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调查问卷 农民增收新业态调研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影墨农民增收调查问卷 农民增收新业态调研报告(优秀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篇一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中心任务。前些年,**县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9元,比上年增加424元,增幅达21。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抓住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精心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力争农民人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挖掘“特色”潜力,建好基地促增收

特色就是生命力,就是竞争力。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的特色,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多”的独特优势,建好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一是扩大基地规模。按照“扩面积、攻单产、上品质”的要求,着力做强做优柑桔产业,重点抓好扩园、改品,培育高产示范园,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争取柑桔总产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3亿元;大力发展有机茶和良种茶,力争茶叶总产达到11万担,产值达到1.2亿元,建设全国有机茶生产大县和湖南茶叶第一县;稳定高山蔬菜面积,扩种城郊蔬菜,建好刘家坪、中渡口和南台山三个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力争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产值达到1.2亿元;按照“科技兴烟、政策扶持、扩大面积、提高品质”的`要求,合理布局烤烟生产基地,使烤烟扩种到2.5万亩,产量达到6万担,建设全国烤烟基地县;依托双佳农牧、九峰实业和北山牧业进一步发展家禽、生猪、马头羊三个亿元养殖产业,重点培植养殖小区,力争出笼家禽万羽、出栏生猪75万头、马头羊产业有较大发展。二是建好种苗基地。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的方式,建好国家级柑桔无病毒苗圃、无性系良种茶繁育中心、草食动物良种繁育基地、生猪良种繁育基地、家禽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搞好良种牛羊的杂交繁育,推广二元母猪、三元杂交猪,加快全县种养业的品改进程。三是改善基地条件。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集中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基地,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地抗灾能力,保证农民旱涝保收。

二、挖掘“龙头”潜力,依托带动促增收

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近年来,**县农业龙头企业有所发展,出现了2家省级、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67家年产值过百万的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但与先进地区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要进一步把发展农业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大举措,切实加大领导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抓技改,解决农业企业层次不高的问题。大力扶持主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大宗农产品由初加工为主向以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二是抓发展,解决农业企业规模不大的问题。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企业、大老板投资兴办农业企业,积极为其提供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用地优惠和贷款优惠,力争每年每个产业新发展或引进1家以上产值过千万元的农业企业,确保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升。重点要发挥柑桔加工企业的作用,推行“三分两扩”(分级采摘、分级销售、分级包装、扩大加工、扩大出口),力争柑桔商品化处理率达到40,出口由达到3万吨。三是抓机制,解决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的问题。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是农民增收面临的难题,也是农民增收的关键。要充分发挥服务与引导作用,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行之有效的模式,学习双佳模式,推介双佳经验,形成双佳效应。

三、挖掘“市场”潜力,搞活流通促增收

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篇二

今年,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几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7年,我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68元,较上年增加1708元,增长21.2%。村集体收入实现477.88万元,比2017年增加45.88 万元,增长 10.6%。

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一是依托棉花主产区地缘、资源优势,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发展工业。目前全镇有棉花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棉花60000余吨。二是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企业为农业良性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延伸。面粉、食用油加工,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规模逐年扩大,效益稳步提高。积极扶持新型产业,塑料制品成为我镇又一新型工业产业,现有大型塑化企业4家,年加工农膜 1500吨,滴灌带10万件1200吨,管件150万件,塑料制品加工销售市场已初步建立。三是依托思远、天鹰棉业等企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途径,截止2017年,我镇已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人次,转移劳务收入达500万元,人均4200元 。2017年全镇工业增加值为8241万元,个体工商户已达到 612家。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

断扩大。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

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关于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篇三

一、本村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五丰村位于杭州湾南岸,地处桥头镇西北部,东与本镇丰潭村接壤,西与逍林镇比邻,南至329国道,北坻新浦镇,总区域面积30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035亩,林地面积596亩。全村共64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2329户,共604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353人,占总人口的72%。五丰村交通便捷,陈宅路和吴山西路南接329国道,北通中横线。横贯全村600多米的中横线,将五丰的交通融入了慈溪市“四横十纵”的交通网,东距宁波北仑港仅40公里、宁波栎社机场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西离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通车,使北至上海的行程时间缩短至两个半小时,完全融入了长三角经济圈。

人口人数远远超过了户籍人口数。遍地开花的鞋业制造衍生出了专门的电瓶车运输工人,大量的个私工厂及大量流入的外来打工者,刺激了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饮食服务业,商业服务业、房屋租赁业、劳动服务业、教育服务业等,紧紧相环的产业链促进了五丰经济的快速发展。村辖区内有银行分理处一家,村级规范化农贸市场年交易额千万以上,三江超市等综合性超市两家,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传统的化纤厂经营规模较大,除了要引进大量的一线工人之外,还引进了中高端人才。实际上,经过了十几乃至几十年的原始资金的积累,大批的村民已经从当初的一线工人转化成现在的企业经营户,全村企业红红火火。现有化纤经营户20多家,部分企业规模较大,经营者既是老板,又是技术骨干。

