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灵魂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

范文是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和总结而产生的一种示范性文本。以下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一

教师怎样增强学生表现欲望的自信心并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他们,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以此减少或消除学生的内心理障碍,使学生轻松的表现自己并鼓励学生的创新,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另一方面是音乐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加并积极表现,尊重学生的创新。把学生引入音乐的世界,使学生着迷于音乐,给学生创造了更好的表现机会和创新时机,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音乐教师要适当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帮助学生的表演更加自如优美。有的学生天生聪明伶俐善于音乐表演,也有很好的表演设计,也有很好的创新,但是因为音乐技能的缺乏以至于表演行为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所以只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时,学生才能更加自由、更加深入、更加灵活的参与到音乐的表演里。

二、在音乐教学中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适宜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创新活动,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创新潜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来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使音乐课堂更有学习氛围和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教室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很自然地融入到了音乐的海洋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入音乐创新的状态。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自己喜爱的课外音乐活动项目的机会,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欲望,发展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的'课余文化得到了充实,所以音乐教师可以拓展音乐教育空间,组织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类型,让学生没有了课堂的束缚,使学生可以大胆的、自由的、自信的进行自我展示。因此,音乐课外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更能彰显学生的个性创新魅力。

三、在音乐教学的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给学生选择创作内容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适量的给学生选择创作的主题。如果学生创作的主题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或素材选自学生们的生活,这样就会很容易的激起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灵感,这样才可以很容易的让学生找到创作的思路,更加容易的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进行创作之前,教师准备一些作品为学生进行示范和作品分析,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创作表现手法。音乐创作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只有灵感是不够的,学生必须掌握创作的技巧,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广阔。比如,教师再给学生讲解“重复”创作的手法时,教师可以列举出这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然后为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学习到“重复”的创作手法。如《走进新时代》(旋律节奏重复)、《映山红》(旋律重复)等,学生通过作品分析来掌握“重复”的创作手法,学生学会了这些创作技巧后,才可以自由的进行音乐创作和创新。

四、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心理特征,然后选择欣赏的作品。这样音乐教师在上欣赏课之前,了解到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那么学生们就不会厌烦这节课。比如,学生们的生性活泼可爱、聪明好动,形象思维较抽象思维更敏捷伶俐,那么音乐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就要选择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活泼、情绪鲜明、形象丰富等音乐作品,这样可以使学生们更容易的投入到欣赏中。音乐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时,音乐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审美自由。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音乐内容又通过故事情节引导或通过图片说明把音乐语言化。教师的这些做法是完全不对的,这些做法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审美、欣赏的权利。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知道,人类的性格、情感经验等方面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想法,这时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引导学生,那样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思路范围就缩小了,从而音乐教师不能把自己的音乐思路强加给学生,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审美自由、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总之,创新是人类对真善美永无止境的追求,是音乐教学与时俱进最强最美的音符。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将有更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勇于创新,勇于创造性开展音乐教改的探索活动,不断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不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使音乐教育这门具有创造性的特殊学科能为建设社会祖国造就更多有开创意识的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二

某市中青年生物教师3项基本功竞赛中,实验题如下: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1组实验,操作并回答有关问题(设计5min,实验15min)。

已知a、b、c、d、e为浓度按梯度排列的蔗糖溶液,

1)试指出系列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2)测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对浓度为;

3)绘出1个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图。

选手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实验时间不得不延长。究其原因,主要不是选手技能不熟练,而是模式僵化,套用教科书上的方法操作所至。实际上,如果我们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替代制作临时装片的清水,就可以省却在临时装片上繁杂的蔗糖溶液滴吸操作过程。之所以这样命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教师在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默守成规的多,启发引导的少,突破创新的更少。因此组织者期望通过检验竞赛选手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能使中学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对中学素质教育起一点促进作用。

其他实验的技能如设计实验的能力就更差了。不得不承认,问题的出现和我们教师是有很大关系的。试问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是否存在对教学中的问题不作研讨,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现象?事实正如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所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事业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大大提高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不能恪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靠学校、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引导和培养。

由此,我们建议,在中学生物实验及其他教学活动中:

1)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高中生物教学中安排为理论课学完后的验证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浸入氯化钙溶液中的根为什么仍呈淡蓝色?是否是因为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经进入根细胞内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蒸馏水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相信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例如:生物实验课上,1名初一学生完成了规定实验,就自作主张地在显微镜下观察带来的橡皮、小木片,实际上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教师a认为这是违纪行为,应予以警告,并宣布以后再犯就将停止其实验资格。教师b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学生这样做虽有不妥之处,但探求科学的积极性却应加以保护和正确引导。b对学生说:“看来设计一个实验并不简单,课后我们一起讨论好吗?现在请你想想今天规定实验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经大胆而积极地思维,果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3)少一点包办限制,多一点激励创新我们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一是占总课时偏少,二是材料、方法、操作过程限制过多,给学生探索创新的余地过少,加上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器材的置备等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因此,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机会,例如指导初中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同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调动和激励作用。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三

新世纪之初,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其根本在于创新人才的竞争。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水平成为影响民族生存状态的基本因素。落实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当务之急。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而教育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内在依据,为了有效地改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影响,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就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学生是具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创新力来自基本的认知过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禀赋,而不是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的一种特殊技能。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创新的机会,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创新。

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传统的“师道尊严”教育观念容易形成教师权威意识,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着,这极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将日益通过经验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来获得。

再者,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第一,数学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更多关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促进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品德的形成,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意识并从中发展学生的能力。第二,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识、建构新意义的过程,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所以,学生的数学知识应该基于个体对经验的操作,与周围环境的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探索、讨论、交流的学习氛围、知识背景和问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开始反思,开始重视我国数学教育中值得肯定的一面,而正因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相关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事实上,通过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就可以实现从具体数学到概念化数学的转变,发展符号意识;从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转变;从直观描述到严格证明的转变,建立严格的“逻辑思维意识”。由于在数学思维过程中,观察、比较、类比、合情推理、抽象、归纳、概括等各种思维形式都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数学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另外,在创新教育的实施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活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过分强调学生自主活动,强调让学生开展课题讨论、独立活动、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积累生活经验等,就会变“自主发展”为“自由发展”。所以,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必须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应当在发扬传统教育优势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干预度”则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三、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化,随着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大众数学“、“问题解决”、“建构主义”等以借鉴西方教学为主流的教学改革浪潮对我国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许多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如:“mm”教学模式、愉快教学、活动教学、开放教学、探索教学等等,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趋势。透过各种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遵循同一教学理论一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有着共同的教学目的,即:(1)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2)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3)扩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创新能力。事实上,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念下的数学教育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创新型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纳众家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更新数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正确的教师观和教学观,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有效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寻找传统与创新的有效结合方式的同时,努力探索并构建创新型的整合教学模式,只有落实于素质教育之中的创新教育才是有效的,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真正人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韩加架著.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xx。

[3]皮连生著.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4]卡尔梅科娃著.中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20xx。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高中数学中能力空间,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在高中教学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见解.

