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0-29 作者:琉璃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

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学到各种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学校总结的参考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一

事业的新常态开展,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密不可分。作为我国市场经济开展的新思想和新途径,新常态倡导创新理念,尊崇转型和晋级,并着眼于经济社会的将来开展,以更具时期感的开展构思和开展思绪引导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开展,并强调经济社会的开展要突破传统经济开展形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创新型开展理念的浸透,引领创新型社会开展新趋向。知识产权维护作为创新型社会开展的重要支柱力气,新常态下推进知识产权维护新开展势在必行,不只要提高制度建立的完善和合理,而且要提高知识产权维护战略施行的科学化和时期性,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态势及时做出合理化的调整。促进新常态下知识产权的新开展,不只是时期所趋,也是创新型社会开展的必然选择。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二

依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横向看,首先是指自身的发展;从纵向看,则涉及制造业与其它产业之间的协调。动态地看,既需要衡量转型升级的过程,也需要考察转型升级的效果。以结构指标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成效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从产业之间比例看,服务业占比在“十二五”时期持续提升。

(二)从产业层级与技术水平看,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一直在加快。

(三)从能耗水平看,节能降耗不断取得进展,资源环境成本消耗持续减少。

(四)从劳动生产率看,“十二五”以来,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

当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复杂的格局。制造业的成长承受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新兴市场国家加速追赶的双重力量挤压。一方面,我国还在继续承接国际制造的产业转移,应该根据不同企业、行业与产业的发展状况,各地在推进“来料加工型”、“生产车间型”制造业基地并行发展的前提下,形成专业化的比较优势,分期、分批地逐步向“全球配置型”制造业基地转化,积聚累积形成全球配置新的制造业中心。另一方面,我国工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走出去”也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之路还依然任重道远。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事实证明,制造业转型升级必须走创新驱动的道路,创新驱动是提升我国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唯一法宝,是替代传统的数量型竞争优势的不二选择。

要实现创新驱动,一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选择作用,市场为创新提供导向、激励和溢价变现的渠道。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主体分散决策,独立决定自己想做什么和怎么样做,而非主要由政府规划和审批进行。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家的主体作用,依靠企业家的冒险探索精神来化解创新过程中的高风险与不确定性。创新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应该降低门槛,鼓励而不是限制新的进入者。创新的方法无法准确预判,只能在大量进入者竞相探索中日益明朗,使成功者脱颖而出。三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的作用。大公司试错成本高,本能的追求成功率和稳定性,而中小企业试错成本低,决策机制灵活,更敢于冒险在新技术、新产品中承担探路者的角色。四是适应创新开放性、跨领域、多元化、网络化的特征,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企业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共享创新资源,在科技攻关、技术转让和培训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五是要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分工与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网络。六是政府要扫除各种阻碍创新的制度性障碍,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调动企业家创新精神和积极性的政策,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鼓励创新、扶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不断提升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二)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人类社会正迎来网络化与制造业融合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从演进趋势看,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制造业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数字化、智能化、互联化、个性化和定制化。随着引进红利的逐渐消失,我国制造业应当改变之前的模仿与学习策略,着眼于高起点,把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与目标选择。

一是在生产手段上。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运用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的全过程,缩短设计环节和制造环节之间的时间消耗,降低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成本;在生产中广泛应用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智能装备;借助云计算等新技术和新平台,整合全球产业链、创新链的运转,更多采用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生产模式。

二是在发展模式上。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从提供传统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与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推动工业设计理念的革新和传统技术的改造升级,以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最小化。目前欧美的“绿色供应链”、“低碳革命”、日本的“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理念不断兴起,“绿色制造”等清洁生产过程日益普及,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静脉产业链不断完善,都表明制造业的绿色化发展目标已经成为制造业的共识。

三是在组织方式上。以内部组织扁平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作为制造业培育竞争优势的新途径。在产业分工中注重专业化与精细化,使企业的生产组织更富有柔性和创造性。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受信息技术影响,制造业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技术研发、生产以及销售的多地区协作日趋加强。企业要通过网络将价值链与生产过程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

四是在发展格局上。运用比较优势动态变化重塑制造业的全球布局。随着新兴国家劳动力工资的提升、土地价格的上涨等因素的不断影响,制造业生产成本的地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美国波士顿公司发布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报告中指出,中国、美国、韩国、英国和日本已经成为制造业成本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到20,美国的制造业成本仅比我国长三角地区高5%左右。因此,我国制造业未来的调整,包括“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都要根据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的变化逐步进行调整。

(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考量与产业培育应当关注以下方面:

1、着眼于长远构建核心产业链,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整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需要立足于自身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不能出现核心技术和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以芯片为例,短期内可通过采购目前国际上领先的商业套片来集成开发,但长期来看,必须要有自己的自研芯片,其他关键的元器件也必须要能自我供应。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际上的商业供货厂商一旦被收购、破产或政治上的原因终止供货将可能导致整个产业出现停摆,二是即使有充足的供货保障,因为使用的是商业套片和元器件竞争对手对于产品的性能将会知根知底对缺陷了如指掌。在竞争中非常不利。目前从国内走向世界的华为和中兴无一例外都选择了自研芯片的策略就是很好的例子。

2、实施合理分工、布局和引导,我国国内的产业布局需要合理分工。

我国地域广阔,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等不同地域、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比较发展优势。为此,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资源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某一个环节进行重点培育发展。譬如,新能源汽车在各地政府都瞄准新能源汽车把它纳入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避免失去未来市场这块大蛋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其由新型电机、电池和新材料等三个关键部分组成,不是每一个城市、每一个省份都具备在这三个领域的优势。再譬如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物联网是一个尤其热门的领域。深圳由于有华为和中兴在通信领域的优势必将重点发展物联网。但是,武汉利用自己在光领域的优势布局发展光器件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地方政府在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当立足自己的优势,选择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重点发展,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这样效果和效益将更快、更好。同时建议国家细化科技布局进行相应统筹规划。

3、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领域,重点实施国家队工程。

对于国家优先的领域,一方面,国家需要扶持有实力的科研机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在税收、基金专项、人才引进配套、企业用地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和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战略上至关重要且投入大、收益见效慢的的行业领域,建议实施国家扶持;对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优先在国防领域率先突破,走军民合作的路线,然后把整个高技术产业提高到一个新台阶。譬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中的高性能集成电路、芯片领域,我国远落后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需要重点突破。

(四)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

新形势下我国制造业企业应当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行“走出去”战略。首先,以国际化眼光来审视企业总体战略。企业必须在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中,着眼于全球范围来考虑各产业的发展前景,确定经营方向,寻找市场切入点。在确立国际扩张战略前,要对全球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对投资环境的深入调查,如对有关税收、劳工、环保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全面了解。在产品结构、市场范围、竞争层次等方面,也要以国际化的视角审视和定位,进而确定培育核心能力的主攻方向。其次,以国际化眼光来重新审视企业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特定时期发展战略的`产物,它一旦形成,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未来行为和战略选择。企业对现有核心能力的高度依赖性,势必会制约企业新的战略选择。因此,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化市场,企业有必要通过重组、剥离等多种方式突破现有核心能力的限制,引入和培育新的核心能力,使其成为以国际市场为依托的更强的核心能力。

当前,推动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的重要动因是“一带一路”战略。据统计,现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口占世界的63%,但是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的29%,大多数国家有着丰富的资源,工业化却不发达。基础设施是其短板,但恰恰是我国的优势,两者相互结合。中国首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解决国内产能过剩,帮助国内制造业的海外崛起有着重要意义。一是通过资金出口、技术出口进而带动设备以及商品的出口。二是中国有很多产业可以整体“走出去”,在国外再造一个中国制造业。例如,我国可以模仿现有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建设,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去打造我国的工业园区,进而拉动制造业的出口。“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通过国际化进程,制造业企业可以着力推动从国内发展向全球整合转型,并通过自身的转型升级步伐推动着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五)有效发挥管理的促进作用。

加强企业管理和管理创新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近几年,运用管理手段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最佳案例,是国资委于3月份起在中央企业全面开展的为期两年的管理提升活动,中央企业通过全方位的对标,找出了自身在管理方面的差距和提升方向,通过集中攻坚克难,有效地消除了一批管理短板和瓶颈问题,通过标准化和制度化,一大批活动成果得到了固化和推广。据统计,通过抓管理提升活动,促进效益提升超过一千亿。当前管理提升活动已如期结束,但是管理提升仍在路上,助推转型升级需要建立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应当从推进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管理。

一是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应当站在全球视野,发现在管理思想、手段上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之处,要面向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管理管理方式转变。企业要由以往以实务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价值为中心的管理转变,由被动性的管理向主动性的管理转变,由单纯对物的管理向对人和物管理的结合转变,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不断采用适应市场需求的新管理方式、方法,以人为本,有效运用企业资源,把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持续对标,努力打造一流企业。实践证明,开展对标,特别是与世界一流企业对标,是企业明确自身存在的差距,确定提升方向重要而有效的举措,要合理选择对标标杆,科学制定量化具有挑战性的改进目标,既要注重与标杆硬实力的对比,也要注重软实力的对标,既要注重具体数据的对比,还要注重指标背后的理念、方法、组织流程的对标,要敢于否定自我,敢于变革体制,善于消化吸收,善于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

三是依托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升级。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作用,加快重点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经营管理、产品研发、供应链优化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消除管理活动中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各项管理活动责任落实,执行有效。在推进过程中,应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业务主导、先试点后推广、避免走弯路,提高一次成功率。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三

摘要:“十二五”期间,国内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房地产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港口业既面临着“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转型升级的压力大,管理粗放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港口业要突出重点,强化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实施精细化经营管理。

