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GZ才子

范文范本是对优秀作品进行梳理和提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接下来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实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一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常见现象、生活活动与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更多地理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地理。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活在南北方的人,为什么北方人的衣橱里的衣服反差更大?……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学生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如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住房特征:北方的平顶屋、南方的尖顶房、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新疆的厚墙窄窗、东北的层层门窗,这些住房特征都深受气候的影响。

影响饮食:“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当然,还可以推而广之,讨论西方人和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让学生尝试触摸人的饮食习惯于气候之间的联系。

行的方面:适时让学生讨论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以及“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甚至与全球变暖与汽车数量的增长之间的联系等这些问题。

教室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为什么要交换作息时间表?”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环境大体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而中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地理能力的培养无不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地理能力、的高低。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学应用能力,当然,从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难度小,学生感兴趣。如学习地形知识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南溪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推而广之,学习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识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我区的特点,当学生获得了我区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就能初步分析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对来的影响。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经济发展,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例如:在学习关于城市形成的知识时,我给出宜宾市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讨论:有什么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宜宾的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很有吸引力,学生各抒己见。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学完农业后,让学生学生根据宜宾的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宜宾的农业地域类型,讨论内容是自己地区的经济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观点很多……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8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超强台风“圣帕”来袭等等,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如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盼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

摘要: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解放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教学发现,利用“生活中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也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新观念,使主体性教育得到落实。总结了“生活中地理”与主体性培养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生活中地理;主体性;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与消极、被动、盲目等特性呈对立关系,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地理学是一门离人们日常生活很近的综合学科,通过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发现,将地理与生活密切结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1、教师要疏通教材,建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从人教版教科书的体系设置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单元开始——相当于首语或前言;单元最后——自学园地(阅读、技能、练习篇)。单元小节节后——活动;每节内部——穿插阅读、资料、思考;课后——问题研究。各章节启用特色栏目正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地理教师要清楚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通过通读教材,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发掘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生活中地理”引出地理理论知识。

2、发掘乡土地理资源为学生地理学习搭建平台。

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乡土地理资源作为载体,给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在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研究的过程中,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学的特性和发展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个人主体性的发展。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功能区形成时,要为学生阐明“集聚效应”,如果单纯地介绍“集聚效应”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容易深刻领会的,要攻克这个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集聚会带来什么影响,所以我设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打算买衣服,你们是选择只有一家服装店的地方呢,还是选择有很多家集中分布的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可想而知。“这么看,集聚不光会带来竞争,同时也会增大机遇。所以,在我们的城市中,商业活动通常是集中分布的,你能在大安市找出这样的案例吗?”学生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世纪广场,接下来让学生应用该原理联系实际判断在大安哪里还会发展成第二个商业中心,学生很快会发现是庆克隆处。虽然乡土地理研究的是小尺度空间范围内的人地关系,但仍然可以反映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和区域性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3、把握当代中学生关注的社会视角。

作为地理教师,需从学生关注的焦点入手,积极寻找契机。例如,经了解,学生们现在普遍都在玩“微博”,“微信”,通过“微博”和“朋友圈”,笔者也“跟风”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但关注的视角和学生不一样,主要是与地理相关的人和团体,包括旅行、自然风光拍摄、中国地震台网、城市新闻晚报等等,从中搜集有利于笔者教学的资源。在讲选修6“水污染及其危害”一节时,我跟学生说:“我最近在微博上看到几张有趣的图片,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此时,学生听到微博两个字立刻精神了两分,听说我也玩微博时,学生更是兴趣盎然。当他们看到憨态可掬的企鹅穿着色彩缤纷的毛衣时更欢乐,接下来我说:“看到这么萌的企鹅,是不是心都融化了?难道现在的企鹅也走时尚路线了,还是企鹅也被当成宠物了?”学生开始进入猜测,大多数学生说企鹅穿毛衣是为了御寒。当我将真实的原因(石油泄漏,海水受到污染,企鹅的羽毛由于粘上石油后失去了保暖功能)告诉学生时,学生仿佛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他们意识到了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危害,纷纷表示要保护生物,爱护环境。经课后了解,好多学生也开始关注环保类用户,在班级时常分享他们的见闻。分享微博这项活动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又能锻炼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以达到培养其主体人格的目的。

不过,“生活中地理”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适用的范围有限,更多的适用于课程导入设疑,或者验证相关理论,不能贯穿教学的始终或者每堂课,而且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时往往还需要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等。另外,主体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但是利用生活中地理培养学生主体性时,并不一定能将其做到一一对应,有时一项生活中地理问题可能培养的主要是创造性,然后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认可或者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时,自主性才可能随之得到加强,有时可能生活中地理的应用都不能直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主体性,而是间接的。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三

在当前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学生之所以对地理学科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对地理的现实功用与学科价值认识不足。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地理教师在推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分阶段、有步骤、划目标、定要求、明层次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厘清学生地理知识结构特点,以其中与生活最具关联度的内容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理论高度诠释地理基础知识在国民生活中的现实功用与战略价值,激发学生内在的审美热情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感知、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主动参与到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来。例如《区域经济联系》这一课,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的地理知识,以本地实际经济发展现实情况为例子,分析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而感受地理知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功用,体会地理知识与自身生活的密切关系,进而激发自身走进地理、感受地理、运用地理的积极性,形成生活化教学开展的内在动力。

二、科学设计情境,打造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平台。

所以教师在设计生活化学习高中地理的活动情境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关联创设情境,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基本思路,在重点突破“难点、错点、易忘点”的前提下,通过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生活化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主题、结构、主旨、特色,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将课堂大胆地放手给学生,组织形式多样而内容实在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对新知识、新内容的强烈探求欲望,提升师生合作效果,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教学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课时,笔者设置了“我是环保局局长”的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轮流充当“环保局局长”,以荒漠化为“施政主题”,选取特定的区域为分析样本,就荒漠化的危害、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进行政策答辩。在全部展示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点评,选出“最称职的环保局局长”。通过这样的活动,每个学生在展示自身个性思考的激励下,积极学习知识,联系生活场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三、优化反馈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的热情。

良好的评价体系,能使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有任务感也有压力感、成就感,迅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生活化教学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上,从而提高生活化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发挥地理知识的现实功用外,还应通过建立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评价体系,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生活化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中收获成就感,为提升参与生活化教学的长效性奠定心理基础。例如,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设计起了“小状元”答题榜。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前,都会将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情景化处理,将其设计为若干个以生活实例为背景的特殊地理习题,并赋予相应的分值,学生完成一定的内容后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再根据总积分数量的多少,颁发“状元”、“榜眼”、“探花”、“举人”等不同的荣誉。学生对这种具有浓厚中国味的激励方式非常感兴趣,参与生活化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他们将原本略显枯燥乏味的生活化教学转变为兴致勃勃的学习游戏。在“你争我夺”、“你学我思”、“你记我练”的过程中,学生在高效率的学习中收获了参与的欢乐,体验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成就感,激发了地理学习兴趣,锻炼了地理学习技能。总之,高中地理生活化课堂的打造方式多种多样。只要结合生活,抓住实效和时效做文章,自然就能够因人、因文、因时地加以变通和创造,为学生地理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四