作者:丁正亚作者单位:射阳县盘湾中学,江苏射阳,224312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5)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五

随着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我加大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力度,把握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整合,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养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几年来的教学试验,使我逐渐适应课改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我采用了“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主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成为课堂导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主探究是指教师指导后的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依据课标的内容和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探究。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答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这一阶段解决,首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体无关的问题,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三种形式:

1.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人或六人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不能形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本阶段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用几句画龙点睛的话,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本步骤是前三步的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这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以上的每一步骤都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启发,最后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老师给予完整的补充。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多样化的地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通过开放的教学将学生从地理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地理实践中,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动手演示,模拟操作来获得感知体验,领悟方法原理的能力,通过科学观测获得数据来培养学生观察观测能力,通过游戏表演,地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参与表达能力,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我在课改试验中不断摸索形成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班级规模过大,不能全面照顾所有学生;探究需要时间过长;学生基础知识面窄,不利于探究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大胆创新,使探究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争取在地理学科上有更大的突破,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六

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于三方面:

(一)参赛主体——学生

1.兴趣不高,参与比例较低。创新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成为了一些有志大学生的新时尚,但有许多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差,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对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热情不足。部分原因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准备,这就需要学生牺牲很多个人时间,付出很多心力,需要有恒心和毅力,且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效并不是特别明显。另一方面,低年级学生还处于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所储备的专业知识不够;高年级的学生因学业、考研、就业等多重压力,参与此类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学生实际参与科创活动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创新意识不足。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虽然比较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实践机会比较少,因而缺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主办方

1.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目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种类繁多,举办范围纵横交错,举办单位资质参差不齐,可以用“泛滥”来形容。有些举办单位的初衷就是为了收取参赛费用,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根本不能保证竞赛活动的质量、意义和目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档次较高的科技竞赛,比如“挑战杯”、“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数学建模大赛”、“acm程序大赛”等。所以当前各高校应该有选择性地参加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2.科技竞赛的影响力研究滞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举办的初衷,是通过竞赛这种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来参加,促使新成果产生,但是目前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发挥其在普通教师、学生,甚至在普通群众中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三)参赛单位——各高校

1.高校的关注点出现偏差。目前,许多高校的带队教师和学生就竞赛谈竞赛,忽略了其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带动作用。另外,高校大多将重点停留在能够拿怎样的名次、多少奖金、何种荣誉上,功利思想严重,没有将科技竞赛作为推动学校科研创新,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契机。2.学校和教师对参与科技竞赛的学生缺乏必要支持。大学生作为一个正在成熟的社会群体,在参与科技竞赛活动时光有热情和兴趣远远不够,还需要学校强有力的支持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然而当前教师本身都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难以确保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当然,还有一些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3.高校缺乏对科技竞赛活动的激励措施与保障体系。学校受到资金、时间、场地和设备等限制,又考虑到科技竞赛活动的周期短,出成果难,从而对许多研究课题的支持都点到为止,造成项目流于形式,难出精品。学校也很少投资为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建立长期、有效的奖励机制,使大学生由于筹资困难,即使有创新愿望和设想,也只能停留在心中。此外,许多高校的教学目的只是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愿意为科技竞赛活动花费太多的时间。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参与科技竞赛活动。

(一)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应试教育仍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好、能力等,有选择性地参加科技竞赛活动,使他们既展示了才华,提高了创新能力,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了创新意识。

(二)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是创新思维。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对其创新思维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科技竞赛一般采用组委会命题或者指导性命题的方式,“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等属于前者”;“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等属于后者。无论是哪一种命题方式,它们都强调在竞赛中运用创新思维,在作品体现新方法、新思路或者新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参加科技竞赛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同时,团队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知识的综合整理、交叉和转移,互相取长补短,使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启发,让思维变得更加顺畅、变通、特别和敏锐。

(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是对某一新事物、新事件等进行设计、实践,并把创新成果成功推广,使其普及的能力。在任何时候,创新技能都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创新实践是它的表现形式。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其创新技能的一个实践环节,能够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对学生来说,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积累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参加科技竞赛活动需要综合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的知识,是一个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或特定问题的过程。科技竞赛活动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一个综合性、创新性的教学活动。

(四)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可以塑造学生的创

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有利于创新活动顺利开展的个性品质,它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法论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结合,是创新型人才具有的整体精神面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养成学生创新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兴趣得到激发,好奇心得到满足,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加强团队合作,学会怎样和人交流。比如学生在遇到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经验不足、思路不够开阔、找不到解决办法等问题时,就需要参赛学生的勇气和恒心去挑战难题,战胜困难。这一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了,意志得到了很好的磨练。参加竞赛的人大都认为,团队的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在竞赛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理解,这使大学生学会了怎样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怎样与人交往。

(一)深入宣传,激发学生参与

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站、展板、校广播站、橱窗、校报等多种媒体方式,通过对获奖作品进行宣传和展示,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定期举办各类科技竞赛的培训,激发大学生对科技竞赛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些高校每年都会定期在网站,或做展板,宣传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取得的成果,还会举办获奖团队与同学们的`座谈会,大家畅谈参赛的体会和收获,交流经验。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指导

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因此,要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尤其要发挥教务处和科技处的指导作用。成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指导委员会,聘请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定期举办各类科技竞赛专题讲座,选拔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给学生解答科技竞赛活动的相关问题,指导其开展科研活动。建立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师带徒”制度,选聘有竞赛经验的老师指导参赛团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宽视野,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师带徒”制度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中去,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教学模式,将科技竞赛融入教学中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高校应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宗旨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技竞赛相关内容,不仅可以延伸课堂教学,还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学校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作为首要目的,构建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符合;有针对性地增开选修课,理论学时适量减少,增加实验课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文化艺术、技能训练等课外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建立科技竞赛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调动好学生和指导教师对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长期、有效、规范开展的根源。为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积极性,应建立科技竞赛指导教师工作量核定制度,即在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量的核算中,将教师指导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工作纳入其中,奖励在科技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教师,优先考虑这些教师的评奖、评优,并在职称评定时给予适当的加分。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对参加竞赛获奖的同学给予物质奖励,考研保送加分等。高校应加大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专项基金的投入,选择优秀项目进行重点资助,确保竞赛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大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在体验科学技术魅力的同时,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我们应在今后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不断地总结、反思,从而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任良玉,张吉维.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03).