一、总体局面和形势。

“十二五”期间,国内沿海港口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了快速增长,在世界港口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没有量的扩张做基础,就没有质的提升。在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泊位,投入使用一些先进设备,还建设了锚地、航道、港池等公共设施,既缓解了港口吞吐量与通过能力不匹配的矛盾,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前,“十三五”战略规划编制已基本完成,港口发展也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上。现在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下行压力大。内因是结构层次低,特别是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旧动力青黄不接,经济发展后继乏力;外因是国内外经济持续低迷,进出口、房地产等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减弱;加重的原因是贸易融资风险的深远影响,再加上日照“716”石大科技燃爆事故、“812”天津港特别重大爆炸事故等“天灾人祸”,如同雪上加霜,使港口经济增长滑到了近年来的最低谷。,在港口业17家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超过六成的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地理位置相近的港口企业货种重叠,恶性竞争激烈,存在兼并重组的预期。

二、面临的机遇和限制因素。

从港口看,既面临着“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机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港口生产受到了经济下行的波及和冲击,进入了低速增长阶段。另一方面,在沿海港口结构性过剩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各港口间存在功能、货种结构雷同的问题,经济腹地相互重合,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港口群及内部各港口之间均出现了过度竞争现象,面临着同质化竞争的挑战,在夹缝中生存。另外,从港口内部看,作为大型国有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企的“通病”。比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体制机制不灵活,企业活力尚未完全激发和释放,转型升级的压力较大,大宗散货“酒肉穿肠过”、集装箱运输短板、管理粗放等问题亟待解决,等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20,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gdp增速放缓。在此形势下,港口业应进一步理顺思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有效缓解经营效益下滑的趋势。

1.加快港口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港口发展的初期,尽快形成一个量的积累十分必要。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有一个做精做细、提质提效的问题,不能再片面求大、继续靠大宗散货来支撑。大宗散货量大、价低、分散,单位货物创造的价值、获取的利润相对较低,且还要付出一些生态环保的代价。纵观世界一些老牌的名港强港,如鹿特丹、安特卫普、休斯敦和横滨等,这些港口在量的方面,特别是在大宗散货方面,规模较小。与世界强港对比,目前我国港口在货种结构方面和管理方面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港口的转型升级关键是要在巩固大宗散货的基础上,开拓集装箱、贸易和加工等领域。我们与一些先进发达港口的差距,主要还是在集装箱上,要转变营销策略,改变坐门等客、打价格战的传统营销方式,建立专业化营销队伍,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开拓货源市场。特别要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主动到腹地城市设立无水港,加大腹地市场开拓力度。港口不仅是个货物装卸的地方,还应成为一个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的地方,开展贸易,让货物在这里增值;之后,实现与所依托城市的互动和一体发展;再通过基金、投资、信托、债券等手段,开辟资金来源渠道。

2.突出重点,不断强化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

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对于数量特别大、涉及多个单位的货种,要加强统筹,做到统分结合、一致对外。做好具体货源开发工作,统筹安排具体生产任务,实现货源开发与生产组织的高效联动,力争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巩固提升自身优势。认真研究市场变化,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制定好货源开发策略,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市场的影响力和对客户的服务,市场营销人员要分工负责,集中精力抓实、抓细、抓具体。要更加突出生产效率,进一步加强泊位、堆场、设备等生产资源的统筹,确保各个作业环节高效顺畅,向有效作业时间要效率、要吞吐量。装卸公司要充分利用生产空闲时间进行设备维修保养,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运转安全高效。同时,要进一步调整、优化相关工艺流程,满足高效生产需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装卸公司要从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入手,真诚待人,用心服务,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感动客户、赢得市场。高度重视客户咨询与投诉,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处理好、解决好,并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3.经营管理精细化,严控成本提效益。

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严格落实好费率政策,特别是针对费率的调整,装卸公司要谨慎操作,加强沟通协调,形成联动,通过努力增产来提高集团收入水平。进一步加强运营成本控制,把控制成本作为实现经营目标的重中之重,全面、深入开展降本增效活动,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的.精细化水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控制各项行政成本。同时,严格控制大额费用支出,确保各种开支的合规性。切实把降低外付租费和外付劳务费作为节支增效的重点,加强考核督促,保证用最小的投入,实现设备最佳状态,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要密切关注国家金融政策变化,认真研究政策,相应做好港口负债结构调整优化工作。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力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为港口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亏损单位的财务动态监控,逐一分析亏损原因,争取尽快弥补欠账,坚决杜绝亏损单位发生浪费现象。继续加强风险管控,将风险管理意识贯穿于业务管理、职能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各项管理活动中,加强贸易监控,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下决心加大催收力度,确保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结合港口实际,着力统筹重点关系。

一是统筹货源市场和生产现场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市场营销和生产组织两大体系界面的对接和联系,实现整体联动,高效运作。建立动态的市场和现场调节机制,增强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的适应性、灵活性。加强市场开发方案与现场组织方案的统筹,以现场促市场,全面提升港口市场竞争力。二是统筹资金投放和项目建设的关系。更加突出生产急需和战略必需两大重点,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集中力量把急事、大事办好。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压缩非生产性项目投资。三是统筹港口功能拓展与功能集成的关系。在完善港口装卸功能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仓储、保税、融资、贸易等现代物流功能,集成“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增强港口的资源集聚和招引能力。四是统筹管理提升与降本增效的关系。以世界强港为标杆,向管理要效益,向成本要利润,克服重重困难和束缚,不断提升港口盈利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港口经营展望。

港口行业是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完善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等运输系统,提升沿海地区港口群现代化水平”的战略目标,交通运输部确立了“兴内河、优港口、强海运”的总体思路,突显了港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战略机遇。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将仍以制造业为主,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金属矿石、石油、煤炭等大宗物资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上升。同时,我国石油、铁矿石等战略资源储量相对贫乏,开采技术比较落后,对外依存度较高。因此,未来我国大宗物资的吞吐量仍将呈上升趋势,这将有效拉动大宗物资海洋运输业务的增长。另外,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以及集装箱化率的提高将形成港口行业集装箱业务稳定的市场需求。可以预见,中国港口行业正处在产业的扩张期,港口码头泊位大型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港口行业将持续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2]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日照港2015年半年报[eb/ol].(2015-08-18)[2015-11-05]./notice/20150818/.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四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想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没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不可以的。只有构建好农村的和谐社会,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发展的水平与城乡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这种距离的差距越来越大,想要将差距缩短,只能大力的发展农村的经济。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共同进步、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农村要加强的首要任务。想要发展好农村经济就要因地制宜的发展各地所有优势的项目,多元素的发展经济[3]。

3.2以民为本、统筹规划、改善环境。

我国农村居住条件都比较差。都以平房居多,安全性较差,占地面积较大。所以想要发展农村的经济构建和谐社会要统筹的合理规划。主要就体现在改善农村农民的居住条件,要让民有所居,民心安定。很多地方的都在在规划农村的建设,构建新的房屋,采取群居。将节约出来的土地进行合理的规划,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做一些物地理环境的基础。想要改善农村经济的状况,就要让农村实现现代化,还应该合理的发展水电,通讯等设施的建设。并且发展农村的绿色食品,政治道路,引进商机。只有全面的将农村的资源合理的发挥,才能发展农村的经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

3.3政策支持、社会让利、舆论力量。

我国农村一直长时期的从事着单调的土地的耕作,而且农作物比较单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通过国家的收购。通过向国家销售农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近几年来免了税以后还比较好。免税就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帮助农民减轻一些负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现在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多的注进现代时尚因素,如社会舆论量的支持。国家通过舆论的力量将农村问题通过新闻媒体向大众传播引起更多的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农村的产业,并进行一些合作,将农作物以不错的价格收购,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并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

4总结语。

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只有将农村经济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明金.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

[3]郭强.和谐社会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五

市场经济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逐渐形成完整的金融框架,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中介机构规模越来越大,股票、债券、期货等交易对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宏观经济规模也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研究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研究,从1990年我国第一家证券市场建立之日起,我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数量从最初的8家上升到底的2342家,股票市场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筹融资和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论研究中,双方也有一定的发展规律,eugenef.fama通过研究股票市场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出了“股市是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结论,然而数据显示,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可达到7.7%,远高于全球经济3%的增速,但是我国上证综指位表现列全球股市倒数第一。

以上种种表明,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实体经济和股票市场之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股票市场的反应程度或大于或不反应于国内经济,也就是说股票市场出现的剧烈波动和宏观经济的相关性并不强烈。

本文选取我国股市波动较为剧烈的年份,以季度数据作为研究单位,分析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试图用实证数据说明这一争议较大的经济现象并提出解决策略。

二、相关研究。

(一)外文相关研究。

由于居民价格指数反映了国内物价综合情况,一般也看做国内通货膨胀指标,因此国外关于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关系相关文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股票市场有效性的一种描述。

lifangli和pareshkumarnarayan等人以英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收益,发现英国股市和通货膨胀之间短期内不存在对冲,但在中期其结果较为复杂,同时发现不同制度环境下的通货膨胀与股市回报之间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fabiomilani()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国际间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了两国家结构性的凯恩斯主义模型,其中包括跨境财富通道,以及估计国外股市波动对开放国家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以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爱尔兰、奥地利与荷兰作为开放型经济的主体,结果显示在英美德股市波动时,爱尔兰与奥地利具有跨国财富效应,并且爱尔兰财富效应最大。

其他国家没有显示财富效应但却也对股票价格波动作出相应反应[1]。

tsoyucalvinlin和zonghanlin(2011)对六个亚洲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台湾)进行实证分析,检验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整合,结果表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在日本是整合的,但在中国、香港、台湾是部分集成的,这意味着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作为投资工具在中国、香港、日本与台湾是替代关系,并对韩国与新加坡提供多样化投资组合,最后的结论表示股市和房地产表现出的各种相关关系取决于经济和政治环境[2]。

(二)中文相关研究。

段鸿斌和杨光()利用协整分析策略,对1995~间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季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存在一定双向因果关系,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要远大于短期影响[3]。

