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9 作者:文锋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一

演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仿句训练,学习莎翁的语言表达技巧,品味诙谐、生动、优美的戏剧语言;赏读课文,感受莎翁所采用的戏剧技巧的表达效果,学习评论戏剧。

[教学步骤]。

一、表演戏剧,体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1.课前四个小组依次表演,全班选出最佳小组在课上演出。

2.小组成员表演完后,其他三个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一组同学的表演进行随心所欲的评价,允许相互争论辩驳。

教师可导评:可从以下六个方面评价:(1)表演是否体现了原作的精神;(2)演员对原作形象是否把握得准确;(3)服装、道具是否符合原作内容;(4)动作、台词是否体现了人物形象的性格;(5)针对原作,表演作了哪些创新,这些创新是否合理;(6)整个演出过程是否流畅、完整,还需要哪些改进等等。

3.请主要演员谈谈自己对所扮演的人物的认识,并用文中相应的片断加以印证。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主要角色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的扮演者,其余同学点评或补充。

(1)提问:请谈谈你对夏洛克这一形象的认识。

明确:夏洛克是一个惟利是图、贪婪残忍、老于世故、能言善辩、复仇心重的邪恶商人。

能言善辩:

——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

老于世故:

惟利是图:

——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冷酷狡诈:

——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

——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邦的特权。

明确:夏洛克的这种行为不是偶然的,在当时普遍仇恨犹太人的_教世界中,夏洛克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民族复仇意义。如果说夏洛克缺乏宽恕精神,那么当时的_教也不曾给予他多少理解。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对立的人物形象,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截然相反。夏洛克属于高利贷资本商人,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安东尼奥属于新兴资产阶级商人,慷慨仁厚,重义轻利。他们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利益冲突,但其中也杂有民族、宗教矛盾,反映了_教徒与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偏见。

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哈兹列特所指出的那样:“(夏洛克)报复的欲望几乎和屈辱的感觉难于分开,因此我们不由得对于‘藏在犹太人宽大长袍’下的高傲的精神表示同情。”

所以对于夏洛克,我们既鄙夷他的贪婪狠毒,憎恨他的残酷,又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

(2)提问:请说说你心中的鲍西娅。

慈,又从法律上认可夏洛克行为的合法性,诱使夏洛克一步步落入陷阱。

聪明机智:

——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

——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

——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

行事果断:

——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_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

——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善良仁慈:

——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

(3)提问:你对莎翁笔下的“商人王子”安东尼奥作何评价?

明确: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见义勇为、重义轻利的人。

但是,在尖锐的斗争面前,他又显得很懦弱,缺乏战斗精神,表现出了软弱、妥协的一面。如“我是羊群里一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让我也就这样结束了我的一生吧。巴萨尼奥,我只要你活下去,将来替我写一篇墓志铭,那你就是做了再好不过的事”。

二、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学生交流。

生1:课本p100巴萨尼奥与夏洛克的对白灰谐幽默。

生2:课本p100安东尼奥的话,运用一系列比喻(大海的怒涛、豺狼、松柏)强调夏洛克的残忍无法改变,给人一种生动形象、华美流畅、富有诗意的艺术美感。

生3:课本p105鲍西娅关于慈悲的表述,精辟、深刻、动情,直接表达了莎翁的人文主义理想。比喻、排比、对比修辞格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生4:课本p111葛莱西安诺借用夏洛克的话称赞鲍西娅,也是对夏洛克自食其果的奚落嘲讽,有很强的喜剧效果,这得益于戏剧性的反复。

……。

教师总结:莎士比亚的语言是诗剧的语言,既个性化而又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精练优美、富有诗意。研究英国文学的评论家认为,莎士比亚戏剧是英语的“魔术师”“大胆的创新者”,他“如饥似渴地用刚从说话人口上热腾腾地摘来的各种新鲜词汇和形象”,同时他本人也大胆创造新的表现方式,在他的剧作中,妙言佳句比比皆是。品味莎剧语言,犹如品味琼浆玉液,让人沉醉,使人入迷。

2.仿写句子,学习语言表达技巧。

请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以所给的词语开头,说一段话。

例句: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仿句:承诺。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教师任选三位学生回答。

三、分析戏剧艺术特色,体会剧本所用的戏剧技巧,学习欣赏戏剧。

学生自由发言。

生1:这场戏的情节富有奇特的浪漫色彩,大开大合,紧张曲折,很有喜剧性。特别是的西娅出场,抓住契约中的破绽制服夏洛克,步步生险,波澜迭起,让人称绝。

生2:剧中巧用夸张:借款到期不还,居然有人提出以割肉为赔偿;提出之后,居然有人答应;这样的官司,法庭居然慎重考虑;而最后又因借约未曾注明出血字样,而竟被全部推翻。似此情节,形同儿戏,确实让人难以相信,莎翁写起来却得心应手,让人称奇。

生3:剧中巧用穿插。鲍西娅与尼莉莎女扮男装和丈夫同时出庭,丈夫却不明真相。巴萨尼奥激情表白,愿意献出生命、妻子以及整个世界来救出安东尼奥,鲍西娅一句幽默的答话增添了喜剧气氛:“尊夫人要是就在这儿听见您说这样的话,恐怕不见得会感谢您吧。”葛莱西安诺希望妻子马上归天求告上帝,尼莉莎一句诙谐对白“幸亏尊驾在她的背后说这样的话,否则府上一定要吵得鸡犬不宁了”调节了现场的紧张气氛。

生4:剧中巧用对比、有仁慈与残忍、友谊与仇恨、复仇与报应、宽容与凶残、善良与邪恶的尖锐对立,借此寄托作者关于仁爱、友谊、爱情、财富等的人文主义理想。

生5:剧中运用欲擒故纵、欲抑先扬的表达技巧,使剧情波澜起伏、摇曳多姿。

……。

2.请大家自选角度,自选内容,写一篇有关本文的戏剧评论。角度应小,内容应精当,切忌泛泛空谈。可以评论戏剧个性化的语言,也可以评论其中某个人物,还可以评析剧本所运用的戏剧技巧。

教师应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发表独到的见解。“夏洛克——法庭阴谋的牺牲品”“鲍西娅——巧舌如簧的诡辩者”,只要言之成理则可。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上的戏剧评论写作练习。

2.课外了解世界四大吝啬鬼形象,看看夏洛克有什么不同之处?