消费,2017年每亩净收益达1万多。

快速增长的经济,刺激了各个层面的消费,特别明显的是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大增加。原有的令人望而怯步的“贵族”学校----私立学校,现在成为了学龄儿童的最佳选择。在抽样调查的10户普通家庭中,有意愿就读私立学校的竟然达80%以上,就读于农村学校的,家长也纷纷选择各类培训学校,培养孩子的各类兴趣爱好和特长。孩子是未来的主宰,现在的教育是未来的教育,是未来的希望。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个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占家庭收入总和的1/4以上,从对孩子的教育可以看出整个村民素质在不断提升。在村集体经济适当补助下(每个村民补助20元,65周岁村民补助60元)农村合作医疗在2017年取得大幅提升,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6%以上,各类社会保障参加人数仅2017年增加人数就达200多人。农民转移性收入明显增加。

《五丰村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篇四

受国际金融金融危机影响,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量减少,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社会就业压力加大。为积极应对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我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帮助返乡农民工重新再就业或创业,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力保全县就业形势的稳定。

一、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民工返乡现状。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76.38万人,农村劳动力48.2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26.1万人,输出到县外13.8万人。主要的外出务工地区为长江三角和珠江三角地区,占总劳务输出人数的77%。据本次在全县范围内对外出务工返乡的调查结果,截止1月底,我县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共返乡36156人,其中因此次金融危机导致裁员返乡13190人,占全县劳务输出总人数的9.6%。可以看出,金融危机已经影响我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返乡农民工的数量仍将有扩大的趋势。

二、采取措施,提前应对新形势下的就业压力。

我们针对当前面临宏观经济影响就业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一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方面积极寻求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切实做好稳定就业工作,我们成立了**县返乡民工就业工作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掌握我县农民工返乡动态情况、人力资源供需变动情况,制订应急措施,帮助返乡民工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二)建立报告制度,实行动态监控

为加强对劳动力转移的动态管理,我们建立了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返乡的长期监测制度。通过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劳动保障服务站对本辖区的返乡民工随时进行摸底、登记,定期上报。随时掌握全县的农民工返乡状况。对一次性返乡超过100人、一天内返乡超过1000人的,立即启动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上报县政府和市劳动保障局。

(三)主动搜集本地企业的用工岗位。

采取“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全面细致的掌握本地企业,特别是中小困难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做好人力资源供求监测分析和用工调控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和信息发布宣传栏、电子大屏、手机短信发布等方式多渠道发布信息优势。依托**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等新闻媒体发布单位招聘信息、个人求职信息和招聘会信息,让用人单位和求职者能有更多机会和途径了解就业信息,使返乡的农民工能与用工企业及时对接。大力开展服务项目多、服务态度好、服务水平高、服务质量优、服务效果实的大中型招聘会,春节前,我们召开了2次返乡民工的专项招聘会,共召集了86个企业,提供2000余个岗位,当场匹配成功800余人。2月24日,我们联合无锡、徐州市的劳动保障部门,组织了年春季返乡农民工招聘暨南北劳动力交流大会,此次招聘大会,182家用人单位提供了11211个就业岗位进场招聘,吸引了1.5万名求职务工人员,现场达成就业意向4612人,有效地促进了我县返乡民工的就业,得到了省、市劳动保障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全面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

一是对返乡民工和本地企业失业人员开展基本素质的培训。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聘请教师、发放教材,对现阶段企业经营困难而被裁减的人员进行心理疏导,讲解择业知识和必备的务工常识、法律法规。二是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努力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格局。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应该把金融风暴引发的民工返乡的不利影响看成是培训人员、提升素质的有利契机,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从营造创业培训氛围、保证创业培训质量、强化创业培训服务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创业者的创业水平和创业成功率。通过培训返乡民工促进就业升级。

(五)搭建创业孵化园,引导创业,促进返乡民工就近就地再就业。

为提高创业者的成功率,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优先选择手中有一定资金或门路的失业人员作为突破口,在经济条件相对好的镇建立农民创业园。在园内设立办公室,成立劳动服务站,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给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优化创业环境,简化创业手续,搭建创业促进就业平台,努力提高创业成功率,实现一人创业带动一片就业,形成以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互动格局。柳新镇机械加工创业园、马坡镇玻璃制品创业园和黄集镇家禽孵化、养殖创业园已经初具规模,共吸引39家企业进入,带动就业2000余人。

