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

时间:2023-12-05 作者:JQ文豪

优秀作文在内容上应当有独立见解和深入分析,不局限于表达事实,而要表达观点和思考。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供大家参考一下,看看如何运用一些写作技巧。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一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梦小得。

这本书主要讲数学十分好玩,书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

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数学特别好玩。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怪怪老师,因为,我觉得他讲的数学课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我就发现,学习是快乐的,是简单的,只要你找对方法。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

我爱数学!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二

也许,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可能成为像euclid那样纯粹的学者,也没有那样的时间去钻研数学趣题——中国的应试教育告诉我们,理论与实践必须是平衡的——就像gauss一样,有时投入纯粹的数学世界,有时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学学loyd一样放松心情;偶尔也辛苦一下——euclid们的精神还是不得不学的。我想这是最符合我们中学生实际情况的解答了。

一天,陈景润去理发,结果跑去了书店看书,错过了理发的机会……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你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告诉你吧,那就是我最喜欢的书——《500个数学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数学家的故事,一道道有趣而又需要动脑筋的数学题。它像一股清澈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它是一艘小船,载着我驶向数学的海洋。它又是一只神奇的鸟儿,让我飞进了数学的王国。

原来我一直很讨厌数学,一看见数学题就莫名其妙地害怕,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数学不讨厌了。它给我很大的触动,觉得学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要是以前,我一定放在一边了。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拿出草稿纸,用心地做了起来。经过画图、思考,终于解答出来了,我高兴得不知怎么形容。

我下决心要向书中的那些大数学家学习,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长大成为人人崇拜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三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97+98+99+100=?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1加至100与100加至1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四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自己也就可以藉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五

今天第一节课,又是我最喜欢的数学课。我们数学老师最有趣了,他常常用有趣的故事来给我们讲述数学知识。果然不出所料,我们师生互相问好后,大家刚坐下,老师就笑眯眯地说:“为了感谢大家对我数学课的喜爱,我准备了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故事中的主人翁非常聪明,而且又善于开动脑筋,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到他那里也能破解。如果我们班的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解决问题,下节课我还会奖励你们一个更美妙的故事。”我们一下子来了精神,老师也开始了他那优美而动听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张凡的男孩,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因为家里穷,在九岁的时侯就要在一家面包店干活,帮爸爸妈妈减轻家庭负担。有一次,一个刁蛮古怪的顾客送来了一张奇怪的订货单,上面写着:“定做9个蛋糕,但要装在4个盒子里,而且每个盒子里至少要装3块蛋糕。”老板和伙计伤透了脑筋,碰坏了好几块蛋糕,也没有办法照订单上的要求装好盒子,眼看取货的时间就要到了,可他们依然一筹莫展。在一旁干杂活的张凡拿起那张订货单,认真读了一遍,笑着对老板和伙计说:“这有什么难的?让我来装吧!”说完,他挑了4个盒子装起来,刚好把蛋糕装完。订货的顾客来到柜台前,以挑剔的眼光仔细检查了一遍,什么也没说,提着蛋糕走了。老板和大伙计终于松了口气,开始对聪明的张凡刮目相看了。

“你们知道张凡是怎样分装这9快蛋糕的吗?”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了。“彭方宇,你说。”

我大声回答:“张凡先将9块蛋糕分装在3个盒子里,每盒3块,然后把3个盒子装在一个大盒子里,共9块。”我刚说完,老师带头为我鼓起掌来。我的同桌突然站起来说:“老师,彭方宇看过这个故事的。”同学们的掌声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目光刷的一下子都投到了我的身上。“哦—”

老师挥挥手,说:“看书的,很好呀,这个故事我也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中得到的,希望大家要向彭方宇同学学习,做个聪明的孩子。”掌声再次响起来了,耳边听到悄悄的声音:“我也要多看书!”我坐得更端正了,我的好同窗们,我们一起努力吧!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六

德国著名大科学家高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自己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纠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

