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

时间:2023-11-13 作者:书香墨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资源的准备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帮助到各位教师更好地编写教学工作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有所收获的。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一

课型。

新授课、阅读课。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

3.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法学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曾中进士,宫接监察御史。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他与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刘宾客集》。这篇《陋室铭》是他贬为和州刺史时在任上写的。

2.关于“铭”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二、

1.朗读课文。

2.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问:“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5.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6.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7.提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提问:“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写什么?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四、小结。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意境隽永、韵味深长、文句精美而胜炙人口,久为传诵。本文是作者用来自述其志的。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第二课时。

《爱莲说》(周敦颐)。

一、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1017—1073)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宋代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建流溪书堂讲学,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是他在商康郡(今江西星子县)任职时写的。此间,他曾亲率属下在郡府署一侧挖地种莲,名曰“爱莲池”。

2.题解。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二、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3.提问: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4.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但“我”爱莲又与陶渊明的爱菊又有所不同。

5.提问:“我”爱莲花什么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提问:具体地说说作者写莲的哪些美好形象。

(1)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灌清涟而不妖的质朴;

(2)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

(3)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这些描写,是将莲人格化了,是把她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

7.提问: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象征隐士,牡丹比喻象征富贵的人,莲花比喻象征君子。

8.提问: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爱不同的花象征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对爱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的隐士极少。牡丹雍容艳丽,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是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而对爱莲同气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结。

这篇短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短文运用比喻、象征、衬托手法,突出了莲的美好形象。将记叙、抒情、议论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句式骈散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比兴引陋室—————德馨。

对偶拟人写景—————幽雅。

对偶衬托写人——————高雅。

虚实正反写事—————有趣。

类比隐含立志—————高远。

引经据典表态—————高洁。

爱莲说。

周敦颐。

菊花正衬莲花菊花——隐士——陶后鲜有闻。

牡丹反衬莲花牡丹——富贵人——宜乎众矣。

莲花——君子——同予者何人。

【作业布置】。

1、作业本练习。

2、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一篇随笔。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二

2、能够结合诗中的意象构设画面,体悟诗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能找到记忆的恰当方法。

4、能够结合该篇自己创设意象。

1、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读。

2、学以致用,自如想象,创设新意象。

课前播入《乡愁》曲,创设氛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了解余光中。

学生根据所积累的资料,简要地介绍。

三、听录音,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1、明确: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带哀伤,所以朗读时的速度就是——缓慢的。

2、生小声朗读,边读边标出节奏和重音(“/”、“?”)。

师巡回,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那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外头我∕在这头。

母亲∕在里头大陆∕在那头。

3、请学生个别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适当指导:

第一、二节,语速慢,读出思念之情。

第三节,注“呵”的变调,应读为轻声,读出适当的颤音(生列离别)。

第四节,音调上扬,要有荡气回肠的感觉,“在那头”要一字一顿。

4、齐读。

四、解读全诗,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读。

1、整体感知。

你投入了怎样的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2、细细体会。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这种感情看得见吗?

要把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情感具体地表达出来,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

找一找,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想象构图。

其实诗人是巧妙地运用了诗歌创作的一种方法——托物寄情。诗是精当而储蓄的艺术,只懂得这四个意象还不够,还应根据意象想象诗歌表达的具体内容(诗中有画)。

(1)教师用语言描述自己读第一节诗后脑中出现的画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

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别忘了来信。”少年用力点点头。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解析:母子别——邮票小小,含情依依。(媒体示)(朗读时注)。

(2)学生轻读,作画(媒体音乐)。

(3)说一说,适当评论(学生自评,师评结合)。

(4)结合媒体所示,问:第四小节表达的情感,跟前三节比有何不同?

(5)请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读一读,或齐读。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三

教材分析:

《风筝》叙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经历。“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还有一次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件事到时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然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探索这篇散文的内涵: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还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感慨。

这篇课文的难点很多,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由浅入深,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1)积累词语,掌握“憔悴、嫌恶、瑟缩、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来体味文中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以及从中展现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难懂的语句,理解。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三月三。

教学过程。

《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情感全然不同。怎样的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其深刻的内涵。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大屏幕出示字词。

读一读:坠憔悴荡漾瑟缩什物。

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

过度词:风筝时报春的天使,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教师导读:

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第一步:通过学生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第二步:教师示范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考,进一步理解课文。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1、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文章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完,分组讨论交流问题,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给予鼓励。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大屏幕出示思考题。

(1)为什么小时候会把放风筝看成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学生四人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肯定、鼓励。

教师小结:

作为兄长的“我”,小时候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弟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好。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因观念落后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对待自己的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而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而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的剖析自己。

学生针对疑难问题、句段齐读或者自由读。

教师过渡:这篇文章的难点较多,需要同学么多角度理解。只有多角度理解,才能感悟文章的深刻内涵,获得思想的启迪。

请同学们吧课前准备的疑难问题和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四人组,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有不同意见,集中全班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问题预设)。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教师必要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教师引导归纳。

还有什么问题,可根据时间情况和同学们继续研讨。

1、把学习这篇散文的收获写在练习本上。

2、记叙一件颇有感触的亲情故事来表现自己对亲情的理解。

《风筝》是一篇表现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优美散文,也是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这支人情美的颂歌荡漾在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态里,也回响在风筝被“我”毁坏的“惊慌”、“绝望”的痛苦里,对“我”“全然忘却,毫不怨恨”的心灵里。“我”不爱放风筝,嫌恶放风筝,不许放风筝并傲然离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玩艺,而“我”急于补过,终于无可补救的“无可把握的悲哀”中。文中的至爱真情,抒发得深切感人,使人在学习中得到高尚情操得感染和熏陶。