通过多方努力,全县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返乡的农民工目前大部分已经实现了重新就业,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力争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实现“保就业、保增收、保稳定”的目标。

三、几点建议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冲击,“率先达小康、建设新**”,关键在农村,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强化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

3、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降低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门槛,简化手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帮助民营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4、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培训资金投入,特别是加大创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对有创业愿望的人进行技能培训,加强政策扶持,使更多的人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加收入,拉动内需。

5、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补助力度,使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民增收调查问卷篇五

经过十多天的走访调研,我深入到东山屯村六个村民小组以农民增收缓慢为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村组成员、党员、富裕户和贫困户,与他们亲切的交谈、交流和沟通,基本上掌握了解我村农民增收缓慢的几点原因,并加以分析,同时,根据调查,对下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也提出了点建议和对策。

一、本地区目前的现状

(一)农民种地受制于天的局面没有太大的改变,俗话说: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现今雨养农业是靠不住的,几年的灾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箕,煮一锅”的广种簿收簿种的局面难已改变。使单一的靠种植致富已成为泡影。

(二)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六合镇属丘陵地代,坡耕地较多,致使旱不能灌,有的农户自包产到户,土地始终未能深翻,造成土地板结,耕地畜水能力较弱,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越种越薄。

(三)农民的思想观念守旧,大部农民市场观念不强,市场信息不灵,结构调整不够合理,不能够围绕两个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就种什么,而是看秋后的市场,看啥值钱来年再种哈,往往到时双掉价,总是打被动仗;还有的农民固步自封,不听劝导,只认准大豆种植,连年重茬造成严重的减产。

(四)农民文化素质低,基层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服务“三农”力度不够,造成农民种田不懂科学,就如邯郸学步,现代农业没实现而传统的耕作方式又废弃了,有的农民用药不科学,时间药品及药量掌握不准,不是灭不净就是药伤秧苗,造成人为的撂荒或减产。

(五)农民懒性思想严重,不能靠拾农家肥来培肥土地,三产三趟来增收,而是图清闲种地就用化肥,农药,不铲不趟,不仅使土壤板结,而且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现今的农药化肥价格高,每垧地投入得700--1000元,就会使农民自然减收。

(六)有的农民要致富苦于没有门路,农闲时节蹲墙根,打麻将,不琢磨致富路,不参加培训,一年呆半年,得过且过,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想挣,有钱就挥霍,没钱就硬靠的懒惰思想。

二、下步建议

(一)旗镇村三级要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上要有新办法,做好“水”字文章,尽快扭转靠天吃饭的局面,组织人民群众利用农闲季节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恢复现有塘坝,在平地上打抗旱井,治理侵蚀沟,退耕还林还草,对耕地进行深翻,确保土壤疏松,保护农田,使农民增收。

(二)要在科学种田上加大科技入户的高新优良品种的推广示范工作,在今年的基础上明年继续推广,并且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到试验田中参观,真正向群众摸得着、看得见、相得信。

(三)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利用农闲,组织送科下乡,到村入组,传授农村实用技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相培训相结合;二是电教科技片与实际指导相结合;三是技术员包片、包户指导与组织群众示范相结合,有效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

三、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对策

第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在促进农民收入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带头率领农民增收致富尤为重要,要转变多年来农民传统的种植,树立“为牧而农,为养而种”的观念,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以林护农,农牧林结合”的复合型经济发展模式,真正达到灾年使群众不减收,促进农民增收。

第二,加大农村实用政策的宣传力度,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为农民宣传党在农村方面的实用政策,加快农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且围绕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龙头企业加工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的思路(如围绕奈伦淀粉,种植土豆,淳江油种植高油大豆等)。在牧业上做到羊起来,牛致富,从而达到牛羊当猪养,饲料当粮种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四化一贮(即投氨化、盐化、碱化、糖化,微贮)技术,提高秸秆的利用率,走小群体大规模的舍饲养殖之路,在农业上,加大高雪消融产、高效优质的大豆,玉米、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在经济作上,以白瓜籽、葵花为主,在特色养殖方面主要以大鹅和柞蚕为养殖重点,扩大农民增收的覆盖面。

第三,加强对农民科技文化的培训力度,镇党委对科技培训做出规划,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并且编制农民急需急用的适用技术手册。真正让农民了解,怎么种、怎么养的问题。同时还要选派农业特派员深入村组示范家中进行田间地头、坑头的'技术指导,使农民掌握种养殖业的实用技术,为增收奠定基础。 第四,要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的力度,在示范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示范的经验,组织群众深入到示范田参观,实地对比,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还要多为农民提供致富典型和经验,靠科技人员自己扶持起来的,身边的生动事例为农民致富指导迷津,而且减少农民对科技的无知对农业的减产的被动局面。

《关于农民增收缓慢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