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16 作者:XY字客

范文范本是各类文章的写作样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大家的写作能力,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经典案例分享。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一

摘要:现阶段的教学改革,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创新比较注重,而在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方面的优化也比较重要。

通过生物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能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生物实验室管理方法进行探究,希望该研究能对实际的管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现状。

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在这一方面加强管理对生物教学发展比较有利。在素质教学的实施背景下,对学生加强素质教学就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生物教学是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在实验室的管理方面比较重要。

对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加强研究,对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比较重要。

1初中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生物实验的正常操作,对学生学习效率水平的提高比较有利。

从实际的实验室管理现状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

由于生物实验室当中有一些感染性的物质,所以在安全工作方面就要充分重视[1]。

生物实验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实验人员不注重安全意识的加强,这就使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

再者,初中的生物实验管理工作实施中,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应的管理监督也没有加强。

当前一些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施中,虽然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也规范了具体的操作程序,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没有有效落实。

在制度规定当中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但在落实上缺少明确性指示,缺少安全以及管理的措施实施。

另外,在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的实验室设施以及设备没有进行有效完善。

这些方面对实际的生物实验教学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着诸多影响。

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经费上没有充分的投入,这就使实验设施的配备得不到完善,阻碍了生物实验教学[2]。

对这些层面的问题要能充分重视,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对生物实验室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保障作用。

2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方法探究。

要想保障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笔者结合实际对初中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方法进行了深究,在这些措施的科学实施下,就能保障实验室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提高。

第一,加强对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的专业培训工作。

实验室人员在专业知识上的提高,对其具体实施管理工作比较有利,能够通过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降低。

在具体的措施实施上,注重理论政策的科学实施,在思想认识层面能进一步强化,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3]。

对实验人员的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行有效加强,只有从这些方面得到加强,才能真正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第二,注重对初中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完善提高。

要想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质量水平加以提高,就要能充分注重制度的完善制定和落实,在制度的`规制下,才能使管理的整体水平提高。

制定这些规章制度时,要和实际相结合,维护实验室的日常秩序,使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得到保障。

在制度的制定上,在生物实验人员的岗位制度以及开放管理制度的制定层面,都要和实际相结合,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要强,对实验室的操作安全性要有效保障。

只有这些管理制度得到了完善和规范,才能保障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三,在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实施中,在开放管理层面要能充分重视。

生物实验室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场所[4]。

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上要科学规定,加强专业指导老师的管理,对学生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器材的管理要加强。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过程。

教师可利用活动时间提前培养好实验小组长,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挂图和实物这两种直观教具,带领学生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逐一对各结构进行辨认和识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实验过程及方法步骤做到心中有数,为下节实验课作好准备。

让学生在平常的时间中,能够充分利用好实验室。

第四,生物实验室的具体管理工作实施中,要能够注重原则的遵循。

例如在对生物实验室中仪器摆放的管理中,对仪器的摆放就要符合自身的特征。

在相应仪器的存放过程中,就要将全部开关置到零位上,要能符合美观的原则。

对生物实验仪器的存放要保持整齐和美观大方等,存放和取用要和方便。

遵循这些相应的原则,才能使实验的器材得到良好的管理。

再比如在对生物实验室中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就要能够做到分类存放,易燃易爆以及有毒的危险品要单独存放,在药包上贴上标签等。

第五,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要注重核心工作的管理。

在专人管理层面要能有效加强,管理人员要在相应的资料管理工作上进行完善和强化。

在实验室的表册管理工作上要有效强化,并及时进行汇总。

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实施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定位的要准确性[5]。

为了将生物实验室的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就在每堂课的开展前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详细了解,然后在实验小组的搭配方面充分重视。

在分组后每组的学生要选出一个组长,对小组人员的实验进行规范化,起到管理员的作用。

这样就能优化管理工作。

第六,初中生物实验室的管理中,要对学校的网络加以充分利用,构建网络生物实验室。

这一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网络管理系统的有效形成,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要能简单化以及实用化地呈现。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上课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再由带教老师强调实验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然后学生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边看边做。

实验结束后,老师点评、小结。

网络装备的实验预约、登记,课上学生的分组登记和演示记录,及时有效要便于各项检查,验收。

在这一方面得到了加强,就能有助于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

3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生物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就要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及时解决。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老师在学生的生物实验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该文从多方面对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希望能解决实际的实验室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3]于航.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探讨[j].时代教育,2015(3):90.

[4]方世林.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14):12.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二

生物统计学是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试验统计分析和设计两部分内容,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该课程原理复杂、内容抽象、计算公式繁多且难记,加之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学时的相对减少,开课时间又大多安排在大四,对大一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有所淡化,被许多学生认为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加之大部分学生又忙于准备考研,对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浓,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和挑战。因此,对生物统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1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原理复杂,让学生完全掌握每个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公式的推导较困难,且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士是没有必要的。生物统计学的公式比较多,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比较多,让学生把所有的公式记下来,既费时间、学生不易接受,也没有必要。在遇到生物、农林、生态、生化等实际问题时,一方面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既科学合理,节约时间和成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是面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何选择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大学科研中,有很多学生或在读研究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表现不足。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授课内容要深入浅出,多拿实际事例让学生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把不同的统计方法加以比较;或者把一个实验结果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不同统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和兴趣,把学生从繁琐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中解脱出来。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试方式的转变。考试方式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挥棒。如果采取传统闭卷笔试的方式,学生往往在考前几天死记硬背公式以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又很快忘记。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工具性课[1],教师尝试了“带纸开卷”考试法。即在考试内容上侧重以应用为主的考题,减少问答等概念性的内容,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方向,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备考复习上,采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方式,规定学生在2张a4纸上可单面手写自认为重要的公式供考试时参考,但不允许写有关基本概念、问答之类的内容。筛选和抄写公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正是该课教学所要求的,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

2由纯理论型授课向软件应用实验型授课转变。

统计学是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在过去的授课过程中,因为计算多是笔算或由计数器计算,这就要求必须掌握计算过程,掌握计算的每一步骤,否则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计算软件的发展,使计算软件在工作和科研中的应用已经广泛普及。相反,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和计算软件,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不能满足工作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软件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和详细性、分析制图的精美和完善性等方面,都是手工计算无法达到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理论型授课方式,通过上机实习环节使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学生从大量复杂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较多,目前主要有sas、spss、excel等,都提供了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据分析工具[3]。但相比之下,从功能和可操性而言,spss是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操作简单,分析结果详细,还有很好的制图功能,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4-5]。因此,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该软件的应用。同时,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新的统计分析软件,扩大学生的视野。