1、《风筝》一文通过描写“我”的内疚自责来表现主题,抒发了作者的悲哀心情。在听读课文之后,应提出了颇有建设性的问题——找出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自主性和独特性,通过品味语言来明确“我”和小兄弟对风筝截然不同的态度,从而体味“我”和小兄弟之间的误解和冲突,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教育观。“我”因在二十年后见到小兄弟的麻木而陷入更无边的悲哀中。

2、只有激发真情,才能加深体验。在导入新课时如果以对比的方法来切入主题,突出作者的心情和小兄弟的境遇,这就激发了学生阅读欲望,不禁产生疑问:一个孩子竟然被剥夺了放风筝的权利?为文章奠基了伤感的基调。接着,又通过深情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作业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亲情的文章,进一步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那份亲情。

3、通过深入探究语言,才能体会真情。《风筝》一文没有华丽的辞藻,动人的修辞,但就是这些朴实真挚、白描式的语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所以在学习这篇文章时,确实应该把这一点作为重点来落实,深入文章语言,体悟文章的真情。因《风筝》历来存有多论,学生的理解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看法来发表合理、独特的体会。

4、由于《风筝》故事发生的时代距离现在将近一个世纪,学生无法站在时代的高度去审视故事蕴含的深沉思想,所以对主题的挖掘尚未到达理想的境界。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四

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理解(其中课内文段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50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测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卷第一大题1-8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有直接默写,有根据意思默写;之后考查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有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16小题是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些题型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次语文命题特别关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本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分值多达21分。其中,第13、14小题是对词语和成语运用能力的考查,15小题是训练修改病句的能力;18小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环保广告语,对同学进行礼貌劝说,拣到手机后你会怎么做;阅读部分第22、23、31小题对句子的理解,无不体现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架构。

3、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观。

现代文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对地震云的认识。这些考题突出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心胸要更为广博,树立大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

这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为94人,人平分为90,及格人数90人,优秀人数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59分。

第一板块“诗文名句填写”,本大题共8分。

这一部分大部分同学做得比较好。

第二板块“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本大题共25分。

15小题病句的修改、16题文学常识的考查、17题朗读节奏的划分失分较多,18题仿写句子,学生答题时:语境和句式不一致,修辞手法有误;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19题名著导读大部分同学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不清,20题广告语的设计不新颖,劝说语缺乏礼貌。

第三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为课内文段阅读。课堂讲过,学生掌握较好。

第二部分寓言阅读。由于平时我们训练过此类题目,大部分同学能得满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题目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

第四大板块写作,共50分。

以“温暖”为题作文。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叙事完整,立意新颖,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作文评阅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2.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

3.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没结合个人经历,缺少真情实感。

4.文章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具体,语言平淡。

5.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没有分段。

6.多数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大部分考生得低分的原因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段。

四、教学建议及改进措施。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

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五

1、了解小传特点,理清顺序。

2、品味俭省、平实的语言。

3、培养、提高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1.了解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解读鲁迅精神。

2.品味俭省的语言,感受含蓄情感。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请在桌面上打开课件“鲁迅自传”)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请在空格中打上“你眼中的鲁迅”。)。

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

(“转播”学生评价,演示给大家,并作简要评价)还有不同评价吗?(再“转播”,再简评)下面请大家阅读上“名人眼中的鲁迅”。

“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明确学习重点、难点:

课前,大家已作了预习,你认为应确定怎样的学习重点、难点?

我结合课文确定了这样两个重点,请齐读。如果你还有补充请添补在下面“空格”内。

三、自主、合作、探究。

下面请让我们一起运用网络资源来研读鲁迅。

(一)整体感知课文。点击“自主、合作、探究”。

首先请自主朗读课文,并思考:

1、本文以为顺序,以为线索。

2、概括各段大意。

小结:

1、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思想转折为线索。

2、少年变故、青年求学、回国工作、著述情况。

(二)重点、难点突破。

我们已粗略了解了鲁迅的主要经历,请同学们按“shift键”进入“合作探究”,依据问题,再读课文,归纳梳理先生的人生足迹,窥探、感受先生的精神世界。

了解自传特点,追寻伟人足迹。

阅读课文,两人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

梳理鲁迅在1881年到1930年的主要活动,并在文中划出有关时间和事件的关键词句。

品味含蓄语言,触摸伟人心灵。

1、联系你学过的课文,你能为鲁迅的童年补上“空白”?揣摩词语和标点,体会先生的感情,补上语言背后的“空白”。

2、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

3、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

4、鲁迅回国后,为什么屡屡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

下面我们来共同关注大家“合作研究”的成果。

1、在“表格”内“单击”出现先生主要经历,请对照。(有无疑问?随机点拨)。

2、谁来读读第一段?你是怎样完成前2个问题的?为什么?

3、谁回答第3个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翻页到“拓展延伸”,迅速浏览页面内容: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六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长行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黄鹤楼。

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9.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1.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七

七年级语文试卷共三道题,分别为积累.课文巩固、探究阅读鉴赏、创造表达分享,共计100分。就试卷难易程度来说,这张卷子难易度适中。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题为积累课本巩固,主要考核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知识点包括这些:第一小题至第四小题:基本的字、词、拼音的掌握情况;第六至九小题分别为改病句、诗词积累、口语交流;剩下的两小题分别为课本的古诗词赏析、文言文基础。总的来说,所有题型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都有涉及,并且都做了大量的练习。这次测试的基础题部分,我认为第一小题出题者要求太高了,这题要求学生写的字都是平时不常用的字词如”巉(chan)第二声”这样的字,要学生平时学习认真的写是很难的。作为一学期重要的两次考试之一的期中考试,第一题就出这样的难字,严重影响学生考试的心态。我认为这样的试卷是不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水平的。不过我认为,这次的口语交际题,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考卷中有话可说如8小题,”在家里,你很想替母亲分担一些家务,但常常被母亲拒绝,她怕影响你的学习,为此,你十分苦恼。你想让妈妈理解你,同意你帮她做些家务。这时,你该怎么对她说?“这道题以及第九小题,学生做得非常好,得分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而这次的文言文的答题情况还是比较令我满意的,由于平时的背书环节抓得比较紧,全班百分之七十的学生都拿到了一半以上的分数,满分的学生也有不少。