提示:课外自读莫里哀的《悭吝人》、巴尔扎克的《守财奴》、果戈理的《死魂灵》,分别了解其中的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

阿巴贡、葛朗台、泼留希金的性格较单一,就是吝啬。而夏洛克性格的主要方面固然也是吝啬,但他同时还爱女儿,对作为犹太人所受到的歧视和侮辱满怀愤怒,因此他的性格是丰满的、复杂的。他比其他三个吝啬鬼写得更为成功。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二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

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朗读中感受父爱。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三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使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朗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3、透过自读自悟,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培养独立阅读潜力。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这天老师把谁请来了?(板书:鹿)喜欢它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鹿?学生交流。

2、老师还为大家请来了(板书:狮子)谁来说说在你心中狮子是怎样的?

3、凶猛的狮子和漂亮的鹿碰到一齐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一齐走进《伊索寓言》中的《鹿角和鹿腿》。

设计意图:形象展示,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两个动物朋友鹿角和鹿腿,将美丽的鹿的形象展此刻大家面前,引导孩子去猜想鹿角和鹿腿之间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进而激发起孩子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2、检查词语。

欣赏,匀称,珊瑚,精美别致。

抱怨,撅嘴,皱眉,没精打采。

灰心丧气,挣脱,狮口逃生。

大家读得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肯定都认识了,哪位勇士愿意先来试试?谁愿意当小老师?

3、概括故事的主要资料。

欣赏抱怨狮口逃生。

真不错,读了一遍就读准了词语的字音,还能读得有滋有味。但是,如果你能用这几个词语把整个故事说成一句话,那就更了不起了。指名说。(板书:角腿)。

三、品读鹿之美。

1、故事中的小鹿到底是怎样欣赏和抱怨自己的,请同学们默读14自然段,用“——”划出小鹿欣赏和抱怨自己的话。

2、交流。

(1)谁来说说鹿是怎样欣赏自己的角的?

欣赏的话:

“咦,这是我吗?”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他为什么欣赏自己的角?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角很美丽?(板书:美丽)你就是这只美丽的鹿,快夸夸自己吧!下面的小鹿都迫不及待要夸夸自己了,那就自己夸夸吧!指名读。

(2)小鹿都快要陶醉了,但是他为什么还要抱怨呢?(板书:难看)小鹿怎样抱怨的?

抱怨的话: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意思就是说:

你看,小鹿们都在抱怨呢?(自由读)谁来抱怨一下(指名读)。

3、引读2-4自然段。

看你们读得如此有滋有味,老师也想加入,欢迎吗?老师当解说员,你们读小鹿的话,可要听好老师的提示。

“咦,这是我吗?”

“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师:漂亮的小鹿们,你们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这天突然发现,所以惊喜万分,

生:“咦,这是我吗?”

师:你们不急着离开了,对着自己的身影大加赞赏。

生:“啊!我的身段是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象两束美丽的珊瑚!”

师:但是,当你们看到自己难看的细腿之后,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抱怨道。

生:“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样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并结合具体语段来说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同学之间互相评论,相互促进,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一朗读训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为下文体会鹿的思想转变,奠定了基础。一轮轮的朗读,会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一步步的提升。

四、研读狮口逃生。

2、视频播放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我们再来体验一下。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个性是课文所描述的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如果光靠讲学生很难进入这种情景。视频的引入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师范读,再次创设情境。

对于弱者来说,这真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那么故事中的小鹿又将面临怎样的生死抉择呢?那样吧,此刻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闭上眼睛:正当鹿抱怨自己的腿,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时,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鹿猛一回头,(惊叫)。

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

4、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情绪怎样样?你从哪些词语体验到了紧张,惊心动魄?

5、这叫有惊无险。大家体会得很好,但是,我还想提个推荐,当大家读到,“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时,就在后面写上三个字“好险啊!”;读到“鹿使劲一扯,才把鹿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也写上三个字“好险啊!”咱们再把这两段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6、咱们一次比一次体会得好。下面我们再读的时候,要求提高了。“好险啊!”这三个字,让它们悄悄地藏在心里,只在心里暗暗想:好险啊!老师念每个句子的前半部分,你们接下去!

师再次引读,师生合作整读课文五六自然段。

7、师总结:我想这回大家完全能够给“动物世界”配音了。

设计意图:课文五六自然段,正是写鹿遇险的经过,真是有惊无险。学生初读时,可能会显得四平八稳,漫不经心。几经启发之后,学生在朗读速度上是加快了,但让人倒抽一口冷气的惊险场面却感受不到。适时地播放视频,听老师范读,此时,学生就能体会到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读起来就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这一段的朗读训练里,透过老师一次次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一次次主动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老师把颖悟的心灵交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潜移默化中老师就会成为学生精神文化之旅的亲切导游。

五、领悟道理、拓展延伸。

1、小鹿跑到了一条小溪边,停下脚步,一边喘气,一边休息,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鹿,刚才师口逃生的一幕肯定还在脑海回旋,心肯定还在砰砰直跳,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你还会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吗!他叹了口气,说生:“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快乐,体会这种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以乐衬苦的反衬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导入。

2、板书课题。

二、感悟描写,体悟情感。

1、默读课文,看课文中水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贵的东西。

3、找出文章中描写水珍贵的句子。可以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来自天空的水。

(2)指名读,并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水珍贵。

(3)一场雨带给孩子们欢乐,让他们有了这样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带着这份痛快、喜悦读这段。

(4)你在雨天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为什么他会这样,他们的做法让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对水的——。

(5)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

(6)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象征着、幸福和痛快。

(7)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看出水的珍贵。

(8)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一滴也没有被浪费掉。

(9)指名读这段话,通过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这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久旱逢霖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那个词语?带着这种感情读这段。

(11)出示母亲的话:你们真是饿坏了?为什么用“饿”而不用“渴”?

5、文章中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的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以乐衬托苦,更加衬托出水的珍贵。这种写法叫做反衬。

三、指导生字。

(1)出示“勺”

(2)观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互评。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腼腆、誊写、歧途、谨慎”等词语。

2.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及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发现课题特点。

1.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一看题目就知道吧,看看题目,你觉得有意思在哪儿呢?(指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组反义词,这两个都是极端的断言,以及引用语言做课题加引号。)。

2.通过题目,我们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概括内容,初步感知。

1.反复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探究思辨,感悟内涵。

1.抓住母亲的语言,走进母亲心理,感受母亲之温柔之爱。

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老师就是作者,谁来当母亲来夸夸,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还会怎么来夸赞自己的儿子。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巴迪,心情如何?(积累相关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在学生练读的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点拨,从而走进人物内心。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如果你是母亲,你真觉得巴迪的诗写得精彩极了吗?那为什么要这样说?

