涵和意义所在。教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对朗读更积极,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了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为朗读增加一些新鲜血液。如进行《在山的那一边》的教学时,我为学生播放了示范带,并让他们通过示范阅读感受文章的意境。然后,我让学生人机合作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中正确把握了课文感情基调,产生了共鸣。他们可以模仿或者自己创造性地运用节奏、语调和表情等技巧,入情入理地朗读。这样,他们的联想、想象、理解和感悟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三、写作与多媒体的有效融合。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媒体运用可以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多种手段,从而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感动”为题进行写作,并为他们播放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学生看后,深有感触。在此基础上,我要求他们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事情,并撰写一段颁奖词。结果,那次作文每一篇都打动人心、催人泪下。在讲评作文的时候,我又配乐朗诵学生范文,使许多学生热泪盈眶。从此,学生写作热情被激发了起来,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正是因为多媒体的运用,让身为教师的我们摆脱了简单枯燥的说教,刻板的填“鸭”。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奏响了听、说、读、写四部曲的新篇章。

四、总结。

总之,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我们就应当发扬技术的长处,克服传统教学的短处,努力做到吸取众家之精华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催生出新的开放、灵活的教学体系,加速语文教学推陈出新,让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焕发新的生命。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画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许多老师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事物、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说识结合。

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如:戴婷老师教的《猫和老鼠》一文,让学生通过比较姐妹字:“迷、谜、眯、咪”进行找朋友,这样学生不但能从字形上理解词义,而且从词语中记住字形。其次,让学生在三次练说中认识事物。一说,语言尝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猫和老鼠》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二说,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在给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比较枯燥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参与教学,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看生动有趣的影片后,主动练说,在游戏中,大胆练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三次练说,使语言训练层层递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目的。

3.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一段段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画面出现,各种声、色冲击着学生,学生心中的感情油然而发,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4.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上课时我常常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在学生们仔细观看后我让同学们针对刚才所看内容纷纷质疑,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5.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山村的早晨》这一课,我在总结山村的早晨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早晨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山村的早晨”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技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总之,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多媒体参与语文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更有效地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增加容量,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将课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语文教学的明天会更好。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二

观念转变,乃“数学课程整合”的先导条件。现在,很多高校的电教设备不论是规模抑或是档次上都处于领先水平,由于一些高校并非把这些设备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仅仅将其作为接受检查的展品。分析个中原因,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没有发生转变,从而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应用的效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要放在首要地位,此是“整合”的先导条件。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以下三个改变:一是必须改变旧的学科观念。要将数学知识有效融入多媒体课程中,更好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具备不断更新、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二是必须改变旧的`教材观。根据当前多媒体发展和多媒体课程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知识,设置相关课题内容,按照课题难度大小安排学习顺序与课时。三是必须改变旧的教学观。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师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发生较大改变。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硬件可行,是“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条件。硬件水平只是投入问题,如果没有硬件,整合只能算是“纸上谈兵”,硬件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学校自筹资金购买硬件设备,所购设备不追求高档、不赶时髦,只追求可行实用;二是学校、社会、电脑公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硬件建设;三是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硬件建设要量力而行,力求实用、可行。

技术熟练,是“数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条件。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教师的培训是关键。许多学校采取“外请专家,内用高手,内外并用”方式,将培训工作做到实处。对于教师培训,既重视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又注重对新教育思想、观念和方法学习与掌握。既有全新教育观,又应有一定现代教育技术作支撑。多媒体和高等数学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必具备高水平专业知识与多媒体素养。教师必掌握系统专业知识与多媒体体系,认真研究本学科知识要点,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能表现学习内容教学媒体进行课程设计,把文本、图形、表格、多媒体动画等多维技术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变抽象为形象、变远为近、变静为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宽视野和启迪思维作用。另外,教师需要长期专业培养和多媒体训练。多媒体和教学整合,不是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学习和积累。教师应掌握良好教学技能和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常见的应用软件。加强对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和培训力度,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并且能够处理简单故障,避免浪费课堂时间。

第一,结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学习发现、探索过程。强调利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给学生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迁移。此种整合,以数学教学具体任务为完成目的,有意识地与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用数学方式提出问题、探寻解决方法、解决问题自主的、动态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做到个性学习和协作学习和谐统一,从而达到数学学习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热情。

