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

时间:2024-04-21 作者:曼珠

范文范本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参考性,是我们学习写作的重要素材。9.范文范本的阅读并不仅限于特定的年级和层次,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从范文范本中受益。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一

从李白生平所述的各种诗歌中,都能反映出他是一个追求个性自由的诗人,而且他极赋有才华,但是却怀才不遇,不禁心有所悲,更因为他个性的傲岸,为权贵所不容,放使得他对腐败的政治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种种遭遇使之感慨万分,方写下“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句。

整首诗形式自由多变,句式长短不一,并结合了楚辞的特点,使全诗朗朗上口,便于抒情。而且这首诗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用稍带夸张的手法将天姥山的清幽、壮美写的淋漓尽致。首段中,未出现任何一个描写天姥高大的字眼,却综合对比与烘托,将天姥描画得神秘且雄壮,颇有“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之势。

诗人也借梦境表达出自己所向往的仙人之境,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然梦醒之后,面对现实的残酷与黑暗,心情陡转,文也随之跌宕,全诗可谓波澜起伏,令人倍感其意。

其次,诗人选题极妙,用“吟”一字,既写出本诗的`体裁,又写出本诗的风格——自由浪漫,又有悲秋感叹之意,与其心境形成照应,带有点睛之意味。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7,出。

地是现今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身高六尺六,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创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二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名家点评。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生于7,出生。

地是现今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身高六尺六,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诗圣)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诗仙”因此得名。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三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四

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屈原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不少人为李太白那高度的夸张和丰富的想像而赞口不绝,他把浪漫主义推向顶峰。

我们在诵读的时候,由于诗人的感情和思绪发展变化很快,全诗的节奏也颇多变化,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我们要循着梦游的进度,展开丰富、奇妙的想像,将仙境与尘世、出世与入世、飘逸与沉重,一并交织在瑰丽奇幻的艺术境界中。

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和高峻,其中就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在这里,使用了陪衬、铺垫的手法,这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其次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他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小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其脚下。喜翼可蔽空的大鹏,更爱檐头私语的小雀。事实上,天姥山不过是浙东的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x,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境界。

诗人在描写天姥山时,用了想像的艺术手法,像天马行空一样无拘无束,随着想像羽翼的飞翔,在笔端展现了变化万千的景象,创造出了和丑恶现实对立的神奇壮丽的境界,炫人眼目,动人心弦,令读者读后跌x起伏,回肠荡气。

诗人转触笔锋,他的消极避世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其讥讽现实,却又不像屈原般愤世疾俗,从太白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有儒家的积极用世,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语,蔑视权贵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更能明确其入梦的真正缘由和提及谢公的用意。

全诗的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着一句表现的更明显。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看到了青莲蔑视权贵,追求生活的理想和精神。他之所以向往神仙的时间,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社会,踏上漫游的旅途,政治上遭挫折的愤怨仍郁结于怀,在诗末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呐喊和向往。

翻开泛黄的丹青古卷,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青莲的超尘脱俗和神奇飘渺,让我久久不忘其余韵。

文档为doc格式。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五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鉴赏。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这首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还应该注意,作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他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种诗体,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于旧体诗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种。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还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穿,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这是十分恰当的。(刘国正)。

本诗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为了借惜别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态度,诗人构思出一幅梦游奇景,塑造出—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楚辞的风格,加重了诗的浪漫主义色彩。再把这些与当时丑恶的现实加以对比,才回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来,几乎是天衣无缝。这奇特的构思是运用了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无怪乎杜甫评论此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六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名家点评。

《李太白诗醇》引谢叠山语:“此太白避乱鲁中而留别之作,然以游仙为是,以游宦为非,盖出于不得已之情”。

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七

中国的诗歌早于绘画,古典诗歌的艺术成就给中国绘画带给了肥沃的土壤,很多中国画都取意于诗,或者干脆是为诗作注,描摹诗境。宋代的宋迪,提出了自然景色的八个题材:平沙落雁、远浦归航、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汀夜雨、古寺晚钟、渔村落照。这些都是中国古典诗歌最常见的情境。但是诗本身却是对生活形象的概括,它来自生活,诗歌展现的就是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体会诗歌所展现的优美画境。