[2]王宏,昊文虎.清华实践教学“赛课结合”新思路[j].计算机教育,2006(07).

[3]刘正远,段玉玺,吕杰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08).

[4]崔源,李雪琪,王文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5]连兆大“.挑战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12(02).

[6]鹞翠茹.试论理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煤炭技术,2010(06).

[7]魏岚.浅论高校如何开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新局面[j].理论界,2008(06).

[8]何文秋,袁嫒.关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研究[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2).

[9]石新明,王庆华.谢辉等.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1(0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七

我国经济建设需要有大批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技术服务创新是高职院校科研的主要内容,能够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改进教学方法,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参加适合高职学生的科研活动,能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

作者:陈寿才袁力辉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刊名:中国集体经济英文刊名:zhongguojitijingji年,卷(期):2009“”(27)分类号:g64关键词:教学方法产学研工学结合科研项目创新能力毕业设计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八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利用遗传学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了完善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水平。

万众创新”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和实施的战略举措,也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遗传学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是联系生物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重要节点。众所周知,遗传学和其他生命科学领域的学科一样,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创新发展过程。因此,通过遗传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作为遗传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实验教学不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过程,更是教师利用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在遗传学实验教学中,综合性、拓展性实验对于实验设备和实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为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应该尽量更新实验设备、完善基本实验设施,利用学校设立的专项资金对实验室进行装修改造,配备遗传学实验教学所需的仪器设备,如普通光学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电子天平等仪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另外,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将学院共享中心拥有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定量pcr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在管理人员协助下对本科教学开放。

遗传学实验教学中面临如下问题:实验课时有限,难以安排较多创新性实验;传统实验教学资料十分陈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拓宽。一是支持教师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时,带领学生对实验所涉及的各种步骤进行优化调整,并利用研究数据确认可行性。由于试剂的配比、实验条件的设置等都会影响最终实验结果,因此这一优化调整过程既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又可在实验过程中添加自主创新成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赋予了学生动手动脑的锻炼机会;二是合理开设拓展性、开放性实验,这对学生接触前沿科技动态、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拓展性、开放性实验教学中,教师只负责准备基本的实验试剂和仪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将学生分小组后,让小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完成包括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调配所需试剂和仪器等实验流程,并要将最终实验结果做成展板进行评比。这种模拟真实科研的实验,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和求真精神。此外,教学资料是实验教学所需的基本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由于遗传学是从细胞整体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遗传规律和机制,其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研究进展的快速性决定了让学生了解科研设计思路往往比掌握某个具体的实验技巧更为重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经常向学生介绍遗传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帮助学生分析高水平遗传学研究论文的设计思路,了解遗传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与本科实验教学相关的实验技术与环节,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遗传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帮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1]。例如,师生面对面交流实验心得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式。由于理论课时间和形式有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难免存在障碍,而实验教学则少有羁绊。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科研经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共同探讨实验方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2]。鉴于有些遗传学实验的复杂性,若仅凭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学生自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利用手机教育app整合的丰富教学资源和强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实验教学的课外自主学习。这一举措既保障了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突出了自主学习的特点,还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建立公平合理的学习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中,由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体系比较单一[3,4]。如何公平、有效、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绩判定中除了对验证性实验的结果、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考核进行计分以外,还对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中实验设计的创新性与合理性、实验过程的规范性与正确性、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也进行计分。上述做法不再以实验结果等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唯一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在遗传学实验课程学习中的综合表现,这样才能公平、有效地评价学生学习实验课程的效果。

5结语。

为了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质量,从强化实验教学设施、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遗传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后,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提高遗传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并在实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充实和更新,以期更好地为国家“创新创业”战略服务。

[参考文献]。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九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与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亲身实践为平台,通过对作业和练习的改革为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教研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研究近五年的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新课标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归纳提炼出自己的一整套思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通过开放课堂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大胆的发表不同的见解,质疑、解疑、讨论、争辩,通过这样一种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基于我校少儿班学生的特点,通过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研究,他们较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欲更强,思维更活跃,实践和创新意识更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占领课堂,教师少讲而学生多讲,多动手,多实践,甚至采用“兵教兵”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课堂,而不再只是旁观者。

通过对近五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和考试大纲的认真研究和分析,感觉到中考命题越来越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对这些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都要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教授几何初步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从而自然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在教授课题学习等内容时,则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通过让学生在母亲节卖花的活动来研究利润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作业和练习是数学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和练习一刀切,根本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健康发展,更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教研组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有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的a、b、c档题目,另设计选做题,这种题目不是以往定位的难题,而是能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题目,或是结论开放,答案不唯一;或是一题多解,可以用不同方案、不同策略解决的问题。这样更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解决中考形式的问题时,学生解决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在其间的多次模拟练习中,学生的能力稳步提高,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思维混乱,逐步过渡到可以较从容自如地将问题得以解决,甚至一部分学生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问题圆满地解决。考试成绩自然提高了许多。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如:将课堂交给学生到什么程度,有时,学生思维一旦打开很难收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而教学进度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怎样更好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

摘要:作业作为广告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有效的巩固知识、促进教学等,同时作业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广告学作业设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作业的相关概念。

(一)作业作业的概念有多种,辞海中将作业定义为“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1]。《实用教育大词典》中解释到:作业是为完成学习任务而由学生独立从事的学习活动[2]。因此笔者将作业理解为:作业是由老师根据教学目的和目标而布置,为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促进教学等,由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二)作业的分类根据笔者对作业相关理论的整理分析,以时间为维度作业可分为两大类: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

1、课内作业:又被称为课堂作业,即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各种任务和练习等。如口头形式、书面形式、课堂讨论、实际操作等。

2、课外作业:与课内作业是相对的,指的是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外,根据任课老师的安排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活动。

(三)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根据上述作业的相关概念,笔者认为“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即针对广告学的学生,任课教师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根据课程内容及广告学学生的心理特点等,对课内及课外作业进行科学化设计与制定的行为。