陈其安、张媛和刘星(2010)对我国股票市场背景下的宏观经济环境、政府宏观调控与股票市场波动性进行研究,建立了garch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反映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财政政策的调控功能基本上处于失效状态,利率政策在现实经济环境中也未能发挥作用,货币供应量政策因其直接影响股票市场资金供给而产生了明显的影响[4]。

夏日(2011)从cpi和股票市场的角度分析了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中国股市cpi和指数相关性表现得极弱,弱相关性反过来又会对成熟股票市场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倡议消除弱相关性。

(三)国内外文献述评。

从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内外研究成果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差异:国外大部分研究成果表明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存在较紧密的联系,其中出现最多的词汇就是“积极反应”、“周期性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其结论符合芝加哥大学eugenef.fama在20世纪80年代的结论: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发展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符合晴雨表功能。

但是我国学者研究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双方存在微弱甚至不显著关系,并且在我国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存在缺失。

但也有学者研究表明,自股改之后,我国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存在滞后n期或者单项因果关系,说明了在总的宏观走势中二者还是存在联系的。

同时,国内外文献研究重点较多的放在双方模型弹性系数大小的比较,较少分析股票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忽略了长期和短期经济变化因素对双方关系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变量本身和滞后期数不同的影响。

本文从构建双方长短期关系模型出发,对比分析二者在短期和长期中的关系,通过分析找出短期向长期“纠正”的相关机制策略。

三、相关经济模型。

以下从理论角度,分析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模型关系。

通过该模型说明股票市场在经济中的作用,以及通过何种机制能影响经济,进而为下一步提高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打下理论基础。

内生增长模型认为经济增长来自于生产率提高,即生产和投入有约束,而非粗放式的要素投入。

学者pagano构建了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及处理。

为更好说明我国股票市场与经济的关系,本文选择三个指标进行定量描述。

以gdp和上证指数的关系说明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而cpi和上证指数的关系说明股票市场的有效性,将两种关系合并,得出了上证指数和cpi与gdp的模型,其中上证指数用ssi表示。

长期关系较难描述动态变化,因此本文选取季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凤凰财经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等权威资料。

由于gdp是当期数据,不能较好反映实际情况,因此用平减指数进行处理。

由于要分析数据增长的变动关系,因此将所有指标对数化,找出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

(二)模型检验思路。

本文选用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因果关系检验”的数据处理脉络,这样处理的思路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导致所需数据序列并非平稳,经济变量本身是非稳定的时间序列,如果用传统的单方程计量经济模型并不能全面的反映经济变量间的关系[5]。

如果使用非平稳序列数据,将会导致回归结果失去作用,以此为依据的推断也是错误的。

因此,有必要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这就是单位根检验;对于大多数数据来说,单位根检验基本都是一阶平稳数据,也就是说数据本身不平稳,但是数据间的某种组合能达到平稳,这种组合还是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于是产生协整检验;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可以知道长期稳定关系是由短期动态过程演变而来的,就是说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这种调节过程,有效纠正长期关系的偏差扩大化;因果关系检验就是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说明二者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变动。

(三)实证关系检验。

1.单位根检验。

为使处理结果可信,避开变量之间出现“伪回归”理由,本文在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采用eviews软件对变量进行单位根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

2.协整检验。

由以上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变量均为一阶平稳数据,在证明数据差分平稳后,进而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找出变量之间的稳定组合关系,由于涉及三个变量,本文采用johansen检验策略,根据aic准则确定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滞后期为4,进而推算协整检验滞后期确定为3。

协整检验结果见表2。

由于该模型较长,故将统计指标略去,但从各指标来看,上式f值、t值、dw检验值和拟合度都较好,该模型通过检验。

从该模型可知,滞后一期的上证指数、经济总量和物价指数对本期上证指数未通过检验,这与现实中股票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滞后效应相关。

滞后两期和三期的上证指数和物价指数与本期上证指数关系明显,但是弹性系数较弱,最大仅为0.44,而且变量方向存在差异,对于滞后二期的上证指数对本期的作用是反方向的,而滞后三期却为正方向的,可以看出时间长短对于上证指数本身的影响较为敏感,这与现实中股票市场预期相吻合。

同时,滞后两期和三期的价格指数对本期上证指数的影响均为负,但是影响系数不大并呈现衰减,说明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较弱,甚至存在背离关系,处于非有效性阶段。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滞后两期的经济总量与上证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系数,滞后两期的分析与现实中半年的滞后差相匹配,说明该式较好的拟合了现实。

误差修正项为负值符合反向修正原则。

误差修正项较大,说明长短期互动关系较为强。

4.因果关系检验。

五、政策倡议。

市场的相背离与弱有效性将导致投资者逐渐由投资者变为投机者,市场投资管理者专业性程度降低,国内股票市场成熟度降低,引发各类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股票市场建设,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1.加强金融创新。

当前我国市场暴涨暴跌就是因为能够避险的工具不多,应该加强股票、股指期货、套期保值、避险等金融工具的开发,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

当前股票的替代工具少,容易聚集风险,债券发行限制严格,导致股票市场出现很多造假圈钱的现象,因此应该更多的开发避险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分散股市风险,从而降低股市无规律波动。

2.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制度规范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鼓励专业、高效的组织参与股票市场,对账务造假、释放虚假信息、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加大惩罚力度。

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严格股市进入和参与门槛,将极大限度的提高股市企业的水平,提高企业信誉。

3.放宽股票市场的竞争。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政策性特点,我国当前较多理由都是市场封闭和垄断导致的,因此要打破价格扭曲、盈利虚高等非均衡,推进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力度,推进股票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开放、竞争是解决之道。

引入竞争机制,将国资、民营和外资放在一个起跑线上,保持股票市场的效率。

参考文献:

[1]fabiomilani.theimpactofforeignstockmarketsonmacroeconomicdynamicsinopeneconomies:astructuralestimation[j].journalofinternationalmoneyandfinance,2011,30(1):111-129.

[2]tsoyucalvinlin,zong-hanlin.arestockandrealestatemarketsintegrated?anempiricalstudyofsixasianeconomies[j].pacific-basinfinancejournal,2011,19(5):571-585.

[5]艾云辉郭文娟.关于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的建立[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1):7-8,11.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六

摘要:

目前高职教育由扩张型转为内涵发展型,其定位的转换势必要求对高职会计专业的建设也急需改进。

财务会计是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比较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探索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十分重要。

基于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便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育更好地达到其设立的目标。

关键词: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指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要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其能更适应生产一线的高技术、高技能要求。

财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区别其他专业学生,具有专业化就业优势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

这门课程将基本理论、方法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很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

一、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还延续以前普通专科和本科的内容,缺少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而且不能与社会的需要相衔接。

目前社会急需的会计人才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情商,对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学生情商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不完善。

使用灵活性较大的校本教材的较少,无法随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就自行采取增删教材内容的方式,补充新的知识点,删减旧内容。

但不同教师对新准则、新制度有着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补充的内容也很难全面,不具有整体性、系统性。

(三)教学方式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仍在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主动学习,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没有树立一个企业连贯的整体概念,沙盘教学法大多是软件教学,很多院校实训条件有限,另外沙盘软件的升级不及时,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四)教师的实践能力需要提高。

财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讲授财务会计的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不仅仅只是具备职业资格。

在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对企业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即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就分配到学校任教,很少在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锻炼过,授课就成为纸上谈兵。

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的同时,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五)评价方式不够优化。

考核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书本知识,考核方式也过于单一,期末笔试占绝大部分,学生靠的还是考前的死记硬背,违背了职业教学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以传统的笔试作为现在的考评制度,以考试得分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已经脱离时代发展了。

这样考核得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调动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缺少对符合社会需求的实践性专业技能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授课方式、教师质量以及现有的考核评价体系等都亟需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但是还未形成公认的体系。

谁走在改革的前沿,谁的改革创新更贴近时代需求,谁便可形成竞争优势,作为改革的领头羊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不同的改革侧重,也决定着学校高职会计的未来不同的发展方向。

结合在高职学校财务会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二、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明确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创建“三融一通”的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是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体现出“技能型”和“应用型”,满足中小型企业需要,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

为达到培养目标,会计专业要创建“三融一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赛互融、课岗交融、课证相融、教学与就业直通”。

结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变化要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课程学时、考核评价方式等,为学生获取从业证书、充分就业创造条件。

(二)规范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力度。

应将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在初级会计的范畴,如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外币业务等高难的知识应排除在外。

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单项实训的方式,强化教学内容,在做中讲、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总结提高,基于实际工作岗位,分解、提炼岗位能力,实施组织教学。

(三)优化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

一门课程的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教学资源,而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出优秀的具有应用性的教材。

教材的编撰十分重要,授课内容,培养目标一定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共同发展。

但这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教学资源的累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而且教材的编制相比社会的发展和新政策的实施有着一定的滞后性,难达到一致。

这就要求会计教师要以会计学发展的国内、国际最新动态为依据自行对上课的内容进行增减,灵活教学。

因此高职院校要大力提倡校本教材的使用,如果有可能的话,也可以采取取消固定教材,给学生发放讲义的办法。

另外加强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四)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形成以层次教学。

法和工作情景教学法为主的多种方式结合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育方式、以理论传授为主的教育手段,学生思考的少,教与学缺少互动,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全面提高。

1.

案例教学法。

财务会计教学中以某个企业的实际业务来贯穿整门课程的教学,各个工作情景相联系,最后形成一个企业全套的账册。

2.

层次教学法。

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层次教学法中,教师灵活地将学生根据其自身条件分成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内容和题目,要求分组解决问题。

各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体会到满足感。

提高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方法适合班型小的教学。

3.