美总是以生动可感的形象出现的,这是美的第一特性。美更多是形式,是直观的。因此马克思才说眼睛对美的追求最坚决。诗人李白十分擅长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他的如巨笔把它描摹刻画出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仅十四个字,却塑造了一幅意境开阔、情意深长的送别画面。在那里,我们似可看见画面中友人渐行渐远,诗人却依然翘首以望的怅然身影。《梦》一诗中也不乏这样的句子:“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诗人运用比较与夸张,写出天姥山之巍峨高耸,直插云霄之势如在眼前,使人不敢逼视。而末句以拟人手法反衬原本高峻的天台山应对天姥,如小孩在作拜倒之势,恭敬之态使人不禁莞尔,也不禁对天姥山产生崇敬之情。这样的`笔法相比于任何一幅高山奇石图也不逊色。对诗歌中类似的美的画面的赏析,“不仅仅令人怡情悦目,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促进人的性格全面发展,开拓人的思维。……从而净化了人的心灵。”(陆一帆在《美育丛书》)这是欣赏《梦》一诗的美学价值之一。

二、诗的情感美。

形象的美是种外化,它还依靠于人的主观感受,内化为某种审美情感。审美不单要体会形象之美,更要融合自己的感情构成审美感受、审美决定。这就要求审美者要透过直观、外在的形象去探寻内在的情感。《梦》一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里除了有伫足半山,远望海日升空、天鸡高唱的辽远、空旷的意境美,更有一种豪情勃发,壮志凌云的情感蕴含其间。结合作者的遭遇,他当时初到长安,带着满腔抱负,也最后能被皇上赏识,青云直上,岂不是雄姿英发,意气风发?而之后群小谗毁,无奈骑驴出京都,一时之间前路无定,岂不是“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诗人李白的《梦》一诗在情与景的融汇表达上也创造了美的典范。

《梦》的情感美还表此刻其跌宕起伏的旋律美。诗人李白生性自由,追求解放,因此他的诗在感情的表达上也如朝日,如滔滔逝水,不可阻抑。在诗歌写作上,也是不拘形式,表现其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感情。《梦》起句情感苍茫,意境渺远,仙山之美却渺不可及,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在此语中一览无遗。继而想及尚有天姥可到,情怀顿时激昂不可抑制,连续用四个句子极力渲染天姥山之雄奇高伟。“因梦”成行后,他沉浸于剡溪美景之中,攀登至半山腰,又不由为所见的壮阔景观所激荡。暮雨将至,熊咆龙吟,林栗巅惊,令读者的感情也随之沉郁凝重。至此情感由渺茫而激昂而宁静而高昂又沉郁,已有数转,但作者并不就此收束,继而随电闪雷鸣创造了最瑰奇最绚烂的想象。诗人描绘了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神仙世界,可谓惊心眩目,动人魂魄,情感更是排山倒海而来,难以抑控。但是忽而梦醒,无限寥落,情绪大起大落,起承过渡,全无痕迹。这时诗人的感情本已沉至谷底,似乎再不能昂扬了,但末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又如奇峰突起,一种不卑不屈的巍然正气冲天地而出。《梦》这首诗正是这样把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与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地结合起来的,体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三、诗的气质美。