“地理就像万金油,东抹一下西抹一下皆可以,什么科都可沾上边。”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此话很有道理。因为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地理,只要做有心人,地理课程资源比比皆是,地理课程资源之丰富,可能是任何其它学科不能比的。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如何体现这一理念,我想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我们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新课程中,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因此,挖掘生活中的地理资源,让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入手,引导、启发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主动学*的热情,加强了地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地理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现象,都与地理知识有关,如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等,但学生却有可能“熟视无睹”,因太过熟悉了,反而没有更好地思考它们与地理的联系。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这点“空白”,从*时日常生活入手,在相关的地理教学中适当插入,并进而用地理知识阐述,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对学*内容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对地理知识也会变得乐学、爱学,并将之变成一种学*的动力。例如在讲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我会提问“为什么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雅典奥运会,有时要到半夜才收看比赛,为什么?”“我们一年会经历四个季节,什么会有四季的变化呢?四个季节的昼夜长短一样吗?为什么?我们哈尔滨人买房子为什么愿意买朝南向的房子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指导学生用手电和地球仪做地球自转的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日、地、月天体演示仪,从演示实验中学生找到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再如:讲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时,我立足让学生学会生活中该如何辨别方向,让学生观察每星期早上升旗时,太阳在哪一边?然后再结合学生非常熟悉的小学时的一首儿歌“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判断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方位各在哪里?”这些*时随处可见的知识,激起了学生的热情,课堂气氛往往变得很热烈,学生的上课情绪也高涨了起来,对相关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讲南北方的地理差异时,曾在学生中做过小调查,“你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喜欢吃什么主食?”统计结果是多喜食面食,接着我让学生探究这种饮食*惯的原因。这样的小调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有兴趣探究,然后结合北方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特点分析原因,这样就找到了学生学*的兴趣切入点,有效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再如,在讲《俄罗斯》一节课时,在导入环节我展示了一组学生亲眼所见、非常熟知的哈尔滨建筑图片:新华书店、中央商城、马迭尔宾馆、阿列克谢耶夫教堂、索非亚教堂等图片,让学生猜名字,这些图片一下子拉*了学生与俄罗斯这节课之间的距离,知道了有“东方的莫斯科”美称的家乡哈尔滨与俄罗斯之间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为本节课的学*做好了情绪情感上的铺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直接观察,经常接触的事物与相关地理知识结合,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身边,促使学生更加关心家乡,热爱家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愉快的生活化教学方式中获取知识、能力及创新培养,它将成为教学改革方式中成功教育模式之一。

地理资源随处可见,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结合地理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关注到了周边的环境。例如,讲“水资源”一节中,我让学生结合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期间停水的感受来谈谈水资源的重要性及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学生用真情实感交流,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迫切性,从而认识到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然后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人人制定节水计划及实施方案。再如:讲到中东石油资源时,我联系世界热点问题——油价上涨,让学生分析油价上涨的原因,学生知道塑料袋是石油做的,自然会联系到哈尔滨的白色污染,浪费石油的现象,从而深刻理解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的必要性,并引导学生积极宣传和自觉执行,争做环保小卫士。这样学生就更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也培养了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有些学生厌学,是因为他们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学了没用,理论与实践差得太多,学了之后有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对于刚刚发生过的“汶川大地震”,我及时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板块运动的知识来分析原因,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既认识到学*地理的重要性,又从运用已有地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地理的应用意识,同时也对地理课程的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对知识“活学活用”的技能,能将新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地理的学*也将更有干劲。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体现从生活中走进地理的思想,使学生不再感到地理枯燥无味。初中生的可塑性强,思维活跃,因此,老师要善于汲取生活中的养分,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把生活——地理——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把生活中的知识提炼为地理知识,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从而激发其学*地理的兴趣。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五

高中的政治思想课程是一门具有社会属性的课程,对于高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革命情操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实现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科学化、目标化、高效化,需要政治老师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真正做到政治课程回归生活,引导学生用学科思想去关注生活、理解生活,让高中的政治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鲜明的专业属性、时代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既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强大的逻辑思维,又要有明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辨识标准,这都给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高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引路人、随行者和监督者的不同角色,将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做到认真分析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去主动吸收和慢慢消化,从而能够转化成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开展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能够改变高中的政治教学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选取学生喜闻乐见或者耳濡目染的“生活化”案例来讲解政治理论、观点,从而能够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来感受政治教学内容,真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也有助于高中的政治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2.1制定明确的政治教学目标。

在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制定明确的政治教学目标有助于深入推进“生活化”策略,从而能够保证整个课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总体教学目标和相关“生活化”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落实新课改教学任务和相关的`生活体验。一方面,需要强化教师对于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认知,认知研究高中的政治教学任务和相关教学内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生活体验来制定多种多样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拉近学生与政治课程之间的距离,也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生活化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加强对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理解,学会将新课改教学目标和具体的生活化教学内容做到有机结合,如:通过模拟特定的生活场景来落实新课改教学目标,通过设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来完成新课改教学任务,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

2.2创设特定的政治生活情境。

高中的政治教学属于一门比较抽象化的专业课程,而创设特定的政治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借助预设的情境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有效降低学习政治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能够在生活化的政治学习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学生个人的思想感情能够跟上高中的政治教学的脚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场景或学习场景的教学案例,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拥有足够的参照物,真正运用生活中的感悟来理解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有关政府职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政府中各类公职人员,教师通过讲解政府职能的履行过程来组织学生理解:每个公职人员是履行着那些政府职能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是那些政府职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社会场景和生活场景就能直观地调动学生的时政神经,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的政治课程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的知识与技巧、能力与方法、学习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素。而通过创建教学“生活化”的评级体系,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实践措施等方面的内容,保证高中的政治的知识评价内容能够涉及到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而能力评价内容能够兼具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两个方面。在学习情感与价值观方面,通过“生活化”评价体系能够密切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制定切实可行的价值评价标准,关注学生思想情感和学习态度的转变。例如:在学业成绩评价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评价体系来实现学习成绩评定和实践活动评定的和谐统一;在过程性评价中,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的评价体系来开展相关时事演练,开展相关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每个单元的探究性活动中。三、总结高中的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策略是一种比较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它迎合了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保证了高中的政治教学内容能够彰显其时代的魅力与现实的意义。因此,高中的政治老师应该从政治教学目标、政治生活情境、课程评价体系等三方面入手,保证“生活化”策略的贯彻实施,也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秩序,推动高中的政治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2]杨春芳,略谈高中的政治课堂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7(08)。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六

人类语言的产生源自社会生活的交往需求,实践证明口语教学一旦脱离了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就会失去学生渴望学*的主观能动性。在我担任本科班的英语口语教学中,曾经按照英语语法的深浅选择口语教学的内容,以规范发音和词汇使用作为口语教学重点内容。由于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常用语、口头语等没有作为口语教学的重点,学生们普遍存在管用学不到,学到不管用的感觉,致使他们对学*口语的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于是调整了口语教学的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使英语口语教学更加贴*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学到更多源自生活实际,使用频率更高的口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们学用英语口语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比如:在教材中有一课讲环境保护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就加入了大家比较关注的pm2.5的概念,列举了一些最具新闻性的口语要素。譬如发生在身边水污染现象(无锡太湖水污染,黄浦江死猪事件)、空气污染现象(城市基础建设扬起的灰尘,焚烧秸秆)、食物污染现象(肯德基的养鸡场持续使用抗生素、用不可食用的化学原料加工熟食)等等话题和生活中常会用到的词汇和句型,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感到所学的口语知识和技能更加实用、更加新鲜,从而学*热情高涨,积极参对话讨论,练*效果明显提高。