第二,处理好多媒体背景下师生关系。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一贯追求,并从理念和实践上都有新探索,总体来看,教师仍占据优势地位,在多媒体和数学整合课堂中,要注意处理好此种师生关系。现代多媒体引入,使师生内涵发生变化。传统教学,教师是知识拥有者、权威者,教师把自己拥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自然站在平等位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下的教学,打破知识权威神话,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从知识科学性看,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或许通过自身运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得到教师并不知道问题或发现教师在教学上失误。从知识占有量看,教师和学生差距正在缩小,新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教师可能不如学生,多媒体与探究式教学整合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放下“尊严”,真正改善师生教学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探究问题引导者、协助者,甚至合作学习者。

第三,对多媒体的使用持正确态度。尽管所构建的教学模式者是基于多媒体环境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都要有多媒体介入,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而应根据教学学科特点,要考虑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必要性和目的,是否能在激发学生探究、协助学生探究、检验学生探究结果中发挥整合功能。教师虽可把多媒体融入教学,但如果只是作为教师进行满堂灌现代化教学手段,就不能调动学生兴趣和思维活跃性,达不到好的授课效果。多媒体是教师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为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教师应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努力研制出高水平、高质量课程设计,不断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使多媒体真正发挥促进教学作用。

3结语。

对多媒体技术和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进行多媒体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整合,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上,打好基础,按原则有效推进整合。因此,多媒体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整合才会奏效。

参考文献:

[1]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电教,(11)。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三

1.对整合的实质内涵、目标意义把握不清。

一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程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在一些生物课中,把一般教室换成信息技术教室、书本换成电子稿、投影仪代替黑板、键盘代替粉笔,教学过程仍然“涛声依旧”。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和教学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理解整合的深刻内涵。

2.整合流于形式,忽略实际效果。

有些教师不管教学内容适不适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都要与信息技术挂钩,以为用到信息技术就是一节好课。甚至整节课都是教师围绕信息技术教,学生围绕信息技术学。教师把生物课上成了“夹生饭”,学生吃到嘴里磕牙,吞到肚里不消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症。

3.忽略生物学科特点,滥用整合。

生物作为一门以观察与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性。因此生物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这既是生物学科特点的必然体现,也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但是,许多教师未注意到这些问题,认为整合就是无差异的整合,只要在生物课堂中用到信息技术就行,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是统一方法,生搬硬套。不考虑生物学科特点的生硬整合,无法做到生物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结果可想而知。

4.高投入低回报,不愿进行整合。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挖掘备整合课程资源,这必然会给本来就辛苦备课,疲于奔命批改作业的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同时,学校还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构建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等。教师教得辛苦,教学辅助部门配合得辛苦,学生学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往往高投入的背后是很低的收益,这导致许多教师也不愿意进行整合。

1.明确整合的意义,确立正确方向。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把枯燥、复杂、抽象的生物学知识生动、活泼、具体地呈递出来,创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必须明确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意义,以确立正确的整合方向。

2.加强理论学习,将整合落实。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要充分加强教法、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等理论的`学习指导,把这些教学理论融入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构建易于实现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3.结合生物学特点,进行科学整合。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并不是每一节课的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的。比如“细胞器”“遗传的分子基础”“生态系统”等用实物或投影演示,效果会很好。因此我们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出发,明确信息技术教学用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期望收到什么效果,以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应科学合理,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替代”。

4.建立评价机制,让师生看到整合效益。

在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整合教学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通过感知评价这节课的好与坏,实现整合课堂的“软评价”;也可以通过知识点和作业题目的形式直接评价整合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硬评价”。通过这样一个明确的评价机制,依据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收集测量结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让教师看到实在的整合效益。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四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技能的形成,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无形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而要完成这些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在某个知识板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语言解说的方式,虽然也尽量用到了挂图、模型等,但限于教学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综合表现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多媒体的加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如在学习《西门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角色特点,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将阅读与图画结合了起来。这样更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语言、神情、动作等来把握角色特点,从而取得了阅读教材与教师语言描述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伟大的科学家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的重要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生活范围小,生活阅历少,尚未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得他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将一些无法直接观察与聆听的事物模拟出来,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多媒体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可以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材料。这样,学生便可以直观地进行观察、发现、体验与感悟,就能从大量丰富的信息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丰富感性认知,进而透过现象探索本质,在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间建立直接联系,从而可使学生的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如在学习一些历史题材的文章时,由于距离学生生活年代较为久远,学生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强大优势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影视剧资料、古画、图片、文字记载等等,这样便可以带领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学生与文章间搭建桥梁,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展开充分的想象,在想象中丰富认知,提高感知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语文教学的内在需求。所以,我们要认真研究,科学运用,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使语文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更加富有活力和魅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五