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用什么词语或者句子来形容?

2.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写父亲对“我”的评价,批评“我”在哪儿?

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读出父亲的语气。

交流父亲心理。

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父亲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理由。

(2)生再汇报。文中有四处理由,师都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3)师:当巴迪拿着国际大奖去给父母亲看时,他们又会怎么说呢?根据上下文思考一下,谁最像我的父母亲。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都是父母对“我”深沉的爱。

板书:爱。

4.对于父母的爱,作者在文中也有文字可见,找出来读一读。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5.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课件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四、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五、深度开掘,提升主题。

1.我们的成功还应该感谢谁:(自己自己的谨慎)。

2.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3.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赞扬父亲批评。

谨慎。

成功。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七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我”给小沙剃头的内心感受。

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分析总结“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剃、执”等10个字,会写“表、胆”等12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认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和感受。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出示理发图片。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理发吗?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剃头大师”,看看他是怎么给别人理发的。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剃头大师)。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为什么以“剃头大师”为题目?

(2)“剃头大师”剃出的头很好看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摸耳朵。

指名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翘舌音“受、仇、执”,前鼻音“惯”。

5、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表胆鬼理夺骂仇差付倍虽件。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虽”,翘舌音“差、仇”,前鼻音“胆、件”。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胆理骂仇倍。

(2)熟字比较。如:麦一表兔一鬼奇一夺着一差。

(3)组词扩展:虽然一件文件付钱付出。

b、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表”——上面的竖压住竖中线,下面别漏掉一撇。

“鬼”——第六笔的撇从口中而出,第七笔是竖折弯勾,第八笔是撇折。

“虽”的第八笔是提。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轻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生字卡片检查)(课件出示)。

噩梦:做内容恐怖的梦,并引起焦虑恐惧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

监督:察看并加以管理。

发誓: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

冤家:一般指仇人,或者死对头的意思。

耿耿于怀:有心事的样子。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时髦:新颖符合时势潮流。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思考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1自然段)表弟小沙胆小,什么都怕,尤其是怕剃头。

第二部分(2~6自然段)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情况。

第三部分(7~18自然段)“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板书:小沙怕剃头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过程“我”给小沙剃头的经过)。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0个会认的字,会写了12个字,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句子,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分析总结“我”和老剃头师傅剃头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课件出示)。

剃头执木尺否则骂人仇人习惯受刑厘米。

摸耳朵表弟胆小鬼理发眼神差付钱双倍虽然一件。

2、谈话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给小沙剃头的事情,现在,我们继续探究“我”是怎么当“剃头大师”的。

二、朗读课文,重点感悟。

1、自由读文,看看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来,和同学交流。

(1)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课件出示)。

“老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这还不算,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跟受刑一样。”

老师傅剃头,小沙的感受是?(跟受刑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预设:因为老师傅的老掉牙的推剪,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让小沙吃尽苦头。

预设:老师傅眼神差了点儿,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痒得小沙哧哧笑。(板书:害人精:小沙吃尽苦头受刑一样)。

(2)“我”是怎样给小沙剃头的?(课件出示)。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再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

“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真比那剃头老师傅还熟练。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我这样随意乱剪,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短的只剩下一厘米。”

“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2、“我”和剃头师傅谁剃得好?

预设:当然剃头师傅剃得好,因为“姑父还要付双倍的钱”。

预设:而我剃完头发之后,小沙“一照镜子,大叫一声,像见了鬼一样。”

(板书:剃头大师:熟练随意乱剪见了鬼)。

3、“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预设:在小沙的嘴里,“害人精”是剃头的师傅,因为小沙害怕理发,他们给他理发,弄疼他,让他很不舒服。

预设:“剃头大师”是我对自己的称呼,以为自己能理发,特像“剃头大师”的架势。

4、其实谁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谁才是个“害人精”?

(老剃头师傅是“剃头大师”,“我”不会乱剪才是“害人精”。)。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读出感情。

2、题目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为题目?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这里有些自嘲的成分,嘲笑自己不懂装懂,硬冒充“剃头大师”,结果把小沙的头发剪得不成样子。

预设:通过这件事,是在回忆童年的趣事,表达对童年的怀念。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八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乐”,生字组词并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

学习本课,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培养环保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课文插图。

教学措施: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掌握字的音、形。

教学策略:运用图画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主进入角色,走进文本。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老树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并想办法认识。

2、范读课文,注意不认识的生字(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样)。

3、学生再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4、同桌互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5、指名读课文,激发其他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展开竞赛,看谁读的好。(师生评议)。

6、了解一下认识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学习多音字“乐”。

(3)利用多种形式读生字。

(4)用生字组词,扩词、并造句。再读课文中有关带生字的句子。

(5)利用猜字的游戏,让学生巩固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按诗的韵律读课文。

2、让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3、每组推荐一名代表,背诵课文。(大家评议)。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老树的故事。

这百身按谈所童。

音乐告诉礼服吧吗。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会读会写八个生字,能用生字组词、扩词,并会用部分词语造句。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学习本课,了解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识,培养环保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会写8个生字,指导书写“老”、“岁”“安”“家”四个字;有表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教学策略:通过听读认识本课的生字,在小组交流办法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愿望和乐趣。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指中、差生读)。

2、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

二、学习写字。

1、小黑板出示田字格生字。

(1)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2)指名读、组词、扩词并用部分新词造句。

2、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位置。

(2)小组讨论生字笔画笔顺。(师巡视)。

(3)重点指导“老”、“岁”“安”“家”四个字。

(4)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展示学生作业。

三、开故事会。

1、扮演老树讲故事。

2、向老树题问题。

3、扮演老树上安家的小鸟。

四、小结:通过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九

(1)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积累文言知识。

(2)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诵读课文,读通文字,了解内容,体会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方法。

采用“读读,议议,说说”的教学方式,在读、议、说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媒体:ppt演示文稿。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导入。

师揭示课题,生板书课题、解题、简说诸葛亮。

活动二:听读。

1.听读。

2.正音。

3.断句(处理文后第一题,见p202页)。

活动三:自读。

1.生自由朗读课文。任务: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断句;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注意几个古今异义词。

2.学习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生谈文章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师点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活动四:范读。

1.师范背,生听读。任务:勾画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体味作者感情。

2.挑读并译、评带有“先帝”和“陛下”的句子。

活动五:理读。

设问导入本版块活动:为什么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情意深厚?在文中哪些段充分表露?