2.服务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口语教学的真正目的。

人类的语言也是在为社会生活服务中得到发展的,如果不能解决外国人能听得懂*学生所讲的英语,我们的学生又能够听得懂外国人所讲的英语,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所学*和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丧失自信心。很显然,英语口语课程所要解决的并不是*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而是*人与外国人之间的言语交流难题。所以要让*学生在与外国人的英语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才是我们英语口语教学始终要追求的真正目标。为此,一方面利用外事接待与外国人直接进行英语对话的机会,掌握外国人口语会话的特点,作为及时纠正*学生英语会话的客观标准;另一方面还注意收集外国电台、电视台的音视频资料,作为锻炼学生英语口语听力和口语模仿力的重点内容。同时,也经常通过布置与外国人模拟对话的相关作业或练*,提高学生们说准英语和听懂英语的实际本领。为了让学生熟悉外国人日常的语音特点,我还有选择地推荐美国或英国电视连续剧中的某些人物对话,让学生们识别和判断外国人日常会话的词义和发音。譬如,外国人见面会说“what’sup?”,这并非在问“发生什么了?”而是引起注意,打个招呼而已。通过身临其境地观看外国影片,培养学生的外语语感,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真正掌握服务对外语言交往的真本领,增强他们与外国人交流和沟通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外语口语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把握口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就需要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完成外语口语的教学任务要与培养对外交往的*人形象相结合,既要教好书本知识技能,更要培育德才兼备的涉外之才;实施外语口语的教学内容要与坚持生活教育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既要源于现实生活,更要服务现实生活。这些就是我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外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理解和应用。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七

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人的前提下进行的教育。学生能够自主学*和探究也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教学发现,利用“生活中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也有利于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新观念,使主体性教育得到落实。总结了“生活中地理”与主体性培养相结合的实施策略。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中表现出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与消极、被动、盲目等特性呈对立关系,是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和学生学*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年来,培养和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受到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日益关注。学生能够自主学*和探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地理学是一门离人们日常生活很*的综合学科,通过自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探索发现,将地理与生活密切结合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具体的实施策略和途径:

从人教版教科书的体系设置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单元开始——相当于首语或前言;单元最后——自学园地(阅读、技能、练*篇)。单元小节节后——活动;每节内部——穿插阅读、资料、思考;课后——问题研究。各章节启用特色栏目正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地理教师要清楚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通过通读教材,构建适合自己教学的知识结构,建立和发掘地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才能自如、恰当地运用“生活中地理”引出地理理论知识。

地理教学中,教师以乡土地理资源作为载体,给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活动,在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研究的过程中,将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学的特性和发展变化规律,理解并掌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个人主体性的发展。例如,我在讲授城市功能区形成时,要为学生阐明“集聚效应”,如果单纯地介绍“集聚效应”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讲是不容易深刻领会的,要攻克这个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结合生活实际。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集聚会带来什么影响,所以我设问:“同学们,如果你们打算买衣服,你们是选择只有一家服装店的地方呢,还是选择有很多家集中分布的地方呢?”学生的回答可想而知。“这么看,集聚不光会带来竞争,同时也会增大机遇。所以,在我们的城市中,商业活动通常是集中分布的,你能在大安市找出这样的案例吗?”学生首先会想到的就是世纪广场,接下来让学生应用该原理联系实际判断在大安哪里还会发展成第二个商业中心,学生很快会发现是庆克隆处。虽然乡土地理研究的是小尺度空间范围内的人地关系,但仍然可以反映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和区域性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不过,“生活中地理”在学生主体性培养方面适用的范围有限,更多的适用于课程导入设疑,或者验证相关理论,不能贯穿教学的始终或者每堂课,而且在培养学生主体性时往往还需要与其他策略配合使用,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模式等。另外,主体性的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主性、创造性、选择性,但是利用生活中地理培养学生主体性时,并不一定能将其做到一一对应,有时一项生活中地理问题可能培养的主要是创造性,然后在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认可或者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时,自主性才可能随之得到加强,有时可能生活中地理的应用都不能直接起到提升学生学*地理的主体性,而是间接的。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八

论文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对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的教学内容与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强调了在教学模式转型过程中应克服的困难,并给出了作者针对性的建议,以希望能够为新课程地理教学改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教学;重点;难点。

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的地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科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与教师“教”观念上的转变。新的课程教材不同与老教材,要求学生对知识面的拓展更加宽,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死记硬背,而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随着课程的新一轮改革,基于高中学生在该时期一些性格与学习上的特征,地理教学的工作思路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在这其中,也体现了地理学科在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更新。转变思路,适应社会,基于教材并结合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今后学生深造包括进入社会以后对自然常识的认识与积累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对于地理在我国高中课堂的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往往都是依靠死记硬背。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了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重点以理解知识点为基础,不断延伸。对于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对地理学科教学方式的变化,我认为重点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能动性。传统地理教学由于知识点在教材中比较碎,使得学生不太注重对教材的解读与知识点的串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的过程由于承担了本作为学生该进行的工作,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上略为被动。地理知识与我们所处的周围环境非常密切,应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是很容易去理解的。新课程对教材的改革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拓展,与实际的应用更加密切,这就需要学生时刻关注周围的环境,用实际经验来解决自己学习当中的困难,而不是被动得去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2)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高中地理教学有别于传统基础学科如数学、语文等。由于地理与实际环境联系紧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熟悉知识点,对知识点掌握的要求要比之前更加严格。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动画影视、图片、图表等不同形式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3)提高动手能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要求他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周围的环境与人进行“交流”。当然这样的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但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如高中地理中有部分的实验,这些实验对于知识点的加强很重要,在学校课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要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对实验的结果展开探讨,分析实验过程的操作行为。4)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人进步的先决条件,也是学科发展的动力。地理常识对于学生了解祖国、增强文化修养都有重要作用。对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现在的孩子思维比较灵活,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多,因此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发散式教学。能和老师对一个知识点持不同意见,说明学生在知识点的理解上有自己的观点,也说明学生是在认真的想问题,对与错是另外一回事,毕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对于学科的改革、对于知识点的理解都不是坏事。

在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应重点转变与加强的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认识清楚地理教学在此阶段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1)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对学生学习的效果与学习过程中的效率如何进行评价,作业和成绩现在是唯一的评价手段,但是如果只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对过程的培养,则也就失去了该学科的意义。学生在考试上关注度太高,则就会太注重结果,反而对于其学习过程中的效果不是很好。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不够充分。老师本应该和学生成为朋友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敢于问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但就我们国家教育的传统观念,没人敢挑战老师的权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转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能够更好地以为完成学科教学目标而服务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3)教学如何以人为出发点,教学结合学生的特点。学生在高中期间性格和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与热情都不相同。教学如何结合学生自己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科,尊重个人的表现。

新课改背景下,对于传统学科,而不仅仅是地理,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材的发散面更广,对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实质上是越来越高。课程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从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思路上转变,更应该尊重学科的特点与学生不同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但是如何在今后课改的过程中,加强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与热情,转变教师队伍的教学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氛围与成果转化,都是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相信新的课改将对地理学科的进步与教学的转变起到深刻的影响,将会为死板的课堂增添些许的活力。