工作情景教学法。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存货验收入库的模拟实际的业务单据,审核原始凭证,传递凭证,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等。

然后教师点评学生所完成的工作。

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细致地了解流程,对学习的内容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加强了实践能力。

(五)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建立以实践考核为主的考评方式。

课程的考核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考核的结果不仅用来反映教与学的实际效果,衡量教学质量并且更对以后的教与学起到了指引的作用。

考核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对教师与学生肯定性、积极性以及未来教学与学习方式的规划。

平时学习表现(如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的表现等)、模块测试等多种渠道来完成。

期末考核应注重实践操作考核,按照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出题,让学生以抽题的方式来决定自己的试题内容,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最后给出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六)建立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教学质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

首先从源头上,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要由高职称、高技能、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士来充实师资队伍。

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带动其他教师,起到专业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作用;还可以聘请具有会计从业经验的人员开设讲座或者担任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

其次,高职院校会计师资队伍还要重视现有教师能力的提高,制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不搞终身制,定期进行考核、评选,严格选拔。

教师自身素质、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教会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使学生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

作者:刘艳平单位:抚顺市现代服务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孙光国.

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

会计研究,2004,(2).

[2]刘永泽,孙光国.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七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01)。

摘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关系,对于确保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减少资源消耗;低碳经济重在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应当将低碳经济纳入到循环经济的立法体系中,形成一个“大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关键词: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大循环。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危机,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由理念逐步转入行动阶段,“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产品”等概念应运而生。特别是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立“低碳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关键时刻,弄清楚低碳经济的内涵,并与目前正在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进行辨析式比较,以澄清认识误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经济发展理念、确保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内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e.波尔丁指出,地球如果像宇宙飞船一样,用资源满足自己需要并留下废弃物,那么,到资源用尽、飞船舱内充斥垃圾的时候,地球也会如宇宙飞船一样最终毁灭。如果地球要免于因资源枯竭而毁灭的命运,就必须用“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航天员经济”)取代“牛仔经济”。他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是循环经济理论的雏形。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特纳在《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此后,循环经济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形成并得到推广。从当前各种文献的共同界定来看,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和重要评价指标是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资源化(recycle)活动,简称“3r”原则。

(二)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内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第一次把全球资源环境管理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英国政府发布《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并已得到广泛认可【l】。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包括以减少石化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以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和市场机制为保障。它不仅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优化能源结构、扩大低碳产业投资、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繁荣。

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和总结,都是当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严重困扰人类进一步发展时,人类做出的深刻反省和对发展模式的及时纠正,两者具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第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相对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为基础,这易于导致日益严重的全球性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扩大,传统经济模式难以为继。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模式呼之而出。循环经济主要从资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角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末端治理的成本,以应对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低碳经济则主要以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促进形成低碳的经济结构,来应对全球石化能源过速消耗和全球气候变化。

第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要解决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的矛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低碳经济是要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总的来说,循环经济着重解决的是能源短缺问题,而低碳经济着重解决的是环境问题。由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使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涉及到循环经济,也涉及到低碳经济。在中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因此,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在消费观念上都倡导绿色消费理念。二者都强调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的改变,反对盲目的、奢侈的、过度的物质消费。在日常生活中,绿色消费观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追求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对环境不构成破坏和威胁的可持续消费模式,以此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四,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都需要技术创新支撑和制度保证。不论是循环经济中的清洁生产、废弃物管理与回收,还是低碳经济中的清洁能源、新能源,都需要技术创新为支撑。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要实现提高能源效率,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运行机制和制度来保证其顺利实施。

(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之间的区别。

虽然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两者在核心理念、侧重点以及发展阶段等方面也存在不同之处。

第一,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不同。循环经济的核心理念是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充分利用“3r”原则,通过物质循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容量。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则是通过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人类消费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显著减少。

第二,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侧重点不同。循环经济的主要侧重点是在满足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利用生态学原理,对经济活动中的有限资源不断地进行循环利用,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三赢”。低碳经济主要针对的是能源领域和应对全球变暖,重点是从建立低碳经济结构、减少碳能源消费人手,进而建立起全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机制和发展模式。两者相比之下,低碳经济更似一场以减缓气候变化为目的的能源革命。

第三,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所对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循环经济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全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十年的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他们在产业结构、传统污染物治理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减少,所以发达国家提出的低碳经济是新世纪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而催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它的关注点和重点领域在低碳能源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上,聚焦在气候变化上,这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

(一)存在的误区。

在我国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时刻,低碳经济这个新概念出现并被人们广为接受,借助气候变化的大量宣传,在国内也得到异乎寻常的普及与关注,大有取代“循环经济”之势。于是就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原来的循环经济似乎“过时”了,已经被“时髦”的低碳经济替代了。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没有真正地理解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内涵。循环经济更多地侧重于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通过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使资源能够可持续利用,能够支撑人类的未来。发展循环经济仍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它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应该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走向。对于低碳经济来说,则更侧重于解决环境问题。由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不可分割性,使得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涉及到循环经济,也涉及到低碳经济。所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是要替代循环经济,而必须是两者并重。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事业,它需要许多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推进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其具有持续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将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才是科学和准确的做法。

(二)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低碳经济不等同于循环经济,但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都是节约和保护型经济。不但如此,低碳经济的“1r”原则从属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低碳经济主要强调“1r”(reduce)原则,而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同样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小化,“资源化”(recycle)原则也包括能源的可再生和再利用。因此,低碳经济实际上也贯彻循环经济的“3r”原则。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这样,不论是循环经济还是低碳经济,其实现都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我国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应予以同样的重视,不能顾此失彼。在立法方面,我国刚刚于20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鉴于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的实际国情,我们可以将低碳经济纳入到循环经济体系当中来,形成一个“大循环”经济法律体系,从而避免将两者单独立法在法律适用时出现矛盾和冲突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单宝.解读低碳经济叨,内蒙古社会科学,(6).。

【2】王克群.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当代论坛,2009(11).

【3】杨春平.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内涵及其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9(24).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八

现阶段,我国行政部门实行直线职能管理,环境保护管理的职能集中在各个环保管理职能部门中,企业自身设置的环境保护部门在污染物治理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其治理效果,如何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如何在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企业自身的环境保护责任并未树立起来,长此以往,环境保护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负担。

2.2企业体系管理与清洁生产不协调。

企业生产经营体系的建立与运行是由其体系管理部门负责的,现阶段很多企业体系一旦建立,在短期内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企业清洁生产是由其环保管理部门负责的,清洁生产的思想更新和技术提升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这就形成固定与变化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无法实现持续清洁生产,体系管理与清洁生产两者脱节。

2.3企业环境保护体系并未明确要求实施清洁生产。

企业环境保护体系的建设首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但很多企业的环境保护体系只是给出了一个大体目标,并未有相配套的细则解释,使得清洁生产这一理念并未有实质性的作用。甚至于很多企业在制定环境保护体系时流于形式,在经济上几乎没有投入,致使清洁生产理念只存在于纸面上。[2]现阶段,很多石油化工企业制定的环境保护体系中的清洁生产制度并未详细的将生产全过程污染管理进行说明,特别是对污染预防技术和定量分析方法均无深入研究,这就在解决污染防治与企业效益、成本控制之间形成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对于任何一个石油化工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都非常不利。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九

摘要:本文根据1981~我国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的数据,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对贸易条件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渐融为一体,进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一个贸易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然而在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的情况下,我国的贸易条件却呈现恶化趋势。那么,经济增长是否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恶化呢?这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

1有关贸易条件的文献回顾。

sawada曾经针对非洲、亚洲、欧洲、美洲以及太平洋地区等115个国家在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1950~1988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否存在“出口贫困化增长”,进行了一次以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其中34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呈现了“出口贫困化增长”状态,其国民福利与经济增长率呈负相关状态。李志弘()、林丽()、黄满盈(2006)对近十多年的贸易条件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对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各类贸易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尽管我国的贸易条件在近年来不断恶化,但恶化的程度非常有限,没有对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严重影响,也就是说,我国并未出现“出口贫困增长”的现象。李平和辛佳(2008)通过1983~的数据,根据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所得结论:gdp、fdi的变动对贸易条件产生负向影响;实际关税率和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条件产生正向影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存在负相关关系。姚旦杰(2008)运用1980~20的数据对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协整分析,研充表明: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改善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合理流入会使之进一步恶化,汇率变动能够改善初级产品的价格贸易条件却使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很少有文献直接研究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这就给本文留下了写作空间。因此,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2实证分析。

2.1数据选取与模型的建立。

本文根据我国1981~20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gdp指数对我国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采用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其计算方法为:nbtt=px/pm,其中px和pm分别为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即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我们用gdp代表实际gdp指数,它是采用名义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换算而成。数据来源为历年统计年鉴和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

实证研究所用的计量经济模型为。

2.2平稳性检验时间序列。

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可能会产生谬误回归的问题。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为adf检验法。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gdp和nbtt的原始序列的adf值都大于5%的临界值,说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两者都为非平稳序列,因此,不能直接对其进行回归,必须进行协整检验。进一步对gdp和nbtt的1阶差分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两者的1阶差分形式都为平稳序列,即两者都为1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

2.3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时间序列变量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某种线性组合却表现出平稳性,则这些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engle&granger,1987)。目前关于协整关系的检验与估计有许多具体的技术模型,本文采用johansen极大似然估计法。

如表2所示,迹统计量和统计量的相伴概率都接近于0,拒绝了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认为gdp和nbtt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一致协整的向量或长期的均衡关系。用这两组数据进行的分析将得到有意义的结果。直接估计模型有: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由于gdp的参数估计值为负值,表明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之间存在逆向变动关系。

3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以我国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和gdp指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贸易条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结果表明,贸易条件与经济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gdp的变动贸易条件的变动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换句话说,gdp的增长对贸易条件会产生负面印象。然而,这种影响并不大,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一点与西方学者得出的大国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之间关系的结论是一致的。

在西方学者看来,对诸如我国一样的大国来说,经济增长和贸易条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从计量经济模型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在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的贸易条件以一种相反的方向在变动。即gdp每增长一个单位,贸易条件将平均下降0.05个单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的同时贸易条件并非一定会出现恶化的现象。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这个结论仍然是成立的。虽然,近年来,很多学者观察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但这并非经济增长带来的恶果。这是跟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高度相关的。在发展中国家中,由于其产业升级的速度落于全世界产业升级的速度,同时也落后于其自身的`经济增长,这才使贸易条件恶化。