3由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型授课向以教材为主、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新内容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有一定学时限制的学科,在知识的组合方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经典性的特点,所介绍的方法也是相对古老、常用、相对简单的,如假设检验、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简单的正交实验设计等。而实际上生物统计的内容较多,如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实验设计中还有均匀设计、配合均匀设计等[6-7]。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计算方法不断出现,这些新方法是实践中非常需要的,而且新分析方法具有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统计方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完全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插入一些新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介绍使用新方法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广泛性,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也有必要进行完善。如多重比较,虽然课本中介绍了多重比较的方法,对比较结果的显著性表示方法也做了介绍。但是在实际发表论文时,由于期刊文字的限制,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所用版面太大,要求简明标出,这就提出了如何简化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组数据进行比较时,步骤较繁琐。如比较10组数据,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需要45组数据来表示,显然占用版面较大,这时则需要启发学生用简明的办法进行解决。因此,要结合实际,完善课本内容,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参考文献。

[1]孙晓菲,李鑫玲.《生物统计》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18):96.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三

1.产品安全控制。产品安全控制是提升生物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生物制药产业的产品安全尤为重要,特别要控制好生产原料和成品的质量,也就是所说的“两头控制”原则。第一,生产原料质量控制。生物制药产业的生产原料主要有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但原料血浆扔是生物制药企业的核心生产原料。为了保证原料血浆的质量,实行单采血浆站制度,2008年7月开始执行“原料血浆检疫期制度”,采用elisa检测试剂对检疫期的血浆进行检测。企业与单采血浆站签订有《原料血浆质量保证责任书》,规定原料采购过程中的相关责任。生物制药产业应该对每批接收的原料血浆进行核对单采血浆站、运输温度、浆站监测报告等方面的验收检查,经过初检后,再按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对蛋白质含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hbsag、xxx、hiv-1/2抗体和hcv抗体进行复检。质量保证部门每年要进行两次现场质量审计,以确保原料血浆的质量。第二,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产品安全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保证生产设备符合生产要求的情况下,形成分工明确又相互隔离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的各个科室之间要具备独立性,能独立行使质量管理权利,确保药品安全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生物制药企业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诸多因素,企业应通过质量保证部、财务部和行政人事部等部门来实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引入变更控制、偏差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质量风险管理、产品质量回顾、投诉与召回等程序来实现药品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最后,由质量授权人负责成品放行,产品要符合gmp要求后才能放行,各部门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确保成品质量。

2.人才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和知识,而人力资源是技术和知识的载体,人是企业的根本,是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的主体。所以生物制药企业的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有选择的引进和培养人才,结合生物制药企业特点其需要重点储备和引进的人才是:第一、能承担重任的新药开发带头人或科学带头人;第二、通晓国外法律、懂得运用知识产权保护本企业,重要的是对生物制药技术以及国际生物医药发展情况都熟悉的人才;第三、兼有生物技术知识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四、精于生物医药产品的gmp管理和拓展生物医药产品市场的管理人才。其次,实施人才战略计划,建立一套系统的激励机制,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创建有自主创新精神的团队,实现员工的个人价值,培养有效的人才,挖掘有科研潜力的技术人才和整体规划人才培养蓝图,使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一体化,激发员工为企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斗志。此外,生物制药企业要和具有科学研究院所的高效合作,实行人才定期科研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准,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培养新生力量,为企业人力资源的整合提供具有选择性的人才。

3.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是对产业核心竞争力起持续保护作用的一把利剑。知识产权管理对生物制药产业来说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专利依赖较强的企业,要有利用专利盈利的意识和策略。对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利数据库统计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得表1,对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专利总数占国内外生物医药专利总数的比例仅为,占美国生物医药专利数的,这说明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有限;通过纵向比较国内外、中国、美国生物医药行业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生化药品三类的专利数,发现生物制品专利数都是最低的,我国生物制品专利数占美国生物制品专利数的比例为,与其他两项相比较低,这不但说明生物制品专利发明比医用材料及医疗器械、生化药品困难,也反应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诊断试剂和疫苗的专利发明较少。第一,生物制药产业要具备发明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通过对行业内研究开发、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解,找到创新点,加大生物制品创新的人力财力投入,对于企业已开发的新药,在获取本国专利的同时,要具备全球意识,及时申请国际专利,不仅保证在国内的竞争力,也要保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建立发明人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主创新。结合员工的条件和背景对其进行分类培养和提升,建立股份激励机制,对为技术创新或产品创新有重大贡献的员工,授予其一定比例的股份,实现员工无形资产入股,在增加自有资产数量的同时,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加了产业的人力资本。

4.战略联盟构建。产业战略联盟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渠道。目前,生物制药产业中中小型企业偏多,资金数量、企业规模两极化现象严重,技术创新能力有限,大中小企业各具优势。为了提升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势在必行。第一,将新产品的研发分为研究阶段和技术转化阶段,研究阶段包括基础研究、靶标发现、药物设计;技术市场化阶段包括预临床研究、一期临床、二期临床、三期临床。第二,将生物制药产业中的众多企业分成研究型企业和技术转化型企业两类。第三,同一产业中不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层次性。在此基础上,构建战略联盟就是把两类企业进行联合,接力创新,实现共同盈利的目的。研究型企业发挥产品研究阶段的创新优势,技术转化型企业对有实力的研究型企业进行并购或重组,使其研究阶段的成果能够继续开发,技术转化型企业是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的主要载体。研究型企业激发技术转化型企业的研发创新灵感,技术转化型企业利用自身资金和技术的优势完成技术市场化阶段的研发生产,带动研究型企业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形成规模经济,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实现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生物制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内生驱动机制模型见图1。

二、生物制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生驱动因素分析。

1.国家宏观政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都起着引导性作用,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推力。进入21世纪,“十一五”规化制定的《生物制药企业发展规划》,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政府转变经济结构和提升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行业;2010年xxx《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医药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2012年我国出台的《生物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在2013年~2015年,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把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政府政策调整意在引导社会资源和资金的重新配置,使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流入生物制药行业,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生物制药产业的生产经营和产品质量受到法律法规如《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国药典》以及gmp认证的严格限制。此外,其产品价格大多的是由政府规定,大型跨国企业拥有的产品定价权也是有限的,所以,管理者要具备及时洞悉政策变化对企业战略影响能力和组织、领导团队进行与时俱进创新的能力。

2.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十几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病毒性疾病的频发,使人们更加注重对疾病的预防和日常的保健,对生物制药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200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收入为753亿元,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城镇居民总收入为23979元,可支配收入为21810元,而2011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销售收入为1515亿元;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亿,达到519322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城镇居民总收入为26959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2012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总销售收入为亿元,比2011年增长了;2013年我国国民收入大概为552050,比2012年增长了,城镇居民总收入为29547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201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总销售收入大约为亿元。通过对2011年~2013年我国国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物医药产业总销售收入数据的比较,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生物制药产业的销售收入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市场需求对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拉动作用。