二、作业的功能。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以下功能:。

(一)对学生而言:首先,作业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完成作业,便于学生对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使课堂知识得到更好的巩固、拓展与深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并应用理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其次,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作业中通过同学间的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通过小组分工,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完成作业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因人而异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

(二)对教师而言:通过作业的完成,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中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环节;同时,作业设置题目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三、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意义。

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主要有以下方面意义:。

(一)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更加合理,从而减少学生抄袭应付的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及质量,使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

(二)可以使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作业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设置得当、巧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对广告学作业设置的研究,可以使广告学专业的老师在作业设置方面多投入一些精力,使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作业对教学及学生的促进作用。

(三)可以探索广告学的作业设置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作业这个途径,能够养成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锻炼他们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掘他们打破常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出一个广受社会欢迎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的设置及探索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创新能力是指“在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3]从定义中得知,创新能力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和实践而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在后天不断的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升。而作业正是一种“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从事的学习实践”,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不断训练中得到提高。因此,作业是培养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可以促进对广告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提到:“…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与消化所学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造才能具有重要意义。”广告学作业就是由专业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一个个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作业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自我思考、分析、同学间相互交流与讨论等,发挥各自的优势,从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正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在平时点滴经验的积累中得到提升。因此,广告学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在不断的分析和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较好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作业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更是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的作业设置为前提。因此,对于广告学作业设置的探索研究,将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王焕勋.实用教育大词典[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贺莉.浅谈创新能力的培养[n/ol].吉林日报,2015.。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一

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必须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小学信息技术中的操作系统知识、打字基本功的操作、画图工具箱的应用、图块的操作等,都是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学生创造力的源泉。

自我评价:

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进行自由讨论,互相交流方法,互相启发思路,以实现解决问题与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机统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也才能为培养21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完成由学生的被动学习到自觉学习的飞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发挥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二

舟(小学教学)素描是美术学习中的基础技能,它在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绘画技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已有造型能力、素描知识的基础上,要结合要点讲述、实践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素描学习中产生新的设想、新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

绘画者要发展出深刻的美术思维,在创作时首先要能够在二维空间上表现出立体的三维空间的效果,这种表现能力需要学生们思考的深度、广度和严谨的造型手段。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让学生在掌握视平线和消失点的基础上,理解“视点”“心点”“余点”和“灭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在六年级《美术》上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单一的平面绘画向有深度和透视效果的绘画发展,笔者首先让学生观察了投影中路的宽窄、栏杆的疏密、树的大小变化,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出来,并让他们从自己画的图形中找出问题。学生们通过绘画发现,他们所看的物体都存在共同的特点,即“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处的物体形象清晰,远处的模糊,近处的对比鲜明,远处的灰暗模糊”。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了“视平线”“消失点”“视点”和“余点”的知识,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这些知识,用山、树、路三种景色元素表现一幅有空间感的画面。学生们结合空间透视,发展了深刻的美术思维,画出了具有创新意识的素描作品。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结合他们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对所要表现的物体进行全面、深入、准确地思考分析,能够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让他们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取舍,从而更好地体现画面中各元素的空间关系、层次,表现出作品的美感。

灵活性思维具有开拓性、独创性的特点。在素描中,思维灵活的学生在绘画表现时,往往不拘泥于表现对象的位置关系,而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合理安排构图、表现物体结构,赋予画面更强的节奏感。在素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正逆、反逆的思维模式,加强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在五年级《美术》下册第五课《静物写生》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素描写生中体现物体的位置关系,表现画面的空间感,笔者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写生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写生时用线较死板,画面缺乏变化,于是引导他们从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等不同角度观察静物的组成和线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己总结了写生的原则:“物体本身也有纵深感,看不到的面不代表它不存在,看不到的面也要用线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是在表现的过程中,看不到的面,用线要虚,整个画面,近处的线要粗重,远处的线逐渐变轻,这样画面就会有变化,也能体现空间感。”学生通过正逆、反逆思考,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画出了更有创意的作品。在素描教学中,教师还通过改变物体的方向、位置、角度等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再利用自己掌握的素描知识和技能去表现物体的形象,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素描学习中找到了自信,提高了画面表现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创造性思维来源于生活的启发。在素描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美,发现美,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绘画造型的方法,在素描写生中激发创新的意识。在六年级《美术》下册第一课《明与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明暗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表现力,笔者让学生观察纸张在平铺、卷曲和被揉皱的情况下被光照时发生的明暗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平铺的纸几乎没有明显的明暗变化;卷曲的纸在光的照射下,有了亮面和暗面之分;被揉皱的纸在光的照射下明暗层次丰富,不同方向的体面与光源形成不同的角度,受光量也不同。”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在球体、立方体上投影,引导学生掌握了“三大面、五大调子”变化规律,强化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对几何体素描写生过程中,学生们认真观察几何体的体面变化和明暗变化,形成自己的思考,大胆表现出了画面的明暗变化。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教师在素描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情境,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形成扎实的素描技法基础上挖掘自己的发散思维,不断创新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让自己的美术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三

目前教育改革已经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普及。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培养学生的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找到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途径,从而完善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美术教学是一门与艺术有关的科目,而艺术不是刻板的临摹而是创造力的迸发,是通过画笔将想象力付诸笔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术作品。所以,高中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拓实学生美术绘画的基本功,教授学生美术创作的相关技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方式,让学生对艺术产生更深的认识,进而能够完成独立的创作,在自己的画作中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感情。

美术创作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达到了量的积累才能获取最终质的飞跃。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绘画的初期,仍应以拓实绘画基础为主要任务,并且在不断进行绘画学习的过程中,吸取一些先进的经验。首先,美术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用的临摹,通过多次反复的临摹,增强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同时也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对名家的画作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等。其次,美术教师在学生进行临摹的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渐的从单纯临摹向有意识临摹进行发展,开始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创作风格加入到临摹的作品之中,为之后的绘画创作打好基础。值得注意的是,临摹是一个强化学生绘画水平的过程中,在学生临摹阶段,教师应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能力,对被临摹画作的细节进行把握,进而感受画家的匠心独运。

