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书香墨

8.读后感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使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观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参考。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一

对于教师来说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应该是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能对你的学科持续保持着兴趣并且学得好。很幸运拜读了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给我指明了方向。魏勇老师在书中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浅出的分享好课的秘密。

例如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教师要以真实的自我与相处;教师要发掘自己的独特优势,选择与自己天性一致的教学方式;课堂是发现的工程,也就是魏勇老师说的“拆围墙,开窗户”。这些心得源于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特级教师,关于历史方面的思考和感触更使我茅塞顿开,引人深思,给了我很多现有教学模式下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

教书育人,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这不仅是指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更关键的是,需要把已经上中学的他们,作为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他们足够的选择自由。

“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曾是学生”,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我们一直提倡要尊重学生。我理解,最大的尊重,并不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交朋友,关心他的生命,而是在课堂上给他惊喜。这个惊喜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我们课堂当中常常会有出乎学生意料的,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一些东西,他可能想到了但是他没有我们课堂上所提供的东西那么深刻,于是他成长了。他变得更深刻了,对他来说有惊喜。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学生才喜欢,魏老师通过多个精彩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学中的技巧虽然很重要,但思维的突破与不同,才是教学的精华。魏老师也从自身的经历说到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切的教师与教学都是从理想跌入现实,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再渐渐找到突破口并不断升华的过程。这给予我这个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很大的信心,而增强这一信心的途径便是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习惯,还有必不可少的对现实社会与社会人的真切关怀。而魏老师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读书叫“啃”,而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啃一些好书,也会使我们上课的状态不一样。我想魏老师之所以出众的根源便是有这样读书的态度,而这也使我坚定了以后读书的信念,以书温养身体,以书塑造灵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声的便是你在学生时代希望教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使教师自己成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课堂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而对于旅游的感触学生与教师也许并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认为的好课并非是学生认识的好课,而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认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认为只有搭建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唤起师生共同的情绪体验,而这样才能使老师的每句话学生都会容易有认同感,学生的每个感受也会使教师能够倾心体会,也就是教师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认同感。

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需要我们从认识上去改变,从行动上去磨练,从实践中去总结,从反思中不断去完善。让每个孩子都喜欢上自己的课,这是我的一个愿望,我也将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不断地努力,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二

近来读魏勇老师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这本书,感触颇深。魏勇老师在书中以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教育经历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浅出的分享好课的秘密。这些心得源于作者独特的思考和实践,尤其是作者作为一名历史特级教师,关于历史方面的思考和感触更使我茅塞顿开,引人深思,给了我很多现有教学模式下不一样的观点和看法。

关于怎样的课程是好课,怎么教学学生才喜欢,魏老师通过多个精彩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学中的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思维的突破与不同,才是教学的精华。魏老师也从自身的经历说到重新回归教育本质的成长过程和经验,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切的教师与教学都是从理想跌入现实,在现实的泥沼中苦苦挣扎,再渐渐找到突破口并不断升华的过程。这给予我这个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很大的信心,而增强这一信心的途径便是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阅读、独立的思考和批判的习惯,还有必不可少的对现实社会与社会人的真切关怀。而魏老师对待读书的态度也使人敬佩,他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正襟危坐,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这样的读书叫“啃”,而我们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啃一些好书,也会使我们上课的状态不一样。我想魏老师之所以出众的根源便是有这样读书的态度,而这也使我坚定了以后读书的信念,以书温养身体,以书塑造灵魂!

而最道出我的心声的便是你在学生时代希望教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想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就必须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跟学生对话,使教师自己成为学生与书本之间的一座桥梁。而课堂也就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一次精神上的旅游,而对于旅游的感触学生与教师也许并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认为的好课并非是学生认识的好课,而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你的心意,认同你的付出呢?作者认为只有搭建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使其唤起师生共同的情绪体验,而这样才能使老师的每句话学生都会容易有认同感,学生的每个感受也会使教师能够倾心体会,也就是教师要先有代入感才能成就认同感。

魏老师的书给人以启迪,也对我平时的教学过程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得遇魏勇老师,能够品读他的教育心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三

我通过仔细认真的通读全文后,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不但要教好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们,让学生喜欢并认真听我们的教学。读完此书,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首先,作为小学老师,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命令式的语气,采用平和、亲切的口吻和学生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大朋友”,认真倾听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活动想法,从而以此为依据制定更为完善的课堂活动内容。而且,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活动自由,由于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有些活动行为不能以成人眼光进行看待和评判,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理性评价。

其次,要积极建构和增进同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交往。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着重大作用,老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积极参与和互动交往的环境氛围,让他们在日常的持续交往中学习社会交往的方式与行为,树立良好的交往意识。同时,老师还需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畅谈心中对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感受,教会他们注意留心他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以做出合适的反应,或与他人分享喜悦,或安抚他们的负面情绪,或者帮助他人等,通过这些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促进交往。