[1]董泽润。探讨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现代阅读。

[2]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教育科学。

[3]王寅。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政史地教学与研究。

[4]彭建睿。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创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9]周挺。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九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和区域性[1]。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侧重单点知识的复习,而二轮复习侧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地理思维能力的提升。因此二轮复习应立足区域,选择主题,提供图文资料,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深度的问题串,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在问题探究中实现知识重构和思维突破。本文运用案例从建构分析区域问题的一般路径、探究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区域探究在高中地理二轮复习中的应用。

地理学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两大特征。区域性要求地理研究的主题落在某个具体区域,区域是地理研究的背景,是地理问题探究的素材和载体。因此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围绕某一区域,立足区域设计问题,在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建构起区域问题的一般思维路径。下面以东非高原的气候成因为例加以分析。

围绕某一主题,以区域为背景,提供相关材料,从地理位置、空间结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与区域差异、地理事物和现象发展变化过程、地理因果关系等方面设计问题[3]。引导学生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揭示地理问题的本质,从而深刻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情况。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支撑。基于区域,围绕某一主题,深入探究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渗透地理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如2014年全国乙卷36题,以“文——图——问”的题目结构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围绕“错那湖东部沿岸冬春季节多风沙主题”,分层次分步骤探索“高原荒漠化”问题。从探讨“沙源(就地起沙)”到“成因分析”,从危害影响到措施防治,呈现出一条清晰的探究思路[5]。基于区域,地理问题才能落地,才能鲜活,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学生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重构,在知识重构的过程中建立分析问题的思维路径,在运用思维模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突破。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

摘要:处在新的教学发展阶段,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传递,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有效适应新的教学发展要求,本文主要就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和教学方法加以分析,然后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水*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实践问题。

高中地理科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比较有利,只有加强高中地理教学水*的提高,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通过从理论上加强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就能促进学生的实际学习水*的提高。

1.高中地理教学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的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没有予以重视。这就对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的阻碍。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理论教学比较重视,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新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符合。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条主义,这就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加强。老师过度地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在地理知识上进行延伸,没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实际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有着很大阻碍。另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机械性的教学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大的束缚力。一些老师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地理知识的教学比较机械化,学生在枯燥的课堂氛围下,在创新意识上也没有体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无从提起。

2.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分析。

高中的地理教学过程要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传统教学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新的教学时期就要注重转变这一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加强,能够让学生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水*的提高。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究,这些方法的科学实施有助于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

1.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学设计的多样化。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很大作用,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老师在课程的科学设计方面要能得到有效呈现。对地理课程的设计多样化的呈现,要能在课程的多样化上以及课程的个性化设计上达到既定目标。在课程的多元化设计方面,要能够设计地理专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如在必修2中的自然地理的内容讲述过程中,对自然灾害和人类的内容讲述中,就要结合我国的一些洪灾发展向学生讲解,从实际出发引发学生的共鸣。

2.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注重教学方式的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这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诸多不利。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老师要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凸显,让学生在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上得以呈现。将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向着拓展式的教学方式转变,通过地理知识的扩大化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

3.地理教学中,在教学方式上要能宽严结合。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要严格化,让学生打好基本功。例如,在必修课程章节上,在洋流的知识以及宇宙的知识和大气的知识等,再到对资源的开发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这些就要能注重对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明确知识点间的界限,让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能熟练地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寓教于乐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本文将从陶行知教育思想出发,结合工作实践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理念、手段和师资专业化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音乐教育;教师;创新;观念陆樱。

在她的《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中提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这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思考的实践课题。”在音乐教育上,陶行知先生曾赞同蔡元培提出的注重“美育”这一观点,让孩子们在学*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体会到学*的快乐,感悟到世间的美好,这些是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探索与交流的。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成功的音乐教育不仅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还需要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社会即学校”教育观念得到了体现。然而,在目前以升学率作为学校质量评价唯一标准的体制中,小学音乐教育也难以摆脱这种功利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例如在临*期末或升学考试的时候,其他科目占用音乐课时间的事例还时有发生。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小学音乐教育应该远离应试追求,回归审美本位,才能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我发现四十分钟的课,大多数教师往往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知识讲解,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只能通过一味的模仿再模仿完成教师的整个教学环节,学生在创造力上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这种教学模式脱离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模仿的模式,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要增添课堂的艺术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对于三年级《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歌曲来说,可以通过发“u”来模唱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运用画旋律线条的方法,使得学生在音高、音准上得到提高,还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演唱歌曲、学生之间合作演唱歌曲、按节奏朗诵歌词等等,这些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内容的兴趣与主动性。同时还要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我们可以在即兴演奏和演唱、创编表演等即兴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教育体系。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差异性,所以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常出现两个极端,一类是很爱表现自己,另一类则是害怕表现自己。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要给予引导,教学内容上要给予思考的空间。陶老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孩子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所以,我们对待学生应该以鼓励表扬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和想象。比如在《金孔雀轻轻跳》中,学生在猜谜这个环节中,说出了老师意想不到的谜底;在回答歌曲来自哪个民族时,说出了五花八门的民族;以及在赞扬孔雀的美丽时,一味的说着同一个词语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没有批评,而是引导、激励,甚至赞扬他们的思维方式,学生坐下之后,心里有了自信与光荣感,在下一次回答问题中还会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由此可见,教师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当抛出一个问题时,不要急于宣布答案,要给以学生思索性的引导,把自主创新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在真正的音乐天堂中自由地翱翔。

在陶老先生的众多思想教育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作为教师,肩负着传递知识的职能,就更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充电,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因此,音乐师资队伍的加强有助于推动音乐教育的发展。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音乐教师入职前,或多或少的已经进行了相关专业的学*,初步形成了音乐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目前,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数都是高等师范、中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但也有非师范学院、非音乐专业毕业学生或者其他科目教师以及兼职教师临时充当,兼职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满足了学校开足音乐课的要求,但他们对音乐的理论知识、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手段等,了解的程度不是具有专业性的。因此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的教学形式也就各有各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对音乐课没有了兴趣。没有经过专业学*的音乐教师除了使学生学*不到正确的音乐理念和学*音乐的态度外,其教学品质令人担忧。所以,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在职的小学音乐教师可否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体系,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为了在职教师的适应与需求,我们应该多组织和参加在职培训,把教育思想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理论进修学*方式;二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的实践学*方式;三是集体观摩互评和自主反省探究研讨方式;四是加强职业培训,巩固职业思想。只有这样,构建真正的音乐天堂才有保障。总之,音乐对人的发展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雨果所说的:“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二把是字母,三把是音乐。”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他们的各种潜力,并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可以借助科学的教学评价,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来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1]陆樱.让音乐属于每个孩子[g]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二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由“被动学习”逐渐演变为“主动学习”。通过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三者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低到高,逐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心灵的连续体。把“生活中的地理”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体验,从而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上形成一种责任感,使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自然价值等和谐统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很强,很多同学在对地理不是很感兴趣的情况下,通常觉得地理很难。因此,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安排了地理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近期发生的和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延伸拓展。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是很乐于分享他所搜集的地理信息,甚至会做成精美的幻灯片。不管是他为了记分册上的一个“a”也好,还是真的开始对地理感兴趣,我的愿望总是好的,只要有人开始对地理感兴趣,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是成功了。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前所述,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或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采用观测、调查、实验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处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尽可能的吸引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月相观测的周期较长,一般来说会要求学生观测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并做好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则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使竹竿与地面垂直,要准确记录竹竿影子投射的位置和时间,尽量减少误差。