我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且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因此,无论是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到国家,我国都更有可能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的现象。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下面的几种情况很容易使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贸易条件的恶化,所以,应该特别关注这些现象。

(1)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廉价劳动力和大量资本投入。在我国,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曾经出现过,即使在目前,它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我国目前尚存在大量的闲置劳动力,使劳动力成本极低,这样一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可能是由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投入而产生的。这种由廉价劳动力的大量投入而产生的经济增长很可能使我国出现经济增长与贸易条件恶化同时出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严重的时候就会产生“不行的经济增长”。

(2)我国出口到世界各国的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由于我国出口的产品大都比较低端,产品附加值很低,因此,被替代的可能性就很高。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就相对较低,然而,我国进口的附加值较高产品的需求弹性却较高,这就使得我国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3)国内出口产业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强。类似的现象曾经在我国出现过。主要表现为:我国产业结构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发生改善,从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各出口产业的竞争程度不断提高,出口压力越来越大。例如,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彩电市场在国内市场饱和之时纷纷开辟国外市场,结果,多个彩电出口厂商在同一个国家进行激烈的“价格战”,形成恶性竞争。

(4)我国加入wto后,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席卷到我国,自由贸易逐渐开展,这样一来,一国很可能会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进行产业安排。如此,就很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使我国产业一直处于低端位置,而贸易条件则不断恶化。

(5)在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还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这样一来,发达国家的科技进步将体现在经济增长中,其产品往往对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依赖更少,产品往往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加之,次贷危机后各发达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经济的增长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这就恶化了发展中贸易条件。

我们还应看到,我国商品贸易条件的总体趋势是不断下降的,说明我国在国际贸易利益分割中所处的位置是越来越不利的。随着我国逐渐融入wto,自由贸易的不断开展,采用隐形关税壁垒来改善贸易条件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果不采取措施,我国贸易条件将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手段,以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为了使我国的贸易条件得以根本改善,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下几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国际的贸易结构取决于其产业结构。当前,我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如果继续依赖于低端产品实现经济增长,终将难以为继。目前需要做的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这就需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深化外贸体制改革避免外贸企业恶性竞争。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外贸企业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经营权。而外贸企业获得了自主权后往往出现激烈的竞争,尤其是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相互大打价格战,促使我国的出口商品的价格远低于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因此,在给予外贸企业更大经营权的同时,还应该努力实现外贸企业的规模经营,通过大型外贸集团的建设来避免重复建设、抑制过度竞争。

最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其必要条件是拥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我国的法制必须跟上。同时,还需要不断取消不合理的关税减免政策。对政策产业公平的、无歧视的实施关税优惠政策,尤其应该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国内外企业,要公平对待,改善之前歧视民营企业,优待外资企业的做法。完善反倾销、反补贴立法,以保护我国的产业利益。

参考文献。

[2]姚旦杰.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协整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

[3]张建华,刘庆玉.中国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6).

[4]李平,辛佳.中国贸易条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7).

[5]刘慷.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动与影响因素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

[6]李志弘.贸易条件研究[d].厦门大学,2002.

[7]黄满盈.中国贸易条件实证分析(1981~2004)[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赵勇.对中国贸易条件状况的分析[j].当代经济,2004(7).

[9]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赖景生,陈跃雪.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

本文的数据全部引自《山东统计年鉴2010》,样本区间为1985~2009年,变量为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出口总额。其中出口额用当年平均汇率换算为以人民币为单位的出口额,然后对各变量取自然对数。

2.1.1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由于大多数的经济时间序列都非平稳,在协整检验前必须对其进行单位根检验,只有当变量序列都为同阶单整序列时才可以进行协整回归。本文对各变量分别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可见,在5%的水平上,各变量对数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所以,各变量的对数序列都为i(2)单整序列,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2.2.2协整检验。

本文选取engle-granger两步法,对两变量lnx和lngdp时间序列关系进行分析。以lngdp为因变量,lnx为自变量,建立模型。其中c为常数项。由于lngdp与lnx都是二阶单整序列,可用ols法进行协整回归,得到的协整方程如下:(i=1,2,……,25)若lnx与lngdp具有协整关系,则回归方程中的残差项应该是平稳的。检验残差序列是否是平稳序列,对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使用adf检验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看出,检验结果表明估计模型的残差项是稳定的。所以说lnx与lngdp是(1,1)阶协整的。说明了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消除上述模型的自相关性后,最终估计结果为:(i=1,2,……,25)(18.8)(32.3)f=1396.2dw=1.782.2.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协整分析,得出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同向变动的均衡关系,对于它们之间的前期信息是否会影响各变量的当期信息需要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本文分别采用滞后1~2期,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滞后1期内,在5%显著性水平上,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是出口的格兰杰原因,而出口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3结论。

长期来看,山东省的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尽管各自的增长是非平稳的,但它们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带来规模经济和产业升级,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进而提高了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推动第二年出口的增加。但山东省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强化了低水平的产业结构,无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有可能是山东省出口贸易增长不是经济增长格兰杰原因的一个因素。

4对策与建议。

经济理论认为,出口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上述实证分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所以山东省应调整相应的出口政策,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山东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4.1调整优化出口产业、产品结构山东省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这种贸易格局强化低水平产业结构,只能在短期内获益。如任这种现状持续下去,产业机构不但不能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得到升级,反而可能会导致产业结构进一步低级化。因此,山东省应以传统大宗商品的生产和出口为基础,以机电产品为主导,以纺织服装和创汇农业为两翼,以工业制成品的.小型成套设备为突破点,全面提升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国际竞争力。加快促进全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结构向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结构升级。

4.2建立灵活机制,加快各种资源在外贸与非外贸部门、省内和省外之间自由流动山东省经济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很高,因而国际市场的波动会导致经济增长大起大落。当国际市场突然收缩时,如果资源不能自由、低成本地在外贸部门和非外贸部们间以及省内和省外流动,经济增长就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在这方面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不久前刚发生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就十分明显。因此山东省应该打破地域限制,鼓励资源自由流动,以有效抵消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

4.3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市场结构过分集中会削弱出口贸易的灵活性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实行出口贸易多元化,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上文曾提到,山东省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后期加大了对北美、南美、非洲和东欧市场的开拓,出口市场渐趋于多样化。但从整体来看,传统市场在出口市场中仍然占有很高比重,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远远不够。因此,山东省应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和实施市场开拓策略,根据市场不同需要,实施各具特色的营销方案。争取形成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为支撑,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均衡分布的合理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鹏,赵丽敏.山东对外贸易结构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02).

国际贸易问题,(06).

[3]孙焱林.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一

1、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其一、从吉林省历年gdp发展情况来看、其排名一直维持在16—22位之间、发展速度显得比较迟缓、与大中沿海城市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的是吉林省在的生产总值高达11937.82亿元、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在中西部城市处于较高水平;其二、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健康加快发展趋势、虽然在20间、面临着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打击、这样的发展状态依然呈现出比较积极的状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了农业发展质量和产量的全面提升、使得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

2、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特点。

其一、在各个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也相继活跃起来、并且地区之间也表现出很大区别性。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其农民的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质量比较高、规模也比较大。

其二、随着三农建设金融资金不断增加、极大的满足了农村地区金融需求。依据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吉林地区银行机构涉农总贷款额度不断提升、增幅比较高、基本上已经可以满足吉林地区三农建设金融资金需求。

其三、将新兴的民间之间借贷业务纳入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使得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和丰富、并且渐渐成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其在服务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初具规模的信贷公司不断出现、信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贷产品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现阶段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虽然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来讲、其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金融性政策服务农村地区基本消费和建设存在局限性、一般都将注意力放在农民生产经营上、忽视了农民生活消费和水利建设事业的投资、国家相关政策保护方案极度缺乏、金融补贴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农业水利和农民生活消费的效益表现速度比较慢、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难以在健全农村金融发展体系方面发挥最大贡献。

其二、农民抵押担保受到制约。一直以来、农民抵押担保问题都处于困境中、主要是以为抵押担保费用比较高、程序复杂、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难以给予农民抵押担保创造比较合理的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地区涉及的金融担保难以走上正轨。

其三、农业保险体系的缺失、使得农村金融发展受阻、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与三农政策背道而驰的'问题。尤其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农业保险的力度不足、农业保险的保护和支持不见起色。在这样的情况下、农业保险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使得农业呈现出缓慢发展速度的特点、此时涉农金融机构往往会更加严格的去审查信贷放贷工作。

其四、地区制定的政策对于村镇银行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使得农村信贷业务难以取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现行的部分法规、明确限定了信贷业务的额度、使得其信贷业务扩展工作难以开展下去、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村镇银行处于限制条款中、金融机构业务也难以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延展。

依据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我们可以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的关系结论:

其一、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存在内生关系。但是农村金融不是其主导因素、而是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着对于农村金融的影响、并没有显著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其二、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之间存在双向因果的关系、具体来讲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的确可以在农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农村经济增长在农村贷款方式上发挥着很大作用。农村经济增长会使得农村贷款出现增长的趋势、并且使得其规模不断扩大。如果经济发展过快的话、农村经济将不断活跃、投资也开始不断增加、农村贷款余额在区域gdp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农村发展变得更快。

其三、吉林省金融发展各项相关指标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从研究的角度来探析、金融发展规模、发展效率和发展结构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原因、不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从农村整体金融发展的角度来讲、农村金融规模化的过程中、一旦缺乏后劲、将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其四、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结构之间不具备因果关系。农村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具备效率的特点、而且两者之间也不构成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农村经济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发展结构有着微弱的影响。现阶段、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是很足、金融结构体系不完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协调性不强。