好的美术作用是有生命的,其蕴含了画家的思想感情,是画家内心真实情感的体现。为了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也能将自身感悟融入其中,通过绘画对感情进行表达,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感情的激发,让学生对生命对自然抱有热爱,用一颗赋有感情的心去观察生活去体悟自然。首先,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到郊外到自然环境中去写生,通过对自然环境进行观察,激发学生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并让学生将这份热爱之情通过绘画体现出来。其次,教师应注重绘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绘画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教师就可以将画作与生活中的实景进行比较,让学生领悟到艺术的本源来自生活,而艺术的创造却高于生活,而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效果,就是作者发挥了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自己的描述使得生活中平凡无奇的事物赋予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世界上的优秀画作众多,通过对名家画作进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美术创作的神奇之处,让学生加深对美术创作的印象。首先,美术教师在进行课堂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进行赏析,赏析的作品不仅局限于教材安排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对赏析作品进行丰富,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拓宽学生的眼界。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时,美术教师就可以借助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在大屏幕上对该画作进行放大,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的对画作进行欣赏。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主动的思考。因此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如画作中人物的表情有什么特点?画面布局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依据你的直觉谈一谈该幅作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画作进行了解,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画作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解。仍以《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对达芬奇进行介绍,并将该幅作品背后的宗教故事讲向学生进行讲解。

其次,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艺术作品赏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对绘画风格有所感知还可以将两幅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例如,将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与中国的《簪花仕女图》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东西方在绘画风格以及人物肖像描绘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

虽然强化学生理论基础,提升学生鉴赏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绘画观察能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但是真正对学生绘画创作起决定性作用的仍是实际的绘画过程。因此高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独立的进行绘画的创作。首先,高中美术教师应在组织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动,让学生带着感情去绘画,增加学生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学生感情激发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比较常用的有两个。

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外出写生,让学生对自然环境得到切身的感受,进而在感情上得到激发,可以带着感情进行写生,并且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使得写生作品带着学生个人的特色。

二是,高中美术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在课堂中营造出良好的绘画气氛。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班级播放与山水画相关的微课,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同时在班级中播放古风的音乐,营造出高雅飘渺的意境,让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之中。

不仅如此,为了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创作热情,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向学校申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绘画比赛,通过比赛的举行激发起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的热情。

学生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具有着天然的优势,去除技法和布局等方面的限制,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是绘画方面的天才,其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可以在自己的画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个性进行保持,保障学生在绘画技巧有所提升的同时,其原始的那种绘画的灵性,个人的风格等还能保留下来。并且在教育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表现出来的特质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高中毕业后,在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与部分艺考生的升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我国高中应改变对美术教学的认识,提升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培养学生绘画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纳入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在艺术底蕴、绘画技巧、创作才能等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一)分清学生错误行为是有意的,还是思维的结晶。

(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

(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化学实验资源的开发,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探索,通过多疑提问,加大对各种实验功能利用,挖掘对实验内容的拓展、延伸,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细化到实验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见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善于发现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多鼓励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常讲一些赞扬和欣赏的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使其独立思考,创新求异。而创新意识是创新人才必备的素质,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释放创新激情。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审视所遇到的问题,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切入点。

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爱观察的良好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第一,使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在化学实验中,经常伴有颜色变化、沉淀生成、发光发热、气体生成等现象。观察时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学生明确了观察目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感知现象才会更深刻,思维才会更活跃。第二,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例如,在观察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既要观察到细铁丝被绕成螺旋状,又要观察到在集气瓶底预先铺一层细沙或留少量水以及明显的燃烧现象。第三,观察要细致,要抓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第四,观察要设疑、对比、归纳,只能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

在实验设计教学阶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通过“换位思维”、“心理换位”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暴露。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不在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上时,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而应积极创设化学实验情景,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即提出一个观点不能逻辑推断而必须用实验验证,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富有创新精神的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提供创新的具有开放性和选择性的最大空间,才能达到优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我们教师一般在做演示实验时,总是教师在上面做,学生在下面看,然后听教师讲解、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教师演示过程中没有参与,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条件、教学课时及其他因素制约,教材中很多实验不可能都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不少实验还要由教师做,学生观察。因此,教师有必要大胆改进演示实验,对演示实验从形式和过程上进行精心的创意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随着教育手段的不断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有帮助的。但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把握住尺度,多媒体技术毕竟无法代替真实的实验演示,在有些情况下可考虑把多媒体技术作为演示实验的辅助手段和补充。

例如,对一些复杂的、花费时间较多的实验,或反应速度快的实验,教师可利用课件、录像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对易出错误的实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作为教师,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不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激活创新欲望。探索性实验比验证实验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化学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和动口阐述,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选取合适的需要探索的问题作为实验内容,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充分渗透创新欲望的激活,利用学生的原有知识,引导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的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利用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而不是照方抓药,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找到问题的原因,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给予示范,而且培养学生不迷信教材,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创新意识。

教师要解放思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所安排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一些器材,还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在课外进行实验,学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设计创新,每完成一个小实验,学生都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使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诱发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欲望,调动学生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还要把实验渗透到生活中,要重视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我根据教学进度适当进行布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上述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汇报,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然后讲评指导。除了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我还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材料易得、操作简便、又联系生活实际而有意义的家庭小实验。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根据实验教学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条件来激发其创新意识,培养和发展其创造性思维,就肯定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方向发展。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六

:只有创新,才能够进步。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全面发展。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了简单的探讨。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新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实践探究、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善于通过形式多样、切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品质的有效提升。”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其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形成一种自主的、独立的和主动的探求心态。”创新教育在课堂上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和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形成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驰骋想象、敢于创新。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讲述了一个趣味性问题:在一个直角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兄弟”,老二对老大说:“你凭什么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再也围不起来了。”……在这里设置悬念让学生为“三兄弟”评理说理、排忧解难,自然导入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我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学生在小学学过这样的知识,所以很轻松地就可以答出。接着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得出这样的结论?学生会提出度量、拼图的方法。然后再让每个学生画出一个三角形,并将它的内角剪下,试着拼拼看,最后教师总结共有三种拼图方法。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形成了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完全能够通过教材内容的挖掘,灵活高效地驾驭教材,把新知识、新问题有效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思考问题,但这要建立在学生的良好学习情感基础之上。

因此,教师要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为学生提供进行学习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让学生能够一起参与教和学中,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提出不同的意见,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积极情感的树立和培养。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思想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拓展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广阔开放的时空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索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而不是培养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长期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充分利用学生的观察力,开展有效案例和动手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找规律,掌握教材知识的本质内容。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供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在议一议、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读一读等活动中开展评价反思活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反思和评价中深刻认识创新思维解题活动存在的优缺点,实现学生良好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养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最重要的是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求每位教师能够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从点滴做起,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日益提高。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七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式”转向为“自主学习式”,努力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及自主探究的意识。当然,就物理学科而言,其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更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要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而在物理教学中,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必备条件。