第二大题,阅读鉴赏,总体而言,得分率并不高。第一小题为散文,由于跟学生的生活关联性比较大,因而这道题的答题情况相对比较好。而第二小题为说明文的选文,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这样的文体,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少很好,因而这道题得分的同学就很少了。经年级三个语文老师共同分析,这次语文成绩高分人数所占比例不多,一部分原因是这道题失分太多了。

第三大题为作文,这次的`作文题目为《我童年的乐园》。这篇作文,比较简单,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且部分学生还写得非常好。但是由于改卷老师的要求比较严格,整个七年级学生的作文得分都不是很高。

上述是关于这次考试的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下面便是学生成绩的分析:

全班45人,及格人数为27人,及格率为百分之六十,优秀的学生仅有3个。总的来说,分数考得并不理想。50分上下的学生还有14个。这10学生,我认为只要接下来的教学中把他们抓严点,我相信及格人数还会增加一些的。

以上便是这个上半个学期,语文试卷的分析,我相信下半个学期,我班的成绩会给大家有个惊喜的。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八

一、试卷命题情况分析:

试卷共考察这几个方面:一,书写。二、语文知识积累。考察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古诗文默写、名著阅读。三、现代文阅读。一篇课内的,一篇是课外的。四,古诗文阅读。考察课外诗词理解能力、考察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对比理解能力。五,作文。

二、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的看拼音写汉字是课文中比较典型和重要的字词,大部分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极少数没有完全答出来,证明上课状态极差,不听讲。第2题,结实文言字词,是通假字的学生极易忽略写出“通”哪个字,导致失分。古诗文名句填空基本没有问题,掌握还算牢固。名著阅读也比较简单,考察的不是很细,也不难,粗略的阅读就应该完全可以答出,但是出乎意料,学生对于名著知识掌握的一塌糊涂,课外阅读是一句空话。现代文阅读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不会运用课内学过的知识解决课外的问题,学知识死板,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另外,学生审题能力太差,第7题,以“下课以后”为题,替小弗朗士续写故事,很多学生想象不符合情景,天马行空乱写一气。课外现代文阅读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语言表达能力太差,组织语言表述感情还有很大差距。古诗文阅读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基础掌握不牢固,衍生的课外文言字词不会翻译,课内外不会结合,分析能力差。写作出现的问题是选材老套,缺乏写作技巧的指导,没有真情实感,不会运用细节描写,文章干枯没有活力,审题不仔细也是作文十分的大敌。

三、今后改进措施:

综合以上对考试情况的分析,明确今后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1.继续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严格把关要求背诵的古诗、课文和段落,使学生牢固掌握。

2.注重相关知识的链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能力,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做好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3.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索和学习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既重视课内阅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从点滴做起,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有所提高。

4.加强作文的审题训练和指导,在作文教学方面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九

光阴荏苒,有一个富有挑战和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单人单桌摸底考试。现对三年级阅卷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特点,尊重教材,以学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板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适度。通过检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掌握的情况,更主要的是导向了以后的教学。

我所教学的三年级语文,此次考试,参考人数36人,平均分87分,及格率100%,优秀率%,最高分95.5分,最低分72分,80分以上33人。

1、答卷情况。

掌握较好的是基本知识题,对于一些较规范的题目答得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学生积累课内知识,积累语言的情况还是较为可喜的。

但是对于一些普遍易错的字词,学生掌握还是比较差。如第一大部分的第一题,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得分率只有55%。如“幅”、“氛”、“潜”、“栽”这几个字的读音,都是容易读错的。虽然在平时的生字训了中也有强调,但是还是有些疏忽了,学生掌握不扎实。而“背”和“兴”是多音字,在平时接触较多,错误比较少。

对于要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知识的题,这些题也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如积累运用的第四题:按要求写词语,分别写出和情谊有关的、含有故事的、和学习有关的、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都有积累,掌握的还好,只是有出现写错字的现象。第九题要求根据意思天上合适的诗句或者名言,学生对此掌握的还比较不错,平时在古诗学习中都有讲过,学生应运能力还行。

阅读题有两个题目,即课文片段和一短文,题不难,但是可以看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极为薄弱,如阅读题里,要求写一个能概括故事的成语,全班只有两个学生完全写对,知道是“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其实,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是完全应该了解过该成语的,可是却出现了多数不会的情况,不得不令我反思此类情况。

2、从考卷中发现的问题。

(1)词语积累不够。

重视积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学好语文的金钥匙,语文教学效率就会迅速提高。学生平时缺乏大量的阅读、积累、欣赏、感悟,遇到一些较灵活的题,就感到束手无策。

(2)综合能力薄弱。

(3)想象能力欠佳。

本次作文为想象性的作文,要求看图编一个通话故事,看谁的想象力丰富,编的最有趣。从完卷情况来看,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基本功不够扎实,所写的话只能反映图意而已,趣味性不强,表达欠生动。可见在这方面,我班学生还是较为薄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应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语言的训练。

(4)书写不规范。

从整体卷面看,我班学生的书写情况还不容乐观,有些学生书写不够规范。

三、改进措施。

1、要继续重视识字和积累。

从本次考试可以看出,识字和积累得分率较高,学生掌握较好,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必须继续重视这方面教学。

2、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度地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授之以渔”的重要作用。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

3、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首先教师要多读书,其次要求教师能多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各种文章。不仅自己能读懂,而且有所感悟,有所积淀。这样,学生平时就有了充实的阅读素材,增加了对语言的悟性,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要教好语文,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必须靠语文教师本着一颗积极探索、努力钻研的心去不断发掘才会更有收获。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