最后,学生发展评价是一系统性的、专业性的实践工作,目前在学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架构的基础上,学生评价实践已初步解决了“评什么”的难题,但如何借鉴国外先进的“真实评价”的学生发展评价理念及相关有效的评价实践,紧密结合校园课程实施对学生开展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专业评价能力仍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需要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影响学生行为表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从而给予学生客观真实的评价!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四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课习惯好,学习成绩好。上课是老师传道受业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上好了课,才能守住讲台这块阵地,才能博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能喜欢自己这个老师,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他以粗犷,明晰,大将之风的文笔,向人们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给老师点亮心中的迷惑:别忘了!自己曾经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

“别忘了,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书中这段文字给我感触最深,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就喜欢有趣的老师上课。现在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应该回想一下当学生时对老师的期许,我们可以成为我们学生时喜欢的老师,那应该能给现在的孩子们惊喜。

魏勇认为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精神旅行或者精神探险,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惊喜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这种探险中,教师的角色接近于导游,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引领游客有计划地领略未知的湖光山色,去探寻茂林修竹中的某一处幽静。教师要善于从教师这个高冷的角色转换为平和的共同学习者,时刻提醒自己曾经也是一名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拨开横亘在师生之间的雾霾。

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魏勇老师说,如果一节课平庸的上下来,没有给学生以惊喜,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对学生就是不尊重。因为学生是多么渴望老师能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啊!我感觉,就是在组织教学上,也要经常变花样,学生注意力才集中。经常一种方法下来,学生没了新鲜感,课堂就没有了活力。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老师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多用心的。

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是老师在教学上不断成长的前提!继续读魏勇老师的书《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们不断进步!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五

成为好老师的途径有很多,类型也很多,好老师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待学生,看待教育教学,所以做老师其实并不难,只要你不忘记自己当学生时对老师的希望和要求,当时你希望老师怎样做,今天你就怎样做。

也就是说,在书本,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学生喜欢听哪种老师讲课呢?一种是幽默风趣的,一种是老师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们一种新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意外。如果我们的课堂当中常常会有一些祝福学生有料的有能够让学生感觉很有收获的东西,于是他就成长了,认识更深刻了。

也就是说,本来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候,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面目应该是。

一致的,这样别人才会感觉你是一个真实的有缺点的人,而不是一个准备随时对他人进行指点的人。

现在的老师很多时候更像是节目主持人,策划一次学习活动,把自己所掌握的学习资料,整合在一块,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尤其是顺应学生自己的好奇心和贴心的方式,高效率的来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单向一位的,是多向多维的,不是只有正面没有反面,而是正反方向都可以平衡的去了解。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六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上课习惯好,学习成绩好。上课是老师传道受业的重要途径,老师只有上好了课,才能守住讲台这块阵地,才能博得学生的信赖,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敬仰,能喜欢自己这个老师,喜欢自己所教的科目。并且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然兴趣盎然。怎样做,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呢?魏勇老师在书中《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为我们指明方向。

翻开这本书,里面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和理论,而是魏勇老师作为一线老师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是教学随想,真真切切地从课堂、学生、如何上课、如何提问、教师学习等方面娓娓道来。他以粗犷,明晰,大将之风的文笔,向人们揭示出教育的本质,给老师点亮心中的迷惑:别忘了!自己曾经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上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

"别忘了,我们都是当过学生的人,我们最喜欢听哪种老师的课呢?第一,风趣幽默;第二,他在课堂上总能给我们一种新的东西,让我们感觉意外,让我们感觉脑袋被拍了一下。"书中这段文字给我感触最深,我们当学生的时候就喜欢有趣的老师上课。现在我也是一位老师了,应该回想一下当学生时对老师的期许,我们可以成为我们学生时喜欢的老师,那应该能给现在的孩子们惊喜。

一节好课,才是尊重孩子!魏勇老师说,如果一节课平庸的上下来,没有给学生以惊喜,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对学生就是不尊重。因为学生是多么渴望老师能给他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啊!我感觉,就是在组织教学上,也要经常变花样,学生注意力才集中。经常一种方法下来,学生没了新鲜感,课堂就没有了活力。上好一节课,是需要老师多学习,多思考,多讨论,多用心的。

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是老师在教学上不断成长的前提!继续读魏勇老师的书《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让我们不断进步!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七

我的暑假生活多彩又充实。暑假中,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许多美丽的地方,这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不过最令我兴奋的是在这个五彩缤纷的暑假中我结识了一位挚友——《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和快乐的好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书中讲述了一位名叫小豆豆的小女孩所发生的一个个真实又有趣的故事。我仔细地把书翻开了一遍又一遍,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这些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串串美丽又闪亮的珍珠,令我爱不释手。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这个调皮又惹人喜爱的小女孩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美好的记忆中。