(一)理读6-7段。

1.生齐读6-7两段。

2.诸葛亮在这里回顾了哪些事情?

隐居隆中、三顾茅庐、襄阳兵败、白帝托孤、南征孟获。

3.参照阅读。

(1)生读讲p193页《隆中对》第一二段、第三段前第一句。

(2)白帝托孤相关内容。

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读析表现诸葛亮规划伐魏计划的句子。

(二)理读8-9段。

1.我们共同来读一读,最后两段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问:第一个句号能否改为分号?以此引导学生译读文句。

3.理解文意。

活动六结课。

1.试背读6-9段。

2.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给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推荐了哪些文臣武将,我们下一堂课继续学习。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掌握“典、楼、造”的写法。

2、学会查字典的方法。

3、知道字典的重要。

4、养成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懂得查字典的好处。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查字典是一种好习惯,应该从小养成这种好习惯。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每人准备一本字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会想到去找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字典。它可以让你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二、认识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认读生字。

2、小组讨论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评价。

三、初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试着读课文。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说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说说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个字。

3、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4、开展组词比赛活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2、个别读。

3、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二、理解内容。

1、让学生说说字典大楼每小节讲了什么。

2、教师小结查字典的好处:第二段写字典可以帮助我们认字。第三段写字典可以帮助我们写不会写的字,这两段同时说明,字典可以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三、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帮助指导完成。

四、扩展活动。

用你的经验说说经常查字典有什么好处?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一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自主预习。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一、内容概述: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全文主旨是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六次提到“先帝”,勉励后者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表达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更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感恩图报,担当大任的心情。

二、中考链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死亡)。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

(3)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

(4)陟罚臧否(陟,提升,提拔。臧,好。否,恶。)。

(5)不宜异同(应该)。

(6)作奸犯科(律条)。

(7)以昭陛下平时之理(彰明,显扬)。

(8)使内外异法也(内,指宫中。外,指府中)。

(9)此皆良实(忠良信实)。

(10)志虑忠纯(精神,思想)。

(11)志虎忠纯(忠诚纯正)。

(12)悉以咨之(商议,询问)。

(1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选择)。

(14)必能裨补阙漏(裨,弥补,补助。阙,缺。)。

(15)性行淑均(公平,平均)。

(16)晓畅军事(谙熟,精通)。

(17)先帝称之曰能(有能力)。

(18)远小人(人格卑鄙的人)。

《出师表》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真挚文章。由于本文的注释比较多,多数学生都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所以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先读课文,基本读熟后再读注释,然后抽学生翻译课文——每人翻译一段。第二课时让学生先做练习题,然后练习背课文,通过20分钟的背诵练习,基本能集体背过,我认为我这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相互促进的原则和语文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教学效果从总体上来说是理想的。

为了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畏惧学习古文的困难,我设计了讲故事比赛,要求学生讲《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我就接着提醒他们:“宋朝诗人陆游在《书愤》中写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你们是否知道,这又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激起,我想本课教学的序幕已经拉开了!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把握不住;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入。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我认为应把好四个关,即“读”“译”“赏”“用”,但怎样读,如何译,如何引导鉴赏和运用,需要提炼有效的方法。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断句朗读”和“口译朗读”两种方法通读全文,突破传统“教师译,学生听”,“盲目读,收效微”的弊端,对训练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有积极的作用,同时省时省力,为学生所接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教材学习的重点,也是指导学生学习鉴赏的范例。

教学过程中不足的是临场点拔不够到位,鉴赏分析和知识点的落实尚不能自然有机的结合,教学的空间拓展不够。还有就是师生互动这个环节没有展开好,主要是学生没有积极的配合,这是失败的地方,以后在这方面自己要多下一些功夫。因为重情感体验,所以在字词咀嚼的精微程度上还远远不够。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够尽可能地多积累品味字词,又能让学生对人物和主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这才是文言教学的最佳效果。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的诵读全诗,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1.资料补充法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盼望,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增强学生对现在生活的珍惜和对祖国未来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感知诗歌内容,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诵读之美。初步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通过补充资料拉近学生与诗人的距离,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多种层次的朗读把握诗歌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再造诗歌意象,进而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导航:情境创设法、资料补充法、朗读法、合作交流法等。

学法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法、朗读法、欣赏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及代表作品。

2.教师筛选有关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资料及相关录音、视频等。

3.对课堂充分预设,积极寻找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4.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查找戴望舒、现代诗的相关资料。

2.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课前熟读诗歌,课堂上赏析、朗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2010年的5月1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这一天不仅是劳动节,还是上海世博会胜利开幕的日子(屏显图片)。这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时刻!这是中国人兴奋欢乐的时刻!中国展现出青春而富有活力的面庞。今年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诗,现代诗人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再次走进那段烽烟岁月,感受切肤的沦亡之痛,表达我们对耻辱过去的纪念,也表达我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无比珍惜!

二、其人其诗:

1.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资料助读:(投影显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着名诗人。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4月27日,在监狱中写就荡气回肠的诗作《狱中题壁》。在潮湿、阴暗、寂寞而烦闷的地牢里,望舒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他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反复无常,要么不发作,一发作,就显得不可收拾;这给他的婚姻关系带来了阴影,使他在不久后经历了两度离婚的惨痛。本来就有一点的哮喘病急剧恶化,这导致他没过几年就英年早逝了。1949年3月11日,望舒怀着“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的意愿,冒充押货员,乘船北上。他死在刚刚解放的生机勃勃的北京。

1950年3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望舒逝世的消息和胡乔木亲自赶写的《悼望舒》一文,说:“我为中国丧失了一个决定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而悲悼。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三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能正确理解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意识。

二、学习者的分析。

学生来自于城镇,有丰富的知识背景,接触许多包含着丰富物理知识的简单或复杂的事物,为这节特殊的教学过程奠定基础。

三、教具与学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学生4人一组、滚摆、铁锁、细绳.铁架台。

老师演示用实验器材: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四.教学课时:1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老师操作溜溜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教师先通过提出一个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由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