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n的方法。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陈景润出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排行第三。因为家里孩子多,父亲收入微薄,家庭生活非常拮据。因此,陈景润一出生便似乎成为父母的累赘,一个自认为是不爱欢迎的人。上学后,由于瘦小体弱,常受人欺负。这种特殊的生活境况,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极为内向、不善言谈的人,加上对数学的痴恋,更使他养成了独来独往、独自闭门思考的习惯,因此竟被别人认为是一个“怪人”。陈景润毕生后选择研究数学这条异常艰辛的人生道路,与沈元教授有关。在他那里,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也就是从那里,陈景润第一刻起,他就立志去摘取那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1953年,他毕业于厦门大学,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但始终没有忘记哥德巴赫猜想,他把数学论文寄给华罗庚教授,华罗庚阅后非常赏识他的才华,把他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当实习研究员,从此便有幸在华罗庚的指导下,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1966年5月,一颗耀眼的新星闪烁于全球数学界的上空------陈景润宣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2年2月,他完成了对"1+2"证明的修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外国数学家在证明"1+3"时用了大型高速计算机,而陈景润却完全靠纸、笔和头颅。如果这令人费解的话,那么他单为简化"1+2"这一证明就用去的6麻袋稿纸,则足以说明问题了。1973年,他发表的著名的"陈氏定理",被誉为筛法的光辉顶点。

对于陈景润的成就,一位著名的外国数学家曾敬佩和感慨地誉:他移动了群山!

数学家华罗庚少年时失学在家,帮爸爸经营小卖店。空闲时,华罗庚常用包装纸解答数学难题。

一天,华罗庚正在柜台上演算,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他回到柜台一看,不由得哭了起来:“我演算的草稿纸呢?”

爸爸左找右找也没有找到。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包棉花卖给他了。”

华罗庚追上那个人,朝他鞠了个躬。然后掏出笔来,把写在包棉花纸上的算题抄在手背上。

过路人疑惑不解地看着华罗庚,摇着头说:“真是个怪孩子!”

小欧拉帮助爸爸放羊,成了一个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

爸爸的羊群渐渐增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有点小了,爸爸决定建造一个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他一算,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占地6平方米。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若要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110米(15+15+40+40=110)父亲感到很为难。

小欧拉却向父亲说,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父亲不相信小欧拉会有办法。心想:"世界上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但是,小欧拉却坚持说,他一定能两全齐美。父亲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

小欧拉见父亲同意了,站起身来,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跑到另一条边上,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

父亲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100米长的篱笆真的够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积也足够了,而且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感到,让这么聪明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及可惜了。后来,他想办法让小欧拉认识了一个大数学家伯努利。通过这位数学家的推荐,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七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因此称“印度数字”,原意即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运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____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14世纪时中国的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应用,逐渐为欧洲人所采用。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八

小熊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能挣钱替妈妈治病,小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下河捕鱼,赶早市到菜场卖鱼。

小熊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我60千克鱼按4元1千克应卖240元,可怎么现在只卖了95元……小熊怎么也理不出头绪来。

你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九

有趣的数学题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脑,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五年级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森林中的一个角落,狮子开了个怪会议,狮子提出要把动物们分成两部分,第一大部分是中大型动物,后者当然是小型动物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只能割舍到一小部分森林。

但是这些小动物还是玩得很开心。一天,大猴儿和小猴儿玩得正欢。猴子父子俩可是这个新家族中算大的`了,连连好几个小动物都比不过他们。跷跷板的一头也总是倒在他们那边。小兔子独自躲在角落偷偷看着,被飞在天上的小鸟看见了,小鸟知道小兔子平时都很胆小,没有自信心。于是在她面前飞来飞去,“兔姐姐呀,你也去试试嘛。”“不行呀,我才3.7公斤,怎么可能比得过他们,在说上次,我跟两只小猴玩耍,4只兔子才和他们一样重。”“那就多叫几个朋友,众人拾柴火焰高呀。”在小鸟的一再要求下,小兔子终于答应了。小兔子又找来了5个姐妹。说来真巧,6只兔子都是3.7公斤。在“战场”上,6只兔子和猴儿父子俩打个平手。

回去的路上,小兔子充满了信心,这时小鸟提出问题:“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大猴子到底有多重,平常老听他吹牛。”小兔子自信地回答到:“4只兔子=2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就等于2只兔子。”小兔子掰着手指继续说:“6只兔子减去小猴子等于的2只兔子,大猴儿就等于4只兔子。4x3.7=14.8公斤,那大猴子就是14.8公斤了!”大家都夸小兔子聪明,小兔子更加自信了。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

历史是一门古老而有智慧的学科,初中历史是学生。

学习。

历史的黄金时期,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下面是本站小编为您整理的。

数学。

大约1520xx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

时间。

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

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菩萨真的万能吗?”这个问题在华罗庚心中盘旋着。他不相信一尊泥菩萨真能救苦救难。