文言文和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既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效率,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追求的理想目标,也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究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不管是方法还是流程都是由教师掌控的,学生难以参与其中,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我们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引导学生融入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世界,拉近古今距离,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与古代作者的对话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文意境,体会文章内涵,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2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用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以及震撼的音频效果来创设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较为容易的走进教材,深入理解作者思想,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时,文章对春雨的描写淋漓尽致,体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动人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实施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教师就用多媒体展现春雨后的美景,让学生直观感受万物复苏的活力,重点让学生体会“春雨的颜色”,领悟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由此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和天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教材光盘,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资料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活动。例如,由人教版电子音像出版社和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联合发行的“特级教师辅导《语文》”,其中带有与教材同步的辅导光盘;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光盘”等等,以上教学媒体光盘各具特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导学生进行阅读体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选择性的运用,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六

摘要: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有效整合。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都带来了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主要表现在:1.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智力的培养而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2.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了奢谈。3.教学手段:各个学校添置了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教学方法:在教改中我们推出了不少的新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都未能推而广之。5.教学模式: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我们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4、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5、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健平.整合学科教学过程构建信息技术平台[j].教育发展研究,(7)。

[2]沙培宁.淡化学科意识强化工具概念[j].中小学管理,(11)。

[3]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10)。

[4]杨舸.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江西教育,2002(11)。

[5]王倩.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增刊)。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作用和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丰富、传输速度快且能及时反馈。在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图文等各种形式,对知识点进行提炼和创设情境,形象生动地展现完整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和理解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为教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和手段,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势在必行。

(一)创设物理情境,物理知识具体化。

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在于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而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颜色、形状、图画等各种展现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理解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左手定则的时候,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软件模拟,可以展现通电导线受到的作用力方向和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三者之间动态情境,而不是教材上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记忆,降低了物理学习的枯燥性和抽象化的难度,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主动学习。

(二)辅助物理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影响实验效果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例如,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空气湿度和器材的干燥度都是影响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是在阴雨天做这个实验,结果就不会理想甚至失败。而有的实验可见度低,学生很容易观察不到,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话,就要轮流逐个实验观察,但受器材数量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实现。实验过程一闪而过,可视度低,加上实验误差性大,没有令人信服的实验结果,往往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实验,能加强实验现象且可以重复演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时候,实物实验中小车的运动时间和速度很难控制成实验理想状态,而且实验过程非常快,实验效果也不好。通过多媒体利用动画形式,把小车的运动过程放慢演示,可以让学生根据直观的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定律内容,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提炼知识,提高效率。

在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往往只是片面地表现某一个物理现象和知识点。由于物理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要对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进行提炼,让学生把学到的物理知识理解透彻并融会贯通,才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应用多媒体手段提炼知识,可以摆脱传统的语言描述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更多、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来形象地对知识进行提炼。特别是在系统复习阶段,备课时将要复习的重点主线框图集中突出,利用幻灯片投影在屏幕上,让学生对相关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有系统的认识,突出物理知识的关联性,梳理物理知识主线,加强理解和记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比如,对发电机和电动机进行对比学习的时候,通过构造、判断方法等决定因素各方面的比较,运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展现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的动态物理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并对其物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提炼知识的学习中融会贯通,提高学习效率。

三、整合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在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中主要是起辅助性的作用。首先,要确立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而信息技术知识作为教学工具的.一种,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师生交流和互动,对所学知识进行组织设计,进行教学策划实施教学方法。教师对其要进行合理利用和控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其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不可完全取代物理实验。实物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这些都是多媒体展现的模拟实验所不能代替的。