其五、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各项指标对于竞争增长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能够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三个金融影响因素中、金融发展规模起着支撑作用、金融机构支撑作用较弱、农村金融指标影响程度最低。这代表地区农村金融效率比较低、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集合上述对于吉林省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处理好农村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使得其朝着和谐、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化率、实现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在农村金融格局朝着多元化、竞争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市场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况积极提高金融市场化率、实现金融发展规律的扩大、是我们需要积极改善和调整的工作。具体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其一、积极调整农村系统的观念、树立科学化管理模式、积极扩展金融发展规模、实现农村贷款额度比重的提升。

其二、树立扶持意识、商业银行积极尊重地区经济金融环境、依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方案、确保授权范畴、授信保障、独立自主管理都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其三、相关决策部门应该积极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改善奖惩办法、本着服务农民的精神、积极改善信贷服务、激活活期存款账户透支、实现额度的提升、给予农户更多的服务产品。

其四、积极从营销的角度去实现信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中新的利润点。

其五、积极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各家银行到经济落后地区设立机构、积极推出更多的金融服务、为农村金融体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六、各个监控部门应该强化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贫困地区存款市场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积极发挥担保作用、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户往往只能获得相对较小额度的款项、获得贷款的渠道相对有限、使得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难以全面提高。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做好担保、进一步健全相应的激励机制。具体来讲、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各个银行部门和单位积极相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引进社会之间、将其纳入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体系中去、实现资金的筹借。

其二、积极发展三农经济担保需求的贷款担保机构、发挥其担保作用、使得农户可以更好更快的获取贷款、实现农村经济贷款能力的提升。

其三、积极开发农村需求的保险类、基金类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多方面多层次的农业保险网络体系。

其四、使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积极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提供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灾害分散机制、建立银保互动机制。

其五、保险部门应该积极强化教育和宣传、积极做好农户的理赔工作、使得农户的利益得以保护、从而营造更加双赢的局面。

3、做好农村资金的管理工作、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首先、积极从法律形式的角度、明确商业银行储蓄贷款中农业份额、保证其切实的使用到涉农领域、避免出现农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偏移;其次、强化央行的支持力度、发挥其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之间支持作用;再者、不断放开利率管制限制、给予农村利率的调整和改善更大的优惠、使得其得以在大环境下更好的发展和进步、保证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进步;最后、积极鼓励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高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力、为实现金融市场活力和效率的提升、以实现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4、积极改善农村金融体系、实现农村金融结构的调整首先、促进信用机制的改革和调整、形成一套先进的支持机制和服务机制、使得其发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积极促进产业链条的延展、农业的信贷收入不断增加、使得其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次、强化资本结构管理和流动变化分析、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以保证存款市场的合理性发展、在此基础上确定存贷比例管理、给予贫困地区相应的优惠待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和调整。我相信、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农村经济增长将具备相对高效、稳定、科学的金融环境、并且将会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各个单位和部门应该通力合作、积极相应政策、为实现农村金融体系健全做出自己的贡献。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二

摘要:

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应该需要时刻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起伏波动与循环周期,只有了解这两者的关系,才可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将主要分析他们之间的地位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对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做了简要介绍,最后提出协调其关系的三条有效措施,以便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金融体系;实际经济;关系。

伴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随之不断改革,其转变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来科研人员重视的热门课题,但是伴随着其过于快速的转变,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渐渐有陷入误区的趋势,因此,造成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金融发展缺乏规范正确的体系指导。只有准确认识这两者的真正关系,才可以避免该误区的继续发展与扩大,管理者才可以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一、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

1、实体经济是金融体系发展的基石。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也就随之诞生了,因此,金融体系应该以实体经济为基石,当现实经济转变成为虚拟货币时,就极其容易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大的危害。其地位存在的原因在于实体经济自身的性质以及其对于其体系发展的不可忽略的作用。实体经济的交易往往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并用现实货币与物品进行交易,交易过程较为透明与安全,具有较强的可预知性,而与其相比,虚拟货币的交易则显得在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因此,其地位关系应该为金融体系的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

2、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提升的动力。

金融体系其动力作用的表现主要为以下两大方面,一方面,现实的经济发展应该以良好运转的金融体系作为中介平台,另一方面,其体系的完善能够加速实体经济的增加,缩短第二次扩大生产的投资周期,同时还能对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提供保障,伴随着近些年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其相互的促进作用也渐渐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在交易过程中的信息透露、信用维护以及兼并等行为都需要强大的金融体系作为后盾,由此可见,金融体系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间的互相作用。

1、金融体系的存在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当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其体系则随之诞生,现实经济的资本积累为其体系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金融体系很快就会奔溃,资源配置将会出现混乱,市场交易的规则就会被打破,金融体系的存在也没有了其本来应该拥有的意义。

2、金融体系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交易平台。

金融体系作为实体经济交易的平台,为实体经济交易过程中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后台保障,将一部分的交易风险分散,与此同时,伴随着金融体系的日渐完善,其职能越来越强大,对于其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最后,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不可改变的必然趋势了。

三、协调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有效措施。

1、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为了有效协调两者之间关系的平衡,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积极作用,保证其高速并且稳定的发展,其发展是带动该体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其发展对于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具有指引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发展与之密切相关,例如,在实体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第二次生产的周期就会大大缩短,实体经济达到了资金积累的目的,因此,就会有多余的资本流入金融体系中,从而带动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因此,该两者之间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同样,伴随着其发展,金融体系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呈现出向多个方向延伸的发展趋势,当实体经济实现了市场的改革,则金融体系对于资金的需求将会大大提升,金融需求的大量产生就会导致其服务的完善,同时,也为其自由化发展提高了基础与契机。在目前我国的经济市场中,私营经济的交易越来越活跃,经济类型的多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但由于私营经济缺乏统一的管理,因此,私营经济的交易往往缺乏严谨的规则,为了该类型经济的进步,其体系展开了多元化的经济服务。因此,充分利用现实经济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向多个方向延伸发展。

2、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

为了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就需要对金融体系的改革进程进行大幅度的提升,消除限制实体经济发展的不利条件,例如,利率浮动对于国际经济的限制等。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实体经济资金积累的速度,缩短实体经济发展的循环周期,改善企业的融资条件,同时还可以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

对于国家而已,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可以减小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同时,市场的资源可以根据其条件得到最优化的分配。因此,为了使经济市场上的问题彻底地解决,就应该推进其体系往各个方面多方向发展。

3、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金融市场上的经济形式主要分为直接与间接两大类型,间接形式的经济需要有中介作为交易平台,为直接类型的经济则是直接通过交易双方来决定交易的收益以及速度等因素。而金融市场的改革又将直接决定实体经济的未来,因此,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对于其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融市场的改革对于维持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金融市场可以通过透露交易信息等手段来补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缺陷,同时还可以实现市场的统一化的管理与经营,能为其经济的发展制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外界环境,金融市场的发展会使实现经济筹集资金的渠道与方向越来越多,还能够提供市场交易的效率,因此保证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保证其进程的不间断不停歇,对于其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对金融体系对于实体经济的地位以及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协调该两者关系的三大有效措施,主要通过充分利用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推进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发展以及保证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明珠。金融体系两种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服务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路径的选择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12):19—24。

[2]付志忠。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消费导刊,2014(12):62。

[3]辜胜阻。缓解实体经济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对策思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5):14—19。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三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已经开始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市场越大,竞争压力也就越大,对企业自身要求也越来越高,清洁生产模式是提高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该模式提倡通过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等方式,实现石油化工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最终目标,对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具有非常有意义的促进作用。此外,清洁生产也强调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是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在生产经营理念上有着与该理论相符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1改善企业污染源头控制措施。

企业生产污染源头的控制是清洁生产模式的关键,控制好源头,就更有利于控制污染的形成。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减少工艺用水,实施废水串级使用。不同装置之间实施热联合,回收低温余热,采用空冷技术代替水冷,减少循环冷却水的使用量;其次提高污水排放预处理能力。不同环节的装置均要在排污口设置预除油设施,特别是原油罐区,要安装自动切水器,以实现二次脱水或联合脱水;第三,要实施可燃气体回收机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充分脱硫。石油化工企业任何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平稳操作,尽可能的降低可燃气体的产生量。安装可回收低流量可燃气体的装置,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第四,控制无组织废气的排放量。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气,这些废气的排放可以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两种形式,对于有组织的废气排放,可以通过催化原料加氢的方法来减少其含有的污染物数量。[3]对于无组织废气的排放,可以采用液下、密闭的形式装车,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装置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3.2对废物实行产品化管理。

清洁生产理念的重要内容包含废物产品化管理理念,该理念强调企业生产过程中废物产生、计量、监测、分析、核算等,企业可以通过产品化管理方式来进行全面管理,进而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模式的顺利实施。首先,石油化工企业要逐步完善生产废物计量制度和设施。现阶段石油化工企业从生产效益的角度出发,都比较重视产品、物料等方面的计量,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计量制度和系统,但在“三废”排放计量方面并未有过多的投资,致使很多企业排放管理较为粗放,企业资源利用率极低。所以石油化工企业应该在废水、废气等关键排放点设置计量表,对企业废弃物的排放量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其次,不断完善企业环境监测制度,提升环境监测技术。石油化工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废弃物的污染因子制定有针对性的分析手段,不同污染因子采取不同的监测频次,并在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实现废弃物在线监测;第三,构建企业内部清洁生产考核机制,实现企业内部的排污收费标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非常多,而且不同生产环节产生的废弃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单靠某一个环节实现清洁生产基本不可能,所以这类企业要在内部制定较为详细的环保分级控制标准,凡是超标排放的均要进行严格处罚。一方面是提高各个部门对环保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利于企业对废弃物控制效果不佳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进。

参考文献:

[1]钟伟.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探索前行[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8):114.