2011-2012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中语文考试成绩,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本次考试,我所带班级共有2个班级98名学生参加考试,考试的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1-3单元课文与综实践活动,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阅读与记忆、课外阅读及写作几大板块组成,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基础知识30分,古诗文阅读19分,课外阅读21分,写作50分,分值分配合理,能够从学生的得分来反馈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旨在检验老师在教学中是否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综上所述,本次调研考试的命题思路:以教材为蓝本,以课内为重点,强调双基,注重运用,突出考查能力。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本次考试,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做得好一点的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下设计七个小题,总分为30分。

1.【满分2分】本题是单纯的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在括号内注音。

此题总体上得分情况不好,绝大多数学生失分,最令我吃惊的就是部分学生竟然连基本的拼音都不会,可见我们学生小学的基础很差,由此我也得到个感悟汉字教学应该成为一种经常化,要及时检查,经常巩固。

2.【满分2分】本题是改正错别字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不好,主要是不能准确发现错别字,并改正,对形近字的模棱两可是失分的主要原因,说明要加强形近字的辨析,和错别字改正的训练。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错字集,要让学生有意识的积累!

3.【满分2分】本题的对加点字意思解释的题型。

此题得分情况也还是不太理想,可见这些基本功仍然没怎么打好,仍然需要对基本功的再次强调。

4.【满分2分】本题是填写恰当词语的题型句,但还有部分同学没能掌握课文,由此题可见学生平时还要把基本功放在“读”上。

5.【满分2分】本题是修改病句的题型。

此题主要2个病句,都是平时最常见的病句,1题是“在···的过程中”和“使”字的重复使用的病句。2题也是最常见的“提高与水平”相搭配的题型。但是还是有些同学对这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太好,可见平时还是学生自我总结的太少,应教会学生如何学会自我总结。

6,【满分2分】本题是自我发挥的题型,也是送分的题。本题得分率较高。

7.【满分2分】【满分6分】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诗文积累的掌握。

此题得分较平常单元考试的诗词题,有较大进步,主要原因是平常默写注重了落实,学生注意了错别字,这是以后应该坚持的!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第一篇选段是出自课内?《论语》十则。满分为19分,下设有8个小题。

第8题,【满分2分】是对作者相关的基本常识的填写,考察的是对孔子的基本了解,本题得分率达到99%。

9.【满分2分】本题是对本文中通假字的总结和解释,本题得分率也达90%多,也有部分学生没看清题,忘记对该通假字进行解释。

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的选了2篇课外阅读,其中有一篇是说明文的解析,该题总分21分,得分情况很不理想,得15分者不超过80人,均分在10分左右。最高得分18分,最低得分4分。此题共设8个小题,第1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由于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练习较少,阅读能力有待提高,在做题中对文章的内容把握得不准,只是概括表面意思没有体会到本文的重点能够回答完全正确的极少。

第四部分就是作文,本次作文是以“面对----,我选择----”为题目的,要求在横线出补充完整题目,文体不限,600字左右。但本次作文整体情况不好,能得到优分的学生比较少。从写作实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差,不能认真审题,没有写自己理想的生活或环境。大部分学生书写不太工整,语言表达空流畅,结构思路不很清晰。平均得分在34-36分。

四、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综合本次考试,我们发现尽管有许多值得令人欣喜的地方,但同时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

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许是老师没深钻教材,也许是教师没很好的把握教材的目标性、指向性。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那么,这又从何谈起语文读写听说迁移能力的培养呢?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切忌在教读课文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次考试阅读理解部分共有40分,能够得到35分以上的学生不到总数的15%,大多数学生得分在30分左右。特别是语言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尤为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

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从本次试卷来看,很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查,这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题型,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从做题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的平时的语言现象积累不够,记忆不牢,运用不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加综合活动,主动参与,增加积累。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

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一

东城区初一本次期末语文试卷整体难度不高,与海淀试题和西城试题相比较为常规,没有出现特别新的题型,学生审题做题难度不大,这份试卷偏重于对学生基础的考查。

本次东城区初一语文试卷整体为100分,120分钟。考试各部分分值及题型如下:

(一)积累运用(23分)。

字音、字形、字义、修辞、文常、古诗默写、名著阅读。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解析词语、翻译句子、文意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行文思路题、词语含义理解题、关键句子赏析题、情节补充题、词语赏析题、句子理解题。

(四)作文(40分)。

记叙文《我的老师》;想象文《星星的遐想》。

【试卷解析】。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的题,难度不大,没有新题型,这部分孩子们在做起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值得一说的是:这次东城初一期末考试中第一题字音题、第二题字形题、第五题文学常识题、古诗默写题以及最后出现的名著阅读题,都是咱们东学堂语文课上讲过的原题。如果不会,那就实在不应该了。学生在初一阶段必须要把基础打牢,语文成绩才能更高。

第二部分,课内外文言文对比。这部分的课内篇目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虽有佳肴》,出自《礼记》这本书。这个在课内和咱们东学堂语文的课上都给大家作为重点篇目讲解过,难度不高。课外的.篇目是也是选自《礼记》的《长善救失》,课外的篇目不难,稍微有点难度是将这两篇文章的观点做对比,其实这点只要读懂了文章也不难,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就是对实词和虚词的积累,以及相应的答题技巧,咱们初一的语文课,在寒假中会有专门的一讲: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相信会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第四部分,是作文。这次东城区的作文出了两篇,第一篇是很简单的记叙文——《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没有任何审题的难度,考查的是塑造人物。如何去塑造人物,我们在东学堂语文的课上已经给大家讲过了写作的整体思路,对一个人物的刻画应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去刻画,正面描写要从主要事件和细节描写这两个主要角度去刻画,如何进行人物的细节描写是咱们即将在寒假课的第三节课上给大家讲的,孩子们到时候一定要好好听哦!侧面描写主要要次要人物的衬托和环境描写的烘托这两个角度去刻画,关于环境描写也是咱们寒假课上第六节课上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根据这个写作思路去写,一个老师的形象很容易就饱满了起来。