信息技术作为众多教学工具的一种,并不是适用于全部的物理教学内容。在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考虑到教学内容和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合理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动力,是信息技术实用性的体系。教师要对不同的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丰富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比如用模拟实验来形象表现天体运动、核裂变等这些现实中不能做的实验。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有效整合推动了物理教学的进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也为扎实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哲,张安.浅谈信息技术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理科园地,2014.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八

摘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现状;对策。

李总理强调: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师课堂。诚然,在中西部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与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农村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因此,要想让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拓展、现代化教育资源如微视频资源等的运用等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不能高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最终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率较低,难以实现好的学习效果。

(二)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这里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指软件资源如师资力量建设,同时也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硬件资源上。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校而言,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校只有“班班通”,即简易的多媒体教室;对于一些更处偏远地区的学校而言,连简易的多媒体教师也没有,教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在相对发达地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智慧教室”、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终端等,都是农村地区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农村地区的.教育也逐步“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达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较大。因此,在教育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是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帮助教师有效地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质量、效果。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整合效果,需要加强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学校应当邀请专业技术教师,对在职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课件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整合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如微视频教育资源等,不断丰富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学习,结合一些自学网,如“我要自学网”等,学习ppt课件制作的方法,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教学功能:动画、flash、超级链接等,这些现代化的教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现状,笔者认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李总理的要求,加大对地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地区学校只有简易多媒体的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教师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奠定基础。

(三)科学合理运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避免“讲课件”的教学现象发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各种动态的、立体的、彩色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力度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科学有效整合的根本。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现有教学水平,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廖若含.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1):116.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十九

新课程改革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为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将是新课程目标实施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一、可以提高数学教师本身的素质。

1.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教师是数学意义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数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数学思维的促进者。在此情形下,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唯一源泉,更多有价值的知识需要学习者经过主动探索才可能获得。由此,教师的舞台不再局限于“一本书、一本教案、三尺讲台”的传统模式,教师的知识储备也不再是要“给学生‘一碗水’,要有‘一桶水’”,而是教师必须把一桶陈旧的水换成“一潭新鲜的活水”。网络时代呼唤综合型教师,迫使每个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并不断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才能与知识爆炸和知识迅速更新相适应,成为一个网络时代的新型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知识更新的紧迫感。

2.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大多数教师因工作繁忙交往少,造成生活面狭窄,而网络恰恰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展示给教师一个丰富而精彩的世界。教师们需要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无所不有。教师们与名校、名师零距离接触,从中吮吸着新知识及教学的精华。

当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别人的教学设计———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现代科技元素于一体,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笔者才发觉一支粉笔、一付三角板、一面黑板的数学教学的确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技术的水平。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但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跟上信息技术的潮流,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这门技术。

随着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学校鼓励教师个人自学,同时采取培养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与公开课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等途径,使教师们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学校先从数学课题组成员开始,然后普及到全校各科教师,由刚开始规定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用多媒体上十节课,到现在教师争着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大亮点了。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一般都是前人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如何解决抽象与具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信息技术的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如函数的概念很抽象,教师在课件《函数的概念》的制作中,先适当地运用动画和声音调节学生的学习氛围,再利用计算机的互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动画把图象、表格及图表反复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体会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性,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易于突破知识难点。在抽象的数学教学领域里,对于部分知识难点的突破,成为教师教学的棘手问题,但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就能化抽象为形象,将难点迎刃而解。例如,讲函数y=ax2与y=a(x+k)2+h的关系,学生不好理解。在设计这部分课件时,屏幕上出现函数解析式,计算机动画就会显示相应的图形,再把函数用动画平移,完成图象重叠,并反复播放,使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函数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它们特征的理解,突破了函数中这一难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三、可以加大课堂容量,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在学生的学习中占很重要地位。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应用多媒体整合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联系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学功能。传统教学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在40分钟内只能完成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基础好的同学是“吃不饱”的,利用多媒体可解决这一难题。在数学教学中一般一堂课制作五至八张幻灯片,用程序连接的话可达十张至更多幻灯片,还可以用网络连接其他课件,使课堂上知识容量加大,高效地使用课堂时间。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时,教师必须经过列表和作图比较繁琐的两步,非常费时,教师几乎很难分出更多时间去讲解性质。而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显示工具后,利用计算机可以很快的给出函数值和画出函数图像,避免在课堂上的大量板书,节省大量时间,更好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但课程整合现在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并以新的姿态去迎接这场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的教学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为其服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二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媒体已经不再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教师运用现代媒体的目的现在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协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努力将信息技术适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以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渲染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掌握最新知识,紧跟前沿科技成为现代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与时代发展相脱节的学生将得不到社会的肯定;没有现代教育理念、不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语文教师也不会受到学生的欢。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宽,使知识的传播具前沿性和全面性。当今,新知识、新概念层出不穷,教师如果仍将教科书或是教参作为教学的法宝,显然无法适应变化发展着的形势。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如果教师知识面窄、传授知识手段单一落后,教学就会显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得。