在当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早已不是“人多力量大”了,而是有智慧的人才能抢占商机,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正是“商机”这个词引发了很多话题,到底怎样才能抢占商机呢?经过各类人士的不断总结与思考,得出了一条“创新思维决定命运”的真谛。由此可见,在现代,只有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够从容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抢占商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必须从每个人的求学之初就注重这方面的锻炼与培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相对于初中的其他课程,这门学科是比较抽象的,而抽象的东西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因为人的潜力总是会在无形的事物中被激发出来。因此,在中学时代,怎样通过物理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培养起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事情,更是国家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注重课外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事实证明,要培养出创新人才,就必须充分体现出实践的魅力。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中学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在课堂之外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内容极其丰富,且与现代生活、科学技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为建立认识概念规律奠定一定的基础,为巩固、深化和灵活运用知识创设新的学习阵地,还能从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虽然课外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要求面向大多数学生,却不要求每个学生从事一样的活动,而是从各方面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活动,从而在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动性,创造出新的产品,如科技小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等,使他们在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创新思维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

3.鼓励学生发散推测、大胆联想

对于任何事物来讲,联想都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在原有事物上发散思维、大胆推测才能开阔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所有的脑力劳动则是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所以,就初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直视问题,开阔思路,广泛联想,以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感知到的问题信息为依据,由研究对象的部分信息推测它所具有的全部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探索性和发现性,还要重视直觉猜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和协调统一。因此,作为教师来讲,这是需要好好把握的一点,必须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产生联想,使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思维活动之中,进行大胆的联想与推测。

综上,要培养学生在物理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启发他们的大脑思维。此外,不仅在课堂上,在课外也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践、自我创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创新思维的好处,促使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各项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我发现中找到各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其创新思维得到有力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才能总结出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八

学习的目的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知识即智慧技能的获得。在化学教学中,最高级智慧技能的获得是高级规则的学习,高级规则的学习方式之一是发现学习,这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策略,适当增加实验,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兴趣,最终转化为积极的学习态度。改验证性实验为发现性实验,或利用实验进行认知空间的填补,验证假设,使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通过学习化学可使学生知道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脉相承,所以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联系,是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观察是创新的眼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在实验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课内实验中,要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于有意的状态中。在学生眼里化学教师好像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像是在变魔术,实验中那五颜六色的颜色变化,爆鸣声响,奇异的气味,以及耐人寻味的变化规律,无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观察、探究思考的好奇心。在课外,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在观察思考中发现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其次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1)观察要全面,只有全面观察,才能获取完整的感性知识;(2)观察要细致,要抓住主要现象,又不放过次要现象,例如: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既要观察到主要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黄。

又能观察到次要现象有气泡产生;(3)观察要设疑、对比、归纳,只能这样才能提高观察效果,加强记忆与理解,例如:在学习mg、zn、fe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先提问实验室制氢气时,我们常用哪种金属跟稀硫酸反应?学生会异口同声回答道锌,这时可进一步提问,为什么不用镁、铁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观察镁、锌、铁分别跟稀硫酸的反应,通过反应的剧烈程度对比,学生很自然归纳出镁、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了解实验室选锌作理想反应物的原因。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倡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适当安排随堂实验(边讲边实验)。即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操作的实验。在化学教材中,以下内容可作为“边讲边实验”的素材,(1)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性教材,尽可能“边讲边实验”,例如有关酸、碱、盐性质的一些实验;(2)把一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如: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药品错放在右盘内,砝码放在左盘,移动游码平衡后,问称得药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通过操作,这些问题就能准确地得以解决。

2.精心组织学生实验。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联想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作好记录,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如实地写好实验报告。

3.鼓励学生课外实验。一是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做探究性实验。如:铁钉分别在干燥的空气中、潮湿的空气中以及不含氧气的水中的存放情况,加深对铁及铁制品锈蚀原理的理解,进而掌握一般的防锈方法。二是充分发挥家庭实验和活动课实验的作用,借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检查食盐中是否含碘、草木灰中无机盐含量的测定;活动课题不受教材的限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活动。

切实改进化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这将使每个学生终身受益。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十九

现代化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如何增强现阶段我国小学生计算机教学的创新能力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小学阶段是能够塑造学生自身发展潜力的最主要阶段,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有关小学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加以关注,让这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现代化的气息。例如计算机教学中,有关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这一点对其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感受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很多时候小学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信息化的教学体系来完善,只有不断的实现从创新式的教学,才会更好的凸显出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

1.1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导方式和内容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非常感兴趣,为了提升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建立精彩有吸引力的课堂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一个良好的课堂开端,能在开始时就能有效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能够充分的激发小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精彩的课堂引导方式至关重要,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段轻快的音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放松自己,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选择好教学载体和内容

对于小学计算机教学而言,选择合适的载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教学载体是承载教学及内容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据有关研究结果表示,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喜欢上计算课,但是并不是为了学习计算机知识,而是为了在计算机课上玩电脑中的小游戏。如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载体与游戏进行良好的结合,就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计算机教学的高效性发展给予更多的帮助。例如在教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金山打字通来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边玩边学中练习打字。

1.3采用极具特色的教学表达方式

极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具有特色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小学的注意力。好的教师往往会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实际上小学时期的计算机课程是空洞乏味的,如果引入一些风趣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课程。

2.1提倡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小学计算机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效率,非常有必要激发起小学生的质疑心理。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是属于被动的,在接受教师讲授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学会举一反三,只有这样才会在信息化的社会中掌握更多更有效的内容。因此,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大胆提问,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为实现小学计算机教学的长期发展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2.2立足教材内容

立足教学内容是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该认识到的主要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有很多现代化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对于教材并不是非常重视,甚至有很多小学教师在计算机课堂上摆脱原有的教材,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材所涉及的内容虽然枯燥,但是却是经过科学有效的总结后编辑出来的,所以有关小学计算机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运用科学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才会提升现有小学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2.3主动探索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其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创新性较强的学生才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充分的掌握好信息化技术,小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核心力量,加强对小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至关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计算机教师应该学会主动探索和发现小学生自身的优势,并且采用创新式的方法对其进行考核。因为计算机课程与其他的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了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计算机操作水平,就应该对学生加强基础教育,只有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式发展。

2.4实行实验考核制

对计算机实行上机考核,它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检查教学效果,也可以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形成再创新能力。实行实验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创新式的发展,我国的小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自我动手能力,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不仅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更缺乏竞争意识,所以笔者建议有关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小学生在考核中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