中国的儒家文化历来注重“温良恭俭让”与“文质彬彬”,而“道”家思想则推崇修身养性,因此“弱美”、“静美”则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相对的对“力美”、“壮美”的追求与表现则显得较为薄弱。就女子形象而言,从《诗经》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到汉乐府中“纤纤作细步”的刘兰芝,到杜甫《丽人行》中“态浓意远淑且真”的杨贵妃,到现代“始终微笑着”的刘和珍君,无不是娴静温柔的。从琴棋书画”的文化传统的深入人心,到对名士风流的景仰,到对家庭和美、田园理想的追求,无不是寻找一种人生宁静境界。诗歌的气质追求与文人的文化心态的深层结构是适应的,诗人李白深受儒”、“道”思想影响,他的诗当然也会打上这种文化品格的烙印。《梦》一诗,虽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瑰丽想象与昂扬气势,但其最根本的气质却是沉静、飘逸的。经历了政治大失败的李白,对人生作了深刻的思考,最终他认识到在一个不正确的时代里,个人的理想是难以实现的,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反抗便是蔑视权贵,鄙薄富贵,“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拟古十二首?其九》)他决意“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诗人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对“弱美”、“静美”的追求,不免有消极的嫌疑,但对一个时代中的人物的评价应站在他所处时代的思想高度来评析,过高的要求显然是不客观的。而这种文化品格对社会的安定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浮躁的时代容易滋生急功冒进的情绪,这对于和平社会来说未必是好事。而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弱美”、“静美”的文化品格能够透过抒发忧愤郁悒,从而冲淡个人不幸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更为人的伦理构造带给了美的表现形式,构成儒雅、沉静、含蓄、飘逸、从容、开阔的优美气度与风格。这也是欣赏《梦》一诗时所能看到的审美价值。

美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是为提升人的素质服务的,在欣赏《梦》一诗时,对形象美的鉴赏,对情感美的把握,对诗气质美的定位,都有助于我们自身素养的培养,这正是我们挖掘《梦》一诗审美价值的好处所在。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八

这座诗人梦中的天姥山,在诗人笔下高耸云天,直插云际,从而憧憬能够“到此一游”。由此,诗人之梦就有了现实的基础。诗人对天姥山的神往,正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人的浪漫情怀在这里得到了完美体现——开启了“梦游天姥”之旅,一幅又一幅绮丽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不知不觉中追逐着诗人的梦一同入境。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一个“欲”字表达出诗人李白本无此“梦”,“梦”,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天姥山如诗如画、美妙绝伦的奇景就是诗人心中向往的仙界,是没有世俗肮脏的净土。这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圣地怎不叫诗人“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得以“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梦吗?红日在半山腰悬挂,天鸡在晴空中啼鸣,“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浪漫写实的手法写出了天姥山真乃神仙世界也,诗人也是醉了,不知路往何处去了。

虚幻的梦境其实是诗人现实的写照,接下来的梦境曲曲折折,有如诗人的一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对于权贵的抗争,是对于郁郁不得志人心声的倾吐,在那个年代,有多少人怀才不遇,有多少人屈身权贵,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没!诗人李白大胆地向封建帝王说“不”——“安能”很好地体现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从此,一个孤高自傲,豪迈奔放的“诗仙”流芳后世。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九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绍兴大都市的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魏晋贵族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名人点评:

2,唐汝询《唐诗解》云:“将之天姥,托言梦游以见世事皆虚幻也。……乃知世间行乐,亦如此梦耳。古来万事,亦岂有在者乎?皆如流水之不返矣。”

3,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云:“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

4,《唐宋诗醇》卷六:“七言歌行,本出楚骚、乐府,至于太白,然后穷极笔力,优入圣城。昔人谓其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咏之使人飘扬欲仙。而尤推其《天姥吟》、《远别离》等篇,以为虽子美不能道。盖其才横绝一世,故兴会标举,非学可及,正不必执此谓子美不能及也。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翻译。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一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3.如何理解“留别”?

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

(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李白。

眼中梦中。

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二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李白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创新出奇、别具一格的留别诗,而不是什么记梦诗、游仙诗或其他什么诗。该诗表现的是作者辞别友人、往赴吴越时的情感变化和心态意识,梦游在诗中只是一种表达作者留别心绪的表现手法,是一种虚拟的幻境。文章认为,就留别的题材内容而言,此诗并无超常新奇之处,全诗紧扣留别主题,逐层展开,表达的无非是与友人告别的话头,写出了道别的地点、别后的行程、到达的目的地以及内心的愿望。但在艺术构思方面则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诗人一反描述留别情景的传统写法,而选用表现行人心灵意识的方式,并且不是静态地直接地描述留别情感,而是动态地委婉地表现心态意识的变化过程,使作品既体现出浓厚的温柔敦厚的诗歌传统,又涵纳着新颖奇妙的艺术创造。文章认为,此诗成为名作的重要原因一是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别具匠心,二是在艺术表现上的推陈出新,三是在境界构造上的大胆创新,四是在文体运用上的勇于革新,五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六是体现了自由独立的人格精神。