[2]卜淑君.石油化工企业清洁生产措施分析[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06):1-2.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四

摘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一直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活跃领域。为了明确出口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法考察了出口贸易与山东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本文对山东省出口贸易现状进行概括,然后建立模型并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是出口贸易的格兰杰原因,而出口贸易不是山东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本文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沿海经济省份,山东省高度重视对外开放,确立经济国际化战略,把对外贸易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亮点来抓,在开放中不断发展对外贸易。历经32年的发展,山东省外贸出口总额已接近千亿美元台阶,达到931.7亿美元,比1984年增长约46倍。因此,对山东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五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eviews软件,对以来我国gdp与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实证角度得出不良贷款主要由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gdp变化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贷款;国内生产总值;朱格拉周期;五级分类;eviews软件。

20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呈波动上升趋势,经济波动贯穿于经济发展,有规律的经济波动可以称之为经济周期。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实际上都是一个波浪式、周期性演进过程。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把经济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但也有人认为描述经济周期各阶段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它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谷底,扩张,高峰,收缩。从我国gdp增长趋势看,中国经济增长存在比较明显的波动趋势,其周期长度大概为9年,属于“朱格拉周期”:1981年———1990年、1991年———、———分别形成三个周期,并先后在1987、1994、形成三次波峰,在1990、、20附近形成三次波谷。

2经济发展与不良信贷形成:基于实证的分析。

2.1以来各季经济统计数据(此处略,详见国家统计局网站)可看出,3季度至4季度,gdp增长额大多在1万亿元以上,年1、2季度,增长额下降到原来的40%;此后,gdp增长额缓步上升,至4季度达2.28万亿元高点后,1季度又迅速回落到上季的50%。

2.220以来各季不良贷款数据。由于年以后采用五级分类法统计不良贷款,因此,我们采用2003年以后各季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对gdp绝对额及其变化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统计受不良资产剥离的影响很大,我们通过还原不良贷款真实值计算调整后的不良贷款余额。其中,2003年第四季度起加1969亿元中行、建行损失类贷款,20第二季度起加3428亿元建行、中行、交行剥离给资产公司的可疑类贷款,第二季度起加7050亿元工行剥离的不良贷款,20第二季度起加140亿元光大银行剥离不良贷款,年第四季度起加8156.95亿元农行剥离不良贷款。从调整后的不良贷款数据(略)可以看出,204季度、2008年4季度、204季度是不良贷款的三个拐点,其走势与gdp绝对额、变化额相关。因此,将不良贷款余额作为被解释变量,gdp当季绝对额、同比变化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方程如下:blbh=c(1)*gdpbh+c(2)*gdpdj+c(3),其中:blbh为不良贷款余额,gdpbh为gdp同比变化额,gdpdj为gdp当季绝对额。其中:r方为0.56,需要进一步优化。根据检验参数情况,发现其有较强的自相关性,故更改方程为:blbh=c(1)*gdpbh+c(2)*gdpdj+c(3)*blbh(-1)+c(4),通过eviews回归,得出如下结果:通过参数显著性检验,r方为0.907接近于1,t-prob均小于0.05,拟合较好。

3有关建议。

上述结果表明,不良贷款余额主要受上季不良贷款额影响,即由银行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决定;同时,不良贷款额与gdp同比变化额负相关,与gdp当季绝对额正相关。通过对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分析,银行应不断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密切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对不良贷款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不良贷款保持平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

[4]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年-20各季度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六

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始终是国家开放大学(以下简称“国开”)的办学方向。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由教育部组织,国开(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农民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农民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则要从大职教观的视野出发,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机制,建立职业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联盟与合作机制。[2]此外,国开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新变化,提出了新要求。[3]因此,面对这些新变化和新要求,本研究运用实地调研、教师和学生访谈、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收集、整理了相关数据,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例,分析项目实施十年来的基本情况,梳理并研究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经济新常态下以及开放大学建设和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升级进程中,进一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二、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状分析。

(一)专业开设情况分析。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职业岗位群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设置专业,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截止至秋季,陆续开设了“三农”需要的五大科类共1业(表1)。

表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开设专业。

(二)招生情况分析。

1、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分部和学习中心的基本情况。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秋季正式启动以来,截止到20秋季,国开42所分部和所属的13心及国开实验学院实施了该项目。

2、各学期招生情况分析。

各分部招生情况差异较大。从年秋季至2014年秋季,累计招生数超过万人的分部依次是:湖南、河北、江苏、浙江、山东、云南、江西、贵州、河南、安徽、内蒙古、湖北、甘肃、陕西(图2)。

(三)学生特征分析。

调查显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生主要是村镇干部或后备干部、科技致富能手、乡镇企业职工、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等。截止至2014年秋季,该计划累计招收学生各年龄段分布为:20岁以下12113人,占累计招生数的2.;21—30岁1计招生数的31.;31—40岁13占累计招生数的341岁以上144112人,占累计招生数的30.04%。

通过调查分析,归纳出该计划招收的学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学生大都在农村、基层,承担着农业生产、乡村管理等繁重工作,业余时间学习,工学矛盾突出。第二,大部分学生年龄偏大,31岁以上的学生占累计招生数的,他们实践经验丰富,理解能力较强,记忆能力较差。第三,学生个体差异大,群体构成复杂。年龄、实践经验和学习能力差距较大,部分学生有非常丰富的农业生产或农村工作经验,部分学生才从学校毕业返乡。第四,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条件差,虽然都是具有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但由于大都是在农村接受的基础教育,加上年龄大,学习基础普遍较差。

(四)办学方式和教学方式。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方式是依托国开系统,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形式,集全国农业院校和相关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及实用技术课件,利用全国建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站(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站(点),将高等教育输送到县和中心乡镇的学习中心,在农村开展具有高职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以“不离岗、不离乡”的方式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实用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教学方式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学生的情况,主要采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集中面授、个别辅导、学习小组活动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国开总部负责专业和课程的总体设计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分部制定教学实施细则并组织指导本省学习中心落实教学计划,学习中心是面对学生的教学实体,具体组织学生的教学活动,进行课程辅导、学习测评,完成实践教学工作等。

三、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计划实施十年来,各级办学机构不断探索适合当地的办学方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当地党委、政府合作是办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开总部到分部以及学习中心都要努力争取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用实际工作成效去争取支持。[4]从图1可以看出,近年来招生数有下降的趋势,原因之一是由于有些地方与党委政府合作到期,未能争取到党委政府再次支持。因此,加强与党委、政府合作,争取适宜发展的政策环境,对项目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总结分析各分部的工作以及对部分地方的调研发现,1部从中央高度关注的“三农”工作出发,捕捉当地各级党委和政府需求热点,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努力争取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促进其持续发展。如2014年湖南省委組织部、教育厅、财政厅和人社厅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通知》,指出农林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依托湖南分部进行培养。1部没有争取到省里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但是这些省或自治区的部分地市、县争取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政策和经费支持。如四川绵阳电大三台分校争取到了三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三台县委组织部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村干部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采取三条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学费:即县财政出,县委组织部党费收入出20%,村干部个人出10%。并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实施,三台电大具体组织承办。还有12所分部没有争取到任何省、市、县的政策和经费支持。

由于各级办学机构办学模式不同,项目在各地的发展也不均衡。从图2看出,参加项目的各分部招生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分部招生人数较多,形成了一定规模,如湖南、浙江、河北等;而有些分部招生人数较少,如青海、西安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一些分部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与当地现代农业建设紧密融合,努力探索适应当地的农村职业教育模式,逐步使得该项目在当地的实施常态化、持续化。而一些分部过分依赖当地党委、政府的政策或经费支持,没有抓住合作的契机进一步完善项目的内涵建设。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以及招生规模与教学质量之间仍然没能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招生没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还有一些分部开展农村远程教育的内部运行机制没有理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积极性始终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新常态下利用现代远程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学适应性较差。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进程中,农业发展也将进入新常态。现代农业未来将成为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心,现代农业园区、现代农业企业家、职业农民、农业科创投资等也将在现代农业产业链上不断涌现。[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归根到底要靠现代职业农民作为新型主体去实践。

201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国家对于农民培养的要求在变化,虽然“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实施进程中不断地在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测评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适应性调整,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教学工作仍然跟不上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的不断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

目前,除了上海、深圳和长春分部,其他分部都实施了计划(图2),也根据当地实际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和课程。虽然目前已经开设出五大类1业(表1)和123门课程,而且还在陆续开设新的专业和课程。但是,这些专业或课程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各地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生产地域性很强。而该计划的专业和课程都是由国开总部统一开设的,具有普适性,缺乏针对性。一是总部开设的农业类课程针对各地区农业特色产业的讲授较少;二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规则(教学计划)在制定之初也没有给各级办学机构开设地方农业特色课的权限。因此,目前学生缺乏对当地特色农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影响了当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

2、教学过程落实不够,监控力度不够。

调研发现教学过程落实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上文所述,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而且是在职学习,工学矛盾突出,再加上年龄偏大。因此,自主学习的时间得不到保证,学习发生率较低。

(2)学习中心组织的面授辅导答疑课出勤率较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距离学习中心较远,参加面授辅导不方便;也有可能与面授教师讲授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吸引人或者面授辅导时间安排不合理等有关。

(3)形成性考核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心对于形成性考核管理和监控不到位。由于农村学生大多采用纸质形考作业,网络提交作业的较少,再加上距离学习中心较远,交作业不方便。因此,部分形成性考核作业不能按照学习进度按时完成,等到期末才突击完成;也有部分学生抄袭作业,出现雷同现象。有的教师批改形考作业应付差事,也没有将批改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

(4)一些实践教学只停留在文件或书本上,没有真正落地。农业科学实践性强,国开要求所有学习中心都要建设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教学实践基地。但是,一些教学实践基地签了协议,挂了牌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多或者开展的效果不佳。

3、教学资源类型有待丰富,实用性有待提高。

目前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以课程学习包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课程学习包包括文字教材、形成性考核册、课程学习指南和压缩dvd光盘(录像教材)。此外,还有网上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