2.5组织竞赛,强化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时期的学生而言,大多数的小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所以小学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一些竞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自身的潜力。很多时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小学生能够用自己独具特色的视角来看待外界的事物,也能够用创新式的思维来理解和消化所学习的内容,为取得最终的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已经深受人们的重视和欢迎,越来越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活动中也逐渐的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引导学生探索创新,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予更有利的保障。

[1]李岩峰,王伟华,李东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09)

[2]王建华.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xx(06)

[3]郭少辉,李明浩,王浩越.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xx(04)

[4]李想,张家富,李明耀,李月梅.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20xx(04)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二十

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由此,中国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变革。中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本文从培养学生在词义的锤炼和选择、句式的变化和修辞格的运用方面的创新,来论述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希望这一论述能引起同仁的共鸣。

关键词

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词义的锤炼和选择

句式的变化

修辞格的运用

创造性思维

大胆的想象

所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是要有大胆创新、破旧立新,并在实践活动中创造出超越自己、超越前人、超越他人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等的精神和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可以从培养学生用词、造句、构思、立意、选材和写法等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这里我仅从修辞的创新来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的创造性解决方案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是主体对知识经验和思维材料高度集中而系统的迁移,进行新颖的组合分析,找出新异的层次和交结点。概括性越高,浓缩性越大,迁移性越灵活,注意力越集中,创造性就越突出。

创造思维有三个特征:从思维类型上看,创造思维是借助联想、运用直觉、解放灵感的思考过程,是一个非逻辑化的思维。从思维成果看,创造思维的结论是全新的、超常的、出人意料的,而不是常识性的见解,不是循规蹈矩推出的知识。从解题能力看,创造思维解决的问题是开放型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多特点,如没有已知的确定的答案,更没有唯一的答案,没有明确的思考程序和步骤,甚至无从入手,缺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信息和材料等。对于这类问题,只有通过创造思维,才能得到比较满意或最有成效的解决。

修辞的创新更是如此。

什么是修辞呢?修辞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语境,选择最恰当最完美的形式,以便取得语言的最佳表达效果的活动就叫修辞活动。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与修辞打交道。我们每学一课新书,或多或少都要遇到一些新的修辞。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创新修辞呢?我在这里还是结合教材来看吧。

语言大师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写到: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是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其中的卧字就用得非常新颖、传神,恰当地表达出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这一卧字,就是针对济南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这个特定的语境而选择的最恰当最完美的用词。在叶君健写的《看戏》一文中写到: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滚、滴、溅、落本来是用来修饰可饰物的,这里用来修饰歌词不能不说是创新。作者巧妙地借助一个比喻,将无形化为有形,从而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当然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选择和锤炼词义的妙处,并在说话和写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要把词用准用好,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使用词达到最佳效果。当然,要用准用好一个词不容易,要创新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这就需要我们去多斟酌、多实践、多创作,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僧归仁《自遣》),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就道明了这一点。

我们不仅在用词上要创新,在句式的变化上也要创新。句式没有变化,读起来干巴巴的,味同嚼蜡,且不利于表情达意。有新意,富于变化的句式,读起节奏明快,琅琅上口,且更利于表达丰富的内涵。试看朱自清写的抒情散文《春》中的一段: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械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句式变化的典范。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好好体会它在句式上的变化,同时体会其中的妙处。在这段文字中,有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有散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有长句,有短句,且整句、散句、长句、短句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很有新意。这样,既发挥了整句整齐匀称、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优点和散句变化多姿、无拘无束、自然活泼的特点,又不显得单调、呆板和散乱;既传达了春的气息,又有春的旋律和缤纷的色彩。在讲授这一段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找出哪些是整句、哪些是散句,长句、短句是怎样交替使用的,然后仔细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再让学生试着说或写一段类似的话,且要求在以后的作文中尽量做到整散结合,长短结合,避免单调、呆板和散乱。只有多实践,多思考,勤思考,才可能有所创新。

上面是从用词和造句方面谈创新,其实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创新就是修辞格的创新。运用好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修辞格,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而且能把人的思维带入一个美好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从中受到启发、受到熏陶、受到感染、受到鼓舞,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无穷的智慧。

贺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敢于大胆创新,避开了具体描写和以实物相比喻的手法,而以丰富的想象唤起人们的美感。诗的开头这样写到: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诗人另辟蹊径,以虚拟实。神姿仙态也好,如情似梦也好,都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它只是让你想象。神仙有多美的姿态,桂林的山就有多么优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漓江的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中,李白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把无形的抽象的愁用可感的事物来写,旨在表现愁之深,用的是以实写虚的写法,而贺敬则反其道而行之,采用以虚拟实的写法,大胆创新,以丰富的想象唤起人们的美感,把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留给了读者。这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值得探究。

上完这一课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在半圆,让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去造尽可能多的比喻句。有的说像彩虹、像石拱桥、像坟墓、像蒙古包、像光秃秃的山、像敌人的钢盔帽有个同学说像成功的一半。我把所有的句子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评价哪些比喻得好,哪个比喻最好最富有创新精神。争论的焦点当然是在最后一个上。有的说不好,有的说好,有的说最好且最富有创新精神。我把说最后一个比喻的同学叫起来,问他为什么会像成功的一半呢?他机敏地回答道:成功是圆满的,半圆不就像成功的一半吗?经他这一解释,同学们都不得不信服了。你看,多新颖的比喻啊!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我们能经常像这样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创新、去实践,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二十一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獨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面对学生的尝试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批评与训斥,而应详细了解他们尝试行为的实质:想了解什么、体验什么、探究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尝试条件,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二)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给他们提供多感官活动的时机,当千姿百态的事物展现在面前时,尽可能让他们亲自看看、听听、闻闻、尝尝、摸摸,在探索生活世界奥秘的过程中认识世界、进行创造。

(一)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要开发兴趣、注重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辅导教师要通过选题、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调动学生的兴趣。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趣”被激发的程度。例如,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趣”的三个层次:感受新奇,体味发明创造的乐趣;破除神秘,建树发明创造的兴趣;实践行动,享受发明创造的行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才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出来。“趣”的激发,需要教师正确、巧妙、有效地引导。在此基础上,加强辅导,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二)科技创新活动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实践活动的选题,最好是从学生身边最司空见惯的事物或现象着手,这样的选题符合少年儿童认知需要,容易激发少年儿童的兴趣,开展活动也占尽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也能减少活动开支、易于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形式要种类多、方式新