可在老师的眼中,小豆豆却是个调皮、不守规矩的“怪味豆”。瞧!上课时,她把书桌的盖子开开关关的,让老师看得眼花缭乱,让同学们看得头昏眼花。默写时,她把课本,笔记本,文具盒都放在桌子里,再一样一样地拿出来,接着一样一样地放进去,足有上百次,这让老师非常恼火,而小豆豆却懵然不知错在哪里。正因为顽皮,小豆豆刚上一年级,就被开除了。现在的她来到了巴学园。这是一个充满快乐、充满自由的乐园。在这里,一切都悄悄发生了改变。第一次和小豆豆见面时,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认认真真地听小豆豆絮絮叨叨地讲了4个小时。这一举动让这个上课不得安宁的问题女孩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校长,也爱上了她的新乐园——巴学园。

来到了巴学园的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她游泳时,克服害羞,大胆地游。她帮助许多怕水的孩子重回自信;她敢于挑战,参加野营,野营时不慌不忙地点火,与同学齐心协力把帐篷撑起来。烧烤时,一切听从老师指挥,不急于求成,就算是有同学等不及,她也会尽力阻止,就算是伤到自己,她一点儿也不在乎的。读到这儿,我认识到了一个敢于挑战,学会合作,和以前大不一样的小豆豆。

小豆豆不仅勇敢,她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她关心同学,特别是当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被其他学校的孩子嘲笑时,小豆豆一定会挺身而出,就算其他同学一拥而上,自己单枪匹马,她也会拼命地保护那位同学,即便被同学打伤了,她心里也满不在乎的。小豆豆不但将友爱之手伸向有困难的同学,她也帮助过许许多多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让许多动植物都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小豆豆对生活、学习充满了热爱。她种过许多花草树木,每一棵树苗,每一朵花儿,每一片小草,里面都装着小豆豆对它们的关心和满满的爱。因为她喜欢英语,所以英语学得非常好,不管是发音还是默写,她都被老师表扬过,还得到过大拇指呢!

童言、童心、童趣汇成了一望无际的海洋,海洋之水滔滔不绝。在海洋的尽头有着金黄色的沙滩。无数的贝壳镶嵌在沙滩上,五彩缤纷的海洋动物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着,让人看得心旷神怡。在那里,有一个充满快乐,让无数孩子都心生向往、乐而忘返的地方——巴学园。《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充满快乐的故事书,它是我们到达远方的小舟,请大家拿起这本书,领略书中的无限风光吧!

最近,我迷上了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我将近读了5遍。

这本书说的是小豆豆(也就是作者小时候)因为在原学校好动被开除了,从而转校到一个叫“巴学园”的学校了。这个学校不和其他学校一样教室在教学楼中,而是在一间电车车厢里,学校里一共只五、六十个人,十分少,还没有我们一个班的学生多,十分奇怪。更新奇的是学校的教学方式,普通学校都把上课的时间规定好了,而巴学园则是让学生们自由的学习,想学什么就学什么,十分奇怪。不仅如此,如果上午学得好,下午便可以出去散步或各种游戏,而且时不时会带孩子们去旅游,露营......各种好玩的事。这些有趣的事一下子把小豆豆吸引了过来,在巴学园经历了各种有趣的事,可惜最后巴学园被烧毁了,成了作者的遗憾。

这本书让我痴迷的原因并不全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各种趣事,更吸引我的是巴学园有趣的教学方法。

巴学园的教学方式可谓是与众不同。主要是让孩子们自学,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这样就不必学自己不喜欢的课程。虽然现在学校规定好课程是为我们好,可是强行叫我们学我们不爱学的课程时,会对那一门课程更加厌恶,结果就不言自明了。巴学园中,不仅可以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不必将许多课程一起学,想学一个就一个,想学两个就两个。不仅可以自由的学习,还经常组织各种活动,像游泳啊,泡温泉啊,各种有趣的活动,可以锻炼身心。而我们学校一年也就出去那么几次,根本起不到太大作用。而且现在学习往往都是什么都一起学,尽管是为了让我们全面发展,但是学习就像阳光一般,如果学得太多,精力就会分散,像阳光平时一般,平时阳光分散着照,所以烧不着任何东西,而将阳光聚集在一点时,就会烧起来。所以学太多并不是好事,学多了往往掌握不了,只有专一,才能在某个方向产生成就。巴学园让孩子自由学习,就是为了专一,你说这样学校能不好么。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我知道了什么是自由的学习。如果有机会我也要开一个像巴学园一样的学校!让其他人受益!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以前看的,当我一看到这个书名就产生了好感,于是,我便把它借了下来回家慢慢的看。

看完了整本书我才发现,小豆豆每天都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在不一样的学校上课。小豆豆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有大大的区别,也和我们过着不一样的生活,我也羡慕小豆豆了,她过的生活是那样的多资多,她一开始一年级就被退学了,小豆豆的妈妈怕她有心理障碍就没有告诉她,给小豆豆另外找了一所学校故事就从这开始了。