动手动脑搞探究:。

一.老师提问:为什么溜溜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实验1: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二.学生实验。

老师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加强巩固。

一.老师展示实验2:单摆实验。

综述实验。

1、2,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老师展示实验3: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一.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得出结论:。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引出机械能的定义:。

动能和势能之和。

拓展知识。

二.假设没有阻力,会怎么样呢?引出机械能守恒规律。

三.再次分析溜溜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温故而知新。

人造卫星。

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并思考课后练习。

反馈检测。

教师出示题目,适时点评。

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一个小实验,亲手做做,用来表现物体动能,势能的转化。

(学生各抒己见,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结:。

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课本"动手动脑学在讲授完这节课后,物理"1.3.4.6教学反思:

我有了如下反思:

1、明确教学目标。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符合《物理新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注意紧密地围绕着教学目标。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注意从学生探究与交流的角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层次清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很自然、到位。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发挥着课堂组织者和学习引导者的作用,使学生通过活动、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交流等行为自然地掌握所学知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3、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这节课应用了多媒体教学,选择了许多图片和视频,使许多实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眼前,比如自己拍的过山车视频,各种机械能转化的动画等,这样是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不仅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脱离物理实验的作用,有效的把课件和实验结合在了一起。

4、注意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每个重要的知识点的得出都能先根据学生的一些已有经验总结,学完以后让学生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这样既能达到练习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同时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当然,本课设计的不足也还是有不少的。比如:

1、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相互的评价作用。

2、细节不够完美。有些设计我虽然感觉很好,但学生可能是生活经验不足不好理解,造成了课堂还不够热烈。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在今后物理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四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书信的格式,导入新课。

二、师生问答。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答: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这句话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使傅雷更高兴、更安慰的是傅聪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暂时的成功减少对艺术的探索和追求。

关于“坚强”的解说:第一封信中“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中“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总结:在傅雷看来,坚强,既是能够面对人生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对待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盼心态,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二颗赤子之心。

7.怎么理解“赤子之心”?提示:抓住赤子之心的纯洁。

赤子之心,是艺术创造的峰。而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把中国的古老文明传递到世界艺术殿堂的各个角落,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诗人灵魂的民族,因此音乐的表现力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9.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傅雷又回到了情绪的“矛盾与快乐”问题,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

第一封信里,他说人生必定充满了情绪上的起伏跌宕,惟有庸碌的和超然的人才不会浮沉;第二封信中,他强调“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以此鼓励儿子,要勇敢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趋向“完美”。

评价: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傅雷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借助儿子成功的机会,给予了他更多的艺术砥砺,向他昭示出更高的人生境界。

二、总结。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三、作业:讨论完成课后练习。

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目的是什么?提示:对于第一封信的学习,要抓住傅雷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凭吊古战场时,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候,即使亲历过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己、欲死欲活。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有“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五

知识总结,课堂练习:

一、通假字。

1)辟通避躲避例:故患有所不辟。

2)辩通辨辨别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一词多义。

介词为了为宫室之美。

动词做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得到故不为苟得也。

通“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此、这非独贤者有是心。

这是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通“与欠”,语气词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予呼尔而与之。

三、虚词。

代词他呼尔而与之。

助词的为宫室之美。

表顺接不译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却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选折而舍生而取义者也。

表比较比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对万钟于我何加焉。

四、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

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

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七、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翻译课文。

鱼是我最喜爱的东西,熊掌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要)舍掉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喜爱的东西,(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闲么,我就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生命是我爱的东西,然而我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厌恶的事情,但所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有祸思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按照这种方法去做,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比生命更重要,他们所厌恶的事情比死亡更为严重。不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丧失罢了。

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然而,如果吆喝着给人吃,过路的饿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践踏着给人吃,乞丐也不愿接受。

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讨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万钟的礼义对我有什么益处呢?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死也不肯接受,现在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羞恶廉耻的)本性。

2.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4.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5。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6.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7.提问: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讨论并归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8.提问: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讨论并归纳: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10.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11.提问: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12.提问: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13.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4.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

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

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5.提问:

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四、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六

1.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文本戏剧冲突。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内心。

3.品味语言,揣摩具有深刻意义的台词,并代入情景,有感情地朗读台词。

4.了解故事背景,深入理解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我们想创办文明班级,但是,今天有人惹是生非,明天有人打架闹事,后天又有人考试作弊,那么,我们还能打造文明班级吗?(不能)。

这里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当一个集体想要有所成就时,要是处处有人拉后腿,便奠定了这个集体的失败。今天,我们将走进“福聚德”更加深刻地感受该道理,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天下第一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文章背景。

作者简介:何冀平(1951-),中国剧作家。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毕业,毕业后从事专职戏剧创作,曾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88年,何冀平创作的《天下第一楼》演出后轰动京城,演出场次仅次于《茶馆》,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

背景资料:名噪京师的烤鸭老字号“福聚德”创业于清同治年间。传业至民国初年,老掌柜唐德源因年迈多病而退居内室,店业全仗二掌柜王子西协助两位少掌柜惨淡经营。怎奈两位少爷与鸭子无缘,大少爷迷戏玩票,二少爷崇尚武林,闹得店铺入不敷出,王子西几次向老掌柜推荐他的换帖兄弟卢孟实来操持店业。生性聪慧的卢孟实立誓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泄人间不平。面对势如垒卵的“福聚德”,他绞尽了脑汁,结果在不长的时间里竟使这三间老屋翻盖起了二层楼。卢孟实之所以能使“福聚德”东山再起,除了靠他本人的精明干练,还得助于与他相好的青楼妓女玉雏姑娘,更靠技艺超群的厨师罗大头和善于迎来送往的堂头常贵。光阴荏苒,十年一晃而过,“福聚德”名噪京华。然而,事违人愿,就在福聚德发展正盛时,却又遭到了东家、官府等内外逼压,最终走向没落。

目标导学二:梳理主要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1.快速阅读全文,梳理出主要情节,并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