第二篇作文题目是《星星的遐想》,这篇作文是大家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的想象类作文,这类作文是孩子们不太敢写,或者很容易写偏的文章。其实,如果掌握了这类作文的写作技巧,这类作文会远比上面的类似于《我的老师》这样的记叙文出彩。对待这种作文,需要把握好的一个大原则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积极向上、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主旨,虽然是想象文,但是一定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不能天马行空,漫无边际。在写这篇文章《星星的遐想》的时候,可以走两个方向,第一个大方向是展望未来,第二个是回忆过去。对于第一个题材,可以写成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未来科技带给人的便利的想象,对未来人类社会的构想;对于第二个题材,可以写成自己比较熟悉的亲情类文章、友情类文章和对自身人生某段时间经历的反思。无论选择哪个题材,孩子们都要把握好一点: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认知,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回忆和畅想。新中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思辨能力的考查,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去培养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平日里的作文中锤炼自己的思想。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二

总体情景汇报:xx小学第二学期共有606人参加语文测试。一年级的合格率为94%,二年级的合格率为90%,三年级的合格率为94%,四年级的合格率为88%,五年级的合格率为92%,六年级的合格率为91、7%。

试卷难易分析:各年级难易度适中,一年级“第七题的3:把‘我们微笑着欢迎在好像山峰’组成通顺的话对晓塘的学生而言有难度。67名学生仅有9人正确。二年级的试卷题型活泼,覆盖面广,是合格性检测的优质卷。三年级试卷覆盖面也很广。在第四题的词语分类中,“疑问”一词让学生很为难。第十一题“阅读短文”的第一题“查字典,给下列字注音”不应当出此刻期末测试的卷子上,会带来一些麻烦。四年级的试卷难度稍大,除了第五题“这段文字主要在写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的特点是和”有必须难度外,课外阅读中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文中人物对月亮的感受也相当不容易完成。五年级的试卷是一到六年级相对较为浅近的试卷,但对《绿》的填空可能不应当做要求吧。六年级的试卷中,学生错误较多的题型恰好是优秀的题型,贴合新课程标准的题型。如“写含义”与“梁山好汉有几位”,是贴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语言本事的同时,发展思维本事”,“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等目标要求的。

错误焦点剖析:1、读题本事较差,有的是漏看,有的是误看,可见平时训练不够加强。2、做题比较随意,态度不够严谨。检查的意识与本事更是薄弱。3、不够灵活。四年级的看拼音写词语中“勉强”的拼音是错误的,但监考教师未发觉,学生就随意做成了“满腔”。虽然是本校自测,改卷时教师给这两种答案都给了肯定。但从侧面也反映出情景。

可喜现象呈现:1、基础较为扎实。虽然每一题都有学生出错,但整体的正确率是能够的。2、作文水平比较令人满意。基本能到达题目要求,并且有优秀文章出现。例如六年级的“我发现母爱象红烛”与“我发现蜗牛也有爱”等,无论是立意还是笔墨都呈现很高的水准。

提高措施列举:1、从低段起就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经典读物,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升语言的敏锐度。2、平时注重小练笔,让学生在每一次谴词造句时做到文从字顺,直至作文时能具体明确。3、教师有必须的应试本事,让学生既学得到又学得简便,留出更多的时间畅游书籍的海洋。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三

七年级语文试卷,是一份难易适中、考点明确,结构合理规范,内容科学严谨的试卷。试卷围绕“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有利于导向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考查内容和题型的设计上,适当创设了新考点、新题型,体现了“稳中求变、适度创新”的特点。

1、积累与运用。

从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的一般运用能力,主要涉及到古诗词名句的“默写”、“名著的导读”、“语言的运用”,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总体来说并不是很理想。古诗词名句的“默写”,这是一个重要题型,是学生考试中必考的题目。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写出上句以及要求背诵出某首诗;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写出相关的诗句。此次试题只涉及到了第一种类型,如要求写出“凭君传语报平安”、“峨眉山月半轮秋”等,这几句难度小,不易丢分。但也出现较多错别字,或者答非所问,乱用另外一首诗的语句的混用现象,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较注重机械的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出现错字率现象较为严重。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词语释义题,这是学生的一个弱项,很多学生对成语的整体意义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成语中某个字词的理解就能力显得非常薄弱,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练习。语言连贯题。此题着重考查句子内部结构的'一致,逻辑的有机联系,上下语言环境的协调等。此类题主要是考查检测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能力性、应用性、综合性较强。

2、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掌握能力。阅读文段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言文《口技》。第8题解释加点的字;第9题翻译一句话;第10题是对文中某句话的描写内容及其目的。

第8题,跟第7题类型一样,同是考查的是理解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这些都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但从答题情况来看,能拿满分的学生不多。总的来说,“古诗文阅读”部分得分情况比较理想,学生的得分多数在6分以上,失分主要是第8道题。从中看道现在考试的考查范围虽然比较宽广,不受拘束,但只要还是集中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因此以后在上课时应该尽量具体讲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学生在复习时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3、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部分总共三个语段,主要考查学生的认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鉴赏与评价能力。命题形式也无外乎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体现了语文新课标“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此外,试卷中出现的课后原题,也有助于教师钻研教材,重视课文教学和关注学生的课文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四

优秀习作出现在3班和5班,这两个班的个别好生作文每次都很出色,整体水平也行,得分率高于其他各班。25分的作文扣8分以上的,1班有11个,2班9个,三班13个,四班8个,五班6个,6班9个。扣1到2分的三班和5班的较多。