一、本诗主题:留别而非记梦。

李白此诗写的什么?或者说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唐迄今,多有视为记梦诗、游仙诗者,甚至有人认为是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沆《诗比兴笺》)。这些意见,虽各成一家之言而又实在难避片面穿凿之嫌。

笔者认为,弄清本诗的主题可从两方面人手:一是题目,二是全诗的整体内容。题目是作品的眼睛,成功的作品总是紧紧围绕题目展开,而作品的内容又高度浓缩和凝聚在题目中。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题首先就反映在题目上。该诗题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由两层意思或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梦游天姥,一是留别,这两个内容通过吟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前者是吟的内容,后者是吟的目的,二者之间又有主次之分。梦游天姥是本诗重点描写的内容,但并非本诗主旨,而留别才是诗旨所在,才是题目的重心,这是本诗创作的起因,也是该诗写作的目的,是作品表现的核心主题。关于全诗的内容,无需详作剖析,只看诗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一句,足以知道是为留别而作,方东树说留别意只末后一点(《昭昧詹言》),即由此句而发。另外,该诗宋代刊本一般都在题下注云一作别东鲁诸公,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河岳英灵集》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乃将二题合一,均可佐证是一首留别诗。

留别是诗歌传统的表现题材,它以情感交流为轴心、为生命,以心灵沟通为目的,一般抒发友谊、留恋、惜别,或表达开导、劝慰、理解、鼓励、愿望、志趣,等等,总之以抒情言志为宗旨。李白也未超出这一樊篱。但李白笔下的留别往往奇采焕发,多具变化。诸如他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清新隽永,活泼自然;《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生动形象,轻快明晰。然而,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截然不同的另外一种风格。由于作者抒发的感情因特定的环境及其艺术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的变化而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状态,如不仔细体察,详加剖析,则易被雄奇虚幻的意境导入误区。记梦、游仙、寄意去国离都诸说就是如此。

二、构思追绎:拟梦以写别绪。

题目已定,怎么来写是体现作家艺术气魄、艺术腕力的重要方面。李白的这首诗正是首先在整体构思方面表现出非凡的创新出奇之魄力。诗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留别的界线,遵守留言道别的常情常理,将被送远游的对象作为表现的主体,一方面诗人又不去正面地描述分别场面、抒发友情,而是采用了直接与间接结合、重在迂回委婉的表现方法,表达对友人挽留的感谢及深厚的'友谊,通过自己心态情绪的变化,表现对友人依恋的慰解,尤其是以拟梦的形式抒写别绪,构造雄奇迷离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前人评点,多赏其句段,或称其接连,而对整体构思的审视剖析则极为少见。此诗在结构方面,有三点值得注意。

其一是诗的开头四句为破题之笔。发端即言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东鲁近海,故言海客(李白《赠崔侍御》有故人东海客之句),此是与之留别的友人,同时点出了留别的地点。《十洲记》载: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历史上的秦始皇、汉武帝都曾梦寐以求,派人去寻长生不老药,无一成功。谈瀛洲、信难求透露了东鲁诸公曾盛情挽留诗人,邀其同游海上,共寻仙境,而李白则婉言逊谢,遂有越人语天姥之句,表达了辞鲁往越的决心和意向,自然地将诗笔引向了天姥。实际上诗的起句就点出了创作的动因,紧扣留别下笔。但由于这种开头法创新出奇,高雅不俗,被动接收的读诗方法往往难以追寻作者的思绪,故连方东树这样的学人也感叹陪起令人迷(《昭昧詹言》)。明代胡应麟曾谓此诗无首无尾,窈冥昏默,其言虽非甚确,却道出了他读此诗的感觉,尤其无首二字正道着了该诗开头以突如其来之笔写尽千回百转之意的妙处。信难求、或可睹如同戏剧中人物的内心道白,表达的都是诗人的主观判断,体现出选择的倾向性。其二是诗的结尾五句为揭题之笔,回应全篇。别君去兮何时还,既揭示了题目又照应了开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脍炙人口的警言名句,不仅收束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歌开头顿入的沉重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其三是中间部分的梦游天姥,这是全诗的精华和主体,也是作者匠心独到处,故最能吸引读者,也最易迷惑读者。解开此诗奥秘的关键即在此一梦。

