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模板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文锋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模板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篇一

一。公司概况描述

二。公司的宗旨和目标

三。公司目前股权结构

四。已投入的资金及用途

五。公司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六。市场概况和营销策略

七。主要业务部门及业绩简介

八。核心经营团队

九。公司优势说明

十。目前公司为实现目标的增资需求:原因、数量、方式、用途、偿还

十一。融资方案(资金筹措及投资方式及退出方案)

十二。财务分析

1.财务历史数据

2.财务预计

3.资产负债情况

一。公司的宗旨

二。公司简介资料

三。各部门职能和经营目标

四。公司管理

1.董事会

2.经营团队

3.外部支持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电动模型产品状况

1.主要产品目录

2.电动模型产品特性

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知识产权策略

6.无形资产

三。电动模型产品生产

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电动模型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电动模型市场分析

一。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电动模型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电动模型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五。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行业政策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公司实力、电动模型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电动模型市场变化分析

五。公司电动模型产品竞争优势

一。概述电动模型营销计划

二。电动模型销售政策的制定

三。电动模型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

五。电动模型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七。电动模型产品价格方案

1.电动模型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影响电动模型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电动模型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电动模型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

一。资金需求说明(用量/期限)

二。资金使用计划及进度

三。投资形式(贷款/利率/利率支付条件/转股-普通股、优先股、任股权/对应价格等)

四。资本结构

五。回报/偿还计划

六。资本原负债结构说明

七。投资抵押

八。投资担保

九。吸纳投资后股权结构

十。股权成本

十一。投资者介入公司管理之程度说明

十二。报告

十三。杂费支付

一。股票上市

二。股权转让

三。股权回购

四。股利

一。资源风险

二。电动模型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三。电动模型研发风险

四。电动模型生产不确定性风险

五。电动模型成本控制风险

六。竞争风险

七。政策风险

八。财务风险

九。管理风险

十。破产风险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三。人事计划

四。薪资、福利方案

五。股权分配和认股计划

一。财务分析说明

二。财务数据预测

1.销售收入明细表

2.成本费用明细表

3.薪金水平明细表

4.固定资产明细表

5.资产负债表

6.利润及利润分配明细表

7.现金流量表

8.财务指标分析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篇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xx〕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篇三

一、活动背景:

高校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事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任,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目标。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在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希望参与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来。但是,大学生缺乏创业教育和创业要素。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创业类社团由于缺乏资源,而难以为成员提供切实的服务,大学生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服务平台提供扶持。

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普遍缺少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平台。很多企业关注高校市场,但良莠不齐。由于学校普遍缺乏项目评审机制,因此优秀的创业项目也往往难以得到校方的支持。团省委把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取得了显著成效。

12年底与山东联通达成合作意向,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探索服务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模式。在此背景下,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在省内诸多高校揭牌。xx年3月份,我校联通未来青春创业社揭牌。为了更好的为我校广大师生服务,大学生hr俱乐部作为创业社常驻下属机构同时成立。

伴着五四青年节的到来,我们热血青年,不甘平静,定要绽放青春最美丽的史诗。因此,在去年第一届青年模拟创业大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我们策划举办本次青年模拟创业大赛。

二、活动主题:

弘扬吃苦耐劳精神

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三、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青年模拟创业大赛,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广大青年学生创业意识,稳定广大青年学生创业的决心。同时,为我校学生近距离观察社会生活、了解企业运行模式、积累就业经验,提升职业素养搭建了平台。而入驻项目在工商局的成功注册,无疑是榜样,对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发挥辐射功能起到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鼓励其他想创业的在校大学生以创业典型为榜样,敢为人先、永争一流,自强不息、永不服输,不畏艰难、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善于奉献,走好创业就业的第一步;增强创业意识、转变创业观念、提高创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让青年学生所学所想落到实处,切实做好青年学生的毕业就业创业工作。

借助五四青年节的到来,展现广大青年学生的热血壮志,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总之,我们创业社本着培养校园人才的宗旨,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真正做到想同学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脚踏实地为广大同学服务。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篇四

为深入贯彻团省委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启航计划”——广东青年创业圆梦行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深化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和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创造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学校决定举办xx年“荔香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之创业计划大赛。

主办单位:校团委

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分团委

赞助单位:茂名市营兴水果专业合作社

渤海商品交易所茂名石化产品交易中心

xx年3月-4月

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

(一)创业计划系列培训

2、邀请我校知名创业指导老师何明光副教授作创业计划书撰写指导讲座;

3、组织报名参赛的团队代表前往广东青年网商联盟粤西创业中心参观。

【参赛团队应全程参与创业计划系列培训】

(二)创业计划大赛

1、创业项目意向(以下两个方向任选其一)

(2)结合自身或所学专业实际创业。以模拟经营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形式完成一份可操作性强的创业计划书。

2、参赛团队要求

(1)参赛者须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每个参赛团队成员总数不超过6人,鼓励团队成员跨学科、跨专业,以提高团队素质;各团队需指定1名负责人,每位同学最多只能参加1个团队。团队可邀请本校教师作为指导老师(最多1人),每位指导老师最多只能指导2个团队。

(2)参赛者应在广泛进行市场调研、认真进行企业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一份把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完整、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创业计划书。

(3)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原创,严禁抄袭。参赛团队遵守大赛各项规程,按要求提交创业项目计划书,参加各个环节及评审。

3、奖项设置

一等奖2个奖金500元+证书

二等奖4个奖金300元+证书

三等奖6个奖金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证书

优秀组织奖3个奖金500元+证书

优秀指导老师5名奖金200元+证书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作品篇五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各院(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xx〕4号)。为推动我校创新创业工作,定于20xx年3月至5月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内大赛,特此通知。

搏击“互联网+”新时代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

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重在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主动服务湖北地方经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

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体在校学生、毕业五年内有工商登记注册的我校学生。

大赛分为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由各二级学院筛选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团队参加校内比赛。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xx年3月1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xx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4、就业型创意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若参赛项目在20xx年5月31日前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内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初创组、成长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

大赛采用校级初赛和校级决赛二级赛制,其中初赛形式为各二级学院评审,决赛形式由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

各二级学院根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报名通知及要求,组织参赛团队提交相关参赛材料进行初审,遴选参加校级决赛的候选团队(至少两项),于4月20日前将评选结果交至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

2、校级决赛(20xx年5月)

由教务处、学工处、文艺体育与教育通识课部、校企合作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候选团队参赛作品进行评审,决出金银铜奖若干,并选拔推荐优秀团队参加第三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

学校决赛设项目团队奖项:一、二、三等奖设奖数目占参赛项目数的50%,其它参赛项目获优胜奖,奖励按照学校有关奖励办法执行;同时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最佳组织奖、最佳创意奖、最具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学院组织和获奖情况将纳入年度工作评估考核。

1、报名时间:20xx年3月29日-4月15日

2、报名方式:填写《“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报名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计划书》,提交至院系统计汇总。

3、报名要求: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5人。鼓励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组队,每队配备一名指导老师,每位老师可以指导多个团队。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可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4、参赛队员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如实填写参赛者姓名、所在学院、年级、联系方式等,如冒用他人姓名申报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各学院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切实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与竞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积极推进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