三、学生分析。

试题反映出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分析和存在问题。在没有进行任何复习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部分掌握还算是比较扎实,证明他们平日掌握基础的能力还可以。失分的另外原因在于孩子的习惯养成不好,卷面比较潦草,从学生的字迹可以肯定他们在书写时的浮躁,这也是本次考试我们最大的败笔。

四、措施。

1、狠抓学生书写,从平日做起,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认真对待每一份试卷,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最后考试我再写好就行。

2、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多读多写,平时的小练笔不能丢,作文素材要充实,要全面,优秀作文一定拿到各班读读,让学生的榜样起作用。

3、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做到牢固。时间放在平时,坚持每天都有小测试,把双基做好做牢。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五

本套试卷设计为四大板块。其中“语文积累与运用”;“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阅读与理解(其中课内文段阅读;课外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50分。全卷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题特点。

1、关注基础训练,突出积累。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从字词句运用到篇章训练,再到写作与评价,这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它需要学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因此,测试的教学导向作用在试题知识点的分布中就有明确体现。比如,试卷第一大题1-8小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积累,有直接默写,有根据意思默写;之后考查了学生的书写能力;还有对加点字注音的考查,16小题是文学常识的积累,这些题型都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重视积累,只要学生每天积累一点,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2、关注语言能力,突出运用。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素养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次语文命题特别关注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本试卷中,对语言能力的考查渗透于各类题型中,分值多达21分。其中,第13、14小题是对词语和成语运用能力的考查,15小题是训练修改病句的能力;18小题考查仿写的能力;在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中设计环保广告语,对同学进行礼貌劝说,拣到手机后你会怎么做;阅读部分第22、23、31小题对句子的理解,无不体现了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意在引导教学从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过渡到学生能够用正确、合理的语言来主导课堂的学习过程这种崭新的教学互动模式,有利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架构。

3、关注个性成长,突出大语文观。

现代文阅读旨在引导学生对地震云的认识。这些考题突出了语文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方法,视野要更开阔,心胸要更为广博,树立大语文观。

二、考试成绩。

这次七年级参加考试人数为94人,人平分为90,及格人数90人,优秀人数34人,最高分108分,最低分59分。

三、卷面分析。

第一板块“诗文名句填写”,本大题共8分。

这一部分大部分同学做得比较好。

第二板块“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本大题共25分。

15小题病句的修改、16题文学常识的考查、17题朗读节奏的划分失分较多,18题仿写句子,学生答题时:语境和句式不一致,修辞手法有误;缺乏启发意义,语言表达不通顺,19题名著导读大部分同学对作品的主要内容讲述不清,20题广告语的设计不新颖,劝说语缺乏礼貌。

第三板块“阅读理解”。

第一部分为课内文段阅读。课堂讲过,学生掌握较好。

第二部分寓言阅读。由于平时我们训练过此类题目,大部分同学能得满分。

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第四部分是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题目较简单,大部分学生得分较高。

第四大板块写作,共50分。

以“温暖”为题作文。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叙事完整,立意新颖,恰当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作文评阅中出现了以下问题:

1.文中材料缺乏新颖性,时代特征不突出,

2.多数学生书写不认真,卷面不整洁,

3.大部分学生作文内容不充实,没结合个人经历,缺少真情实感。

4.文章结构不清晰,内容不具体,语言平淡。

5.多数学生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标点符号使用不准确,没有分段。

6.多数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

大部分考生得低分的原因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字数不达标;语病较多;直接抄袭试卷阅读段。

四、教学建议及改进措施。

1.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书写训练。

3.在综合性运用板块,教师要对学生作专项训练。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抓实文言字词,让学生能熟背原文,对字词解释熟记于心,对句子翻译轻车熟路。教师还要对文言句式作适当讲解,这有助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

5.在现代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字词的积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

6.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督促。

7.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对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审题、结构……。

作专项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要时常写写下水作文,这有助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六

本次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从基础知识、阅读、作文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检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教材,关注学生的实际,题量和难易适中,覆盖面较广。下面就三方面来分析一下:

纵观整份试卷,它是一份有价值的试卷。以教材为基本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主要对象,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总的来说,本次试题有以下两个明显特点:

1、试题类型的多样性。

这份试题注重题型的多样性,力求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一是尽可能多地涉及到课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体现习惯、情感、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试题中涵盖了多方面的内容,从词语、成语、句子、段落、篇章等等方面的有机融合。还有诗词、名著、文言文、说明文、叙事类文章的考察,考查知识点较全面。

2、突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统一。

语文教学不是空中阁楼,要根植于生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试题中的一些题目就来源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如:综合性学习,你喜欢的名星是谁,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种试题,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生活性。特别是本次考试的作文,“如星星划过天空”,回忆自己幸福的小学生活及印象深刻的人或事,学生更是有内容可写。

1、基础:

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掌握不牢固,学生在试卷上的错字比较多,如:“谆谆教导”的“谆”,错的尤其多,其中默写《论语》十则其中的五则,因为错字多,很多学生得分很少。还有名著题考到的《伊索寓言》知识,学生在总结寓意方面也出了不少错。

2、阅读:

尽管我们在复习的时候,侧重对阅读理解进行了训练,并贯穿了很多方法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依然没有大的提高。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在读不懂的情况下就开始做题。说明文阅读做的还可以,最后的叙事类文章学生因为答的不全面失了很多分。

3、作文。

从学生作文情况来看,好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叙事清楚;二是内容丰富多彩,语句优美流畅;三是中心明确,结构比较完整。但学生在考场作文中反应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选材上多雷同之处,视野不够开阔;二是缺乏细节描写,有许多作文就是“流水账”;三是写作技巧欠缺,有的作文层次不清,语言颠三倒四;四是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三、建议。