梦是文学作品常见的题材和内容。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明代戏剧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元代杂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草桥惊梦等,有口皆碑。宋代诗词中更是俯拾即是。辛弃疾感慨国事遂书《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爱国诗人陆游的记梦之作多达上百首,《楼上醉书》三更扶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书悲》谁知蓬窗梦,中有铁马声,感人肺腑,脍炙人口。如果仔细琢磨一下文学作品中的梦,其实内涵并不一样,至少有实梦与虚梦之分,而后者则往往是一种虚拟、虚构或者幻想、理想、梦想。研究作品需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那么,本诗中的梦是实还是虚?是记梦还是拟梦?

当作者在运用夸张、渲染、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描述了天姥的雄奇之后谓我欲因之梦吴越,接着叙述了梦游天姥的全部历程和所见、所闻及所感,且又有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的诗句,从梦因、梦游到梦醒、梦感,顺序写来,不仅意境动人,而且情节完整,给人以确有其梦的感觉。但是,只要我们联系全诗内容和留别主题,搞清梦在全诗中的作用,梦的性质也就昭然若揭。

诗的主题既然是留别,内容自然与留别密切相关。而梦一般是人的潜意识反映,往往表达怀念、思念或向往,在时间上多具以往性、过去性的特点,正如杜甫《梦李白》所言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如果李白诗中的梦境内容是与留别的对象密切相关,就是对诗歌主题的直接表达。然而,梦游天姥与东鲁诸君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没有直接的联系,更何况在友人相送的留别之际,也不会有做梦的条件。结合全诗来看,此诗梦境至少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将要往游的目标,由于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向往,此处表达的只是一种憧憬之情。简言之,游天姥不过是诗人的虚拟,这里的梦也只是虚梦、拟梦,而不是实梦、记梦。因此,这里的梦在诗中就变成了一种表现手法而成为诗人创新出奇的重要体现。诗中的梦,是诗人心绪情感的载体,是诗人道别的内容与话头。它反映了诗人仕途失意之后,向慕古贤而希求知音、倾心佛老意欲超世脱俗、陶醉山水以达物我两忘的心态,也传达了诗人的志趣和意向,成为诗人辞鲁往越的理由。由此,梦游天姥与留别就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前人谓太白诗虽若升天乘云,无所不之,然自不离本位(刘熙载《艺概》),于斯可见。《唐宋诗醇》称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正是看到了梦在全篇中的地位与留别的联系。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三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四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译文。

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绍兴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绍兴,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琴,鸾鸟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文学赏析。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中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就是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中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四万八千丈。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后一段。这一段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五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诗人说:海上回来的人谈起过瀛洲,那瀛洲隔着茫茫大海,实在难以寻找;越人谈起过天姥山,天姥山在云霞里时隐时现,也许还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国古代传说,东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莱,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现在浙江绍兴一带。“信”,在这里当“实在”讲。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岳”,指我国的五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赤城”,是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因为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实有一万八千丈。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句开始,诗人就进入了梦境。从这里到“失向来之烟霞”一大段,写的都是梦境,是全诗的主要部分。

诗人梦见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间飞过镜湖,又飞到剡溪。他看到:谢公投宿过的地方如今还在,那里渌水荡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谢公”,指的是东晋诗人谢灵运。谢灵运喜欢游山,以写山水诗著称,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过。谢灵运在登天姥山的时候,曾经在剡溪这个地方住宿过,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诗句。