3.融资渠道。生物制药产业的风险通常指的是资金融通的风险以及资金结构风险。虽然2007年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一些为医药提供融资的基金组织也已经建立,但融资仍然是最大风险:一是风险投资投资缺乏,新药品研发项目很难得到风投的信赖。二是资本市场融资困难,中小型生物企业不能直接从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三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中小型企业偏多,很难通过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来获得银行的贷款。生物医药产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政府应对金融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税收、政府购买、优惠政策等措施,引导资金和资源流入生物制药产业;放低对生物制药企业的贷款要求,在充分调查其资信状况后,实行适当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初创和发展期融资提供条件;生物制药企业应充分发挥战略联盟优势,与大企业或跨国企业联合,吸引风投,引进外资,建立生物制药产业基金,上市企业可以增发新股募集资金,战略联盟企业间进行资金借贷,谋求共同发展。

4.行业环境。生物制药企业面临的竞争者主要包括:潜在进入者、行业内竞争者、替代品。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不仅具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企业分散,距离远,较高的进入壁垒和进入成本,进入失败损失不可承担等特点,政府监管、法律法规严格的审核也为新企业的进入设置了高门槛。但是,由于市场上生物产品同质性高,市场覆盖率重复性大,新企业的进入无疑对其他企业造成威胁。鉴于此,生物制药产业保持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前提是重中之重。微观企业应结合所处环境和自身优势来调整发展战略,分析销售区域内潜在进入者、行业竞争者和替代品的数量和质量,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找准自身的位置,集中力量研发新技术和生产优势产品,同时,构建战略联盟,通过与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合作,形成规模经济,实现区域内研产销一体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生物制药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外生驱动机制模型见图2。

三、内生驱动机制与外生驱动机制的交互作用。

内生驱动因素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主力,外生驱动因素对核心竞争力提升起引导作用,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内生驱动因素主动适应外生驱动因素变化、内外因素交互作用过程。一方面,国家宏观政策的利好变动以及对不同产品价格的合理调整会对产业发展战略产生正面作用,会改变生产结构,进而引发研发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管理等内生驱动因素的调整;消费者收入水平、购买模式、消费偏好及人口结构、年龄层次的变化,会通过市场信号传递给产业,产业中的企业根据不同产品市场份额的变动来调整生产,生产结构的变化又会使企业战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动;生物制药产业对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对原有设备的改良,会优化产业价值链,形成竞争优势,这会对同类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威胁,同时,也带来了发展机会,企业要把握机会,对企业发展战略做出调整。由此可见,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系统的变动。另一方面,微观产业经济行为又会对宏观环境产生力的作用。战略联盟和研发技术创新的动力是市场需求,新产品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和消费者剩余,会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会增加大企业的资信水平,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机会,为国家创造了经济和社会价值;产品安全控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会使企业面临破产,会引发社会动荡,会使政府政策改变,会影响消费者需求;对知识产权的管理,会对国内外生物制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产生影响,会使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会使老产品面临退出市场的威胁,会使行业结构发生变化。内外驱动因素交互作用模型见图3。

四、结论。

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交互作用。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不仅需要科研技术创新支撑,战略联盟来指引方向,产品安全控制的基础保障,知识产权管理的持续保护,人力资源的主体能动性,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市场需求、融资渠道、行业环境对生物制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给予推动、拉动、促进、约束的作用,内生和外生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动态整体。内生驱动机制,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动力;外生驱动机制,对核心竞争力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是上下联动、内外合作、市场与行政手段共同作用的结果。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四

【内容摘要】: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本文分析了创业教育对生物类专业的重要意义,在实践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

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科研实践、管理方法等全面、深刻的变革。要求努力突破统一模式按部就班流水线式的人才培养局限,从满足学生的主体个性和国家战略、科技前沿需要等方面,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国家培养和储备学科领域的高层次拔尖人才。生物类专业是面向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于食品加工、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生物化工行业,包括生物类实验工作、与生物产业相关的一线生产操作及技术管理,食品及生物产品的检验检测、应用技术开发等。

一、创业教育对生物类专业的高职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要求。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适应教育国际化,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以适应就业形势变化,高职院校生物类专业需要推行创业教育。由于传统专业设置模式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创业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大学毕业“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二)创业教育是就业概念向创业概念的拓展。

创业教育所提倡的“创业”应该是“大创业”概念。市场经济背景下,狭义的创业往往被理解成“确定项目、筹资投资、赢利发展”创建企业的过程。广义的创业应指人类运用知识和能力,通过创新思维,开创事业的过程。因此,创业既指创办企业,更指开创人类事业。创办企业、职场就业都包含在开创人类事业的大创业概念中。创业是对就业概念的拓展,创业并不是简单的创办新的企业,自己做老板!在当今中国还没有形成职业经理人阶层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生物类专业创业教育,应从传统技术型人才,转变到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来,并加深认识。

二、推动生物类专业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虽然我们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校园创业教育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全社会包括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都还比较肤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大学生创业的行动。创业教育目前已经做足了“举办活动和竞赛、开设课程或讲座”的表层功夫,但还停留在“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孵化器培育”的中层层面,作为学校更要做好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的深层次文章。首先把创业教育导人人学教育,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社会人才需求与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新生合理定位自己,定位未来发展,用创业思想引领大学生活。其次通过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的广泛动员、初选、复赛、决赛等环节中,通过开设创业论坛对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商机评估、市场调查、财务分析等案例教学,通过大赛培养创业信心,营造创业我能行的文化氛围。三是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创业校友调查走访实践活动,感受创业校友的成长历程。并将优秀创业事迹整理编印成册,作为创业教育教材。开辟网络专栏和建立实体展区,对优秀创业校友的创业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各种平台营造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创业教育的舆论氛围和价值观念。在社会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结合校风学风教风进行创业教育,在师生关系和人际关系互动中形成创业教育的校园心理氛围。

(二)树立新形势下“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念。

通过宣传、讲座、讨论、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形成有利于创业的`大环境。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创业建立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学生在创业氛围笼罩下加强创业意识的培养。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创新创业精神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得以孕育的,我国由于缺乏鼓励个人创新的文化底蕴,大学生创业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高等农业院校除通过创业课程、讲座等途径将创业理念传授给大学生外,还可开展各种与创业有关的文化活动,如举办内容涉及创业人物故事、创业教育等创业论坛,对农业院校学生开展现代农业创业机遇的分析,大力宣讲社会各行各业的创业成功案例。弘扬创业文化,营造浓厚的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认识创业对个人及社会发展的作用。升华大学生创业创新文化,树立农业院校学生创业意识与信心,激发创业创新热情。