庙会散了,看热闹的老百姓都回家了。而华罗庚却远远地跟踪着“菩萨”。看到“菩萨”进了青龙山庙里,小华罗庚急忙跑过去,趴在门缝向里面看。只见“菩萨”能动了,他从马上下来,脱去身上的花衣服,又顺手抹去脸上的妆束。门外的华庚惊呆了,原来百姓们顶礼膜拜的“菩萨”竟是一村民装扮的。

华罗庚终于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将“菩萨”骗人的事告诉了村子里的每个人,人们终于恍然大悟了。从此,人们都对这个孩子刮目相看,再也无人喊他“罗呆子”了。正是华罗庚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哇!这是多少个数相加呀?怎么算呀?”学生们害怕极了,越是紧张越是想不出怎么计算。

布特纳很得意。他知道,像这样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大198的100个数相加,这些调皮的学生即使整个上午都乖乖地计算,也不会算出结果。

不料,不一会儿,小高斯却拿着写有答案的小石板过来了,说:“老师,我算完了。”布特纳连头都没抬,生气地说:“去去,不要胡闹。谁想胡乱写一个数交差,可得小心!”说完,挥动了一下他那铁锤似的拳头。

可是小高斯却。

坚持。

不走,说:“老师,我没有胡闹。”并把小石板轻轻地放在讲台上。布特纳看了一眼,惊讶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这个10岁的孩子居然这么快就算出了正确的答案。

原来,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样一个数一个数地加,而是细心地观察,动脑筋,找规律。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个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的难以置信的数学天赋,使布特纳既佩服,又内疚。从此,他再也不轻视穷人的孩子了。他给小高斯买来了许多数学书,并让他的年轻的助手巴蒂尔帮助小高斯学数学。

数学家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一

又到了周末,妈妈带我去钓鱼(我们是去钓假鱼)。

我们来到红石公园,钓假鱼。

钓鱼摊在红石公园的东边,钓鱼池其实就是一个充气水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塑料鱼、小鸭子、章鱼、海豚什么的……,鱼竿也是塑料的,鱼线下面挂着一个吸铁球,鱼的嘴里砸了一个钉子,这样,就可以引鱼上钩了。

妹妹好奇地说:“这么一大池鱼,谁能钓完呀?再说,钓了放哪儿呀?”妈妈给我们每人交了两元五角,一共是五元,我和妹妹一人拿了一个钓鱼竿,就开始钓鱼了。

可是,鱼都沉在水底,可气的是,吸铁球死活也不往下沉,怎么办呢?所以,我一只手把吸铁球摁下去,另一只手拿着钓鱼竿,就这样,我们很快就钓到了一只只海豚、章鱼、热带鱼、金鱼等。

后来,又来了两个小弟弟。

其中一个弟弟钓得非常快,但是他一只海豚都没钓着。

我给他了4只,这下,我只剩8只了。

请你们猜猜吧,我原来有几只小海豚?你们肯定猜到了吧?是12只,算式是:4+8=12(只)。

我们玩了约一个小时,就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二

一家手杖店来了一个顾客,买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张50元的票子,要求找钱。

店里正巧没有零钱,店主到邻居处把50元的票子换成零钱,给了顾客20元的找头。

顾客刚走,邻居慌慌张张地奔来,说这张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邻居赔偿了50元。随后出门去追那个顾客,并把他抓住说:“你这个骗子,我赔给邻居50元,又给你找头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赔偿我100元的损失。”

这个顾客却说:“一根手杖的费用就是邻居给你换零钱时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三

女数学家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江宁人,是清代学者王锡琛之女,著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从她遗留下来的著作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从事天文和筹算研究的女数学家。算筹,又被称为筹、策、筹策等,有时亦称为算子,是一种棒状的计算工具。一般是竹制或木制的一批同样长短粗细的小棒,也有用金属、玉、骨等质料制成的,不用时放在特制的算袋或算子筒里,使用时在特制的算板、毡或直接在桌上排布。应用“算筹”进行计算的方法叫做“筹算”,算筹传入日本称为“算术”。算筹在中国起源甚早,《老子》中有一句“善数者不用筹策”的记述,现在所见的最早记载是《孙子算经》,至明朝筹算渐渐为珠算所取代。

17世纪初叶,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介绍到我国,也称为“筹算”。清代著名数学家梅文鼎、戴震等人曾加以研究。戴震称其为“策算”。王贞仪也从事研究由西洋传入我国的这种筹算,并且写了三卷书向国人介绍西洋筹算。她在著作中对西洋筹算进行增补讲解,使之简易明了。王贞仪介绍的纳皮尔算筹乘除法,当时的读者认为容易了解,但与当时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的方法相比,显得较繁杂,因此,数学家们没有使用西洋筹算,一直使用中国筹算法。今天的读者把中外筹算乘除法视为老古董,采用的是由外国传入的笔算四则运算,这种笔算于1903年才开始被使用,故我国与世界接轨使用笔算的历史只有100年。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四