接着,李白写道:“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这里的“谢公屐”,指的是谢灵运特制的一种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齿,上山就去掉前齿,下山就去掉后齿,这样走着省力些。“天鸡”,是古代传说里的一种神鸡,相传住在东海桃都山顶的一棵大树上,天鸡一叫,天下的鸡都跟着叫起来。诗人说:他穿着谢灵运特制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连青云的石阶。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东海的红日在半山腰涌出,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这样,从飞渡镜湖到登上天姥山顶,一路写来,景物一步步变幻,梦境一步步开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浓,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在千回万转的山石之间,道路弯弯曲曲,没有一定的方向。倚靠着岩石,迷恋缤纷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写得有声有色。这里采用了楚辞的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到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突然间景象又起了变化:在我们面前,霹雳闪电大作,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着的金银楼阁。且看:“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里作者接连用四个四言短句“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节奏参差错落,铿锵有力,把天门打开时的雄伟声势,充分地写了出来。“列缺”就是闪电。

在天门打开以前,诗人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色彩和惊天动地的响声,而天门打开以后,景象又是一片光辉灿烂,壮丽非凡。这样,前者就对后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诗的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着,神仙出场了:“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裳,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凤在拉车。梦境写到这里,达到了最高点,诗人的幻想真像“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任意奔驰。

读着这些迷人的诗句,好像是在欣赏色彩鲜艳、变化莫测的童话影片一样,是那样富于魅力,那样引人入胜。使人读了心往神驰,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梦不长:“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唯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听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读诗,尤其是读古体诗,全篇的波澜起伏是应该注意体会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六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1、瀛洲:神山名。

2、信:果真。

3、拔:超越。

4、赤城:山名。

5、列缺:闪电。

6、摧眉:低眉。

【韵译】:

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

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

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

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

天姥山高耸入云,象横卧天际,

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

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

面对天姥山,象拜倒东南偶下。

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

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

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

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

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

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

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

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

山中尽是?岩,道路千回万转,

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

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

深林为之惊?,峰峦火之抖颤。

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

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

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

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

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

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

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

云神们以彩虹为衣,以风作马,

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

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

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

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

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

醒来时看见的,身边唯有枕席,

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

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

万事从古都象,东去流水一般。

我与诸君作别,不知何时回还?

暂且放养白鹿,在那青崖之间,

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

我岂能低头弯腰,去事奉权贵,

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评析】。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七

学习把握欣赏诗歌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自主鉴赏的能力。

诵读全诗,讨论交流,结合背景与意象气氛,欣赏艺术特色与作者情感,学会独立鉴赏、概括、表述。

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品味欣赏、归纳实践。

1课时。

一、诵读全诗,感受意象气氛与情感。

二、琢磨词句。

信语或拔(出类拔萃)因殷惊列缺雨烟鼓且须。

三、简述分析,能力养成。

1、首段背诵赏析。

表现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

作用与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2、二段背诵鉴赏。

时间线索推进梦境描写:夜渡、到达、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空间转换写景抒情:岩路、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太姥山胜景。

青云、水烟、霹雳、洞天、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之人)——仙境降临。

过渡句及感情:梦境美好终归短暂,现实残酷无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对。

3、末段背诵欣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消极?

所有快乐的事情总是稍纵即逝的,自古以来,功名利禄总如流水般不可长留。

表面上看是对人生的悲观厌世,实际上这是李白对世事的看破与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语,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字有姑且之意,应是作者对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声的真实流露。作者不愿阿谀侍奉权贵以换取功名,所以只能暂时游历山水以派遣怀才不遇愁绪,姑且以此等待时机。

全诗主旨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不羁、蔑视权贵、淡泊功名、追求自一由。

四、迁移拓展。

1、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来,转而游历山水?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欣赏与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丽诗歌(优质18篇)篇十八

诗境虽奇,脉理极细。略作梳理,可见梦境四景:

“我欲固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这里展示的是梦中第一景,朗朗月色,澄碧湖水,漾漾渌水,清亮猿啼,构成了一幅清丽恬静的幽美画面。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段移步换形而变化迅疾。石径通云,海日升空,天鸡高唱,山花烂漫,似已见到光明而仍在暧昧之境。这是梦中展现的第二景。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但随着夜晚的降临,诗人梦中的见闻已是熊在咆哮,龙在吟啸,而且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在急骤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的水面腾起烟雾,置身这样的.环境,令人感到身居高危之地而毛骨悚然。可用阴森恐怖来形容这梦中的第三景。