情节一:唐茂昌强行要钱,王子西勉强应对。

情节二:克五以罗大头藏烟土为要挟骗吃喝,遭卢孟实赶出。

情节三:卢孟实处罚不成器小伙计,厚赏成顺。

情节四: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自大,侮辱卢孟实并撂挑子离开。

情节五:唐茂盛借机要钱,挖走堂头常贵。

2.上述情节也正是本文的戏剧冲突,说说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本文戏剧冲突是围绕“福聚德”的即将衰落展开的。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概括上述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的衰落原因的认识。

明确:修鼎新的一句话“一个人干,八个人拆”是对上述情节的概括。从全文来看,唐茂昌与唐茂盛是只知出不知入的二世祖,成心要钱挥霍,且二少爷直接挖走店里的得力助手,这比坐吃山空的后果更加严重;罗大头是烤鸭一把手,克五又知道他藏着烟土,这无疑是罗大头将要出事的信号。且罗大头自恃烤鸭技艺离去,这对于“福聚德”无疑是有打击力的;此外,连小伙计都不成器。种种迹象,几乎都指向“福聚德”即将衰落。究其根本原因,可以说,这是勤劳务实的人与东家少爷、克五这样混吃混喝的人的矛盾,是平民与欺压平民的官僚之间的矛盾。这矛盾,才是“福聚德”真正衰落的原因。

目标导学三:把握文本语言特征,理解含义深刻语句。

1.本文语言十分具有方言特色,甚至有些方言运用比较低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做简要分析。

明确:如王子西说:“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一个“窝”字将方言特征凸显无疑;又如卢孟实骂小伙计时说“瞎话!”“下作的东西”,这里不仅方言味十足,且显得比较低俗。但是,呈现出这样的语言特征是比较必要的。首先,作者选取的是北京的“福聚德”,倘若不用方言,便失了京味。其次,话剧所表现的是真实,“福聚德”绝不是一个雅文化的聚集地,文中的语言正是当地真实的语言,还原场景语言最真实的特征,而也正是以方言表现其真实性,才将话剧中的诸多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教学提示】。

话剧要通过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因此,话剧中的对话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必须具有个性化,自然,精练,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能为群众所接受。教师宜引导学生关注话剧的这一语言特征。

2.文中用语简单明了,符合真实生活,但也有不少语言含义深刻,请你找出几句,并做简要分析。

(1)克五: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嬉笑)得了,给俩鸭脖子还不行?!

分析:“烟太多我就闻不出来了”,烟多为什么会闻不出来呢?这明显是个反讽的句子。作者看似在这里只是说克五一人,事实上是讽刺了一大批欺软怕硬的人,他们占着自己有一丁点地位就欺压朴实善良的民众,而面对恶势力,却又谄媚地陪着笑脸。

(2)披红挂绿,骑马坐轿子,怎么红火怎么办。让那些不开眼的看看,福聚德的伙计也是体面的。

分析:卢孟实骂小伙计,是想伙计们能争口气,即使社会地位低下也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而让成顺将喜事办得有面子,也是为了维护尊严,体现出了劳动人民的傲骨。

目标导学四:分析人物形象。

本文人物出场极多,但是许多人都给了我们十分鲜明的印象,这得益于作者对人物的个性化刻画,请你认真阅读文章,挑选出几个你喜欢的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

【卢孟实形象】。

分析:卢孟实在未出场时就通过王子西等人的评价,“咬牙跺脚地干”,侧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务实勤劳的人。卢孟实一经出场,便不屑于与克五这样的游手好闲之辈打交道,且将事情安排得妥帖,这就说明卢孟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训斥伙计,赏成顺,让成顺体面一点,又表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自尊,他不仅关心着自己的自尊,同时也关注着伙计们的自尊。而与罗大头的对话中,又体现了他是个不固执的人,对陈腐该改的规矩力图改之。不过,从他对待罗大头过程中,又能见其刚直的性格。这与后来东家二少爷出场时似有所矛盾,对待这位东家二少爷,卢孟实依然要陪着笑,这是这个时代阶级之分下朴实劳动人民的悲剧。

总结:务实勤劳、精明能干、自尊自强、关心伙计、拒绝陈腐不变通、刚直却又不得不学着屈服于社会环境。

【罗大头形象】。

分析:罗大头是福聚德的烤鸭师傅,从“别忘了你们当初怎么把我请回来的”一语中,可以看出罗大头的技艺精湛,是店里的“顶梁柱”之一,但是他固执,不变通,如强调不到七十不传徒弟;自恃技艺精湛,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动辄就要撂杆子走人;脾气也十分火爆。不过,他的火爆脾气与他的性格之真是连贯的,他看重自身的价值与名誉,丝毫瞧不起克五那种混吃混喝、人品卑污的“爷”。

总结:恃才自傲,迂腐固执,心胸狭窄,容不得人,脾气火爆,同时又一身正气,真率,不屑与小人为伍。

【其他人物形象】。

常贵:同情他人,老实厚道。

福子:仗势欺人,谄媚姿态。

唐茂盛:势利。

【教学提示】。

教师可结合课本“思考探究”第四题对此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关注话剧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结合分析的人物形象,代入角色进行朗读。

2.组织话剧表演活动。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七

一.导读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塞万提斯及作品《堂吉诃德》的游侠经历。(2)学习通过小说三要素来反映生活现实的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语言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手段,自读与导读相结合,揣摩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和领悟正确的理想价值观,明确堂吉诃德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二.导读教学重难点:1.理解堂吉诃德人物形象的意义。2.通过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审辨式思维的能力。

三.教材来源与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名著导读部分)。

四.导读教学策略及设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阅读鉴赏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个性化的阅读,注重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因此,本课拟以教师主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作品赏析,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其审辨式思维能力。

五.导读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名著文本,上网查阅搜集相关资料,通过自读、自思、自悟、讨论、探究,初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讨论主题思想,激发阅读兴趣。2.教师: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相关文字、视频、课件资料;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上,用1课时完成导读教学。3.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演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400年前,1616年的4月23日,一个世界级的大作家塞万提斯,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人世。他的战友为他的逝去写了一首诗:“行人,旅者,塞万提斯葬在这里;泥土掩盖了他的肉体,但没有掩盖他的名字。他走完了他的路,但是他的名声没有死去,他的作品也没有死去。”这一天被后人定为了世界读书日。四百年过去了,他的故事并没有终结,我们还常常看到堂吉诃德的身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塞万提斯,走近他的《堂吉诃德》。