(三)改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生物类专业实验实践性很强,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以实验技术最具有特色。要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必须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新工艺、新方法,但这必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作为支撑。可在实验室建设项目中加强投入。可购置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等系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更新学生显微镜,为学生课程的实验和从事职业训练提供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操作在技能训练中很重要,因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来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以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实践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校内实验技能训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职业训练,作为高等职业教育还包括职业资格鉴定,从而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实验教学是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实验中所进行的观察记录、组织过程、应用实施等综合能力,都与创新有关。可以说,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中,实验教学体系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任务。改革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生物类专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践训课时,加强了实习实践环节。在实验实训教学方面建立“一个核心,三个层次”的新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实验实训内容安排上由“基础型—综合型—设计型”三个层次,构成了既分层次又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新体系。使职业岗位指向明确,职业能力要求具体,实训项目符合实际,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验课中有的教师增加与实验内容相关的知识,讲解与实验的技术和方法的产生过程、使用范围、使用意义和价值以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调整实验顺序,把实验组织成连续的、系统的设计型实验,让学生参与准备实验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实验室对学生科技小组实行部分开放,并吸收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研究课题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开拓意识。

(四)强化创业教育,激发创新潜能。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浪潮中,大学被寄予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等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厚望。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也需要大学创造创新并进行成果转化。相对于创新教育,大学创业教育呈现弱势。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不过,到目前为止,创业教育还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举,如何成为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单独开设的必修课,还需要不断探索。创业与就业密不可分,创业就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即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更好地培养出具有创业型的人才,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产学研合作的契机,建立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培养一批就业与创业“多师型”的教师队伍,队伍中应包括专业教师、创业教育教师以及创业家等,实行导师制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为创业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保证和支持。其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创业教育,学习创业相关课程,学习如何恰当地描述一个需求,如何发展商业计划,参与创业各阶段的实习,从而获得创业经验并和有思想的创业家面对面交流。第三,建立促进学生跨院系交流的创业计划和创业联盟,满足不同专业和兴趣的创业者进行创业实践。设计不同的创业方向,设计不同领域的创业计划,例如高科技创业计划,激发学生对高科技领域创业的追求;生命科学创业计划,力图引领和吸引学生对生命科学(包括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医药、食品等)领域创业的兴趣;同时结合校企合作及产学研方式,直接进行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使学生在创业中面临挑战,激发创新潜能,开阔眼界、高瞻远瞩,真正实现“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晓华等.创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创新,2005(6).

[2]李远贵.论大学生创业教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3]徐祗坤,陈有为.创业教育兴起的要因[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4]关勇.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24).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五

在“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应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实现生物知识的传授和学科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的推进又进一步要求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电子书包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进行教学的系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以往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是以教师“教”为主体的,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只起到辅助作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具有一定的简洁性,而且教学资源比较丰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研究和发现[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促进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教师“教”的效果。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的灌输,而在电子书包教学中,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生物学习方法,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可能[2],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环境,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初中生物教学的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电子书包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生物课堂应用新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显然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电子书包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技术是提升效益的手段,而电子书包可以实现三赢”的理念,恰恰与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是相符合的。为此尝试基于电子书包对生物教学模式构建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是有意义。针对目前传统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生物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电子书包教学环境下,中学生物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课前预习模式、课堂混合模式以及课后巩固模式。

1.课前预习模式。

在课前预习模式中,教师备课时,提供相关生物课学习资源(阅读资料、思考题、练习题、拓展资源等)和预习学法指导,学生可以根据指导进行课前的.预习,学生自主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成员之间或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将完成的预习作业及标记出的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等提交给教师。另外,根据学生反馈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及预习状况,对生物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提高教学效果。

2.课堂混合模式。

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将传统教学与网络环境学习相结合,同时,也将各种教学媒体、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混合式教学,促使课堂教学的方式趋向多样化。

(1)生物学中有诸多抽象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动画加以展示。例如在学习《鸟类在生殖与发育》一课时,由于学生只能认识公鸡、母鸡、鸡蛋等,其他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动画、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遇到复杂费时的生物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教学系统中的相关实验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既省时又直观,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动植物临时装片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推送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到学生手持终端,让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进行观看,以保证实验效果。

(3)而对于一些思考及探究则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有关信息,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又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增加了知识,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讲授《生命的起源》一课中的“化学进化论和宇宙进化论”时,可以让学生举行辩论赛,再用电子书包中的投票功能进行投票,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书包中的分组研讨的功能,让每名学生都发表个人的看法。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讨论,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受时间和学生性格的限制。

(4)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教学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课前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以及重难点,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电子书包可以创设多个小组进行探究,将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转变为各种讨论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并将小组的学习意见呈现在班级的论坛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实现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生物教学效果的实现。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讨论,可以让许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对生物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课教学时,可以将本单元内容分为8个部分:生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7]。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使学生的生物知识体系更加完善。除此以外,也可以利用电子书包提高多层次的练习及其及时的反馈功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师能够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来完成学习,达成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

3.课后巩固模式。

当课堂混合模式教学结束时,学生在做生物作业之前,对于未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可以与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也可以回顾课堂中学习内容。在完成复习之后,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和层次化的拓展学习资源,从而使学生拓宽视野和进一步提高生物素养。在此过程中,教师在线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巩固,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并进行敎学反思,再次调整教案,更好地提高生物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其教学流程来看,此教学模式是与我国教学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学习不再受时间限制,也不再受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学习,实时或非实时地学习,真正实现“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该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学习,也注重培养了学生人际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充当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电子书包教学是一种比较高效的教学方法,在电子书包的环境下,生物教学的资源会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能力意识的形成。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电子书包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生物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生物教学效果。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六

生物教育个人简历要怎么写?如不知怎样写请看看大学生个人简历为您提供的人事文员个人简历范文为参考,为了让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推荐一份应届文秘毕业生简历模板为写个人简历时参照,那么在求职中个人简历与求职信又是怎样设计与写作的呢,请看看这篇会计个人简历自我评价范文为模板。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七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生物教学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的向我们走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能全面系统准确地认识掌握概念,并从各个概念中找出生命活动的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这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重点。特别是在教学改革后,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成为每一个教师的重大责任和义务。

一、创新教学方法。

1、让学生成为课堂实践者。

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传授知识,将前人的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学生思维也受到某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丢失了个性和创意。而新课程标准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物学科,实验在教学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就不能不重视发挥实验应有的作用。高中学生对实验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教师只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让学生大胆实验,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研究者。

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多种形式,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体现学习,但更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如在教授《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的学生说外界条件主要是光、有的说土壤、有的说水份等等。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激发探究的兴趣。把课堂交给学生。