我记得小豆豆的学校经常组织游戏,我认为最好玩的已经数不胜数了,最好笑的那一次,就是:小豆豆的学校组织捉鬼游戏,扮鬼的同学还没有被人抓到就已经自己跑回学校了,哈哈!!!鬼怕鬼啊!我还记得有一次活动要上树,可小豆豆班上的一个男孩腿不行,爬不上,可是热心的小豆豆,努力和男孩一起,小豆豆拖着他的腿,他往上爬,我心底叫着:“加油!加油!”,终于他们总算爬上去了,我真为他们捏了把汗。

虽然,那所欢乐的学校被火烧了,但这本书上的学校它会永远在我们心里永远永远,永不改变。

最近,我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很深,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本书去看看吧。

故事的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小豆豆在第一个学校时,才上一年级就被退学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我们的书名有关。小豆豆在第一个学校时,坐位是靠窗边的,于是,小豆豆上课的时候,总喜欢和窗边的艺人大声打招呼,还喜欢把书桌的盖子开来关去的,发出很大的响声,所以,老师给小豆豆被退学的理由是“严重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

小豆豆被退学以后,她的妈妈又给它找了一个新学校,名字叫“巴学园”。小豆豆很喜欢这所学校,因为这所学校有着许许多多的和其他学校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学校的教室很特别,是用电车做的“电车教室”;还有校长先生让同学们带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的午饭。这所学校最特别之处在于上课的方法很特别,早晨,老师会把当天要学习的所有知识和重点全部密密麻麻地写在一块黑板上,然后同学们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自己不喜欢的课也只要在放学之前完成就行了。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有很多感想。先说这“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吧,这是校长先生要求学生带到学校的饭菜,要有“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校长先生用这样形象生动又简洁明了的语言,让同学们对不同的食物产生兴趣。我读到这里时也在想,什么食物是“山的味道”,什么食物是“海的味道”呢?好神奇啊!

我最感兴趣的是这个学校特殊的上课方法,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程开始学习,这多好啊!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课程上多花些时间,自己不喜欢的课程,只要在放学之前完成就行了。还有,如果同学们上午就把一天的学习任务完成的话,下午还能出去散步或者自由活动呢!我想:要是我也能上这样的学校该多好呀,我会更加喜欢上学和学习,那样我会高兴坏的。只可惜找不到这样的学校。

再来说说“巴学园”的运动会吧。运动会上的项目都是校长特别设计的,比如“钻鲤鱼”,“找妈妈”等,最特别的是,每年的学校运动会,所有项目的冠军都是同一个孩子——高桥君,一个身体永远也不会长高的同学。原来,这些项目都是校长特意为高桥君设计的,这使得身体有残疾的高桥君消除了自卑心理,后来像正常同学一样上了大学,还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总之,这所学校的一切都和一般的学校不一样。我梦想着有一天在我的身边也会出现这样的学校,我也能每天从自己喜欢的课开始学习,每天有自己自由玩耍的时间,每天快快乐乐地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这段时间,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日本着名作家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豆豆在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后,来到一个名叫“巴学园”的学校学习,在小林老师的爱护和引导下,“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孩子。

小豆豆其实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机灵的小姑娘,她经常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也会做一些在平常人眼中认为不可思议的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放回原处”这一篇。它讲了每次上完厕所后,小豆豆总喜欢往下面看一看,这一次,小豆豆往下看时把宝贝钱包掉了进去,这可急坏了小豆豆。于是,小豆豆掏起了粪便,小林校长看见这个情景,问明原因后就像平时散步一样走开了。过了一会儿,校长又走来笑眯眯地问小豆豆找到了没有,还亲切地叫她要把粪便放回原处。

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小林校长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校长啊!他看到小豆豆做这样的事情,不仅没有批评她,还很巧妙地提醒小豆豆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书中的小林校长还是一个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人,他对小豆豆所做的那些不同寻常的事情,都能宽容以待。

我真希望能跟小豆豆一样,去一所“巴学园”学习。因为巴学园是一个快乐、自由的学校,教室是一辆辆旧电车,在那里,想上什么课就可以上什么课,还可以自己选座位和同桌。上午的课上完后,便可以去散步、做实验、到图书室看书……可以尽情地玩耍,同学之间是那么的亲近、团结。

我很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希望自己能和小豆豆一样,在一个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八

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是不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呢?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祝大家学业有成。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九

魏老师认为好的问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问题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好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饥渴感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们,对于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算作好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好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自然地包含基础知识,具有延伸性。我们在课堂上要擅于抓住有价值的信息提出问题,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多多追问,引向深入,让学生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更让其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拓展。但在我们提出问题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方式,引发的效果也是不一样,这就取决于怎么铺垫。而这取决于老师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找到适合自己天性的教学方式,要关注学术前沿,切不可闭门造车。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要像魏老师一样懂得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和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丰富自己的课堂,让我的学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更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堂。当然作为年轻教师要懂得丰富自身,与时俱进,做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在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的这条漫长道路上,我要时时思考,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做到上好课,让学生喜欢。