这学期教初一,感觉这一级初一的基础特别差,拼音不会写,错字联篇,而且学习语文的习惯更是没有,平时自己不能做到主动读书,教这一级感觉压力很大,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虽然有进步,但不明显。针对这样的现状,我觉得这份试卷出的很合我心意,除了阅读理解,其他题还是比较重基础的。初一初二重基础,初三初四重能力。

对今后教学的几点看法。

1、重视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学好语文,首先要识字,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字和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重视词语听写,词语抄写的训练,同时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训练和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2、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题的得分率是很低的,说明了学生阅读的能力还不强。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还有就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3、激发写作兴趣。

写作文对许多学生都是老大难,学生习作时常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不断获得写作的动力。一篇好的文章,真实感情比华丽的辞藻,富丽堂皇的布局更为重要,离开真情实感这个前提,一切写作技巧都成了空中楼阁。真实的才能打动自己,写出来的文笔才流畅,感情才真实。作文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并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读名著,从而拓宽视野。

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会有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七

命题难易适中,题量适宜,紧扣本阶段所学内容。本次考试试卷共分四大部分:1: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所占分值22分,包括字的字音字形书写,成语解释,病句修改,仿写及名著阅读。2:文言文阅读,所占分值18分,两篇都是课内文言文,都是以基础知识为准。3:现代文阅读,所占分值30分,包括一个课内现代文阅读一个课外现代文阅读,4:作文:所占分值45+5分,是一篇写自己的半命题作文。

总平均分79分,一班平均分86分,及格率88.2%,高分率19.6%,二班平均分76.7分,及格率68.6%,高分率11.8%,三班平均分76.2分,及格率58.8%,高分率7.8%四班平均分76.9分,及格率70.8%,高分率2.1%。

学生总体成绩除一班外不太令人满意,平均分、及格率高分率都与预期有一定差距,四个班中,一班女生较多,学习习惯较好,字迹也比较工整,做题时也比较认真因此成绩较好。

1:总体分析。

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比如字的音形,背诵默写,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等都失分较少。

汉字书写,课外现代文阅读和这次相对来说失分较多。

作文卷面大部分同学比较整洁,语句比较通畅,但选材不太典型,细节描写太粗糙。部分同学书写差劲,语句不够通顺,作文结构有待提高。

2:出错较多题目及出错原因。

(1)基础知识积累欠缺方面。

字词的认读和运用、默写和名著阅读等方面的积累不够全面:第1题和第2题考查的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满分4分,但是蓦然部分同学不会读,烦躁写成烦燥默写题型较偏。第3题白驹过隙不少同学不会我,第6小题名著导读题《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大部分同学没有记住。抵小题默写填空除最后一个文言文默写和有关黄河的诗句外之外,错的很少,说明同学们古诗默写背诵掌握比较好。第4小题修改病句大约一半的同学能够作对。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考的基本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错的也比较少。总之,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题目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有关课外的语文知识积累题目出错的比较多,名著阅读灵活运用能力差一点。这些都是今后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努力的方向。

握不好21题:对小说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22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欠缺,23题:学生对短文的概括总结能力不够,26题:学生对题目要求不能很好的把握,只写了作用而没有写两个词语的含义,27题:学生的回答太过口语化。总之,现代文阅读题目是语文成绩拉开的一个重要环节,做得好的同学能得20多分,做的不好的同学只能得几分,不少同学还缺乏做现代文阅读题的能力,今后需要加强训练。

(3)对文字书写不重视,部分同学字迹潦草,缺乏写作能力,答题不规范。现代文阅读题不少同学乱写一气,尤其表现在作文方面,全级出现两名同学作文从头到尾只写了一段,还有的同学语句欠通顺,语言生硬。

(1):课外阅读不能紧扣本文中心,不能联系上下文去分析问题。

(2):分析问题时,思考问题过于简单,要点不全面。甚至审不准题意,看不清要求。

(3):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组织语言能力较差。

(4):教师授课时对做题方法指导不到位,对做题要求不太规范。

(5):教师要求学生的阅读量太少,造成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阅读水平,写作水平比较低。

(6)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不够。

1:扩大学生阅读量,鼓励学生多读有用的课外书,每周写两篇读书笔记。2: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记忆,形成多读多记的语文学习习惯,课下鼓励小组长检查,每个学生准备语文笔记本,并注意做好笔记注意课外语文知识的积累3:对于阅读练习应精讲精评,在这一过程中,教给学生答题解题的技巧方法并要求学生答题务必规范。可以将课内文章当作范文,多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讲解中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口头表达,书面表达,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能力。

4:作文方面,教师应时刻要求学生审清题意,进行构思,要求学生多阅读,多练笔,多积累写作技巧,来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要求学生练字,每天练50个左右,小组长负责检查。

5、对语文上偏科的学生加强兴趣培养、方法指导、课堂上多关注,对字迹非常差的同学加强指导,强化训练。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八

今天第6、7节课我校召开了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会,参加的人员为学校领导和全体任课教师。我承蒙领导的信任做第一个发言的人,以下是我的试卷分析原稿:

期中考试已经成为昨日的烟云,但是它所留给我们的反思却是永久的。前天上午,我花了两节课时间,认真地看了学生试卷上答题的情况。我个人认为学生的答题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本次考试进行分析评价:

(一)总体评价和学生得分情况。

首先肯定的是,这是一份非常好的试卷,完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试题内容贴近生活,重点放在检测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的,也很好地体现了命题老师的智慧。

一年二班参加考试人数总共42人,全班平均分66.8,及格人数19人,及格率百分之48.6,优秀人数1人,优秀率百分之2.4.我把全班人数的得分分为四个段:100分以上1人,70----100分20人,60-----70分9人,60分以下12人。

(二)存在问题和试题得分分析以及今后的应对措施。

我把学生得分分了三个分数段,接下来我就按照这三个分段来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和今后教学的应对措施:

70分以上的这些学生他们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思维也很活跃,能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因此试卷中出现的书上的解释,注音,每课的文学常识,古诗默写,古文阅读和讲过的卷上题他们都能得满分,极个别的学生因为马虎失了少量的分,他们失分的主要地方在于课外阅读和作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欠缺,不会答阅读分析题,作文能按要求去写,但是立意缺少新意,内容选择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今后在教学中我会加强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方面的指导,多让他们做一些阅读语段,积累答题技巧,指导他们多读一些优秀作文,学习借鉴优秀的写作方法,指导他们多写多积累,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争取让这一部分学生中多一些100分以上的,进而提高优秀率。

60分到70分之间的这些学生上课听讲态度较好,课后作业也能及时完成,但是基础太差,没有什么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基础的字音解词文学常识古诗文默写没有掌握准确,能得一部分分但都没有得满分,涉及到课外的阅读和名著知识以及写作失分就更多了。对于这一部分学生这种情况今后我会对他们加强双基训练,课上多提问,课后多鼓励,勤检查,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再训练阅读写作能力,让他们更多的人能达到及格分数,进而提高及格率。

60分以下的同学有13个,其中两个3分,一个26分,这部分学生只是作文得点分,基础知识和阅读得分微乎其微。他们听课态度不好,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上课根本不动笔,不记笔记,需要老师再三叮嘱,再三监督才动笔写点,根本不往心里去。他们当中有很多自我要求能力差,上课经常违纪,我接触过这部分学生当中的一些家长,家长对其子女也是得过且过,能学就学不爱学也是没有办法。因此我对这部分学生非常头疼,也很困惑,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办法。如果没有学习意识,老师讲课只给你一双耳朵,甚至耳朵都不给,那么无论老师讲得多精彩,对于他们也是枉然。所以我认为今后我们应该重在引导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进而能够听课,能够记笔记,能够主动完成作业这是关键所在,之后才是指导他们如何答卷,如何的得高分,如何培养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我在努力,我也在探索,但我绝不会放弃他们。

考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师生教和学上的不足。分数不是目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学生的成绩我们能很容易的统计出来,试卷分析也能很容易写出来,但是学生在试卷上出现的问题,我们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改变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努力,多想办法,才能提高他们的成绩。田玉老师曾经说过:“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扎扎实实把语文教好,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苦从来没有白下的,汗水也从来没有白流的;付出终究会有回报的。我始终坚信这一点。

在本次会议之前每个老师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只有一部分老师发了言,他们的分析详细,有理有据,很有实用价值,校长对每一位教师的发言作了精当的点评。我想说的分析的是好但是关键还在于今后的教学中要把它落到实处,这才是关键!

七年级语文试卷教案范文(19篇)篇十九

此试卷由四大部分组成:(一)基础部分(54分)、包括字、词句的训练和考查;(二)知识回顾(14分);(三)阅读天地(12分);(四)习作(20分)。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命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展现题型的多元而多样。

综观这份试卷,其内容涵盖了“听说读写、字词句篇”,题型多样,力求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一是紧扣文本又超越文本,广泛地涉及到文本的各个知识点;二是三维目标有效渗透,字词句段篇有机融合。

2、突出语文的实践与开放。

知识积累题的灵活运用,看拼音写词语题的基本功训练,课外阅读题的灵活丰富以及作文题的广泛选材,都拓展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并注重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3、注重课外的积累和运用。

积累在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习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过程。有了丰富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本次试题紧扣文本,较好地处理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实践的有机整合,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得失分情况:

1、第一部分:

第一题,看拼音词语。学生容易写错的是“联合”和“唯独”,也有一些学生读题不认真,写错了词语。第二题中的多音字“载”出错率较高。第六题中2、3小题错得较多。其余题目完成的质量较好。

2、第二部分:

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第2题出错主要表现在学生看题不够细心。有些学生对第4题的第二问题回答得不够清晰,没有从安全角度写出自己的看法。

3、第三部分:

给文中第一自然段加标点符号和照样子写词语,学生做得很好;第3小题失分也较少;大约五分之一的学生在4、5题上失分,主要的问题是没读懂文章内容。

4、第四部分: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合理想象,内容充实。个别学生书写潦草,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也存在习作中心不够明确的情况。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基础知识方面:对学生实行课课清,让学生掌握课本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要更加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书写端正、规范、卷面整洁。

3.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学生仔细审题,认真答卷,细心检查。

4.注重语言积累的灵活性以及课外阅读的习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党员井冈山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自我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具有启示性的党员心得体会摘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法。xxxx年9月1

    秋季学期学期计划(实用20篇)

    通过学期计划,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习计划,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变化。以下是一些学生总结的学期计划心得和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启示。本班共有36名学生,

    节约用电报告(汇总15篇)

    对于初学者来说,写报告范文能够培养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每一篇范文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通过阅读多个范例,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不

    自信成长心得体会及感悟(模板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把零散的经验和感悟整理起来,形成系统性的思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吧。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其中

    家长安全协议书(优质18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在特定事项上达成一致并确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书写要点的总结,相信对大家的合同起草有所帮助。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您

    存款保险工作计划(优秀15篇)

    在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工作目标,合理安排工作步骤和时间,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份精选的工作计划书样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

    天猫市场分析报告范文(16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风格应该严谨、有条理,同时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在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时,我们可以学习到作者的写作技巧、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根据生猪市场监

    晋升主管的申请书(优秀16篇)

    更多申请书是指在申请学校、公司、奖学金等时所需提交的书面材料,它是展示个人能力和潜力的重要途径,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更多申请书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申请书

    初中教师寒假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通过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可以对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审视和调整。以下是一些教师在知识传授和讲解方面的经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示。假期里读了两本书:美

    采矿证延期申请报告(优质14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目的通常是为了传递和分享研究成果,以及为读者提供决策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报告范文的质量和效果对于传递信息和影响读者的态度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