3、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基础教育改革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系统,不能拘泥于预先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仅仅是教师的解说,可以这样说,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每一节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只有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开放性的学习才能真正使我们发展性的了解生物世界的所有科学。

二、兴趣是学好生物的关键。

1、教师的语言要活泼机智。

对高中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仍然主要源于兴趣,也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上课照本宣科,语言平淡无力,则必然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或思想开小差。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搞好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兴趣。

现行的教材所配的教学影片相当精彩,如果能充分应用,一方面会比教师口头讲解更为直观,另一方面也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讲解《小羊多莉的身世》之前让学生看看影片,对学生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个问题时有很大的帮助,而且直观的影片也使学生对整个克隆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又如讲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及其原因”时,一组组现实的画面,把各种生物恶劣的生存环境一一展现出来,比课本单调的文字更能增加学生的印象,更容易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

3、结合时事,不失时机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4、感情交流,激发兴趣。

教师对学生好,学生对他所任教的这门课自然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做到处处关心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同时课余时间应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生物领域中各种各样的趣闻、轶事;帮助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但是如果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一直都仅仅保持在“觉得这一科有趣”的层面上的话,是很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的。所以,在培养学生的一定的学习兴趣基础上,我们教师就应该想办法把这种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动力。

5、广泛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科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生物教师在课堂上绝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广泛地联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这必能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习细菌的知识,就联系食品保鲜技术;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联系农作物的增产技术;学习植物的生殖,就让学生观察花和果实的结构;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就联系各种心血管疾病、义务献血等……事实说明,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联系实际,就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手与脑都“活”起来,也让课堂“活”起来。

三、结语。

生物学奥秘包罗万象,新教材安排了形式各异、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应注重分层次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积极创造和谐的育人氛围,使每名学生都树立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

猜你感兴趣的: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八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社会极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下,亟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借鉴。

1前言。

在创新创业环境下,伴随着普通高校转型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教育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1]。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和管理者[2]。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接轨,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专业,注重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建筑、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测绘、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不再以培养研究型设计人员为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确定相应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服务于区域经济。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本文从界定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当前状况提出了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议。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产业不断升级,市场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知识与技能兼备的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实际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所具备的技术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迫切需要一种新型人才――应用性人才,从事现场一线的技能型职业。

而传统的中专或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又达不到这样的规格要求,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成倍增加,由此就形成了所谓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即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院校。

4月,教育部在长春召开的“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人才模式设计、培养方案与途径、评价标准等涉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问题,至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毕业后胜任基层实际工作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紧紧围绕生产、管理和服务实际部门的需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的技能和技术的操作性要求,它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强调一定的基础教育,其知识要求从普通本科教育的“够用”和“实用”逐步向“基础扎实、增强后劲”转变,强调的是应当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具有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综合能力。

它还强调一定的后续发展,具有专才性和即时性,也就是实际技能要强,工作上手要快,同时具有一定的发展后劲。

在南方一些企业的招聘中宁愿要一个技师而不要一个博士的现象已不在少数,因此,上手快、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上颇具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特别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以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而闻名。

根据研究、教学、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强调的程度不同,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及高职高专。

应用型大学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与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的类型不同。

应用型本科大学是以服务地方或行业,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来确定其办学定位的。

其目标是为区域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应用性的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以应用性为本质属性和灵魂。

在专业学科设置上,应用型本科大学大力发展面向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的专业学科,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专业带动其他专业的发展,为区域现代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实际需要提供服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传统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目前从事高层次研究开发的人员毕竟是少数,高校大量的毕业生从事的是生产一线技术开发、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2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的到来,市场更需要的是应用型教育,社会更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高等教育由“精英人才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应运而生的。

“精英人才”模式导致的结果,一方面是培养的人才中,研究型人才相对过剩于社会需求,技术型人才又大量欠缺,导致了人才的结构性失业。

这种由于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技术人才需求的失衡是经济发展的明显障碍之一。

另一方面,一些不擅长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因未掌握相应的知识而找不到工作出路。

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高等教育要走出传统的“象牙塔”,教育模式必须要加以改革,俯身走向市场,看看市场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社会到底更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只要走出去,我们不难发现,拓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3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目标的要求。

现代的一种理性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即人们所认同的“人本主义”价值观。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因此,在教育上也应分不同的层次和类别来发展,而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好弥补了教育层次上的这一缺陷,使得那些擅长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终于找到了继续发展自己特长和个性的教育场所。

4为普通本科院校指出了办学方向和出路。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政府重点发展一流大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二元重点发展目标”指导下,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与改革步伐较快,而处在中间的一大批以教学为主的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那么这些院校究竟该何去何从?它们究竟应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呢?其实,任何学校都应该有符合自己办学实际的发展规划。

因此,非重点普通本科高校及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如独立学院,只有正确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才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将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两年,全国众多传统的非重点本科院校及一些新办本科院校都在进行有关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如何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总结一下,主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同时可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1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在面向专业、强化基础、拓宽知识、突出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应用性专业特色,培养专业领域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课程设置。

(1)确立合理的课程结构。

应用性课程体系设置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进行设置,依照应用性原则选择教学内容,既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复杂多样的现场工作,又能在运用专业技能,实施一定的计划和应用某种策略,表现出灵活性和变通性,在解决问题时,又能反映出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使整个课程体系能体现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结合。

(2)应针对不同行业的发展态势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应用型大学如何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直接关系到办学方向和质量。

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重要的是要做到依托学科,依托行业和企业共同设计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社会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骨干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分类设计,分层施教,分步实施、独立设置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增强专业的适应能力,即在教学、科研、服务诸方面都以应用为导向,坚持为地方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面向行业、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来建设专业。

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上,在知识面的把握上,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由实用型、针对型转变为应用型、适用型,强化实践与创新能力,在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做到外语、计算机,实践环节不断线,课程体系的设计做到文理渗透等。

3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其教学模式构建的总体思路是应用性专业学科要在面向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考虑所学知识的学科性质,在搞好学科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专业建设,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技术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特点。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

借鉴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潘懋元先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综合性研究型、多科性或单科性(应用型)和职业技术型三大类[1]。

根据这一分类,除了“985工程”及“211工程”所包含的重点高校外,我国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新建院校均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

它们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院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系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七章明确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宣传创业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发挥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帮助大学生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就业难”与“招聘难”两难并存。

近几年,我国应届大学生毕业人数急剧增加,约为660万,为680万,达到近700万。

尽管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为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考研、出国留学人数逐年递增,参加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相比之下企业求贤若渴,不惜高薪。