地理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最后的实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化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大多数的地理实验都属于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与实际相接近的替代品。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如关于“热力环流”的实验,很容易出现玻璃缸中的烟雾不按规律飘动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应该如何改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改进后的实验再做一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养成关心社会环境变化的习惯。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能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地理课堂的深度得以延长。如,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频繁遭受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建设三峡大坝引起的,教师可以就此现象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得与失,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关键不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是形成多角度讨论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要片面的轻易下结论,而是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客观的思考。

4、形成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育国际宪*》指出: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社经差异、贫困等诸多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关注到目前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意识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形成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如,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引发思考:绿色能源真的就那么“绿”吗?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绿色校园调查、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环保漫画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应该承担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珍惜地球。

总之,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中可以运用的地理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编制活动方案时,也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更新,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要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观察、分析和欣赏世界,理性和辩证的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9)。

[2]朱雪梅,吴春燕,《地理案例教学的问题辨析与范式建构――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课例》,2014(2)。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三

【内容摘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本文结合思维品质的特点及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障碍、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该门学科不仅涉及地理学的诸多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同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建筑学、宗教等众多学科。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并且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受到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活动同学生今后要从事的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教师在旅游景区讲解时要做到讲解全面,从地理知识、景区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进行现场导游讲解,使学生增加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将录制好的、图文并茂的景点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在景区,结合手机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边游览、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的认知,为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作准备。

二、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是与中国一定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响至深。旅游地理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因而学生不仅要会识别地图,更为关键的是要树立较强空间地域意识。换句话说,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张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交通图、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的指图识图,还可以再让学生回答所指地点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地面空白处画出一幅中国行政区域图。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对于这样特殊的“作业”,学生感觉很是惊奇,带着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业。

在画图过程中,各组学生潜意识中会比较图的质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竞争意识。布置让学生独自画出中国行政区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熟悉的过程、树立空间地域意识。通过画图,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熟悉、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第二,随着学习旅游景点数目不断增多,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的记忆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画在地上的行政区划图,像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把每一个省份、自治区当做一个“小房子”,教师每提问一个景点,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从一个“小房子”跳到另一个“小房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识记地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景点地理位置后,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而旅游路线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地图。通过利用地图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巧设障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内容、途径、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思维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授“黄山”这个景点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呢?请撰写一篇黄山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模拟讲解。学生需要结合教材、网络或其他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黄山导游词。一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需要旅游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导游实务等其他相关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才能完成。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语言上的组织和再创作,形成独特讲解风格导游词。在上课检查学生现场模拟讲解导游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使用,语言要幽默、语速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和亲和力等导游讲解技巧。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对讲解的景点进行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类似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温习了旅游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还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用到课堂上,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理这种应用性的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来分析、判断问题,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授宗教古迹类景区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到五台山旅游,见到僧人时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什么”?学生在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回答:“合十礼”;接着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够示范施礼的动作吗”?有了前面的`启发,学生做出了规范的“合十礼”动作。教师继续播放有关“藏族民众对藏传佛教无限尊崇、在寺庙前深度行礼”的视频,并且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实际上五体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礼仪,“五体”指的是人体的哪五个部位”?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动作。

学生面对情境的设置参与意识强烈,兴奋点不断强化,大脑潜能被充分释放,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思想融汇在学习过程中。再比如,讲授到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安徽省旅游资源时,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准备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点、游客类别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查阅。上课时教师先对安徽省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做主角,请他们以导游员的身份,通过对课本的探讨、研究分析,设计四条针对不同特色旅游团队的游览路线,要求每条路线配上简单路线图,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从未到过安徽的国内游客,应如何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安排线路?b.如果是一个欧美团队,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你在安排线路进行讲解时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个老年旅游团,你该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安排旅游线路时要注意什么?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对安徽主要景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让来到安徽的游客在离开安徽时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组的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通过上述情境教学,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五、对比分析,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区众多,具有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比、组合,使学生狭隘的思维扩展延伸为广阔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列表比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华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类型、最佳旅游季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进行比较,花岗岩地貌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进行比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类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同类知识点的不同点、异类知识点的相同点”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探究,加强思维的交错和发散,锻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六、设组竞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必答、抢答、互问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小组之间不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景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师在课前准备竞赛题目时,可以把要竞赛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哪些?我国哪些地方的建筑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哪些名山属于丹霞地貌?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来进行设置。另外一种竞赛题型是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各小组之间根据线路进行互相提问。比如,旅游路线经过哪些省份?省份的简称是什么?省会是哪?沿途会经过哪些铁路线和水路线?途径哪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等。学生在考问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实际上也是处在被考问状态中,时时准备解答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开发,学习情绪异常兴奋,达到了理想的学习目的。

再比如,在讲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时,也可以设置竞赛题目分小组抢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如“旅游地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教材阅读,找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提问,由小组代表进行抢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当各小组对他组答案有分歧时,教师可以指导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点评、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得到了加强,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锡畴.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凤华.观念更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三者即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从低到高,逐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心灵的连续体。把“生活中的地理”与地理教学相融合,不仅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灵的体验,从而在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上形成一种责任感,使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自然价值等和谐统一,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地理学科的地域性和综合性很强,很多同学在对地理不是很感兴趣的情况下,通常觉得地理很难。因此,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安排了地理小演讲的活动,可以是近期发生的和地理相关的社会热点,也可以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延伸拓展。总的来说,大多数学生还是很乐于分享他所搜集的地理信息,甚至会做成精美的幻灯片。不管是他为了记分册上的一个“a”也好,还是真的开始对地理感兴趣,我的愿望总是好的,只要有人开始对地理感兴趣,哪怕只是一点点,也算是成功了。

另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前所述,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情境导入,或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采用观测、调查、实验等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处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尽可能的吸引到学习上来,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体会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那么首先就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态度。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如,月相观测的周期较长,一般来说会要求学生观测半个月的时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观测,并做好记录,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而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测算则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要使竹竿与地面垂直,要准确记录竹竿影子投射的位置和时间,尽量减少误差。

地理实验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到最后的实验结论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由于地理环境的演化涉及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跨度较大,大多数的地理实验都属于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与实际相接近的替代品。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甚至实验失败的现象。如关于“热力环流”的实验,很容易出现玻璃缸中的烟雾不按规律飘动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能简单的一带而过,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失败的原因,应该如何改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将改进后的实验再做一次。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养成关心社会环境变化的习惯。

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一些地理知识和原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方法,能对具体的地理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提出创造性的建议。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拿到课堂上来进行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地理课堂的深度得以延长。如,近几年我国西南地区频繁遭受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有很多人认为这些自然灾害主要是由于建设三峡大坝引起的,教师可以就此现象与学生一起探讨关于三峡工程的得与失,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气候、地貌、植被、土壤、水文、城市、人口、经济、交通等各方面的变化。关键不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确定性的结论,而是形成多角度讨论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要片面的轻易下结论,而是进行全面的、理性的、客观的思考。

4、形成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观。

《地理教育国际宪*》指出: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社经差异、贫困等诸多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将这些问题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关注到目前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并意识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形成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观。如,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发生,可以引导学生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探讨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并引发思考:绿色能源真的就那么“绿”吗?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如绿色校园调查、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环保漫画展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应该承担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珍惜地球。