板书:课题、作者。

赏析示例二:堂吉诃德荒唐可笑的闹剧。他把旅店当作城堡,把妓女当成贵妇;把理发师的铜盆当作魔法师的头盔;把苦役犯当作受迫害的骑士;把赶路的贵妇人当作落难的公主;把皮酒囊当作巨人的头颅;“人猫大战”。堂吉诃德把田野里的三十四架风车当作是长臂巨人,认为魔法师把这些巨人变成了风车,唐吉诃德想同他们战斗。于是冲到大风车前,用他的长矛刺中了风车翼,可疾风吹动风车翼,把长矛折断成几截,把马和骑士重重地摔倒在田野上。

赏析示例三:堂吉诃德个性化的语言。比如:大战羊群失败后:“咱们经过的那些狂风暴雨,都是马上要天晴风定的征兆,表示时势就要好转。”解救犯人时:人生来是自由的,不应该强迫他们做苦工,而锄强救苦正是游侠骑士的责任。

赏析示例四: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行为的意义人物形象:(1)脱离实际,迂阔顽固,耽于幻想(可笑)(2)学识渊博,富于理想,甘于献身,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可爱)(3)目的是崇高的,方式是可笑的。(可悲)他的志愿是:走遍世界各地,扫尽天下不平事,“解放一切受苦难的人”,“谋求公众福利”人物形象的意义:(1)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即具有人文主义理想又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的矛盾;(2)批判了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塞万提斯说:“这是对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要把骑士文学万恶的地场完全捣毁。”行为的意义:有价值。虽然堂吉诃德做了许多荒唐可笑的蠢事,但大都出自他善良的动机——为了解救人类的苦难。他是一个为了维护正义,拯救世人,甘愿牺牲自身生命的无畏勇士,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只不过他选错了方式,他以为骑士道最能替人消灾解难,不知道这个年代骑士道太过时了,借它根本不能实现理想。无价值。堂吉诃德做了很多现实中不存在的事,他始终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伤害了很多人。比如说:他解救牧童,但是他走后牧童又被地主狠狠鞭打。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无价值的。赏析示例五:桑丘人物形象的意义。西班牙农民的典型,他与堂吉诃德既对立又互为补充。讲求实际,反映出农民的狭隘和目光短浅。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善良和乐观精神。他对现实有正确的判断力;谈吐诙谐,妙语连珠;跟堂吉诃德吃尽苦头,但终未弃他;在当总督的日子里,他断案如神,执法严明,锄强扶弱。堂吉诃德为之奋斗一生没有做到的,他做到了。绝妙的对比: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形象、高矮、胖瘦、坐骑、性格、谈吐……堂吉诃德以理想主义为基调,既可笑,又可爱、可悲;品德善良,精神崇高,勇敢过人,但又脱离实际,迂阔顽固,以幻想代替现实,是一个硬充骑士、引人发笑的滑稽人物;滑稽癫狂中有着清醒的理性和真知灼见桑丘的性格以顽固或执拗现实主义为核心,有着西班牙农民的狡黠和怯懦。其主要性格特征是:“头脑简单而不失聪明,思想狭隘而不失诚实,胆小贪财而不失纯朴,备遭凌辱而不失善良,历经艰难而不失乐观。”“这位呱呱叫的侍从”头脑清醒,讲求实际,语言朴实风趣。一方面他咒骂主人是个“十足的疯子”,一方面幻想主人的许诺能实现——有朝一日他当上“海岛总督”。主人的祟高品德和追求正义的理想深刻地影响了他,西班牙农民的善良、忠诚、机智和乐观精神在他身上逐渐放出光芒。求实胆小、朴实公正,又始终实诚相守,桑丘的形象正如他在《堂吉诃德》中的意义一般,蛰居于现实而让理想更为突兀,又让理想主义下的游侠道更为飘渺,却也让堂吉诃德的人文精神更为崇高。

1.对于堂吉诃德身上的滑稽和崇高,你是如何认识的?(生讨论,师点拨)(1)美学范畴中的滑稽与崇高分别指什么?(师解读)滑稽:在任何滑稽当中都有某种荒唐悖理的东西存在,“凡是无害而荒唐的领域——也就是滑稽的领域;荒唐的主要来源,就是愚蠢,迟钝。因此,愚蠢是我们嘲笑的主要对象,滑稽的主要来源。”(车尔尼雪夫斯基)崇高:人们在实践中越是遇到严峻的考验,越是经历种种艰难险阻,斗争的历程越是激烈、严峻,就越能激发、表现出人类自身本质力量。而此中表现出的力量就是崇高。(马克思)(2)生讨论交流:(学生可能只会谈及堂吉诃德的滑稽,也可能只谈及其崇高,又或二者兼有,这样的个性化解读体现了审辨式思维的培养)。

示例一:在书里,堂吉诃德是个可笑的人物,所到之处的人们都把他当作一个笑料,尽力配合他的幻想,捉弄他。不过他是一个坚信骑士精神,相信美好幻想的人,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可爱的人。只是在现实世界里会显得痴傻愚笨,堂吉诃德是一个活在内心完美世界里的悲情英雄,在现实社会里根本不能生存。他的滑稽在于他的思想脱离了现实世界,沉浸在骑士小说所塑造的幻想中,做的事违背了常理,所以滑稽。例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并和其战斗,把村姑当成公主对她行骑士的礼仪并为她履行骑士的职责。他的高尚在于他的思想,尊重道德,热爱生命,愿意帮助受苦难的人们。对于善行有着执着的信念,真正的男儿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示例二:滑稽是说他的行为,即他是一个行为怪诞的老头,头脑里充满骑士小说描写的离奇古怪的东西,这使他的思想方式偏离实际,耽于幻想,对世界的认识出现错觉,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闹出了一件件让人忍俊不禁的荒唐事,其形象是荒唐、滑稽、可笑的。崇高是说他的精神,他具有锄强扶弱、维护正义、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他为了美好的理想,随时准备为其赴汤蹈火,甚至粉身碎骨也再所不惜。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那么有条有理,铿锵有力,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他身上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

示例三:通过先前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的。

示例四:堂吉诃德精神是理性与情感的思辨没有热烈真挚的情感,只有执着的理性,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高度就十分有限,难免平庸。但只有炽烈不羁的情感,弃理性于不顾,人生就会像没有舵的巨轮,随时可能撞上坚硬的冰山。情感越强,撞得越狠。堂吉诃德属于后者。他的精神在情感方面有可取的一面,但理性方面却十分危险。他的滑稽与崇高都是表象。都是他那种精神状态下的必然结果。与真正意义上的滑稽与崇高有很大距离。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愚蠢,所以滑稽,也不知道自己将付出的代价和行为的意义,所以崇高。