一些课文内容晦涩难懂、抽象枯燥,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配以模型挂图和死板的教学道具,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说明,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可以达到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良好效果。如在教学人教版识字一这课是,通过学习十二个词语感受春天季节的美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识字课枯燥乏味我就预先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词义的课件,并选取了一段钢琴曲作背景音乐。课堂上,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诵读全文,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学习的热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随着课件中朵朵鲜花的盛开,树木吐出新芽,鸟儿欢快的歌唱学生眼神中流露出对课文学习的兴奋和向往之情。

传统的教学方法,知识传授的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的特点,有利于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数字化教学材料,具有可以长久保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或其他通讯手段广泛传播的特点,便于学生自学和教师交流。信息知识的传递手段对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传统教学中,许多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耗费心血编写的语文教案,由于保存不便,且缺乏交流,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散失,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知识和经验的浪费;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教师的智慧和经验都将以电子技术的方式记录,后来的教师在使用前人的课件时,可以从他们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教法中汲取经验,也可以根据语文新课程的发展和授课对象的要求,在新。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教学,容易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被忽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成为现代媒体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了缺乏活力的观而课件则成了简单的电子讲稿。这实际上是因为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片面,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媒体教学,没有把媒体与语文教学内容充分整合,没有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最好,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实际上,现代媒体只能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绝对不应丧失的,失去了这些,语文教学中所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文学精神也就荡然无存。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本身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在语文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一般教室的光线都比较暗,课堂笔记记录困难,使得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加之目前软件开发技术不高,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容易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则会感觉学习内容单调、易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改革了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语文教学领域乃至所有学科的场深刻的革命。它对语文教学来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有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语文教学,将给语文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二十一

在我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其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教学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授课。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已成为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者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以多年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堂如何进行完美结合。

1.1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老师在课前准备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途中遇到的各种疑难点,还可以从网上获取一些相关素材来完成ppt的制作,丰富课件的内容,进一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能思路清晰地为学生讲解重难点,使其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条理。除此之外,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课,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网上的图片作为ppt教学内容的背景,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1.2体现老师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传统教学器材和设备的限制。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有效回避了这种缺陷,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修改课件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活跃课堂氛围。比如,在一些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授课,教师可以把自己的课件做得更加生动、活泼。

2.1创建学校网络信息技术互动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实现完美结合的过程其实就是学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然而,在当今社会,我国的大部分中学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网络信息技术互动平台。因此,对学校来说,建设一个网络信息互动平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这个互动平台,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任意分享各种学习资料,而且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2.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深化教学设计。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给学生拓展一些从教材延伸出来的知识,来增加学生对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在教授课堂知识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多元化的`角度进行思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思考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何启发。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方面展开小组讨论,利用从网上搜索的资料和个人的知识基础来解决上述问题,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最终小组得出一个观点,选出一个小组代表来发表本组的看法,最后教师再做出总结。

2.3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经典名著阅读。

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堂的完美结合,为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好多不喜欢看纸质书的学生,也可以通过网上的电子书来进行阅读,有效地提高了初中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兴趣,倘若阅读时能结合网上赏析,学生就可以进一步加强对于名著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对于课外名著阅读的兴趣。

2.4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综合性学习。

信息技术对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网站给学生分享一些经典名著的资源,供学生阅读欣赏,学生可以为自己定下阅读目标,从而督促自己阅读这些经典名著,当然也可以把感想写下来。同时学生还可以结合网上的一些名著鉴赏进行综合性学习,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掌控,不仅在网络资源的指导下高质量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也能更深层次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结束语。