总之,将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知识的真正意义所在。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生活中可以运用的地理教学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教师在收集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编制活动方案时,也要根据学生生活经验,不断更新,使地理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要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观察、分析和欣赏世界,理性和辩证的看待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晴,《试论地理案例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9)。

[2]朱雪梅,吴春燕,《地理案例教学的问题辨析与范式建构――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课例》,(2)。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五

南方的水汽源源不断冷暖交汇点处于北京上空。

暴雨量级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和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因此,这一带产生了强降雨。此次天气系统覆盖了整个华北地区,冷暖空气的交汇点恰好处于北京上空。并且,持续几天的闷热给京城积蓄了充沛的水汽,北京以南的水汽又源源不断地输入,将空气湿度送至饱和,为降雨营造了良好的水汽条件。

二.热岛效应。

城市化增加降雨量下垫面热力大促使云系新生,城市化导致的热岛效应,也是加大雨量的因素之一。早在2002年,美宇航局戈达德航天飞行中心谢泼德博士就发表过论文称,受热岛效应影响,城市地区气温有可能比周围郊区或农村高出0.56℃至5.6℃。这些多余的热量会破坏城市空气循环的稳定,并有可能促进降水云层的形成,使降雨量增多。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下垫面,地面热力比原先大。这导致城区气温难以回落,水汽无法流失。

在此次降雨过程中,正是由于地面热力大,产生对流运动,使得云系不断地新生和发展,加大了降雨强度。不过也有气象专家认为,城市化进程对降水的影响有着非常复杂的物理机制,因此,尚不能断言像北京这种特大城市,城市化进程是造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这次北京暴雨灾害给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影响,无论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因素,市政府都应该即使找到缓解这个问题的办法。同时应该加强北京的排水系统,使洪水暴雨来临时不会无法排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六

摘要: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的迁移能力得到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常见现象、生活活动与基本知识、基本规律相融合,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对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积极作用。更多地理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一、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学生提出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生活在南北方的人,为什么北方人的衣橱里的衣服反差更大?……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学生则能举一反三地举出其他一些例子,如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住房特征:北方的平顶屋、南方的尖顶房、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新疆的厚墙窄窗、东北的层层门窗,这些住房特征都深受气候的影响。

影响饮食:“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当然,还可以推而广之,讨论西方人和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的差异性及原因分析,让学生尝试触摸人的饮食习惯于气候之间的联系。

行的方面:适时让学生讨论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以及“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甚至与全球变暖与汽车数量的增长之间的联系等这些问题。

二、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学生学校生活的一些现象。

教室一个学期变动几次的作息时间表,其实也是很好的教材,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内容。如当学校更换作息时间表的时候,我在课堂中问学生:“为什么要交换作息时间表?”身边的事物与书上的知识有意识地联结在一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而且无意中也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大体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地理环境。而中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意识、地理能力的培养无不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自然地理环境的认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地理能力、的高低。所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然地理学应用能力,当然,从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地理环境入手,难度小,学生感兴趣。如学习地形知识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南溪区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推而广之,学习所有的自然地理知识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我区的特点,当学生获得了我区地形特征、气候特征,就能初步分析水文特征、土壤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对来的影响。

四、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从根本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经济发展,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例如:在学习关于城市形成的知识时,我给出宜宾市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讨论:有什么社会经济因素?对于宜宾的学生来说,这个话题很有吸引力,学生各抒己见。

地理与生产的联系十分密切。农业在地区间、部门间虽然差别很大,但都离不开当地一定的地理环境,而农业类型的选择及农业发展方针与措施的制定,都可以说是对地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体会地理对于生产建设的巨大作用,也是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例如,在学完农业后,让学生学生根据宜宾的农业区位因素讨论宜宾的农业地域类型,讨论内容是自己地区的经济问题,学生兴趣浓厚。观点很多……。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在他们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政策时充分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的需要,消除学生对学习地理的畏难情绪。

五、运用地理知识,解读“新闻联播”

把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内容,有选择地纳入到地理教学中,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积极意义。因为“新闻联播”中的每件事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联系,它贵在“新”,时效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普遍关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责任感。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神舟8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按预定地点安全着陆、超强台风“圣帕”来袭等等,使学生掌握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的知识,诱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而且使学生养成自觉关心国家大事、世界热点的习惯。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如识服务于生活。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盼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只有从生活中汲取养分,课改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必将对未来的基础地理教育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而且使地理成为一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学科。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七

摘要:

21世纪是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的世纪,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希望,也是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基地。围绕海洋权益和海洋资源的争夺已经激烈的展开,因此,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我国情况尤为突出,尤其是近些年来,与周围国家海洋问题多有冲突,并且国人“重陆地,轻海洋”的思想一直比较突出,正因为国民意识淡薄导致了我们国家对于海洋问题关注和处理上的不合理性。国民意识淡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是教育上的缺失,而影响最大的阶层是还没有完全形成世界观的学生。本文通过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海洋地理的知识,分析出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为日后的海洋地理教学方面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海洋地理;国民意识;中学生。

1前言。

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对待海洋的关注度越高,其就会越强大。在各国相应出台的海洋遏制政策中,中国的周围海域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我们国家拥有较长的海岸线。明确海洋观念与理论是国民应该具备的素养,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海洋地理教育可以使我们的中坚力量发挥最大功效。而明确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内容,也是国民提高海洋素质的一个必要条件。

2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的教学应是中学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1对学生自身发展而言归纳与总结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海洋地理教学方面的教学内容,海洋地理教育在教学中主要在选修当中,这种安排的不合理性造成了我国中学生只知道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而不知道海岸线的长度与海岛面积,例如钓鱼的岛屿事件,大多数都是看了新闻和上网查取资料才知道钓鱼的岛屿的大致的地理位置和情况。因此,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方面的教学内容,对丰富学生自身知识内容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除了我国的国土面积,海洋当中其他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识,例如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各国海洋情况等,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奠定基础。

2.2对国家发展而言我们国家海岸线较长,海洋面积较为辽阔,并且周围国家较多,因此与周围在国家海洋问题的矛盾较为突出,近年来的黄岩岛,钓鱼的岛屿事件已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不重视海洋安宁,就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国泰民安。“重陆地,轻海洋”这一思想跟不上世界发展的主流,注重中学生的地理课程中的海洋地理,不仅对学生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而且还可以在现代化的角度上“保家卫国”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

3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海洋问题不容小觑,不仅仅是为了资源,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正因为如此,海洋事业和海洋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和各国家的战略选择。而海洋地理教学更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步需要。

陆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与污染,海洋的利用就呈现在现代人面前,拥有大量资源的海洋因此就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海洋的权益是与海洋资源相连在一起的。因此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竞争异常激烈。我国有着18000公里的海岸线,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国家最大可以管辖以下六大海洋区域:港口,内海,临海,毗邻区,专属经济特区,大陆架等。据此规定,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岸线,其中岛屿有6500多个。我国海洋面积十分广大,并且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渔场,生物物种,海底矿物资源数量非常可观,因此,海洋开发成为我国新时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海洋的开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中学海洋地理课程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培养兴趣,开发海洋事业,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从而为日后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3.2丰富知识理论,立足于当下国际形势的需要。