交流活动、科技发明作品征集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展示学生科技发明成果活动、为学生的小发明申请专利等活动。每学期排出了活动安排表,由相关教师进行辅导,学生定期进行各种创新实践活动。

(四)活动过程要遵从童心、及时调控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参与,获得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遵从童心、寓教于乐。由于创新实践活动需要打破常规,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所以还得应对各种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以调控,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需要,研究新方案,解决新问题。在调控过程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预设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和补充,使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一)加强制度环境建设,确保科技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为保证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制订较为完善的规划。除了具体安排每学年的科技活动内容外,还要大力投入科技教育资金,逐步完善科技教育奖励制度,改革科技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措施,激发师生参与科技发明活动的热情。

(二)加强硬件环境建设,激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发明活动

硬件环境建设是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我们学校一直注重硬件环境建设,想方设法从环境方面激励学生参与活动,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除此之外还充分利用校园环境的导向,在校园文化墙、教学楼等处,张贴本校学生的科幻画、科技创新作文、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的画像及其激励学生成才的名言,营造出科技发明教育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为教师可以与学生父母多进行沟通,努力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适当的帮助家长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做到家访要正确及时,并要求孩子在场。比如说,一些家长害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在农忙时节都不愿让孩子参加到劳动中来,其实现在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作为家长就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样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参与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体会到一颗一粒都来之不易,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节俭的美德。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有一个心理自由的空间,促进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得到自由的发展。

学校和科技创新组织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平台,以便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交流与锻炼,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再去不断地再去求知和探索。

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有专长的创新性辅导教师。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是活动的调控者,是探究的先行者。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创新型优秀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学校要开展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首先要在选拔培养有专长的创新型优秀辅导教师下功夫。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科技创新、发展领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模板22篇)篇二十二

前些天,听到一位老师在苦笑着大发感慨:“这次的作文真好批啊!”我不禁奇怪,都说:“写作文是学生一大难,批作文是老师一大烦”怎么又……?原来,这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20xx年的我》,交上来的54篇作文中,竟有30多篇都套用了同一个模式:“我睡着了,梦见……醒来,原来是个梦。”

我不禁想起当前作文教学“为学生铺好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状况。这样的作文教学无视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使学生不能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路或创新的想法表现出来,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往往没有“新颖之作”产生,也谈不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指导方法。

作文课上,教师应多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周围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开启想象的大门。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图书馆、公园、田野、溪边去完成作文;也可在实物描写时让学生带来喜欢的玩具、相片等;还可在作文前开展一些“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为唤起学生创新的灵感,还可采用听音启发想象法:听音乐声、车声、鸟声等,启发学生由声音想象到有关的事物;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情趣与现实生活等因素将命题作文改成半命题作文,甚至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师出题学生做的做法,向学生征集命题,教师点拨等等。写作时,可以采取学生自己想,老师帮着想的方法,也可以集体组成智囊团,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既可以“强强联手”也可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让学生先想后说,说好了再写。这样,真正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上,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尽情的展现学生的个性。

其次,要巧用范文,激发学生的独创精神。

有人认为范文只会让学生重复他人的思路,束缚学生的个性发挥,还易使学生产生懒惰心理。我觉得让“白纸一张”的小学生去自探写作之路何其难也,运用范文可以让学生学一点写作技巧,利大于弊。但范文的选择一定要讲究,范文的主题可以与学生作文的要求类似,也可以尽量把学生的作文当作范文,还可以从身边的报纸杂志上挖掘出具有鲜明时代性,反映当代小学生写作水平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教会学生欣赏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新题材、新构思、新手法。

第三,作文评改方法要灵活,给足学生自信心。

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完成了一篇作文,实属不易,作为老师,不可随意否定其成绩,要以人为本,面对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给学生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的等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个修改作文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所以,我建议,作文评改采用“典型评析——互评互改——展示交流——评语激励”的步骤进行。

1、典型评析。教师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作品,指出其优缺点以及修改的方向。当然,评析时要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前提,引导学生自己也去读一读,划一划,批一批,再说一说,议一议,鼓励学生自主修改,进行创造性发挥,为互评互改打下基础。

2、互评互改。这一环节教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认真地读自己或好友的作文,然后依据“典型评价”的思路、方法进行修改。也可以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小组的其他组员听,征集组员的意见进行修改。

3、展示交流。学生拿出修改好的作文读给班里的同学听,教师鼓励全班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点评,发掘优点,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限制学生,使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审美角度去评价作文。这样不但帮助学生修改了作文,还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研究、创造的机会,一举多得。

4、评语鼓励。就是请对方在自己的文尾写上一段鼓励性的评语,学生看过评改和评语后,也在文末写出自己从这次作文评改交流中得到的感受。这样,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别人的欣赏,自己也从中得到创作的动力。

以上整个评价活动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尽情的表现,做到了“有话就说”,使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均得到了发挥。

最后,共同体验创作乐趣。学生成功了,应该让他们品尝乐趣,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或念给父母听,同学互相评赏后还可以把精彩的篇目排练成小话剧演出,有创意的作品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投稿。这样通过读稿,评稿,演稿,投稿,能够强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文的热情。这样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有质的飞跃。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想办法为学生设计出更多科学的、新颖的、具有灵活性和启发性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用自己独到的见解,描述眼中的世界。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乐思善写中提高创新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当然,要做到这几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不但要多给学生大胆写、自由练的机会,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习作的引路人。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班务工作总结第一学期(优质21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下面的学期工作总结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不同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他们的收获和思考。

    爱情的心理心得体会(模板19篇)

    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帮助。这些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可以借鉴和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天军训心得体会及感悟篇(通用18篇)

    军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训练中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表现。一起来看看这些富有思想和感悟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政治教育心得法院(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轨迹和经验的记录和整理,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式。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入党动机的正确回答(精选14篇)

    入党动机可以来自个人对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热爱,也可以来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关心。面对新时代的伟大历史使命,我深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愿意全心全意

    回顾疫情心得体会总结(热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个经历、活动或学习过程所得到的收获和感悟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当2019年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肆意肆虐

    普通大学助学金申请书(汇总19篇)

    申请助学金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有助于减轻经济负担,使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助学金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快乐的元宵节初一(通用17篇)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节日之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这个喜庆的元宵节里,让我们一起用相机记录下美好的瞬间。今天是元宵节,为了早点去看元宵灯会,我吃

    水利防汛工作总结(实用21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个月的工作制定更好的策略和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童谣活动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这里有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