实现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完美结合就是通过教师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加工,使网络信息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使抽象的内容成为具体的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师在挑选网络信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真正适合学生的信息,确保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二十二

摘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科学整合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现状;对策。

李总理强调: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让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走进”名师课堂。诚然,在中西部教育差距、城乡教育差距日益增大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奠定了基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整合与运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展农村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高效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立足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存在的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直接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因此,要想让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起来,首先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能力、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然而,在当前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水平有待提升,不能很好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如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内容的拓展、现代化教育资源如微视频资源等的运用等能力不足,导致教师不能高效地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最终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率较低,难以实现好的学习效果。

(二)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城乡教育差距,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这里的教育资源,不仅仅指软件资源如师资力量建设,同时也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硬件资源上。相对于城市地区的学校而言,农村地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学校只有“班班通”,即简易的多媒体教室;对于一些更处偏远地区的学校而言,连简易的多媒体教师也没有,教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在相对发达地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智慧教室”、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终端等,都是农村地区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进一步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改变过去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手段,让农村地区的.教育也逐步“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达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奠定基础。

(二)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较大。因此,在教育改革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改革创新农村教育,是推动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帮助教师有效地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加强在职教育,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

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决定着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质量、效果。因此,要想实现良好的教育整合效果,需要加强对在职数学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首先,学校应当邀请专业技术教师,对在职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的内容包括课件的制作、微视频的制作、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等。让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整合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如微视频教育资源等,不断丰富和优化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其次,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学习,结合一些自学网,如“我要自学网”等,学习ppt课件制作的方法,尤其是一些优质的教学功能:动画、flash、超级链接等,这些现代化的教育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激活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大教育投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低下的现状,笔者认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李总理的要求,加大对地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地区学校只有简易多媒体的教学现状,不断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教师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手段奠定基础。

(三)科学合理运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笔者在执教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对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时,应当把握适度原则,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避免“讲课件”的教学现象发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图形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势,给学生直观地展示各种动态的、立体的、彩色的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效果。此外,在数学教学中,微视频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改变过去单一化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效果。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手段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当前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教师信息化水平低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力度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科学有效整合的根本。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现有教学水平,科学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2023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论文(案例23篇)篇二十三

(5)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能培养创新精神和促进信息能力发展的发现式学习。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必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应有两个层面的含意。其一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增加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常识。如《我的新朋友--电脑》、《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和《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等课文都是新教材编入的有关信息技术的篇目。另一层次则是指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这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课程整合。

什么是“课程整合”呢?有关的经典描述很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课程整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要求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综合,学习相应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对教师则要求,除了自己应用技术,还要指导和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应用技术。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几条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作为媒体的呈现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语文教学的最简单的方式。因为多媒体提供的是多样化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的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记忆是非常有心理学价值的。因为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而且便于重复和编辑。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传统的呈现方式要多。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的内容的20%,自己看到的内容的30%,自己同时看到和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表述的内容的70%。可见,信息技术作为媒体的呈现工具,其优势是明显的。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用信息技术对课文进行背景资料的介绍。因为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不丰富,对于有些课文所涉及的相关背景如果缺乏基本的储备,对课文的理解则可能出现障碍,而教师适时的背景介绍就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如《狱中联欢》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对于《红岩》的内容的大致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则可剪辑影视片段并配以的解说作为课前的导入。另一方面,课文情景的再现。如《开国大典》、《飞夺泸定桥》以及《索溪峪的“野”》这样的课文,教师在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的基础上能再现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的热烈氛围,开国仪式的空前盛况;大渡河的水流湍急,22勇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着铁链过江的惊险场面;童话般的张家界自然风光,索溪峪天然纯朴的野性美。这样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有利于对课文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写的,借以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种策略的现实比较简单,硬件要求简单,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最好的硬件环境,同时对技术的依赖程度较低。教师一般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如《三辰影库》、《翰林汇》等。对影视资料的运用使用“豪杰解霸”或“windowsmadiaplayer”等常用的视频播放软件即可,而且界面简洁、控制方便。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delphi、authorware和方正奥思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适合自己使用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等。如《詹天佑》一课中关于“中部凿井法”和“人字形”铁路的工作情形学生的理解有困难,我们利用方正奥思制作一个动画演示的课件,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样就实现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等工具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传统的语文教学对材料的容量问题一直比较棘手。因为无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需要广泛涉猎,长期积累。因此涉及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就成了一对比较突出的矛盾,计算机的使用便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电脑的储存能力是惊人的,如果在校园网或互联网的环境中,信息资源就可说是浩如烟海。