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两难并存的现象说明我国仍存在社会人才需求快速变化与大学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企业对专门知识、技能需要与大学现行教学内容及专业设置不太匹配、个体就业偏好与现实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等矛盾,也反映出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衔接还不够紧密,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与市场需要之间存在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在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淡漠。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政策、税收及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仍非常小。

麦克思(mycos)自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据其“届大学毕业生流向年度跟踪调查”数据分析,应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1%,呈现出学历层次越高,自主创业意愿越低,经济发达地区低于中西部地区的趋势。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目前大学生不愿意自主创业,创业意识较为淡漠。

“应用型”大学的核心体现在“三个应用”上,即发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3]。

在众多高等院校中,应用型本科院校处于老牌研究型大学和各类职校之间,不少还是资源整合后升本建院的。

受传统思维和固有办学模式的影响,在发展定位、教学评价机制及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还需改善,不能只追求科研论文数量,关注硕士点、博士点的申报,不能按学术型路子培养应用型人才。

必须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加强对师生的创业文化宣传,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培养能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一)广泛宣传创业文化,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

对于创业文化,许多学者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对其定义也有不同的表述,但大多将其认为是社会文化整体系统中的一个文化丛,包括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现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心理意识。

这种文化在大学生创业行动上表现为崇尚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宽容创业挫折等[4]。

我国传统文化比较强调传承、稳定,不太鼓励创新和创业。

尽管现在社会上都接受了高校“不包分配”的事实,但仍有很多人认为考上大学是学生的唯一出路,毕业后才能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公司工作。

这种传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主动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二)积极开展创业主体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在校参与的主要活动。

音乐、文化、艺术等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大学校园生活,还促进了校风、学风建设。

利用校广播、网络、校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多渠道宣传高校创业文化的重要意义,能潜移默化地对师生产生影响。

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参观成功的企业,或者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校友或社会上创业成功的典型人物来学校开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等。

在205月至10月间,南京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通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及能源与动力工程等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陆续开展了多种创业活动。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我国创业教育的一系列政策、专利申请流程等相关知识,多角度鼓励他们要做一个“敢想、敢做、敢拼”的大学生。

这些昔日熟悉的同学或学长成功创业成为各公司的总经理、负责人的事迹,使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大家的创业欲望和热情,也增强了创业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对于营造谈创业、想创业、尊重创业、崇尚创业的校园创业氛围很有益处。

(三)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建立创业制度。

目前尽管多数高校很关注专业教育的开展,但是这种教育理念还没有明确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

虽然学校组织了众多的有关创业教育的活动,但大都没有系统的创业学课程,而这一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以来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学分支,成为mba的必修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人才大多从事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工作,而经济社会不仅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工作,更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创新,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利润的双赢。

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目标改革,重新定位学生的未来社会角色,把“创业型人才”纳入培养目标。

在教学管理方面,重视社会实践环节,尝试设置创业实践学分和创业课程学分,激励具有创业精神且从事创业活动的学生,使大学生不仅怀有创业激情,且敢于尝试、勇于探索。

当然,我们不否认创业教育属于个性教育的本质,所以学校在学籍及学生管理上应给予理解和制度上的支持,帮助“想”创业的学生解决生活和创业中的困难。

如实行“导师制”或者提供信息和场所等,采取学校指导、学生自主的合作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经历着重大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各领域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地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文教育,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2]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355.

[3]仲计水.坚定不移地走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道路[j].北京教育,(z1).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编号:gy201215);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06)。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模式【2】。

[提要]随着学分制在各高校的推广,本科生导师制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通过对该机制的价值分析,揭示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性。

同时,针对目前本科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高等学校。

一、引言。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一

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生物;教学质量;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升学及以后的学习情况。而高中生物学以其自身的特点,在高中众多学科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如何在课堂上教好生物学,让学生们学好生物学是多么的重要。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的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为了有效的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平等地位,这是教学模式转换的基础。

高中生物课内容比较抽象,有些内容很难,而学生的初中生物知识又极度欠缺,这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如何让这样的高中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注重的是书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这种教学和生物教学是相悖的。对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枯燥,容易形成厌学心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认知年龄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应该避免让他们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探究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打造全新的生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对生物学这一学科的正确认识。

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新教学模式在推广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困难。许多学校的生物学教学观念一直没有变化,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基础性的教学开展不起来,在新的课程实践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难以快速推广新教学模式。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许多教师和学生沟通只有一种形式,这样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学生也不能很快适应教师的教学思想。

其次,固化思维的教学形式。虽然许多教师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但只是停留在教学表面上,课堂中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课堂的安排上也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第三,课堂缺乏有效的组织。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没有在课后进行有效的训练,也没有课外实验兴趣小组,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

一、转变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实践是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这门课产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目前,仍然有一些学校忽略生物学科的地位,从领导到教师不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这种情况使学生对生物的厌学心理更加明显。因此,需要正视生物在学校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的同时,学校主管部门也要转变自己的理念,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也发生转变,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课后也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和想法写在一张小纸条与老师交流,或开展有关生物学习的班级主题活动使之有利于师生互动和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的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老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问。

是创设这样的情境:在你的周围,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癌症患者吗?和癌症患者接触过吗?觉得癌症可怕吗?你认识多少癌症知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然后再引导学生提问——你最感兴趣的癌症相关问题。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有问“怎么样会患癌症”,“如何预防癌症”,“癌症是否会遗传”的,也有问“为何白血病的患病率会呈上升趋势”,等等问题的。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关心实际问题的习惯,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不断创设“因疑而学,因学而疑”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操。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实例式教学情景。

传统的教学,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实验、观察、参观和实习都是很好的实例式教学情景方法。在做好教材要求的实验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让学生多观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生命现象,把观察到的生命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从事于生命科学的热情。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完善教学方式。

清晰的展示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本知识。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变笼统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变静态为动态。例如,在讲述“减数分裂”时,应用课件,把细胞减数分裂的全进程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握每个时期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特点这一重点内容。如何打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展现有丝分裂的动画,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加以说明,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很快可以把握重点知识。在解释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时,传统的教学使用多张的挂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基本过程,有时因为光线的原因致使一些学生不能看的很清楚,使他们逐渐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差,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这个动态过程以flash的形式展示出来,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细胞分裂过程的直观化,教师只需要加以简单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完全理。因此作为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拓宽教学思绪,完善教学方式,从而使生物课堂生动有趣。

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校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生物是一个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课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刻板的规定把教科书的理论被动的灌输给学生,只能是禁锢学生活跃的思想。现在的考试试题越来越开放,这些知识不全是从教科书中获得答案,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应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尝试找到新的结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然后对比分析,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实验后指导学生的汇总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自己找出答案,再做详细的记录,独立思考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大幅度提升。