我想这本书教会我的并不止是这三点,我想每多读一次,我都能从中学到多一些的知识,更新自己的想法,最后要说的是,做好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好老师吧!这样一定能让孩子们喜欢!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

每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有良好的上课习惯和良好的学习成绩。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重要途径。一个老师只有上好课,才能站稳讲台的位置,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佩服他。他可以喜欢作为老师的自己和他所教的科目。.多年后,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回忆起它。怎么做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魏勇老师在《怎样上课学生喜欢》一书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翻开这本书,没有高深的观点和理论,只有魏勇老师作为一线教师对教育现象或教学思想的反思。他真的是从课堂上,从学生身上,从如何教,如何提问,从老师的学。等等。他以粗犷、清晰、笼统的文笔,向人们揭示了教育的本质,照亮了老师心中的困惑:勿忘!我曾经是一名学生;学习书本知识要从学生的“体验”开始;好好上课,才是对孩子的尊重!

“别忘了,我们都是学生,我们最喜欢听什么样的老师的课?第一,幽默;第二,他总能在课堂上给我们带来新的东西,让我们很惊喜,它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头被打了一巴掌。”书中的这段话最让我感动,当学生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有趣的老师教课,现在我也是老师了,应该回想一下学生时代对老师的期望,我们可以成为老师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喜欢,那应该能够让今天的孩子们感到惊讶。

魏勇认为,课堂其实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次心灵之旅或心灵探险。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惊喜中享受发现的`乐趣。在这样的探险中,老师的角色接近于导游,总是带领游客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不为人知的湖光山色,在茂林修竹中探索一处幽静之地。教师要善于从高高在上的老师转变为平和的共同学习者,时刻提醒自己曾经是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拨开师生之间的阴霾。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一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第一版。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二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xx到20xx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三

终于看完王小妮的《上课记》,这是一本对我来说比较沉重的书。中间有两个星期左右停下都不是很想再看。

这本书是王小妮从06到10年上过的课,以及所带学生的一个真实记录。她记录的这段时间恰巧跟我上大学的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比较熟悉,也存在比较。

海南大学,如果不是这本书提起,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个学校,并且也想不到这样一所学校里还有影视专业。作者记录的是相对来说活在社会底层农民们的儿女在上大学的故事。贫困补贴,打工,端盘子,挣钱。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我来说,我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些事情,认知上,他们存在电视里,也活在身边,活得很不容易。

面对这群人艰难的生活现状,人们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批判社会,换成以前的我肯定第一件事必然是投向整个社会。但是最近我却在想,社会社会,社会也是因为有人活着才能构成社会,它今日扭曲成这等模样,不也是人本身造成的么?有何可怪责?就算怪责岂不是也是怪责人自身罢了。

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总是可贵的,等他们迈入社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人之后,会有人叹息,会有人批判,这是社会造成的。这会这个大染缸,让这些小白鱼无力抵抗被漂染成了这样那样的颜色。但是现在社会里的这些人他们当初难道就不是像如今的大学生单纯么?那为何今日都成了这种龌龊的田地呢?我想不是社会病了,是人们都病了。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四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五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六

当老师,不仅仅是要像正午阳光所唱”我想当老师,一辈子都不离开校园“,是对于青春的怀念;也不是要像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那样尽全力帮助学生并考出好成绩,过于现实;更不是要像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那么功利;在我心目中,当老师,如今的王小妮,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老师就是一个成长者的伴随,像父母、像朋友。

对于青少年,梁任公有少年中国说,毛润之有八九点钟的太阳说,都看得出国家的未来与学生的未来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学生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的影响,因此,老师是神圣而崇高的,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的。或许,只有像我和王小妮这样喜欢诗歌的人,这么优秀的人,才有资格去当老师。我想,像我这么优秀的人,不去当老师,真是中国青年的损失,中国教育的损失;像我这么优秀的人,不去当老师,中国的未来,两个字:堪忧!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七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上课记》,这部书是王小妮的“教后感”结集,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使此时同样作为90后的我感触颇多。

90后我们常常被动的贴上许多标签:好动,冲动,狂妄,幼稚等等,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只会一味的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毫无贡献,啃老族,月光族,诸如此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极强的浮躁社会,这个时代所谓90后的年轻人们在大压力下,承载着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但也许还会有一丝丝尚存的希望温暖与抗争。因为我们是受关注的一代,所以教师王小妮耐心而友善的对待90后的大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光芒,一种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个读者,亦或是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书的人。

书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作文选集,一字一字记录了90后学生们心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与想法,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其中有一篇写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记录着这样的文字;“高中在学校最好的班级上学,顶着全校父母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是考试,分分秒秒都在学习,5点多出宿舍,晚上11点回宿舍,上课打瞌睡,只能喝苦咖啡,导致现在一见到苦咖啡就想吐。”