从前,有一个老汉,临死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不行了。咱们家只有十七棵树,我死后,老大分二分之一,老二分三分之一,老三分九分之一,并且,每个树都不能砍倒。”说完这些,老汉死了。

兄弟三人看到死去的父亲,他们伤心极了,于是,三人商量着安葬了父亲,他们并且按照父亲的叮嘱,商量着分树,按老人的遗嘱分树,怎么分也分不开,兄弟三个一筹莫展,谁也没有办法。

不过,正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从这里路过,轻轻松松,就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解决方法吧。

小朋友和兄弟三个人说:“要想用现有的树,将其按照你们父亲的叮嘱分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下外人的树”,听到这里,兄弟三人还是很迷茫,于是,小朋友就给他们继续解答问题。

解答方法:

把邻居的树借来一棵加上来分,17+1=18(棵)老大:18的二分之一是9(棵)老二:18的三分之一是6(棵)老三:18的九分之一是2(棵)9+6+2正好17棵,最后把邻居家的树还给邻居。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五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六

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眼里,数学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是一些符号,一些计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感人之处,这是对数学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只强调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也忽略了数学中的教育基因。当我们都关注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数学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在上课期间,我到图书馆借了数学文化这本书,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文化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文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七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的克雷福德奖(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2、祖冲之。

法国巴黎的「发现宫」科学博物馆中友祖冲之的大名与他所发现的圆周率值并列。他曾经算出月球绕地球一周为时27.21223日,与现代公认的27.21222日,在那个时代能有那麼伟大的成就,实在让人佩服,难怪西方科学家把月球上许多「火山口」中的一个命名为「祖冲之」。

而即使在社会主义共产国家「老大哥」苏俄,在莫斯科国立大学礼堂廊壁上,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世界各国的科学家肖像中,也有中国的祖冲之和李时珍,祖氏有那麼杰出的表现,我们不能不对他稍有认识。

3、陶哲轩。

1975年7月15日,陶哲轩出生在澳大利亚阿得雷德,是家中的长子。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澳洲惟一荣获数学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继1982年的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其于199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ucla,24岁时便被ucla聘为正教授。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八

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去买胡萝卜。它们一进超市,就看见了许多商品排列的整整齐齐。胡萝卜会在哪里呢?它们问超市里的导购员。导购员就说了:“我们超市里共有12排商品,每排有4列,其中第8排第3列就是胡萝卜了!”兔妈妈问小白兔:“从第1排第1列数到第8排第3列,你能带妈妈很快找到胡萝卜柜台吗?”小白兔骄傲的说:“这可难不倒我!我们可以这样找,先用乘法算出胡萝卜柜台前面的7排共有多少列,再加上第8排的3列,我们就知道胡萝卜在哪儿了。”小白兔列出了算式“7×4+3=31(列)”,所以小白兔就把妈妈带到了第31列,果然一下子就找到了胡萝卜呢。到了胡萝卜柜台,看到胡萝卜标价是3元钱一斤,兔妈妈又考小白兔了:“我们要买12斤,你算算总共要多少钱呢?”小白兔大声地说:“这也难不倒我!用胡萝卜的单价乘以我们要买的斤数,3×12=36(元),我们需要付36元钱!”兔妈妈高兴的摸了摸小白兔的头说:“数学知识真有作用,孩子你也很聪明!”

小朋友,你们也要好好学习数学噢!!!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十九

我的语文特别好,好到什么陧度?我们高考的时候老师说是35分钟以后才能交卷,也就是说际会不会也得熬到35分钟。那么我35分钟的时候作文都弄完了,听有的题都答完了。等到35分钟,老师说现在如果哪个同学要交卷可以交卷了,我马上站起来交卷,因为我要争这个第一证明自己语文特别好。实际上分数下来也没考多少分,就是交卷交得快。

但是我的数学特别差,当时高考的时候,所有的同学都交卷走了,我还在那儿埋头研究数学,数学要是考五年多好,我一边学一边参加考试,因为打开卷子一道题都不会。

我至于笨到这个程度吗?原因非常简单。就是我上小学的时候碰到一个语文老师和一个数学老师,语文老师没事就夸我。

我写的作文其实也是有套路的,就说学校运动会,我就说枪声一响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大家都这么写,然后老师就在底下用红笔画一下,打一个感叹号写着“精彩”。然后我觉得我和鲁迅差不了多少,年龄比他小,文笔差不多。