七、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课本中的生物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可以被追溯到,所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老师应尽可能的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自身的现状来讲授课本中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高一的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知识水平有限,在教学上不能急于求成。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二

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课程体系改革,完善平台+模块教育,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学分比例,创新创业课程不再局限于通识教育平台的理论教育课程,应在专业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应有所区别,培养专业人才。改革方法是先建立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平台,在这个基础上,构建多方向选修课模块,以拓宽专业口径和学生知识面,保证知识的多样性,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满足创新创业教育要求。作为学生,可以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知识慢慢过渡到专业知识中,先有创新创业意识,再形成创新创业理念,最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第二、第三课堂的作用。

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定位是服务于区域经济,进行一线生产、管理、服务等,学校首要任务应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首先,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与科研机构、企业建立互赢机制,加强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等,教学过程引入真正工程或进行现场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并注重与社会发展相衔接,及时根据社会和行业信息进行课程教学更新;其次,学校通过积极推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研究、开放性实验、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举措,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以此设计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参与度,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最后,高校、社会、政府积极合作建立多种实践平台,如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工作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供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创业灵感,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3.3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

重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高校通常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并作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指标,但这种评价模式不适于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注重教学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考核,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平公正、可操作性强的综合评价体系,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创新创业理念、创新创业过程、创新创业能力,充分考核、记录学生的每个学习过程,并及时给与反馈,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4师资团队建设模式多样化。

师资团队建设应打破结构单一的局面,传统师资队伍以研究型、理论型为主,没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能指导和剖析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无法完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学校应着力建设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教师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实践培训,同时引进比较成功的创新创业人士和企业家进行辅导,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4结语在建筑业信息化和创新创业环境下,建筑行业亟需大量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对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重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借助各界力量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多个方面研究新型教育模式,持续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家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五个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夷学院学报,2011(2):90~93.

[2]王兴国,苏幼坡,徐建新.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三

1.教学服务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的关系。

在给教学服务型大学所下描述性定义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研究上,刘献君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以定义为: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以推动知识的创新、传授、应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为宗旨,全面构建新型的教学与科研模式、组织制度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大学。它具有开放性,应用性,多样性,地方性的特征。那么教学服务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是什么关系呢?“应用型”是相对“学术型”而言的,主要使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服务型”是相对“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而言的,是高等学校分类中的一种类型,有助于解决学校的战略定位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化。如果自我封闭、脱离社会、高度趋同这些问题不解决,高等学校将无法健康发展。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使地方高校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同学强调“应用”。因此,两者并不矛盾,教学服务型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应用型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它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它与学术型(理论型)本科人才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在知识结构上,应用型本科人才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更注重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将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逻辑体系转变为以专业为导向的技术逻辑体系,学科要服务于专业,理论以适用为度,强调服务生产一线、管理生产一线的能力。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也要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能力培养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强调实践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能力,也要注重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就业能力,还要强调创业能力培养。在素质结构上,应用型人才更强调职业素养。这里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指职业技能,还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掌握和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培养应用型人才重在使之拥有丰富的职业技能,拥有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拥有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潜力。

3.人才培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是最早使用“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的文件。文中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两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的主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教育部原部长周远清对“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概念也进行了阐述:“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魏所康在《培养模式论》一书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基本样式,是对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要素的结合概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要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特征。它是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理念、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内容:以科学的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为主体的人才培养制度;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等手段以及自身评价和社会反馈的人才培养评价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回答了在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中,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学科与应用、学校与企业等涉及教育教学的若干重大基本关系问题;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方法;指导了课程与教学设计以及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等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实践。

二、总结。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从原来的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地方高校来说是一项新任务,亦是一种新挑战。理念层面已基本形成共识,实践层面则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际,能否突破体质和机制制约,直接关系到发展理念与办学定位能否落到实处并产生实效。因此,对于新建的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的责任使命和生源实际,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实施“多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四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肩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在社会极速发展和创新创业环境下,亟需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根据其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教育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供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借鉴。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土木工程。

1前言。

在创新创业环境下,伴随着普通高校转型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既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而且能够促进教育发展,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1]。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型人才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技术组织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和管理者[2]。应用型人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接轨,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属于工学专业,注重多学科相互渗透、互为支撑、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建筑、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土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施工、测绘、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等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在创新创业大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不再以培养研究型设计人员为主,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确定相应的具体培养目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服务于区域经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五

1.1引言。

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属无患子科,古称荔枝、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红艳诱人,故又俗称丹荔;果肉(实际上是荔枝的假种皮)为白色、半透明、香甜多汁、柔软而脆[3]。

荔枝为广东四大名果之一,俗有“岭南果王”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滋补养颜效果,一直被视为“果中珍品”。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已知有100多个品种。

目前,亚热带地区气候和土壤合适的地方都有荔枝种植[4],我国荔枝栽培主要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

在国外,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波多黎各、菲律宾、毛里求斯、马尔加什、南非、古巴等也产荔枝,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入栽培的[5-6]。

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产量达到96万吨,年种植面积413万亩,产量达到91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面积为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7]。

但是荔枝不耐贮藏,采后短时间内极易发生褐变和腐烂变质,加之产量的大幅增加与贮藏、运输和市场方面的制约,往往造成大量鲜果因未及时处理而败坏,屡屡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所以,开展荔枝精深加工,开发荔枝功能性食品已迫在眉睫,这对于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阐述了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研究现状、国内外多糖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2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的研究进展。

荔枝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开宝本草》记载,荔枝可止渴、美容。

花(治喉痹肿痛)、果壳(治血崩)、果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均可药用,荔枝果肉则是岭南佳果之一,适量食用,有补脾、益肝、养血、悦颜之功效[8]。

结合本课题我们主要讨论有关荔枝果肉营养成分和果肉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2.1荔枝果肉营养成分。

荔枝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维生素c、磷、钙以及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荔枝果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丰富。

研究认为荔枝中的酸主要是苹果酸、琥珀酸和柠檬酸[9],而另有报道在荔枝果肉中采用相同的方法没有发现琥珀酸[10]。

荔枝果实的糖/酸比较高,存在品种差异,妃子笑为65.7,糯米糍高达92.3[10]。

chyau等[11]发现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由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态组成,游离态气味成分主要有三羟基-2-丁酮(30.1%),香叶醇(15.6%)等;结合态气味成分主要为香叶醇(73.7%)和香叶醛(7.95%)。

刑其毅等[12]用冷冻收集法收集到的荔枝果肉头香水溶液研究荔枝香味成分,鉴定出34种香味成分,主要成分有醋酸、异戊醇、醋酸甲酯等。

除色氨酸外,含有人体所必需的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44%,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含量较高[14]。