第四景:“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如果说前面仅仅是诗境的奇异的话,那么这接下来则是光怪陆离,梦境也随之进入高潮。刚才虽是令人惊憟之境而举目所见,依然一片宁静。紧接着便写到山崩地裂之声,仿佛《天方夜谭》中的石穴洞开一样,一幅奇异而璀璨的景象呈现在眼前,由晦暗突然转为光芒万丈。古人说山中别有洞天,这一景诗仙有意识地把它形象化了。既有奇丽的形象,又有色彩的描绘,且有舒卷的情域,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诗人因情设梦,精心描绘了四幅精彩的画面。品读诗歌意境,联系诗人经历,笔者认为,梦中所展示的一切决非偶然,似乎是诗人生活遭遇的真实反映。李白二十五岁时,“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访太原,开始了以安陆(今属湖北)为中心的十六年游历生活。此阶段,诗人可算是自由自在,对现实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憧憬。梦中第一景正是此阶段诗人生活的诗意化写照。天宝元年,李白因友推荐,应召入京,供奉翰林,起初诗人可谓“仰天大笑出门去”、“春风得意马蹄疾”,深得唐玄宗的青睐,这一短暂的时间可以说是诗人政治生涯中最壮美的时刻,难怪诗中出现了“海日”、“天鸡”那种壮观雄奇景象。但是李白那种傲岸的性格,是不为权贵所容的,后遭受高力士、杨国忠的谗害,唐玄宗疏远了他。天宝三年(744),他被迫离开长安,这是诗人人生经历中的低谷地,诗中所描绘的阴森恐怖之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现实生活的黑暗。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有“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美好愿望,但是他的美好理想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促使他追求梦寐以求的乐土,这就是他梦中追求的第四景。因此,我们不妨说,梦中四景是诗人人生旅途的曲折再现。诗人的那种高于生活的浪漫主义的奇特想象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

诗人写梦中诗境,其神奇瑰丽的场面固然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神奇瑰丽的背后还有着若隐若现的恐怖的阴影,这正是诗人在现实社会中因四处碰壁而精神压抑的诗化反映。这梦中四景看似写仙人世界,实则是诗人二入长安后,在政治上屡受挫折的投影,隐晦曲折地反映了他迷惘于“出世”与“入世”间的心理矛盾。我想,学生在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时,如果能把李白的这些人生经历融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中,不仅会理解这一点,而且会深刻地体验到诗人嶙峋直立、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活于世的一腔悲愤。

相关范文推荐

    护士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范文(20篇)

    护士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跟随医学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如果你还不知道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护士工作总结,不妨看看以下的范文示例。答:(考察对公文的一般理解)一般

    教师的工作总结(实用15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了解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和责任,为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指导。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大学生活写作技巧(优质18篇)

    范文范本是指一篇具有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起到借鉴和参考的作用。如果你对写作感到困惑或者找不到灵感,不妨先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教育工作者微博活动策划书(优秀12篇)

    活动策划还需要考虑安全和风险管理,以确保参与者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活动策划范例,欢迎大家参考。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

    提升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专业16篇)

    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常见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更进一步地掌

    学生作文批注技巧范文(19篇)

    作文是小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生作文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写作的启示。1

    大学趣味运动会的活动策划与执行(精选17篇)

    活动策划需要与各个相关部门和合作伙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份集中了多个优秀活动策划案例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启发。

    学生主持开场白的元旦晚会(专业15篇)

    主持词应该体现出主持人的自信和对议题的了解,这样才能够给听众一种专业和可信的感觉。市场上有许多优秀的主持人,我们可以从他们的节目中汲取灵感和启发,提升自己的表现

    教育行业数据分析(模板12篇)

    范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了解不同类型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写作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1、融汇财富生活——金银猫。2、

    银行金融知识指南大全(21篇)

    银行是一种金融机构,主要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等服务,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银行业务操作规范的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为进一步做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