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不禁思考着我此时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这就是现实,你不努力,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谁说90后不努力,谁又敢说90后不成材,时代不同了,我想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同,所以任何的谴责都无法改变什么,或是任何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好好啃书好好努力。

即便这样,我想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好好努力之际,内心当然更希望能够能到父母老师的体谅与关心,我想这也会成为不竭的动力吧,所以90后的我们正在成长,90后的我们正在成熟,90后的我们知道责任,90后的我们懂得感恩,90后的我们正在慢慢蜕变。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在努力着,在蜕变着……。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八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十九

暑假前,我买了很多书,一直到假期结束只有这本《上课记》被我反复摩挲的有“书”的样子了。

我想书如果有灵魂,她一定不爱自己平整、端正的崭新,而更倾向于纸张的柔软和书香的散发——这才是一本好书该有的样子。跑题了。

作者王小妮老师是一位以诗歌散文见长的任教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老师。这本《上课记》她自己定位为“教后感”,是从开始,小妮老师在上课的间隙,随手记录下来的与她学生们相处时发现的有趣的部分。

记录和写作的过程,也是审视反省自己的过程——这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反思是一个道理。从一节课的准备开始到一个学期的终止,不断的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的角色,这变化没有丝毫被动性。只有这样才可能更接近一个今天意义下的好老师。

有人说王小妮老师是“朦胧诗”的少数“幸存者”之一,面对此起彼伏的诗歌潮流,她一直保持着舒徐从容的心境。《上课记》她写的一点都不朦胧,但却真的字里行间显示着她的舒徐从容。

因为带着写读后感的任务,我拿着铅笔在书上勾勾画画,想着心有感触的时候能在旁边标注些什么。然而书看了大半,我也未在这墨香中留下只言片语,我想着就是朴实的力量,小妮老师的话说得明明白白不急不躁,无需任何其他的诠释和注解。“朴实”并不是我们年轻时候追求的东西,不只是我们年轻的时候,现在的孩子也不追求甚至还有些鄙视所谓的“朴实”。

然而生活都是庸常的,而日常的才是最本质的,才水注石穿。

在“投入感情是最重要的”中有一篇“好词好句”。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我认为没有力量的作品,也许能靠好词好句得到化妆品的作用,而扎扎实实的写作恰好相反。

接下来的两篇是“恢复语言原本活力”和“这么些算不算流水账”小妮老师甚至列举了一篇短小,干净,栩栩如生的练习人物小习作,最后她点评道:王书为用细致的描述,写出了父亲不多的言语和动作……虽然,朱自清的《背影》中的父亲早进了教科书,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都能发现自己和父亲间的亲切和生动,没有新感受的不断发现,文学当然死路一条。……他写的细腻踏实,没有使用“好词好句”。——点评到此戛然而止,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小妮老师并不着更多的笔墨来强调她的写作理念或者教学观点,不更多的抒发情感。仿若给你一杯茶却不说明产地品级,你若有心可自己品味,掩卷长思。

我在小妮老师的这本作品里看到的是,一个老师的情怀抑或是信念,不受世俗污染的人文思想和理想主义。

一百位老师就有一百种《上课记》,她的《上课记》不是流水账,也不是曲折婉转的故事,更不是艰涩难懂的论文。《上课记》是来自她对学生的关怀,对现实的思索与担忧。有思想的文章,不必是长文大赋。感性一点,灵动一点,真实一点,照样可以达到深一点的效果。

但愿有一天我也能做到深入孩子们的思想和内心,关注到他们的灵魂与未来,那时我也能坦然落笔写下属于自己的《上课记》。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二十

《上课记》这本书最令人我感动的地方,是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作者对他人的痛苦和迷惘的深刻同情和理解,尤其这“他人”是一个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那样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在作者王小妮的笔下和眼前,却一个个都鲜活生动。正如她所说:“留在我手里的只是一张快翻破了的学生名单,密麻麻的人名后面是四个月来随手标记的各种符号。别人看那就是一片名字,而哪个姓名背后不躲藏着能随时跳出来的活生生的面孔和表情?”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你应该会明白,在看待学生时,不是只看到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的这个群体,而是看到群体里的“每一个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深刻地理解“每一个人”更是难上加难。这是怎样谦逊真诚宽广的一个灵魂!无怪崔卫平在序言中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灵性教育读本。