又写了两年,老师放学后把我留下来,说明天上作文课,作文题叫“我的爸爸”,或者是“我的一天”,你先写一篇,然后明天上课我给同学当范文。我就回家什么事都不干,饭也不想吃,觉也不想睡,我在那里写这个作文,绞尽脑汁地写。

写完了第二天一上课赶紧交给老师,老师就拿着说,今天咱们作文的题目是“美好的一天”,现在我先给大家念一篇范文,这个范文是崔永元写的。然后他就声情并茂念一遍,我就不用写了,同学们就照着我的样子写。我就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觉得确实和鲁迅差异不大,起码学起来很高兴。

数学是这样的,大概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调来一个女生,这也不怪我,因为她太漂亮,坐在我的斜对面。上课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她,老师在黑板上讲什么都没听进去。

有一次我正在看她,老师就叫我名字,“崔永元,你来答一下这道题。”你说我那个时候是多纯情,没有听到,结果我们老师就拿一个粉笔头直接打在我脸上,全班同学都哄笑,我莫名其妙。老师让我站起来,“我刚才问你什么了?”

“我不知道。”

然后老师说:“你把这道题答一下。”我早就忘了,好像你上下五千年早就想到的事,就是答不出来了。就从那天开始,不要说上数学课,我只要见到数字就含糊,数学就再没有希望了。

数学小故事(热门20篇)篇二十

从前有一只小鸡,她非常喜欢使用乘法,因为她觉得,世界上所有的数学问题,乘法都可以一一解决,上二年级时,她为自己能提早学会乘法而感到骄傲,而除法,小鸡并不去好好学习,而是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所会的乘法,她认为,学除法其实很难,所以每次当选数学课代表时,都不是小鸡当选,而是小鹿当选。狗老师也发现了这点,一次下课时,狗老师把小鸡叫到办公室,认真地对她说:“你是不是不想学除法?”小鸡点点头,并对狗老师说:“我觉得学除法很难,老师。”狗老师摇摇头,说“其实,只要你会被乘法口诀表,学除法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非常简单的一件事,可小鸡却不相信,她问狗老师:这是真的吗?狗老师点点头,并让小鸡回到班里好好学习乘法,小鸡回到班里,她对自己的朋友说:我以后要好好学习,长大当和吴文俊一样的大数学家。同学们都哈哈大笑,他们瞧不起小鸡,小鸡被激怒了,她立刻拿起书,她想让同学们知道,她一定能超过那些骄傲的同学们的。

小鸡现在在复习除法,你瞧她,她是多么的认真,她一定要遵守诺言,让同学们看看,小鸡以后一定是最最棒、像吴文俊一样伟大的、令人们敬佩的大数学家!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军训第四天心得(实用17篇)

    军训期间,我们经历了艰辛和挑战,但也收获了无尽的成长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振臂高于腰,迈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个人总结(汇总17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寻找不足,并为未来制定更好的计划。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个人总结,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书法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优质15篇)

    实施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实施方案范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度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大全(22篇)

    实施方案的沟通与协调是必要的,要确保各方的理解与配合。在实施方案中要注重细节和注意事项的把握,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近日,校党委印发《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全国法治宣传日宣传活动总结(通用13篇)

    活动总结是对活动中的亮点和亟待改进之处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今后活动的改进提供建议。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的活动总结提供一定的参考和

    奖学金感谢信(热门19篇)

    感谢信通常采用正式的书信格式,包括信头、信内地址、称呼、正文、结束语、签名等要素。感谢信范文十:亲爱的志愿者,感谢你们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付出,你们的热

    介绍语文老师(优秀17篇)

    无论是叙事、议论还是描写,优秀作文都能够引人入胜,打动人心。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可以先阅读一些好的作品,从中汲取一些写作的营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一个新学期的

    学校敬业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专业20篇)

    通过教师工作总结,可以有效地激发教师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感谢这些优秀教师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祝母亲节快乐活动策划方案(汇总22篇)

    策划方案是项目管理的基石,它能够为团队成员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和任务分配。以下范文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策划方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通过组织开展母亲节感恩

    个人年终总结版(专业13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一份优秀的个人总结,小编整理了一些精选范文,供大家参考。一年来,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