这种整合策略的现实有两个层次:一种是在网络教室的硬件条件下,教师事前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收集好,放在内部服务器上的一个指定的目录之下,告诉学生查询的地点、方法或搜索的关键字,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方便的查阅到一些突破书本的知识。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可将有关地球的介绍,“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义及若干的举例说明,大量的人类粗暴地破坏地球资料以及火星和月球的一些图文材料事先放在服务器上。这些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地球的思想情感。另一层次则是基于internet环境的学习。如东辰学校的《用爱心搭建动物家园》一课,教师采用了将相关内容做成一个站点形式的网络课件,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该站点内还链接了一些网站,这样学生所能涉及的内容既相对集中,又无限广阔。

这一整合策略的实施,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效果是明显的。由于学生是在基于internet的环境下学习,就必须对所获取的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的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有条件使用计算机的情况下,结合小学信息课的要求,训练学生对文字的阅读和输入。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这种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还就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归纳、删改和编辑等能力,即对文字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用的能力。

从印刷材料的阅读到电子出版物的阅读,从文本阅读到超文本阅读。这种阅读内容载体的改变,其实质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随着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的出现,培养新的阅读能力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小学信息课应教会学生使用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阅读,语文教学则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提高学生高效率地阅读和检索大量信息资料的能力。如:我要求同学们上网时必须登录由中国少年报社主办的“中少网”,进入网站的《作品》栏目,阅读其中的作文并下载积累。

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适应多媒体的写作方式及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汉字的输入对于识字教学能起到辅助作用,由于汉字音、形、意有时关联不大,结构复杂,音近及形近的字偏多,这给学生的记忆带来极大的困难,我们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将这些汉字输入计算机,不仅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许多错误。如用“全拼输入法”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地掌握汉字的音;用“五笔输入”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记忆汉字的字形。许多同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欣喜地说:计算机帮他们纠正了许多习惯性的错误。有的同学输入的速度已经超过了他的手写速度。

对于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提倡其交电子作业,已上网的同学甚至可以以邮件的形式直接发到我的邮箱里,我总会在第一时间里给他打印出来,并在全班朗读。鼓励学生进行多媒体写作,从powerpoint到word、wps等文字处理软件,都可以做出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我在对学生的电子作业批改时特别喜欢word中的“批注”的语音功能,在学生的作业中加上几句可闻其声的批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超链接的结构方式,使学生的写作思维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质的飞跃,学生思维的整体性、扩散性和逻辑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在新的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编写出的新教材,更是紧扣时代脉搏,这对广大教师也是一个挑战,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抱残守缺,必须努力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式下的教学工作。所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首先应从教师做起。

相关范文推荐

    最热亲子共读心得体会学生篇范文(18篇)

    通过总结个人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选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几篇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优质社区清明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行为、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阅读一些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优质保安人员年度工作辞职报告(模板15篇)

    辞职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书面文件,对于公司的离职事务处理、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继任计划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辞职报告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

    专业收费协议书的格式范文(15篇)

    合同协议的变更或解除应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这里,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合同协议样例,供您查阅和学习。甲:,身份证号:乙:,身份证号:丙:,

    热门外派教师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4篇)

    教师心得体会是教师与同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资源。下面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外派教师是指被派

    专业同学我班的大姐大大全(21篇)

    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地积累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每当我看到一些笑话时,总会想起一

    2023年演讲的心得体会(案例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多的成长机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戴尔·卡耐基说过:“演讲

    实用高中提前复学申请书标准格式(案例20篇)

    申请书的内容要真实、客观,不要夸大和虚构自己的能力和经历。最重要的是,这些申请书范文可以激发我们撰写申请书的灵感和动力,让我们更有自信地迈向成功的申请之路。

    最新数学观摩课心得体会和感悟大全(23篇)

    在这个阶段,我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这对我的发展大有裨益。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20xx年10月13日,我有幸在

    热门女性职场心得(案例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梳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