读这本书时,我总是频频被这样的“看到”所打动。

她看到雷成虎下课独自站在讲桌前翻看一篇讲一个四川贫困乡村出来的学生五次复读的文章,有人凑过来,雷成虎马上闪身离开,缩回角落。她看到一个女生不愿意去捡一只滚到两米以外的鸡蛋。一个女生,一节课上课始终趴在课桌上,她关心的是这个女生是否睡眠不足。学生在作业中直露地说出:“我想我需要钱。”她找到这个学生,避开人群,和学生私聊,她看到这个学生“满脸的眼泪,扑扑拉拉的,不是流眼泪,是泪如泉涌。”一个学生写自己家庭的心酸经历写得非常好,她在课上提到这个学生的作业,学生紧张得满脸通红坐立不安,她看到了,赶紧改口说文章有点长,不详细读给大家了。申报助学金的学生被要求当众举手,将贫困的家境长时间裸露给大家看,她痛心地发问:“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就得长时间当众举手,他们的心理不需要安全感?”。大一学生被当做“滥竽充数”的一群,被安排去听没人愿意听的讲座,她为此愤慨:“没人想听的讲座就该让座位通通空着。”她竭尽力气,以尊重的方式,去看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哪怕是躲在角落里,从不发言的学生。

整本书中,这样的“看到”俯拾即是。对王小妮来说,关注和理解个体是一种本能的自觉的选择。课堂上的随时留意,课后的细微观察以及持续深入的思考,让她的记叙显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和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字里行间,处处闪烁着“人”的尊严和光辉。

王小妮说她在写《上课记》的时候几乎没法进行别的写作。她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批阅作业,去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去关注到那些沉默的群体,去引导学生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所有的这些事情让她能够更充分地接触到她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学生。她说,“直到2009年终于明白,把课上要讲的内容设计好自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一个老师对他的学生要付出人和人之间的最平常朴素又真诚的的情感,人文学科的课业,讲授者不投入情感,课是不可能上好的。”

我相信她的课一定上得很好,因为好的教育正是从看见每一个独特生命个体开始的,她的学生在她的课堂上得到了真诚的尊重。最可贵的是她不仅自己看到这些真实的隐蔽的细节,她还引导学生去触摸生活的质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余青娥的文章里面有很多来自生活生活本身的灵动细节,她珍视这些来自乡村的学生他们全部的乡村经验,因为这些经验里才有他们自己的独到发现。作为文学课的老师,她知道自己本该关注那些喜欢文学的孩子,可是她并不喜欢那些把文学当做漂亮锦衣的学生。她让学生抛弃“好词好句”,直接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原本的感觉。她让学生练习拆解成语,把固定的结构打破,恢复语言的活力。她直言,她的目的就是要消灭模式,她希望学生获得开放的眼界和思路,学会关注发生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时刻做一个有准备有头脑有创造力的人,她说:“我们不是要造八十块标准的红砖,我是没有模胚的。”

人一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头脑去思考,他的表达就开始有了真实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体现在写作上,就是一种真诚的写作态度,这既是王小妮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她对学生的要求。有人跟她说,《上课记》这样的观察记录太平常,没有新奇感。她说:“我还是紧守个人见闻的界限,在《上课记》中,坚持只写我亲眼所见的。”这样的写作观背后是一种真诚有质地的人格。对于假大空,王小妮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她教学生摒弃“好词好句”“模式”“程式化的语言”,写出自己真实感受,其实就是在教他们要做一个真诚的人,不要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教育写作有多种方式,王小妮选择了一种波澜不惊的流水账一般的方式,记录了教育生活中触动她的那些瞬间。我想这个选择应该并不是偶然的。刘铁芳先生在《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一书中说:“叙事作为一种生命的姿态,意味着我们会随时留心、充分关注生命周遭的细节,并且懂得随时收集、珍藏、爱惜这些细节。”

叙事的姿态本身就包含着作者对教育的理解,从《上课记》中许多的故事,都可以读出王小妮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她鲜少谈论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一点,让我想到了卢安克,卢安克说自己没有什么教育理念,他只是去观察学生,然后让他的教育去适应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卢安克面对的是留守儿童,他说:“我必须把学生原有的不理想的情况和特点当成我做法的根据。为了这一点,我就要去观察,再观察,要适应,再适应,不要根据我对于理想学生的想象来决定我的做法。”王小妮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混混沌沌被调剂过来的农村孩子,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来到大学,很多学生心理上满是生活的创伤,他们也不是理想的学生。王小妮所做的也是观察,再观察,适应,再适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和训斥,她说,“相信他们在自然长大的过程中自生出判断力,谁也不比谁高明,现实才是最高级的教授,是讲述希望的唯一导师”。当学生暂时难以认同她对于金钱的理解,她只是说“我把我的话寄存在他们那里。”她有自己的坚守,也有自己的挣扎,在书中全部真诚坦露。这也是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

我想,好的教育就是从看见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开始,好的教育就在师生真诚的交往之中。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二十一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xx年12月第一版。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上课记读后感(热门22篇)篇二十二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感受非常深:圆明园乃一座举世文名的皇家林园、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然而,它被毁灭了!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三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

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凡是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

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连烧三天。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我对英、法联军的这一行为气得咬牙切齿。

圆明园里的宝贝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却被他们这帮贼抢走了呢?可见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无能啊!圆明园内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都被他们抢夺走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而是我国近代一百年一段耻辱历史的见证!