示例五:在书里,堂吉诃德是个可笑的人物,所到之处的人们都把他当作一个笑料,尽力配合他的幻想,捉弄他。不过他是一个坚信骑士精神,相信美好幻想的人,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可爱的人。只是在现实世界里会显得痴傻愚笨,堂吉诃德是一个活在内心完美世界里的悲情英雄,在现实社会里根本不能生存。

示例六:他的作法是很可笑的。他本身就有一股少年的对未来憧憬,想做一个行侠仗义的英雄,但是一种对骑士精神的狂热信仰让他在现实中迷失了,把一些现实中的人和事物都分辨不清楚了,导致处处碰壁和受伤,最后生病回家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自己从前都是疯子,明白骑士小说中的情节都是胡说八道的。但是为时已晚。但是那种执著的精神确是可敬的,只是狂热的骑士信仰让他迷失了自己。成为人们眼中的疯子。他勇敢顽强和正直善良的性格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为人们塑造了一个勇往直前的人物形象。作者借堂吉诃德来告诉读者年少轻狂是该有的,但是有时候对待一些事物是要看的透彻,你想做英雄不能只是靠自己蛮干,被信仰和心理上的一种过度的追求所迷失,这样反而对自己不好,弄得到处碰壁受伤,需要的是智慧,勇气,冷静的头脑,缺一不可。

2.什么是堂吉诃德精神?我们现在还需要堂吉诃德精神吗?你还能举出哪些“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屠格涅夫曾说:“他的人格有一种特异的力量与伟大,不管他是如何的滑稽可笑,是如何的常陷在卑辱的穷地之中,但道德给他的力量与伟大是依然存在的……堂吉诃德是“理想”的忠仆”我们的人生总会碰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矛盾冲突,我们该何去何从,如何选择?有人选择了屈从现实,随波逐流;有人选择“堂吉诃德”式的执着坚守。那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堂吉诃德又有着怎样的意义?你还能列举出这样的人物吗?请大家先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

教师小结:人物: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谭嗣同的“就义”,朱清时,崔永元等。堂吉诃德的信仰虽然不合时宜,但是他的动机却高尚的。人类历史的奋发前行离不了忠实于理想与信仰的实践者。在这个世界上仍然需要虔诚地坚定自己的信仰,捍卫哪怕是寓于幻想中真理“疯子”。不可否认,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在他身上体现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从《堂吉诃德》里读到的不是荒诞可笑的哀叹,而是为梦想宏志勇敢奋斗的豪歌;不是滑稽低俗的颓废,而是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拼搏。他是生活中的小角色,自我里的大英雄。他身上有某种类似太阳的光芒有扫除我们颓废阴霾的力量,从中所显示的是不曾向生活屈服的灵魂。他就是堂吉诃德。一位骑着老马的瘦削的巨人,以如此奇妙的方式行走在文学的地平线上,大放光彩、夺人眼目。最后,让我们以高尔基的《鹰之歌》来纪念这位英雄!学生齐读《鹰之歌》师: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被毁灭了,但在毁灭中,却放射出了不朽的光芒,堂吉诃德精神,永垂不朽!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八

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

(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字词注音。

逮住()。

逮捕()。

盛满()。

旺盛()。

畜生()。

畜牧()。

无赖()。

戳穿()。

坯子()。

醋栗()。

乞丐()。

魁梧()。

五、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概括内容。

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完成以上表格,理清情节。

分类。

变化。

次数狗的主人对狗的评价对赫留金的态度。

1不知是谁野畜生、疯狗、弄死肯定被狗咬了。

2像是将军的小狗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3不是将军的下贱胚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4是将军的名贵、娇贵的狗混蛋,怪自己不好。

5不是将军的野狗、弄死算了(不予表态)。

6将军哥哥的不赖、怪伶俐的早晚要收拾。

3、据本文的情节,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几个趣味数字:6次判定。

5次变化。

4次写军大衣。

3次提到法律。

2次写到围观群众。

1次环境描写。

六、研读课文。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是怎样判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明确:五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4、师生讨论分析,完成板书,形成结论。

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七、课后作业。

1、《同步导学》;。

2、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

最新九年级语文授课备课教案指南范文(19篇)篇十九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作者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三、分析第二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注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答)

昔日: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引导学生从作者忠君的同时看到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顾历程,抒发感激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课后背诵课文3-7段;预习翻译8、9段

b:默写课文3-7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理解8、9段。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作者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

叮嘱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

宜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

表达感激之情

4.讨论: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明确:不好。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三、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同样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四、布置作业

a、默写全文(可分段进行)

b、熟练背诵全文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学生学业协议书大全(18篇)

    合同协议的丧失效力需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合同的解除应当通过法律途径来实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经典的合同协议范本,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高xx班x同学涉嫌

    实用焦虑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13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我们处于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或者面临一个

    优质体育委员的心得(案例18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炼出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从而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下面是一些值得阅读和思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

    热门书店盘货心得体会版(案例21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潜力和不足。推荐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或许能够给你一些有益的启示。每当我进入一家书店的时候,我总是感到一种特

    热门给老师发请假通知(案例24篇)

    通过通知,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重要的活动、会议、变动等事项。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更加符合要求的通知。为加强企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员工

    优秀停车位租用协议(汇总17篇)

    一个明确而规范的合同协议可以避免纠纷和争端的发生,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您正计划起草一份合同协议,下面是一些建议和示例供您参考。甲方: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协商

    最优模具实训报告总结范文(15篇)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整合和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拓宽自己的视野。这些总结范文以简洁清晰的语言和详实的事例,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成果。六周的实习结束了。但是

    实用参观范仲淹心得体会及感悟(汇总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体悟和领悟的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作为一个来自湖南的

    2023年团委年度总结大会的主持稿(通用20篇)

    年度总结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衡量自身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年度总结样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尊敬的领导,同志们:

    最新班级课代表发言稿(模板21篇)

    发言稿的中间部分需要提供清晰的逻辑,用事实和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演讲的发言稿范文,他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尊敬的各位家长,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