有关荔枝果肉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

日本学者minakata等报道荔枝果肉提取物在抗诱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shela等[15]研究发现荔枝鲜果中总的多酚含量为3.35mg/100g鲜果,五倍子酸的含量为307.2ug/100g鲜果,这些成分可能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第二章不同荔枝品种多糖含量及不同干燥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引言。

荔枝品种是由来自一个实生单株的营养繁殖系的群体组成。

通常认为生产种植广、栽培面积大、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品质较好的品种为优良品种。

荔枝品种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遗传组成基本相同,遗传性状稳定。

其中作为商品性生产栽培面积亩以上的主栽品种就有26个,包括:三月红、白糖罂、白蜡、状元红、园枝、大造、进奉、妃子笑、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挂绿、雪怀子、红糯、香荔、尚枝等[2]。

目前还没有关于荔枝多糖含量与品种差异的报道,而且荔枝在品种上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多名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本章从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库中选取经果树所专家鉴定的在广东省主栽的21个荔枝品种,研究其活性成分,以期弄清楚广东地区主栽荔枝品种间多糖含量的差别,为后续研究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

荔枝生产季节比较集中,不容易保藏,所以大量荔枝需要通过加工消化。

目前,荔枝加工主要是荔枝干,占全部荔枝加工品的80%以上[3]。

传统荔枝干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日晒法和火焙法,这两种方法加工的荔枝干风味较淡,果肉颜色较深,烘干过程干燥不均匀等。

微波干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微波辅助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4]。

研究发现微波干燥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较提高了干燥速率,减少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工业产量和产品的品质[5-7]。

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产品的干燥技术的研究中[8-12],在果蔬产品干燥方面,分别对荔枝[13]、龙眼[14-15]等进行了微波干燥研究。

2.2材料与方法。

2.2.1荔枝原料。

荔枝为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中熟品种包括:丁香、桂味、鸡嘴、青皮、田岩、水晶球6个品种;晚熟品种包括:糯米糍、红糯、玉荷包、挂绿、怀枝、尚枝、雪怀子7个品种。

干燥方法试验采用荔枝品种为黑叶,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2.2.2主要试剂。

试剂名称规格产地和生产厂家。

重蒸酚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正丁醇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氯仿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牛血清白蛋白分析纯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考马斯亮蓝g-250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分析纯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

中心硫酸亚铁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碳酸钠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

葡萄糖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第三章荔枝果肉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38。

3.1引言……………………………38。

3.2材料与方法………………………38。

3.3结果与讨论……………………………42。

3.4本章小结…………………………………58。

参考文献………………………………58。

第四章荔枝多糖分级沉降制备、纯化及结构表征……………62。

4.1引言…………………………………62。

4.2材料与方法……………………63。

4.3结果与分析…………………69。

应用生物教育论文(汇总16篇)篇十六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保证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一头热、一阵风,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而要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将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规划体系,落实相关条款。每学期参与的次数、时间,不同年级段学生适宜参加哪些活动,如何组织,等等,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到时间节点,明确到实际人头,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2.无缝对接保证中小学生有序参与实践活动。由于各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所对接的学校、学生数量众多,因此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分管领导,每学期初就要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提出本校实践活动计划安排,与整个基地的活动安排协调统筹起来,以保证制订的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许多学校由于未能事先和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往往在需要开展活动时面临场地安排不过来、时间紧张等问题,无法完成全部项目。因此一定要从头规划、及早对接,保证整个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3.精选内容保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为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他们的体能与心理素质的一次锻炼。由于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在活动内容上也要体现差别。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在实践项目上要有所区别。例如年龄稍大的学生可以加入攀岩项目,这是一项既锻炼体能又训练技巧的内容,学生过小则不适宜参与这一项活动。可以组织年龄较小的学生过晃晃桥等项目,这些项目比较适宜年龄较小的学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抗游戏活动及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包饺子等。有些活动适宜全体学生,有些活动则只适应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与实践基地应当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出相应的训练菜单,让他们采取订单式计划安排,保证不同年龄学生都可以开展与其身心发展相吻合的活动,保证每一批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同时能力素质得到发展。

4.联系生活保证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大有收获。通过三天或两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当时感触很深,无论是培养团结有爱的意识,还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当时的收获非常明显,但是回去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步淡忘。因此,教师在离开教育实践基地之后,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以这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他们获得的内心感受为基础,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让在包饺子时感悟的团结友爱延续到班级管理中,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再如攀岩活动中所感受到的顽强拼搏意识,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升华,鼓励学生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制定更高目标等,让活动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放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保障要到位。小学生、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不足,带队教师及校领导、基地工作人员,都要对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疏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二是对接联系要到位。从学期初的计划安排对接,到活动前的具体对接,包括时间路线、活动内容、准备器材,等等,要通过无缝对接保障活动紧张有序开展。三是后续教育要到位。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了广泛空间,以这样的活动为契机,还要组织若干后续教育活动,以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品质、受到的熏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与升华,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综上所述,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热是一个好的现象,代表了教育素质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但是在组织过程中要保证科学高效,还要充分提高活动的艺术性与技巧行,增强实际成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卫生管理员合同优选(模板19篇)

    在合同协议中,双方应当明确约定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数量、价格等重要条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为了美化医院环境,长期保持

    班会新闻稿疫情范文(19篇)

    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世界的多元,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借助新闻报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国内外的大事小情,增加自己的见识和认知,开阔视野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范例(模板21篇)

    毕业论文是对学术界和专业领域的研究做出贡献的机会和平台。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毕业论文范文,小编精选了一些优秀的作品,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

    工会活动基地建设方案(精选18篇)

    建设方案的编制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还需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关于建设方案的实例和经验分享,那么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相信会对你

    大学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班会演讲稿(模板13篇)

    演讲稿的撰写需要提前充分准备,包括对话题的深入思考和相关素材的收集整理。演讲是一项需要练习和准备的技巧,下面是一些演讲稿范文,希望对你的演讲有所帮助。

    销售售后服务方案优选(热门16篇)

    服务月是我们为社会做贡献的重要时间段,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报告来记录和分享我们的经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精选总结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参考。

    团校培训心得体会分享(模板22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活动中的教学内容、方式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评价的一种方式。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英语在线研修总结(优质21篇)

    英语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下面是一些英语总结的案例,它们涵盖了不同学习阶段和层次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班主任五年级家长会发言稿(精选17篇)

    家长会是学校关注学生家庭教育的一种体现,为家长提供了分享经验和互相学习的机会。请大家留意,以下是一份由多位家长共同撰写的家长会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体现家长的集体智

    员工培训方案范文(16篇)

    培训方案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培训需求。接下来介绍的是一些成功的培训方案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对企业员工进行心理辅导的目的及意