读了《难忘的一课》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愤怒,愤怒当时清政府懦弱,愤怒日本人的厚颜无耻。

《难忘的一课》写了关于台湾收复后,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还带作者在学校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情景。

你们可知道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

台湾岛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岛屿,曾经被人们称作鱼米之乡和蝴蝶之国。

但是由于清在1895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啊! 这帮可恶的日本人,拼命地奴化台湾人民,而且不让台湾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这是多么无耻啊!这种生活怎们能让爱国的台湾人民忍受得了!松花江小姑娘的故事就是一个铁的证明。

那位小姑娘看到在台湾的土地上不能学国语感到非常难过,就偷偷召集同村孩子学国语,结果被日本人发现,日本人软硬兼施,阻止孩子们学国语,松花江小姑娘宁死不屈,最后跳下了松花江。

如果我是当时的将军,我拼了命也不让你们的阴谋得逞。

你们凭什么不让我们说国语啊!你们这批野蛮的畜生!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在抗日战场上,在毛泽东同志正确的指挥路线指引下,成功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取得了八年抗战的胜利!不仅如此,还在1945年收复了台湾,台湾人民终于扬眉吐气,又重新学习国语。

从《难忘的一课》中,我领悟了台湾人民学习国语的热情,也领悟到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澳门,纷纷回归了祖国,我相信台湾也会很快回到祖国的怀抱。

读了《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让我感到自豪。

课文中的阅兵式的场面太壮观啦!各种装备、各种部队、各种颜色,真是气势雄伟,震人心魄!读这部分课文时,我被人们为新中国成立而感到无比自豪的心情深深打动啦。

开国大典刚开始时,天安门广场就已经是人的'海洋,下午三点,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三十万人的眼光一起投向主席台上。

接着是升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起唱着响亮国歌!过啦一会,阅兵式开始啦,开头的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步兵一个师和炮兵一个师。

接下来就是一架架大飞机啦,当时人们看到的这么多架飞机,其实都没有这么多架,而是有些飞机飞啦两次的。

当初的军队是多么的少,而现在的军队是多么的强大;以前只有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共一万六千四百人,而现在陆、海、空、二炮、武警和地方武装,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

这次国庆大阅兵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我军威武之师的风采,也让我们知道我国建设发展速度之迅猛。

一次次的阅兵,一次次的进步,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代。

我为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感到自豪;我为祖国的未来而感到自豪。

今天,我们学习了《飞夺泸定桥》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1935年5月期间,红军北上抗日,向天险大渡河挺进。

他们要度过大渡河,必须夺取泸定桥。

因此,红军不吃不睡,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冒雨率先到达泸定桥。

接着,二连突击队开始攻夺“天险”和“人险”——泸定桥。

经过一场浴血奋战,红军夺下了泸定桥,主力部队终于度过了大渡河。

泸定桥里水面有几十丈高,现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索。

大渡河水流湍急,只要一失足,掉到了河里,生命就结束了。

可见红军夺桥的艰难。

红军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看,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下,红军却奋不顾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勇往直前,他们这种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长征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在那部数十万红军用生命和鲜写的英雄史诗里,每一个字都闪烁这震撼灵魂的光辉,每一诗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中。

长征精神也值得我问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

虽然,我们现在无法向革命先辈一样,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

但是,我们却可以在面对困难、挫折时选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面对集体与个人利益得失时,选择牺牲自我,把集体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坚持不懈……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年终工作总结数据化(汇总13篇)

    在写月工作总结时,可以适当结合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增加文章的深度和人文情感。读完这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后,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月工作总结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进行工作

    教师年度考核简要总结(优质17篇)

    年度总结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改进方法,为新的一年制定更好的目标和计划。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年度总结案例,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

    小孩春节晚会主持稿(优质18篇)

    非常感谢各位的到来,作为主持人,我将努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愉快的氛围。这是一份主持人培训资料,希望对想要从事主持工作的人有所帮助。合:晚上好!(鞠躬)。女:九月,我

    网络文明宣传方案(汇总20篇)

    计划书是指为了实现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而制定的一份书面计划。如果你在编写计划书时遇到困难,不妨参考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希望能够解决您的问题。

    个人工作感悟必看总结(热门12篇)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出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行动计划,为将来的发展制定更好的目标。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精选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20__年在开

    年会上台经典致辞(精选14篇)

    致辞需要具备一定的口才和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出自己心中的理念和情感。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致辞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西游记寒假读后感(实用17篇)

    读后感不仅是对书中文字的解读,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发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作提供一些启发。《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

    考研心得与感悟范文(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经验并从中汲取教训。阅读这篇心得体会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的方向。考研集训是很多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同学

    妈妈我想对你说发写人(优质14篇)

    优秀作文的特点包括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观点明确、语言流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

    农村婚礼主持词(热门16篇)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主持这次重要的会议,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下面是一些出色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