调研中学生反映部分课程教学资源数量和类型需要增加,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教学资源偏少。由于大多数课程主编主讲聘请的是普通高校教师,他们基本上是按照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来编写文字教材和讲授录像教材,理论性、系统性较强,但是不够接地气。学生常有流失或者逃课现象发生,课程所学知识实用性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实践教学资源偏少,如缺乏课程实训视频资源、网上仿真实验室或虚拟实验等。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农村学生的特征,主要的教学资源为课程学习包,辅以网上学习资源。但是,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一些农村地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无线网络的使用也很普遍。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达到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4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网民对上网终端的选择范围也在拓宽,不再局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上网的比例也都在增加。[见,为农村学生提供移动学习资源也应着手考虑,方便他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能够多终端有效地开展学习。

习测评不能适应农村学生的特点和多样化需求。

项目实施以来,一直有学生反映学习测评适应性较差。如上文所述,农村成人学生理解力强、记忆力差、经验丰富。而目前大多数课程期末考试还是以考察记忆能力为主的闭卷纸质考试,缺乏开放性、应用性、过程性的考核方式,学习测评形式比较单一。此外,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强,国开的期末考试时间是统一的,特别是在每年的考试,正是农忙时节,为了不影响农业生产,很多学生只能放弃考试,待下学期补考。因此,针对农民学生的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也是目前学习测评存在的问题之一。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研究不够。

由于从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教师对于教学研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多数农科教师接受的是自然科学教育,对于教育学或远程教育学的研究思路或方法不太熟悉,因此各级办学机构涉及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课题较少,教师发表的相关专著、论文也不多而且学术水平相对较低。

四、实现农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探索面向农村开展远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社会发展和农业技术革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只有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适应这些变化,才能培养出更多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通过对新常态下我国“三农”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再结合十年来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办学、教学经验,明确今后要坚持以现代农业专门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为我国农村的变革与发展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不离岗、不离乡”的培养方式,突出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特色,重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培养“扎根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国开各级办学机构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当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办学较好的地方应继续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为当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升服务。办学较差的地方应充分认识到“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寻求与党委、政府的合作。如果合作难度较大,可以积极探索其他适合当地的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国开各级办学机构应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当地的农科教资源,通过与涉农行业、企业等单位合作或者开辟新的办学途径,切实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强化专业建设与更新。

截止到2014年秋季,计划只开设了专科专业,缺少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本科专业。新常态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重心要高移,高等职业教育要向本科甚至更高层次转移。过调查,发现3学生明确表示在完成专科学习后希望能继续本科的学习,20%学生还在犹豫是否要继续本科的学习。因此,以共建共享的理念,逐步开设本科专业势在必行。

此外,随着新常态下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调整,应加快专业调整与更新,逐步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应调整或停招不适合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专科专业,开设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要的、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高职特色的专科专业。

2、深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应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逐步增加适应我国“三农”新常态和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同时鼓励分部和有条件的学习中心开设更多具有当地特色的涉农本土化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将地方特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供当地学生选修。

同时,应该充分发挥学分银行的作用,积极探索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及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沟通与衔接,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和学分替代。

在专业与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先聘请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名师名教以及行业、企业的专家参与课程资源建设,逐步将目前以学科体系为主的教学内容改造成为任务驱动式、项目式、问题引入式或者案例式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农村相关产业的生产实际对接,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探索建立适合农村成人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林德曼成人教育思想认为经验是成人学习者的生活教科书,成人教育应该把学习者的经验作为一种主要的学习资源来加以利用。此外,情境教學法是成人教育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针对农村成人学生特点,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合理安排远程教学、集中辅导答疑和送教下乡等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教学,提倡讨论式、参与式或者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工作情况或者农业生产经营实际组织课程辅导或实践。

此外,进一步重视农林科师资培训,并强化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以课程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吸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农林科中青年教学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明确职责,形成机制,开展网上导学、助学、促学和督学。

4、用国开拥有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霍姆伯格有指导的教学会谈理论认为学生在用学习资料进行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模拟会谈。他强调学习资料的内容呈现方式要易于学生接受与吸收,并能鼓励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环境,建设可选择、易利用的优质学习资源。

进一步加强网络课程、全媒体数字教材、微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建设。建设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数字化移动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路径,方便随时随地学习。制作实训类视频教学资源,还可以通过整合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大量的农业实用技术类视频资源,为学生提供融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源一体的实践类学习资源。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网上农科虚拟实验室建设。

同时,应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农村远程教学中的应用。注重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的紧密结合,将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可选择性设计,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互相配合,方便农村学生使用。

面向农村成人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机制。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农村学生的特点,结合远程教育實施评价的具体条件,在教学改革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学习成果评价机制。克龙巴赫的评价观认为用于改进工作的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远比总结性评价重要得多;斯塔弗尔比姆的评价观则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13]因此,应逐步探索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社会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与机制。

今后要加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设计,通过增加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促进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实践操作技能。终结性考试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改革考核内容和形式,适当缩短考试时间。探索预约考试,逐步实现随学随考。逐步开展必修课纸质考试和预约网络考试并行,选修课终结性考试由各分部根据当地农时农季安排,尝试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由办学条件较好的学习中心组织开展操作性考试。

(三)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各级办学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科研环境与氛围,提供政策和经费保障,鼓励农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应借鉴职业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经验,紧密结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来开展,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总结、推广和应用教学研究成果。总之,农村远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要像学科研究一样,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应用性、前沿性以及示范性。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七

二者的最主要的区别为实施层次不同,清洁生产相对循环经济实施层次较低,更加实际,更加直观,可操控性更强。比如,企业的某个产品可以实现清洁生产,某条生产线可以,某个车间也可以,甚至某个生产工序都可以实现较为环保的生产模式。而循环经济的层次则相对宏观,是一种战略。某一个单独的部门,单独的企业等等都不可能独自承担、组织循环经济的工作,推行循环经济的覆盖面很广,涉及的范围较大,影响因素较多,实现循环经济的周期较长。

3.2实施范围不同。

循环经济所实施的范围是宏观经济现象,比清洁生产范围更为广泛。清洁生产是小范围的,是微观的,工作对象是小范围的生产活动等过程,其依赖于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计等工具,仅仅只能运用于单个的企业生产或环境保护,应用于一个生产线,而后将其延伸至一个企业、行业的各个环节过程中,有效实施清洁生产,对环境污染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4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

4.1清洁生产的重要作用。

清洁生产是以集约型、环保型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模式,有利于提高对污染预防,它针对的是如何全方面的减少污染,它有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针对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回收利用,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推行清洁生产,降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范围,降低部分企业环境治理的费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竞争能力;实施清洁生产,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企业在生产商品时,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而实施的一种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能够在产品的源头上,对污染物进行控制,进而减少资源的浪费,缓解我国资源紧张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有助于部分企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企业将自身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进而促进企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

环境保护,是对环境的一种管理,缓解资源带来的紧张问题。我国将环境保护放在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通过高新科技的倡导,进而推动环境保护的实现,为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而言,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通过这些法律制度的推行,促进环境保护的实施力度。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大宣传的力度,将清洁生产模式,和循环经济理念等真正深入到企业中去,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在发展新型生产模式,和经济模式的过程中,必须要以法律作为依托,只有借用法律的强制性作用,才能够促进新型生产模式,经济发展理念更好地在企业中实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5结束语。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占有率低,且环境承载能力也因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有限。继续采用粗放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均很难实现。我们应该全面促进清洁生产,推进整个社会的绿色消费,建立回收与再生为重要资源补充的循环系统,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夏秋颖.清洁生产推动城镇企业向循环经济型转化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33(2):88~90.

[3]白保柱,等.清洁生产分析与评价实践.环境科学与技术,.

[4]李兆前.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4).

优质经济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论文(汇总18篇)篇十八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在对外贸易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进出口贸易历史悠久,是中国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在施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名牌战略等政策后,山东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从绝对量来看,出口总额逐年攀升,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的增速。改革开放初年,与山东省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50多个。截止到,这些国家和地区已超过220个,除四大传统市场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贸易额所占比重趋于提高,占比已高达43.1%。其中,东盟、南美、印度等新兴市场所占比重分别高达9%、7%和3%。图1是山东省1995~20出口总值与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趋势图。

图11995~年山东省出口总值趋势图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1.2山东省经济增长现状1.2.1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97亿元,达到1985年的49.81倍、1990~2009年年均增长率高达14.49%,扣除物价、通货膨胀等因素仍高达12%。可见,山东省的经济总量以及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1.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较高。

总的来说,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均居全国前列。2009年山东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794元,比同期全国水平25511元高出10463元。2009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04元,比上年增长16305.41元增长9.2%,人均月收入1484.3元。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的各项构成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呈现出新的收入特点。其中,人均经营净收入1379.0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在居民家庭总收入中增幅最高,增长最快,其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去年的7.3%上升为今年的7.7%。人均转移性收入3559.3元,比去年增长16%,增幅仍保留在第二位。人均工资性收入13985.83元,增幅为8%,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78.5%,比上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收入412.76元,比20增长19%。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稳步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精选单位调动申请书简洁版(通用14篇)

    单位是一个工作场所,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单位总结是对工作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重要工作,以下是一些关于单位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最热酒店出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22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情况的客观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己的工作状态。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2023年选择与坚守选择与坚守(案例19篇)

    优秀作文是在学生作文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内容独特、结构完整、语言得体的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它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给读

    实用学校社会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7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工作中的得失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最优记事保护蛋宝宝(通用20篇)

    优秀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瑰宝,是我们汲取营养和灵感的重要来源。掌握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可以通过阅读经典的作品和范文来提高。上个星期五,老师叫我们每人都带一个鸡蛋到

    2023年爆破员安全生产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对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和总结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热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总结(案例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小编整理了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相关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新课程改革是一场

    2023年高一地理备课组的工作总结(通用20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看看他人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和结构。以下是一些范文供你

    热门今天我是升旗手读后感(案例24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读内容,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下面是一些优秀读者们撰写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借鉴。最近我正在读黄蓓佳的《今天我是

    优质工程地质实习学习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实习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习经历中的重要经验。接下来是一些实习心得体会的实例和心得总结,供大家阅读和思考。实习地点:天津蓟县府君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