一方面来说,地理在一定意义上应该包括陆地,海洋,天文等一系列方面。并且,海洋地理是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生进行海洋地理的教育是地理教学中完整性的体现,可以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强化头脑。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密不可分,世界各国已经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们国家虽是海洋大国,但不是海洋强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落后于世界各国。纵观全球来看,世界各国都在谋求新的发展,海洋是人类经济发展的载体,并且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因此,现代社会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大,世界各国对海洋的兴趣越来越浓,树立并牢固海洋方面的知识已经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危机意识应该越来越强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强化海洋意识,树立全球海洋观念,为海洋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这样还可以使得学生在日后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可以顺应时代潮流,跟上国际趋势,才可以立足于世界的发展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需要,我们才应该更加注重中学地理教学中海洋地理教学的培养。

3.3关注祖国领土完整,主权不容侵犯的需要。

海洋上的“争夺”既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和主权领土的竞争。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曾经的海洋强国,都在历史上留下过经济强国的痕迹,我国曾经的闭关锁国的海洋政策,导致我国经济上的停滞,以至于后期出现了被迫打开国家大门的屈辱历史。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可见海洋之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海洋方面的开发,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新上演,正是因为海洋上的不重视导致了经济上的倒退与领土上的不完整,主权完整得到破坏。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真正成熟,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也就是进一步培养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操,建立海洋部分是我国领土不可侵犯的部分。激励学生爱国情感和海洋意识可以有效的面对未来发生的一切类似于钓鱼的岛屿主权问题的情况。

3.4环境问题的改善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世界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造成现代人口急剧增加,人口出现了有大陆向沿海城市聚集,例如:旅游、工作、生活等。海洋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集聚,给海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比如,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生物数量的减少以及污染问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时刻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存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还处于上升阶段,并且处于发展中阶段,规模庞大的人口数量,国民素质较低,工业的发展,给海洋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造成海洋的过度开发,并且对其保护并未提供很好的措施,情况不容乐观。促进海洋方面的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的保护不仅需要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较高的国民素质,中学生的行为习惯正是出于形成阶段,加强海洋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可以为未来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相关的技术人才。尽管我国的海洋资源丰富,海洋面积广大,但我国需求量较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开发,没有考虑到日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有序的开展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是未来发展的必要途径,中学的教育将起到很好的奠定基础作用。

4结语。

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中学地理教学是中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地理教学顺应时代潮流,紧跟国际形式则是必不可少的重点部分,海洋地理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下一代高素质的公民,本文通过当前国际问题中突出问题,结合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海洋地理教学,呈现出了海洋地理教学的目的与必要性,希望可以在未来开展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申少云.中学海洋地理理念渗透与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明.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谷方为.初中生海洋意识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八

摘要:课堂导入是最为有效的切入课堂的方式之一,也是高中地理课堂上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导入因为方法众多,且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状态进行转换,所以被多数高中地理教师所青睐。只要在地理课堂中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应用,就能取得较为显著的导入效果。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导入;巧设悬疑;媒体渲染。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课堂导入是极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也是课堂开始的首要环节,教师要依照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课堂导入进行灵活的设计,使课堂导入在具备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共性,从而全面的将课堂教学进行激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三五分钟之内就集中起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之中,从而将课堂教学的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进而促使课堂学习氛围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正是由于课堂导入的灵活度极高,因此课堂导入的方式众多,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选出最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运用。

故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用的导入形式之一,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导入形式之一。故事有人物有情节,一般都较为完整的叙述了一件事或一个过程,最易被学生所接受,能够迅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其带入到和故事相关的情景之中,让学生受到全方位的刺激。高中生的思想已趋近于成熟,显得比较活跃,但是其好奇心仍然较为强烈,因此对故事的接受较快,反应也较为明显。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开始前,使用故事作为引导来进行课堂导入,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很好的激发,并将学生的想象力激活,特别是一些学生从来没有听过的陌生地理故事,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下子就将注意力放到故事上面来了,使学生不光是从故事从获取了一些和教学有关的地理信息,还激起了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投入的进行地理学习,对地理中的一些现象、概念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从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是有重要意义的。

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这一章的学习时,就可以《狼图腾》来作为开场,里面写了知青陈阵在内蒙的一些事儿,也写了人类不恰当的放牧、狩猎、农耕,导致草原荒漠化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主人翁陈阵多次随着牧民一起迁徙,就是为了找到新的草场,只是和以往不同的是,离开的草场并不是等来年恢复后再去,而是因为已经没有草,只剩下沙子而被荒废了。此时就可趁机告诉学生内蒙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从2009年开始,正在人们的治理下逐年减少,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这样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注意力,然后再听见教师讲内蒙古的土地荒漠化有所缓解,这就勾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地理知识有了继续探索下去的动力,想要搞清楚荒漠化的原因和荒漠化面积减小是因为什么。这个时候教师就能顺利地将学生引入到教材的讲解之中,让学生对“荒漠化”一词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学生通过教师讲诉的故事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内蒙古大草原绿色不是其唯一的颜色,还有我们大家都不喜欢看见的荒漠的黄色也同样存在于大草原之中,让学生开始对如何保卫大草原的绿色进行关注,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成功的激发,从而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就自然而然的'高了起来。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字,却倒出了学习的真谛,说明了质疑是学习的必要态度之一,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保持一定的自主思维能力,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听,也要敢于进行质疑,这样才能真正主动的学到知识,而不是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地进行质疑,同时也要巧妙的设置一些带有悬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质疑。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完成学习,在学习到相关的地理知识的同时,也丰富自己对于地理学习的认知。高中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要进行不断的学习,要抢在学生的前面对教材进行全面细致的把握,将教材搞懂搞透,从而对教材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并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其中,设置一些有悬疑的问题,诱使学生去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完成对地理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将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内化,从而将这些知识真正的掌握。当然,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悬疑问题设置时,要注意将问题落到实处,从地理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问题设置,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设置情况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让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问题的解决之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激发。

当前的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备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导入中,多媒体教学导入也是方法之一。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导入提供更多的可能,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导入材料的运用,在声光电的“三维”刺激下,迅速的进入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因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视频、丰富多彩的教学图片、奇妙有趣的教学文档等等,都能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所以学生能够更为有效的接受课堂导入的相关信息,并且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能够很顺滑的切换到课堂教学的状态之中。

例如,在学习《行星地球》的相关内容时,由于天体的可全面观测性较弱,学生无法较为直观的对天体进行观测,就更不用说对天体运行轨道的观测了。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导入的手段,用一段3d模拟的视频,将各大天体的情况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同时还可以以动态图形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天体的运行轨道,从而让学生能够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对天体进行观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该部分的知识。

一次优质的课堂教学导入,往往伴随着的是一次成功的课堂教学,正是课堂导入这一优美的乐章,才奏响了课堂教学的序曲,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课堂气氛得到全面活跃的同时,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十九

内容摘要:

自主创新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调查表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目前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中学地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着重探讨在中学地理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质量,改善中学地理所面临的现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地理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自主创新学习。

首先,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引导,创新就像种子,需要一定的环境,包括适宜的土壤、气候、科学的灌溉、施肥和培养,才能发芽、生根、开花、结果。教师就是要去创设这样的环境,一种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课堂,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他的看法和想法,要学会去理解别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应该是讥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更正错误,而不应该撒手不管,更不要取笑别人。并且在要求学生的同时,老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地理课上学生动起来了,思维活跃起来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其次,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法。

传统地理教学就是因为单调的形式让地理课堂枯燥乏味,学生难以体验生活中的`地理之乐趣。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地理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创新教法。创新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因此,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启发和引导,注意讲究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积极地思维,启发、诱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进行创新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该采取不唯一、有效性的原则,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开展辩论、自学讨论、动手画图制作、实验操作、多媒体、角色扮演、新闻发布、小老师上课,乃至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搜集资料、展示、汇报等等。例如笔者在讲到地图知识一节时,让学生画教室平面图或学校平面图;讲到人口部分时,除了让学生针对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充分发言,开阔学生的思维,还提供了一些有关人口问题的漫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独自去设计创作人口漫画,结果交来的作品还不少,并且有好几幅出乎意料之外,很有创意。

第三,运用激励机制,培养创新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参与讨论、讲解、提问、答问,各小组根据提问和答问的情况记分,开展竞赛,这种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情感,锻炼其创新能力十分有效。竞赛的内容和形式很广泛,如读图比读懂,画图比准确和创意,提问、答问比创新,思维比敏捷等等。

如笔者在讲中国分区地理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代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然后,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泒代表列举自己所代表的这个区的发展优势,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接着就让学生分别来指出对方区域的发展的局限并要求对方进行回答解决的措施。顿时,教室里是热火朝天,此起彼伏,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完全放开了。

第四,让学生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拓展创新的空间。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条横标:“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深刻地概括了西方的教学思想,他们提倡的教学是“活动课模式”,重视学生直接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借鉴于此,笔者在实验研究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和课外的比例,如让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地形模型,气象观测和星空观察,地理测定,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如社会调查、考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五,改变单纯的以分数为评价标准的状况。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环节,由于它对学习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对学习活动进行科学评价,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重要方面。新课标要求在进行学习评价的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和评价建议的要求注意把握好评价目标的多元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机制的过程性以及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针对性。在实验研究中,我们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的评价由课堂表现、作业、活动和检测四部分组成。课堂表现从学生上课时提问题、回答问题及其学习积极性来评价;在作业方面,我们采取自主性作业,创新地布置和完成作业,让学生不再有“作业难,难作业”的伤感。作业一般划分为必做、选做、自主设计三类;活动方面是看学生的参与度和在活动中的创新成果;期中、期末检测在学生的成绩中占一半的比例。在形式上我们也不仅仅只采取笔试一种,有口试(如谈谈一些地理现象:观点和原因分析)、小论文、绘图、小制作等等。

第六,更新教学观念,以创新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地理教育要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创新型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目前很多人认为地理教育是无创新性的,这是以一些教师狭隘的“创新性”观念为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就认为,一般的学生、老师和地理教育显然是与创新无缘,地理教育主要是一个学科知识的传递和学习过程,至于学校里的“创新教育”是在特殊的课堂中进行的。

笔者在攻读教育硕士时,一年的脱产学习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自学和听讲座,对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涉猎了关于自主创新学习的有关理论,借鉴了许多同行对这方面的实践研究;在实验中,再一次思考和实践,感到在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观念的重要性。

主要参考文献:

(1)梅桃源主编:《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1月。

(2)王雄、孙进、张忆育著:《历史地理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201月。

(3)陈澄主编:《地理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2月。

(4)卞鸿翔、李晴著:《地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年8月。

(5)裴新生等著主编:《地理教育中的思维·实践·创新》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月。

(6)王树声等著:《王树生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9月。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十

地理是研究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可以为我们探究大自然的奥妙,了解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地理可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都需要一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

1服饰材料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桑蚕生产适宜亚热带,浙江的杭嘉湖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重要的蚕丝产地。而太阳光照好的新疆地区是我国长绒棉的最重要产区。人们喜爱的羊毛衫与皮衣,原料主要源于我国西部牧区盛产的羊毛和各种皮革。

2服饰样式与地域特征有关。

在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雪域高原,我国藏族牧民往往穿一个胳臂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

3服饰变化与气候变化有关。

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人们一般都要准备几套与季节相对应的衣服,夏季男士的短袖衬衫、t恤与女士的连衣裙,春秋季的休闲装和羊毛衫,冬季的滑雪衫和皮夹克等。相反,在“四季无寒暑,遇雨便成冬”的我国云南昆明一带,形成了“四季服装同穿戴”的独特景观。

4饮食结构与水热条件有关。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5聚落形态与气温高低有关。

传统民居的样式、材料大多受当地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例如北美因纽特人用冰块作外墙;草原上的牧民为适应游牧的需要通常居住在搭卸方便的蒙古包里;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直立性好的特点开凿窑洞来居住;西南炎热的少数民族地区以竹楼为主。当今商品房的开发也要考虑很多地理因素,如居住的交通位置、周边配套设施的空间组合、周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居住区内部环境设计以及房子的朝向、采光、通风、层高、间距等因素。

6出行方式与地形有关。

人们的出行与地理环境密切有关。在高山峡谷中,人们利用峡谷之中的急流乘皮筏子漂流;在莽莽沙海里,骆驼成为“沙漠之舟”;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人们骑着骏马弛骋如飞;在江南水乡,人们利用船舶在江河上穿梭往来。人们出行,无论是旅游还是出差,都要根据天气与环境情况,决定出发时间与选择交通方式。

地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种不断变化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当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理是必然选择。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十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十二

在素质教育中,各门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各学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确对待每一门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地理是高中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在众多的高中学习科目中,地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之上,地理学习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试之前结合课本简单看看,记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即使学不会地理也没有关系。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着误区,导致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摆在地理教学的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能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地理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地理学习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没有给予学习地理的充足时间。及时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他们也是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进行机械记忆,不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认知及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由于高中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拦路虎,削弱了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影响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的事物他们最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以便于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再现地理现象,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处理加工之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可以把问题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理解知识时会感到更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加方便,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地理场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到兴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把众多的信息生动、有序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兴趣更浓。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识。单纯按照课本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就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空洞,脱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出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部分。在平时,教师还要多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热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我们不能单纯的评定哪种教学手段的优劣。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找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只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挥出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十三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1、自身构成特点。

(1)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2、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它是行星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

(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

(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2023年地理与生活论文(通用24篇)篇二十四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季度行政工作总结(优质16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制定有效的改进和提升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行政工作是项服务

    小班木头人游戏教案(精选14篇)

    小班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请大家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来欣赏一些小班教案实例,体验优质的教学资源。1.初步培养幼儿的

    2023年给某人的一封信分析(实用21篇)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世界,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和思维深度。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让我们看看别人的创作成果。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真诚地感谢你们带

    文学培训总结(优质19篇)

    培训工作总结可以促使我们反思和思考,提高自身的培训设计和执行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语文

    最新因为自信而成功范文(20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优秀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体验等,具备良好组织结构、合理论证和生动形象的写

    2023年踏着春的足迹(实用17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思考,还要注重文采的运用和语言的精准。看看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它们的写作特点和亮点可能会给你一些灵感。今天我们来到这里

    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优秀18篇)

    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和提升。我们可以从毕业论文范文中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一、开题报告的性质。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

    最新幼儿园安全演讲稿幼儿园安全演讲比赛(优质19篇)

    在安全演讲稿中,我们可以分享安全事故的案例和教训,以引起他人的重视和警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篇精彩的安全演讲稿范文,深入了解安全知识。各位领导,职工朋友

    最新新学期学校安全工作计划要点参考(通用13篇)

    学期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学习和工作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变化。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2023年我与大自然大自然的启示(精选17篇)

    优秀作文要有严谨的逻辑推理,避免跳跃和表达不清的问题。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作文,首先要确定一个清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